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中文摘要 i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中文摘要 为了探究面孔表情、刺激呈现间隔时间和特质焦虑对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本研 究采用 5 (愤怒、厌恶、恐惧、中性和高兴五种面孔表情)2(soa=75ms 和 soa=500ms 两种刺激呈现时间)2(高、低特质焦虑组)混合设计,通过行为实验 和眼动实验,让被试在观看面孔表情之后,从一个含有 12 个刺激的圆形矩阵中搜索 一个靶刺激,收集视觉搜索反应时、平均瞳孔大小、平均眼跳距离和注视点平均注视 时间作为分析指标。研究发现,面孔表情对视觉搜索的反应时、平均瞳孔大小、平均 眼跳距离有显著性影响;与厌恶、高兴面孔表情相比,恐惧表情启动下的视觉搜索反 应时更短、平均瞳孔大小更小,表现出视觉搜索易化效应;与 soa=500ms 的情绪启 动相比, soa=75ms 启动下面孔表情对视觉搜索反应时影响的主效应更加显著。 相反, 与 soa=75ms 的情绪启动相比,soa=500ms 启动下面孔表情对平均瞳孔大小和平均 眼跳距离影响的主效应更加显著; 个体的特质焦虑对视觉搜索反应时、 平均瞳孔大小、 平均眼跳距离和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间没有显著影响; 在低特质焦虑组中,面孔表情对 视觉搜索瞳孔平均大小有显著的影响。国内外相关的眼动研究较少,期望本研究的探 索成果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关 键键 词词: 视觉搜索;面孔表情;情绪启动;特质焦虑 作作 者:者: 刘金光 指指导老师:导老师:黄辛隐 教授 abstract the effect of facial expressions on trait anxiety college students visual search efficiency ii the effect of facial expressions on trait anxiety college students visual search efficiency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cial expressions,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and trait anxiety on visual search efficiencyin this study, participants searched for a target in a 12 location circle array after exposure to an facial expression. 5 (facial expression: anger, disgust, fear, neutral and happy) 2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 75ms/500ms) 2 (high and low trait anxiety group) mixed design experiments were taken to collect the reaction time, average pupil size, average saccade distanced and average fixation duration of visual search. the results were: facial expression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action time, average pupil size and average saccade distanced; exposure to a fearful expression prior to visual search resulted in faster target search and smaller pupil size compared to exposure to disgust and happy facial expressions; stronger effects of facial expressions on visual search reaction time were observed at 75ms presentations than at 500ms presentations; on the contrary, stronger effects of facial expressions on average pupil size and average saccade distanced were observed at 500ms presentations than at 75ms presentations; trait anxiety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action time, average pupil size, average saccade distanced and average fixation duration of visual search; but significant effects of facial expressions on average pupil size of visual search were observed in low trait anxiety group . there are less eye movement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facial expressions on visual search efficiency, expec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keywords: visual search; facial expressions; affective priming; trait anxiety written by: liu jinguang tutored by:professor huang xinyin 目 录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1.1 面孔表情与情绪启动的研究概况 . 1 1.1.1 面孔表情 . 1 1.1.2 情绪启动的定义 . 3 1.1.3 情绪启动的研究范式. 4 1.1.4 情绪启动研究现状 . 5 1.2 特质焦虑的研究概况 . 7 1.2.1 特质焦虑的定义 . 7 1.2.2 特质焦虑与认知的相关研究 . 8 1.3 视觉搜索与眼动研究法的研究概况 . 10 1.3.1 视觉搜索的定义 . 10 1.3.2 视觉搜索策略 . 10 1.3.3 视觉搜索的理论 . 12 1.3.4 视觉搜索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13 1.4 情绪启动、焦虑和视觉搜索的相关研究 . 14 1.5 眼动研究概况 . 14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 17 2.1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 17 2.2 总体研究思路 . 17 2.3 研究意义 . 18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20 3.1 研究一: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影响的行为实验研究 . 20 3.1.1 研究目标 . 20 3.1.2 研究假设 . 20 3.1.3 实验方法 . 20 3.1.4 分析指标和数据处理. 26 3.1.5 研究结果 . 26 3.1.6 分析与讨论 . 32 3.2 研究二: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影响的眼动实验研究 . 35 3.2.1 研究目标 . 35 3.2.2 研究假设 . 35 3.2.3 实验方法 . 36 3.2.4 分析指标和数据处理. 37 3.2.5 研究结果 . 37 3.2.6 分析与讨论 . 46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 49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 52 第六部分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3 6.1 研究不足 . 53 6.2 研究展望 . 53 参考文献 . 54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61 附 录 . 62 致 谢 . 70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面孔表情与情绪启动的研究概况 1.1.1 面孔表情面孔表情 很久以来情绪就被认为具有生存适应的功能, 它能够帮助个体意识到可能的威胁 (parr & waller, 2006) 。面孔表情是情绪表达的外部表现,是情绪最直接的表达方 式之一,是情绪认知的重要研究材料(彭聃龄,2001) 。 作为表情的载体,面孔写满了丰富的社会交往信息。面孔是人类表达情感、认知 情感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不同的面孔表情和不同的肌肉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 情绪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 生理反应和一套行为倾向 (ekman, friesen, & hager, 2002; izard & ackerman,2000) 。当人们不高兴的时候就会哭丧着脸,当开心的时候就会露 出笑脸。一张高兴的面孔可能表示友好和善意,一张害怕的面孔可能就意味着敌意 (frischen,eastwood,& smilek ,2008)。面孔表情和面部肌肉的运动有着密切联 系,嘴角上扬、紧皱眉头、睁大眼睛和长大嘴巴等都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具体如下表 1-1 所示。 表表 1-1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运动特征运动特征 表情表情 额头、眉毛额头、眉毛 眼睛眼睛 脸的下半部脸的下半部 愤怒 眉毛皱在一起,压低; 在眉宇间出现直皱纹 下眼皮拉紧, 抬起或不 抬起;上眼皮拉紧,眉 毛压低;眼睛瞪大,可 能鼓起 唇有两种基本的位置,紧 闭,唇角拉直,或向下, 张开,仿佛要喊;鼻孔可 能张大 厌恶 眉毛压低,并压低上眼 睑 在下眼皮下部出现横 纹,脸颊推动其向上, 但并不紧张 上唇抬起;下唇与上唇紧 闭,推动上唇向上,嘴角 下拉,唇轻微凸起;鼻子 皱起;脸颊抬起 恐惧 眉毛抬起并皱在一起; 额头的皱纹只集中在中 部,而不是横跨整个额 头 上眼睑抬起, 下眼皮拉 紧 嘴张开, 嘴唇或轻微紧张, 向后拉,或拉长,同时向 后拉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2 表情表情 额头、眉毛额头、眉毛 眼睛眼睛 脸的下半部脸的下半部 高兴 眉毛稍微下变 下眼睑下面可能有皱 纹,可以鼓起,但并不 紧张; 鱼尾纹从外眼角 向外扩张 唇角向后拉并抬高;嘴可 以被夸大, 牙齿可能露出; 一道皱纹从鼻子一直延伸 到嘴角外部;脸颊被抬起 来源: (郭德俊,刘海燕,王振宏,2012) darwin(1965)认为面孔表情是进化了的生物学行为的表现,面孔的情绪表达是 天生的,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该具有相同的情绪表达方式,面孔表情在人类群体 间是通用的。一些研究者的研究支持了达尔文的论断,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指出了不 同的观点,认为人类在面孔表情的表达和识别上存在种族偏向性(matsumoto,1992; matsumoto & ekman,1989; boucher & carlson,1980;mcandrew,1986) 。ekman (1971)认为人类存在六种基本的情绪:高兴(happiness) 、悲伤(sadness) 、愤怒 (anger) 、恐惧(fear) 、厌恶(disgust)和惊讶(surprise) 。izard(1971)在此基础 上又增加了感兴趣(interest)和害羞(shame)两种情绪。 情绪研究常常需要采用含有情绪色彩的刺激材料, 面孔表情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材 料。为了保证其标准化、可靠性和通用性,学者们建立了诸多图片表情数据库,如国 际上比较通用的 ekman 编制的面孔表情图片(picture of facial affect,pofa) , matsumoto 和 ekman 编制的日本和高加索人面孔表情(japanese and caucasian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jacfee) ,beaupre 等编制的蒙特利尔情绪面孔表情图片库 (montreal set of facial displays of emotion,msfde) (龚栩,黄宇霞,王妍,罗跃 嘉,2011) 。 国内学者在 ekman 六种基本表情的基础上,加上中性表情,建立了本土化的面 孔表情图片系统,如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2005)编制中国情绪图片系统 (chinese faci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和龚栩等(2011)编制的中国人情感面孔表 情图片系统(chinese affective face picture system,cafps) ,为本土化和跨文化研 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材料。 人类的情绪复杂多变,其理论也难以统一,在各种理论中,osgood 等人采用因 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情绪主要有三个维度,愉悦度(愉悦到不愉悦) 、唤醒度(兴奋 到冷静)和优势度(支配到被支配) ,这种对情绪进行维度划分的理论得到了大量的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3 支持(白露等,2005) 。我国学者所编制的面孔表情图片数据库都是在此理论的基础 上进行的。 1.1.2 情绪启动的定义情绪启动的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潜意识的按照积极/消极或正性/负性来评判周围的环 境。fazio(1986)提出了情绪启动的研究范式,解释了情绪对于个体认知的影响, 开启了情绪启动研究的大门。 国内外研究者对情绪启动的研究各有侧重, 因此在对情绪启动的解释和界定时各 执其词(杨丽珠,蒋重清,刘颖,2005) 。归纳起来,可以将情绪启动解释为是一种 准备状态对认知活动的影响(aower & forgas,2000) ,表现在个体对情绪信息或刺 激进行加工后,使个体的后继加工带有相应的情绪色彩(karparova,2005) ,对与其 情绪相似的后继信息或刺激更为敏感(koster,2005) 。情绪启动笼统地说是指情绪 对认知活动的影响,但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影响非常广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情绪 启动的理论外延也在不断延伸。情绪启动产生的效应称为情绪启动效应,有时也被称 为情绪一致性效应。 按照个体对启动刺激的觉知程度, 情绪启动效应分为阈下启动效应和阈上启动效 应。 fazio (1986) 设置了 soa=300ms 的实验 (情绪启动刺激呈现 200ms, 间隔 100ms) , 研究发现, 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情绪效价一致的条件下比不一致的条件下被试的评 价的反应时更短。研究者们发现在情绪启动实验中,当情绪启动刺激呈现时间减少到 几十毫秒、十几毫秒甚至几毫秒,依然能够观察到情绪启动效应。murphy & zajonc (1993) 的判断偏好实验是阈下情绪启动的典型实验之一。实验中给完全不懂汉语的 被试呈现一个汉字,请被试猜测该字在汉语中是代表“好”还是代表“坏”的概念。 在汉字出现之前,以 4ms 的时间呈现一幅愉快或者愤怒的面部照片,结果表明被试 更有可能将一个跟随着愉快表情的文字猜测为代表“好”的概念,而将跟随着愤怒表 情的文字猜测为代表“坏”的概念。hermans(2003)等人指出显著的情绪启动效应 出现在 soa 为 0150ms 时段,150ms 左右是情绪启动效应的高峰时段,之后逐渐 减弱。张钦和李小花 (2005)研究指出在 soa 和刺激呈现方式上,研究已获较一致 结论, 即短 soa(小于 300ms)较长 soa(大约 1000ms)将产生更明显的情绪启动效应,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4 阈上与阈下呈现均存在情绪启动效应。 1.1.3 情绪启动的研究范式情绪启动的研究范式 1.1.3.1 经典情绪启动范式 情绪启动的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和声音。已有研究发现,作为启动刺激,图片 比文字引起的启动效应更明显(spruyt,2002)。在对情绪启动的探索中,产生了经典 情绪启动实验、阈下情绪启动实验、反向情绪启动实验以及情绪启动与其他范式相结 合的实验等较有影响的研究范式。其中经典的情绪启动范式当属 fazio 等人最早的情 绪启动实验范式(fazio,1986)。在实验中,先呈现不同效价的启动刺激(积极、中 性和消极) ,间隔 100ms 或者 800ms 后,接着呈现不同效价的靶刺激(积极、中性和 消极) , 考察被试在评价一致、评价不一致和中性三种条件下评判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结果发现,在评价一致情况下,正确率最高、反应时最短,研究者将这一现象定义为 情绪启动效应。 1.1.3.2 反向情绪启动范式 反向情绪启动范式(back word affective priming)侧重于探究之后出现的情绪刺 激对之前出现的刺激的影响。在这种范式的实验中,一般先出现目标刺激,随后立即 出现或一定的间隔后出现情绪启动刺激,要求被试对先出现的目标刺激进行反映,情 绪启动效应在这一研究范式中得到了验证(方平,陈满琪,姜媛,2006) 。 1.1.3.3 阈下情绪启动范式 该范式以阈下知觉水平呈现启动刺激,因刺激处于知觉阈限之下,故其影响是自 动化的。阈下启动效应得到了诸多研究的验证(klinger,2000) 。一般来说,阈下情 绪启动的实验设置有两种:一是,控制较短的启动刺激呈现的时间,二是在启动刺激 呈现的前后设置一个掩蔽刺激,降低或阻断被试对启动刺激的记忆和有意识加工,随 后要求被试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目标刺激作出反应, 一方面平衡了反应时间和准确度的 关系, 另一方面阻止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完全加工,为启动刺激的影响更容易渗入到目 标刺激的加工过程中创造了有利条件(方平等,2006;刘婉清,2012) 。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5 1.1.4 情绪启动研究现状情绪启动研究现状 1.1.4.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研究较早也较为深入。 对于阈下情绪启动是否存 在还具有一定争议。 一些研究者给出了阈下情绪启动存在的证据。 draine 和greenwald (1998)、otten 和 wentura (1999)使用积极和消极词汇作为启动刺激,证明了阈 下情绪启动的存在。hermans (2003)、banse (2001)使用情绪性图片作为启动刺 激, 发现了情绪启动效应, 并报告了情绪反转效应。 murphy 和zajonc (1993) 、 hermans (2003) 的实验也表明情绪启动刺激在阈下呈现比阈上呈现引起更强更稳定的情绪启 动效应。wen li(2010)通过记录脑相关电位来研究阈下情绪启动效应,被试在对疑 惑面孔的情绪评价时,被试表现出情绪一致性,尽管他们没有报告启动面孔表情的任 何内容, 也不能在迫选测试中区别启动的表情。 与在情绪评估上的情绪启动效应一致, 害怕的情绪启动比愉快的情绪启动在145175ms时间段内引起更大的枕部p1电位。 但是,在 victoria 和 ottmar(2010)的研究中,主试要求被试评估高兴和不高 兴的目标词汇,在这之前呈现高兴或愤怒的掩蔽或无掩蔽图画(实验1)或图片面孔 (实验1和实验2) 。他们中的一部分被要求只完成评估目标,一部分要求完成对目标 的评估和命名面孔启动表达的情绪。在实验1中启动和刺激间隔300ms,在实验2中启 动和刺激间隔是80ms。命名任务确保掩蔽实验过程的有效性。在那些要求命名图画 和图片面孔的面部表情和没有要求命名图片面孔表情的无掩饰启动的任务后, 情绪启 动效应非常明显。在掩蔽启动之后,没有发现情绪启动效应。此研究没有得到提供掩 蔽面孔启动下情绪启动效应的数据结果,但是,结果表明对启动的自觉注意可提高情 绪启动效应。 为了研究情绪面孔前注意加工,holender(1986)和 wiens(2006)经常使用一 个掩蔽程序(masking procedure)。在这个程序中,面孔刺激呈现的非常短暂,比 如持续 30ms,之后立刻被一张中性的掩蔽刺激替换更长的一段时间。在视觉记忆, 此掩蔽替换呈现的面孔,致使面孔难以进一步的意识加工。两个刺激之间的刺激间隔 时间(soa)是影响后继掩蔽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还有知觉因素,包括:掩蔽和 与之相应的掩蔽刺激,实验室中周围环境的亮度和暗适应的程度。最后,被试在相同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6 的实验条件下,能够觉察呈现的掩蔽刺激的程度也具有个体差异。已知后继掩蔽来阻 止对掩蔽刺激的意识知觉的有效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并且这些因素在实验持续进 行中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掩蔽有效性的控制非常重要。或许这些因素可以解释学者们 在这一领域的分歧。 1.1.4.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情绪启动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2000 年之后,此类研究不断展开和 深入。 蒋重清 (2005) 要求正常成人被试在哭、 笑、 中性表情面孔刺激阈下启动下 (启 动刺激呈现12ms,掩蔽刺激呈现 60ms) ,根据人物后脑勺图片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表 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哭的情绪刺激启动 使被试对靶刺激的判断发生显著的情绪一致性偏向,而笑的表情没有产生显著地情绪启 动效应。结果说明被试具有区分阈下刺激情绪效价,无意识下的情绪启动具有弥散性。 蚁金瑶(2007)选择了述情障碍者和正常被试各23名,参加阈上和阈下两种情绪 启动任务, 启动刺激 (分为启动状态、 非启动状态和控制状态) 和目标刺激均为中性、 正性和负性图片。 阈下刺激呈现20ms, 后继掩蔽刺激呈现40ms; 阈上刺激呈现200ms, 间隔100ms后呈现目标刺激。实验比较两组被试在对目标图片做出判断的正确率和平 均反应时的差异。结果显示,在阈下和阈上启动任务中的正确率、情绪启动状态的主 效应均显著。在阈下启动任务中,述情障碍组与非述情障碍组在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 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阈上启动任务中,述情障碍组的平均反应时显著长于非述情障 碍组。研究发现,在无意识水平,述情障碍者对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不存在缺陷,而 对意识到的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存在明显缺陷。 陈满琪(2008)在线索提示范式下,设置无干扰条件和干扰条件的阈上(刺激呈 现200ms)和阈下(刺激呈现40ms,soa为73ms)情绪启动,以此考察干扰条件与情 绪启动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无干扰条件与干扰条件下均存在显著的阈上情绪启动和 阈下情绪启动, 并且干扰条件下阈上情绪启动程度明显降低而阈下情绪启动程度不受 影响。 研究者从情绪启动与注意关系的角度,讨论了干扰条件与情绪启动的这种表现 对于理解情绪启动加工属性及意识与无意识分离现象的意义。 柳恒超(2010)选取51名被试,要求被试在恐惧、中性情绪图片(呈现11ms,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7 后掩蔽刺激117ms)呈现后评定中性面孔图片,借以探讨阈下启动的恐惧情绪和厌恶 情绪对人际判断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阈下呈现恐惧图片的情况下,被试认为 随后的中性人物面孔图片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和威胁性, 相对于阈下呈现中性图片的 条件; 阈下呈现厌恶图片的情况下,被试认为人物随后的中性人物面孔图片表现出更 多的无礼性和令人讨厌,相对于阈下呈现中性图片的条件。研究表明,在具体情绪的 水平上,阈下情绪启动会影响被试随后的人际判断。 吕勇(2010)选用高低愉悦度的人脸面孔作为启动刺激,启动刺激呈现 20ms 后, 经过马赛克处理的中性面孔图片(靶刺激)呈现 800ms,要求被试对靶刺激的愉悦度 高低进行判断。 结果发现在对靶刺激进行情绪判断时出现于启动刺激愉悦度趋于一致 的启动效应。此研究程序中,虽然研究者没有特意设置一个后继掩蔽,但是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保证被试对于启动刺激处于无意识水平。(1) 启动刺激的呈现时间为 20ms, 之后随即被另外一张既作为掩蔽刺激又作为靶刺激的中性面孔所掩蔽; (2) 事先不 告诉被试启动刺激的存在; (3) 情绪性判断任务是针对阈上呈现的靶刺激而做出的, 不需要被试对启动刺激进行判断; (4)在实验任务结束后,首先对被试进行访谈,以 考察被试对于阈下情绪启动刺激主观上的觉知。研究者设计的四个问题层层深入,逐 渐将启动刺激的信息透露给被试; (5)设计了意识探测程序,让被试逐个对启动刺激 的情绪进行迫选,根据信号检测论计算出被试对启动刺激的敏感度 d,并证实它与被 试的反应倾向无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控制以及意识探测,为该实验实现启动刺激的 阈下呈现提供了保证。 1.2 特质焦虑的研究概况 1.2.1 特质焦虑的定义特质焦虑的定义 特质焦虑是焦虑的一种类型,是焦虑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特质焦虑,首 先要对焦虑进行界定和描述。焦虑的理论由来已久,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有 学者认为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焦虑的个体会常常体验到恐惧,这是一种不愉快的消 极情绪体验(lewis,1970) 。我国学者张春兴(1994)认为: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 不安、忧虑和恐惧等编织成的情绪状态” 。黄希庭(2004)认为焦虑是个体对担忧的担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8 忧,对恐惧的恐惧,其是由即将来临的威胁或恐惧引发的紧张不安、忧虑的负性情绪。 spielberger(1966)把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性的 焦虑,容易受到当前环境的影响,波动性较大,其是以生理唤醒和有意识地感觉到忧 虑,恐惧和紧张为特征的短暂的情绪。相比于状态焦虑,spielberger 认为特质焦虑更 像是一种人格特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隐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焦虑倾向。高特 质焦虑个体具有焦虑易感性,比低特质焦虑者体验到更多的焦虑(刘婉清,2012) 。 1.2.2 特质焦虑与认知的相关研究特质焦虑与认知的相关研究 自从状态焦虑理论出现以来,学者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旨在探讨特质焦虑和 认知之间的关系,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些理论。 (1) 注意倾向理论(attentional bias) 注意倾向理论认为,焦虑具有发展性功能,其可以使个体迅速的觉察环境中存在 的威胁性信息并给予优先注意, 诸多研究表明, 威胁性信息能够吸引焦虑个体的注意, 而且焦虑个体也倾向于将模糊的或意义不明确的刺激评价为威胁性信息(eysenck & byme,1992;broadbent,1988;mogg,mathews & eysenck,1992) 。 此外,有研究者认为高焦虑者的选择性注意系统对环境中的威胁信息更敏感,以 至于高焦虑者比正常个体更容易注意到威胁信息。 但是这种易化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 注意偏向,因为注意偏向的成分不仅仅包括注意易化,还包括对威胁信息的注意脱离 困难(高鑫,周仁来,李思瑶,2012) 。 posner 和 petersen(1990)提出, 注意包含两个子系统:后注意系统(posterior attentional system)和前注意系统(anterior attentional system) 。后注意系统是一个反 应系统,它包含了注意的三个成分,即注意脱离(disengagement of attention) 、注意 转移(shifting of attention)和注意锁定(engagement of attention) 。后注意系统使个体 的注意焦点从一个事物(a)转向另一个事物(b) 。某事件一旦被注意锁定,与该事 件有关的信息就会进入前注意系统。前注意系统是一个执行系统。在期望与动机的调 节支配下,前注意系统可调节后注意反应系统,影响着空间注意力的分配。例如,高 焦虑作为一种期望和动机状态,有可能通过前注意调控系统影响着后注意反应系统, 使个体对威胁信息更敏感,或锁定威胁信息,难以摆脱(高鹏程,黄敏儿,2008) 。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9 (2) 高警觉理论(theory of hypervigizane) eysenck (1992)提出了高警觉理论,他假设焦虑的主要功能是有利于个体迅速 觉察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在此假设的基础上,个体在特质焦虑上的差异主要表现 在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的预先注意和注意功能等方面。因此,高特质焦虑者一方面表 现出一般的高警觉状态,即注意到所有与任务相关的刺激,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特定的 高警觉状态,即倾向于选择性地注意与威胁相关的刺激信息。后者通常又称作选择性 注意偏向。eysenck 还作出假设,认为选择性注意偏向既可以指向社会性威胁刺激, 也可以指向生理性威胁信息。 高特质焦虑者的高警觉状态还包括在个体觉察到与任务相关刺激或觉察到威胁 刺激之前,表现出的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高频扫描和更大的注意范围,以及在对某一刺 激加工时表现出的较小的注意范围。 高特质焦虑者对意义模糊的刺激或者具有威胁意 义的刺激表现出注意偏向、解释偏向、记忆偏向等认知偏向。 (柳春香,2007) (3) 压抑者理论(repressor theory) 压抑者理论是由 winberger 提出,该理论认为,部分低特质焦虑者自我报告出的 特质焦虑水平与其生理上表现出的特质焦虑水平是不一致的,因此 winberger 建议在 低特质焦虑这组中可以再区分出一组个体,即压抑者。压抑者常常采用各种策略避免 意识到与自我形象不相容的情感或冲动,其认知偏向可能指向不同的焦虑源,如环境 刺激、压抑者的自身行为倾向和行为、自身的生理活动,以及长时记忆中的信息。 (4) 特质焦虑的四因素理论(the four-factor theory of trait anxiety) eysenck (1997) 提出的四因素理论认为, 影响个体特质焦虑的四个因素分别是: 对环境刺激的认知评价、个体的生理活动水平、个体自身的行为倾向或行为、储存在 长时记忆中的认知( “忧虑”就是与特质焦虑密切相关的认知) 。这四个因素中对环境 刺激的认知评价是引起个体特质焦虑的最主要因素, 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认知图式在 认知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理论还假定,与四因素有关的认知偏向是在个体 意识水平之下进行的,尽管这些加工过程可能是不完全自动化的。 郑希付(2005)通过比较高低焦虑组大学生对三类词语(积极词语、消极词语和 中性词语)记忆的数量,发现焦虑与词语记忆呈负相关,即焦虑的水平越高,个体的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10 记忆效果越差。而且焦虑仅与积极词语相关显著,与消极词语和中性词语的记忆相关 不显著。此外,研究没有发现高焦虑水平的人有选择和保留消极词语、排斥积极词语 的倾向,相反,与低焦虑组一样,他们具有明显的选择和保留积极词语的倾向。研究 者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一结果,一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根本动机之一就是趋乐避苦,这 一结果证明了这个动机的作用;二是个体具有心理免疫机制,高焦虑者通过选择和保 留积极信息、排斥消极信息的方式消除焦虑;三是研究选取的是正常大学生被试,并 非临床诊断的焦虑群体。 1.3 视觉搜索与眼动研究法的研究概况 1.3.1 视觉搜索的定义视觉搜索的定义 视觉搜索是个体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认知过程的一种。视觉搜索在生 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人群中寻找熟悉的朋友,在一大段文字中获取中心字句等等。 视觉搜索的任务是要求被试在刺激群中寻找某类目标刺激(靶刺激) ,研究中常见的 刺激类型有符号、字母、数字、人脸图片等等,靶刺激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 多个。在大多数的研究中,视觉搜索反应时和正确率是常用的统计指标。 视觉搜索有两种常用的反应时实验范式,一种是给定某一个或某一类靶刺激,要 求被试从干扰刺激中找出靶刺激,判断靶刺激是否存在;另一种是靶刺激和目标刺激 同时呈现,要求被试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判断是否存在与干扰刺激不同的靶刺激,如在 12张面孔中寻找不同于其他的一张面孔,其中11张相同面孔为干扰刺激,1张与众不 同的面孔即为靶刺激(李劲颐,2011) 。除了基于反应时搜索实验外,还有精确判断 的实验方法。先呈现固定时间目标刺激,然后呈现遮蔽,再呈现干扰物,操作目标物 与干扰物之间有时间间隔,探索视觉搜索成绩 (任延涛,2006) 。 1.3.2 视觉搜索策略视觉搜索策略 drury(1978)认为视觉搜索过程包含搜索和决策两个阶段。搜索阶段是指搜索 者搜索并找到目标阶段,决策阶段是指搜索者判定所找到的目标是否为真,并作出决 策的阶段。megaw(1979)在视觉搜索两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将视 觉搜索过程细分为搜索 (search) 、 发现 (detect) 、 判断 (judgment) 和决策输出 (output 面孔表情对特质焦虑大学生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decision)四个阶段。搜索阶段是指通过头、眼睛以及其他身体相关部分的摆动对视 觉搜索区域进行搜索的阶段; 发现阶段是指视觉搜索中发现并且锁定某一个目标的阶 段; 判断阶段是指判断并确认发现过程中所发现的目标是否为视觉搜索的目标刺激的 阶段; 决策输出阶段是经过判断后输出决策的阶段。视觉搜索策略是指在视觉搜索过 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或策略,包含以下几种: 1.3.2.1 平行搜索和系列搜索 斯滕伯格认为,当人们在许多背景物体(如字母)中寻找一个特定靶子(如一个字 母),那么增加背景字母的数量将会使人们寻找靶子的时间增加。斯滕伯格认为存在 两种搜索方式:平行搜索和系列搜索。平行搜索是同时比较测试项目和记忆中的全部 项目,这种搜索下,被试的反应不会随着记忆集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系列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