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ic反应器处理养殖废水的启动与运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 专业: 硕士生: 指导教师: i c 反应器处理养殖废水的启动与运行研究 环境工程 周建民( 签名) 端木合顺( 签名) 摘要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i n t e r n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r e a c t o r ,简称i c ) 是在u a s b 反应器基础 开发成功的第三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占地面积小、高径比大、有机负荷高、出水 稳定和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 本文采用分散水解酸化沉淀作为i c 反应器的预处理,对i c 反应器处理养殖废水 启动和运行进行中等规模的研究。研究表明i c 反应器对养殖废水具有比较好的处理效 果。 在3 5 + 1 ,强制动力内循环量6 m 3 h - 1 2 m 3 h ,o r p _ - 2 5 0 m v 下,采用先稳定c o d 浓度( 2 0 0 0 m g 1 ) 提高容积负荷( o 6 3 k g c o d ( m 3 d ) - - - 2 0 1 k g c o d ( m 3 d ) ) 后提高 进水浓度和提高容积负荷方式启动,经历1 3 0 天启动完成。启动过程的稳定阶段,进水 c o d 浓度8 4 0 0 m g 1 以上,容积负荷在8 4 k g c o d m 3 d 以上时,c o d 去除率在8 4 以 上,产气量高于1 0 7m 3 d ,内循环量超过2 3 6m 3 d ,并形成了粒径在0 5 m m - 2 0 m m 的 强度较大的黑色颗粒污泥。 在3 5 + 1 ,强制动力内循环量1 2 m 3 h 左右,o r p 7 5 如果各项指标正常,则第二周按照表3 1 的进料方案提高进水量和容积负荷。这样 每提高一次负荷,运行一周至出水各指标稳定。 3 3 。2 启动结果分析 ( 1 ) 进水量与容积负荷变化 按照3 1 节所述的进料方案进水,控制温度在3 5 - 4 - 1 ,o r p 茎2 5 0 m v ,强制循环量 6 m 3 h 。由图3 1 可以看出,启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适应阶段、提高负荷阶段和稳定运 行阶段。 适应阶段进水量由第一周的约1 0m 3 d 依次增加到第六周的约3 0m 3 d ,进料负荷由 0 6 3 k g c o d ( m 3 d ) 逐渐增加到2 0k g c o d ( m 3 d ) 。进水采用脉冲进水,每次进料1h , 进水量2 8 6 m 3 h 3 7 7 矗l l ,使第二反应区上升流速在0 9 1 m h - 1 2 0 m h 之间,这样既保 证了第二反应区的活性又保证了污泥不被非正常洗出。 3 0 3i c 反应器处理养殖废水启动研究 负荷提高阶段为从第4 3 天第1 2 7 天,这一阶段进水量一直维持在3 0 m 3 d 左右, 第4 3 天第6 3 天强制循环量为6 m 3 h 左右,第6 3 天以后强制循环量为1 2 m 3 h 左右, 容积负荷2 4 2 k g c o d ( m 3 d ) 9 0 2 k g c o d ( m 3 d ) 。进水仍然采用间歇进水方式,每 次进水l h ,进水量在3 7 5 m 3 h 左右,第二反应区上升流速在1 2 0m h 左右。 稳定运行阶段从第1 2 7 天第1 3 0 天,这一阶段进水量为3 0m 3 d 左右,进水频率和 反应条件与负荷提高阶段相同。 勺 、 目 v 删 * 蜊 0l42 84256708 49 8l12l26140 启动时间( d ) 蚜 始 狰 斟 胃 嘎 。 是 一 直 乙 = 图3 1 进水量和霹积负荷变化规律 ( 2 ) c o d 的变化趋势 从启动过程的进、出水c o d 和去除率来看( 见图3 2 ) ,在启动的不同阶段呈现了 不同的规律。 在启动的适应阶段,进水浓度在1 7 8 9 9 m g l - 2 0 2 1 5m g l 之间波动,进水容积负荷 在0 6 3 k g c o d ( m 3 d ) - 2 0 1 k g c o d ( m 3 d ) 之间。去除率波动比较大,每增加一次负 荷去除率明显降低。启动初期容积负荷约为0 6 3 k g c o d ( m 3 d ) ,虽然容积负荷比较低, 但是去除率仅在3 9 2 1 ,这是因为接种的污泥为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启动初 期还不能适应养殖废水的环境。随着时间增长和稳定的进水量、进水浓度和进水容积负 荷,c o d 去除率稳定提高,在这一阶段,每提高一次容积负荷,去除率显著降低,随 着时间和负荷的不断增加,去除率降低的幅度在不断的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污泥的培养 驯化,已逐步适应了该废水的环境,从而不断提高了其抗负荷能力,这一阶段共计4 2 天,在第4 2 天时,进水c o d 浓度为2 0 1 5 3 m g l ,出水c o d 浓度为4 4 4 7 m g l ,去除 率达到7 7 9 3 。 在负荷提高阶段,进水浓度2 4 1 6 7 m g 1 _ 产8 9 9 1 2 m g l 之间不断增加( 总体趋势是由低 到高增加的,但是每段相当负荷阶段进水浓度有波动) ,进水容积负荷在2 4 2 k g c o d ( m 3 d ) - 9 0 2 k g c o d ( m 3 0 d ) 之间总体趋势增加。这一阶段容积负荷和进水浓度采取“先 快升后慢提”的方式,因污泥经过适应期的驯化培养,已基本适应反应器的反应条件, 3 l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并由微小的的颗粒污泥不断形成长大,因此在这个阶段进水浓度可以提高稍微快点,但 是,到浓度和负荷比较高的时候应该适当放缓了增加速度,因为随着浓度的增高,废水 的抑制剂也不断增加,可能会抑制正常生化反应的进行,启动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完 全正确的。在这个阶段的第4 3 天到第1 1 2 天,去除率在5 7 4 8 0 0 , - , 7 8 4 1 之间随着负荷 的提高有明显波动,但是去除率降低幅度呈减少的趋势。到1 1 3 天当进水浓度提高到 8 9 9 1 2 m g t , ,容积负荷为9 0 2k g c o d ( m 3 d ) 时,去除率很快由第1 1 2 天的7 5 5 8 降 到5 7 4 8 ,在今后的三天中急剧降低,到第1 1 5 天去除率降低到4 3 8 0 ,在第1 1 6 天 起立即降低进水浓度到8 3 0 0 m g l 左右,运行到第1 2 6 天时去除率缓慢提升到8 2 7 7 。 c o d 去除率在进水浓度8 9 9 1 2 m g l ,容积负荷为9 0 2k g c o d ( m 3 d ) 时之所以有那么 大波动,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进水浓度太高,进而使得进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或抑制剂 浓度也随之增高到达了微生物所能承受的阈值;二是进水容积负荷太高,使某些物质积 累从而对后续降解抑制。进水底物浓度太高,使水的有效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分子的 传播速度,进而降低了酶反应速度;过量的底物与激活剂结合,降低了激活剂的有效浓 度,也会降低酶反应速度;过量的底物聚集在酶分子周围,生成无活性的中间产物,不 能释放出酶分子也会降低反应速速。 稳定阶段,这一阶段进水浓度在8 4 3 6 m g l 8 4 4 6 7 m g , l ,进水容积负荷在8 4 2 k g c o d ( m 3 d ) 8 4 7 k g c o d ( m 3 d ) 之间,去除率在8 2 8 7 8 2 9 0 之间波动,可见这 一阶段,c o d 的去除率波动不大,运行比较稳定。 ,_ 、 警 v 毯 避 盘 o u * 丑 捌 0142 84 25 67 08 49 81l212 6l4 0 启动时间( d ) 卅 幂 橱 ,- 、 兽 图3 2 进出水c o d 的变化趋势 ( 3 ) n 1 - 1 4 n 的变化趋势 由图3 1 和3 3 可知,在启动的1 3 0 内,n h 4 n 的进水浓度从7 4 2m g l - 3 9 8 1m g l 3 2 o 5 o 5 o 5 o 5 o 5 o 5 0 5 l 9 9 8 8 7 7 6 6 5 5 4 4 3 o 0 0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0 o o o o o 0 o o o o o o 0 o o 9 8 7 6 5 4 3 2 1 3i c 反应器处理养殖废水启动研究 之间呈规律性递增趋势,出水浓度随着容积负荷的提高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每提高一 次容积负荷,n h 4 n 去除率明显降低。在启动的前1 3 天内,出水的n h 4 - n 一直高于进 水n h 4 - n 的浓度,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接种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硝化污泥中含有反硝化 细菌,反硝化细菌利用废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了n h 4 n ;二是 因为养殖废水中富含有机氮,在厌氧条件下发生厌氧氨化而产生n h 4 - n ,这时因培养刚 开始,厌氧氨氧化细菌比增长率比较低,还没有筛选出来,使得厌氧氨化速率高于了消 耗速率:三是接种的污泥中的死菌也释放n h 4 n 。从第1 4 天第4 2 天去除率呈现正值 并稳步增长,到4 2 天n h 4 - n 去除率达到最高值2 1 9 0 ,这一阶段说明了厌氧氨氧化速 率己高于了厌氧氨化的速率,厌氧氨氧化细菌正慢慢增殖。 每次提高容积负荷,n h 4 n 的去除率就明显降低。到第4 3 天,容积负荷提高到2 4 3 k g c o d ( m 3 d ) ,进水氨氮浓度1 0 9 1m g l ,n h 4 - n 去除率下降到_ 3 2 1 ,随后由逐渐 回升,原因可能是培养初期,厌氧氨氧化细菌虽有一定的数量,但是与异养菌相比还属 于弱势群体,加之进水氨氮浓度的急剧升高,厌氧氨氧化细菌还不能适应剧烈的负荷波 动。随着负荷的不断提高,n h 4 n 去除率波动幅度有下降趋势,这说明厌氧氨氧化细菌 适应性逐渐增强。在稳定阶段,氨氮去除率达到1 2 8 8 。说明i c 反应器对养殖废水的 n h 4 - n 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一、 j 釜 吕 、- , 毯 蛏 z i 甘 = z * 丑 翅 0142 84 25 67 08 49 81l212 614 0 启动时间( d ) 嫩 醪 懊 、 簧 图3 3 进出水n 心- n 的变化趋势 ( 4 ) t n 的变化趋势 由图3 1 和3 4 知,启动过程,t n 进水浓度随容积负荷提高呈现适应阶段的微小波 动和负荷提升阶段规律性增加趋势,t n 出水浓度由适应阶段的与进水浓度基本相等, 到负荷提升阶段( 浓度提高阶段) 的波折式提高。在第1 3 天以前,t n 去除率在 0 4 8 0 0 , - , 0 8 8 之间波动,因为启动之初细菌等微生物还不能适应反应环境,结合图3 4 可知在这一阶段n h 4 n 去除率是负值,这一阶段的t n 微小降低很可能是接种的城市污 3 3 o 0 0 o o o o o o o 0 o 0 5 o 5 o 5 d 5 o 5 o 5 o 5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处理厂硝化污泥中含有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利用废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发生 反硝化或者是细菌合成的过程中消耗了t n 。 在容积负荷提高阶段,在第1 3 天到第4 2 天,进水浓度波动不大,容积负荷增加较 缓慢,t n 去除率增加先是比较慢而后增加比较快,到第4 2 天,进水容积负荷2 0 4 k g c o d ( m 3 0 d ) ,进水t n 浓度为1 7 9 5m g l ,t n 去除率为3 9 3 9 达到最高,这基本 符合微生物驯化规律。从第4 3 天第1 2 7 天因进水t n 的进水浓度随着负荷的提高而规 律性提高,每次提高负荷t n 去除率都明显降低,随后缓慢回升,并且随着负荷的提高, t n 去除率波动越来越小。在稳定阶段,t n 去除率稳定在2 0 9 9 , - u 2 1 2 0 之间,因为通 过1 2 7 天以上培养,微生物、颗粒污泥已趋向稳定,因此t n 去除率趋向稳定。 j b o 吕 蜊 爱 z _ 苌 丑 捌 0l42 84 25 67 08 49 8l 12l2 614 0 启动时间( d ) 卅 幂 榭 ,、 水 图3 4 进出水t n 的变化趋势 ( 5 ) s s 的变化趋势 由图3 5 知,在适应阶段进水s s 浓度在3 2 0 7 m g l , - , 4 5 0 m g l 问波动,负荷提高阶 段进水s s 呈曲折性递增趋势,波动相对比适应期稍大。出水s s 浓度相对比较稳定,总 体呈现递减趋势,从第3 0 天到第4 2 天出水s s 由2 4 1 1 m g l 3 3 0 4 m g l 显著提高,这 主要是因为当初接种的污泥在驯化的过程中不能适应反应环境被淘汰掉而逐渐死亡,最 终被逐渐洗出,这个阶段也初步形成了适应性比较高的微生物群落。从第4 2 天开始s s 浓度逐渐减低并趋向稳定,到第1 1 3 天第1 1 5 天时负荷提高至8 5 k g c o d ( m 3 d ) 以 上,出水悬浮物浓度迅速升高至6 2 1 8 m g l ,主要原因是因为进水浓度和负荷的提高使 微生物活性受到了强烈的抑制,从而使微生物吸附性能下降甚至有少量颗粒污泥解体造 成的。随着进水浓度和负荷的下调,出水s s 慢慢回落到原来的状态并趋向稳定,稳定 阶段出水悬浮物浓度大约为2 1 4 m 鲫l 2 1 5 1 m g l ,这时颗粒污泥趋向正常,表示启动结 束。 o 5 o 5 o 5 o 5 4 3 3 2 2 l l 5 o 一 3i c 反应器处理养殖废水启动研究 _ 、 一 昌 、- , 毯 蠖 * 钼 斓 0l42 84 25 67 08 49 81l2l2 6l4 0 启动日期( d ) 卅 幂 懊 _ 、 永 图3 5 进出水s s 的变化趋势 ( 6 ) p h 的变化趋势 由图3 6 知,进水在7 1 7 7 3 0 之间波动且比较稳定,这主要是进水经过酸化和沉淀 预处理后的出水,出水p h 值在7 2 1 7 4 3 之间波动,并且出水p h 值明显高于进水,主 要原因是废水富含有机氮,在厌氧脱氨的过程中产生n h 3 ,同时与水反应产生了o h 。 骚 咖1 献 爱 * 丑 斓 0 l4 z 8 42 5 67o849 8l lz12 6l40 启动日期( d ) 图3 6 进出水p h 值变化趋势 ( 7 ) 产气量的变化 由图3 7 知,第11 3 天以前产气量随着启动时间延续和负荷的不断提高,产气量从 2 5 5 m 3 d 8 3 0 9m 3 d 逐渐提高,开始时增加较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产气量增长速度也不 断加快,这主要是因为,开始时细菌还不适应养殖废水的环境,生长受到抑制,而后通 过驯化逐渐适应了反应环境,加之进水负荷的逐渐提高更为产气提供了原料。第1 1 4 天 第1 1 8 天产气量由8 0 8 9m 3 d 下降到5 7 9m 3 d ,这主要是进水容积负荷升高,产甲烷 细菌活性受到抑制的结果。随着负荷的降低,产气量又回升的正常状况下,第1 2 7 天 第1 3 0 天产气量趋向稳定,产气量在1 0 6 9 5m 3 d - 1 0 8 9 5m 3 d 。 3 5 o 5 0 5 0 5 0 5 0 5 0 5 0 5 0 5 0 9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5 o o 0 o o o o o 0 o o o o o o 0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0 o 7 6 5 4 3 2 l o 9 8 7 6 5 4 3 2 1 1 1 1 1 l 1 1 l 988888888887777777777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还发现,去除单位质量的c o d 产生的沼气量也是有变化的。由图3 8 知,适 应阶段初期去除单位质量的c o d 产气量比较低,最低才0 3 4m 3 去除k g c o d ,随后逐 渐升高,到第1 9 天以后去除单位质量的c o d 产生的沼气量基本都在0 5 1m 3 左右。之 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养殖废水中部分固态物质降解滞后,在水质测定时尽管 这部分物质反映在内,但在进水的当天乃至其后几天对产沼气的贡献较少,只有在进水 几周后才表现出来而使产气达到高峰,因此在第2 1 天产气率突然升高。当每天进入的 固态物质产气慢的与产气达到高峰时的固态物质处于平衡后,原料产气率也保持相对稳 定,因此在负荷提高阶段产气率偶有波动。到稳定阶段产气率o 5 1m 3 去除k g c o d o 5 2 m 3 去除k g c o d ,容积产气率3 5 7 m 3 ( m 3 d ) 3 6 3m 3 ( m 3 d ) 。计算产气率的平均值 约为0 5 1 5m 3 去除k g c o d ,该值与其它文献报道值相近【6 。 ,、 7 0 “吕 、 蚓 扩 也 27 5 25 0 2 25 ol42 84 z5 6708 49 8l1 zlz 6 l4 0 运行日期( d ) 图3 7 产气量和循环量的变化趋势 ( 8 ) 内循环状况 内循环量与产气量、上升管管径、下降管管径、上升管与下降管的高差、淹没深度 和液体浓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中采用i c 厌氧反应器是一定的,因此除产气量和液 体浓度其他都是定值。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产气量与内循环量的关系。 在启动的前3 0 天未发现形成内循环,到第3 1 天产气量为1 3 8 2i n 3 d ,在上升管套 管中间隔一段时间形成一股股的循环水,内循环很不规则,内循环量为1 6 4 m 3 d 。从第 3 1 天到3 5 天内循环逐渐加剧,并且每次循环持续的时间不断加长,到第3 5 天,产气量 1 8 3 1 m 3 d ,内循环量为3 0 5 0m 3 d 。到第3 6 天,产气量2 0 0 1 m 3 d ,内循环量为6 0 1 2m 3 d , 形成连续内循环,上升管流速在0 2 1 m s 一, 0 6 3 m s 之间波动,流速很不稳定,说明产气 不均匀。从第3 6 开始,内循环量不断加剧,到稳定运行阶段,内循环趋于稳定,第1 3 0 天内循环量2 3 6 1i n 3 d ,上升管流速在1 9 1 m s 2 1 2 m s 之间波动。具体内循环量变化情 3 6 fij赫封脚modv o 5 0 5 o o 7 5 2 o 5 o 5 2 1 l l l 7 5 2 0 o 0 o 0 0 o o 0 o o o 0 o 0 0 0 0 5 4 3 2 1 o 9 8 7 6 5 4 3 2 1 l l 1 l 1 l 1 一 3l c 反应器处理养殖废水启动研究 况见图3 8 。 8 鲁 、- , i i 旷 忆 8 u 0l 42 8425 67 o8 49 8l1212 6l4 0 启动时间( d ) 辩 措 1 a 懊 ,、 宣 宣 e 、- 一 图3 8 产气率的变化趋势 内循环量与沼气产量的比值称为水气比。研究过程中发现从第3 0 天到第3 6 天气水 比从o 到3 0 0 迅速增加,从第3 6 天以后气水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到1 3 0 天时系统水气 比降为2 2 1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起初内循环是间断性的很不稳定,随着 产气量增加内循环比较剧烈所以内循环增加比较快;第3 6 天以后连续内循环形成,随 着产气量和内循环量增加,上升管流速增加,从而增加了循环系统的能量损失,损失的 能量需要更多气体对上升管内混合液做膨胀功来提高上升管的机械能进行补充,因此水 气比不断降低。具体内循环量与沼气产量比值变化情况见图3 9 。 一、 骚 删唧 瞅 、 _ j j 醇 长 5 o 4 5 4 0 3 5 o 5 o 0 ol42 84 2567o 启动时间 ( 9 ) 颗粒污泥描述 8 498l l212614 0 ( d ) 图3 9 水气比的变化趋势 3 7 6 5 5 4 4 3 3 2 2 l 1 o o o o o 0 o o 0 o o o o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接种的消化污泥为黑褐色,内含少量的杂质,大部分絮体结构已被破坏,解体为较 细颗粒,呈浆状,污泥中呈现一定的多孔结构( 如图3l o a 示) 。培养初期的颗粒污泥如 图3 1 0 b 所示,呈黑色,颗粒比较松散,表面比较粗糙,边界比较模糊,硬度和强度均 比较小。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成熟厌氧颗粒污泥呈相对规则的椭圆形或球形,边界清晰,呈 黑灰色,稍泛棕色,颗粒直径为o5 m m 2 r o j n 。颗粒表面有较多孔穴,这些孔穴是底物 与营养物质进入颗粒内部的通道,颗粒内部菌体产生的气体也从该通道逸出( 图3l o d 和图31 0 曲。由国3l o f 颗粒污泥内部杆状菌和球菌较多,丝状菌较少,有些区域呈混 栖菌群。污泥颗粒内部区域较为松散,以丝状菌为主,丝状苗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起 包埋、缠绕球菌和杆菌的作用。直径较大的颗粒污泥内部往往有空隙,这是因为废水在 处理过程中底物转化首先在颗粒污泥较外层进行,向内部扩散有限,颗粒内部底物浓 度要低的多浓度低到一定程度,颗粒内部由于细胞自溶,而导致微生物量减少,形成 一个大的空腔,大而空的颗粒污泥易于破裂,其碎片可成为新生颗粒污泥的内核。还有 一些大的颗粒由于其内部气体不能释放导致密度减小,浮力增大,常随水飘走。 a 接种硝化污泥图片b 启动初期颗粒污泥电镜( 2 0 倍) c 成熟颗粒污泥( 05 m m 2 m m )d 成熟颗粒污泥扫描电镜( 1 5 倍) :堡垒星耋彗垩垄丝当查呈苎竺至 e 颗粒污泥扫描电镜( 1 0 0 倍)f 颗粒污泥扫描电镜( 5 0 0 0 倍) 幽3 1 0 消化污泥和颗粒照片 3 4 小结 ( 1 ) 采片j l c 反应器处理养殖废水,温度在3 5 - + 1 ,强制内循环量为6 m 3 1 - 1 2 秆h , 初始进水c o d 浓度为2 0 0 0 m g l 左右进水初始容积负荷o6 3 k g c o d ( 一d ) ,按 6 3 0 的提高容积负荷的启动方式是适合养殖废水和颗粒污泥培养的。 ( 2 ) 启动期每次提高容积负荷,都将伴随着出水污染物指标的波动,波动随着启 动时间的增加呈减少趋势。 ( 3 ) 启动期所能承受的虽大容积负荷是84 8 k g c o d ( m 3 d ) ,此时c o d 去除率 8 27 7 ,产气量为1 0 74 2m 3 d ,内循环量为2 4 0 2 5m 3 ,d ,容积产气率为35 8 一沼气,m 3 有效容积。启动的到稳定阶段,进水c o d 浓度在8 4 3 6 r a g l - - 8 4 4 67m g l 进水容积负 荷在8 4 2 k g c o d ( m 3 , d ) 84 7k g c o d ( m 3 d ) 之自j ,c o d 古除率在8 28 7 8 29 0 之 间波动,容积产气率在35 7 m 3 ( 一d ) 36 3 m 3 ( o d ) 之间。 ( 4 ) 启动的过程中,系统对n 池- n 和t n 去除率不高,稳定阶段去除率最高分别 达到1 28 8 和2 l2 0 。 ( 5 ) 当产气量低于1 38 2m 3 ,d 时,系统不会产生内循环,当产气量在1 3 8 2 m 3 d 2 00 1m 3 d 之间时,系统产生不连续内循环,并且随着产气量的增加,不连续内循 环越来越强烈,当产气量大于2 0 0 1 m 3 d 开始形成连续内循环。 ( 6 ) 培养初期产生的颗粒污泥,呈黑色,边界模糊,强度小;成熟期污泥呈黑灰 色,颗粒直径在05 r a m 一20 m m ,呈球形或椭球形,强度比较大,表面多孔。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丈 4i c 反应器处理养殖废水的运行工况研究 4 1 研究目的 主要是通过运行工况研究,找到系统所能承受最大的容积负荷、最大进水浓度、稳 定运行过程中容积负荷与c o d 去除率、稳定运行过程中进水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容 积负荷与有效容积产气率、产气量与内循环量之间的关系,便于为生产实践和设计提供 科学的依据。 4 2 研究方法 运行工况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负荷提高阶段,采用一定的浓度( 在尽可能 小的范围内波动) 进水,不断提高进水量的形式进行运行,这一阶段可以找出一个最大 的容积负荷、容积负荷与c o d 去除率的关系、容积负荷和容积产气率的关系的关系; 二是提高浓度阶段,这一阶段是以第一阶段得出的最大承受负荷为依据,不断提高浓度, 进而找到最大承受c o d 浓度和进水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 4 3 取样与分析 4 3 1 取样与配水 运行工况研究中,水取自沉淀池后的集水池,因为集水池水质并非一定能满足运行 研究所需要的浓度,因此在确定运行浓度的时候,必须提前对集水池的水进行稀释处理。 每次进水均取样,出水取自i c 反应器出水口,每次出水均取样,最后分别等比例混合 作为当天分析样。 4 3 2 分析方法 监测方法与3 2 2 节中所述同。进行稳定期规律性分析时,取稳定运行三天的测定 值的平均值做为分析依据。 4 3 3 结果与分析 启动结束后,就立即进入了运行工况研究阶段。控制温度在3 5 。c + 1 ,强制内循 环量控制在1 2 m 3 h 左右,o r p 控制在2 5 0 m v 以下。运行工况研究阶段共计6 6 天,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使进水浓度稳定在7 5 0 0 m g l 左右( 7 4 2 3 9 m g l - 7 5 19 1m g l 之间) ,进水c o d 容积负荷逐渐提高,每次提高5 - - 1 5 ,运行稳定后进入下一次提高 4i c 反应器处理养殖废水运行研究 负荷阶段,直到负荷提高至1 1 9 k g c o d ( m 3 d ) 左右时出现c o d 去除率显著下降为止, 历时3 6 天。第二阶段是确定负荷在1 1 5k g c o d ( m 3 d ) 左右( 1 1 3 2k g c o d ( m 3 d ) 1 1 5 8 k g c o d ( m 3 d )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092-501:2025 E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n ships - Part 501: Special features - Electric propulsion plant
- 重庆自考薪酬管理课件
- 重庆知识教育培训中心课件
- 重庆教师知识培训课件
- 国际视野下门诊护理管理的创新实践与质量管理策略
- 老年人防晒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痴呆症课件
- 老年人消防逃生知识培训课件
- 全国一等奖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 公开课课件
- 完形填空(过关训练)-2023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仁爱版)
- 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的选择原则
- 室内墙地砖铺贴施工技术交底
- 《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DB41T 1419-2017 振动拌和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进一步规范管理燃煤自备电厂工作方案》发改体改〔2021〕1624号
-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概述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附听力原文及答案解析)
- 移动公司个人求职简历模板
- 燃气巡线员专业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