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a ct abs t ra ct cont r a c t h ast hes aine e n fo r c e m e ntasth elaw betwe cnth e p a rt 1 es . due toth e l i m i t ation o f t he l an gua g e , an d the 石 n 1 t e re aso n ofth e p arti es, w h i choftc n c aus e s und e fi n e dand m i s s i n g m e a n l n 罗 o f con t r a c t , even d i s p ute d con t r a c t comp r e h e n s i on, it is咔 ss ary tol n t e rp r e t the c o n t r a ct . the c 0 n t r a ctinterpre ta ti on is th e exp 1 anat i o n a n danal ysisof the m e aningof acon t ra ctandits rel atedmat erial s . thcc o n l r a c t in t e rp re tation sy stemisolle ofth e 加port a d t com pone nts of“ con t r a c t l a w ” , 朋 da u n i v e rs aisi gni fi ca n ceinth co rya n d p r a c t i ceofc o n t r a c t 1 aw. to begin w i t b th e m e 叨i ng ofcon t r a ctinte rp r e t ation, 面s p a pe r atte m p tsto p r o b ein to som eb asi cp r o b 1 em sof con t r a c t int e rpr e t a t io 氏 to d em o n s t r a l e sthe 功 以 b o ds ofcon l r a ctinte 甲 r e t a t i on t b r o u gh giv吨 a colnme n ta ryon th e th co ryof con t r a c t in te rp r e t ati叽 soastofij rt b erp e 币 双our c o n t 几 t inte rp re t a t i o n s ys t c m . the reare threechapte rsinm y t he s is. chapterone i n v o l v esthe 加 n d a m e nt alp r o b l ems ofco n t r a ctin te 印 re tati on. t 七 1 5 p a p ert o m b s the b a si c id e as , i n c l u d l n g th e con c e p t , the m ain bod i es , the 啊。 比 5 , th e v a ri et ic sandt he fe a t u r e sof con l r a c t inte rp r e t a t i o n , 胡danal y z e sth ed i ffer e n o 绍 玩饰een c o n t r a c t inte rp r e t a t 1 o n and l aw in i e rp r e t a t i on. c h a p ter。 丹 o d emons trat esh o wdi d the th co ryofc o d t r a ctinte rp r e t a l io n p r o gr e ss gr a d u al 1 y.the reare t hr e e k i n dsoft h e 0 ri cs , and th atis s u 坷 比 t lv i s m , 喇 比 t i v is t and m ai ul yobjectiv i stw ith so m es u bj ectiv i sm. rel a t in gs pec i fi cl a w san dc 七 i n a c 劝 n t r a c t 助w the aut h o r m a k e s c o m m e n ta ryonth e t b e o ryo f con t r a c t inte 印 retat i on. chapterl 址 e e d i sc u s s e s th e m e t h ods ofcon t r a ct1 n t e rp r e t a t i o n . there are s 议 拓 。 ds o f m ethods , andth at is lit e ra l 加 t e rp r e tati on, inte gr a t l v ein te rp r e ta ti 叽 t e l e o fo gi cal in l e rp r et at i o n , 仃 a n s acti 0 np r ac t i cein t erpre tation, p ri n c 1 p leo f b o n e sty and c r e d 1 b i l i t y a n d d 0 u b t ful ben e fit in t e rp r e ta ti on. the au th ori l l u s t r a t esthe ru l e s 助d fe atures asw ei l asth e relations b i p among th c sem e th 团5 . k 盯w 。 川 s: con t r a ctl n l e rp r e ta ti o n ; s utijec t i v i s m ; objec t i v ist; th e m e t b 以 北ofcon t r a ct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 文中 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 他 人 己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 也 不 包 含 为 获 得 狂到迷色或 其 他 教 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 位 论 文 储签 名 手 写 ): 施夺螃字 日 期 :卿年 月 。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 了 解- 直遏 人笔 有 关 保 留 、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 借 阅 。 本 人 授 权 吏旦去堂可以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手写) :导师签名 ( 手写) : 烤 !片 签 字 日 期 : 州年 ” 沙 日 签字日期:年 乙月初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第 1 章 引言 第1 章 引言 合同是当 事人为自己 制定的法律, 当 事人的 权利义务应依之为尺度来确定。 。 解释是一 个人赋予他人使 用的 表达 符号以 意思的 过 程. 。 因 而, 合同的 解释便 是对当 事人约定的条款确定法律意义的过程。 合同 解释是合同 法理论和实践中 最具普遍性的问题,合同解释制度是合同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罗马法以 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 立法和司法的重视。 由于各国 法律观念、历史传统等的差异,不同国 家合同 解释制度所体现的 风格均各有特色。在这些风格各异的背后,反映的是各国关于合同解释所持的 不同 立场,其中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所采的不同的 合同 解释理论影响最大。本 文拟通过对这些不同的合同解释理论进行比 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合同解释制度 的 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我国 关于合同 解释的 立法主要表现在 合同 法 的 第1 25条、 41条、 61条 和6 2 条中, 其中第1 25条对合同 解释的原则、方法等作了 规定, 第41条规定 了格式合同的解释规则,第 61 条规定了 合同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时的补充方 法,第62条规定了合同 约定不明时而且依照61条仍不能确定时的补充规则。 总体来看,关于合同解释的规定比 较简明。 然而,正如哲学家奥多 马克瓦德 (0 do物r g uar d) 富 有哲 理地 指出 : “ 解 释学 是一门 艺 术, 即 从文本中 得出 其中 没有的东西。问题在于:既然有了文本, 还要解释干什么?”英国法官丹宁勋 爵说过: “ 在法律的日 常实践中, 最重要的问 题是对文件的 解释。 ” . 这些深邃的 见解表明了 解释问题的复杂性。 具体在合同 解释制度中, 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如何为确定 合同 条款的法律意义提供方法和途径; 另一方面因为 合同 解释是具体的裁判者 针对发生纠纷的具体合同 进行的, 永远带有某种主观因素。 如何在解释过程中 用具体的法律制度来限制合同解释中的态意妄为,防止解释的 任意性,实现合 同正义,这就是合同 解释制度所要求解决的问题。 因此,作为基本的法律制度之一的合同 解释制度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江平主 编: 民 法学 。 中国 政法大学出 版 社, 2 0 00年版, 6 2 8 页. . 美 a l 科宾: 心 科宾论合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6 20页。 . 英丹宁勋爵著: 法律的训诚 , 杨百 扮等译,法律出版社,1 9 99年版,第1 页 第 1 章 引言 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合同解释的基本问题入手,研究合同解释的基本原则和主 要方法。 第2 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第2 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2 . 1合同解释的含义 由 于归 纳的角度有所不同,各国 关于合同解释的表述有所不同。比如, 法 国民 法中 的 合同 解释, 是指 对合同 设立的 权利义务 予以 更为 具 体的 确定. 。 根据 瑞士学理, 合同解释是指合同成为诉讼标的时, 由 法官确定合同的内容的过程。 具体地说, 合同当 事人可能因 对合同作不同的理解而发生争议时,由 法官进行 解释:当 事人可能在合同成立后, 发现有空隙,由 法官加以 补充;当 事人主张 合同 不适 应新的 环境, 由 法官 加以 改正。 . 在美国 , 从 一般意 义 上说, 合同的 解 释是指 法官 对合同 中 的 词语的 含义加以 确定 从而 决定其 法律上的 效果的 过程二 克茨认为,确定一方当事人的实际用语的含义,只是解释的功能之一。当他们 没有对某个意外情况做出规定时,同样也需要对合同 进行解释如果他们已 考虑到了 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 他们就会 ( 在合同中)对这种意外 做出 规定 , 如果当事人同意他们所说和所写的内 容,但在理解它们的含义上 有 分 歧, 就 需 要 对 合同 进行 解 释。 。 阿 狄亚 的 观 点 更 具 特 色, 他 从 违 约责 任出 发, 认为即通过合同解释确定当事人应承担多大的合同 义务:是承担绝对义务,还 是受某种默示条款的约束当 事人对于并非由其过错导致的 合同不能履行不 承 担 责 任。 。 科宾 将 合同 的 解 释问 题 分为 条 款解 释 与 合同 推 释, 认为 解 释是 一 个 人赋予他人使用的表达符号以意思的过程 一 要加以 解释的不仅是合同中的文 句 订约过程中的要约、承诺、本身不发生效力的 初步相互沟通中所用的文 句和行为, 所有这些都需要解释. 。 根据这些种种表述, 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些表述都从不同的 侧面反映了 合同 解释所涉及的内容,从他们各自的角度来说都是合理的。无论是确定权利 0尹田 编著: 法国现代合同法 , 法律出版社,1 的5 年版,第2 55 页。 .转引自 杜军著: 格式 合同 研究 , 群众出 版社, 2 阅1 年版。 第2 42页 , 沈达明 著: 德意志法上的 法律 行为1 64页对外贸易教育出 版社1 992 年版。 .王 军编著: 美国合同 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 第231 页。 . 灌 海因 . 克 茨 著: 欧 洲 合同 法 ( 上 卷) , 周 忠 海 等 译 , 法 律 出 版 杜 . 2 仪 ” 年 版 , 第1 外1 ”页 . 英 1阿狄亚著: 合同 法导 论 , 赵旭东等 译, 法律出 版 社, 2 002 版,第2 22页. . 美 a .l .科宾: 科宾论合同( 上册) ,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 62。 页。 第2 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 题 义务关系, 还是确定合同内 容, 抑或是确定如何承担违约责任, 还是界定合同 解释功能或对象,都属于合同 解释的研究范畴。大陆法系学者一般从确定合同 的权利、义务的角度去阐 述合同 解释的含义, 将合同解释总结为确定合同内 容 的 过程:英美法学者总是从判例实践出发, 注重归 纳合同 解释中 包含的 解释内 容。 可以 看出, 合同 解释的 根本目的 在于确定当 事人双方根据合同产生的权利 义务关系( 如何承担违约责 任也是为了 确定权利义务关系) , 主要 依据的是合同 条 款 ( 最通常使用的表达符号是单个的或成组的、口 头的或书面的文句, 行为 或不行为 也是 要加以 解释的 表达符号。 。 ) , 但并 不限 于合同 条款明 示的内 容, 法官可以 进行合同漏洞的补充, 或者通过解释来裁判当事人是否应受默示条款 的约束; 有助于明 确条款内 容的 订约过程也是合同 解释的 对象。当 然,也有观 点认为合同的补缺是解释之外的问题,合同解释不包括补充解释。同时,合同 解释表现为获得推理小前提的逻辑过程,即对合同内容进行确定的过程,至于 这些内容的范围到底是那些,该如何分类比 较好,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问题,这也就是造成这许多关于合同 解释内 涵差异的原因。 在我国,学界对于合同解释的含义也有不同见解。如,合同的解释,是指 对合同 及其相关资料的 含义所作出的 分析和说明。 。 所谓合同的解释, 是对于既 已 成 立的 合同 确定何为 其内 容的 一种作业。 。 合同 的 解释, 是 指 对合同内 容 含义 的 理 解和探讨. 抑 或, 合同 解释是 对有争议 合同内 容的 理 解和确认. 。 我国学界延续大陆法的传统,对合同解释的含义倾向 于作一个比较宏观的 界定, 其中的 争议主要体现在合同 解释的 对象上, 是否应仅限 于有争议的 条款, 还是应包括其他条款和相关资料。还有学者认为漏洞的补充属于合同的履行问 题,因而合同解释不包括补充解释。 本文认为,合同 解释的含义应当 包含解释主体、 解释对象的内 容, 其中 将 主体限定为法院或仲裁 机构, 则体现了合同解释具有的 法律上的权威性; 其中 解释的对象的不同定 位则 直接约束法官的解释范围,影响 合同 解释方法的 具体 运用.因 而,合同 解释是指法院 或仲裁机构,为了 确定当 事人的 权利义务, 对 。 美 a .l. 科宾: 科宾论合同, 上 册) .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 620 页, .崔建远主编: 合同法, ,法律出版社, 2 003年第3 版,第 2 %页。 .韩世远: “ 合同解释论片 合同法评论2 加4 年第2 辑73页。 .彭万林主 编: 民 法学中国 政法大 学出 版杜2 002 年版 第4 94页. .隋 彭生: 合同 法 要义,中国 政法大 学出 版社2 005 年版 第4 巧页. 第2 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合同及其相关资料所作的分析和说明。合同及相关资料都属合同 解释的对象, 补充解释、修正解释也应属于合同解释问题。具体问题下文将详细讨论。 2 . 2合同 解释的主体 根据学者对合同 解释的主体范围界定的不同,可以 将合同 解释分为广义的 合同解释和狭义的合同解释。 对于具体的一份合同 或其相关资料来说, 任何人都可以 有自 己 的理解,都 有权按照自己 认识和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合同解释就是 广义的。 例如,当 事人双方时常对其订立的 合同 进行分析和说明,即 进行合同 解释。发生 合同 纠纷,诉诸法院 或仲裁机构时,法官、 仲裁员、诉讼代理人、 证人、鉴定人等,都从各自 不同 角度解释合同;合同在鉴证、公证时,鉴证人 员、公证人员、当事人也要解释合同;对投诉的合同纠纷,消费者协会等社会 团体对投诉的合同 纠纷,也要发表对合同及其相关资料的 看法; 学者进行个案 研究时,亦对合同及其相关资料进行解释。可见,合同解释无处不在,无时不 有。 。 因 此, 广义的 合同 解释理论 认为, 合同 解释主 体不仅 包括 法院、 仲裁 机关, 还包括当事人本身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狭义的合同解释专指有权解释,即受理合同纠纷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对合同 及其 相关资 料的 含义 所作的 有 法律 拘束力的 分析和说明 . 。 那么, 广义的 合同 解 释主体中,除去侠义的合同解释主体,即法院或仲裁机构之外的解释主体所作 的解释就属于无权解释。这种 “ 权”应该指的是法律上的权威性,而不应指某 种解释的资格, 是 着眼于法律上的效果而言的。 “ 真正具有法律意义的 合同 解释, 只能是在处理合同纠纷的过程中,对作为裁判依据的事实所作的权威性说明。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合同 法第1 25 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 的,应当 按照合同 所使用的词句、 合同的有关条款、 合同的目 的、 交易规则以 及诚实信用原则, 确定该条款的 真实意思. 可见, 在该 条款中,并 没有明 确合 同解释的主体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分有权解释、无权解释没有意义, 这两 崔建远主编: 合同 法 ,法律出版社 2 加3年第3 版, 崔建远主编: 合同 法 ,法律出版社 2 003年第3 版, 第 第 2 卯 页。 2 98 页。 .苏惠样主编: 中国当 代合同 法论 ,吉林大学出 版社,1 992 年版,第2 46页。 第2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者的地位是不同的, 合同 一经有权解释就会发生法律上的 效力,而合同 经过无 权解释则一 般不会产生 法律上的效力, 除非无权解释被法官在解 释合同时所采 纳.无权 解释需 要有证据证明,通过事实说 服法官或通过法理说服法官, 最后 是否采纳 还要由 法官决定。无权解释没有法律约束力也并不意味 着其没 有存在 价值。 随 着现代社会分工越 来越细, 专业 化程度越来越高, 案件显得更加复 杂, 某些专门的 社会团 体或专家、学者的意见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 弥补法官知识 结构方面的 不足, 有利于法官做出公正的判决。社会生活复杂、 各阶层的 要求 不同,公 平观念不尽相同,法院需参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利于 进行利益平衡的 考量.至 于证人、鉴定人、公 证人员的解释并不直接针对合同 本身进行解释, 而是为了 证明案件中 的某个事实而存在的,有别于为解决 纠纷而进行的合同 解 释。无权解释对于有权解释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其中包括学理上的指导作用、 作为 证据的 证明 作用、模糊 概念的澄清、矛盾条 款的统一 作用等等, 都有助于 法官正确进行有权解释。 在诉讼中,当事人可以 对发生争 议的内 容向 法庭做出自 己的 解释,也可以 顺 应法律规定的解释原则、方 法及规则 提供资 料证明 合同 事实, 但此时的解释 性陈 述与其说是解释不如 说是 依据法律规定为 维护自 身的 权利提出的主张,围 绕 着自 己 的主张提出的 证明资 料己不再属于 合同 解释意义 上的解释,而是为法 官做出有权解释提供证据资料,至于是否被采纳,则要依证据规则来确定。 本文认为在合同 解释制度中, 合同 解释主体应限定 为法院和仲裁机构,即 指 有权解释主体。首先因为 合同 解释制度是 从规制法官的 解释行为入手的,目 的 在于 指导法官应如何 进行解释。其次的原 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因为当事 人诉 讼时己 将对合同争议 进行裁判的 权利交给了 法官或仲裁员,对合同内容到 底该 做 何理解己 交由 法官或 仲裁员 决断, 此时的 合同 解释权已 属于法官或 仲裁员。 另 一方面,双方当事人 对簿公堂时, 需要依靠有法律效力的有权解 释来 解决争 议. 按理说,当事人能 够最好地解释自 己的 意思, 但合同 是双方的意思 表示的 结果, 彼此都难以 解释对方的 意思,因 此就会出 现公说公有理、婆 说婆有理, 对 争议的 解决于事无 补,只有用有权解释来结 束纷争。 2 . 3合同 解释的对象 合同 因意思 表示一 致而成立, 所以 意思表示是合同的构 成要 素, 合同 的解 第 2 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释 与 意 思 表 示 解 释 之 间 没 有 本 质 的 不同 。 。 合 同 解 释的 对象 , 即 我 们 应 针 对 什 么 来进 行解释. 合同是当 事人双方 意思表示的 合意, 合同解释的对象首先应为 双 方的 共同意 思表示, 如果当 事人 对共同 表示 意思理解上有分歧或欠缺某些 共同 表示 行为, 那么, 此时合同 解释对象是限 于有争议的条款, 还是涉及整个合同, 或者 还应包括相关资料? 对于合同解释对象问 题有三种观点: 第一 种观点认为, 有争议的 合同内 容才需 要解释,因而,合同 解释的 对象 仅限 于争议 条款。当 然, 非争议条款可作为 解释的参照,而 不是 解释的 对象本 身。 从客 观效果上看, 如果允许法官对合同的 非争议条款进行解释, 就容易造 成公 法对私 法的 过分干预, 为法官滥用司 法权力打开方便之门。甚 至是 法官替 当事 人订 立合同. 而这是与私 法精神相 违背的。 。 将合同 解释对象仅限 于有争议的 条款, 是过于狭隘的, 尤其是在当 今合同 日 渐社会化的时代。 首先面临的一个问 题就是,如何确定条款是否存在法律上 的争议,比如说约定的免责条款是否有效,由于当事人一般不是法律专家,还 是要由 法官 依据职权进行解释来确定。 另外, 因为各条款于上下文之间并不是 单纯 排列, 而是有必然的 逻辑联系, 这些逻辑联系以 多种方式交织在一起,只 有将 它们相互结合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才能准确把握合同 条款的 含义,单 单 将解释的目光聚焦于有争议的条款,是不足以清楚说明该条款的表达意图:有 时条 款在不同的 语境中 会有不同 的含义,如果只研究有争议的条款,不联系 各 种背 景资 料进行整体剖析, 不仅会使我们对有歧义的表达无所适从,还往往 会 让我们忽略当 事人的真实意图。毫无疑问,随 着公序良 俗、诚实信用等原则的 扩大 适用, 诚信原则所具有的解释、评价和补充功能已经不可或缺。 在合同 解 释当中 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时, 单纯的条款争议就要受到社会利益的制约, 此时 法官 必须考虑当事人合意之外的 法的价值问题。 仅仅靠限制解 释的 条款不仅不 利于法官的 公正判断,而且也达不到限制法官自 由裁 量权的目 的, 还是要 依靠 完善其他的法律制 度来控制公 法对私法的干预. 有学者认为根 据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合同 法第 1 25 规定,合同 解释的 对象 应限 定为有争议的条款. 本文认为,该条规定了 合同 解释的起因, 但不能因 此 而认定合同 解释的 对象仅限 于有争议的 条款。 第二种观点是拉伦茨提出的。一般大陆法 系国 家都重视意思 表示理论, 有 0 德 迪特尔 梅迪库斯著, 德国民法总论 。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第 2 36 页。 .李永军: 合同法( 第二版) ,法律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 6 11页。 第2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内 心意思、 表示 行为之分。 拉伦茨认为, ( 意思表示) 解释的 对象只能是表示( 而 不是所谓的内心意志) ,即某种具有有效表示的行为。 解释的对象也不是可用来 说明 表示的全部情形。 解释的对象只能是表示本身;表示是一 种行为, 它具 有 某 种告示的意义。其他一切应当 加以考虑的情形都不是解释的 对象,而 只是 解 释的 辅助手段. 这些情形如先前 进行的 谈判, 迄今为 止这些当 事人之间的 交易 惯 例( 如果 他们之间业己 存在业务关系) 、 表意人或表示受领人以 前的 表达内 容( 表 示明 显地与这些内容相关) 、 为 受领人所熟知的表意人的 特殊的 语言 用法; 此外 还有表示的地点、时间及附随现象,只要从这些因素中可以推导出表意人所表 达的 意义 即如在拍卖会上举手, 用手指向 展销的商品等。 。 在拉伦茨教 授看 来, 表示行为就是最终的 合同文本 。 ,其他的 背景资 料都属于解释的辅 助手段。 拉 伦茨教授区分解释的 对象与解释的辅助手段的本意恐怕在于强调 清晰、 完整 的合同文本的 重要性, 清楚明白的 合同 文本在解释中应具有 优先 地位, ( 这一规 则往往也被描述为:解释意思表示,不得违反其明白无误的文章。这就是所谓 的 “ 明白无 误规则” 。勺 这与英美法中的口 头 证据规则有异曲 同工 之意。 但在合同 解释中 如何区分 何为解释对象、 何为解释的辅助手段是 个难题。 一般认为人 们订立的 合同 通常都有一个合同 文本, 或者说书面的载体。比 如, 合同书、 信件和数据电文 ( 包括电 报、电 传、 传真、电 子数据交换的电 子邮件) 等有形的载体,也可以是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当这些合同文本是作为当事人 最后的意思 合意而出现的,自 然属于合同 解释的 对象, 其他的,比 如合同过 程 中的 磋商信函、某些书面的 交换意见的邮 件等等, 则应属于解释的辅助 手段。 但如果订立的 合同 过程复杂,使得 表述 不清晰、 有矛盾, 或者根本就是 词不 达 意, 或者没有单一的合同 文本, 此时的 合同 解释则必须依靠解释的辅助手段进 行, 这些辅助手段就自 然成了合同 解释的 对象。 一般情况下, 发生争议的合同 往往单靠文本难以 解释清楚,因 此作为 合同 辅助手段的 缔约环境、缔约过程 对 于确定 合同内 容具有重要意义, 此时其作用不再是辅 助的, 而成为合同解释的 依据了。 本文认为,解释的辅助手段与合同的表示 行为 确有性质上的 不同。合同解 释的 辅助资 料是法官在全面考虑与交易 有关因素的基 础上, 用以 确定合同解释 0 德 卡尔 拉伦茨著, 德国民法通论( 下册) . 法律出 版社, 王晓哗等译.第4 6 3 一 4 65页。 .严格说来,最终合同可通过书面方式即合同文本表现,也可以是口头方式,拉氏所言之表示行为无贬 包含上述两种情形,但为表达方便,本文仅称 “ 合同文本、 。蹲1 迪 特尔 梅迪库斯著, 德国民法总论, , 邵建 东译, 法律出版社,第2 44页。 第2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对象内 容的 各种辅助资料。 它包括双方缔约前的谈判活动、 交易 过程和履行习 惯等情形。 而表示行为则是表示内心合意的手段,是合同的一部分。解释的辅 助手段反映的是合同过程,起到印证的作用。对于合同的解释来说,通常不仅 要考察表示行为, 还要依据辅助手段来 确定当事人的 应有的意思。因此,解释 的辅助手段也是合同的解 释对象, 但在 解释次 序上有差别,当对表示行为进行 解释后仍无法确定合同内 容时, 对解释的辅助手段进行解释就不可避免了 。 第三种观点认为,合同解释的 对象在不同的 合同 争议中不同, 具体而言: ( 1)在因 合同中 的语言文字表达含糊 不清、 模棱两可或相互矛盾而发生争议场 合,合同解释的客体即是意思含 糊不清、 模棱两 可或相互矛 盾的语言 文字的 含 义。 ( 2) 在当事人一方主张 合同的 语言 文字所表达的 含义与 其内 心真意相异或 相悖 场合,当事人内心真 意如何,即 成为合同 解释的 客体。 (3) 在合同纠 纷系 因欠 缺某些条 款而 使当 事人之间的 权利义务不甚明 确时, 合同 解释的客体即是 漏订的合同条款。 “)在 合同内 容不符合法律要求, 需要变更、 修订其规定场 合, 不适法的 合同内 容即是 合同 解释的 客体 。 二。 据此可知, 首先, 合同 解释 的 对象不仅 仅是发 生争 议的 合同中 使用的语言文字, 没有争议的合同文字也同 样需 要自 我 澄清, 这种自 我澄清的 过程就是解释。 有些解释是根据当事人的争 议 进行的, 还有一 些是根据案件的其他需要 ( 如确认合同 是否成立或有效与否 等) 进行的。 其次, 需要解释的不 仅仅是 “ 合同 条文或所用文句的正确含义气 而是 “ 全面考虑与交易有关的环境因素,包括书面文据、口头陈述、双方表现 其意思的 行为,以 及双方缔约前的 谈判活动和交易过程、 履行过程或者惯例。 ” “ 不仅仅合同中的 用语需要解释, 订立合同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用语和实施的 行 为 要约、 承诺、自 身不会生效的初步联系中 所使用的用语 和实施的 行为, 所有这些,在我们能够说双方当事人已经达成了协议之前,在我们能够确 定它是否赋予合同以 法律效力之前,都需要解释。 ” 。 因此,对表示的意思 之解 释必然应作广义理解,它不仅应包括明示 意思 ( 如语言、文字、 交易 符号表示 者) , 而 且 应 包 括 默 示的 意 思( 如 以 行为 、 特 定 沉 默 、 推定 惯 例 表 示 者) 。 并 且 , 除了 合同 本身需解释之外,凡与交易有关的 环境因素及订约 过程都可以 成为 合 同解释的对象。 这种观点细致地分析了合同解 释对象在不同的 解释情形中的 具体样态, 虽 0崔建远主编: 合同法, . 法律出 版社 2 003年第3 版,第 2 99页。 .蓝安生著: 民 事法律行为 ,中国 人民 大学出版社, 2 002 年版, 第1 78页。 第 2 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然其表 现形式多 样, 但还是可将合同 解释 对象概括地称为“ 合同及相关资料” , 更为言 简意赅。一般 英美法 系国家 采此观点,认为仅依合同文本难以 确定合同 内容,需考虑 缔约环境、 过程等其他因素 来进行解释。 所以,当 对合同内容 发生争议 时, 法官进行合同解释时,不仅应针对有争 议的合同条款,还应 包括争 议条 款所在的 整个合同,及有助于确定该争议内 容 的相关资料。解释是 一个过 程, 包括沟通和理解的过程, 涉及包括当 事人双 方 和法官三方意思 在内的复杂 过程, 其中 不仅存在语言的不 确定性产生的障碍, 使得无法仅凭条款本身来确定含义, 还有合同主体理解上的差异及不周全, 此 时如果不考虑合同其他条款 及相关资 料难免曲 解人意。 因而合同解释的对象可 以涉及整个合同,及能够补充说明表达意思的背景材料。 2 . 4合同解释的 分类 2 . 4 , 1 大陆法系关于合同解释的分类 在大 陆 法 上 , 一 般 将 合 同 解 释的 类 型 分 为 以 下三 类: 。 ( 1 )阐明 解释。阐明 解释是指当 事人的 意思不够明 确时,借解释方法使 合同 文义 趋于明 确, 从而确认合同 类型之 所在或确定双方当 事人所意定 的合同 内 容。阐明 解释从合同的 条款出 发,通过 研究其采用的 语言文字, 来确定条款 含义, 但阐明 解释并不仅指文义解释.如果 条款的 意思清晰明了, 那么文义解 释就可达到 解释目的; 如果根据文义解释 仍有多 种含义, 则要结合其他阐释方 法来确定条 款含义, 不应拘泥于条款的文字表 述。阐明 解释一般基于以 下情况 发生: 一为合同 用语 不明 确, 使得条款含义 含混不清、 意思模糊、 模棱两 可时; 二为当事人 一方或双方主张赋予了某 用语以 特别含义时。 ( 2 ) 补充解释。补充解释发生在合同 有漏洞的情况中。合同 存在漏洞, 指由 于当 事人的缔约能力 有限, 使得合同中应有的 某些条款没有约定, 合同 不 完整。合同 漏洞出 现后 就需要填补, 需要法官根 据相关的 合同 解释方法对合同 的漏洞进行填补,使 合同 的内 容完整,这就是补充 解释。由于补 充解释补充 的 是当 事人欠缺的条款,没 有意思 表示的 文字依据, 所以, 在意思表示的可能 文 。徐涤宇著: “ 论 合同的 解释” ,载于梁妞 星主编 民商 法论从,( 第8 卷) ,法律出 版社,1 997 年 版, 7 n 页。 第2 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义范围内的解释属于阐明解释,在可能文义之外的解释就是补充解释了,它们 的 区 分标准 是意思 表示的可能 文义范围。 但这个 可能的 文义 之外的范围 不是漫 无边际的,应受到合同整体意思的约束。 ( 3 )修正解释。修正解释指当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内 容不符合公平正义、 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时, 法官通过变更合同内 容来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其是否能够纳入到合同 解释中尚 有争议。 由 于其本质上属于对合同 条款的修正, 即否定部分条款的效力,并根据基本原则予以补充。 严格来说,修正解释已经 不属于合同的解释了,而是合同的创设、变更或消灭了. 但这种对合同内 容的 创设、变更或消灭,是通过合同解释方法实现的, 不能游离于合同 解释规则之 外,并不等同于司法变更,仍属于合同解释的范围。所以,本文认为,修正解 释应属于合同解释的一种,是诚信原则的体现, 维护了 合同 正义, 符合合同社 会化的要求。 修正解释一般基于以 下几种情况发生:一是当合同条款违反法律规定时, 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款内容解释为无效; 二是当合同 条款内 容之间发生矛盾 时,则要依据合同整体、目的、 习惯、公平等因素, 将合同内容协调使之统一; 三是当内 心意思与表示意思不一致导致不公平时,修正词不达意的表示,保护 当事人本来意思. 一般阐明解释依据的是合同条款,即已发生的表示行为,因 此阐明 解释又 称为意义发现之解释,阐明解释的目的在于准确阐释当事人的合同意思。补充 解释则是针对欠缺合意的漏洞进行补充并作为合同条款产生法律效力,合同中 虽然没有涉及补充内 容的 条款, 但仍然要根据现有的 其他条款来推定应有的条 款,补充解释的目的在于填补合意的空白点,帮助合同顺利履行。 相对于阐明 解释,补充解释由于补充解释之结果,当 事人的真实意思已 经出现被拟制的危 险。 所以 在补充 解释过程中除以 法律上的 任意性规范进行补充外, 无法脱离法 官的 价值判断, 从而使得公权力通过司法权对私法自 治权予以 介入成为可能, 这种介入与私法自 治精神并不一致。 修正解释则无视当事人本来所表示的意思, 基于 诚信、公平的考量,使合同内 容发生变动,即改变了当 事人的意思,这就 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可能损害当事人的意思自 治。因此,在进行补充 解释和修正解释时,如何限制价值判断的滥用非常重要。 2 . 4 . 2 英美法系关干合同解释的分类 第2 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早期的合同成立强调形式,因此英美法上合同解释的含义,原本指明示条 款的阐 释, 注重词义的发现。19世纪英美法中, 法官奉行严格解释的 观念, 法 院 在解释一份契约或合同的 书面语言时,就像他们解释一项法律或一份遗嘱 那 样严格。 他们按照语 法上的 含义进行解释,拒绝寻求外在的帮助。 他们拒绝填 补任何空白。要求订 立合同的 双方预见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在合同中 加进一条保护他自 己 的条款。如果他不这么做,他就受合同的行文所约束,法 院 将不承认任何例外情况或不承认合同中有保护他的意思。后来随 着合同形式 主义的消失,英国 法不再单 纯从文字考虑当 事人作出的允诺。 为了 实现情理和 正义的要求,默示条款理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们用默示条款来补充当 事人 合意的不足,意味着法院把双方没有写上的条款写入了 合同。 默示条款分为事 实默示条款和法定默示条款。英美法上的默示条款理论类同于大陆法上的补充 解释.另外,假定意图理论也成为了法官进行解释的依据。即如果出 现了双方 没有设想过的情况,法院假定双方会同意一种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法,于是用这 种办 法 来 解 释 合同 , 虽 然双 方 并 没就 此 有 过 默 契. 。 总 体 来 说, 英 美 法 上的 明 示 条款的阐释和依据默示条款理论的解释,与大陆法上的阐明解释、补充解释、 修正解释的分类相类似,其中明示条款的阐释对应阐明解释和修正解释,依据 默示条款理论的解释对应补充解释。 理论上,英美法将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分为两个阶段:阐释和推定。前者 是指合同 用词之意义的 确定过程,它类似于翻译,是对合同条文纯粹被动的认 识, 即单纯 “ 意义理解的解释 ” ,因而是一种事实发现过程, 即确认当事人说 过什么, 做过什么; 然而, 在经过阐释后,是否存在着合同 或能否 确定其为 合 同 项下的权利、义务,往往是借助推定而完成的,因为推定即确定用词的法律 效 果 及 后 果的 过 程. 。 事 实 上, 在 合同 解 释的 实 践中 , 阐 释 和 推定 两 者 往 往 交 织 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经过法官阐释而确定的条款含义必然伴随某种法律上 的 意义,而 推定也必须研究 合同条款等事实内 容而进行。 根据美国 合同 法重 述关于遗漏条款的补充等、某些特殊的解释规则是属于推定的范畴 ( 如不利 于起草人的 解释、有利于公共利益的解释等) ,而条款意义的确定属于阐释。 0【 英二 丹宁: 法律的训诫, 。群众出 版社。19的年版, 第3 9-40页。 .徐 涤宇著: “ 论 合同 的 解 释” , 载于梁 葱 星主 编 民 商 法论丛, ( 第5 卷) . 法 律出 版社, 1 的7 年版. 7 19 页。 第2 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 题 2 . 5合同解释的原因 从司法三段论角度来看,对合同 进行解释被认为是获得小前提的过程。史 尚宽认为: “ 为适用法律以 定法律行为之法律效力, 一方面应明确应适用的 法律 之意义,以定逻辑上之大前提, 他方面须明 确应受适用之法律行为 之意义,以 定逻辑上 之小前 提. ” 。 法官 在进行逻辑推理的 过程中 , 必须 对合同 进行解释, 确定 其法律上的效果,即 通过解释将其上升为法律事实, 才能与作为大前提的 法律规范进行互动,这也是法官进行裁判的前提,这表现了合同解释在方法论 上的宏观方面的必为性。 当具体到合同的微观方面,合同解释的发生基于两种情形,一般情形是当 事人就合同内容发生争议时,法官需要通过解释来确定合同内 容, 这是引发合 同解释的最主要的情形;特殊情形中,当事人就合同条款并无争议,法宫为了 维护法律秩序, 确保国 家的法律规定得到遵守,需要对合同进行解释。 一般合同的订立都涉及双方甚至多方当事人的意图,是关系到表达和理解 的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和主体的有限理性的存在,使得我 们难以订立一个毫无瑕疵的合同。 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合同出现歧义和空白, 使得人们通过合同实现交易目的遇到了障碍, 是产生合同争议的基本原因。 下 文就有关合同争议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2 . 5 . 1 语言的局限性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通常文本是合同意思的载体。然而语言 是一种不断变化着的、具有适应能力的、常常充满着歧义的表达工具。某个表 达方式的意义,可能随着它所处的不同的上下文、它所指的不同的情况以及说 话者所属的阶层所独有的表达特点, 而具有不同的 意义。 。 语言文字因其本身固 有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容易使人们在表达或理解的过程中产生歧义,进而发生矛 盾、纠纷。 有时候, 相同的文字符号可以 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比如, 人们通常所举 的“ 还欠款” 的 例子, 到底是“ 还 (hai: 仍然) 欠款” 还是“ 还 (hu an)了欠 款” , 这就要靠法官针对具体案情根据合同解释制度来确定具体含义。有时候, 史尚宽: 民 法总论 ,中国 政法大学出 版社,2 1 】佣 年版,第4 59页。 撼 卡尔 拉伦茨著: 德国民法通论)( 下册) ,法律出 版社,王晓哗等译, 第4 56页。 1 3 第2 章 合同解释的一般问题 许多语言 往往只是表达一种程度或某种状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使用主 体的不同、 环境不同有不少的差异。比如提供某种服务的合同, “ 满意” 这种状 态对于双方来讲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一方可能认为只要没有大差错就应该属于 满意,另一方可能认为应符合个人口味才能算满意。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导致 当 事人双方对内 容不同的 理解而发生争议。为了 避免这种语言的模糊性,合同 用语应选择相对精确的文字。 另 外,许多文字、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具 有不同的 含义,当 对合同 用语的 含义发生争议时,法官则需要根据上下文或缔约环境、缔约过程来确定一种适 当的含义。比 如一些习惯用语,同样的文字符号在甲地的含义可能与在乙地的 含义有较大差异;还有一些语言在行业用语和普通用语中也有不同的理解。如 果当事人对这些差异没有谨慎注意,则需由 法官依法进行解释,那么就会直接 影响当事人预期的权利义务关系。 也许在文学作品中, 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使作者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然而,对于合同的订立来说,语言的这些特点则成为沟通上的障碍,成为准确 表达合同 意思的障碍,这要求我们要有完善的合同解释制度来应对这些情况的 发生。 2 . 5 . 2 主休的有限理性 主体的有限理性,指合同当事人认知水平有限,认知能力存在差别。主体 的有限理性是导致争议的发生主要原因。 ( 1) 主体知识的局限性。 如果不是法律专业人士, 那么当事人对于法律制 度的 认知有限, 对于哪些需要约定、哪些不需要约定不很了 解, 往往自 以 为是 地订立合同;当 事人的表达能力或理解能力也会因人而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书发行合同3篇
- 预交保证金租房合同2篇
- 琵琶课件教学课件
- 甘孜建设工程检测方案(3篇)
- 福州净化工程方案(3篇)
- 理想信念课件
- 电网工程签证方案实例(3篇)
- 安全整改教育培训课件
- 农业温室智慧农业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
- 地质工程策划方案模板(3篇)
- 《网店装修与美工》课程标准
- 转岗申请表(标准样本)
- 正性肌力药物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课件-幻灯-ppt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版)
- 部编新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课堂作业课课练课时练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件
- GA 568-2022警服夏执勤短袖衬衣
- 上肢主要神经损伤诊断
- GB/T 38381-2019新闻出版知识服务知识元描述
- GB/T 24600-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
- 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