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拓展与电视交谈——《开卷八分钟》对读书栏目的启示.doc_第1页
语境拓展与电视交谈——《开卷八分钟》对读书栏目的启示.doc_第2页
语境拓展与电视交谈——《开卷八分钟》对读书栏目的启示.doc_第3页
语境拓展与电视交谈——《开卷八分钟》对读书栏目的启示.doc_第4页
语境拓展与电视交谈——《开卷八分钟》对读书栏目的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境拓展与电视交谈开卷八分钟对读书栏目的启示 【摘要】笔者通过对开卷八分钟栏目的参与式观察,考察栏目制作流程和人员构成,并借鉴语境分析的视角,对开卷八分钟的叙事框架和传播策略做分析。总结出栏目对文本语境的还原,对情景语境的拓展,与时代语境的契合,从而形成了视觉化、话题性、交谈性的读书节目的电视表达。并在时代文化特征下寻求栏目成功的原因,为当下读书节目的文化困境求解。 关键词开卷八分钟读书栏目语境精英文化碎片化阅读 开卷八分钟以“每天一本书,只要八分钟”为口号,以快节奏、直观性和互动性成为读书栏目中的佼佼者。新周刊推出的“xx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中,开卷八分钟被评为“最具知识分子情怀读书节目”。笔者深入凤凰卫视香港总部,通过对开卷八分钟(以下简称开卷)栏目的参与式观察发现,该栏目人员构成十分简单。没有台本、没有稿子、没有提词器,一本书,不NG,主持人八分钟一气呵成,甚至无需后期剪辑。那么它成功的密码何在? 读书栏目问世以来,经历了坎坷的路途,越来越多的读书栏目淡出观众的视野。有人惊呼这是一个缺乏思想的时代、拒绝思考的时代,有人为精英文化的没落扼腕叹息,有人为公共电视的缺失千呼万唤,有人将责任推向了互联网时代。接下来本文借鉴语境分析的视角,对开卷栏目的叙事框架和传播策略进行分析,寻求其成功的原因,为当下读书节目的文化困境求解。 一、读书栏目之殇:文化姿态冲突和文化形态冲突 读书节目存在的必要性众所周知,但是萎靡不振的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让我们不禁疑问,是不是图书节目和电视媒体存在文化形态上的冲突?大量文学巨著翻拍成电视作品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因此将低关注度归结为文化形态冲突略显牵强。从受众构成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电视观众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和图书阅读群体之间的重合度低。 大众文化强势袭击下的精英文化的尴尬地位是有历史原因的。在我国,文化精英自古以来就担负监督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封建制度被推翻之后,精英文化先后经历了五四运动的高涨,文革时期的没落,80年代的复苏,一路跌撞坎坷。此后,文化精英分化成两部分,一部分积极地进入媒体,成为今天的公共知识分子。但是公共知识分子数量少且良莠不齐,加之媒体制作能力有限,即使成名的公知也常常受到质疑。另一部分则退出公众视野,潜心学术,拒斥媒体参与。随着大众文化批判逐渐高涨,电视文化批判首当其冲,精英和电视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之下,媒体假定真正的文化,就是应该抛开纷繁的社会现状。曲高则必和寡的姿态成了其文化拓展的枷锁。电视读书一味强调自己的精英立场不愿放下姿态,只能苟延残喘或面临淘汰。 与传统电视读书节目的慢节奏设置、对意境和韵味的寻求不同,开卷的节奏很快。从片头中不难发现,纷繁的都市生活、城市想象是该读书栏目的文化背景。该栏目除了技术人员,真正的栏目核心只有两个人,一个主编,一个主持人。主编宋欣是一个80后,在内地香港的多元教育背景下,其思想包容性和前卫性较强。梁文道,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被称为“文化百足”。视觉呈现是由主编决定,而故事讲述方式和呈现视角是主持人自己的事情。在主题选择方面,主持人的自主性很高,主编会推荐书目给主持人,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主持人。 二、语境分析:读书栏目研究的新视角 马林诺夫斯基从原始语言的研究中发现语境对意义的制约作用,并将语境分为文本语境、情景(指实际会话或拟会话)语境和文化语境。语境的概念被大量使用在翻译过程中,在传媒方面的应用寥寥无几。笔者欲借鉴语境中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概念,将其创新性的运用到读书栏目的分析中,解析电视读书栏目如何巧妙使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拓展所讲述著作的文本语境,从而对文本形成立体式的解读方式。笔者认为读书栏目中图书的文本自身的语境存在的同时,电视媒体在表达过程中塑造了另一层语境,即情景语境。电视表达文本和社会实事的活动、社会文化的呼应,通过将图书和现实社会中的文化语境相结合,形成了图书新的文化语境。 1、文本语境 认知语言学指出,语境是为理解说话者真正的意图所依靠的上下文,环境、整体情景以及交谈人之间的关系。文本语境说就是文本的上下文,是指文本本身的语言内部的语境氛围,它存在于作品本身。在本研究中将文本语境界定为图书文本本身的话语以及上下文关系。作为读书栏目,对文本以及其语境的阐释至关重要。但由于凤凰卫视在内陆没有落地,观众的收视渠道大多是网络,这造成其受众构成以网民居多。与电视观众与图书的关系相比,互联网网民与图书的读者重合性高。这使开卷对文本语境的还原比其它电视读书栏目更为重要。栏目演播室设置极为简单,正是这份简单还原了书卷的思维空间。从整个片头到片尾的设计,包括演播室设计,全部用书堆砌。片尾最后一个镜头拉出,整个故事的讲述都是在一个大的书本中进行的。跳到书中去讲书,给了人最真实的文本语境还原感。 图书解读不能断章取义,而是要通过解释和营造原有的语境氛围来帮助读者理解文本本身的深刻韵味。例如在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的讲解中,对书中文字和绘画,以及其组成关系的讲解,都是为了还原图书原本的文本语境。栏目在播出过程中会插入一些画面,辅助观众理解,更好的达到话语还原。但是简单分析不难发现,这些穿插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较少出现文字。可以这样讲,栏目将文字转变成符合读图时代的观众的图像进行呈现。 2、情景语境 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把情景语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参与者双方、场合(时间、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境。情景语境是观众在节目中最直观可感的。通过主持人的话题选取,个人化的解读和现场情景的营造为文本提供了新的情景语境。“电视特色常常就是与观众交谈的特色。”通过主持人风格化的浸润,对书本做人物和事件化的处理,从而不是和观众讲述一本书,而是以一个着力点(事件或者人物),与作者、观众一起形成对话和交谈。在交谈过程中营造出的情景语境,有时候是对文本语境的延伸,有时候是对文本语境的扩充。显而易见的是,通过交谈无论是时代信息的互动,还是作者个人化的解读,都拓展了文本语境。 例如在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热映的时候对图书进行解读,一方面增加了话题本身的热度,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情景语境的层次。再如对彩色香港1940s-1960s一书的讲解中,主持人从老照片的话题切入,让观众通过对事物的追思产生对书本的兴趣。接下来对主人公进行介绍让人物鲜活起来,成为电视交谈中一个人物。“彩色照片有什么了不起?”从观众的心态抛出问题,并自问自答,实现作者、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在对文字诵读的时候,主持人的眼神不会一直停留在书上而是不断的和摄影机交流,从而增强电视的交谈感。栏目中也选取了大量照片,这些照片大都是来香港的大陆游客很熟悉的地方,通过和今天的文化、梁文道儿时的记忆对比,完成文本语境的拓展。 3、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之间是融通关系。可以说文化语境是情景语境的基础,情景语境是特殊的文化语境。正是时代的文化语境,构成了开卷的特殊的情景语境,也形成了视觉化、话题性、交谈性的读书节目的电视表达。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说过,“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栏目将书本内容与时下问题相结合,以热点链接深入浅出的论述。以主持人个人风格化情感化的解读,实现情感共鸣。如经典读书节目奥普拉的读书俱乐部,阅读中选取的是“有阅读倾向的泛文化话题”,摒弃晦涩难懂、诘屈聱牙的叙述。从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话题切入,拓展对图书的认可。以图片的形式使观众形成迅速和直观性的把握。以话题串联形成多元的电视对话,实现交流性和互动性,深入结合当下的文化语境,促成了精英情怀的社会化表达。 三、碎片化阅读:“浅阅读”时代的开卷 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了快餐文化,形成了阅读习惯的碎片化,阅读深度的浅表化。阅读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也加速了碎片化阅读习惯形成。不求甚解似乎成了时代的文化症候。长篇累牍并不适合当下,聚精会神更是注意力时代的奢侈品。观众的深度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奢望,今天的电视伴随性是其无法摆脱的命运。开卷正是利用自己新锐时尚的栏目定位,顺逆境而生。 对开卷成功的分析要从综合因素考量。首先该栏目的播出平台凤凰卫视本身的精英文化定位使其受众群体与栏目的目标受众之间具有先天性的契合。八分钟的时间过短,从电视收视的角度来说是不容易培养稳定受众群体的,互联网的出现让栏目热播成为可能。另外时间的短暂性也使得该栏目的生存成本降低,也使主编在负责这个栏目的同时负责锵锵三人行成为可能。从看书到听书,观众在身体自由度上大幅提高。但是听书的最大弊端是时间的线性而导致的选择的不自由性,八分钟的短时间就很好的解决了线性的缺点。多个八分钟的多种方式拼贴形成了新的非线性。主持人本身的名气和鲜明的风格特征,成功的实现了碎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