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法律调整机制是对各种法律手段的整体的、动态的理解和把握, 其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模式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循环经济是促进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的“三赢”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循环 经济法律调整机制有利于从整体的、动态的角度系统地理解和把握调 整循环经济的各种法律手段,指导循环经济立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要求根本改变污染物“点源控制”与末端处理的环保维略,以减量化、 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与此发展 模式及环境保护策略的转变相适应,法律调整机制也必须做出变革。 而从利益衡平角度对循环经济模式下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和各种社 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则是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 建立与完善的基础。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政府、市场、社 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运用强制性、指导性、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 等各种不同的法律手段,对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关系进行系统调 整,逐步形成规范而有序的法律调整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 关键词: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法律手段 a b s t r a c t t h em e e h a n i s mo fl e g a lr e g u l a t i o ni st os t u d yt h el a ws y s t e mf r o mt h e a n g l eo ft h ew h o l ea n dt h ed y n a m i cs t a t e ,u n d e rt h ed i f f e r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d eo fm a a k i n d 。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l e g a lr e g u l a r i o ne x i s t st os h o w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t h e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i sn e w“t h r e ew i n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w h i c hp r o m o t e s t h eu n i t eo fs o c i e t y ,e c o n o m y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os t u d y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1 e g a lr e g u l a t i o no f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 yi sa d v a n t a g e o u st og r a s pa n dc o m p r e h e n dv a r i o u sl a wm e a s u r e sa n d t og u i d el e g i s l a t i o no f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u n d e rt h em o d eo f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 y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s t r a t e g y i sr e d u c e ,r e u s ea n d r e c y c l e ,p r o d u c i n gt oc a r r yo nt h ew h o l ep r o c e s sc o n t r o lt ot h eb u s i n e s s e n t e r p r i s e 。c a r r y i n go u t8p r e v e n t i o no ft h ep o l l u t a n ts o u r c e ,b a s i c a l l y c h a n g i n gt h eo r d e rc o n t r o la n dt h ee n dp r o c e s s i n g w e n tw i t ht h i sc h a n g e 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a n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s t r a t e g y t h e m e c h a n i s mo fl e g a lr e g u l a t i o na l s on e e d st oc h a n g e a n di n s t a l lt h es y s t e m a n a ly s i st o w a r d st h ea r r a n g ew a yo fs o c i a lr e s o u r c ea n dt h eb e n e f i t r e l a t i o no fs o c i a lp a r tu n d e rt h em o d eo f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w h i c hi st h e f o a n d a t i o n so f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p e r f e c t i o no f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l e g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d e v e l o p i n g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s h o u l dc o m b i n e t h ep o w e ro fg o v e r n m e n t ,m a r k e ta n ds o c i a l ,a d j u s tv a r i o u s b e n e f i t r e a t i o n sa b o u t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u t i l i z ev a r i o u s1 a wm e a s u r e so ft h e c o m p u l s o r y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g u i d e ,t h ee c o n o m i c s t i m u l a t i o na n dt h ep u b l i cp a r t i c i p a n c e jb u i l du pt h es t a n d a r dm e c h a n i s m o fle g a lr e g u l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t h em e c h a n i s m o f l e g a lr e g u l a t i o n ;1 a w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一i 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 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 签名) : 邀些坠 纱e 年弓月掰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 (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 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予文档的内 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河海大学研究 生院办理。 论文作者( 签孙邀篼 沙年弓月堵日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循环经济法律调接机制研究 导论 ( 一) 本文研究意义 2 0 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 源所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消耗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欧洲工业革命以来深刻影响全 球的三大变化之一。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 峻挑战。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的协调性,要求 将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统一于一个复合系统中,而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内涵要 求的循环经济芷是这么个协调统一的过程:通过经济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和对 系统最终输出的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使得物质顺畅的重新流入生态系统之中, 从而将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统一起来,使经济系统以 子系统的形态和谐的纳入蓟生态系统中。循环经济的兴起并不是一种巧台,而是 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众多约束下,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摸 索出来的切实青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已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有关循 环经济立法的研究辫挺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研究则有 利于循环经济法律功能的发挥。具体来说,可将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研究意 义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 指导循环经济立法 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调整机制的重要因素,法律规范的创制活动是调整机制 运行的起始环节在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创制阶段就开始关注并思考循环经济法 律调整机制问题,可以为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创制提供照体性的思路。循环经济 法律调整机制从动态和联系的角度关注循环经济在现实杜会中的运行状态及其 实效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有助于增强循环经济法的适用性。 目前,我国学者对循环经济及其发展已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通过立法推 动并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共识,对循环经济立法的研究正逐渐展开。但循 环经济毕竟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现有相关立法所规范的传统的非 河海大学硕i 学位论文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根本区别。在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缺乏经验支撑、循环经 济立法尚处于摸索阶段、如何通过法律调控更好地推广循环经济有待深入讨论的 情况下,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研究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2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 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置,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 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取赢”。 作为一场对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循环经济的实施需要一个明确 的导向系统和可靠的支撑系统,而法律以其固有的规范性与强制性等特点,成为 调接循环经济的基本手段。不仅如此,为了实现法律对循环经济调整的日标,还 必须结合循环经济自身的特点、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一系列法 律手段。这一系列法律手段作用于循环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从而使法律功 能得以发挥的过程正是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审4 发挥作用的过程。 研究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有利于从动态的角度系统地把握和理解调整循 环经济的各种法律手段避免法律手段单一性、分割性、无序性的局面。结合循 环经济法律调整的思路和社会的现实情况,针对发展循环经挤过程中不同主体的 利益需求与冲突,运用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法律手段,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实现循环 经济法对相关社会关系的有效调整,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有关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及实践活动已取得一定进展,学者们对 循环经济卡廿关理论问题已进行大量探索,通过立法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共 识。 1 循环经济及循环经济法的研究现状 循环经济在我国学界得到关注的时间比较晚,约在2 0 世纪9 0 年代才有学者 撰文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展开探讨。诸大建在1 9 9 8 年撰文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 经济,指出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相契合的,论述了循 环经济的涵义和行为准则等,介绍了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技术、产业体系, 环经济的涵义和行为准则等,介绍了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技术、产业体系,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探讨了在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和发展途径。此后,随 着我国环境资源状况的恶化和可持续发展呼声的闩益高涨,学术界开始进一步关 注循环经济并展开了深入研究,写出了为数不少的探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 的论文,包括讨论循环经济的内涵、发展原则、运行机制和国内外实践情况等等。 。其中,曲格平、解振华、李赶顺等多位学者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我国发展循 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紧迫性,阐述了循环经济的特点、发展战略与政策、评价 指标等多个问题。o 近年来国内还出版了一些有关循环经济的著作,如毛如柏、 冯之俊主编的论循环经济、张坤主编的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吴季松的循 环经济等。此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中国循环经济发 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芹f i 总体战略目标等问 题进行了研究。,这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理论深入研究的同时,围绕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立法模 式、法律体系、法律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等相关课题我国法学学者们对循环经 济法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蔡守秋、周珂、冯之俊等发表 了多篇有关循环经济法的学术论文。刘国涛、郑少华分别写出了循环经济绿 色产业法制建设、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o 两本探讨循环 经济法的著作。概括地说,我国法学学者们对循环经济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 下几个方面。 o 参见诸大建:可持续发晨呼囔循环经济,载科技导报) 1 9 9 5 年第9 期 o 参见刘传国、唐学玺、t 曼:固内外循环经济实施现状及分析 ,载生态经济2 0 0 4 年第6 期谢军 安、郭苏智、王镪燕t 搪环缝挤的理念与模式建掬 ,载l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4 期。张夭柱: 循环经济的概念程架h 筑舛= 境科学动态 2 0 0 4 年第2 期。韩宝平、孙晓菲、白向玉、魏颖a 循环经 济理论的国内外实魂 。垃i 中圈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板) 2 0 0 3 年第l 期。 o 参见曲格平t 发晨檐冀:麓济是2 l 世纪的丈趋势貔机电产品开发与刨新 2 0 0 1 年第6 期解振华: ( 关于檐环经济理论和跛繁的几点思考 ,载t 中国环保产业) 2 0 0 3 年第1 i 期。李赶顺:l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艘蠢,筑拇北大学学报,( 哲学杜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3 期 o 课题组在研究报告中挺出,中禹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件战略目标是用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人、 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壹膏节的的糖环型牡会蛊谰生产率、循环利用率、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等循环 经济的主要指标以及生态环境、可持蘑发展能力等选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极大提高生志环境质量并整体 改着生存空间,全国全面进入可持续茨展的蛊性循环。根据实际情况,中田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娩略目标 应分三十阶段进行t 近期是2 0 年至2 0 1 0 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促进循环经跻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 支持体系、投木刨新体蕞和有齄的誊励约柬机制中期是2 0 1 1 年至2 0 2 0 年,基本建成氕有循环经济特征 的经济社会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循环型社会的管理体系和政蒲法规体系长期是2 0 2 1 年至2 0 5 0 年全卣 建戚人、社会、自然和谐靖一的循环型社会 o 参见蔡守秋:惦糖环经辩立法 蛾l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舨) 2 5 年第l 期周珂:循环 经济立法研究 ,戴t 武警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1 期冯之俊c = 隋环经跻与立法研究,载中国软科学 2 0 0 6 年第1 期 o 参见刘国游主编t 循环经济- 绿色产业法制建设,中国方正出版社2 0 0 4 年版。郊少华著: u , 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科学出版社2 0 0 5 年敝。 塑堂盔兰堡主兰垡堡苎 一 煎堑丝塑些熊塑墼垫型丛塞 ( 1 ) 对循环经济立法现状及立法必要性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分析我国环 境状况入手来说明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主要论文有周珂、迟冠群的我国循 环经济立法必要性刍泌,童亮的论循环经济的立法必要性,马骥、曾凡秀的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俞金香的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整,唐荣智的对 我国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立法的思考等等。 ( 2 ) 对循环经济立法体系、基本法律制度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以我国现有 环境法为基础,对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环境法律、法规提出修订意见,进而对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基本法律制度提出构想。主要论文有陈赛的循环经济 及其法律调控模式,王彬辉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完善之我见,蔡守秋,蔡文 灿的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张雪的 论我国循环经济 立法体系的构建,赛玉珍、冯琳的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壬小军的我 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曾婷的循环经济法律责任研究等。 ( 3 ) 介绍德、日、美等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情况,将其立法经验介绍到中国, 或分别对各国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立法模式、基本法搏制度等加 三【比较研究,以 期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提出建议。主要论文有贾庆军的发达国家循环经挤法的 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郭延森的德日实施循环经济相关法规简介,佐藤孝弘 的日本循环型社会立法及其对中国环保法的启示,常纪文的欧盟循环经济 立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郭思哲、李希昆的关于构建推进我国循环经 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思考等等。 学术界对循环经济及循环经济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和进展。并由此推 动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和省 级人民政府,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已经组织开展了循环经济 试点工作,同时全国人大已将循环经济法正式列入立法议程。 但是,我国循环经济及循环经济法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 是抽象地讨论循环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立法问题,如“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 “循环经济的实施霰要法律调整”,体系化的研究成果很少出现;二是对循环经 济立法实质性问题的研究缺失,如“循环经济立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循 环经济立法的理论基础”等;三是对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只是进行简单介绍,在此 。舟女强循环经济的法律力度。全国 犬常委舍正式决定,把原来的t 循环缝济促进法) ;【案改为循环 经济法) 4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基础上照搬国外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和法律体系,脱离我国的现状。 总之,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法基本理论及具体法律制度研究亟待加强。 2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研究现状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研究以循环经济研究、法律调整机制研究为基础。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法律调整机制的研究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法律调整机制本身进行专门的探讨,提出法律调整机制是法学方法论的重 要内容,分析法律调整机制的概念、一般特性和基本环节,指出加强法律调整机 制的研究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分析特定领域的法律调整 机制,学者们分别分析了和谐社会中的法律调整机制o 、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法 律调整机制o 、农村土地权利争议中的法律调整机制o 、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法律 调整机制o ,有的学者还分析了政府机构改革与法律调整机制的关系o 。总的来看,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法律调整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薄弱, 截止2 0 0 5 年7 月,我国法学界在循环经济法的研究过程中,对循环经济法 律调接机制这一课题的系统研究几乎是空白。有的学者只是在讨论循环经济立法 的文章中粗略地提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手段,包括经济刺激手段、公 众参与手段等。这一角度的选择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手段的研究局限于 循环经济立法基本问题之一,而未能将其研究引入法律调整机制的框架;有的学 者仅仅从单一手段的研究入手讨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手段或制度问题,如 专门研究经济刺激手段。或公众参与手廖p ,缺乏对循环经济法律手段的系统的综 合性分析。 o 参见刘正撼:t 法棹的铺整机制汪其缺结分析。载浙江学刊,2 0 0 5 年第5 期。强昌文:论利益的法 律调整机制 戴c 盘t ,:拳攀报 c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4 期束瑞兰zt 论法律调整机制,载t 法 律科学1 9 9 8 年第5 期 匿健论法律调整机制k 蛾南京大学学报) 1 9 8 7 年第4 期魏清沂:试论 法律调整机制h 艟t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 9 9 7 年第i 期 o 参见王蔗光:和谐牡台中时法律调整机制,载法学杂志,2 。0 5 年第4 期 。参见季建,完善我国矿产蛊源开发的法律调整机制的若干建议 ,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社台科学版) 2 0 0 4 年第2 期 。参见任庚恩zt 农村土地粳辅争议的法律调整机雠h 戴中国土地) 2 1 ) 0 4 年第5 桶 。参见周相卿,( 完善思想道德建设的法律调接机制) ,载馈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呻7 年 第3 期 o 参见胡珀:法律调整机制与政府机枸改革k 载发展ll 9 9 8 年第6 期。 o 参见刘维t 我国循环经济的黼度现状捡视和刨新路径h 载( 水污染防治立法轴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 0 0 5 年全国环境费源法学研讨畚论立集,第= 册 o 参见王文革tn 奇囊蕾发晨话环经济立法的破府经济刺激管制制度,裁t 水污染防治立法和禧环经济立 法研究一2 0 0 s 年垒目环境费嚣法掌研讨告论文集 ,第= 册 o 参见石莎: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 可盛研究) ,载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一2 0 0 5 年 圭国环境资潭法学研讨舍论文集 。第二册。 5 塑塑点兰鲢堂垡墼 一 煎堑丝竖鎏堡塑垫垫! ! 堡塞 在2 0 0 5 年8 月全国环境瓷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开始出现循环经济法律 调整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数量很少。如,黄政在循环经济的实现模式及法 律机制探讨一文中提出探讨循环经济的法律机制对于保障循环经济的实旆具 有重要意义- 他通过对循环经济不同模式中隐含的不同利益冲突以及国并促进循 环经济的立法经验的分析,探讨了实施和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机制。李丹在循 环经济立法的实施机制研究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立法应当以行政强制为底线, 更多运用行政指导、经济刺激、公众参与三种环境法基本实施机制,将市场规则 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中。孟庆瑜在论循环经济的法律调整机制 一文中提出法律调整循环经济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权利义务在国家、企业和社会 公众之间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的。其中,国家作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应 该享有充分的法律权力,广大企业作为最主要的经济主体理应担负起支撑循环经 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需要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与支持。o 综观我国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研究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 性:一是没有对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概念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因而不能 从动态和联系的角度击分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手段:二是缺乏对循环经济 法律调整机制的理论基础的分析,因而不能为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法律手段 的综合运用提供理论支撑;三是没有对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运行过程中各种法 律手段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 三) 本文理论目标及研究思路 本文正是鉴于当前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立法太势所趋、鉴于当前我国对循环 经济_ ;去律调整机制研究的薄弱而加以选择的结果。本文旨在通过循环经济法律调 整机制的研究,关注循环经济在现实社会中的运行状态及其实效,指导循环经济 立法,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纳入法制框架,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增强循环经济法 的适用性。 本文的论述由三部分组成。笔者首先对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进行:界说,分 析了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定义、特征、核心内容等相关问题,然后通过引入法 。参见黄政循环经济的实现模式皿法律机制掠讨,哉水污染防治立 杰和循环妊济立浩研究一2 0 0 5 年全国环境资源l 圭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鄹。 - 参见李丹:循环经济立法的实蓝机制研究 ,载求污染防泊立法和循环缀济立法研究一2 0 0 5 年垒国 环境费 啄法学研讨台论文集 r 第二册 。参见盂庆璃:论循环餐济的法律调整机制j 载水污染防泊立法和循环妊济立法研究- 2 0 0 5 年全国 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 ,第二册 6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的利益衡平理论,对循环经济模式下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和各种社会主体之问的 利益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提出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政府、市场、社 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系统调整,综合 运用各种法律手段。逐步形成规范而有序的法律调整机制;虬此为基础笔者在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中讨论了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运行,提出将循环经济法律 调整机制中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法律手段有机结合,综合发挥法律指引、评价、预 测、强制等多种规范作用,构建综合运用强制性、指导性、经济刺激、公众参与 各种法律手段的规范而有序的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实现对循环经济运行金过 程的有效调整。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一、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界说 ( 一)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定义 任何一个社会在客观上都要求有组织有秩序,以满足社会生活的一般需要; 要保持这种组织和秩序,又离不开社会规范的调整;而法律调整则是社会规范调 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调整以国家强带4 力为后盾,通过一定的社会 关系的调整实现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它是一个具有许多中间环节并且这些环节 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的复杂系统,反映了从法律规范建立到具体权利义务实现的 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杜会生活日益复杂,法律在调整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出现了多样化分工,由此出现了多元化法律调整。以此为基础,为了实现法律调 整的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法律调整机制。 “所谓机制,实质上就是系统本身渗透在各个组成部分中并协调各个部分, 使之按一定方式运行的自动调节、应变的功能。”。机制一词起初被应用于自然科 学、生物科学领域,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标志着人们对事务的认识与研究 已经从孤立的现象描述扩展到整体的本质说明。“机制”本身就有联系、过程的 含义,其更多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法律调整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有机联系 的过程,“机制”与法律的结合就是从法律调整的角度来实现的,并由此形成了 法律调整机制的概念。 所谓法律调整机制,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通过一 系列彼此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法律手段作用予一定的社会关系,从而使法律功能 得以发挥的有机序列系统。可见。法律调整机制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作为其 内容的法律手段和作为其形式的法律过程,还包括作为其目标的法功能的发挥 等。8 法律调整不是只靠专门法律机制就能完成的过程。只有综合运用法律调整的 专门法律机制和法律调整的社会机制、心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完成法律调整过程, 实现法对社会的调整职能。本文从狭义的角度使用法律调整机制的概念,对法律 调整的专门法律机制加以讨论。 法律调整机制是由从法律规范的形成、实施到产生调整社会关系效果的整个 。张小平,王玉珠:杜会主义协调机制与改革,戴江西杜台科学 1 9 8 5 年第5 期 。参见范妊t 论 菪律调整机糊。戴南京大学学报l1 9 8 1 年第4 辨 。参见柬瑞兰:论法律调整机制 ,载法律科学1 9 9 8 年第5 期 8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手段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也是从动态上来考察法律对社会关 系调整功能的运行过程,强调的是法律制度贯彻运行全部过程的理想式发挥和实 际效果。法律调整机制是一个联系法律应然与实然的动态进程。法律的应然状态 与实然状态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正是由于这种理论设想 与实际效果差异的存在,形成了推动法律理论研究的基本动力。法律调整机制概 念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对“活的法律”研究的理论需求,即要求从动态而非静态、 从联系而非孤立的角度上去关注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运行状态及其实效,构建一 个联系法律应然与实然的动态进程,为填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提供可能。当 然,法律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的差距是永远存在的,完全消除也是不可能的, 但动态法律调整机制作用的发挥至少可以缩短这种差距,促使法律的实然状态向 理想的应然状态接近和靠拢。 就与环境的共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发展模式,法 律调整机制也园之发生变迁,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 展所带来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就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 展而来的法律调整机制变迁的产物。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当时,社会秩序与经 济秩序的形成主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政府很少干预社会 生活,反映在法律调整机制上,表现为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近代民法手段和与之 相适应的消极行政法律手段为主。 传统发展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经济 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并将在生产活动中产 生的废弃物不加任何处理地排放到自然界中,由于此阶段中人类开发自然的能力 有限、环境的自净能力较强,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尚不明显。 “生产过程末端处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处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当时,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一方面,杜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规模空前扩大;另一 方面,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与污染物的大最排放,造成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人们于是开始注意环境问题,强调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其实质是 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避行污染的治理,即“先污染、后治理”。 为了控制环境急剧恶化的局面,为了矫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缺陷与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循环经济法律调接机制研究 失灵,基于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立场,各国政府逐步介入经济与社会生活,运用 行政命令对污染物末端处理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控制,强制工业企业“达标排 放”,并通过大量法律法规的制定,形成了以单行政强制法律手段为内容的法 律调整机制。伴随环境问题对法律制度的需求,环境法作为个新兴法律部门开 始产生,环境法律调整机制也不断形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束端处理模式的缺 陷暴露无遗其不仅经济上代价商昂,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且忽视市场 主体的经济自由和财产利益使污染源单位对治污缺乏应有的热情,不利于其能 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难以从根本上遏制污染的发展。 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思索,人们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无限索取、破 坏与自然本身承受能力之间的差距是造成人地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要弥和这一 差距,必须变人类征服自然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必 须做相应的调整,以达到一致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形成 的,而循环经济则是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 念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的不可持续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与此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适应,法律调整机制也须做出变革。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是指各种有序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法 律手段调整各种主体之间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利益关系的运行系统和运行过程。 法律调整机制在部门法中的运用,促使部门法律调整机制的形成。循环经济 法律调整机制就是法律调整机制在循环经济法中运用的结果。循环经跻法调整在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中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 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把握循环经济法调整杜会关系的一系列过程,并将循环经 济法的各种调整手段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循环经济法律功能得以发挥。 ( 二)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韵特征 循环经济法律调接机制是法律调整机制在循环经济法中运用的结果,因此,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必然具有法律调整机制的基本特征。法律调整机制不仅能 使我们把作用于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手段集合在一起,对其加以整体描绘,而且 能以动态系统的形式来反映这些法律手段,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 约,说明每个法律手段在整个“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整体性和运动性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是其最为显著的两个特征一此外,法律调整机制作为有机系统,其内部结构还存 在着层次性,这是保持机体的整体性以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部依据。,也是法律 调整机制的特征之一。 1 整体性 法律调整机制作为由各种实体法律现象有机联系所构成的统一体,表现出究 出的整体性特征这种整体性非指法律调整机制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指 其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在法律调整机制中,各种法律手段并非简单地拼台 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形成互动的系统,着眼于法律功能发挥 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以实现整体太子部分之和的系统优势。 2 运动性 法律调整机制是一个“活”的机体,在它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 整体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能量、信息的流动,存在着相互的作用。运动是使法律 调整机制获得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基础。伴随着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 经济结构发生着变化,反映经济生活的法律规范及其相应的法律手段也要发生变 化。在经济生活的运动过程中,法律调整机制淘汰不适应经济生活、阻碍生产力 发展的过时的法律手段,吸收那些适应经济生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法律手段。 经过不断地选择、适应,不断地进行机制内部的自我更新,法律调整机制也不断 地走向完善。 3 层次性 从法律调整的过程着眼,根据过程的顺序性,可以发现法律调整机制由以下 三个层次组成z 第一,法律规范的创制法律规范是法律调整的前提和依据,其 贯穿于法律调整活动的始终;第二,法律秩序的确立,法律规范实施的目的就是 形成定的法律秩序;第三,法律信息反馈体系的确立,祛律信息反馈体系是法 律调整机制中联结法律规范和法律秩序的枢纽,是法律调箍机制自我发展的内在 动力。上述各个层次在法律调整机制中居于不同的地位,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 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形成法律调整的内在机制。 。范健:论法律调整机制,羹南京大学学报,1 9 8 7 年第4 期。 。参见束瑞兰t 论法律调整机制h 啦法肆科学 1 9 9 8 年第5 期。 。参见柬瑞兰tt 论法律调整机制 ,裁法律科学) 1 9 9 8 年第5 期。 1 1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沧文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 三)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核心内容法律手段的综 合运用 “法不仅是一个逻辑结构,而且是各种利益的平衡”,“利益是法的原因,法 的晟高任务是平衡利益”,o 法正是为适应利益衡平的需要而产生的。作为利益衡 平的工具,法对利益具有调整作用,其“对利益的调整机制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表达利益要求、平衡利益冲突和重整利益格局”。 在法律对利益进行衡平的过程中,无论法律对利益的调整机制表现为哪一种 情况,其运行部以特定法律手段为载体,而不同法律手段的运用实质上反映了调 整对象的不同特征及法律调整的不同思路。现实生活中充满着复杂多样的利益冲 突,在整合利益关系时,必须要针对利益冲突的不同特性进行法律手段的选择。 法律调整机制实质上正是从整体、动态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发并运用多样的法律 手段,如何加强所有这些手段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实现对错练复杂的利益的衡 平,并在规范有序的交往与互动中达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对 于不同的法律部门,基于其调整对象的差异,需要运用不同的法律手段加以调整 自不待言;即使在同一法律部门内部,针对其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侧重点不同,对 法律调整机制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总之,没有法律手段,就没有法律系统的运行,也就没有法律调整机制。法 镎手段是法律调整机制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也是正确理解法律调整机制的最关键 因素。循环经济法律调籀机制作为法律调整机制在循环经济法中运用的结果,其 核心内容也必然是= i 虫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 7 03 7 l 页 。同上书。第3 7 0 3 7 1 页。 1 2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二、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理论基础一一利益衡平理论 在具体分析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之前,首先必须运用利益衡平理论对循环 经济模式下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和各种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系统性分 析,这是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的理论基础。 ( 一) 利益衡平理论 1 利益及其与法律的关系 ( 1 ) 利益的概念 利益,英文为i n t e r e s t ,本意为“利息”,原来主要被用来表示债权人对 利息的要求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后来,利益作为个人与社会的一种关系体现 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个概念,在关于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促成了一场认识 革命。这种新的认识,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利益意识的觉醒利益观 念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 牛津法律大辞典中将利益解释为:个人或个人的集团寻求得到满足和保 护的权利请求、要求、愿望或需求;规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秧净,必须要考虑 利益。利益是一种客观需求,是为权利和义务所保护的。“所谓利益。就是人们 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需 求。”。利益是人类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根本动因。是人们组成社会和改造社会 的根本动因,是支配人们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制约人们感情的重要因素。追 求利益,实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自身不可遏止的总过程和总趋势。 ( 2 ) 利益与法律的关系 利益是法社会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问的 利益抗衡来实现。即法律对杜会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利益的调整控制来实现。法 律意志的背后是各种利益的体现。离开了利益关系,法律既无从产生,也无以存 在。可以说,法律芷是在对利益的控制过程中体现其生命力和表现其自身价值的。 “人类社会是个利益互动的社会。利益使人类社会既保持一致,又处处充满冲 。 黄j 科尔曼著t 牡舍理论的基础,( 上) ,邓方译,牡会科学文献出版杜1 9 9 9 年1 0 月版,第3 5 挺 。付子堂著:l 法律功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8 2 页 。参见花菊香蓍:杜去政肇与法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3 1 8 页 1 3 理童查兰堡圭堂些堡墨 一 堡至墨鳖鲨堡塑墼垫! ! 塑塞 突。每千社会都需要有一套规则来调整利益关系,缓解利益冲突。法律的任务就 是首先要把利益转化为权利和义务,合理地确定权利和义务的界限。其次要公正 地对待各种利益关系。对一切正当的利益施以平等的保护,对一切不正当的利益 施以无差别的限制。”。任何一项法律的规定,都会造成社会上某种利益关系的改 变,甚至可能对社会上的利益结构进行重新调整。 法律本身并不发明和创造利益,它只是对社会中的利益关系加以选择,这种 选择主要表现在利益主体与利益内容上,即对特定的利益予以承认或者予阻拒 绝。在这个意义上,利益规律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制度则实质上成为一种利益制 度。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制裁实际都是围绕着利益展开的。法律权利可以 认为是利益获取或扩张的方式。法律义务是利益的限制或让渡方式。法律制裁是 利益的限制或剥夺方式。 生活于】8 世纪后半期和1 9 世纪前半期的英国功利主义法学家边筘提出:法 律一般的和最终的目的,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而已“边沁不仅主张善即 是一般幸福,而且主张每个人总是追求他所认为的幸福。所以,立法者的职责是 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造成调和。”。他提倡个人利益第一,虽然个人利益 应与公共利益统一但真实存在的还是个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是许多私人利益 的相加,增进私人利益,就增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德国法学家耶林继承了边沁 的功利主义传统。他把权利作为法律的目的和根本标志,而权利就是法律上保护 的利益。他同边沁的区别在于,不着莺强调个人利益,而强调社会利益或社会利 益与个人利益的结合,力求平衡个人原则与功利原则。耶林认为,法律的目的是 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实现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结合,从而建立起个人与 社会的伙伴关系。 庞德认为人具有双重本性一方面是相互合作的社会本性,另一方面是个人 主义的本性,因而就有不同的主张和要求。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各种 不同要求,因此就会导致人们相互之间的冲突,也就是产生利益的冲突。法律或 法律秩序的任务或作用,并不是奄q 造利益。而只是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利益, 或者说以最小限度的浪费来尽可能满足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美国法学家赫克 。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 ( 倍订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杜2 0 0 1 年版第1 6 5 页 。 英 罗素c 西方哲学史 下卷,马元搐译,商务印书馆1 9 9 1 年服一第3 2 9 页 。参见张文显著t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 法律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2 9 页。 ”参见沈宗是著:现 弋西方祛理学k 北京大学出j 氍社1 9 9 1 年j 鬣第2 9 0 - 2 9 2 页t 1 4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认为“法的每个命令都决定著一种利益的冲突,法起源于对立利益的斗争。”。 法律在本质上是对各种利益关系的一种调整。“法律恰是适应利益调节的需 要而产生的,法律的变化和发展根源于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归根结底根源于 人们利益要求的变化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利益规律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制度 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制度。”o 2 利益坤突及法律对利益冲突的衡平 ( 1 ) 利益冲突的出现 面对存在着利益要求的对立双方,社会并不是均衡化的。出于社会中的现有 资源总是处于匮乏状态,而利益来源于对资源的控制,利益的大小取决于对资源 控制的多少。美国社会学冲突理论代表科林斯指出:“人是社会的但具有冲突倾 向的动物”。他提醒箍们,每个人基本上都在追逐其自身的利益,利益争夺的情 况内在地是对立的。“这里有三条线索:人生活在自己建立的主观世界中;别人 手里牵了许多条线控制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酒店食堂档口租赁及食材供应合同范本
- 2025年智能安防系统进场验收与运营管理合同
- 2025企业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合同签订权限差异化分级授权机制
- 2025煤炭购销合同样式模板
- 2025年处理合同争议的律师函标准模板示例
- 2025机械设备买卖合同范本
- 2025《FIDIC》施工合同条件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的运用
- 2025合同授权委托书的范本
- 高中英语语法专题:情态动词的用法与区别教案
- 新生儿气管导管滑脱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第三版)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
- 商品精修教案项目5服装精修
- 小升初简历模板2020免费
- 19-雾在哪里ppt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金融统计分析教材课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课件
- DDI定向井难度系数
- 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电催化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