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山西的河流分属于黄河与海河两大水系。黄河又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流经 山西的西面和西南面,山西在如此适合生存的地方近得地利之宜。 近年来风行一时的山西大院文化,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愈来愈接近。在晋中、 晋南地区留存众多的大院中,榆次常家庄园被誉为“华夏民居中的故宫” 。常家庄园 作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体,其布局严谨、规制峻整,宅第与园林浑然一体,随 处都可体现到中国古代儒道思想。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严格的遵循了千百年以来 由儒释道文化和民俗文化结晶而成的吉祥文化内涵。其中的木、石、砖三雕艺术里 的砖雕装饰艺术,其砖雕作品每一幅构思与制作都有其严谨的源流和民俗基础作支 撑。本文从砖雕产生的社会背景入手,以美学与儒家思想的角度,通过从山西常家 庄园现存砖雕的实地考察,对常家庄园贵和堂砖雕壁挂及其装饰纹样进行研究,结 合历史学、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常家庄园清代砖 雕儒家思想所赋予的题材、风格以及砖雕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常家庄院砖雕装饰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砖雕雕刻装饰风格特点。由于现存常家 庄园的砖雕残缺不全,工艺大多采用浮雕手法,材料耐用性较实心材质相差甚远, 因此,对常家庄园的清代砖雕装饰艺术品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家庄园砖 雕装饰艺术与文化内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题材内容丰富,文化象征涵义深刻, 在祈福纳吉的背后具有体悟和吸收儒家思想的作用。常家庄园砖雕艺术品在装饰性 与写实性,装饰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的矛盾中求得统一,充分显示了晋商大院独特 的建筑雕刻艺术魅力。 关键词:砖雕;常家庄园;儒商文化;贵和堂砖雕 ii abstract shanxis rivers divide belong to yellow river and the haihe river two big river systems.yellow river also is the china civilization cradle.yellow river flows after shanxis west side and southwest the surface, shanxi so is suiting the survival suitability the place vicinity advantage. in recent years was rage for a while the shanxi yard culture, increasingly is also close with ours real life.south jinzhong, the jin the area preserves in the multitudinous yards, yuci often the family manor by the reputation is “in china common people residence imperial palace”.often the family manor took broad in scale construction community, its layout rigorou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wering entire, the high officials residence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unified whole, everywhere all might manifest to china ancient times the confucian says the thought.as soon as its beauty gathers imitates the nature, since strict deference a lot of year has crystallized the propitious cultural connotation by confucianism culture and the folk custom culture which becomes.wood, the stone, the brick three carve in artistic brick carving decoration art, its brick carving work each idea and the manufacture all has its rigorous source and course and the folk custom foundation makes the support.this article social background obtaining which produces from the brick carving, by esthetics and the confucianist thought angle, through from shanxi often the family manor extant brick carving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expensive and the hall brick carving wall hanging and the decoration grain type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often the family manor, the union history, the architecture, the sociology, the ethnology and so on the research technique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entrusts with the theme, the style as well as the brick carving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to often the family manor qing dynasty brick carving confucianist thought conducts the thorough research. often the village courtyard brick carving decoration has the model qing dynasty common people residence brick carving carving decoration style characteristic.because extant the family manor brick carving is often iii incomplete, the craft mostly uses the relief technique, the material durability compares the solid material quality to be far from, therefore,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often the family manor qing dynasty brick carving decoration artware protection and the research.often family manor brick carving decoration art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unify closely in, its theme content is together rich, the cultural symbol implication is profound, in prays the divining an auspicious wedding day behind to have realizes from experience and absorbs the confucianist thought the function.often the family manor brick carving artware in the cosmetic and practical, the decoration function and in the independent appreciation value contradiction obtains the unification, has fully demonstrated the jin business yard unique construction carving artistic charm. key words: brick carving; chang jia manor in shanxi; intellectual businessman culture;gui he tang brick carving; 承 诺 书 29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 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成果。 作者签名: 20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30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引 言 i 引 言 在我国清朝统治时期,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是促使晋商产生的一个社会基础。 当山西各地晋商群体实力增强后,便纷纷大兴土木,从而创造了山西传统民居建筑 的繁华与辉煌。大院建筑的产生表述了文字语言所无法企及的文化内涵,是制度、 观念和审美三层文化的集中体现。住宅是人类实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度、 观念和社会习俗的承载物,是历史文化的依托形式。 坐落于山西榆次车辋常氏的常家庄园是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 “乔家一 个院,常家两条街” 。而常家庄园众多堂院中如贵和堂、养和堂、体和堂等,贵和堂 的砖雕艺术价值最高也是最能体现常家庄园清代砖雕原貌的。 常家之所以被称为 “晋 商外贸世家” ,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这个家族坚持了以儒铸魂。在常家庄园砖雕工艺中 体现了丰富的儒家思想内涵,并赋予砖雕这一独特艺术形式以象征隐喻的深厚儒商 文化。 当代经济日益发展,砖雕工艺也趋于多样化,但在新技术出现的同时,也不免 会侵蚀或无形中破坏留存年代已久的传统砖雕艺术,所以针对于此,希望能够引起 各界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现有资料将常家庄园清代砖雕分布状况、形式内容 等进行整理,将其与晋商儒家思想结合,进行阐述常家庄园清代砖雕的文化内涵和 审美意蕴,以此探究常家庄园代表儒家“定力”的鼎纹饰与博古纹饰所代表的清代 砖雕的审美特征。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艺术研究 2 第一章 砖瓦的起源 1.1 砖瓦的形成与使用 砖瓦,在建筑构造中,是最普通不过的物件了。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说到砖 瓦,便会在自己的词汇储备中蹦出“秦砖汉瓦” 。 在历史上的秦汉之前砖瓦就已开始使用。所谓秦砖,也并非我们想象中建造房 屋时所使用的砖,而多数指“圹砖” (砌造墓穴的用砖) 。圹砖在秦以前就有,出土 的砖从夏到周,都只刻有纹样或画面,不带有文字(图 1) 。之所以有秦砖之称谓, 是因为自秦开始,圹砖有了刻文字的形式。考古以文字为主要依据。汉瓦,据出土 文物考证,在建筑上的使用要略早于砖,也是鉴于其实际价值而言。自汉起的瓦(主 要是瓦当)的制作工艺及纹样更具代表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砖瓦在中国传统艺 术的排位上就如同他们的母体建筑一样,没有被编入座次。可能是帝王将相和士大 夫们不屑照顾这些由泥瓦匠们所从事的工作吧?但就是这些在劳动人民手中的“砖、 瓦”构筑起人们的安乐窝,并成为世俗人们显富耀荣的重要载体。 图 1 图 2 天工开物对于制砖有详细的描述。这里引用其部分文字与插图,供大家了 解。凡烧砖有柴薪窑(图 2) ,有煤炭窑(图 3) 。由此得见,烧砖这一整套工艺,不 是人们一开始就掌握的。而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在制陶的基础上,以及在 建筑技术发展和审美情趣的需求上逐步完善起来的。 考古学表明,人类的居住,经历了从自然洞穴到半地穴、半地面的发展,经历 了从原始时期到氏族公社,到了奴隶制的三代时期,其建筑已经基本上都在地面进 第一章 砖瓦的起源 3 图 3 图 4 行了。从墙体建筑材料而言, ,有用植物茎杆作里而在外面抹泥土的木骨草泥墙,也 有不用木骨直接用草泥堆砌成的泥垛墙,还有用夹板的版筑法层层加高筑成的夯土 墙,另外还有土坯墙。三代时期的考古遗址都说明,这些时期我国的建筑技艺已经 有了长足发展,但都还未使用砖瓦。上述各种砌墙的方法,就是现在还被普遍使用。 (图 4)显示的是平遥古城民宅砖砌墙体框架中间的垒土坯砖(未经烧制的砖坯) , 外墙面则抹以草泥。屋顶和墙体,是使用砖、瓦的主体。民居建筑中开始普遍使用 砖、瓦,是在北宋以后。 砖瓦的装饰早在汉画像砖上就有体现。而砖雕,从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建筑装饰 用砖雕样式来说,它兴起于宋末,盛行于明清,民国初期还有过一次复兴。从广义 上讲,如砖雕包括制砖上的印模纹样和模印浮雕画像砖等,则早在秦汉就开始有了。 1.2 砖的发展及在建筑中的地位 在战国时代,从材料和技术方面体现了青瓦屋面的覆盖;板瓦、筒瓦的坚实程 度和瓦当当面的装饰纹样,比之西周时期有了长足进步。砖的种类除装饰性质的条 砖外,还有方砖和空心砖。铺地的方形砖与空心砖有许多种模印花纹(图 5 图 6) 。 图 5 图 6 秦以前的圹砖,多为素面砖,其上没有文字或花纹。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艺术研究 4 此塔是国内唯一的十二边形平面的砖塔(图 7) 。 砖塔的建造,正是砖雕技艺中 的“堆砖” ,从地下墓葬建造,走向地面的一个开始。 图 7 图 8 从营造法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风范。宋朝建筑 在艺术形象上和雕刻装饰上,比唐朝建筑有了更加细致周到的设置。宋代手工业和 商业的发达,使地主、富商的生活相当奢侈豪华,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墓葬形态上 得到反映。如(图 8)这种以砖仿木结构(堆石手法)的且雕刻精美的墓葬,在宋代 已成为一般地主、商人普遍使用的形式。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意识形态的 需求,互为因果的促进着人们的生活的改变。 到了元、明、清时期,建筑的建造技术不仅提高而且较以前有更广的普及,更 有不少建筑实物留存,这也提供给学习者更可贵的一手资料。在明代,砖的生产大 量增长,不仅民间建筑很多使用砖瓦,全国大部分州、县的城墙都加砌砖面,特别 是河北、山西两省境内长达千余公里的万里长城,在公元 15、16 世纪间。 从大量遗留下来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来看:宫殿、宅院、村落、园林,无不做工 精致绝伦,构思恢宏奇巧,而令世人称绝。即使是数量众多的民宅,也能以粉墙黛 瓦的素净,石、木、砖三雕的质朴,给人以清雅逸脱的感受。 第二章 砖雕装饰的发展 5 第二章 砖雕装饰的发展 2.1 秦汉砖雕 中国传统建筑中,其中以砖为原料雕琢的建筑构件,便是砖雕。砖材和陶相 似,都是由黏土烧制而成。与石雕和木雕不同,离开建筑,砖雕基本上没有独立的 作品。所以谈砖雕无法离开建筑凭空而论。 上古时代虽然没有留下地面建筑,但不断有大量古代的墓葬从地下被发掘出 来,并随之出土了大量砖雕残块以及画像砖。从出土资料看,上古时代的砖雕纹样 基本上都是自然物的具象形态或抽象图案, 如枣花纹薄砖、 两面雕双兽纹 “阑干砖” , 以及数量众多的阴阳蝉翼纹砖。而其时的空心砖上大多模印米字、十字等几何纹样, 间或还有柿蒂、树木、虎、鹿等生物图案。 秦代的砖雕工艺相当发达,现出土的有“龙纹空心砖” 、 “凤纹空心砖”以及 几何纹空心砖、方形花砖、方格纹砖等。常见的几何纹样中有回纹、菱形纹、圆形 纹和云纹等。众多的纹样体现出秦代已十分注重建筑的纹饰,同时还反映出当时砖、 瓦制作工艺的发达。 砖雕,尤其是画像砖的制作,到了汉代进入了全盛时期。画像砖大多是嵌在 墓壁上的装饰砖。画像石、画像砖是汉代特有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汉代厚葬之风的 产物,作品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画像砖是在雕好的模子上用泥拓印烧制而成, 用于墓室的壁画。 从现有的考古材料看,战国至秦西汉的宫殿、墓室装饰中流行的空心砖上雕 花或模印图像。现已发现的秦代画像砖多出土于陕西临潼、凤翔、咸阳一带,花纹 有狩猎纹、宴享纹、印模几何纹、侍卫人物纹等。 4在咸阳秦宫遗址曾出土过龙凤图 像及人面鸟身、珥蛇佩璧的水神画像空心砖,线刻流利生动,纹样独特,比较罕见 (图 9) 。汉代画像砖分为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画像的形式有阴线刻、阳线刻、 凸起平面雕、浅浮雕。河南、四川是汉画像砖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两地出土的画 像砖数量巨大,特色鲜明,代表了画像砖艺术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成就。四川画像砖 被认为是画像砖艺术的集大成者,具有分布地域广、制作时间连贯,反映社会内容 丰富和艺术手法生动多样的特点。四川的画像砖中,由于印模的雕刻手法不同,它 有两种主要的面貌:长方形砖的浮雕较高,立体感强;正方形砖的浮雕较浅,线面 相间,线条对形象细部的勾勒和对动态的强调夸张,使画面有刚柔相济的意趣,是 四川画像砖的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艺术研究 6 图 9 图 10 汉画像砖展示的生活题材有多种。如(图 10)记录了人们忙于酿酒时的情形; (图 11)则展现汉时的市井情况,当时西汉有“凡四里为一市”的市场基本形制; (图 12)则呈现的是一幅汉代井盐生产的生动画面:作品以平面展开式构图,采用 散点并列和部分重叠的方法,将不同的工序场面以间隔并列的构图使之组合在一个 平面上,展现出勃勃生机。汉代出土的许多画像砖都已采用模印的制作手法,可见 其时画像砖的制作已形成规模。画像砖的内容不仅有生活、生产,更有乐舞、百戏、 博弈、杂耍,甚至还有说经、布道、神话及政治活动。如(图 13)说的是四皓太子 的故事。 (图 14)是单于和亲砖范,上有凹陷篆书四行十二个字“单于和亲,千秋万 岁,安乐未央” 。 图 11 图 12 图 13 图 14 第二章 砖雕装饰的发展 7 2.2 魏晋隋唐宋元时期砖雕 到了十六国时期,由于各政府、各民族相互攻伐,战乱不息,社会经济凋敝, 一般墓葬都是简埋薄葬,与秦汉时期的墓葬相比,已是大为逊色。而以后的南北朝、 隋、唐至宋,画像砖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即便如此,还是出土佳作连连,并蕴 育新的表现形式。如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便是墓壁上的砖壁画, 它是魏晋时期墓室绘画风格的代表,沿袭了东汉风格,简洁自由,流畅奔放,以红 色为主要装饰色调。内容则表现了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扶犁耕地、打谷扬场、 扛锹农夫、烘烙煎饼等场面(图 15) 。从绘画技巧看,这些壁画砖并不是罗列堆积事 物,而是抓住了当时最本质、最有个性的对象加以表现。 图 15 图 16 南北朝时期的砖雕,最著名的也是画像砖。砖雕技法受到绘画的影响。1961 年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壁画出土了一套“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画像砖(图 16) ,同类题材 的砖画在江苏丹阳也出土过。作品不仅表现了竹林七贤的共同特点。八人席地而坐, 各以阔叶树、松、柳等一株相隔,组成背景简单、人物分割而连贯的长卷式画幅。 画面人物清瘦秀丽,修长苗条,表现了当时门阀士族的审美观念,这种观念也影响 到当时工匠艺术家们的绘画以至雕塑作品。而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画像砖特点鲜明, 也为我们研究六朝时期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 南北朝的画像砖,表现内容极为丰富,而且极具绘画的形式感和装饰性。其表 现手法主要有浅浮雕、艺术形式上无论是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除具有顾恺之 式的绘画特点外,还似乎深受敦煌壁画和北魏石刻的影响,表明了当时的砖雕在南 北两地,与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有充分的交流。河南邓县南朝墓彩色画像砖以及墓 门壁画,可能为南北朝后期遗物。画像砖内容有神异形象、孝子故事及出行等,为 汉代以来流行内容。出行画像包括侍从、侍女、鼓吹、甲马、牛车等。作品十分重 视人物风度刻划,动作活泼生动。邓县为当时军事要地,画面虽为模印浮塑,但绘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艺术研究 8 画性极强,艺术技巧熟练。画面线条流畅,气势连贯,极具节奏感和韵律感,显示 出南朝民间雕刻绘画水平的提高。 唐代花砖则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如唐李肇国史补云: “御史故事, 大朝会则检查牙班紫宸最后,用六品,殿中得立无花砖” ,再如白居易的长庆 集十九得漏书亭奉赠元九学士阁老有诗句如下:衙排宣政杖,门启紫宸关。 彩笔停书命,花砖趋立班“。唐代经济、文化都处于繁荣时期。由于与异域交往频 繁,故绘画、雕刻等各项艺术都呈现出多种文化特征交融的特点。为渤海国的花砖 与瓦当(渤海国是唐代我国东北以靺鞨族栗末部为主体的地方政府,建于 698 年, 926 年被契丹族而灭) 。 古城 (靺鞨族栗末部为主体的地方政府) 遗址距今 1200 多年, 遗址中的砖瓦有宝箱花纹砖、文字瓦、莲花瓦当和各色琉璃瓦等。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出土于这一时期的诸多工 艺品,与前朝相比有了进一步发展。1995 年在河北省曲阳县西燕川村发掘的王处直 墓,是五代时期的墓葬,墓中有彩绘浮雕散乐图和奉侍图(图 17) 。这两幅嵌在墓葬 左右壁上的彩绘浮雕,不仅色彩艳丽、技法娴熟,刻画的形象神态陶醉、体态雍容、 裙裾飘舞,也是后期(如北宋)墓室壁画中布置着色砖雕人物的典范。 。 。 。 。 。 。 。 图 17 图 18 宋金时期,尤其是晋南临汾(古平阳)和运城地区。 砖雕作为建筑装饰,在金代墓葬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墓室砖雕中主仆 人物、家具陈设、宠物摆件丰富有序,甚至还有砖雕的戏台,台上竟有男女同台演 出。四周墓室壁上更有“杂剧” 、 “百戏” 、 “八仙”和“二十四孝”等众多人物,以 及吉祥、花卉、鸟兽纹样等。雕刻手法也是浮雕、圆雕、透雕巧妙结合。 第二章 砖雕装饰的发展 9 图 18 所示是宋代砖雕艺术杰作繁塔。此塔原名兴慈塔,因建造在繁台上,故 俗称繁塔。位于河南开封市东南郊,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 ,是开封市内 现存最早的建筑物。繁塔,平面呈六边形,为楼阁式砖塔,据文献记载为 9 层,现 存只 3 层。塔身壁面上砌砖有数十种佛像砖雕,刻工精美、姿态各异,堪称宋代砖 雕艺术的佳作。 2.3 明清砖雕 到了明清时期,雕刻工艺更是步入鼎盛。除了宫廷、庙宇等建筑使用砖雕之外, 居民也在不断地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因此砖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被大量的 运用在额枋、雀替、门罩、门楼、飞檐、屋脊以及照壁、牌楼等处。砖雕的题材也 随着建筑走,即不同的建筑部位采用不同的寓意,但大多取义吉祥、祈五福(长寿、 富贵、康健安宁、德高望重、年老善终)等。常见的砖雕题材主要有人物故事、吉 祥瑞兽、植物花纹、图案纹饰和文字寄意等几种。 植物花卉有:莲花、牡丹、菊四君子等。 吉祥瑞兽有:麒麟(送子) 、鲤鱼(跳龙门) 、鸳鸯和莲花(一路连科) 、独占鳌 头、龙凤呈祥、五福(蝙蝠)临门、五鹤捧寿、狮子绣球、荷花鸳鸯、三阳(羊) 开泰等。 文字寄意则更是多得说不尽。即便一字没有,亦有“白璧无瑕”之意。 由于民居建筑中这些具有寓意的装饰太多,故在归类上难免有些杂乱。但总体 上,我国的建筑从西周起就确立了前堂后室的归则,各地建筑在此原则上,于不同 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变化。大多采用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手法,如隐喻、谐音 等。 居民建筑中还有竹梅双喜、招财进宝、辈辈封侯、四季花卉、佛家八宝、明暗 八仙、功名富贵、民间杂宝等砖雕,可谓是举不胜举。它们是文人士大夫、画家、 民间艺人共同创作的、饱浸乡风民俗的、为世人所喜闻乐见的民居装饰艺术,成为 民众生活中看得见、摸得到的图画。 到了晚清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一些居民豪宅中出现了中西文化合璧的 结晶。西洋的风格与材料,不断的出现在民居建筑中。图 19 所示的罗马柱、红砖墙, 反映出西方元素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的运用。 砖雕,在装饰点缀建筑的同时,还展现了不同时期表达手法上的变化。民国时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艺术研究 10 图 19 期在清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洋的文化内容,使砖雕又有了些新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章 常家庄园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考察 11 第三章 常家庄园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考察 3.1 常家庄园时代背景 山西常家庄园地处山西省晋中盆地,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 17.5 公里,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是明弘治年间为刘姓大户放羊搬至此处的。 常氏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 年)开始不惜重金营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乐园。历 经百余年,至光绪八年(1882 年)结束,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建筑群体,建筑面就有 60 万 m2,房屋 4000 余间,楼房 50 余座,园林 13 处。庄园整体气势规模宏大,外 形长方,斩裁整齐,为城堡式建筑。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历史上的常家庄 园为两街一巷。常氏家族以经商起家,从八世祖常威在 20 岁时背着褡裢只身徒步赴 张家口做“行商”背布沿街叫卖开始,到北上中俄边界开发恰克图商城,开辟由福 建武夷山至俄国新西伯利亚的数万里“茶商之路” ,当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 贾为业”之称,成为“晋商外贸世家” 。同样也是从八世开始到十六世,常家考取进 士、举人、秀才等多达 146 人,随着商业的发展,常氏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 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因此享有了 “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作为 常氏理念的物化形式,常家庄园无论从规模、气势、结构、布局、营造法式及文化 内涵,均把“儒商”这一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越是有钱人,越会兴土木,修门面, 这与中国传统的富贵思想是分不开的。常家庄园集燕居、耕读、修身、养性于一体, 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功能与美学的结合。宅第大门坐西向东,其中的建筑装饰艺 术无论是亭台楼阁、影壁花墙、楹联匾额还是书法碑帖,无不展现其精、巧、细、 妙的气势神韵,更加显示了常家庄园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理念法度。 3.2 常家庄园现状 年轮飞逝,逝者如斯。常家庄园景区自 2001 年 9 月 29 日对外开放至今已十年 有余。 回顾过去的十年,博大厚重的晋商文化正以其特有的魅力与风采、越来越受到 国内外游人的关注与认知。在 2007 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委员会正式授予国 家“aaaa”级旅游景区资质。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艺术研究 12 第四章 常家儒商融合现象 榆次车辋常氏的经商始于清康熙年间,衰于民国初年,历时 200 余年。常家之 所以被称为“晋商外贸世家” ,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这个家族坚持了以儒铸魂。同时把 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4.1 尊儒学,施行学而优则贾; 常家每代都有一批学有所成的人由学而商,这种“学而优则贾”的方针保证了 经商者的品德、见识、素质不断优化,代代恪守,课子苦读,从而致其家族商业不 断兴旺。 “儒商融合”是晋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晋商中的重要家族大都有着与 常家相同或殊途同归的历史,这样才产生了“晋商”这个精英集团现象,也才使山 西这个贫瘠之地在明清之际成为第一富省 1。 4.2 崇儒义,堂堂正正做商人; 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定论,是士大夫阶层“重士轻商”的重要 理论依据。但也确实反映了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经商绝不等同于“损人利己” ,就 想做官也绝不等同于“贪赃枉法”一样。常家把雄厚的儒学底功与丰富的经商经验 有机的结合起来,领悟“儒”的真谛,用于“商”的实践,对“儒义”的彻悟,使 他们没有了思想的负担,在世俗面前,他们是自由的。 4.3 尚儒德,商战立于不败之地; 儒学重在修身, “克己、忠义、仁爱、诚信”是其主要内涵。常家注重节俭,但 遇到利国利民的义举,他们却一掷千金,在所不惜。对常家来说,施“仁”于人, 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儒徳教化的一种必然。 第五章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 13 第五章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 中国的传统雕塑,在明中晚期和清初的雕刻作品多见于花草、动物,如卷云如 意门顶雕,就是明中期的典型作品。画面简单活练,刀工朴素自然,同时期的太湖 石雕,虽然复杂一些,但也显得古朴、大方,表里分明,很有力度。明晚期的作品 逐渐向细腻发展,如双狮门顶饰砖雕,简朴而有力度,刀法趋向洗练,狮子的造型 逼真,没有清代所特有的装饰倾向,整体看来,孔武有力,栩栩如生,飘荡的彩带, 钱形彩球又在写实中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同时还寓意着好事成双、“狮子滚绣球, 好事在后头”的民俗吉祥祝愿的确是同时代不可多得的珍品。 清代初期已经出现了泥塑砖雕作品,就是在砖坯上堆塑雕刻后,再烧制成砖, 这类作品写实性更强、内容更为广泛、构图更紧凑、形象更逼真,艺术性也更强。 清代初期,影壁砖雕开始在民居中出现,使砖雕艺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后来这两个字演化成为“影壁” 。晋中一带称门外的屏障为“照壁” ,称门内的屏障 叫“影壁” ,又因为门内的影壁多安在门对面的山墙上,所以,又叫座山影壁。 3由 于影壁本身就是一个装饰性的建筑,所以做法非常讲究,大多数带有砖雕,以便使 院落的环境更加优美、典雅。 贵和堂前院空兜墙及过厅两侧的壁挂,则是唯有在常家庄园才可一饱眼福的着 色砖雕艺术。 至于文字书法砖雕,除制于光绪年间的祠堂照壁 240 个篆书寿字,制于道光年 间的贵和堂正院 340 个篆字家训影壁以及谦和堂街南老院的百寿图外,贵和堂新东 院的百寿脊岭、西院的百福脊岭,皆是民居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5.1 砖雕壁挂装饰 5.1.1 贵和堂砖雕壁挂 贵和堂为常万达次子常怀玗的次子常秉郡居住的宅院。约建于乾隆四 十三年(1778 年) ,距今已有 230 余年历史。 在常家庄园堂院中,规模最大、最完整地当属贵和堂;其砖雕、木雕、石雕及 彩绘保存完整,艺术品味较高;这里留存有庄园中最大的影壁;而七开间的后楼是 现存中国民居中档次最高的建筑;贵和堂也是常家庄园建造最早、装饰最精美、古 建保存也最为完整的院落之一。 贵和堂老宅由偏院、正院和后院三部分组成,共有楼、亭、厢房、廊等各类建 筑 73 间。贵和堂正院以正厅为界,划割为前、后两院;前院又由一道三门式夹牌楼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艺术研究 14 分隔为上、下两院,使全院呈三进式院落。一道三门式的夹牌楼,使贵和堂正院有 了上下之分,上院由成家后的兄长居住,下院则是小弟和成年晚辈的生活场所。长 幼有别,尊卑有序的儒家礼仪,在这座夹牌楼下体现的非常明显。室内陈设不仅儒 学气息袭人扑面,还会令一般文物爱好和收藏者赞叹不已,至于正院中空兜墙上悬 嵌的砖雕壁挂,更是在民居中很少见到的艺术珍品。儒家相通、义利相通观在清代 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由于常家一贯尊儒学、崇儒义、尚儒德,以儒铸魂,从而使 常家家族兴旺,在商场百余年立于不败之地。而“儒商融合”不但是常家更是整个 晋商的最大特点,我们透过大院的建筑雕刻装饰,可以领略到晋商文化的方方面面, 如佛、道的仙气、士大夫的雅气、民间工艺的生气,所以,现将常家贵和堂砖雕装 饰风格及内容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进行论述。 贵和堂的砖雕装饰主要集中表现在各种影壁、砖雕壁挂以及花墙上,其分布较 广,分布于各个院落,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在贵和堂堂院中,共有砖雕装饰 21 处, 其中艺术价值较高,保存清代砖雕原貌的贵和堂正院东西厢房墙面,镶嵌有四组八 幅雕刻精美的砖雕壁挂。这些砖雕壁挂不仅制作精美、构思独特、纹饰丰富,而且 采用了砖雕装饰中颇为少见的着色工艺,使其装饰效果更加完美。恰如点缀在院落 中璀璨的明珠,向后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堪称常家庄园乃至晋商民居砖雕壁挂中 的珍品。 5.1.2 双鱼砖雕壁挂 位于贵和堂正院 1 号西厢房墙壁,高 2 米、宽 1.2 米。(见图 20) 装饰风格:画面以沉稳庄重的钴蓝基调着色,构图呈工整对 称排列。画面雕刻内容为上方刻佛教吉祥卷草莲花图,荷叶、 花蕊、莲蓬均浮雕工艺,雕工细腻、栩栩如生。下方刻夔纹 博古框,框内刻缠枝吉祥纹呵护的琴、棋、书、画“文房四 宝” ,外围以竹节收拢框边。莲花这一装饰文化题材便被长期 使用于建筑装饰图案中,并赋予其更浪漫的寓意。这里的莲 蓬被用变形卷草蔓串引牵联,卷草纹既不是中国传统的造型 题材又不是印度佛教的具体对象,但它那旋绕盘曲似是而非 的花叶枝蔓,却得祥云之神气,有佛物之情态,它既有萦绕 图 20 曲径的空灵,又有如行云流转的韵律,且保持温婉敦厚的静谧。它是中华民族吸纳 外来宗教而改造成的,朴实而有特点的佛教装饰纹样。在此砖雕壁挂中不仅富于变 第五章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 15 化,且显示了幽雅静谧之气。中央设有工字形博古框,高约 1.5 米,博古一般主要 有炉鼎、瓷瓶、书籍、字画等,上端置葡萄供奉果盘,葡萄果实颗粒饱满,果盘有 莲叶衬托,底座点缀缠枝纹;以象征和寓意各种美好的愿望。下端为双耳三足鼎炉, 鼎取谐音“定” ,象征“安定” ,炉腿刻饕餮纹;都无不体现其神秘、庄严而凝瑞的 艺术特色。 砖雕炉鼎纹样在博古框中的修饰,更体现了常家尊崇儒家“定力”学说,注重 修身、克己的思想内涵。儒家大学里说: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段话被一些书翻译为,明白所应达到的理想境 界是尽善尽美,然后才能有明确的志向,有了明确的志向,而后才能内心宁静,内 心宁静而后才能心静如水,心静如水而后才能行事思虑缜密,行事思虑缜密而后才 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香炉宝鼎之上置祥云瓶,也正是揭示了常家期盼诸事 皆能如意的美好期盼。鼎炉上方框内浮雕一吉祥缠枝纹盘绕的三足祥云纹花瓶, “瓶”与“平”谐音,取意升平气象。瓶上下各有一对草龙作“双龙吐珠”状,形 成串珠纵向排列长格纹框,此外,瓶内还插宝扇及一对拂尘,意为除却世俗烦恼, 免受客观外界影响。而在道教的体系里,拂尘又是道场中的一种法器。此砖雕壁挂 中拂尘顶端为珊瑚、如意,分别挂盘长、如意,其下饰坠穗。博古框两侧刻龙首鱼 身双鱼,双鱼喻示年年有余,整体博古框配以卷草莲花纹寓意常家盛世祥和、如意 吉祥、家族兴旺、年年有余的一片富丽景象。 面积不大的壁挂,融儒、释、道、民俗文化于一体,集中展现了古人高超的艺术想 象力和精湛的雕工技艺。 5.1.3 双钱砖雕壁挂 位于贵和堂正院 1 号东厢房墙壁,高 2 米、宽 1.2 米。 (见图 21) 装饰风格:无论色调、构图以及框架都与“双鱼砖雕壁挂” 相似,如两件砖雕均采用沉稳典雅的钴蓝色调,只是双鱼砖 雕较双钱砖雕色彩脱落较为严重;在装饰雕刻上,两幅砖雕 壁挂工字形博古构图中浮雕 “鼎炉” 装饰均在中心花瓶下方, 不同在于双鱼砖雕壁挂的鼎在造型上为“双耳三足圆鼎” , 而双钱砖雕壁挂的炉其造型为“双耳平底炉” ,鼎炉彼此对 照呼应。 此砖雕壁挂与双鱼砖雕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心工字博 古架两侧双鱼改为饕餮纹圆币及刀币,两侧刀币、圆币装饰 图 21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艺术研究 16 纹样在对称之中寻求变化,花瓶右边的圆币为同心圆币,花瓶左边的圆币外围饰以 云纹;下方夔纹博古内“文房四宝”也换成刀币、圆币、花瓶、笔洗等,图案纹饰 线条来龙去脉清晰,阴刻阳刻结合使用,线与线的间隔比较宽。另外,中心花瓶内 插宝扇换为画轴,一对拂尘顶端仍是珊瑚、如意,不同的是原悬挂的盘长和如意, 在此更换为玉璧和铜铃(钟) ;中心花瓶上方贡奉果盘、以及下方祭祀炉鼎纹样也修 饰得愈加华丽。果盘的造型相似,都是云纹敞口果盘,只是在里边同样的葡萄果实 却以反方向盛放,在雕刻制作上也体现了两组砖雕的对立呼应关系。在双钱砖雕壁 挂果盘上方的夔纹有破损二分之一处,如果保存完好将呈现更加完美的砖雕作品。 两幅砖雕中位于中心的花瓶造型接近,都是三足祥云纹圆花瓶,只是在瓶身的雕刻 细节上有一些区别, 双钱砖雕瓶口呈撇口, 双鱼砖雕瓶口为小口。 “瓶” 取谐音 “平” , 代表“平安” ,鼎取谐音“定” ,象征“安定” 。 “平” “定”就是不改变不动摇,在这 个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很多的意义,一般有平静、稳定、肯定的意思。从心理学 上说,儒家“定力”属于意志的范畴,作为意志的一种基本品质,定力也是人们为 实现一定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 “定力”也是佛家与道家语, 是修行人从实践中悟得的。禅宗第六代大师慧能在六祖坛经定慧品第四中说: “定是慧体、慧是定用、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 用。 ”也就是说定力如灯,智慧如光,有定力就可使智慧圆显明发,觉悟真理。围棋 大师李昌镐,之所以被人称为“石佛” ,就是因为他在与人对弈时,有着超常的定力。 可见此壁挂风格与前者略有不同:大约旨在为祈愿家族商事兴旺发达、平安祥 瑞、财源广进、通达顺畅之意。 5.1.4 双福砖雕壁挂 位于贵和堂正院 2 号西厢房墙壁,高 2 米、宽 1.2 米。 (见图 22) 装饰风格:画面以钴蓝翠绿着色,色彩清晰可辨,构图呈 工整对称排列。上方刻吉祥卷草纹装饰,角部挂两对福瓜。 此处福瓜卷草纹样,刻度较深,且线条粗犷。画面中福瓜 被卷曲优雅的瓞蔓簇拥,由于卷曲线条过多,给人以流动 韵律感,其主要传达喻示福祉相生、绵延不绝之意。中央 刻工字博古架,上端置双耳六足方鼎,其雕刻精细,器形 轮廓清晰,体积感强;下端刻一串硕果累累的葡萄,垂直悬 图 22 第五章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 17 挂的葡萄叶面采用阴线刻,呈上翻状;博古架中央刻缠枝草龙纹盘旋缠绕的祥云花 瓶,瓶内插珊瑚、如意、画轴等吉祥物。博古框两侧刻须弥纹圆底与六足底果盘, 盘中均盛满吉祥瓜果“佛手” 。工字型博古框下方刻夔纹饰框,两侧与上方缠枝纹融 合衔接,外围以乳钉纹收边。 儒家的“ 仁、智、勇”之“ 三达德”和“ 仁、义、礼、智、信”之“ 五常” 作了形象化的诠释孔子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这件壁挂构 图端庄、造型典雅、品格华贵,喻平安鼎盛、福祉绵延、子嗣兴旺、吉祥如意。不 管是出于吉祥寓意的心里追求,还是对建筑装饰性的需要,都见证了我国独特的民 族审美心理历程。 5.1.5 双寿砖雕壁挂 位于贵和堂正院 2 号东厢房墙壁,高 2 米、宽 1.2 米。 装饰风格:构图、色调和框架装饰与“双福图”相似,不同之处是中心博古框 两侧“双福”果盘中的佛手改为寿桃,中心化瓶内深蓝色画轴改为翠绿色花瓣枝叶, 卷云纹如意改为夔纹,花瓶下方的葡萄同样垂直悬挂,只是叶片呈比较服贴的向下 卷缩纹样。在右上角的一对福瓜已基本残缺,使其缺少了原有的完整性。此砖雕从 细致变化中体现与“双福”的区别。壁挂喻示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安康长寿、事业 兴隆、瑞气盈门。 常家砖雕中以福瓜、寿桃装饰纹样祈愿的人丁兴旺、安康长寿, “寿”是最吉祥 的字眼,与五常相关,儒家人伦关系有时候也表达为五伦,这种说法在孟子书 中已经有十分明确的表述, 滕文公上说: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五常”之性是人的本 性;“五常”之德,是人之大德;“五常”之道是人伦大道。“五常”之性是昊天 上帝化生人类时赋予人的神圣的“人性”,是人所固有的、天赋的本性。孝,是儒 教的重要德目。孝,是德之本,是“民用和睦”的至德要道,是人伦大道,是儒教 的重大道德原则和立教之本。 所以孔子说: “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孝 经说:“人之行,莫大于孝”。依儒教,孝,不仅仅是赡养父母,而有其特殊内 涵。所以儒商也非常重视和推崇孝道。 5.1.6 喜鹊登梅砖雕 位于贵和堂正院 3 号西厢房墙壁,高 2 米、宽 1.2 米。 (见图 23) 装饰风格: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喜鹊是报喜的吉祥鸟,梅花被誉为“花中四君 子”之一及“报春花” , “喜鹊登梅”这种含有吉祥、欢乐、丰收的寓意,是民间装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艺术研究 18 饰中常见的题材之一,自明清以来流行于各地民间。不同 的是,在常家贵和堂镶嵌的这幅壁挂,装饰和制作更加精 致,赋予的寓意也更加丰富。画心主图案刻梅花、叠石和 一对喜鹊,梅花枝干挺拔呈斜向上方生长构图,一神态欢 悦的喜鹊翘然回首于叠石之上, 与绽放的梅花树上另只喜 鹊交相呼应。砖雕中心构图和谐,采用浮雕的手法雕刻出 丰富的空间层次。画心用夔纹围绕,其间刻鼎炉,外圈刻 缠枝纹、夔纹盘绕的角框。梅花报春、叠石多寿,两只喜 鹊喻“双喜临门” ,夔纹喻示神灵佑护,鼎炉喻鼎盛太平, 缠枝纹喻吉利祥瑞。底框以云雷纹围边,画心刻夔纹博古, 图 23 内置莲花、钱币和两盘供奉寿桃,寓意喜上眉梢、多福长寿之意。 5.1.7 多子多福砖雕 位于贵和堂正院 3 号东厢房墙壁,高 2 米、宽 1.2 米。 (见图 24) 装饰风格:装帧图案和形式与相邻的“喜鹊登梅”相仿,不同之处是主图案改 为缠枝纹藤蔓与硕果累累的葡萄。下框博古供奉果盘中也换为一对系有如意彩练的 葫芦, “葫芦” ,方言谐音为“福禄” 。葡萄在民间喻多子多孙,藤蔓有连绵延续永不 断绝之意。在画面上方中间部位的一串葡萄完全缺失,遗失原因已无从考证。此砖 雕把葡萄、藤蔓和葫芦同图,有祈愿家族兴旺、绵延不断,多子多孙,福禄双全的 吉祥寓意。只是在整幅砖雕中心,一串葡萄已完全遗失,使画面缺少了重心。 图 24 图 25 第五章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装饰 19 5.1.8 福禄砖雕壁挂 位于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汽车购买合同范本
- 古建整体出售合同范本
- 工程厨柜采购合同范本
- 工程转让合同范本模板
- 土地征收赔偿合同范本
- 柜子保洁服务合同范本
- 旧厂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中介居间合同范本
- 出口商合同范本
- 合股汽车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高考数学真题全国2卷
- T/CGAS 026.1-2023瓶装液化石油气管理规范第1部分:安全管理
- 数字经济下的反垄断策略-洞察阐释
-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课件
- 自行缴纳社保协议书模板
- 2024年新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1.1 正数和负数 第1课时
- 《橡胶的硫化工艺》课件
-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指南(2025)解读
- 《秋季腹泻》课件
-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机器管招投标”模块化招标文件(施工)-(2025年第1版)
- 2025-2030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