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穴位针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穴位针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穴位针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穴位针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12/15,1,穴位针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杨小林四川省岳池县中医院康复中心,2019/12/15,2,前言,随着现代空调电脑使用增加,以及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1,我科自2004年1月至6月观察50例,采用穴位针刀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2019/12/15,3,一般资料共观察96例,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367岁,平均55.3岁;病程月11年,平均3.43年;VAS评分疼痛程度平均5.63分。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871岁,平均54.7岁;病程1.5月10年,平均3.58年;疼痛程度平均5.93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程度差异无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根据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2拟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为准。纳入病例标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者。愿意接受此种疗法。排除病例标准伴有风湿类疾病活动期以及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疾病、高血压、脏器功能损伤等针刀禁忌症者。,临床资料,2019/12/15,4,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针刀为主治疗。取穴:患侧颈57夹脊穴、肩井穴、附分穴、天宗穴。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垫一薄枕,使颈部处于前屈状态。用紫药水定点,然后按手术要求消毒、铺洞巾,按针刀四步进针法要求进针,每穴按肌肉走行施以纵行疏痛剥离、横行摆动数下,感手下松动为止。肩井穴部位需用左手大拇指与其余四指拿捏起来施术,针尖不超过指尖位置,以免造成气胸。然后每穴注入镇痛液(2%利多卡因3ml、曲安奈德5ml/50mg、维生素B121ml、生理盐水11ml)35ml。针眼敷创可贴,保持创面干净三天。一周后重做,可连做3次。对照组针刀定点在对照组针患侧颈肩疼痛部位,手术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均用写“米”字方法锻炼颈部功能。,2019/12/15,5,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标准优:疼痛麻木消失,体征消失,恢复工作。良:疼痛麻木基本消失,天气变化有轻微酸胀,体征消失。好转:疼痛麻木减轻,体征减轻,对工作有影响。无效:疼痛麻木及体征无改善。所有病例均随访个月再统计疗效,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率无差异。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病例疗效比较组别n优(%)良(%)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率治疗组5030(60.0)16(32.0)3(6.0)1(2.0)98.0%92%对照组4616(34.8)22(48.0)7(15.2)1(2.2)97.8%82.8%与对照组比较,X2=5.1,P0.05。,2019/12/15,6,讨论1,颈椎病的确切发病机理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与颈椎间孔狭窄有关,但其不能解释临床症状与影像学不成正比关系3。朱氏1认为颈椎生物力学失调是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是,急性期颈肩背局部软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水肿、肌痉挛,久则粘连、挛缩,以上病理反应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神经、血管而引起症状。挛缩的肌肉牵拉颈椎,造成生物力学失衡,小关节微小移位,亦可刺激神经。在临床触诊中经常发现椎旁肩胛内侧角,冈上下肌等痉挛,呈条索硬结。因此,采用针刀将病变组织内的粘连、挛缩进行微创松解、剥离,恢复颈肩部软组织的生物力学平衡,改善血供,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取得较好的疗效。,2019/12/15,7,讨论2,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属痹证范畴,有很大部分是因感冒诱发,病久失治或误治则寒邪凝滞、气血阻滞、痰瘀互结而呈挛缩筋硬结。而颈椎旁、肩井、附分、天宗等穴位最易形成筋硬结。附分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肩胛内侧角肩胛提肌止点处,最易受损而阻滞不通,其主治肩背拘急,颈项强痛,肘臂麻木不仁;天宗为手太阳经穴,此处疼痛与颈椎病情平行4,主治肩胛肘臂后外侧痛,两穴合用为同名经取穴,针刀治疗既可疏散风寒,又可疏通经脉,松解局部筋结。肩井穴主治肩臂疼痛不举及诸虚百损,既可疏散邪气,又可补益正气,提高抗病能力5。因此,我们选用固定穴位针刀,既有针刀松解作用,又有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作用,在临床上比单纯痛点松解治愈率更高,值得进一步研究。,2019/12/15,8,参考文献:,1朱汉章柳百智针刀临床与治疗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2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5.3潘之清主编实用脊柱病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01-302.4陈志生颈椎病和腰椎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