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专业论文)清末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研究.pdf_第1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清末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研究.pdf_第2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清末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研究.pdf_第3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清末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研究.pdf_第4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清末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律史专业论文)清末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号 2007020029 分类号 d929 研 究 生 类 别 全日制硕士 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论 文 题 目 清末济南商埠区清末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研究商事法制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 法律史法律史 申请人姓名 王蔚为王蔚为 导 师 姓 名 袁兆春袁兆春 教授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0 年年 5 月月 10 日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201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201 年 月 日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v 一、绪 论 . 1 (一) 概念分析 . 1 (二) 研究方法及意义 . 4 (三) 济南自开商埠的时代背景 . 6 二 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规划 . 10 (一) 济南商埠区法制规划 . 10 (二) 济南商埠区规划的特点 . 12 (三) 济南商埠区开埠经过 . 13 三 济南商埠区商事立法 . 15 (一) 清廷商事立法简介 . 15 (二) 山东政府针对开埠三地的立法。 . 16 (三) 济南商埠区商事立法 . 18 四、济南商埠区商会法制 . 26 (一) 济南商会简介 . 26 (二) 济南商会法制简介 . 27 (三) 济南商会法制的作用 . 28 五、非正式制度对商埠区商事法制的影响 . 32 (一) 外国商户的经营规则对商埠区商事法制的影响 . 32 (二) 教会对商埠区商事法制的影响 . 34 (三) 帮派性质组织对商埠区商事法制的影响 . 35 (四) 形成规模的中国商号对商事法制的影响 . 36 (五) 非正式制度对商事法制的影响评析 . 38 六、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实效性分析 . 40 (一) 济南商埠区建设 . 40 (二) 商埠区近代工商业发展 . 41 (三) 济南居民城市生活变化 . 44 七、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总体性评价 . 49 (一) 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成就 . 49 (二) 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特点 . 52 (三) 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的局限性 . 54 结语 . 56 注释58 参考文献6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63 致 谢6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清末济南商埠区清末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研究商事法制研究 中文摘要 历史上的济南作为山东地方行政权力网络中的中心枢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 政治型、消费型城市。在整个中国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二十世纪初,济南也开始了 自己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在清政府制定的“自开商埠”方针指导下,1904 年济 南自主开埠,成为第一个自开商埠的省会城市。自开商埠成了济南城市现代化的 历史起点。开埠及随之而来的通商贸易给济南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资源。开埠通 商促进了济南城市商业、金融的现代化变迁,同时为现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从市 场和资金两方面创造了条件,济南开始了城市转型的进程。 随着商埠区经济贸易的发展,济南的现代民商事法制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 本文即是在这一基础上系统的梳理这一时期 济南商埠区之商事法制。在完整的再现济南开埠至清末的民商事法制之基础上, 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 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济南的开发区民商事法制提供历 史经验。 本文主要分七个部分分析了清末商埠区法制的进程。 首先结合晚清自开商埠 的潮流,分析了国内开埠通商的大局、山东面对胶济铁路即将通车德国的势力即 将深入山东内陆的现实以及济南作为一个封建制城市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 求。总结出济南开埠通商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 在确定了开埠通商的目标以后, 山东当局以袁世凯和周馥为主导奏请清廷将 济南、周村、潍县一并开辟为商埠。 第二部分为商埠区法制规划。在商埠区法制建设规划阶段,山东当局主要确 定了四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开埠位置的划定,将选择在济南城外另辟区域开埠通 商;第二在济南开埠章程制定方面将主要参照“直隶秦王岛、福建三都澳、湖南 岳州府”等已开商埠地区的经验及济南的现实进行;第三在管辖权设置方面,潍 县、周村作为济南分关存在,统归济南商埠管理;最后,商埠开办章程的制定需 要“督饬山东司道并东海关、胶海关各监督、税司等妥议” ,不能由当局单独决 定。 以此原则为基础经过了一年的酝酿,最终颁布了开办三章程济南商埠 开办章程、济南商埠租建章程和济南商埠巡警章程。这是济南商埠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初创时期的三个基础性立法文件, 三章程共同协调发挥作用为济南商埠区的招商 引资确定了基调,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刚刚开埠通商地区来说,济南政府的商事法制经验几乎为零,在这 样的前提下,如何让开办三章程很好的运作,如何让济南商埠区的发展经济的目 的得到实现是摆在山东当局面前的难题。接下来的三个部分为并列关系,从三个 方面分析了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 第一是商事立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在清末开埠通商的大背景下, 清廷关于商业发展的立法;其次是山东当局针对济南、周村、潍县三地开埠通商 制定的立法文件;最后是主要针对济南商埠区的开办三章程。 第二是商会法制。在清末商事法律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清廷大量的立法文 件的存在。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由于晚清的商事立法存在僵硬照搬西方法律制 度漠视中国商事习惯的情况,所以难以发挥实践作用。在这样的现实下,商会作 为最广泛的联系商户的组织在商埠区的运行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后是非正式制度对商埠区商事法制的影响。在济南商埠区的初创阶段,共 有四种对商埠区法制产生影响的非正式制度。 首先是外国商户。 随着开埠的进行, 大量外国商户涌入济南, 他们凭借强大的资金背景及丰富的商事活动经验强势入 住,影响着商埠区的商事习惯;其次是教会。清末教会组织大量在中国传教,他 们通过著书立说和开办学校,向我国人民宣传先进的西方文化,尤其是先进的西 方法律思想。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埠区的法制建设进程;第 三是帮派性质组织的影响。在济南商埠区,有一个帮派性质的组织占据了商埠区 的一部分区域建设“新市场” ,为商埠区的小商户的发展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做出 了贡献;最后是形成规模的商户对商事法制的影响。 论文接下来综合分析了商事法制对于商埠区建设的影响, 做了一个比较全面 的实效性分析。最后一部分分析了初创阶段商埠区法制的成就、特点及局限性。 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为将来的发展做了铺垫。 总之,济南商埠区的初创阶段,对于商事法制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阶 段。各种势力在此碰撞,成熟的幼稚的、外来的本土的、先进的落后的,在碰撞 的过程中互相影响,本着发展建设商埠区这一个大目标共同进步,对日后商埠区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济南 商埠 商事法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分类号:分类号:d92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the late qing dynasty commercial law research of jinan trade port abstract jinan, as the capital of shandong is a typical feudal political city.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jinan began its own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established a guiding principle self-opening. jinan became the first opening capital city in 1904. shandong authorities yuan shikai and zhou fu opened jinan, zhoucun, and weixian as the commercial port. as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ed, the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also developed fully. accumulated a large amount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dissertation is mainly about the system through this period of commercial law in jinan. provid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for the commercial law. this dissertation analyses seven parts of the legal process. part one is about the “self-opening”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press of german. jinan needed to carry out the modernization programme. part two is about the planning of the trade port. shandong authorities yuan shikai and zhou fu opened jinan, zhoucun, and weixian as the commercial port. part three is the commercial law. the commercial law had three parts, the commercial legislation of late qing dynasty, shandong, and jinan commercial port. part four is about the legal property of chamber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various subjects. on the basis of background of coming into being, the paper put more attentions to its dominant functions. part five is named as informal legal system. there were four kinds of informal legal system. the first is the foreign merchant. many foreign merchants came into jinan. there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d extensive experience produced a strong effect. the second is the church. they show our people a different world, the advanced western culture, especially advanced western legal thoughts. the third is the nature of the gang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last is big china merchants. in the circle of politics, although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apitalists had the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racial consciousness of retrieving benefit power and self-reliance patriotic, this kind of consciousness was suppressed because of the long-term confinement by the shandong authorities. another reason was their own class limitation which maked them seldom put forward the request to reform political system. their politics activated mostly aim 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bourgeoisie. even to imperialism, they had adopted different strategies based upon their own economic benefits. these limitations left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apitalists of jinan taking a vague and unstable attitude towards the revo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mocracy and national movement. in conclusion, 1904-1911 is a large development period for commercial law. all kinds of forces stay hear. it build a founda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law in jinan trade port. keywords: jinan trade port commercial law categorize number: d92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清末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研究 一、绪 论 济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两千年来的发展给济南积淀了极其深厚的文化 底蕴,加之济南历来是地方封建统治的中心,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提到济南人 的骄傲,除了誉满天下的泉水,老济南人更加津津乐道的是济南的商埠。 济南商埠是在晚清大批自开商埠时期创立的, 商埠区的开设是山东人近代进 行的一次改革开放的尝试,是山东当局巩固统治基础、发展经济、促进城市现代 化建设的创举。商埠区作为通商的专门区域,对济南商埠区的商事法制进行研究 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概念分析 本文名为清末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研究 ,结合题目、在展开内容之前有 必要先阐述三个概念的在本文中的含义 1、商埠 “商埠”一词是鸦片战争以后逐渐形成的概念。在地理范围意义上主要是指 对外开放的通商区域。学者针对商埠的分类主要有两种。首先以范围为依据可以 分为大商埠和小商埠, 范围比较大的为通商口岸或城市, 例如: 依照 南京条约 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范围比较小的是指一个城市中 特别规划的一定区域,称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也有学者认为小范围的商埠 为清末时期我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城市, 以此与约开商埠相区别。此种分类方 法主要是考虑到约开商埠大部分为沿海或沿江地区的重要大型口岸城市, 而自开 商埠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基础比较薄弱。 另外有一种关于商埠的分类方法,根据我国近代史上商埠开放的条件,可以 分为“约开商埠”与“自开商埠”。约开商埠是依照我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开放 的商埠,这些条约主要是晚清签订的大量不平等条约。自开商埠是清廷地方当局 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自动开放的商埠。 杨天宏先生曾经针对自开商埠提出了三个要素:一为,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活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动;二为,政府主动开放的;三为,一切行政权由中国政府行使。 其中最重 要的是第三个主权原则。这一原则也是清末自开商埠地区坚持的首要原则。 本文中所指的济南商埠区是开放于 1904 年,位于济南老城区之西,毗邻胶 济铁路济南站,根据济南商埠开办章程划定的区域。这部分区域在开埠前属 于城郊的不发达地区,开埠后在此区域内的发展脱离了旧城区的封建制经济,直 接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从区划、管理体制、发展路径与旧城区有非常大的区 别。这种划定一个单独区域作为商埠区的做法在清末众多的商埠中可谓一枝独 秀,也使得对于济南商埠区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2、商事法制 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之前,我国作为一个封建制商业非常发达的国 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法。一直到二十世纪初,随着我国各个通商口岸的开 放,传统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重商思潮。此时,近代 商法规则才逐渐出现。1904 年我国诞生了第一部商法典钦定大清商律, 这是我国开始近代商事法制的起点。 追溯我国商事行为的发展历史,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我国古代社会,商事行为 基本上是为了满足生活消费,而不是近代意义上的自由经济贸易。历史发展到清 末,随着国门的打开,就中国被迫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历史。在非常短暂的时 间内,传统的封建经济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为了应对国内外 的政治经济现状,商事法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商事法制所包涵的范围是本文应该阐述的问题之一。 一般认为近代商法的起 源于中世纪的欧洲。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逐渐摸索出适合新 兴的商业形式的商事规则, 此时的商法主要包括城市法、 商人同业行会自治规则、 商事和海事判决、地区或跨地区的商人习惯法,以及国王、领主、教会颁布的单 行法。 可见,在起源上,商事法制在产生之初就是混合了立法、习惯法、商 事规则和判例的产物。 结合济南商埠区的实践,在清末初创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商法是从无到有逐 渐建立的。 必然也经历一个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规则相互融合的过程。 有鉴于此, 本文所涉及的商事法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为清政府作用于济南商埠区的商事立法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清末,随着对外开放的进行,外国商人、清廷可有主张,为了各自的经济利 益,在商事立法方面进行了极大地创新。首先在 1904 年 1 月颁布了钦定大清 商律,这部法律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两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是商人身 份和地位的确立以及公司运作的基本问题。随后,在 1906 年 5 月施行了破产 法,这是由由沈家本和伍廷芳共同审定的。随着商事行为的深入又陆续颁布了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会简明章程、商标注册暂拟章程、呈请专 利办法、大清银行则例附银行通则、工会简明章程、著作权律等 等一系列涉及到商事活动各个方面的立法。 第二部分为地方商事法制实践 1906 年清廷开始实施仿行宪政,拟定了预备立宪期间逐年办理的事情,地 方自治即是其中之一。清廷希望通过地方自治使官民上下相通、补官治之不足。 达到“有左右维持之势,无上下隔阂之虞,用能百事俱兴,众心一致” 的目 的。其实在此之前,各地就已经成立了以新式绅商为主体的自治团体,各地当局 多为督导。1908 年开始,作为预备立宪的基础工作,地方自治开始全面推行, 带有一定的官办色彩。 各地的地方自治吸引绅商参与政治,为了取得话语权,他们积极加入各种组 织。特别是商会,加入商会后,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间接提高了绅商兴办 实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地方商事法制也应运而生,占据了一 个重要的位置。 第三部分为非正式制度 清末,虽然商事法制已经纳入了国家立法的范围,但是在商事活动中,商事 立法的推进并不顺利。加之其在制定阶段多参考西方国家的商法,在一定程度上 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所以在实施中效果并不理想。相较于此,我国的商事习惯非 常发达,无论是行会、大规模的商号或者其他在商事活动中可能产生影响的组织 一直为商事活动的中坚力量。这些组织的议事规则、管理规定或者长时间形成的 经营习惯, 不仅弥补了商事法制的空白, 而且真正的起到了管理作用。 有鉴于此, 非正式制度也对商事法制的产生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 基于以上三部分的分析不难看出,本文所指的商事法制,实际上是指在济南 的商埠区的初创阶段起作用的,以政府、商会和其他社会组织或商户为主体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的,旨在调整商埠区内的商事行为的规则。 3、关于时间段的选择 有学者认为济南商埠区的发展自 1904 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短短的 45 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为 1904 年开埠到 1928 年“五三惨案”时期,这一时 期为济南的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性质时期; 二为国民党韩复渠统治时期直至抗日战 争爆发(1929-1937);三为日伪统治时期(1937-1945);四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本文选取了第一个阶段中的一部分, 即 1904-1911 年。 所以选取这一段时间, 因为此段时期是开埠至清末,历史发展有阶段性;同时,这一段时期也正是商埠 区的初步建立阶段,在 1911 年其发展初见规模。这一段时间正是开埠的设想与 现实之间初次交锋时期,发展稳定,在历史上也是一段较为完整的时期。 (二)研究方法及意义 1、研究综述 19041911年间,济南经历了清末最后的封建统治。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社会 历史资源,可是针对济南此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却并不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 (1)国内研究现状 在历史研究方面,国内的学者主要将研究范围放在山东商事历史方面,如庄 维民的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魏永生编著的晚清 山东商埠(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 关于济南商埠的著作有山东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济南老字号 (山东 人民出版社1990年)、徐华东编的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黄河出版社2004 年)和党明德、林吉玲主编的济南百年城市发展史开埠以来的济南(齐 鲁书社2004年)。 以上著作均是着眼于史实的叙述,可以说是历史学著作。在法律史方面,国 内法制史学界以慢慢将眼光投向中国法制史的细微之处。 近年来对于对于某一地 区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具体制度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但是多集中于以省为范围 的研究,如,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或者以其他学科的视角研究济南,如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开埠与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19041937)(浙江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具体到中国法律史学界,一直以来并没有对济南投入过多的关注。 在论文方面,关于济南商埠区的论述还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有:李岫的论 清末济南、周村、潍县三地开埠(文史哲1995年第2期),王音、蒋海升 的济南开埠:区域现代化的典范之作(山东档案2004年第5期)等等近 百篇。但是综合此类涉及到济南商埠区的学术论文,大部分依然是以历史史料整 理或者经济学等角度进行的考量。 不过,受到济南为省会城市的影响,关于济南的史料整理非常发达,已积累 的史料数量很大,特别是开埠以后的几十年,虽然只是历史的一瞬,但是济南经 历了许多巨大的变迁,可供研究的材料十分丰富。相对于可怜的研究成果,可以 从历史文献资料中挖掘的研究课题还有很多。 (2)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针对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很多,普遍认为古代中国的法制是十分发达 的。但是对于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具体制度的研究却并不发达,而且多集 中于研究北京、上海等城市,主要是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作为海外最权威的研究中 国文化的机构有很多针对中国传统的大型城市的研究成果。著作有费正清的中 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哈佛大学出版社1953年)、罗兹墨菲的上海现 代中国的钥匙(哈佛大学出版社1953年)。但是依然不多,就此问题,燕京学 社社长杜维明先生曾经表示“中国的重大的大革命,或者是传统的大的事件,研 究的人还是相当少,从这个角度看起来,确实是有一个比较凄凉的感觉。” 在济南历史研究方面, 外国学者将济南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进程进行较快的 城市进行研究,如中国城市变迁:山东济南的政治与发展一书。外国学者对 于19041912年济南商埠区之商事法制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方法 本文绝大部分的篇幅都是采用了文献分析的方法,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资料完 善整个论文。力图再现济南商埠区建立初期商事法制的全貌。 (2)比较分析方法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本文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 通过将商埠区与旧城区及其他开埠通商地区相 比较,得出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的独特之处。 (3)实证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某一个历史阶段代表性意义的个例进行分析。 如民间法制方面,将着重以宏济堂的经营管理为研究对象。 3、研究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的意义 历史上的济南作为山东地方行政权力网络中的中心枢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 政治型、消费型城市。在整个中国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二十世纪初,济南也开始了 自己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在清政府制定的“自开商埠”方针指导下,1904 年济 南自主开埠,成为第一个自开商埠的省会城市。自开商埠成了济南城市现代化的 历史起点。开埠及随之而来的通商贸易给济南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理论意义方面, 本文首先梳理了济南商埠区 1904 年开埠后至 1912 年的商 事法制文献资料。 在此基础上依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彼时济南商埠区 商事法制的得失,填补了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同时本文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济南确定了向东西两向发展的城市规 划蓝图,开发区的建设如火如荼。虽然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有了 10 年的经 验,但是一些政策和区域性制度的建立健全还有很长的路。本文在分析历史事实 的基础上,力求以史为鉴,借鉴开埠后的经验、教训,为济南当前的区域民商事 法制提供历史支持。 (三)济南自开商埠的时代背景 1、清末全国范围内广泛申请自开商埠的原因 鸦片战争结束后我国开始了开埠通商的进程。 相对于约开商埠而言, 自开商 埠的出现在时间上晚了将近五十年。五十年在历史中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鸦 片战争后的中国而言,这五十年在思想、政治、经济领域时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 化。中国从一个封建国家瞬间被打开国门,被迫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国 家。国门洞开带来的是先进文明的冲击,具体到民商事领域,资本主义工商业向 中国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众多约开商埠的变革也冲击着清廷及地方当局的 眼眶。具体分析自开商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1)思想方面 应该说, 最早在 海国图志 这本著作中魏源意识到应该广辟商埠, 他提出: “今英夷既以据香港拥厚赀, 骄色于诸夷; 又以开埠裁各费, 德色于诸夷。 与其 使英夷德之以广其党羽, 曷若自我德之以收其指臂。” 在这里可以明显看出 魏源试图以“自我通商”达到“以德外人”的目的。 但是,这种思想在当时没有得到共鸣,特别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约开 商埠增加五处,清廷坚持将“闭关锁国”的政策视为抵御外侮的法宝。完全不考 虑自开商埠,主动改善我国的经济条件,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与外国列强抗衡。 随后,我国又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约开商埠也增加到 16 个。随着对外交往 的加深,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这一影响我国近代历史的思想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陈炽的 大兴商埠说 一文, 第一次详细的论述了开辟商埠对于发展经济的作用。 在思想上,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广开商埠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2)政治方面 清末,随着西方列强争相以战争的方式敲开我国国门,清政府被迫依照条约 开辟了众多通商口岸,丧失了国家主权,统治基础也受到影响。 甲午海战以后,租界内清廷的统治受到了极大地威胁。西方列强在租界内享 有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税收权,俨然一个个“国中之国”。 为了巩固统治基础, 维护国家主权。 清政府开始了主动地向列强学习的过程, 也逐渐意识到开埠利大于弊。 (3)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由两个。一方面,在已经根据条约开放的商埠中,我国 的近代工商业开始全面的发展,极大地繁荣了市场,搞活了经济。当然,强烈坚 持“闭关锁国”的清廷对此现象已有感触、但未曾深究。 另一方面,甲午战争给了清政府当头一棒,日本以“东瀛小国”打败了“大 清帝国”,这对于在历史上一直领先于日本的中国人来说真的是奇耻大辱。深究 日本短时间内强盛的原因,我国学者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实力的增强,而 经济实力增强的直接原因就是日本主动开展的“明治维新”。倒幕运动后, 明治 政府宣布全境对外开放。短短数十年,经济极度发达,同时带动了军事及政治力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量的大发展。 同时,甲午战争后的赔款在经济上给清廷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为了发展 经济,广开财源。自开商埠成了当时见效最快的选择。 1898 年 4 月,岳州、三都澳、秦皇岛成为第一批自主开放的通商口岸, 奏折 中称:“泰西各国首重商务,不惜广开通国口岸,任令各国通商,设关榷税,以 收足国足民之效。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近年征至二千余万,京协各 饷多半取给于此。 惟是筹还洋款等项, 支用愈繁, 筹拨恒苦不继。 臣等再四筹维, 计惟添设通商口岸,借裨饷源”。 这一段话深刻的反映了我国自开商埠深刻 的经济背景。 2、山东当局申请开辟济南、周村、潍县为商埠的背景 山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甲午战争受到冲击最厉害的也是山东。在自开商 埠方面,山东当局也有自己的想法。适时,统治山东的主要是两位人士,一为北 洋大臣袁世凯,二为山东巡抚周馥。这二位都是在思想上比较先进,而且政治经 验丰富的政治家。 在奏请开埠的奏折中,二位阐述了在山东开放济南、周村、潍县为商埠的原 因: “查得山东沿海通商口岸,向只烟台一处,自光绪二十四年德国议租胶澳以 后,青岛建筑码头,兴造铁路,现已通至济南省城,转瞬开办津镇铁路,将与胶 济之路相接。济南本为黄河、小清河码头,现在又为两路枢纽,地势扼要,商货 转输较为便利。亟应援照直隶秦王(皇)岛、福建三都澳、湖南岳州府开埠成案, 在于济南城外自开通商口岸,以期中外咸受利益。至省城迤东之潍县及长山县所 属之周村,皆为商贾荟萃之区。该两处又为胶济铁路必经之道,胶关进口洋货、 济南出口土货,必皆经由于此。拟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作为济南分关, 更于商情称便,统归济南商埠案内办理。 ” 二位认为,适时,山东开埠通商的城市烟台和青岛,开放口岸较少,加之两 地在开放后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有必要效仿以自开商埠发展经济。并且,随着胶 济铁路的开通山东的运输线路将更加完善。济南、潍县、周村三地都处于胶济铁 路沿线, 胶济铁路通车后外商的势力将在铁路沿线扩张, 不可避免的来到此三地; 此外,济南历史上是一个沿小清河、黄河的水路运输枢纽,在济南开埠将会使铁 路与水路结合的更加紧密,潍县与周村是传统的商业重镇,已经有了很深厚的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业背景,政治环境因素大体相当。所以一并开辟三处商埠有利于统一管理,快速 搞活山东的经济。 3、济南成为第一个自开商埠的省会城市的原因 济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开商埠的内陆省会城市。 这是多种原因共同作 用的结果。 第一是山东当局的思想观念。济南作为山东的政治中心,清末历任山东巡抚 对济南的思想领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周馥他们与传统的封建 官僚出身不同,仕途经历不同,政治抱负不同。例如,袁世凯对于山东的发展贡 献极大, 他指出解决山东问题的办法有三, 一曰 “调和民教” 、 一曰 “颁示约章” 、 一曰“整顿吏治”。 其中“颁示约章”这一办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埠及完善 开埠后的约章。 第二是政治方面的考量。山东的军事地位在历史上早已受到重视,在当时的 政局下德国是对山东的最大威胁。1898年3月6日,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签订, 德国攫取了修筑胶济铁路、开采铁路沿线矿产、优先承办山东各项事业的特权, 将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胶济铁路早在1902年即修至潍县,并且即将于1904 年全线贯通,沿着胶济铁路德国势力将不可避免地向山东内陆地区扩张。如何巩 固统治、救亡图存是山东当局政治方面的直接原因。 第三,从经济方面分析。济南一直是一个行政性消费城市,主要的商业是为 了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消费。直到开埠前,其经济地位尚不及周村。这与她作为 山东省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明显不相符合。胶济铁路通车后,济南作为铁路交通 枢纽及货物集散地的地位将日益凸显,结合已有的相对较为发达的水路交通,为 发展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申请开埠的奏折中,袁世凯和周馥也十分强调开 埠的经济意义。尤其是把周村、潍县一同开放,更体现了繁荣济南经济的良苦用 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二 济南商埠区商事法制规划 1903 年,胶济铁路修至周村, 距离济南仅仅 90 公里。德、英、日等国的商 人开始陆续到济南筹办商贸经营。 此时山东当局认为如若希冀抵制德国势力的渗 透,应及早自开商埠。于是上书商务部言明, “惟胶济铁路不久修成,青岛德商 欲来开行栈者势日多一日,明禁而实不能禁。与其专利德商而他商无所与,不如 由我自开商埠较为有益。 ” 1904 年 5 月 4 日,北洋大臣袁世凯会同山东巡抚周馥奏请济南商埠,同时 潍县、周村作为济南分关一并开辟,统归济南商埠案内办理。 (一)济南商埠区法制规划 在奏折中,袁周二人称: “查得山东沿海通商口岸,向只烟台一处,自光绪 二十四年德国议租胶澳以后,青岛建筑码头,兴造铁路,现已通至济南省城,转 瞬开办津镇铁路,将与胶济之路相接。济南本为黄河、小清河码头,现在又为两 路枢纽,地势扼要,商货转输较为便利。亟应援照直隶秦王岛、福建三都澳、湖 南岳州府开埠成案,在于济南城外自开通商口岸,以期中外咸受利益。至省城迤 东之潍县及长山县所属之周村,皆为商贾荟萃之区。该两处又为胶济铁路必经之 道,胶关进口洋货、济南出口土货,必皆经由于此。拟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 埠,作为济南分关,更于商情称便,统归济南商埠案内办理。相应请旨,敕下外 务部核议具奏。俟议准后,先行照会各国驻京使臣查照,再由臣等将划界设关及 一切应办事宜,督饬山东司道并东海关、胶海关各监督、税司等妥议章程,酌定 开办日期,分别奏咨办理。 ” 分析奏折可以总结出,在济南商埠区的规划方面山东当局是这样考虑的: 1、商埠区位置的选择 济南的商埠区将选择在济南城外另辟。 这种另行划定商埠区的做法在清末各 地开辟的商埠中是第一次,非常具有开拓性。直接原因是此区域毗邻胶济铁路, 另外一层原因是原有的旧城区已经没有可供开埠发展现代工商业的区域。 2、商埠区管理方法的选择 济南开埠在管理方法上将参照“直隶秦王岛、福建三都澳、湖南岳州府”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这种广泛借鉴已开埠地区经验的做法使得济南商埠区在运营中对各种情况有所 预见,效果较好。 3、在管辖权设置上 奏折中称,潍县、周村作为济南分关存在,统归济南商埠管理。在历史上潍 县、周村近代经济发展的脚步要快于济南,前述直至十九世纪中叶济南还是一个 封建消费性城市, 城内经济只服务于居住城内的官僚士绅们, “市场影响力和 货运量均不如周村与潍县,棉纱布匹的输入量只及周村、潍县的 50%和 25%” 。 而潍县处于中转点,从登州和胶州海口运来的货物都需要经过潍县,开埠前潍县 就是一个从事传统商业贸易的城市。 周村在清代中叶便是山东一个著名的工商业 城市,乾隆年间,因商事兴盛而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 十分繁华。在周村 重修兴隆桥碑记中记载了当时市面的繁盛景象, “烟火鳞次,泉贝充牣,居人 名为旱码头。 ” 从胶济铁路示意图中(见下图 1)可以看到潍县、周村都处在 胶济铁路的关键点。 图 1 将三地同时辟为商埠而且以济南为主,山东当局有几点考量。首先可以继续 巩固济南作为山东的政治中心的地位,以防在开埠后失去对山东全局的监管。第 二、济南作为政治中心在管理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与经验丰富的人员。自开商埠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是山东当局的主导行为,考虑到潍县、周村是非常成熟商业,为了突出商埠与旧 商区的不同,采用与以往不同的管理方法和团队是十分必要的。将潍县、周村作 为分关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开埠的政府主导性。第三、在选址方面,济南商埠区 的建设可以说是从无到有, 其具有近代意义的商事法制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建设 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可能产生各种问题,但无疑将会是最具有近代商业特征的。 将潍县、周村作为分关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可以给古老的商区注入新的活力。 4、多机关协商制定开办章程 商埠开办章程的制定不是当政者的单方行为, 而是 “督饬山东司道并东海关、 胶海关各监督、税司等妥议”的结果。当政者已经预见到了商埠区运行要涉及的 各个方面,这种有预见性的安排,为日后制定济南商埠开办章程并很好的实 施打下了基础。 (二)济南商埠区规划的特点 晚清自开商埠有 16 个,它们是秦皇岛、济南、潍县、周村、海州、南京、武 昌、岳州、湘潭、常德、三都澳、鼓浪屿、香洲、南宁、昆明、葫芦岛。与这些 城市相比较济南商埠区在奏请开埠时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1、济南不是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 商埠意在开埠通商发展经济,拥有一定商品经济基础的城市是首选。济南一 直是作为地方政治中心存在,经济发展始终是为了满足封建消费需求,以服务业 为主。考虑到传统和区位,济南并不占优势。 2、济南是第一个自开商埠的省会城市。 在清末自开商埠的众多城市中,济南是第一个省会城市,这种创新是非常有 风险的。 省会城市首先是一省的政治中心, 对于清末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者来说, 保持政治中心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开埠将会不可避免的将西方商人引入商埠 区,有可能影响到政治局面的稳定。 3、开埠筹备仓促。 学者普遍认为济南开辟商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阻止胶济铁路全线贯通后德 国势力在山东的扩张,以此为契机开埠,筹备工作仅仅一年半左右。筹备时间短 暂尚可待开埠后慢慢发展。但是当时另有一难题就是开办经费也十分紧张,没有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预算,有些混乱。据后任山东巡抚孙宝琦称:济南商埠需开办经费七八十万两, 常年经费十万两,而山东当局无从筹措。 (三)济南商埠区开埠经过 1904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