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2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摘 要 摘 要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自引入我国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还存在很 大的差距。如何缩短差距,更快的提高成绩,迅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成为我国女子全能 教练和运动员所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对我国女子 全能项目的特点及规律进行重新认识;重点对女子七项全能近 24 年来的成绩纪录和比赛成绩 进行态势分析与比较,深入剖析当前我国优秀女子全能项目运动水平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 进行对比;另外,针对我国女子全能项目的存在及发展,在分析诸多影响女子全能运动水平 的因素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进行专家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五项和七项两大阶段;全能评分表的演变、全能选手的 选材、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速度训练逐渐成为女子七项全能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2 我国女子全能项目的发展经历了从稳步发展到快速增长再到突然滑坡的过程;目前,我 国教练员的学历状况合理,但是,全能教练员的队伍正在萎缩,女子全能运动员的数量 在总体上呈减少的发展趋势。 3. 纵观近 24 年的的发展历程,我国女子全能项目纪录提高速度远快于世界。但是,成绩变 化趋势不稳定。通过对 1981 年-2004 年我国女子全能成绩水平的分析,发现我国女子全 能水平的高峰点均出现在全运会年,全运会之后便出现下滑现象。 4. 目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结构特点是项目的得分段单一,得分面窄,得分 不高。影响我国女子全能运动水平的主要项目为:跳远、200m 和 100m 栏。 5. 体育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不高,且营养恢复系统缺乏、教练员本身及其训练方面存在的 问题、训练及竞赛管理体制不完善、田径后备人才缺乏,衔接不上出现断层的现象等等 是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成绩落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关键词:田径 七项全能 发展现状 科学训练 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5 1 前言 1 前言 田径运动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又是世界上开展最为广泛 的体育运动。田径运动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最能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 更强”的格言 1。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它对各个项目之间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 作用。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也往往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水平的标志。虽然中国 的田径运动水平在某些项目上有所突破,并在世界田坛达到一流的水平,但中国田 径在其田坛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作为历届奥运会比赛拥有 45 枚金牌的大户,田径 赛场历来都是各国争夺的战场, 各国都把争夺田径金牌作为奥运会中的一场重头戏。 因此,有人用“得田径者得天下”来形容田径在奥运会金牌总数中所占的位置。从 文献资料上看,田径运动项目在我国奥运金牌榜的份量很小,我们从下面三组数字 的对比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在第 26 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美国、独联体、德 国、中国所获金牌比例分别为:30%、12%、15%和 6.3%;第 27 届悉尼奥运会上,金 牌的比例分别为(美国)25.6%、 (俄国)9.4%、 (中国)3.7%;第 28 届雅典奥运会, 各国所占的金牌比例分别为(美国)20%、 (中国)6.2%、 (俄国)20%;由此可以看 出,中国和上述三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如果我国田径金牌总数的比例能达到上述 几国的标准,那么,我国田径项目在世界田坛将不再是微不足道,必定会使我国在 金牌榜的名次上升一大步。袁伟明同志在第 27 届奥运总结报告会上说过: “田径、 游泳基础项目和水上等项目,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不解决, 我国的竞技体育就不能形成坚定的基础 2。 田径作为一个国家体育运动重中之重的项目是勿庸置疑的。 而全能项目素有 “田 径之王”之称。众所周知,全能运动是田径运动中技术复杂、运动强度较大的综合性 项目。它是田径各单项的组成,但决不等于各单项的简单相加,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性比赛项目。在比赛中,判定胜负的原则是以运动员参加比赛各项目的累积分总 分来决定优胜。所以七项全能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综合系统 3。 1.1 选题依据 1.1 选题依据 本人在查阅大量有关于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方面的文献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 鉴于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复杂性和体育科研的局限性, 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女子七 项全能项目态势发展的宏观分析尚未涉及,相对其它项目的理论和科研比较而言, 与此有关的文献与资料十分有限,而且近几年明显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有关女子七 项全能方面的研究明显呈现出某种停滞状态。从查阅的文献和资料上可以看出,国 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全能运动做过不同的研究,这种研究对女子七项全能 1关冈康雄 等,全能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8 2刘明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及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院学报,200332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362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6 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文章有的从理论上找差距提出有益的建议; 有的从单项入手找突破口;有的纵观全能评分表的演变,结合各单项的特点提出了 有效建议;有的从七项全能的结构特点入手进行有益的探讨 4,这些研究为我国女 子全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各案和资料。 一方面促进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实践的 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专项理论也在不断深化之中。尽管如此, 研究还是多局限于某一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定性分析的居多,缺乏定量的分析,深 入系统,专项化的全面研究少之又少。尤其近些年,很少有专家、学者和教练员对 我国田径女子全能项目就 80 年代以来的发展特征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做过定 量化、动态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和世界女子全能各个项目成绩的发展变化及成绩 结构也未做系统的、全面的阐述。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 况,形成这种状况的内、外原因又有哪些?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制约了此项目的发展 速度呢?因此,全面的、直观系统地从女子七项全能发展的过程、成绩表现系统切 入,结合专业调查,访谈,定量的分析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状况和趋势是一项十 分必要的课题。它对促进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我国女子七 项全能整体实力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论文通过实际调查与分析力求 揭示其内在联系,找出当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的差距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试图通过本研究为广大的教练和运动员以及管理 部门及时了解、发现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 文献综述 全能运动是田径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之一,它作为一个项目被列入运动会已有 几千年的历史。女子七项全能是田径运动中起步晚的项目之一,运动历史较短,但 发展却相当迅猛。七项全能项目的第一个世界纪录是年月日在基斯洛 沃茨克创造的,成绩是分。年第届奥运会开始列入女子七项 全能比赛,目前七项全能的世界纪录是分,由美国选手杰西乔依娜创造。 121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特征121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特征 七项全能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独立项目。它的运动特点是连续比赛 2 天,对运动 员除了相当高的运动技能要求外,还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较强的自控力和稳定的 心态,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承受着极大的刺激和负荷 5。全能项目的比赛, 是对运动员进行全面体能和技术水平极限的挑战,在这个项目上永远都有不断提高 和改进的空间。全能项目按项群理论划分,属于体能类项群,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特征 6: 4钟远金十项全能训练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体育学刊,19983:123 5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田径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68 6刘健论田径全能运动的特点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19982:28-29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7 1211 全面性 七项全能是由七个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 体。全面性是全能运动最显著的特点,它主要包括:项目组成的全面性和技术的 全面性两个方面。 1212 整体性和综合性 七项全能在比赛中按固定顺序进行,各单项组合成一个整体,有机地联系在 一起。全能比赛中任何一个单项,若出现重大失误(如犯规没有成绩)都会对后 面的比赛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于全军覆没;若缺一项,其它六项的存在意义就不 大,整体也就瓦解,这就是全能运动本身的特性,也是规则赋予全能运动的特性。 1213 规范性 规范性是对全能运动员的组成排列和比赛顺序而言。全能比赛必须按照田径 竞赛规则 ,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项目顺序进行比赛。全能项目在跑、跳、 投掷项目排列上也是规范的,并制定统一的评分表,进一步增加全能的规范性。这 样,各成员国开展的全能运动得以统一,便于比赛与交流。 122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研究状况 122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研究状况 1221 国外有关全能项目的研究现状 女子七项全能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运动员杰西乔依娜的教练鲍勃克西指出: 发展速度耐力训练是全能运动训练中最重要、 复杂的任务之一, 是提高成绩的基础 7。 日本的关冈康雄在 “全能运动”一书中指出:一个公平的评分表能正确判定谁是 真正全面发展的运动员。同时,他们还指出:全能运动员的体型应是各种类型的集 合,是能够从事跑、跳、投掷各个项目并适应全能运动的体型 8。 美国瑟夫西克说:全能运动员素质训练应遵循兼容性、互补性、共同性和特殊 性原则 9。 前苏联的库米等 11 位各国著名全能教练员认为: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平均身高 为 171.6cm,体重 63.2 公斤,与跳远运动员的形态较为相近。 联邦德国的全能教练希路玛主张:在达到一定的分数之前应该强化弱项,而 后再强化项能大量得分的强项,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这个阶段努力提高 其他项目,向优势项目接近,并集中提高其它项目的水平 10。 7杜力军.杰西.乔依娜的训练安排j田径,1990.(3):34-36 8关冈康雄等著,李鸿江等译审.全能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8 9(美)瑟夫西克.全能运动员素质训练概念.国外体育科技,1996(3) 10帖佐宽章.全能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60-61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8 英国的布鲁斯朗单提出: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吸收国外一些新观点、新 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1。 1222 有关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研究 国家队女子全能主教练洪延庆认为:速度在女子全能运动训练中所占的比重 非常大。全能运动员更要重视速度练习,并将速度素质训练贯穿整个运动训练的 始终,是衡量全能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指标。 姚辉洲等人通过对我国不同级别女子全能运动员的研究认为:运动员的早期 训练必须从技术复杂的项目开始,跑的技术训练是基础 12。 曹冰认为:速度是女子七项全能的核心和灵魂,提高绝对速度,以促进与速 度相关项目的水平,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13。 李军认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各单项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在赛间恢复和耐 力训练方面是薄弱环节,并提议“抓弱项,保优势”应成为我国女子全能运动发 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14。 胡明安研究认为: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女子七项全能训练方法、 手段的改进和科研方法的发展,全面而熟练掌握跑、跳、投七个项目技术,使其 得到相对均衡的发展,成为真正的“全能选手” ,是现代全能训练的必然趋势 15。 曹莉等认为,目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训练中各运动素质课时配置的比例排序 为:速度、力量、协调、柔韧、耐力,并建议适当加强耐力性子项的训练,并通 过研究认为田径全能运动以速度为核心,以力量为基础的训练特点 16。 王俊认为:从全能运动训练实践角度分析,正确认识全能运动中迁移规律实 质,有助于我们科学制定大纲和计划,合理选择训练内容和方法,精确调控运动 量和运动强度等 17。 吴菊指出:新的评分表采用后,径赛项目得分增加,而且成绩越好,增加越 多;另外,从新旧评分表的对比看,田赛项目的成绩提高也很重要。 王强指出: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要突破 7000 分,必需把投掷项目的训练作为攻 关项目,运动员在发展速度、跳跃项目的同时,要把投掷项目成绩的提高作为重 点来抓,使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跑、跳、投 3 方面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全 能能手”型运动员。 11丁丽萍等译.培养青少年田径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一些设想j 田径科技信息.1996.41 12 姚辉洲等.不同级别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因素的分析与评价j.体育科学,1999(5) 13 曹冰.速度在女子七项全能运动中的重要性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4):11-13 14 李军.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方向的再研究j.体育学刊,1997(1) 15 胡明安.我国女子全能与世界水平的差距j.四川体育科学,1997(1) 16 曹莉等.我国优秀田径全能运动员多年及大赛中的运动素质训练安排初探j.中国体育科举.1996(4) 17 王俊.对田径全能运动中迁移规律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511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9 吴玉钦指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选材的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选材 依据和方法,普遍存在从单项运动员中选拔全能运动员,从而导致运动员某些项 目技术粗糙,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发展的后劲 18。 江菊指出:加强女子全能运动员后继人才培养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世界优秀 女子全能运动员更趋向于速度、技巧型发展,突破原有的全能运动均衡发展训练 框架,突出以专项带其它,提高单项的专项运动水平是女子全能发展的新趋势, 解放思想,以奥运战略为训练目标,树立远大大理想等等 19。 另据学者研究认为:我国女子全能运动员在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指间距、 下肢长等形态指标方面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一方面支持了某些 学者所持的“人种差异论”的观点;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中、外在女子七 项全能运动员的选材指导思想上存在差异 20。 梁彦学指出: “当今世界优秀全能选手只有一个类型全能型,力求十全十美是 全能专家们和教练员为从事这个项目的勇士设计的理想蓝图 , 整个训练过程都贯穿 着消灭弱项的方针, 全能运动的整个训练过程必须注重整体水平全面发展与提高 21。 ” 韩纪光认为:我国教练员应根据我国运动员的自身特点,针对性地发展其优势 项目,改进和提高弱势项目、改善强项、弱项悬殊现状,向“全能型”方向发展。 22 何仲凯认为: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的滑坡与一批优秀运动员退役有一定 关系,因此,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首先要改变“三少一不够”的局面,既:从事 全能训练的人数少、 比赛次数少、 有关文章和研究少, 对女子全能运动的重视不够 23。 邹国忠建议:我国女子全能运动员横向比较挖潜力,纵向比较找差距。在某一 特定的水平上充分考虑各单项得分的难易顺序,权衡利弊,走自己的道路。 小结: 小结: 综上所述,从女子七项全能运动诞生以来,人们就密切关注着它的变化与发展。 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全能运动的研究先后经历了项目的精心设置与组合、运动 员的选材与训练、评分法的研制与修订、不同时期成绩案例的汇总与分析等几个阶 段 21。这些力作是人们进一步探讨女子全能运动不可缺少的理论财富。同时,我也 注意到,目前对我国女子全能项目定量分析,深入系统,专项化的研究较少,并且 大部分都是从各个侧面单一研究。在竞技运动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分析。 因此,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发展状况进 行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进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18 赵丙军.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探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27-28 19 江菊.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现状的分析j.体育科学.1996.(3) 20 胡宝平.浙江省七项全能运动的展望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2:86 21 金玉.重振雄风的美国田径十项全能运动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1993(10) 22 韩纪光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比较分析j.2003.3:70 23 何仲凯等.中国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距的比较研究j.2001.9:42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0 1.3 研究任务 1.3.1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发展及发展趋势。 1.3.2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及全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现状 1.3.3 国内、外优秀女子全能项目成绩发展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1.3.4 国内、外优秀女子全能运动成绩结构的统计分析和比较。 1.3.5 分析和揭示我国女子全能项目落后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是以:1981 年2004 年期间我国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的成绩纪录; 国内、外优秀女子全能前三名和前十名的平均成绩;第九届全运会冠军、前十名 平均成绩和九运会全能各单项最好成绩与世界纪录成绩;以及九运会女子全能前 十五名和第 28 届奥运会前十五名的平均成绩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人查阅了 1981 年2005 年国内、外有关全能项目的发展规律、成绩特点和 比赛训练总结等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联系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 的问题,进一步确定研究内容和指标,所有成绩均录用于各年田径杂志、美 国田径杂志、田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以及互联网站上取得的资料等。 222 调查访问法 222 调查访问法 本文通过电话访谈国家田径队女子全能主教练洪延庆老师,就关于提高我国 女子全能成绩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访谈,并就有关我国及世界女子七项全能 项目的发展状况、趋势及对策走访了部分田径界的专家、学者、教练员、女子七 项全能及高校体育部的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0 1.3 研究任务 1.3.1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发展及发展趋势。 1.3.2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及全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现状 1.3.3 国内、外优秀女子全能项目成绩发展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1.3.4 国内、外优秀女子全能运动成绩结构的统计分析和比较。 1.3.5 分析和揭示我国女子全能项目落后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是以:1981 年2004 年期间我国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的成绩纪录; 国内、外优秀女子全能前三名和前十名的平均成绩;第九届全运会冠军、前十名 平均成绩和九运会全能各单项最好成绩与世界纪录成绩;以及九运会女子全能前 十五名和第 28 届奥运会前十五名的平均成绩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人查阅了 1981 年2005 年国内、外有关全能项目的发展规律、成绩特点和 比赛训练总结等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联系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 的问题,进一步确定研究内容和指标,所有成绩均录用于各年田径杂志、美 国田径杂志、田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以及互联网站上取得的资料等。 222 调查访问法 222 调查访问法 本文通过电话访谈国家田径队女子全能主教练洪延庆老师,就关于提高我国 女子全能成绩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访谈,并就有关我国及世界女子七项全能 项目的发展状况、趋势及对策走访了部分田径界的专家、学者、教练员、女子七 项全能及高校体育部的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1 223 问卷调查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设计 依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 求,设计了“专家问卷调查表” 、 “专家效度检验表” 。 (见附件)调查专家的人数 及职称情况见表 1。 表 1 调 查 专 家 的 人 数 及 职 称 情 况 统 计 表 表 1 调 查 专 家 的 人 数 及 职 称 情 况 统 计 表 职称 国家级教练 教授 高级教练 副教授 合计 人数 1 人 人 11 人 人 36 人 百分比(%) 2.8 11 20.6 55.6 100% 22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005 年 2-5 月对我国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方面的专家教授及长期从事全能训 练的教练员和从事全能训练达到运动健将以上的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亲自 发放,委托发放和邮寄 3 种形式。共发放问卷总数 36 份,实际回收 36 份,回收 率 100%。见表 2: 224 问卷的效度、信度检验 224 问卷的效度、信度检验 为测定问卷的有效性,本人将问卷发放给 20 位从事田径全能训练和体育运动 训练方面的专家,请他们对问卷进行效度评价.各位专家的基本情况和评价结果见 表 2、表 3。 表 2 专 家 基 本 情 况 表 2 专 家 基 本 情 况 专家构成 国家队教练 教授 高级教练 合计 人数 1 2 7 0 表 3 专 家 对 问 卷 设 计 的 总 体 评 价 表 3 专 家 对 问 卷 设 计 的 总 体 评 价 选择项 非常合理 合理 较合理的 一般 不合适 选择人数 2 6 2 0 0 从专家评价的结果来看,问卷所列问题能反映所要调查的内容,问卷所列的问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2 题具备有效性,为了测定问卷的可靠性,对问卷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两次测验的时 间相距 15 天,从第一次调查的样本中随机抽取 15 人进行重测,对两次调查的结果 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系数(.),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问卷有较 好的稳定性,其结果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故具有较高信度 。 225 数理统计法 2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软件 microsoft excel 、spss13.0 等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 处理,得到各项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各项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及相关程度的显 著性检验。并计算女子全能的逐年提高速度百分比等,从中清晰看出中国女子全 能的动态趋势。另据国外资料报道,一般田径运动以 8 年为一个阶段,我们采用 的 24 年资料,正好为 3 个阶段,并把每个阶段的前 4 年分为前半阶段,后 4 年称 为后半阶段,这样每个阶段包括 2 次奥运会,2 次全运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 较客观、有效、可靠地找出世界、中国女子全能发展的特点,因而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226 对比分析法 226 对比分析法 把经过统计处理的有关成绩的数据利用图表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来,并通过比 较分析,结合专项理论进行研究得出结论。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3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概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概况 311 全能运动项目的定义 311 全能运动项目的定义 全能运动是一项综合综合性田径运动项目。它是跑、跳、投中部分项目组成, 比赛的各个项目按规定顺序和时间进行,成绩按照国际田联制定的“田径全能运 动评分表,”查出各单项所得分数,以其总分数确定名次。它即包括各个单项的技 术要求和特点,又有全能运动自身的特点 24。全能运动项目繁多,计时复杂,训练 和比赛时间长,要建立多种多样的动力定性。因此,人们往往把全能运动中获得 胜利的选手称之为“田径之王”或“皇后” ,全能也被人们公认为“铁人”比赛项 目。但是只有真正的“铁人”才能获得这项殊荣。 312 田径全能运动的历史 312 田径全能运动的历史 全能运动是田径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之一,它作为一个项目被列入运动会已 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古希腊第 18 届奥运会上全能运动就被列为比赛项目,那时 的全能运动是跑(古希腊计程单位 1 斯塔地,折合为 142.72m) ,跳远、掷标枪、 掷铁饼和角力。 早期的女子全能是三项,项目为 80 米低栏、铅球、和跳远,也有采用 100m、 铅球和跳高三项。女子全能运动从 1923 年开始改为女子五项全能,以后组成项目 或比赛顺序先后更改 5 次。一直到 1980 年改为女子七项全能至今,经历了五项全 能到七项全能两个大阶段,具体项目和比赛顺序也发生了多次变化。如今的女子 全能运动难度和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增大,运动水平也迅速提高,至今已经成为一 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独立田径运动项目。 313 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概况 313 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概况 现代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是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发展而兴 盛起来的。它的发展历史较短,是田径运动中起步较晚的项目之一。纵观世界女 子七项全能的发展概况,无论是技术演变、成绩提高以及训练方法的完善等方面 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评分表的改变,使得女子七项全能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该项技术不断的完善,成绩迅速提高。 1981 年,女子五项全能改为七项全能。其项目及顺序是;第一天:100m 栏、 铅球、跳高、200m;第二天:跳远,标枪、800m。并规定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开 始分为 6144 分。它是由苏联老将叶卡捷琳娜弋丁柯于 1980 年 9 月 14 日在奥得 萨创造的。1983 年 1 月 1 日,为了与男子十项全能协调,女子七项全能的比赛顺 24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10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4 序有所变动,第一天的跳高由原来的第三项目改为第二个项目,安排在铅球之前 进行。在这个项目中,美国、民主德国、前苏联具有较大优势。 全能评分表在 全能运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能运动成绩的逐渐增长,以及电动计时 的出现,曾 5 次对全能运动评分表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从改为女子七项全能 至今,已经创造多次女子全能世界纪录。1986 年美国的杰西乔伊娜以 7148 分的 优异成绩首次突破 7000 分大关, 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现在的世界纪录是杰西 乔 伊纳在 1988 年汉城第 26 届奥运会上创造的,成绩为 7291 分。她是 20 世纪 80 90 年代当之无愧的“全能皇后” 。 314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概况 314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全能运动开展较早,女子全能运动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迅速开展,发 展速度很快!1981 年开始女子七项全能的比赛,由于中国电动计时尚不普及,中 国田协同时公布了手计时和电计时两套纪录。手计时纪录是 1984 年浙江选手叶联 英以 5568 分到 1987 年马苗兰的 5869 分相继创造的全国纪录。电计时是 1983 年 浙江选手叶联英创造的 5668 分。到了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期我国的女子七项全能 纪录被不断改写,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1991 年,浙江女子全能选手马苗 兰创造了 6306 分的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 1993 年,马苗兰在七运会上以 6750 分 打破她自己创造的全国和亚洲纪录,这个成绩进入世界水平并排在当年世界女子 七项全能前三名,这是我国女子全能项目发展的巅峰时刻! 但是,自此以来,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成绩开始处于滑坡阶段,1994 年 亚运会我国女子全能第一次失去金牌,从而也失去了在亚洲的领先地位。1996 年 我国奥运会田径选拔赛,应该算是国内最高水平的赛事,全国各路好手汇集在这 个赛事上,然而,比赛成绩却不理想,没有选手超过 6000 分。到 1997 年第八届 全运会上, 浙江选手沈盛妃以 6236 分获得女子七项全能冠军。 虽然成绩有所增长, 但是整体水平偏差。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水平停滞不前,并 有下降趋势。在国内外大型比赛中,我国选手表现平平,达到或超过 6000 分的寥 寥无几。这种状态持续到 2002 年第 14 届釜山亚运会,我国女子全能选手奋力拚 搏以微弱的优势摘得全能金牌。由此可见,亚洲女子全能选手之间的差距已逐渐 缩小。自九运会起,全能成绩就没有上 6000 分的,到 2004 年奥运会选拔赛上, 浙江选手沈盛妃以 6033 分突破 6000 分。七项全能运动引入到我国至今,一直未 能突破 7000 分大关,而世界选手早在 1986 年就达到 7158 分,我国七项全能选手 最好成绩是 1993 年创造的 6750 分,这个成绩也是我国女子全能的最高纪录,一 直到现在也未能突破,而世界纪录已经是 7291 分。 (见图 1)以上这些分析可以看 出我国全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世界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5 图 1 女子七项全能中国纪录与世界纪录的发展 图 1 女子七项全能中国纪录与世界纪录的发展 图 1 女子七项全能中国与世界纪录的发展对照图 315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 图 1 女子七项全能中国与世界纪录的发展对照图 315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 3151 全能运动评分表的演变是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的方向盘 25 七项全能运动的总成绩是由各单项成绩的得分总和决定的。其评分表的改变, 使得女子七项全能技术有了较大发展,使得七项全能朝更加全面、均衡和更高水 平的方向前进一步。全能项目的多次变化,越变难度也越大,每一次的变化都对 女子全能运动员的体能、全面素质、技术、技能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3152 对女子全能选手的选材要求越来越高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运动系统工程的基础。世界全能运动的发展趋势,要求从 事这个项目的运动员必须身材高大,智勇双全、能吃苦耐劳、掌握多种技术,能 全面发展七项全能所必须的各项素质。因为其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与创造,取决 于运动员的先天身体条件与后天的科学、系统、刻苦的训练实践。 国家队女子全能教练洪延庆老师认为:现代女子全运动员选材的发展趋势 要求必须科学选材,力求筛选出那些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特点符合全能运动 专项需要的运动员。主观上看品质,运动员需要争强好胜,胜不骄败不馁;同时 还需要勇于吃苦、顽强拼搏精神;从身体素质上看,掌握多种技术,能全面发展 七项全能所必须的各项素质。 3153 对全能选手的心理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 七项全能项目的比赛由各单项组成,而运动员普遍存在项目之间的强弱项差 异, 如果运动员对自己比赛时的心理过程把握不好,那么,即使其身体素质及 技术状态平时很好,一旦临战也往往不能取得理想成绩。注重心理训练,就是为稳 定运动员对自己比赛时的心理控制过程, 适应比赛的各种环境和提高对突发情况的 2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7500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年份 分值 中国女子 世界女子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6 7 应变能力。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运动员克服的内外部不良干扰因素很多, 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最积极的办法就是提高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 全能运动员的心 理训练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具体安排到实际训练当中去。 3154 速度-女子七项全能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运动成绩高速发展的今天,各项运动成绩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呈正 比的 。七项全能运动从技术训练发展来看,主要是以速度和力量为主,速度较强 的运动员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七项全能之中所有的项目都与速度密切相关。 见表 4: 表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一览表表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一览表 2626 因此,要提高女子全能运动的成绩,必须以发展速度为核心,着重发展跑的能力。 通过优先发展跑速,加强对跑的能力的训练,增强体能,可以有效的提高全能运 动员在径赛项目中的运动水平,并利用提高跳跃和投掷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最 终提高全能运动的竞技实力。 3.2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的现状 3.2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的现状 321 教练员的情况 321 教练员的情况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运动成绩的获得,尽管影响因素很多,但是都离不开教练 员这一环节。女子七项全能的比赛是一个艰苦的项目,从事这个项目的人非常少! 尤其在中国,七项全能项目的运动员少,教练就更少了。 3211 教练员的数量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结果表明:从 2000 年开始至 2005 年,在田径管理中 心注册备案的女子全能教练员、运动员人数为 2002 年最多,因此,本文以此做参 照物进行分析。2002 年在我国田径管理中心进行备案的教练员 1326 人,其中田 径专职教练员 478 人 ,女子全能教练只有 68 人,占教练员总数的 14.2%,教练 员人数是田径项目中最少的;然而 2004 年在田管中心进行备案的女子全能教练员 只有 30 人,比 2002 年的 68 人下降了半数以上,近几年从事全能运动训练的教练 员在总体上是呈减少的发展趋势。 26 陈最新等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特征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3(7):79 七项全能 所需要的主要身体素质 100m 栏 速度、 灵敏性、 爆发力、 速度耐力 跳高 速度、 爆发力、 灵敏性 铅球 速度、 爆发力、 灵敏性 200m 速度、 速度耐力、 爆发力 跳远 速度、 灵敏性、 爆发力 标枪 速度、 爆发力、 灵敏性、 柔韧性、 800m 耐力、 速度耐力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7 表 5 2000 年2005 年女子全能教练员、运动员注册登记情况 表 5 2000 年2005 年女子全能教练员、运动员注册登记情况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教练员 51 57 68 30 30 35 运动员 92 96 109 50 55 53 从表 5 中我们可以看出,2002 年参加注册登记的教练员、运动员是近 6 年中 最多的一年,但却是所有教练总数的 14%,到了 2004 年进行女子全能登记备案的 教练只有 30 人。2005 年情况基本维持不变,到了 2005 年略有所增加,人数增至 35 人。从近几年注册教练员的项目分布统计结果表明:我们国家的全能教练员尤 其是女子七项全能教练的数量明显呈严重不足的问题。 3212 教练员学历的现状分析 从在田径管理中心备案的教练员的学历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我们 从注册备案人数最多的一年 2002 年分析,大专以上学历程度的就有 398 人,占总人 数的 83.20%;中专程度的有 37 人,占总人数的 7.70%;高中及以下共计 43 人,占 总人数的 9.00%; (见表 6) 表 6 2002 年田径一线教练员的学历情况 表 6 2002 年田径一线教练员的学历情况 学历等级 人数 所占比例 大专以上 398 83.30 中专中技 37 7.70 高中 31 6.50 初中以下 合 计 12 478 2.50 100% 资料来源: 2000 年体育事业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 2000 年体育事业统计年鉴 322 运动员的情况 322 运动员的情况 运动员是体育运动队的战斗力、生命力之所在,是体育事业成功的希望和保 证。所以,如果运动队伍不充足,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质量差,那么,就很难 取得想要的理想成绩。 3221 运动员数量现状的分析 我国近几年参加女子全能运动训练的人为数不多,在国家田径管理中心注册 的人数及少,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全国只有少数几个省市区才有这个项目, 2002 年是近5年以来女子全能运动员注册登记最多的一年, 田径项目注册运动员共5221 人, 其中女运动员 2296 人, 占 44%。 田径短跑的人数较多, 占 22.80%。 这其中 100m 的最多,占 12.10%;女子;女子全能项目在册人数很少,只有 109 人,占总数的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8 2.10%,是女运动员总数的 4.75%。 323 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的现状分析 323 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的现状分析 为了反映我国女子全能运动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现将我国历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 能最好成绩进行统计。 (见表 7) 表 7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历届全运会冠军成绩 表 7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历届全运会冠军成绩 年份 1983 年 (5 届) 1987 年 (6 届) 1993 年 (7 届) 1997 年 (8 届) 2001 年 (9 届) 2003 年 (10 届) 第一名 5666 6188 6750 6236 6263 5894 表 7 显示,我国女子全能运动近 24 年的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尤其 93 年七届 全运会, 是我国女子全能运动的鼎盛时期, 这个成绩在当年世界排名也是名列第 3, 但是至此,成绩开始回落。在九运会之后,我国女子的全能水平再次跌入低谷, 很少有人突破 6000 分。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子全能运动自引入中国以来,从 5445 分发展到 6750 分,这说明进步是很快的,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 大的距离。 3.3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 3.3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 331 对我国近 24 年(1981 年2004 年)女子全能项目纪录演变 态势分析与世界纪录的比较 图 2 (1981 年-2004 年)中国、世界女子七项全能纪录发展曲线图 331 对我国近 24 年(1981 年2004 年)女子全能项目纪录演变 态势分析与世界纪录的比较 图 2 (1981 年-2004 年)中国、世界女子七项全能纪录发展曲线图 图 2 显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纪录发展的曲线变化比较大,除 84、88、89、 91、 93 至 2004 年 12 年保持不变外, 其余年份皆成上升趋势。 87 年上升幅度最大。 自女子全能运动引入中国以来, 我国女子全能纪录被刷新 6 次, 提高 1305 分, , 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7500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年份 分值 中国女子 世界女子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 19 差距从原来的 1327 分减少到现在的 541 分,缩短了整整 786 分,提高幅度达到 50.20%,中国的女子全能纪录分 6 个阶段呈上升趋势:第一个阶段从 81 年到 82 年,第二个阶段从 82 年到 83 年,第三个阶段从 84 年到 87 年,第四个阶段从 88 年到 90 年,第五个阶段从 91 年到 92 年,第六个阶段就是 93 年。其中第三个 阶段为上升最快期。其具体表现由表 8 可以看出,逐年提高幅度率第 1 个阶段: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