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学一般检查,项目五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1,项目五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任务一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与参数,2,概述,血细胞分析仪(Bloodcellanalyzer,BCA)是指对一定体积全血内血细胞异质性进行自动分析的临床检验常规仪器。它又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automatedbloodcellcounter,ABCC)、血液自动分析仪(automatedhematologyanalyzer,AHA)。,3,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历史,手工法血细胞计数:速度慢、精密度不高,4,WallanceH.Coulter,谈到血细胞计数仪的发展史,在这个领域首开先河的人是1912年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一个小城的人WallanceH.Coulter。,5,这种仪器看起来非常原始和简单,好象一个示波器另加一些管道、电极和瓶瓶罐罐(图)。它的计数原理是根据血细胞的不良导电性和产生电阻抗原理来计数血液中的细胞,也就是电阻式血细胞计数原理,这种原理现在已经成为血细胞计数和分析中最为经典的原理。,6,最初的血细胞计数仪是一种单参数测定仪器,只能对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计数,并且需人工切换。此后,欧洲、日本也开始了血液细胞计数仪的开发和研制,我国在60年代中期也开始了这种仪器的开发和生产。以前因为只能进行细胞计数,因此我们一般将这类仪器叫做血细胞计数仪(BloodCellCounter),由于技术的进步目前这类仪器可以提供除了血细胞计数以外的更多参数的联合测定和分析,因此我们一般将这类仪器统称为血液细胞分析仪(HematologyAnalyzer)。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无论在技术上、形式上、功能上、参数上、用户界面上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观和进步。,7,血细胞计数原理,1.库尔特原理库尔特原理是利用电阻抗法测量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其内容为:血细胞是电的不良导体,当一个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会导致小孔两端电阻的变化,将其转化成脉冲,感应器通过检测脉冲的数量及大小,从而计算出通过小孔的细胞数量及体积。,8,9,10,11,血细胞分析仪基本流程,12,2.流式光散射检测原理,13,3.白细胞五分类检测原理,1)VCS原理体积(volume,V)电阻抗原理测定细胞体积和数量电导性(conductivity,C)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细胞内核浆比例、质粒的大小和密度,从而区别体积完全相同而性质不同的两个细胞光散射(scatter,S)细胞内粗颗粒的光散射强度要比细颗粒更强,通过测定单个细胞的散射光强度可以把粒细胞区分开,14,VCS原理,光散射,电导性,电阻抗,每个细胞接受三维分析定义到三维散点图的相应位置,15,16,VCS法血细胞分类流程图,17,VCS可显示3种细胞散点图DF1(体积值和散射光值)DF2(体积值和电导值)DF3(体积值和电导值,但除去了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部分,只显示嗜碱粒细胞群),18,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系统-嗜酸性粒细胞溶血素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系统-嗜碱性粒细胞溶血素5种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电阻抗(DC)和射频(RF)联合检测的原理(LMN)幼稚细胞检测系统-幼稚细胞溶血素IMI(immaturemyeloidinformation)未成熟细胞信息,2)电阻抗、射频与细胞化学联合,19,SE-9000血液分析仪射频与直流电联合检测技术,RF:射频电流,DC:直流电,细胞大小的信息,细胞内部结构信息,20,电阻抗与射频法白细胞分类检测散点图,21,幼稚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原理,22,3)光散射与细胞化学联合检测技术,这类仪器是应用激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23,(1)激光与过氧化物酶检测通道:不同白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不同,从强到弱依次为: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而淋巴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则无。因此,细胞经过氧化物酶染色后,胞质内即出现细胞化学反应,以X轴为吸光率(酶反应强度),Y轴为光散射(细胞大小)显示检测结果,每个细胞产生的这2个信号可定位在细胞散点图上。由于淋巴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均无过氧化物酶活性,仪器获得白细胞4个亚群(EO、NEUT、MONO、LYM十BASO)。,24,(1)过氧化物酶检测通道,酶反应强度,细胞体积大小,25,(2)嗜碱粒细胞细胞检测通道:该通道可进一步区分淋巴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利用“时间差”与红细胞/血小板使用共同的检测通道。当血液进入嗜碱粒细胞通道时(此时红细胞、血小板已检测完毕),血液与酸性表面活性剂反应,红细胞被溶解,除嗜碱粒细胞外,其他所有白细胞膜均被破坏,胞质溢出,仅剩裸核;激光照射嗜碱粒细胞后,产生散射光的变化,形成二维细胞图。完整的嗜碱粒细胞呈高狭角散射,定位于图的上半部,裸核位于图下半部。,26,嗜碱粒细胞通道试剂反应示意图,27,4)多角度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技术,基本原理是:基于细胞大小、折射率、核形、核浆比值、以及颗粒性质等,均可影响不同角度下的散射光强度不同白细胞在以上几个方面完全一致的几率很小,从而对白细胞进行分类,28,0:前角光散射(13),可粗略测定细胞大小。10:狭角光散射(711),可测定细胞内部结构相对特征。90:垂直光散射(70110),测定细胞核分叶情况。90:消偏振光散射(70110),区分嗜酸性粒细胞与其他细胞。,29,0和90垂直光散射单核(淋巴、单核、嗜碱性)多个核(嗜中性、嗜酸性)90垂直光散射和90消偏振光散射嗜酸性嗜中性0和10淋巴单核嗜碱性,30,4.红细胞检测原理,31,5.血红蛋白检测原理,32,33,6.血小板检测原理,与红细胞在同一检测通道,34,7.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网织红细胞中嗜碱性物质RNA,在活体状态下与特殊的荧光染料结合荧光强度与RNA含量成正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大小和RNA含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35,细胞与试剂反应前后的变化,反应前,反应后,36,荧光(RNA)强度,Reticulocytes,PLT,RBC,WBC,前向散射光(细胞大小),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成熟度分类,37,血细胞分析的基本参数,38,血细胞分析的检测参数,1.LYM%(小细胞%或淋巴细胞%)2.LYM#(小细胞绝对数或淋巴细胞绝对数)3.MID%(中等大小细胞%,包括嗜酸、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幼稚细胞)4.MID#(中等大小细胞绝对数)5.GRAN%(大细胞%或中性粒细胞%)6.GRAN#(大细胞绝对数或中性粒细胞绝对数),白细胞三分群,39,血细胞分析的检测参数,1.NE%或NEUT%(中性粒细胞%)2.NE#或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3.LY%或LYMPH%(淋巴细胞%)4.LY#或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5.MO%或MONO%(单核细胞%)6.MO#或MONO#(单核细胞绝对数)7.EO%(嗜酸性粒细胞%)8.EO#(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9.BA%或BASO%(嗜碱性粒细胞%)10.BA#或BASO#(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11.IG%(未成熟粒细胞数%)12.IG#(未成熟粒细胞绝对数),白细胞五分类,40,血细胞分析的检测参数,1.RBC(红细胞计数)2.Hb(血红蛋白测定)3.HCT(血细胞比容)4.MCV(平均红细胞体积)5.MCH(平均血红蛋白含量)6.MCHC(血红蛋白平均浓度)7.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8.RET%(网织红细胞%)9.RET#(网织红细胞绝对数)10.LFR(低萤光强度网织红细胞)11.MFR(中萤光强度网织红细胞)12.HFR(高萤光强度网织红细胞)13.RMI(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红细胞参数,41,血细胞分析的检测参数,1.PLT(血小板计数)2.PCV(平均血小板体积)3.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4.PCT(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参数,42,血细胞直方图,横坐标为血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43,1.直方图观察的内容:(1)峰的位置:反映主细胞群位置有无异常。(2)峰的高低:反映主细胞群数量的多少。(3)峰底的宽度:反映细胞群体积大小的不均一性或离散程度大小。(4)有无异常峰出现:有多提示血液中有异常细胞群或干扰因素存在。(5)峰的起始处或结尾处有无异常:若有多提示有干扰因素。(6)波谷的位置高或低:多提示细胞比例有变化或有异常细胞群或有干扰因素存在。,44,白细胞直方图,在35450f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3群,45,红细胞直方图,在36-360fl范围内分析红细胞,正常红细胞主要分布在50-200fl。,46,血小板直方图,电阻抗法在2-30fl范围内分析PLT,但大多数在2-15fl范围,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现左偏正态分布。,47,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保证,48,项目五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任务二血细胞分析仪参数的临床应用,49,(1)正常白细胞直方图三个细胞分布区:左侧:高、陡的峰处于35-90fl,成熟淋巴细胞为主;最右侧:低、宽的峰160-450fl,中性粒细胞为主;两个峰之间:平坦区,从90-160fl,为单个核细胞区即中间细胞区,以单核细胞为主。,50,(2)异常白细胞直方图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中性粒细胞峰明显增大,淋巴细胞峰明显减小。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峰明显增大,中性粒细胞峰明显减小。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在150-250fl区域出现一个明显峰,仪器报警。单核细胞增高90-150fl出现一个明显的细胞峰。,51,异常淋巴细胞增高90-150fl区域出现一个与淋巴细胞峰等大的细胞峰,仪器报警。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单核细胞区出现一个高大的细胞峰,并与淋巴细胞峰融合,粒细胞峰变小右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100-300fl区域出现一个高大的细胞峰。,52,(3)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应用价值白细胞直方图记录了0450fl范围内的所有粒子出现的频率,只能反映体积相近的某群细胞的大致变化情况,对临床诊断无特异性。,53,(1)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集中在50-150fl范围,基本呈正态分布。右侧不与X轴重合拖尾部分,分布在130-185fl之间的区域,称“足趾部”多为一些白细胞、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两个或两个以上粘合聚集的红细胞所致。,54,(2)异常红细胞直方图小细胞不均一性波峰左移、峰底变宽,RDW增高。小细胞均一性波峰左移、峰底变窄,RDW正常。大细胞不均一性波峰右移、峰底变宽,RDW增高。大细胞均一性波峰右移、峰底基本不变,RDW正常。,55,(3)红细胞直方图的应用价值正常情况-正态分布曲线。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红细胞直方图会有明显的改变,这些改变是无法用数据来衡量的,因多数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各有其独特的变化,该变化可较直观的反映到直方图上,结合其他参数综合分析,对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颇有价值。,56,红细胞直方图比白细胞直方图的应用价值大。要注意观察图形峰的位置、峰底的宽度、峰顶的形状及有无双峰现象。红细胞直方图与MCV、RDW的关系见表,57,MCV、RDW分类法与直方图、贫血的关系,58,3.血小板直方图仪器的计算机将血小板体积从2-30fl分为64个计数通道,依血小板体积大小不同,将其分别储存于不同的计数通道内,打印出相应的血小板体积直方图。(1)正常血小板直方图正常情况下血小板主要集中在2-20fl范围内,呈偏态分布。,59,(2)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大血小板增多:曲线右移,在35fl处接近X轴,红细胞直方图及MCV正常。小红细胞干扰:右侧曲线抬高,不与X轴重合,呈拖尾状,红细胞直方图峰明显左移,MCV明显变小。聚集血小板干扰:右侧曲线抬高,不与X轴重合,红细胞直方图峰异常其它干扰因素,plt,60,61,正常白细胞直方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