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论文提要 设计艺术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价值尺度 论文提要 一、设计活动的复杂性 现代设计诞生于 19 世纪到 20 世纪的一 段交替时期,并迅速发展成为涉及到人类生 活的每一个方面的应用学科。在当时科学技 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客观世界成为其行动对象 的情况下,设计的诞生与其说是艺术自身的 分化造成的,不如说是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 关系、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的,设计学科从 诞生之日起与自然科学技术就一直是密不可 分。然而,正如迪尔若特在超越科学 与反科学的设计哲理中提出的, “设计 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设计又与人的生活 和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人类文化、 艺术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综合 而复杂的。 对设计的研究理所当然就不能仅仅强调 一个侧面,当作纯技术问题机械地看待,也 不仅仅是个美观问题,而应当更加全面、广 泛和深入。然而,这种综合的研究是相当复 杂和困难的,因为人的系统是多因的。目前 西方设计理论界尚未形成科学、严密而系统 化的体系,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则是在刚刚起 步的阶段。理论的缺乏对设计的发展是不利 的,大量的设计实践对理论的指导需求日益 迫切。在又一个新旧世纪交替的时期,在当 下这个多元共存、仿佛没有标准、许多价值 判断仿佛都失去意义的时代,与人有着不解 之缘的设计,其活动和发展是否还存在某种 内在、必然的准则?如果存在,它们又是什 么呢?其发展方向会何去何从,对其活动进 行评价的尺度又该是什么?对此种种问题的 追问已经成为严肃思考当代设计发展时无法 规避的问题。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有惊人的相似 之处。当我们认真的梳理现代设计发展的历 史时,会发现从传统的设计运动发展到现代 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新现代主义设 计,这些变化决非偶然,是有规律可循的。 也许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我们能找到 答案,把握设计发展的规律,从而回答我们 心中的困惑,明晰当代及未来设计发展的方 向和对其进行评价的准则与价值尺度。 二、设计的尺度及准则 人类最为基本的生活状态特征体现着设 计艺术物化形态的广泛意义,人类社会的生 产力和技术条件的基本特征,是构成设计艺 术物化表现的动因,而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的 基本特征则是展现设计艺术风格观念的重要 依据。 回顾人类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清晰地 看到,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的二重 变奏构成了二十世纪哲学的整体形象,也展 示了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宏观走向。 按照这样的思路,文章从四个部分进行 了分析论证。第一部分介绍作为一种哲学思 潮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特征,明确它们 各自具有的有效性,也阐明了两者分别会在 一定的领域、一定的情况下显示出局限性和 无效性,并进一步分析它们在相互对峙的同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论文提要 时构成的互补关系,从而提出观点:在人类 实践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寻找合适的点将两者 结合,在作为科学与艺术交叉地带的设计中 尤为如此。 第二部分对现代主义设计“形式追随功 能”的设计理念的产生和特点进行说明,并 结合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和现代主义设计中具 有代表性的个案阐明片面科学主义的弊端: 企图用一元的、科学的理性来规范现实和建 立人类社会秩序的理想与人复杂而多元的需 求间的矛盾必然日益激化,从而导致忽视功 能而强调人的情感的波普设计、 后现代主义、 孟菲斯设计的出现。 第三部分从大众文化的兴起、社会需求 的变化等方面介绍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 景,对其“形式超越功能”的设计特征形成 的原因和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结合波 普设计、后现代主义和孟菲斯设计的兴衰过 程陈述在设计中无理性的控制而任意放纵情 感会带来的弊端。 第四部分分析非物质社会的到来、科学 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知识信息的高速传播对人 类社会、人的行为观念和设计带来的影响。 结合非物质设计和可持续设计产生的背景和 发展的过程分析总结设计发展的规律并预测 未来设计发展的路向。最后得出结论:科学 主义与人文主义的适度结合是设计的尺度, 也是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与特点 为了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寻找到规律, 以对当下和未来的设计发展作出前瞻性的预 测和指导,本文一方面采用历史方法,以时 间为序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同 时,在纵向的发展史中选择三个历史性横切 面:20 世纪初至 50 年代的现代设计现象,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的后现代设计现象 和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非物质化”设计发 展新趋势。在对这三个横断面的研究中,将 把设计发展过程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对设 计的影响放到社会文化、生产力状况、市场 需求、消费心理等大的背景中,这样将纵向 研究与横向研究结合,使得研究的结果具有 较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也更符合目前科学 研究向着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发展,两方面 相辅相成的研究趋势。 因而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就具有了以下 特点,一是“动态”的研究方法:不把研究 对象看成静止的、孤立的现象,而是将其置 身于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之中,作为这种循 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一个静止的 “点” 。二是“多维”的特点。哲学中维的说 法是人们把握和展现时空层次的一种方法论 和认识论,其中一维就是以常态的时间为顺 序来对研究对象进行把握的线性的、历史的 方法;二维是横断面比较的方法;三维是将 纵观(历史的方法)与横观(比较方法)相 结合,立体地把握对象。四维是立体加时间 因素;五维则在研究中加入心理因素作为尺 度。这种多维与动态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让 问题的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 关键词:设计尺度,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论文提要 design art scientism humanism measure abstract .complexity of design design was born at the alternation period from 19 century to 20 century and soon get involved in every aspect of human life. a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had turned the world an object of its activity, the birth of design was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production relationship and production means which wer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thus, design has been closely related to science technology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however, design is tightly related to human lives and social culture and it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ulture. therefore, design is complex. the research of design can neither be focused on technology or on art taste. it should be done from both sides. but the research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at present, theres no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in the theoretic field of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research of china is still at the inchoate stage. the vast numbers of design activities are in great need of the guidance of theory. today, with the leaving of an old century and the coming of a new era, many measures seem to be invalid. is there still measures of design? if the answer is positive, what are they? and where is the design going? when we think about design seriously, these questions become unavoidable. history usually repeats itself. when we look into the progress of design history, from the traditional design movements to modernistic design, post-modernistic design and neo-modernistic design, we can find a law in it, which may answer our questions, teach us the measures of design and direct us the way of design ii measures and rules of design the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of human-being embody the meaning of designs materialization. the characters of human societys productivity and technology are the reasons of designs materialization.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s of human society are important bases for the style of design. if we retrospect our history,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the variation between scientism and humanism not only form the whole image of twenty centurys philosophy, but also reveal the basic skeleton and macroscopic way of design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is thought, the thesis analyzes and demonstrates its views from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sm and humanism and make it clear that both of them have validities and inefficacies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view: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论文提要 in every aspect of humans activ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scientism and humanism, especially for design 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the second part explains the bir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ory “form follows function”, and demonstrates , with modernistic design as an example ,the disadvantages of ex parte scientism: it will end in conflicts if we try to establish the order of human society and satisfy humans various demands with unitary scientific logos. and the conflicts lead to the following pop design, post-modernism design and memphis desig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post-modernism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mass culture and social demands, and describe the progress as well as the reasons of it forming. then, with pop design, post-modernism design and memphis design as examples, states that being over-emotional will have many disadvantages. the forth part analyzes the effect of immaterial society,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wide spread of information on human society, humans behavior and design. finally, the thesis comes to the decision that the proper balance and combination of scientism and humanism are the measures of design and the way for future design. iii research mean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find a rule from the tracks of design history and make a direction and prediction of present and future design, the thesis researches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according to time, meanwhile take three historic traverse section: the modernistic design from early twentieths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it, the post-modernistic design from 60s to 80s, and the “immaterialization” from 80s till now. in these three traverse sections, the research of scientism and human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are placed i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culture, productivity, market demands and consuming psychology. therefore, the findings will be more scientific,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ore thorough. consequently, the research means of this thesis has following characters: it doesnt take the research object as still and isolated, but put it into a dynamic system. being multi-dimensioned is another characteristic. one-dimensioned is study the object according to time with linear and historical means. being two-dimensioned is the way of compare of traverse sections. being three-dimension refers to the way of combining historical analysis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being four-dimensioned takes the factor of time into consideration. being five-dimensioned takes the factor of psychology as research measures. the multi-dimensioned and dynamic research means can make the research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ore thorough. key words: design art scientism humanism measure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引言 1 引言 现代设计诞生到现在已经一个多世纪了,作为一种理性的创造活动,设计对自然和人类 自身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设计活动和对设计的研究都显现出“欲望学” 凌驾于“未来学”之上的趋势。今天,当我们终于体验了数字化的生活,拥有了全球化的视 野之后,是时候对设计活动和设计评价的尺度进行重新审视了:什么样的设计会真正让我们 距离快乐越来越近?未来设计发展的方向究竟如何? 当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不少,其中有为数众多的学者得出的结论是:设计的发展一般 都是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到非理性主义(人文主义) ,再产生突变,上升到更高一层的理 性主义(科学主义) ,再到非理性主义(人文主义) ,也就是按照理性(科学主义)非理性 (人文主义)理性(科学主义)非理性(人文主义)的程式在交替变化。这样的说法自 然有它正确的一面,但是设计领域中两者并非如此简单地交替发生作用,由于设计活动本身 的复杂性, 设计领域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张力的背后还隐藏着生产力状况、 社会发展状况、 消费状况、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设计进入了“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时期,各种设计思潮、主 张熙来攘往, 可谓色彩纷呈。 其中包括喧嚣一时的 “后现代主义” 和来去匆匆的 “解构主义” 。 这众多的设计思潮和流派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它们都在以各自 的方法和思路寻求设计的意义,探寻设计与人的关联。从“新现代主义”设计师对理性主义 的充实和提高,提出设计是人用的,要关心人,要为使用者着想;到“后现代派”宣言设计 是语言,重在与人的交流;直至今日追求多元、多价,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满足人们对设计 的多方面要求和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对设计本质的不断反思、探索的思 想发展脉络,并从中看到一种共同的趋势和追求,那就是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和对人类生活本 质更深入、更冷静的思考,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第一章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2 设计的尺度设计的尺度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消长与融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消长与融合 第一章、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第一章、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上一个世纪之交诞生了现代设计,一百 多年以来,人类不断为设计的发展和成就而 欣喜,然而在面对设计带来的物质的繁荣和 喧嚣时, 又普遍感到掩饰不住的困惑和迷惘。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我们掀起过一次又 一次推陈出新的设计浪潮: 传统的、 现代的、 后现代的、新理性的、新乡土的、新古典的、 解构的,然而,等到浪潮退却之后,却发 现设计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获得真正 的解决, 有些问题甚至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 二十一世纪之初,在始终未曾摆脱的困境面 前,我们不得不再次追问:设计是什么?它 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设计的尺度究竟又是什 么? 正如卡尔 波普尔所说,哲学深深地扎 根于哲学之外的问题之中。当我们回顾一个 多世纪以来设计走过的道路和面临的困境时 可以清晰的看到,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 义设计在内的每一次设计的诞生和式微,都 伴随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哲学精神之 间的分裂与紧张的对立局面。科学主义与人 文主义的差异和对峙在两者之间形成了冲突 和消长的态势,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这种 关系不仅概括了上个世纪哲学的整体形象, 也展示了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宏 观走向,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设计。 为了明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设计中 的作用,两者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对设计发展 路向产生的影响,它们在未来设计创作、设 计评价等活动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也为了 缓和设计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紧张和矛 盾,在两者间寻找得以沟通的平衡点从而建 构起设计创造和评价的尺度,我们必须先明 确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借着区别,我们理解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 间的对立和冲突所在;凭借联系,我们寻找 沟通它们的可能性和途径。 第一节、 科学的理性精神第一节、 科学的理性精神 一、 何谓科学主义一、 何谓科学主义 何谓科学主义?科学主义作为一种哲学 思潮是与实证主义,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分 不开的。在本体论上,它拒斥形而上学,主 张用科学方法,尤其是逻辑方法分析问题, 以取消有关世界本源的探讨;在认识论上, 它反对非理性主义,崇尚理性主义和泛逻辑 主义;在方法论上,它反对方法的多元化和 人文学方法的独特性,而独尊科学方法和逻 辑方法,把自然科学方法奉为圭臬以统辖一 切学科 (包括哲学和人文学) ; 在语言观念上, 它力图扫除日常语言中的多义性和歧义性, 主张用逻辑方法建立一种精确的、 描述性的、 还原性的和工具性的理想语言;在人学问题 上,它反对采用“理解”的方式和“表意化” 的方法,而主张从精确科学的角度规定人的 本质和特性,进而对人生和价值问题作出规 范化和实证化的说明;在科学观上,它反对 科学悲观主义,鼓吹科学万能。 二、设计中的科学主义 二、设计中的科学主义 在设计中的科学主义则表现为推崇理性 的、科学的方法,强调设计的逻辑性,试图 将设计活动归结为一种由一套普遍适用的科 学准则、规范和标准所统摄的活动,而这些 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设计物的功能。所谓功 能, 包含有若干层面, 按功能的重要程度分, 可分为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基本功能往往 是不能缺少的重要功能;按照功能的性质, 可分为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或者说是使用 功能和品味功能。物质功能亦是最重要的功 能,包括设计物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 等,精神功能是由外观造型及物质功能所表 现出来的审美、象征、教育等功能。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第一章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3 然而,在以现代主义设计为代表的设计 活动中, 物质功能的实现成为了强调的重点, 精神功能的满足则往往被忽视,有时为了突 出物质功能就牺牲了精神功能的满足。对设 计物进行评价的标准就是各项科学技术指 标。设计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实体,至 于人的活动、人的精神需求等问题则不在设 计考虑的范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片面科学 主义或功能主义。 三、科学理性的有效性与局限 三、科学理性的有效性与局限 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演化过程 中,理性思维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现紧 密相联,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和科学理性精 神在近、当代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功中发挥了 不可替代的作用,获得了极为充分的展示。 面对这样的事实,科学主义不可避免的会受 到推崇,对科学理性的尊崇、发展和张扬成 为现代主义设计以来的主导性思想,科学理 性的哲学思潮占据了统治地位。 然而,科学主义、 理性思维由于其本身的 特点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无效 性。科学主义、科学的方法由于服务于对自 然的支配和控制,它的基本逻辑是强权的逻 辑,力量的逻辑,这种逻辑用在非科学领域 就极有可能是无效的,所以科学主义是有限 度的,它实际上是不能够无条件运用的。 很多 伟大的科学家们都意识到了科学的有限性, 因而提出反对科学的 “无限扩张” 。 正如爱因 斯坦在对加州理工学院学生们的讲话中说 过: “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 关 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 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 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 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 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 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 除去科学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之外,人类 将科学理性超常发展和过度张扬,带来了人 性结构内部的严重失衡,导致了人文主义、 非理性精神的极度失落和人性的扭曲,使人 类社会生活显出广泛而深刻的问题。对科学 主义理性思维的过度崇拜和盲目奉行在带来 空前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湮没了人的本性、 人的尊严和生命存在的价值,使得人类在物 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常常会感到某种缺失 和困顿,感到不由自主地运动却不知去向何 方的迷惘。这应该就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 就曾预测和批判的异化现象吧:科学技术的 进步,在使人获得物质丰富的同时,却遗忘 了人的根本存在生命体验,遗忘了人的 终极价值和真实目标。片面、过度的科学主 义唯理思想在异化人,使人丧失个性与主体 性的同时,还导致了不少全球化的危机,如 生态失衡、能源枯竭、环境污染、核恐怖等。 第二节、人文的关怀第二节、人文的关怀 一、人文的历史一、人文的历史 历史学家、哲学家庞朴先生曾经这样说 过: “ 人文主义一词,通常专用于文艺复 兴时期的世俗化思潮。虽然这个思潮被指认 为是对希腊古典文化的复兴,却很少见到有 谁称誉希腊文化为人文主义的。因为人文主 义,乃相对于欧洲中世纪的神文主义而 言,所以尽管古希腊的文化从智者派开始, 到雅典学派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已经把视 线从自然转到人本身,只因为没有神文 与之相对, 也就未曾博得人文的雅号。 ” 人文 主义这个词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 的人文主义实际上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 一种思潮,但我们要谈论的是广义的人文主 义,它是指西方从古希腊开始的一种精神文 化传统,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思考;是对人 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追问;是对人类自身命 运的理解和把握。 正如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 所说: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 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 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 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 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 二、现代化语境下的人文精神 二、现代化语境下的人文精神 人的价值、存在的意义、人的命运等概 念本身具有多义性,只有在特定背景和条件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第一章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4 下才具有实际的意义,不同时代、不同语境 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和关注的焦点,也就 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文主义精神内容。然而, 无论人文主义的内容如何变化,它始终会以 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存在 并发挥作用。 历史上每一次人文主义的高扬都是在特 定的历史时期,由于自然、社会、文化等种 种原因致使人性受到了压抑或摧残时人类为 了自身发展和实现其存在意义,为人性的复 归而作出的必然抗争。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是 在希腊人将自身存在同自然区分开来后,理 性的曙光刚刚降临时人性的第一次觉醒,是 人类对束缚自身的自然力量的抗争。欧洲文 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宗教 神权扼杀人性时人性的自觉和抗争。而我们 今天的人文主义是指近代以来,随着科学和 技术在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 无与伦比的成就的同时,人醉心于科技的伟 力并拜倒在唯理文化的脚下,“技术理性” 试图对人类所有其他精神能力加以压抑和奴 役时,人类对科学和技术理性的暴虐进行的 抗争。 人文主义是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 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 成的,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 种活动。现代社会的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哲学 思潮是与非理性主义浑然一体的。在本体论 上,它反对科学方法染指哲学,反对放逐本 体论的计划,主张以本体论为哲学的中心, 倡导终极关怀和本体追求的精神,试图为心 灵失落的现代人重建安身立命的形而上学; 在认识论上, 它反对唯理主义和泛逻辑主义, 崇尚诗性逻辑;在方法论上,它反对科学方 法的独断性和普效性, 主张重视想象、 隐喻、 内心体验、无意识探索和解释学等;在语言 观念上,它反对逻辑语言一统天下,反对把 语言降格为工具,强调语言的非精确性、非 描述性和非还原性,力主语言的本体性和人 文性;在人学问题上,它反对把人当作科学 的对象和理性的奴仆,主张从诗性的途径去 把握具有情感、直觉、欲望和意志的人,在 “价值重估”的旗帜下重新揭示人的存在本 质、意志自由和价值内涵;在科学观上,它 反对科学乐观主义,主张摆脱科学的枷锁, 消解科学极权主义。 三、设计中人的尺度 三、设计中人的尺度 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并不 是产品,而是满足人的需要,即设计是为人 的设计。 作为生物体的人,每个人都有需要,既 有来自生理方面的如饮食、休息等需要,又 有来自心理方面的需要,如艺术、文学、社 会尊重等。 人的需要如同人的生命过程一样,处在 一种不断的新生和变动之中。人的需要是多 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是 变化和发展着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 洛提出了著名的 “需要理论” , 将人的需要划 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 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基本层次。由于造 物总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它首先把为满 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那些造物品类如各种生 产工具、生活用具等放在第一位。为适应人 不同层次的需要,又导致造物中诸如审美、 装饰之类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发生以及陈设欣 赏品类的形成。 按照设计理论家李砚祖先生的划分,人 的尺度包括自然尺度,价值尺度、道德尺度 和审美尺度。自然尺度即人作为自然的人其 生物体的尺寸,其中包括人体各个部分的尺 寸、体表面积、肢体面积以及人体肌肉、组 织的生物物体的特性等等的尺度。价值尺度 一般分为工具价值和固有价值。道德也是一 种价值尺度,实际上就是人的高尚的道德行 为、优秀品质和高尚的道德理想和人格所产 生的一种精神价值。审美尺度即审美的价值 尺度。人类的审美活动包括主体和客体两方 面,美首先来自作为客体的自然界或事物, 但它又与主体审美需求、 审美心境等相联系, 是客体与主体间关系的一种特殊关系。 设计中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就是将满足人 的需求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要不断地从哲 学、美学等高度去探讨设计的终极目标与意 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人的生理、心理需 求不断作深入、细致的体察和分析,将人文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第一章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5 尺度作为设计的标准,力图让设计成为满足 人的生命存在方式的活动。 第三节、设计中的整合第三节、设计中的整合 一、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一、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设计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 展史。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 现代设计的产生开始,设计与科学技术之间 的关系一直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 而设计则是人类能够真正享有这一巨大资源 的载体。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物化的载体, 也是科学技术得以商品化的必然手段。通过 设计对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新的技术带来 的可能性真正转变成现实,科学技术被大众 消费和接纳,转化成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以 电为例,1831 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这无疑是个伟大的发展,然而它本身无法被 大众消费。要实现这个伟大科学发现的物质 化和财富化不可避免地要借助设计手段。于 是法拉第设计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随后又 有了电灯、电话、电视和今天我们生活中不 计其数的电器产品和电动生产工具、交通工 具。科学技术通过设计载体影响到了人类生 活的每个方面、每个阶段,从而实现了其自 我表达和自我价值。 设计的进步依赖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 展,新兴的科学技术会从材料、工艺、设计 理论、 设计方法等各个方面引发设计的变革。 例如信息技术的诞生就引发了设计对象、设 计手段、设计效率乃至设计思维、设计观念 等从表层到深层的一系列变化。信息时代的 科技发展提供了大量以视觉传达、符号学和 数字化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品、移动通讯产 品等新的设计对象;计算机技术在设计中的 应用改变了从平面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到建 筑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创造出新的设计 形式和审美趣味, 也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让设计师得以享有前所未 有的丰富资源,促使设计师的思维从传统的 静态的被动传达向全新的动态的双向沟通的 人机对话方式转换;主张设计作为元素在整 个生产过程中与生产和使用分离的传统设计 模式逐渐被打破,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在设计、 生产以至使用过程中都不可或缺,这使得设 计师的思路更强调整体控制和系统思维方 式,设计活动也越来越接近严密的高科技运 作。 二、 设计中的主体意识与人文精神二、 设计中的主体意识与人文精神 设计既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产活动,又 是一种文化、艺术现象。作为与人们日常生 活须臾相关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产品,设计本 应当是人们最为了解和熟悉的。然而,回顾 现代设计的百年历史,对设计的误解却是非 常普遍和严重的。 普通大众, 设计专业人事, 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名留设计史的大师级人 物,将设计活动与人的生命活动和存在意义 分离开,将设计片面地看成是一种与人的存 在意义无关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这种 将设计与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相剥离的 做法使得设计无法满足人类生活的真实需 求,难以获得人们的喜爱和认同。设计活动 绝不是一项单纯科学和孤立的物质生产活 动,它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并且会 充分而深刻的反映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状态下的各种思想、观念、需求、理想以 至矛盾,它与我们生命的存在密切相关,应 该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人文精神。当然, 同以往人文主义的觉醒一样,设计中人文意 识也并非自然形成的, 也是以人的生命活动、 人的精神和存在受到压制和扭曲的伤痛和教 训为代价的。 三、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三、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越往前进, 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 者在塔底分手,在塔顶会合。”设计的本质 内涵、 表现手段与形式决定了它既是科学的, 又是艺术的,优秀的设计更是科学与艺术相 结合的奇葩。 当人们梳理设计的基本属性时,常常会 将其比喻为艺术与科学联姻的产物,是人类 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艺术的实现为精神 生产领域,是以物质实体为媒介发挥对人的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第一章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6 精神效用,它的语言表达的是不可重复的事 情,并且只能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述,其基 本属性是保持在非精确性和非量性的层面 上。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 在,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功能主义,而 忽略艺术对设计本身的影响。科学则是具有 普遍性规律的陈述,设计与科学技术的紧密 关系规定我们也不能过分为表现艺术而忽略 功能性, 科学和艺术在设计中必须完美结合。 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实现了有着不同价值取向 和语言规则的艺术与科学的联姻,成就了科 学的理性精神与艺术的人文主义的比翼双 飞。如果说科学的理性精神是设计目的得以 实现的坚实基础,那么人文主义的非理性则 是设计思维腾飞的翅膀,两者在不断整合的 过程中共同建构了设计的基本尺度。 四、设计的共生哲学观 四、设计的共生哲学观 同作为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 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从根本上说应该是 互补的。只有二者并重,才能保证人类实践 活动的正确取向和成功。过于重视和张扬一 方而贬低和忽视另一方都会给人类的生存带 来广泛而严重的问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互补性和内在联系往 往被割裂和剥离, 形成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 科学主义推崇理性和科学至高无上的地位和 力量,贬斥关于人的生存价值、人类尊严等 思考,片面主张知识就是力量;人文主义则 鼓吹非理性主义,反对理性和科学精神,主 张抽象的个人价值、个人理想、情感体验和 生命追求,并坚持将人作为一切创造和评价 活动的绝对中心和尺度。各执一端的观点都 对人类社会自身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都是人类精神必不 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践所不可 或缺的精神动力,它们之间应该是互补的, 可连通的。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互补性主 要表现在科学主义能保证人文主义得到真正 的实现,而人文主义则确保科学主义的正确 指向。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融通和结合, 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真正 实现科技的昌明为人类的生活和精神带来自 由。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和对立一直是现代设 计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大严重问题。设 计是为了满足需要,这个需要当然包括生理 和心理的,剥离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内在 联系而片面地张扬某一方使得设计往往违背 了满足人的需要的初衷,而给人自身带来这 样那样的问题和危害。发轫于二十世纪初的 现代主义设计推崇理性主义科学观, 把设计 当作展示人类科学技术和理性能力的手段, 因而使科学主义在设计中获得了特权和至高 无上的地位,并由此否定甚至践踏人存在的 多种需要和科学之外的一切文化。 其结果是, 人们在享受现代主义设计成果的同时,也在 承受着它对自然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对 文化的漠视和对人性的异化。随后诞生的后 现代主义设计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唯科学、唯 理性进行反思,消解了科学的绝对权利而重 新将人文主义奉为设计的圭臬,注重在设计 中体现和满足多元化、历史性、民族性和人 的需求的多样化。然而,对科学精神和理性 的过度忽略和批判又使得后现代主义设计往 往牺牲了使用功能的满足,从而也越来越远 离现代设计运动的初衷,模糊以至颠倒了设 计的手段和目的而最终式微。 就其具体形态、直接功能和作用方式而 言,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也许是有所不同的, 但就其作为人类统一的文化创造的目标、过 程和产品而言, 它们又是内在相通的。 今天, 人们试图从更广泛的视觉和更深的层次重新 认识和把握设计存在的本质,重新评价和确 定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设计中的意义和价 值,实现两者的相互渗透和统一建构,以确 保设计发展的正确路向和有效性。 目前设计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时代,尊重 科学的客观性才能确保设计发展的清晰性和 准确性,才能带来物质的不断丰富和繁荣。 同时,将科学主义内蕴于宏大的人文主义才 能防止、克服或削弱高科技可能带来的非人 性化后果,坚守设计为人的初衷。设计需要 共生的哲学观,需要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 融通和共建,而非对立和扬此抑彼。这种共 生的哲学就意味着设计要在合目的性与合规 律性之间探寻适度的结合点。设计中合规律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第二章 科技梦的形成 7 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现着物的外在尺度 与人的内在尺度的统一,体现在设计对人自 身和客观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掌握。 同时要求设计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保持统 一。 设计中理性和非理性都是人的本有属性, 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加 工方法和表现形式,它们之间在相互区别的 同时应当是互补和内在统一的,理性与非理 性的整合共同构成设计思维的本质。强调人 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共生哲学观就设计的价 值取向而言,就是在强调不断追求新的科学 技术、生产材料、制作工艺和制作手段以创 造更高程度的物质文化的同时,要强化对人 的存在状态、存在意义的实现及其内在和谐 性的追求。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设计的科 技水平和方式有其时代性特点,人文主义也 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人类设计历史的发展和 进化过程,是包含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物 质文化不断丰富与人类生存意义的实现不断 在更高的水平和更完善的程度上实现统一的 过程。 第二章、科技梦的形成第二章、科技梦的形成 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性至上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性至上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 具影响的设计活动之一,它于二十世纪二十 年代在欧洲产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影响到 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后来的众多设计活动 和设计风格应该说都与现代主义设计相关 联,或者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反思和反叛, 或者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新演绎。 现代主义设计是在大工业生产方式日渐 成熟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首先缘起于对 机器和机械化、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方式的 承认,并且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进 行自我表达,也就是赞同由本身的结构和机 械的内部逻辑来决定设计品的视觉特征。这 样的思想让设计中的科学性取代和湮没了艺 术性,它的核心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功 能主义强调功能对于形式的决定作用,理性 主义则奉行以严格的理性思考取代感性意 象,以科学的、客观的分析为基础来进行设 计。 第一节、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第一节、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 一、技术的催生一、技术的催生 贡布里希在他的著作艺术发展史一 书中曾分析过现代艺术形成的原因,他列举 的九个因素中有五个因素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影响可见 一斑。 工业革命之后至二十世纪中叶的一两百 年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工业生产方 式的日渐成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 思维模式。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浪 潮还未消退之时,电力的发明又引发了第二 次技术浪潮,电力技术的应用不仅带来了照 明和工业能源,同时也推动了各种民用技术 产品的研究和发明生产; 至 20 世纪 40 年代, 自动化生产、电子、电信等技术的发明又接 踵而至,成为第三次技术浪潮。科学成为人 类借此获取对客观环境和人类自身获得认识 和进行控制的行为模式,并因其有创造未来 的能力而不仅使人类对之抱以无限的期盼和 崇拜,同时也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当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增压输送系统项目申请报告范文
- 香奈儿策划活动方案设计
- 苏州电梯井防水施工方案
- 成都传动方案咨询公司招聘
- 常用建筑施工方案有哪些
- 南门口星级酒店施工方案
- 硅胶营销方案
- 人体工程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新能源车辆在数字货运平台的应用前景-洞察及研究
- 窗帘软装开业活动策划方案
- 二十四节气农事活动
- 食物中毒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
- 2022星闪无线短距通信技术(SparkLink 1.0)安全白皮书网络安全
-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件
- 《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试行版)》指南
- 湖南土建中级职称考试复习总结
- 混合痔痔的护理查房
- 大学物理实验长测量
-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 药监系统官方培训06细菌内毒素方法介绍-蔡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