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 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已然占据着网络产业的主导地位。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 们除了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拥有财产外,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逐渐拥有了“财产” ,如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装备,虚拟货币等。游戏玩家之间虚拟财产的交易便随之而生,由此 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如何正确认定上述交易行为的法律性质己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 热点。但目前我国法律在虚拟财产领域的相关规定却是一片空白,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界 定也是模糊不清,因而导致在处理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时的立法缺失和司法认定上的困 难。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具体研究: 第一部分肯定了虚拟空间的存在价值。该部分通过引用戈夫曼的“拟剧论”以及哈 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论证了虚拟空间存在的价值意义, 指出既要肯定网络交往行为的 合理性也应加强网络交往行为的规范化。同时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认为虚拟物品属于财产范畴,具有财产属性。首先对虚拟财产的概念进行 定位, 再分别介绍了学界在广义层面和狭义层面对虚拟财产的定义以及保护虚拟财产的 必要性。然后具体分析了虚拟财产财产属性的否定学说和肯定学说,引用边沁和洛克的 观点用以证明虚拟财产属于劳动成果,并从价值性、稀缺性以及可流通性等方面具体解 读了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 第三部分探讨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分别对知识产权学说、 债权学说以及物权学说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通过将虚拟财产与传统意义上物的属性进行 比较,肯定了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 本文最后主要解析了虚拟财产的权利归属及立法现状, 并结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虚 拟财产法律保护措施对我国相应的立法、司法完善提出建议。 本文旨在肯定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立法完善我国的 虚拟财产保护体系。 关键词: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财产属性;权利属性 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online game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or network industry, people owning property not only in the real world but also in the virtual world of the internet gradually with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online game industry, such as virtual equipment, virtual currency in online game. the disputes are increasing in response to the transactions of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among the gamers, then how to identify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trading behavior correctly has become the hot spot to the current theories research. however, our current laws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are blank and without a clear definition, this ignit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absence of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decision processing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disputes.therefore,the main researches of this paper for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are as follow: the first of this paper affirmed the value of virtual space. this part demon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value of the virtual space by referring erving goffmans dramaturgy and j rgen habermas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which i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point out that both to affirm the rationality of the network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network communicative action also;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virtual goods belonging to the areas of property, has property attributes. after making certain the concept of virtual property, as follow were scholars in a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 level to define virtual property as well as the need to protect virtual property. then analyze the negative theory and positive theory of virtual property in detail, with the theory of bentham and john locke to prove that the virtual property belonging to the fruits of labor, and do a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to the virtual property from the value, scarcity, and negotiability; the third part explores the property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a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octrine, creditors rights doctrine as well as property rights doctrine are made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physical attributes of the virtual property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affirmed the property rights of virtual property attributes; finally, this paper to analyze the ownership and legislative status quo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to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perfection of appropriate legislative and 2 judicial , combined with the legal protection measures of virtual property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is article aims to define property attributes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to improve chinas vir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legislation system. keywords: online game;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attributes of property; attributes of right 1 目目 录录 引 言 . 1 一、虚拟空间理论模型下的虚拟财产 . 3 (一)虚拟空间模型价值 . 3 (二)虚拟财产的基本问题 . 7 (三)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必要性 . 10 二、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 . 11 (一)否定说 . 11 (二)肯定说 . 12 (三)本文观点 . 13 三、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 . 16 (一)债权说评析 . 16 (二)知识产权说评析 . 18 (三)物权说评析 . 20 四、现行立法评析及完善 . 25 (一)虚拟财产的权利界分与立法现状 . 25 (二)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民事立法展望 . 31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 33 (四)网络虚拟财产的行政法保护 . 33 (五)建立专门的网络财产纠纷解决机制 . 34 结 语 . 35 参考文献 . 36 虚拟财产权利属性研究 1 引 言 近年来,因网络虚拟财产而引发的纠纷层出不穷,以著名的虚拟财产侵权第一案为 例 1“红月”是一种网络游戏,玩家通过注册进入游戏后便可获得一定数量的虚拟物 品。原告李宏晨是该游戏的玩家之一。自 2002 年起,原告在“红月”里积累和购买的 各种虚拟装备达到了几十种。但在 2003 年 2 月的某一天,当他再次进入游戏时,却发 现自己游戏账号“国家主席”内的所有虚拟装备均已丢失。于是,原告先与“红月”的 运营商交涉,希望运营商能帮助找到盗走其装备的玩家,结果运营商以“玩家资料属个 人隐私,不能提供”为由拒绝。随后原告到公安机关报案,却也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最 后他只好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于 2003 年 12 月 18 日 得出一审判决, 判令被告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恢复原告李宏晨在红月游戏中丢 失的虚拟装备, 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原告与被告对此审判结果均不满意, 提起上诉。 2004 年 12 月 16 日,北京市二中院做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在另一与之相似的案件中, 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也判定被告上海盛大网络 发展有限公司因未尽保护义务,应恢复原告韩林在网络游戏中丢失的游戏装备。 有学者认为, “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与风靡,随之而伴生涉及游戏内存在的虚拟财 产的案件越来越多,对于侵犯网络空间中的虚拟财产行为,例如盗窃、诈骗网络游戏中 所使用的虚拟货币 、 物品 、 武器应如何处理,属于各国刑事立法、司法和刑事 理论的真空地带,而这类案件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己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 2。但虚拟财 产本身与传统意义上的物所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其无法完全借助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规 定来解决与之相关的纠纷。 这给传统的财产观念, 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 更艰难的挑战。 本文引用戈夫曼的“拟剧论”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以此为创新点从社会学的角 度来证明虚拟空间存在的价值,并通过分析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倡议在法律上确定其 物权属性,并通过有效地法律途径来保障虚拟财产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的权益。当务之 1人民法院案例选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年版,第 91 页。 2于志刚: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31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急,是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充分运用司法解释来解决已出现的问题;但长远之计, 必须针对虚拟财产进行专门的立法。 虚拟财产权利属性研究 3 一、虚拟空间理论模型下的虚拟财产 虚拟是对作为文化动物存在的人的思维空间和传统符号空间的内在突破和超越, 而 不仅仅限于对自然界的超越。在虚拟空间的世界中,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体验并经历着 现实社会中无法亲历的事件,人们的思维和视野也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不断地扩展,虚 拟空间让人们生活在了一个超越自然时空符号的世界中。 (一)虚拟空间模型价值 1戈夫曼的“拟剧论”与虚拟空间 (1)戈夫曼的“拟剧论”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书中,戈夫曼将人们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比拟 成一场场戏剧,人就像是戏剧舞台上的表演者,把真实的自己伪装起来,尽量以自己最 完美的状态将所扮演的角色呈现给观众,这就是“拟剧论” 。 “拟剧论”的诞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更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交往的 新思考。为了更好的诠释该理论,我们首先要分析该理论中的 “前台”与“后台” 。在 “拟剧论”中,所谓前台就是一个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能使观众从中收获一定意义的地 方,它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固定的情景部分。为了使前台能发挥最大效用,必须做好以下 两个方面。其一,表演者必须根据演出的需要布置整个舞台,只有舞台布置贴近演出情 节,才能在演出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才能更好的表达戏剧所蕴含的深意;其二,观众 能不能认可这出戏剧,能不能将角色与表演者融为一体,除了表演者自身的演技外,表 演者的装扮、谈吐、行为举止都必须符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因此表演者的外在形体, 内在修养都是不可或缺的。 “后台”则是指不允许表演者以外的人进入的部分。在后台, 表演者可以完全做回自己,就像平常一样自然轻松,而不必像在前台那样注重自己的装 扮和行为举止。 在戈夫曼看来,社会生活就是一个剧院,每一个社会情境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戏剧舞 台。而在这个舞台上,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表演者的表演,表演才是“拟剧论”的灵魂。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戈夫曼认为,所谓表演是指在某种社会背景下为给他人留下某种印象而做出的活动。戈 夫曼认为表演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种是直接的,毫不掩饰的表演,这是情感的自然 流露,表演者可以通过语言或者某个简单的动作达到表演的目的;另一种则是含蓄的表 演,除了要有自然的表演外,还需要表演者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揣摩,去拿捏表演 的度。第二种表演形式既需要表演者表现得自然,同时又需要表演者懂得控制情绪,是 所有表演者希望通过学习达到的目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 表演者常常会达到一个 “忘 我”的境界,渐渐相信自己就是所扮演的人物,从而与角色融为一体。 (2) “拟剧论”对网络交流的意义 戈夫曼的“拟剧论”是借助与戏剧的类比来对日常生活进行研究。他把社会比做舞 台,把社会成员比做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戈夫曼看来,人们之间的互动就是 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但不是表现真实的自己,而是表现伪装起来的自己,戴着假面具 在社会中生活。假面具就是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前台行为,是一种 角色面孔。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为渴望表演的人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这个 虚拟的空间里,人们将真实的自己伪装起来,以网络中的身份与其他人交流。戈夫曼的 “拟剧论”为虚拟空间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电脑显示屏是角色表演的舞台,即前台。虚拟空间的存在为表演者提供了一个现 成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表演是能被其他人看见的。以网络游戏为例,软件开发商设 计了整个游戏程序,这个程序中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有整个表演所需的各种布景,装 置。表演者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但这并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伪装起来的 自己,是游戏中预先设定好的某个角色; 现实中的人既是后台的导演,也是前台的演员。他并不需要以真实身份出现在虚 拟空间中,只需注册或者购买便可以成为网络社区的一员。他以伪装起来的身份与其他 网络用户交流,通过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虚拟空间里慢慢形成了一个技能展示,情 绪寄托的平台, 这就是表演所需的前台。 自此, 表演所需的前台和后台发生了紧密联系。 可见,在虚拟空间中存在的这种交往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舞台特色的特殊戏剧行 为。 虚拟财产权利属性研究 5 2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虚拟空间 (1)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在其著作交往行为理论中明确指出: “交往行为是指,使参与者能毫 无保留地在交往后意见一致的基础上,使个人行动计划合作化的一切内在活动。 ”3不同 于“工具行为”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戈夫曼所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主要研究的是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交往行为理论通过对生活世界和以语言为媒介的人际交往活动的语 用学分析,发现了交往行为的三大有效性要求,即“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 ,而语 言交往的三种有效要求集中到一点,便是符合理性的要求。交往行为以人际间的沟通、 大致理解和共识为取向,是一种规范协调行为。交往行为的合理性在于,它是以语言为 中介的社会互动, 必须是在行为当事人通过协商而共同确定的语境中来对互动行为进行 协调,通过沟通而达到的共识,而不能是通过强制行为而得到的客观效果,即应是一种 理性的行为。 (2)交往行为理论为虚拟空间的存在意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前所述,无论在社会公共层面还是在个人层面,我们都不难发现哈贝马斯的交往 行动理论具有开创性的尝试,其理论对特殊的理性逻辑问题进行了有力地分析阐释,从 而丰富和提升了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体系的语言富有现代性交 往行为语系特征,一方面有助于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的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还能对现代 社会交往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 的变化。网络虚拟空间的存在推动网络交流成为当今最流行、时尚的人类交往行为。但 是,网络交往行为与现实社会中传统的人类交往行为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的。人们在网 络交流行为中体现出了虚拟性、 多元性等特征, 而这恰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催生的。 久负盛名的世界级思想大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信息时代的网络交流行为 有着独特、无可替代的理论指导意义,提升了虚拟空间存在的价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交往行为理论有助于正确理解、认识人类交往行为的历程变革 3德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 ,第 1 卷, 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 2123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逐渐发生着改变,电子邮箱、msn、 qq 等通讯方式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很多人恐慌于这种 突破时间、空间的新兴交流方式,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从理论层面上对科学技术 的进步给予了肯定。 哈贝马斯认为我们不能脱离媒介工具而单纯、 片面地理解交往行为, 肯定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促进社会进步能产生积极影响。 网络技术作为一门 科学技术,其对人类交往行为的变革所起的作用自然也应获得肯定; 第二,交往行为理论有助于合理地推动网络行为的良性发展 网络化生活的内容包括博客、贴吧、qq 群等在内的行为方式。这些展现出网络社 会本质的活动揭示出网络社会交往过程中最复杂、最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网络行为不仅 使得人们之间看得见摸不着的言语交流具有目的性或合理性, 也使得人们在网络上建立 起相应的人际关系。当然,在网络交流行为中也涉及到不少关于伦理、道德的问题,这 迫切需要得到来自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支持, 因为他的理论十分注重在不同情况下 的实践理性问题; 第三,交往行为理论有助于对广大网络参与者进行道德规范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注重对交往理性的强调, 并明确提出这种交往理性蕴含着 交往伦理,它能够有效地避免网络交往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强化人们的道德认同感。 比如,肆意窥视、侵犯他人隐私,盗窃其他游戏玩家的虚拟装备、虚拟货币以及将装有 木马病毒的电子邮件投递到别人的邮箱里等不规范、不道德行为能够得到有效地遏制。 由此可见,运用交往行为理论于网络交流活动,无疑将强化网络交流行为,使其从无序 到有序,从而也使得网络交流模式发生富有自由及充满德性的网络秩序转变。 3虚拟空间是一个技能展示与情绪寄托的平台,并具交换价值 在这个竞争压力巨大的社会,在忙碌的生活之余,人们渴望有一个平台能够释放他 们的压力。虚拟空间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人们可以通过一个虚拟的身份,在虚 拟的世界里寄托情感,释放压力。通过这个途径来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在纾解 完压力后更有活力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同时,这个虚拟的世界也为众多的网民提供了一个技能展示的平台。网络游戏就是 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世界各国都在举办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游戏比赛,如pwic。 虚拟财产权利属性研究 7 在比赛中,世界各国的游戏高手组成团队,通过高超的技艺以及团队的紧密合作一步步 赢取比赛。在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人的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能为游戏玩家带来 丰厚的收益。在游戏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团队或个人都可以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是以这样的方式在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 这样其实也间接的 为无其他特长的人们提供了生活保障,同时缓解了一部分的就业压力。即使并不以游戏 比赛为生,而只是将网络游戏作为个人娱乐消遣的游戏玩家而言,他也可以通过将有价 值的游戏道具,账号等卖给其他游戏玩家,从而获得收益。当然,我们玩网络游戏应该 懂得自律,不能因此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 (二)虚拟财产的基本问题 1我国财产权制度中的财产概念 我国的财产权制度继承了德国的分类方法,形成了物、债两分的二元结构。我国专 门制定了物权法来规范与物权相关的法律关系, 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债权 则散见于民法通则 、 合同法 、 侵权责任法等其他民事法律法规中。可见,在我 国的法律体系中物权和债权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在下文中,笔者将进一步解读我国财产 权制度中的财产概念。 (1) “财产”概念解读 “财产”这一名词本身含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学界对于财产概念的理解也 未能达成一致,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财产仅指一种客观存在的物, 比如电脑、服饰、家具等等。它可以成为法律关系所指向的对象,但绝非权利本身,如 罗马法将权利拟制为物,从而使其成为所有权的客体。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所谓财产实 际上就是一种权利。财产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权利总称。法律经济学认为: “财产是 一组权利。这些权利描述一个人对其所有的资源可能占有、使用、改变、馈赠、转让或 阻止他人侵犯。 ”4其实,当我们在表述某物为财产时,强调的是在该物上我们所能享有 4林旭霞: 虚拟财产权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年版,第 231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的权利类型,我们对该物是否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因而,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更具合理 性。 (2) “无形财产”概念解读 对于无形财产,学界存在多种定位。 第一,无形财产指不具备一定形状,但占有一定空间并在一定范围内能为人们所支 配的物。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热、声、光等能源以及空间等,在当代已 具备了独立的经济价值,并能为人们进行排他性的支配,因而也成为所有权的客体。 5即 无形财产就是具有一定价值,却没有固定形态的物; 第二,无形财产虽是无体物,但并不影响其作为一种权利而存在。这与上文所分析 的财产属于权利这一观点是相符的。即不论财产有形或无形,只要它具有一定的价值, 能为人所支配和管理,那么所有人都享有法律所赋予在该财产上的权利。 2学界对虚拟财产概念的解读 现行法律并未对该词做出准确定义, 更不谈制定具体的法律条款来规范虚拟财产的 交易行为。要想规范虚拟财产的交易问题,首先要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来源进行分析。 (1)网络虚拟财产的来源 虚拟体现为通过计算机的技术处理,创造出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却又独立的空间。这 是将现实生活数字化,并将这些符号信息通过网络在不同的计算机间传送和转换。 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网络运营商为了鼓励玩家参与论坛的讨论,设立了积分 制度,而后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所称的虚拟货币。现今,玩家可以通过练级或者现金交易 的方式提升游戏等级或者获取游戏中的装备。有学者将网上虚拟财产分为两类,一类为 电子货币,可以通过某种途径与现实中的货币进行转换;另一类为网上的一般物品,这 些虚拟物品替代了现实中具体财产的价值,作为一种网络符号来标示现实价值。6 具体而言,网络虚拟财产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因游戏行为而赢取的虚拟财产。游戏玩家在注册进入游戏后,除了某些运营商会 提供少量游戏必需品外,最初仅拥有一个 id 账号。游戏玩家只能通过自己直接操作行 5马俊驹、梅夏英: “无形财产的理论和立法问题” , 中国法学 ,2001(2),第 143 页。 6刘德良: “虚拟财产的法律问题” ,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2007 年版,第 15 页。 虚拟财产权利属性研究 9 为才能继续玩下去。 因现实货币而产生的虚拟财产。 大多数的网络游戏, 在玩家经过注册进入游戏后, 还需要在到达某一级别的时候购买新的游戏装备才能继续游戏。 显然这里所指的虚拟财 产是玩家通过用现实的货币获得的能在网络世界中流通的虚拟货币。在不同的游戏中, 虚拟货币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2)国内对虚拟财产概念的不同界定 当前学术界对网络虚拟财产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考虑: 狭义上的虚拟财产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具有交易价值的网络虚拟财产, 是源自游戏装 备、顶级账号等可以体现游戏、网络经营成就感的虚拟物品的货币化 7。即狭义的虚拟 财产是指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玩家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并保存在游戏服务器上的“货 币” 、 “宝物” 、 “武器” 、 “宠物” 、 “级别” 、 “段位”等,可供游戏玩家随时调用、创建或 加入游戏的各种数据资料或者参数。因此,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不仅仅存在于虚拟的网 络世界中,而是具有现实的价值。但这样的定义阻碍了虚拟财产概念的外延的扩张,随 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财产概念的外延将会不断地丰富和增加。 而广义上的理解, 则认为虚拟财产是指虚拟的网络本身以及存在于网络上的具有财 产性的电磁记录,是一种能够用现有的度量标准衡量其价值的数字化的新型财产。8还 有学者认为,一般意义上的虚拟财产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模拟现实事物,以数字化形 式存在的、既相对独立又具独占性的信息资源 9。可见其外延十分广泛,广义的虚拟财 产除了包含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之外, 还包含了在整个网络虚拟空间中以数字符号储 存在服务器上的一切虚拟物品。 本文为了便于研究分析,笔者主要采用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因此,网络虚 拟财产在本文中是指存在于网络游戏环境中,以一定的数据、信息、符号储存在网络服 务器中的账号以及账号下积累的角色、级别、货币装备等资源的总称。 7康建辉、冯冰: “论虚拟财产的性质及其法律保护” , 法制与社会 ,2007(9),第 363-364 页。 8杨立新: 电子商务侵权法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年版,第 219 页。 9林旭霞: “虚拟财产权性质论” , 中国法学 , 2009(1),第 31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三)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必要性 1理论必要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世界已然成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但由于现行法律在虚 拟财产的调整上存在着缺失, 因而对于现在大量发生的虚拟财产纠纷案件并没有统一的 认识和处理方式。若能明确将虚拟财产列入我国法律调整的范畴,这不仅是顺应时代潮 流的一种表现,更有利于通过扩大合同法 、 物权法等法律的调整范围,以此保护 虚拟财产,完善整个法律体系。 2现实必要性 (1)网游普及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相关数据, 2008 年我国网络游戏出版产业实际销售收入达 183.8 亿元,比 2007 年增长 76.6%。网络游戏玩家人数也逐年上涨,截至 2008 年年底, 共有 5280 万在线游戏玩家及 550 万非在线游戏玩家, 预计到 2012 年在线游戏玩家将达 到 1.19 亿人,年复合增长率达 17.7%。网络游戏的普及必然使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保 护问题提上探讨议程。 (2)纠纷频发 虚拟财产纠纷案件逐年增多,且纠纷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主要有:因账号注 销、数据更改或数据丢失损害虚拟财产而引起的纠纷。因使用外挂账号被封而引起的 玩家与游戏运营商之间的纠纷。因运营商停止运营游戏引发的虚拟财产纠纷。因虚 拟财产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而引起的纠纷。 因虚拟财产受到协议外的第三人侵犯而引发 游戏运营商,游戏玩家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 (3)权责不明 由于我国法律在调整虚拟财产问题上的缺失,当有虚拟财产引发的纠纷发生时,就 极易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况。如当游戏中的虚拟装备、虚拟货币被第三人盗窃时,游戏玩 家是否有权利要求运营商恢复或者要求盗窃者归还被盗的虚拟物品?运营商是否有义 虚拟财产权利属性研究 11 务提供盗窃者信息,协助游戏玩家找回丢失的虚拟物品?当游戏终止运营后,原运营商 是否仍承担赔偿的义务?这些问题都亟待法律来解决。 二、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们已经越来越依赖网络,时下流行的网上购物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说明网络世界已经与现实世界紧密的联系起来。虚拟财产存在 于网络当中,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依附性。但是虚拟财产交易的日益增加,已经说明了它 的存在具有价值意义。因而很多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或司法途径对虚拟财产进行了保护。 但我国对虚拟财产是否应列入法律调整范围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而学界对于虚拟财产 是否具有财产属性也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存在着以下两种观点: (一)否定说 有学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不属于合法财产,不应受到刑法保护,它本是虚拟世界 的产物,就应待在虚拟世界里,不能让它走到现实世界中来,虚拟财产没有价值,也不 是劳动创造的,而是商家不当敛财,巧取豪夺的一个圈套。10否定说的主要论据归结如 下: 第一,网络虚拟财产的虚拟性质决定了其只能存在于虚拟世界中,因此网络虚拟财 产本身并不具有现实价值。网络游戏中的各类角色、装备和游戏币等仅是存储在游戏服 务器上的电子数据,只能在特定的网络游戏才能表现出来。一旦服务器上的数据消失, 虚拟财产也就消失了;11 第二,网络虚拟财产不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它并不是劳动创造的结果,而是游戏 娱乐的附属品,是运营商赚取高额利润的一个圈套,它与现实生活中凝结着劳动者智慧 与汗水的劳动作品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虚拟财产是一系列由数字 0 和 1 组成的二进 制电子符号,并通过电脑及互联网系统以图像、声音等方式呈现在玩家面前,其本质上 10侯国云: “论网络虚拟财产刑事保护的不当性让虚拟财产永远待在虚拟世界” , 我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08(3),第 57 页。 11赵香如、郭晓屹: “诈骗网络虚拟财产犯罪化之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第 43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是“虚拟的” ; 第三,如果将网络虚拟财产列入财产的范畴,那么虚拟财产交易所能带来的巨大利 润必然会使大多数的网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不但会影响网民对于网络游戏的理性判 断,还会影响整个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将“虚拟财产”视为传统意义上的财产缺乏法律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将 网络虚拟财产列入法律保护的范畴。 在虚拟空间里发生的权利义务争议是不可能用现实 世界里的法律来调整的。这是虚拟财产否定说的立论基础,认为虚拟财产属于财产的观 点是试图用现实的法律去调整虚拟的社会关系,这里就出现了明显的错误。 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显然脱离了实际。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认识 到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紧密关联,如果离开虚拟世界来谈论现实世界的规则秩序,肯 定是不完整的。因此,该学说的理论依据不能成立。除了否定说的立论基础存在明显的 不合理性,否定说还出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即并未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世界 不是停滞不前,静止不动的,它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迅速发展,我们应学会接纳新 生事物。而肯定论的观点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二)肯定说 经过近几年的学术争论, 大多数的学者仍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价值且应该受 到保护,并逐渐发展出知识产权说,债权说,物权说等学说,此部分将在下一章节详述。 总体说来,持肯定说的学者们认为: 第一,虚拟财产是玩家通过花费时间和精力、付出现实货币或者通过市场交易等手 段获取、创造出来的。除此之外,虚拟财产还能够在市场上流转,更说明其具有一定的 经济价值; 第二,网络虚拟财产并不是无限存在的,它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并且在虚拟空间中 能为人力所支配; 第三,虚拟财产的价值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并且以现实货币作为衡量标准,可见虚 拟财产具备了商品的基本属性。 虚拟财产权利属性研究 13 (三)本文观点 1.以边沁、洛克理论为视角 边沁所提倡的“幸福微积分”为私有财产的衡量标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功利主 义者认为:衡量一件事物的好坏,应该以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计算方式,而不是以个 人主观或道德的观点。12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到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评价中去。即判定虚 拟财产是否具有财产属性, 只需评价肯定其财产属性是否更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最多利益 要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应给予该事物保护。 而洛克则认为:只要他使任何的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它 就已经掺进了他的劳动, 在这上面加入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 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 13 也就是说,如果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了物原有的自然状态,那么该物即可视作他 所拥有的财产,这就是所谓的“劳动价值论” 。同理,根据“劳动价值论” ,游戏玩家所 获得的虚拟财产凝结了他的智慧,花费了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种劳动的付出, 因此所获得的虚拟财产也应该归为财产的范畴。 2.虚拟财产财产属性解析 在民法上,我们将财产定义为权利,是支配权的客体。因此财产通常是指具有交换 价值,能够以金钱来衡量的各种权利的总和 14。经过研究,网络虚拟财产具有我国法律 意义上物的特征。 第一,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 价值的形成,经济学上有客观价值理论和主观价值理论两种学说。客观价值理论即 劳动价值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主观价值理论即需求价值论,需求决定 商品的价值。虽然这两个理论的立论角度不同,但它们最终都能得出虚拟财产具有价值 性。 首先,以客观价值论而言,游戏玩家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或者现实货币才能获得游 戏中的虚拟装备和虚拟货币。具体而言,虚拟财产的获得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类:一 12英边沁著: 立法原理 ,李贵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11113 页。 13英洛克: 政府论 ,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 256 页。 14德卡尔拉伦茨: 德国民法通论 ,谢怀栻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410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是游戏玩家通过自身体力或脑力劳动而获得虚拟财产,这里所指的劳动,虽然在形式上 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有所区别, 但两者实质上是一样的, 即都要付出一定的时间、 精力。 按照上述洛克的劳动理论,在改变物体的过程中, “由他的劳动加上了一些东西,从而 排斥了其他人的共同权利” 15。因此,劳动是与自然权利相符合的唯一占有财产的资格; 二是通过支付现实货币而获得。前者主要是通过游戏玩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等无形成 本投入获得网络虚拟财产。可见,在网络游戏中所提到的虚拟货币、虚拟装备等等都是 劳动成果, 并不是无偿取得。 换言之, 网络虚拟财产已经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性价值。 虚拟财产交易的大量存在,也说明了这种价值在特定的族群中是得到公认的,因而我们 应将其视作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来加以保护。 其次,以主观价值论而言,以财产形式存在的虚拟物品满足了人们情绪寄托和技能 展示的精神需求,虽然它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存储于游戏服务器上,但在现实世界已经存 在着一个庞大的交易市场; 第二,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稀缺性 按照互联网的数字规则,每个服务器上的相应代码只能有一个,绝对不会出现相同 的两个数字代码。 对于同一部游戏的玩家而言,他们所获得的游戏装备,游戏道具,游戏角色等的功 能和作用是相同的。但是游戏开发者在设计这款软件时就设置了这些虚拟财产的总量, 因而它们并不能被无限的复制。当某一款虚拟财产已经无法再复制,新的游戏玩家就只 能向其他的玩家购买,这也是为什么虚拟财产交易如此频繁的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来 看,虚拟财产确实具有稀缺性。 第三,网络虚拟财产具有可支配性 虚拟财产能够为所有人所使用和支配。虽然网络游戏、社区论坛等归运营商所有, 但只要不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玩家与运营商之间的协议, 任何一个游戏玩家都可以 通过注册账号和设置密码的方式,获取相应的网络虚拟财产,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 实现对网络财产的管理, 排除他人的干涉或对其进行合法处置, 如转让、 赠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福州市长乐区卫健系统招聘7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复兴控股集团第一批人员招聘2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幼教中心教师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广西桂林市第十九中学招聘初中语文代课教师1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哈尔滨道里区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若干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湖北襄阳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选聘9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中核集团中核光电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旅游集团所属企业岗位公开招聘8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崇左保安安全巡查培训课件
- 2025电影制作赞助协议书参考
- 考务资格审核培训
- 广东省佛山禅城区2025~2026学年物理九年级上册开学摸底考试模拟练习卷【附答案】
- 2025四川成都蒲江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县属国有企业招聘管理人员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下载标准版门市房屋租赁合同3篇
- 井下安全用电培训课件
- 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协议书
- 2025年医院麻醉科服务优化计划
- 校车安全管理操作规范
- Unit2WheredoanimalslivePeriod4课件-四年级上册《英语》(沪教版)
- 2025年秋期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第4单元)(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2025年江苏保安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