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解读模板.ppt_第1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解读模板.ppt_第2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解读模板.ppt_第3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解读模板.ppt_第4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解读模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解读,泰安市中心医院张福森,低血容量休克(hypovolemicshock)是临床常见威胁生命的综合征之一,也是外科最常见的一类休克。在现代抢救条件下,低血容量休克直接致死已较少见,其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以及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引起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低血容量休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低血容量休克各方面(包括定义、病理生理、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及复苏终点的判断)的共识性意见,根据相关证据提出推荐意见,规范低血容量休克的诊治。,推荐级别依据Delphi分级法(见表1),推荐意见1:应重视临床低血容量休克及其危害(E级)。,低血容量休克的最终结局自始至终与组织灌注相关,因此提高其救治率关键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病因,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改善组织细胞氧供,重建氧供需平衡并恢复细胞正常功能。因此,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复苏必须在有效、及时地评估指导下进行,这对调整治疗方案和减少死亡具有重要意义。,推荐意见2:传统的诊断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C级),传统的诊断主要依据为病史、症状、体征,包括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1mmHg0.133kPa)或脉压差减少(100min、中心静脉压(CVP)4mmol/L)预示患者预后不佳,血乳酸清除率比单纯血乳酸值能更好地反映患者预后。,pHi和PgCO2,能够反映肠道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和病理损害,同时能够反映全身组织的氧合状态,对评价胃肠道黏膜内代谢情况,评估复苏效果有一定价值。,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推荐意见9: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的病因是治疗的基本措施(D级)。推荐意见10: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休克病人,应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止血(D级)。推荐意见11:应迅速利用包括超声和CT手段在内的各种必要方法,检查与评估出血部位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病人(D级)。,液体复苏,晶体溶液(如生理盐水和等张平衡盐溶液)优点缺点胶体溶液(如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优点缺点,近期完成的全球首个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比较了羟乙基淀粉(HES130/0.4)和白蛋白对腹部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安全性方面,HES130/0.4与白蛋白疗效一致,在药物经济学方面,HES130/0.4优于白蛋白。5%葡萄糖溶液会很快分布到细胞内间隙,因此不推荐用于液体复苏治疗。作为天然胶体,白蛋白构成正常血浆中维持容量与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因此在容量复苏过程中常被选择用于液体复苏。但白蛋白价格昂贵,并有传播血源性疾病的潜在风险,推荐意见13: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晶体液与胶体液用于低血容量休克液体复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面有明显差异(C级)。,推荐意见12:应用人工胶体进行复苏时,应注意不同人工胶体的安全性问题(C级)。,推荐意见14:为保证液体复苏速度,必须尽快建立有效静脉通路(E级),静脉通路的重要性:低血容量休克时进行液体复苏刻不容缓,输液的速度应快到足以迅速补充丢失液体,以改善组织灌注。因此,在紧急容量复苏时必须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中心静脉导管以及肺动脉导管的放置和使用应在不影响容量复苏的前提下进行。,推荐意见15:对于血红蛋白70gL的失血性休克病人,应考虑输血治疗(C级),为保证组织氧供,血红蛋白降至70g/L时应考虑输血。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老年人以及有心肌梗死风险者,血红蛋白保持在较高水平更为合理。,推荐意见16:大量失血时应注意凝血因子的补充(C级)。,血小板血小板输注主要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血小板计数10g(kgmin)时以血管-受体兴奋为主,收缩血管。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作为1、2受体激动剂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产生血管扩张和减少后负荷。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新福林仅用于难治性休克,其主要效应是增加外周阻力来提高血压,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收缩冠状动脉,可能加重心肌缺血。,推荐意见18: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强调积极病因处理与容量复苏;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D级)。,快速发生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压、心律失常和死亡。临床上使用碳酸氢钠能短暂改善休克时的酸中毒,但不主张常规使用。研究表明,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应着眼于病因处理、容量复苏等干预治疗,在组织灌注恢复过程中酸中毒状态可逐步纠正,过度的血液碱化使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因此,在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碳酸氢盐的治疗只用于紧急情况或pH720。,推荐意见19:严重低血容量休克伴低体温的病人应及时复温,维持体温正常(D级)。,回顾性研究显示,低体温往往伴随更多的血液丢失和更高的病死率。低体温(4mmolL)预示病人的预后不佳。血乳酸清除率比单纯的血乳酸值能更好地反映病人的预后。以乳酸清除率正常化作为复苏终点优于MAP和尿量,也优于以D02、V02和CI。以达到血乳酸浓度正常(2mmolL)为标准,复苏的第一个24h血乳酸浓度恢复正常(2mmolL)极为关键,在此时间内血乳酸降至正常的病人,在病因消除的情况下,病人的存活率明显增加。,推荐意见22:碱缺失的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复苏时应动态监测(B级),多项研究表明,碱缺失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其中包括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发现:碱缺失的值越低,MODS发生率、病死率和凝血障碍的发生率越高,住院时间越长。,指南中特别列出的“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是低血容量休克的一种特殊状态和类型。对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早期采用控制性复苏,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并尽快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苏。,推荐意见23:对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病人,早期采用控制性复苏,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并尽快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苏(D级)。,推荐意见24: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病人、老年病人及高血压病人应避免控制性复苏(E级)。,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宜早期输液以维持血压,必要时合用血管活性药物,将收缩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保证脑灌注压,而不宜延迟复苏。允许性低血压在老年病人应谨慎使用,在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也应视为禁忌。,复苏终点与预后评估指标,传统临床指标对于指导治疗有积极临床意义,但不能作为复苏的终点指标。动脉血乳酸恢复正常的时间和血乳酸清除率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判断组织灌注和氧合状态的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