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评审书.doc_第1页
川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评审书.doc_第2页
川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评审书.doc_第3页
川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评审书.doc_第4页
川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评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重庆市綦江区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申 请评 审 书项目名称: 川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指南题号: A.一,(十二)1 项目负责人: 韩洪卫 承担单位: 綦江区永乐小学 (签章)填表日期: 2015年1月4日 重庆市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制 2015年1月 填 表 说 明一、请根据綦江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规程、綦江区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立项申报办法及申报通知有关规定,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二、本表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报送一式5份。三、课题名称表述要求研究范围、对象、内容等明确,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四、填写“指南题号”,即项目指南中的选题编号。项目有指南的用A.表示,参照下列格式填写:指南题号:A.二,5项目无指南的用B.表示。参照下列格式填写:指南题号:B.自选项目五、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按序限填主研人员6人,参研人员6人。六、预期最终成果形式,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最多选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和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七、课题申报材料须先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报出。八、表格填写不明问题,请向教科所科研部咨询。綦江区科研部联系电话:858817670、85881676。一、 数据表项目负责人姓 名韩洪卫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3.11行政职务校长专业职务小学高级研究专长教育教学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电作单位綦江区永乐小学E-主要参加者姓 名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赵明斌1974.05小数高级教育教学大专綦江区永乐小学陈琼1979.09小语一级教育教学大专綦江区永乐小学毛朝健1967.09小语高级教育教学大专綦江区永乐小学杨巧1982.03小学一级小学语文大专永乐小学龙元河1970.03.小数高级教育教学大专綦江区永乐小学周礼军1984.02小音一级教育教学大专綦江区永乐小学预期最终成果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学生专题演出成果集等预计完成时间2017年 5月31日二、项目设计论证项目研究缘由1、开展课题研究是主动适应国家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出“抓好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和建设体现特色的艺术类课程,拓宽学校艺术教育途径,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抓好课程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能力为重。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实施地方课程,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国家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和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开展课题研究是解决学校校本艺术课程实施的需要川剧中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校位于千年古镇东溪,为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民族凝聚力,引导少年儿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推动川剧事业传播与发展,更好地传承川剧这一文化遗产,我校以重庆市非遗传承培训学校为平台,结合校本课程特点、学生特长进行资源开发,以期让学生个性需求得到满足,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川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项目研究意义及价值研究意义 1.有利于学校落实新课程计划,开展具体校本课程行动;有利于学校立足民间文化、地方特色,挖掘川剧的教育价值,让川剧走进课堂与校园,传播、弘扬、继承和发展非遗文化;有利于激发学校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构建课程内容,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实施川剧校本课程,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育品味,让课程更具特色,促进学校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自身的发展之路。 2.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基于资源的教和学”的新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扩展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视野,转变学与教的方式;有利于激发教师们的课程主体意识,提升课程开发、运用与管理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民族、爱非遗文化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川剧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促成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初步优化发展,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艺术素养。研究价值1.利于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渴望多样学习方式及个性发展的需求;师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需求;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学校实际可操作、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需求。2.利于将校本课程开发扩展到课程资源的视野上,走出开发校本课程视为编写教材的误区,为校本课程开辟新的课程资源。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3.可持续发展地开发和利用川剧课程资源的经验和操作样式,为区域性推进非遗文化资源特色化开发和利用的道路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4.利于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途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规律等方面作出有益的理性总结,为课程资源建设理论提供新的创新性因子和完善性要素。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川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让师生在学习中了解非遗传统文化川剧艺术,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川剧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挖掘传统文化传统非遗文化川剧的内涵,营造浓郁的非遗文化传承氛围,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学校的特色教育,提升学校形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探索构建一套有效、可行、适宜于农村小学校本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及和操作样式,有效组织实施农村小学校本艺术课程,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品味,让课程更具特色,促进学校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自身发展之路,为区域性推进农村小学资源特色化开发和利用的道路提供可借鉴的范例;促进教师真正树立“基于资源的教和学”的新的学习和教学理念,转变教的方式,提升课程开发、运用与管理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促成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初步优化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具体目标通过研究,了解非遗文化川剧艺术的由来与渊源、特点、文化价值;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川剧艺术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民主自豪感。通过研究,形成一套有效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及操作样式,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校本课程特色资源包,为课程实施建立支持系统。通过研究,有效组织实施川剧校本课程,以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育品味,让课程更具特色,促进学校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自身的发展之路,总结规律为区域性推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与利用提供可借鉴的范例。通过研究,探索“基于资源的教和学”的实施策略。转变教的方式,提升教师课程资源运用与管理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通过研究改善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促成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初步优化发展,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研究内容非遗文化川剧艺术传承现状的调查研究农村小学校本艺术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农村小学校本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4.基于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实施策略研究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1、研究假设(1)川剧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可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川剧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对川剧艺术的兴趣,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与川剧相关的知识,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对川剧艺术的认识,丰富教师的川剧专业知识,进而通过专题教育科研,就有可能探讨出本校实际的川剧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特色课堂,深化学校教学改革。(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持续发展地开发和利用川剧课程资源的经验和操作样式,有可能为区域性推进非遗文化资源特色化开发和利用的道路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2、拟创新点(1)可操作性方面通过研究,探讨川剧艺术校本课程在校园内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让川剧艺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不流于形式。(2)可应用性方面通过实践,探索川剧艺术校本课程在校园内实施途径、管理评价、论文集、影像资料集等,形成一系列可应用的学习资源。项目研究实施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本课题以互动教学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一是从学校入手,调查师生对川剧艺术的了解现状,为研究做铺垫;二是基于问题,运用文献法,总结校本课程实施的一般规律,构建农村小学川剧艺术校本课程策略体系及操作样式;三是开展课例研究、案例研究,收集研究素材,运用经验总结法,提炼研究成果,概括总结农村小学川剧艺术校本课程策略体系及操作样式;四是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观察、反思、总结,得出农村小学川剧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方法,并将经验、成果运用、推广,为为区域内农村小学川剧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借鉴和样本。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相关资料,做好文献综述研究。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使艺术教育行动围绕川剧教学,有所突破。案例研究法:积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研究川剧艺术的典型案例,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经验总结法:总结与研究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分析其内在的必然联系,概括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范式。 3、技术路线农村小学川剧艺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设计一是以文献查询、社会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分别普查搜集川剧艺术资源,以此概括出区域资源全貌,为内容的取舍提供更多选择。二是对课程资源开发内涵、特征、分类、要素等进行理论学习。三是运用文献和经验总结法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围绕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模式及规律。四是构建选择、分类、整理、改造、加工、储存开发机制及模式开发课程资源。五是构建农村小学川剧艺术校本课程内容体系。六是开展行动研究,验证其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行动反思中修正、改造,用经验总结法,梳理、归类、总结形成农村小学川剧艺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对基于农村小学川剧艺术校本课程资源的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的设计一是通过文献的检索和有关课程理论的学习,把握校本课程实施基本途径及方法要求。二是运用文献和经验总结法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围绕校本课程资源利用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模式,以此构建“基于资源的教和学”实施策略的原型。三是开展行动研究,验证其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行动反思中修正、改造,用经验总结法,梳理、归类、总结形成本土化的农村小学川剧艺术校本课程“基于资源的教和学”实施策略及资源利用模式。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3年)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2015年1月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川剧艺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在2015年1月下旬组建课题领导小组,落实人员分工,组织研究人员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收集整理资料,汇集成册。第二阶段:课题论证和立项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撰写课题设计论证报告、填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立项。完成课题立项,撰写课题设计论证报告,聘请专家开展课题论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并拟定研究计划组织实施。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6年10月)。实施初期,主要采取调查问卷法,对我区川剧艺术校本课程资源展开现状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确立研究起点。实施进程,分步构建二个研究内容,并用于实践中。如此反复,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形成一套完善的川剧艺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基本作法。 第四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5月)。研究后期,组织人员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并统计、分析处理,并将各阶段的数据成果整理、汇总、总结、提炼,形成相关课题成果,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1.课题研究已取得多项成果此课题是继我们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的实践探究课题和农村小学课外阅读习惯研究课题研究已结题的基础上,继续对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及其评价的后续研究,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能力并探索一条学生阅读评价的路子,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评价的体系。近几年,我校坚持开展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和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书香校园已经初步形成,因此,我们对完成此项目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和一定的优势。2.教研教改已取得多项成果我校注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尤其是对教师文学素养和教学业务的培养。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本教研课,各级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最近几年,我校的教师在全区的教研课、基本功竞赛等市区一级比赛中斩获大奖30余人次。学校至今有区级学科教研组成员两人,学区首席教师一人、校级各干教师三人。学校开设校本课程21个项目,学校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7个科目。2+X项目每年在全区的四大节中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注重书香校园的打造,提出了“呼吸书香、思行合一,为孩子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了激发师生的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学校创建了黄桷树读书社,每月办一期黄桷树校刊,师生把优秀习作发在上面,激发了他们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学校提倡海量阅读,亲子阅读,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五本书,学生利用各班的黄桷树读书站阅读课外书。每年围绕一个读书主题举行一次读书节,评出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家长、书香班级,并由书香教师向学生推荐有益的书目,获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赞扬。学校在每学期末。把学生、教师、家长的读书笔记、文章编撰成册。3.区域推进课改得到专家和领导高度评价,主流媒体持续深度关注。我校由韩洪卫校长主持的开展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的实践探究课题和农村小学课外阅读习惯研究课题在2014年7月顺利结题。两个课题都由我校有经验的学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区中心教研组成员、教研组长主研。受到验收的教科所专家的一致好评。4、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1.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綦江区永乐小学韩洪卫校长,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曾任镇紫小学担任教导主任、福林学校校长。曾被评为中共綦江区委先进教育者。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研)了国家、市级、县级课题,其中市级课题开展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的实践探究课题和农村小学课外阅读习惯研究课题已经顺利结题。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主研人员之一:韩洪卫 永乐小学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主研人员之二:赵明斌 永乐小学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主研人员之三:毛朝建 綦江区科学中心教研组成员 小学高级教师主研人员之四:杨 巧 永乐小学语文教研组长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主研人员之五:陈 琼 綦江区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主研人员之六:龙元河 永乐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组织领导本课课题的管理机构建全,研究对象明确,课题组成员构成状况良好,认识到位,重视课题开展,已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管理及实践的经验。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2.研究基础资料准备本课题的正式研究工作虽然还未正式启动,但主动从事此课题研究的各位成员早以开始着手于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相关教育教学成果、特点、偏重性等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着手于国内外相关的学术著作的学习;着手于县内信息技术应用的调查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等到工作,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素材和理论学习素材。研究现状近年来,我们多次承担市、县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任务。着重对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愉悦学习、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主体性教育、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科课堂评价、区县教研部门对中小学教学质量实施增质性评价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研成果在市级以上学术研讨会交流,并多次获得市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等级奖,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好评,为本课题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研究条件本课题在研究措施中十分注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制定材料分类体系,将材料分为六大部分。即政策法规文献类资料、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总结性资料。按照研究进程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增强研究信度,科学的反映研究结果。这都为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操作性。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既注重一般,又注重特殊,既注重阶段,又注重整体,既注重静态,又注重动态,既注重现实,又注重未来,既注重形式,又注重实用。本课题研究经费有保证,筹集经费5万元。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物力和财力,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课题研究措施和步骤较为详实。能对研究初期、研究过程,研究后期具体的操作程序进行落实,确保了研究的顺利实施。主要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6)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1994.7.3)美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社(2003.8)加涅著 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陈旭远中小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佐斌.师生互动论M.武汉:东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12(美)阿尔苏巴音乐互助学习与民主行为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苗晶、乔建中:论汉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