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世界气象日.docx_第1页
2016世界气象日.docx_第2页
2016世界气象日.docx_第3页
2016世界气象日.docx_第4页
2016世界气象日.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世界气象日【篇一:2016年气象日宣传标语及历年主题】 2016年气象日宣传标语及历年主题 2016年气象日宣传标语及历年主题 2.天气尽在掌握之中! 3.极地气象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4.加强极地气象研究,促进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5.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6.全民行动起来,为人类的现在和未来而保护气候! 7.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8.加强防灾预警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 9.提倡简朴的生活文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0.准确预报天气与气候变化,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1.加强气候生态资源监测评估与综合利用! 12.减缓、遏止气候变化,保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13.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14.我们也能人定胜天! 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16.加强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17、科技让天气服务人类! 1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21日正式宣布生效,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 19、2016年世界气象日主题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世界气象日历年主题 1961年气象 1962年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3年 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年气象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1965年 国际气象合作 1966年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 天气和水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69年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年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年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年 国际气象合作100年 1974年气象与旅游 1975年气象与电讯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77年 天气与水 1978年未来气象与研究 1979年气象与能源 1980年 人与气候变迁1981年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 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气象观测员 1984年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年气象与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8年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年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 地球大气 1992年 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年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 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 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 气象与体育服务 1997年 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 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 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 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 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8年 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observing our planet for abetter future) 2009年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weather,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2010年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2011年 人与气候2012年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2013年 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2014年 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2015年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篇二:2016年气象局“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2016年气象局“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2016年气象局“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2016年xx市气象局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有很多特点,现总结如下: 一、部署早 分工细 吕梁市气象局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通知后我局立即进行了安排布署,分工合作,分头准备,工作有序。 二、力度大 形式多 1、xx市副市长任海铭在xx电视台做专题电视讲话。并在“3.23 世界气象日”前后黄金时段播出。 2、3月23日xx市副市长任海铭、政协副主席吕建英和市委常委姚翠萍参加了气象日的街头宣传活动。 3、3月23日在出动宣传车市内繁华区文化广场、汾酒集团、贾家庄公园、东关中学、晋源装饰城等地进行宣传流动.散发气象法律、法规、 3.23 世界气象日知识、防雷知识、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单和中国气象报3.23专版。并且xx电视台xx新闻联播记者进行了跟踪报道。 4、3月23日当天组织了市委政府四大班子、农口各局领导参加的世界气象日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肯定了近年来气象为xx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并为进一步做好气象为农业服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三、影响大、效果好 通过本次活动影响大、受众面广,特别是宣传车流动宣传影响很大,使得公众更加了解气象,收到了预期效果。【篇三:2016年气象学会“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总结】 2016年气象学会“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总结 2016年气象学会“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总结 按照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学会关于组织做好2016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通知(x气函2016x号)文件精神,xx省气象局、xx省气象学会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围绕2016年世界气象日“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的主题,突出气象防灾减灾对保障xx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作用,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总结如下: 一、精心策划、统一部署 根据中国局、中国气象学会的要求,制定下发了xx省2016年西安地区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方案,明确西安地区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由省局预报处、省气象学会秘书处主办,省局各直属单位、西安市气象局和西安市气象学会协办,要求省局直属各单位、各市(区)气象局及市气象学会、省气象学会的各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制定本单位具体活动方案。各项活动牵头单位认真组织做好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动员和准备工作。 二、举办3.23专题报告会 3月23日上午,举办2016年世界气象日纪念大会,xx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春芳出席,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刘安麟主持报告会。xx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省科协、省住建厅、农业厅、环保厅、水利厅、地震局、陕师大、民航空管局、闫良试飞院、中天火箭、西安市相关部门等25家部门领导和专家,气象信息员、志愿者代表共计150人出席会议。同时,省内10余家媒体记者到会采访。 与会,薛春芳副局长做主题纪念报告。诠释了第55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气象知识服务气候行动”,着重介绍了中、省气象部门在气候和气候变化方面的业务科研工作,以及在政府决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的技术支撑作用,呼吁全社会认识气候、适应气候、利用气候、保护气候,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会中,全体参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宣传短片,通过短片让与会人员更深刻的认识到气候知识的重要性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作用。会议邀请了国家气候中心姜彤、省发改委续大康、省公路局南争伟分别就“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管理”、“xx省控制碳排放应对策略及目标”、“公路交通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探讨”作了特邀报告。 三、组织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新闻宣传通气会 四、组织学会会员代表践行气候行动,倡议“关注气候有你有我”宣传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 3月23日下午,开展“关注气候有你有我,步行就是气候行动”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各直属单位青年志愿者和气象学会会员代表参加活动。代表们从xx省气象局方新大院出发,沿西安市未央大道步行到省局大院,并沿途向市民发放气象科普宣传材料和环保购物袋。同时,捡拾路边的垃圾,进一步宣传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倡导市民保护环境节能减排。 途中,不时有市民提出“什么是减缓气候变化”、“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在增加吗?”这些日常生活中常会碰到的气象问题,志愿者向市民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气象、认识气象、理解气象。五、举行科普开放日活动 “世界气象日”期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为广大公众搭建一个认识气象、了解气象的平台。 (一) 开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3月20-24日,xx省泾河气象科普基地对外开放,包括西铁一中、快乐宝贝群、中华小记者、新华小记者、学前教育学校等6批600余学生、市民走进气象科普馆,参加气象科普活动。为了让市民更加了解气象行业、了解气象知识,除开放科普馆,还引领学生和市民参观气象观测场、探空气象试验站、气象应急指挥车、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等。在气象科普馆中,面对前来参观学习的市民、学生,馆内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演示资源气象、环境气象、安全气象三大部分内容,围绕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与参观者交流,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活动现场还展出了气象科普知识、防雷安全知识、人工影响天气等展板,专家及技术人员在现场为市民学生咨询解答问题。省市气象局现管单位还为孩子、学生准备了精美的礼品、宣传材料,使气象科普宣传融入生活的快乐之中。 (二)开放省局局史馆 3月23日、3月27日下午开放省局局史馆,接待气象职工和西铁一中教师学生代表参观。 六、开展气象科普直通车进校园、农村系列活动 (一)开展气象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活动 3月19日,xx省防雷中心、西安市气象局、户县气象局为户县东关小学350余名学生上了一堂有关高温、雷电、大风、暴雨等防灾避险的公开课,气象专家与小学生互动问答,有奖竞猜,活动现场还向学校赠送小气候观测百叶箱一套、防雷科普知识手册400册、气象灾害信息采集包、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挂图、雷电科普知识光碟等。 (二)开展气象科普进果园活动 3月中旬和下旬组织气象专家深入渭南、咸阳、铜川、杨凌等地农村一线开展科普活动3次,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科技之春”宣传月主题和“世界气象日”主题,向果农提供天气气候展望,发放精心挑选的科普书籍和彩页等宣传品,为农民答疑解惑,让农民朋友更多地了解气象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指导果农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节药资源、保护环境,做好春季果园科学保墒、病虫综合防治和预防果树花期冻害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为果业丰收夯实基础。 七、与xx省第二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结合,开展“气象进万家”系列科普咨询行动 (一)指导协助示范校园气象站西铁一中开展我的低碳生活气象周科普活动 指导西铁一中策划制定了纪念“世界气象日”科普活动方案,举办了我的低碳生活气象周活动。 1. 于3月20日120余名师生到xx省气象科普基地开展气象体验活动,xx省气象电视节目主持人孙皓与学生进行互动。 23月23日下午,举办大手拉小手,专家带你识气象活动,省气象学会常务理事梁生俊给600余名学生做了“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科普报告,用气候知识指导同学们的日常气候行为。 33月27日回应铁一中师生要求,接待部分20余名教师学生代表参观省气象局业务平台、xx省气象局局史馆,学生与专家互动。 4组织学生开展公益环保宣传、diy环保小报、宣传海报及宣传单。 (二)与未央区街道办联合举办气象科普进商业街活动组织气象专家,于3月27日上午到未央区相家巷商业街,与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联合举办气象科普进商业街活动。 组织省气象台、气候中心、防雷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台等9家单位的30余名专家和科普志愿者,携带科普展板,进行现场咨询活动,为社区群众讲解气候知识和其他常见天气现象、气象灾害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气象信息规避气象灾害等科普知识。科普展板、宣传条幅吸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而气象专家有关 “西安地区天气气候特征”等内容,更是吸引了大量市民聆听和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通过科普宣传,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气象科学精神,积极引导公众了解气象、关注气象、支持气象,提升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认知程度,让群众们近距离感受气象、了解气象,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感谢和赞扬。 八、市、县气象局广泛开展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活动 世界气象日前后,全省各市、县气象局,按照省气象局、气象学会的要求,围绕气象日主题,以宣传气候知识、倡导公众关注气候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宣传活动。 宝鸡市气象局、市气象学会在全市范围内精心组织开展了气象科普开放周、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校园气象站等一系列活动,市县联动,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送到基层,送到农村,增强了公众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提高了群众防灾减灾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于宝鸡气象刊发专题一期。 汉中气象局举行主题为“气候知识支持气候行动”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专场,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宁强县气象局广泛运用影视宣传手段,在县城中心广场和县电视台连续7天播放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宣传片,普及气象科普知识。 西安、渭南、安康、杨凌市气象局与多个媒体开展了科普知识普及合作。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报纸、广播、电视广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 咸阳、延安市气象局开展了气象科普“上街道、进社区、进农村”活动。 此外,世界气象日期间,全省气象部门开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安排学生、社会公众参观学习,围绕活动主题,制作有特色的媒体宣传品,顺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灵活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作为气象科普传播和互动交流的平台,扩大气象科普宣传覆盖面。 九、新媒体传播世界气象日主题和气象科普知识 围绕活动主题,制作有特色的媒体宣传品,顺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灵活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作为气象科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