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随着体育竞赛体制的改革, 高等院校和职业体育俱乐部将成为推动我国高水 平竞技体育事业前进的主要力量。 高校竞技体育在未来的中国竞技体育中将扮演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培养中学-大学-奥运会选手将是未来培养体育人才的 主要途径之一。对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改革进行研究,探求其中的影响因素,分 析其中的利与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策,为实现“2008 奥运战略”目标, 使我国高校成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基地”和“摇篮”, 充分发挥高校各运动训 练队的优势,探索发展新思路,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任务。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推理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对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最终得出了影响 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训练质量与效果,运动员 的出路;训练的物资保障;高校训练管理班子;高校对篮球联赛的理解力;赛程 的合理性。获取了 5 类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的主要因子, 分别命名为意识提高因子、政策物资投入因子、管理因子、协调体制因子、训练 比赛因子。 1.意识提高因子 1.意识提高因子 意识提高因子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思想重视程度 、教练员的自身提高、教练员 的训练水平、运动员的出路。 2.政策物质投入因子 2.政策物质投入因子 政策物质投入因子包括高校出台政策扶持、 运动队的经费投入、 训练的物资保证、 教练员的训练经验、高校办队积极性。 3.管理因子 3.管理因子 训练管理因子包括高校训练管理班子、高校后备力量成龙配套、高校训练管理体 制、竞赛方式的科学性、训练质量与效果。 4.协调体制因子 4.协调体制因子 协调体制因子包括学习与训练关系的协调、 高校的场馆设施、 高校教育改革措施、 高校对篮球联赛的理解力、运动队训练制度的建立。 5.训练比赛因子 5.训练比赛因子 训练比赛因子包括运动员的来源、训练次数与时间、赛程的合理性、联赛制度的 建立。 结合影响因素与现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调查;对策 investigations material guarantee for training; the college training-administrating group; the comprehension of basketball tournament for colleg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game. and gets five critical influencing factors as awareness improving factor,policy-material-devoting factor, administrating factor, coordinating-system factor and training-competing factor. 1. awarenessimproving factor it includes the attention-paying degree of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he self-improvement and training-level of the coach and the outlet of the athletes. 2. policy-material-devoting factor it includes the college supporting policy, funds paid for the sports team,material guarantee for training,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of the coach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college in organizing the sports team. 3. administrating factor it includes the college training-administrating group and system, serializing the college supportive athletes, scientific degree of competitive ways and training quality and effect. 4. coordinating-system factor it includes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study and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building in colleges, the college reform step in education, the comprehension of basketball tournament for colleg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ining system of sports team. 5. training-competing factor it includes the source of athletes, the training number and tim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gam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ournament system. combin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the article provides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basketball teams; developing factors;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1 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 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 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1 前言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1.1 选题依据 1987 年 4 月,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 的通知文件,首次确立了 51 所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院校;1995 年国家教委又重 新确立 53 所院校作为开展田径、篮球等重点项目的试点学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 始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已经成为我国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培养优秀 竞技体育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体育局系统独自承担中国竞 技体育的格局必将发生改变。2008 年以后,现有体育竞赛体制将有所改革,高校竞技体育 在未来的中国竞技体育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学-大学-奥运会选手将是未来 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高等院校和职业体育俱乐部将成为推动我国高水平竞技体 育事业前进的主要力量。其中,篮球是深受人们喜欢的,非常普及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各高 校有一定的基础 。高校在开展篮球运动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高校的大学生身体发育已趋 成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是每一个大学生心中的梦想,篮球运动以它的对抗性、竞争性、 集体性、趣味性、增智性与比赛结果悬念叠起的独有艺术魅力,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这给 高校开展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奠定了基础, 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篮球运动氛围。 高校开展篮球运 动丰富了校园文化, 高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之中学生要多, 凭借大学学习时间相对可自行 安排的特点, 将一定的时间投入到篮球运动中去, 这从时间上保证了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优 势。这对于丰富高校业余文化生活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陶冶高尚情操,增进同学们的友谊 与交往,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起到促进作用,一支高水平的篮球队,在一定 程度上对学校来说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宣传。 20 世纪末期,我国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纵观斯坦福、普林斯顿等世 界名牌大学不难发现,一流的大学不仅在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师资力量等方面实力雄厚, 而且在体育上也是高人一筹。 学生体育活动丰富多样、 体育设施先进齐全、 校际间竞赛激烈、 高水平运动员倍出是世界名校的共同特点。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速和加深, 西方高校体育 的文化价值会对我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校体育将会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得到更多的重 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纳入我国高校管理中,高校的自主性加强,但校际之间的 2 竞争也日趋激烈。 如何利用体育来提升学校的形象和知名度是高校管理者最为关注的一个话 题。清华大学基于创建一流世界大学的需要,除跳水、射击、赛艇、男篮和田径五个项目外, 还选择了有利于校际之间交流的赛艇和篮球作为其高水平运动队的主攻方向。 可见, 高校体 育不仅肩负着强身健体的功能,还担当着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具有团队感和竞争、合作精神 的现代人、提升学校知名度等社会功能。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大学体育。如何 培养出既能面向世界,又能立足于本土,具备思想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和竞技能力强的篮球 运动人才, 是摆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单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各高 校在组织与实施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竞赛与训练过程中, 在累积有益经验同时, 遇到了不少问 题,因此,对如何克服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使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篮球运动队 的路子步入健康轨道, 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竞技运动人才在高校中培养是 我国体育改革的必然。 竞技体育在美国的大学占居着重要的位置,有 600 多万名高水平运动员分散在各大学 中,许多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来自于大学。在哈佛大学,有 41 个大学体育代表队。在高校 办高水平运动队不但出现在发达国家, 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有, 事实说明这是大学体育发展 的方向,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不可抗拒。因此,在我国有条件的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 动队,不仅时机成熟,而且条件也完全具备。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可以使高水平运动员 在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又能接受高等教育,无论对学校,还是对运动员个人都是一种最佳 的选择。 另外,从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三方面来看,他们也需要接受 大学的教育。一个高水平运动员,不仅仅靠勤奋、刻苦和天赋,而且要靠科学的训练方法。 这种方法的形成要依靠多学科知识的综合, 只有综合性大学才具备这种条件。 把篮球作为高 校发展的竞技项目是相对可行的。因此,认清形势,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建立 一支系统的、科学的、有长远目标的高校篮球运动队,为将来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奥运 会做好准备。 我国高校系统地、有组织地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做法是从 1986 年开始的。为了缓解竞 技运动和教育的矛盾,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于 1986 年号召学校系统建立培养高水平运 动员的一条龙培养体系,确定了 80 多所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学校。综合性大学在培养竞技 运动人才上具有资金获取、科研服务、信息提供等方面的优势。高校在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 上已结出了一批硕果。 华东理工大学代表国家参加了三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 取得多 枚金牌; 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承担了国家队的比赛任务, 清华大学的学生出现在全运会上 3 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高校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支柱。鉴于上述现状,为 实现“2008 奥运战略”目标,使我国高校成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基地”和“摇篮” ,充分 发挥高校各运动训练队的优势,开展对高校竞技体育改革分析研究,探索发展新思路,已成 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任务。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在随着教育的改革、 学校体育的改革发生着变化, 但变化是怎样 的呢?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是那些呢?笔者作为河南省高校一名篮球教师, 任教工作以来, 观 察和访问了周围的河南省高校, 发现各高校很多篮球队处于自发状态, 很多高校根本就没有 训练篮球队,参加 cuba 的高校较少,大多数只是各系为了参加本校的篮球比赛,还没有提 升到能代表学校到外面参加高校间比赛这一水平, 大部分高校篮球队长期处于停训状态。 作 为一名高校篮球教师,深感忧虑和困惑,急于探求停滞背后的原因,想对影响河南省高校高 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做个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影响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 很多,如果忽视了这些影响因素,则不能提高高校篮球队的水平和的整体效果。本 文通过对河南省试办高水平大学篮球运动队调查研究, 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因子分析方法, 对 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 应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为河南省高校高水平大学生篮球队伍的培养提供 参考依据。 使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尽快纳入我国体育竞赛体制 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为我国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稳步提高起基础研究作用, 为河南省高校高 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部分解决措施。 4 2 文献综述 2 文献综述 2.1 全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历史背景和意义2.1 全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历史背景和意义 1986 年,原国家体委和原国家教委在山东掖县召开会议,制定了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 运动队的措施, 这成为我国社会办体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为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开辟 了一条新的途径, 并实现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走向世界大运会的战略目标, 同时为奥运金牌 战略服务。全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至今已经 18 年了,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并取得 了可喜的经验和辉煌的成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欣喜之余,我们应该冷静并需认真 地回顾过去,并且从中找出差距与不足,以利于取得更大程度上的进步。从这一基点出发, 进行认真的回顾与更深层次的思考。国家教委自 1987 年 4 月份公布了全国试办高水平运动 队高校的名单及这些学校的招生办法文件以来(下文简称“文件”),在这 18 年的时间里, 全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部分运动项目已经实现了冲出亚洲, 步入世界 的伟大目标。 “随之推动了学校的群众体育, 增强了高校体育工作的生机, 为我国高校能尽快赶上发 达国家的体育竞技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迈出了坚实重要的一步”1 。 俞继英等人认为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能较好地解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能在较短的时 间内使运动员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 使运动员成为既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又有一定文化 知识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2。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孕育推出了中国大学生蓝球 联赛, 迄今已成功举办了 7 届赛事。 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把我国高校的篮球运动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我国整个的篮 球运动亦将产生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对篮球运动的积极作用,在于它“发展高校 篮球、培养篮球人才”的目标。本身并不能提供什么新技术、新战术以及新的训练 方式,而是通过其机制本身使运动队、运动员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已有的技战术体 系和训练方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在技战术打法和训练管理方面积极创新, 以求在竞争中居 于领先地位。 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必然会促进校园篮球走 向社会的进程;有利于提高我国篮球水平,缩短与世界强国的差距;将会 1 林登宝.对全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年第1 期 2 俞继英等.21 世纪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2 期 5 促进大学生篮球产业系统的开发,为我国篮球市场的形成和完善注入新的活力”3。 综上所述,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解决了学与训练的矛盾, 解决了家长和运动员的后顾之 忧,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具有体育天赋的少儿投身到竞技体育行列中来。同时,高校办高 水平运动队更能取得社会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得到经费、设备等方面的保证,因此它是竞 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欣喜之余,必须冷静地去发现、承认并分析目前的现状所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审时 度势、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不断完善。所以,不免要对影响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发 展的因素进行一下反思与讨论。 影响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很多, 如果忽视 了这些影响因素, 则不能提高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水平和联赛的整体效果。 通过对试办高校 高水平篮球队调查研究, 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因素分析方法, 对运动队培养的各种因素进行 分析, 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为高校篮球运动队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 依据。 2.22.2 影响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和主要问题探讨 影响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和主要问题探讨 依据目前对同类文献资料的查寻和整理, 发现影响高校试办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 和遇到的主要问题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教练资源匮乏,执教水平不高、生源渠道不畅, 短期行为明显、 “学训”矛盾突出,违背办运动队初衷、竞赛制度欠缺,缺乏统一规划、经 济基础薄弱,体育经费短缺等。 2.2.1 篮球教练员资源匮乏,执教水平不高 2.2.1 篮球教练员资源匮乏,执教水平不高 教练员在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对 高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起着核心作用。 教练员是竞技运动中极其重要的能动因素, 教练员 的科学化训练水平, 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进校后运动成绩是否持续提高是个关键。 对提高 运动员竞赛成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使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发挥 出最大的运动潜能,创造出最佳的运动成绩,是竞技体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教练员的职 责。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招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校均程度不同的扩大招生人数,使在 校学生人数猛增,这样一来,各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应剧增。由于高校举办运动训练队 的特点,绝大多数的教练员是“一身兼多职” ,不仅要进行运动训练,还要兼上体育教学课、 体育辅导课及群体活动,工作负担过重。在运动队训练经费投入方面由于缺额较大,给其训 练津贴微薄, “付出与回报”相脱节,从而挫伤了其积极性。在教练员职后培训提高方面的 方法、措施滞后,导致其进修提高机会少、信息闭塞。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凭经验行事,手段 3 曲京寅.影响模式建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 年第 4 期 6 陈旧、方法落后,已难以适应当前体育科技发展的需要。 杨吉春等人认为,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主要来源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他 们均毕业于体育院系, 虽具有比较系统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 但绝大多数人从未受过专业运 动训练,更无各种大赛临场的经验,应该说对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工作是相当陌生的”4。 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入校后, 由于在技战术上得不到高水平教练员的指导, 技战术水平不仅没 有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 对于教练员现状, 郭科明调查结果表明, 就当前高校教练员队伍中十分缺乏既有较高科 学训练理论的“智力型” ,又有丰富经验的“实践经验”型相结合的高水平教练员5。 赵芳, 孙民治在调查我国高级篮球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业务水平、 事业心状态等情况后, 认为我国高级篮球教练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 6。 刘安清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在试办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篮 球教练员从事篮球专业工作情况后, 认为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队伍自身缺乏 竞技运动比赛经历,组织运动训练经验短缺,指挥比赛体验匮乏” 7。 要达到激励运动员的目的,有赖于运动员与教练员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 互支持。而这一系列的“相互”首选应建立在教练员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只有当 教练员的这些自身素质达到相当高度时, 球队才能形成凝聚力。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 球队的教练员兼职的人数过多,接受业务进修与培训机会较少的局面必须予以扭转。 2.2.2 生源渠道不畅,短期行为明显 2.2.2 生源渠道不畅,短期行为明显 生源是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篮球队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全国的大学生具备 打高水平篮球比赛的运动员太少,高校高水平篮球人才缺乏。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生源有 4 个基本途径: 一是各省市体工队退役运动员; 二 是省市体校等未入选体工队一线队伍的学生; 三是部分体工队在役运动员; 四是体育基础好 的普通高中生。 秦百里等人认为: “篮球后备人才基地尚需建立,如果高校从在校学生中选择高水平运 动队队员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其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 8。就中国高校普遍情况而言,其中 生源能够得上篮球人才的极少, 这远远不能满足组建高水平篮球队的需要。 于是高校必定要 4 杨吉春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初探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年第 12 期 5 郭科明.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之一对高校运动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04 年第 7 期 6 赵芳等.我国高级篮球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年第 3 期 7 刘安清.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年 第 11 期 8 秦百里等.高等学校组建高水平篮球队运行机制探索j.体育与科学.2002 年第 9 期 7 向社会争取生源,较好的做法就是高等院校直接与中、小学挂钩,建立选拔队员的基地,从 而使有篮球特长的同学, 从小就能接受专业化训练, 而不至于从小学到大学这一漫长的路途 中,使得千里马没有伯乐而被埋没。促进中、小学积极开展篮球运动,产生连动效应,为高 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 郭吉强在我国大学高水平篮球队选材现状及对策研究研究认为, 目前我国大学高水平篮 球队选材主要来自体工队(少体校)和中学生篮球二级以上的运动员。 “其中,中学生篮球运 动员占多数,整体竞技运动水平不高。具体选拔工作由主教练负责,招生法规还欠完善” 9。 大学办高水平运动队是竞技体育多元化改革的成果, 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与国际接轨 的举措。从目前来看,有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学校声誉,故在招生等方面采取了急功近利的做 法,从而影响了球队的发展。 2.2.3 运动队的管理体制,学习与训练、比赛发生矛盾的问题 2.2.3 运动队的管理体制,学习与训练、比赛发生矛盾的问题 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目前尚属探索阶段, 国家教育部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 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正式的法规、条例、文件,虽然作了很多具体的规定,但各院 校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按照本校的实际需要进行一些符合自身要求的操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 发展不断地加快,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力度不断加大,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管理水 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办队的方向和水平。 普通高等学校培养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高水平篮 球运动员是普通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的基本宗旨之一。 只有解决高水平大学生篮 球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矛盾, 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大学期间, 不仅提高了运动技术水 平,而且学到了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实 现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高文化知识和高竞技水平”的培养目标。 杨吉春等人在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初探的研究中认为: “学训”矛 盾突出,违背办运动队初衷4。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和其它大学生一样,享有同等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他们在完成和其 他学生同样的学业前提下,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项运动训练, 并有责任和义务代表学校参加 各级重大比赛,为校争光。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各试点高校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 时,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运动员能在全国性或重大体育赛事中,发挥最佳水平,创造辉煌 成绩,为校争光。一些高校片面强调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却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运动训练时间不断增长, 运动负荷逐渐加大, 使高水平运动员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 9 郭吉强.我国大学高水平篮球队选材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 年第 11 期 4 杨吉春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年第 12 期 8 到单一的训练上, 最终耽误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大学学业的完成, 违背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夺标育人”的初衷。 2.2.4 经济基础薄弱,体育经费短缺 2.2.4 经济基础薄弱,体育经费短缺 经济是体育的基础, 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保证。 体育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 盾,因为先进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的研究与运用必须以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根据中国教 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划,本世纪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4%, 而发展中国家 1993 平均值已达 4.1%。可见,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偏低,而高校体育经 费投入更低,95.3%的高校体育经费仅占教育经费的 1%。可见,我国学校体育经费非常短 缺,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校方拨款,有限的经费远远不能保证训练和 比赛所需。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补贴较低,食宿条件较差,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没有经 费参加各种高水平的比赛。经费匮乏仍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 郭科明在调查结果表明:运动训练经费投入不足,缺口较大,因而导致其运动训练无法 正常、系统化地进行,训练质量也难以提高5。 周之华等也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的研究中指出: “高校办队的经费必 须给以提高。提高高校办队的规模和层次面临着巨大的经费困扰,必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获取发展资金”10。 但目前由于以下原因使拓展高校竞技体育市场存在困难:一是缺乏经营性的中介组织, 为高校校际体育开拓市场;二是水平低,比赛少,宣传力度达不到而导致社会影响力差,不 利于吸引商家介入; 三是高校运动队多采取学校行政式的管理, 没有把高水平运动队作为能 够进行开发的产业对待,开发性差。 2.2.5 竞赛制度欠缺,比赛次数少 2.2.5 竞赛制度欠缺,比赛次数少 提高训练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竞赛, 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反映和考 察运动训练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 光训练不比赛就不能 做到以赛促练。运动竞赛次数太少,不能有效激励学校的经济投入和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检阅和衡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比赛安排太少, 导致高校办运动队中高水平运动员在大部 分时间内处于只训练不比赛的窘境,极大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杨吉春等人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初探的研究中认为: “目前,高校 5 郭科明.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之一对高校运动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04 年第 7 期 10 周之华等.我国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首都体育 学院学报.2004 年第 3 期 11 杨吉春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年第 12 期 9 竞赛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体协的社团管理作用, 比赛 少,缺乏统一规划,竞赛层次不合理,不能体现比赛公平竞争的特点”11,运动员参赛资 格的审查程序存有漏洞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周之华等人在我国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中认为: “中国大学生篮 球运动员平均每年参赛 4.7 场,而美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则为 43 场,几乎是中国运动员的 10 倍”10。 2.3 对影响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研究现状 2.3 对影响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1998 年推出了中国大学生篮 球联赛, 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生事物, 这种联赛把 我国高校的篮球运动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对我国整个的篮球运动亦将产生深远而有意义 的影响。有了成绩,强校更可尽显“王者风范”,弱校则以此尽可能地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 影响,高校篮球队已是各校的一张名片,是社会了解学校的窗口,已是各校交流合作的一种 手段和途径。普通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出既能立足国内,又能面向世界,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 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是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的方向。 依据目前对同类文献资料的查寻和整理,对影响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研究, 发现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 教练的来源情况、 执教水平、 运动员生源渠道、 学习与训练关系、 竞赛制度,运动训练物质保证,体育运动训练经费、运动队管理制度等。大多数是采用逻辑 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较多的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少, 尤其是缺少符合影响各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实际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结合各 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对策。 本研究将尝试从众多影响因素中分出更为具体的指标, 根据对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 动队的实际调查, 将众多指标变量筛选和选出符合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的实际的典 型指标变量,在全面把握众多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突出重要影响因素,在实践指导中更加具 体和准确。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能较好地 解决学与训练的矛盾,培养全面发展并具有体育专长的人才。一方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 运动员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实现一条龙的训练体系。运动员成为既有较高的运 动技术水平, 又有一定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能较好 10 地解决运动员退役以后的出路问题。 一旦运动员运动生涯结束或生病, 与正常学生一样就学 或就业,不会陷入升学不得、就业不能的两难境地。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能进一步提高人才 培养的效率。 运动员无论进入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哪种形式, 都可以做到在运动训练的同 时进行文化学习。 因此运动员的去向就不只是担任教练员, 而且可以成为具有其他专长的合 格人才。 世界篮球运动自从 1891 年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篮球比赛更以 其激烈性、精彩性、技巧性、多变性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吸引着亿万球迷。高校办高水平 篮球运动队模式发动了对计划经济下、国家“包下来”体制的冲击,并启动了运动员训练、 管理体制的改革。 高校办高水平篮球运动队是一种有益的改革尝试, 它冲破了计划经济固定 模式,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促进校园篮球走向社会的进程,培养更多更 好的体育人才,对体育体制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11 3 研究对象 3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 3.1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资料法 3.1.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在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通过各种体育 期刊、光盘、因特网收集和查阅 19802004 年间能反映高校运动队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 的文献资料, 对涉及有研究方法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为本文的研究、 设计和构想提供参考。 3.1.2 问卷调查法 3.1.2 问卷调查法 3.1.2.1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需要,对河南省试办高水平篮球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3支男子 篮球队和3支女子篮球队的主管领导5名、12名教练员、运动员50名(男运动员32名,女运动 员18名)和运动队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本文设计了三种问卷,经效度和信度检验,均具 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卷发收情况见表1。共发放问卷78份,实际收回72份,回收率 92.3%,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67份,其中运动员50份,教练员12份,主管领导5份。 表 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 主管领导 球队教练员 运动员 发放 6 12 60 回收 5 12 55 有效 5 12 50 有效回收率 83.3% 100% 83.3% 3.1.2.2 问卷设计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结合课题阅读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球队训练,运动管理的论著, 并向专家、学者咨询请教,在导师的指导下作了多次修改。问卷设计兼顾本研究的需要和方 便对象的填答,故问题的调查多采用单选题和多选形式,简单易答,得到了调查对象的认真 对待和较好的配合。问卷详见附件。 3.1.2.3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效度: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逻辑有效性 分析,采用“非常有效、有效、说不清、无效、非常无效”五级评分法,并将问卷初稿呈 15 位专家进行效度检验, 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专家的构成情况见表 2, 12 专家对问卷的评价见表 3: 表 2 专家构成情况 专家职称 人 数 百分比% 教 授 13 86.77 副教授 2 13.33 表 3 专家对问卷有效性评价结果 评价程度 非常有效 有效 说不清 无效 非常无效 专家意见 占% 0 0% 15 100% 0 0% 0 0% 0 0% 从专家对问卷的评价来看,问卷的效度符合要求。 信度:问卷的信度检验采取了小范围内“测量、再测量”的方法。样本含量适中,所以 第二次测样本为第一次的测量样本数的 30%,前后再次发放问卷日期相隔 30 天,再次填答 对像相同。回收后计算问卷重复率为:第一份球队主管问卷达 90%;第二份球队教练员问卷 达 92%;第三份球队运动员问卷达 91%;说明可靠性较高。对做因子分析的问卷部分作了问 卷的内部一致性如何,即信度分析。用 spss 中的 scale 做信度分析(alpha) ,所得的 a 系 数是 0.9, 说明信度比较高,问卷符合要求。 3.1.3 专家访谈法 3.1.3 专家访谈法 对论文涉及的相关问题,请专家和导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3.1.4 数理统计法 3.1.4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问卷数据在电脑系统中运用11.5 统计软件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和因子分析。 并请教有关专家针对本研究的统计软件给予帮 助指导,对统计结果进行重复运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13 4、结果与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的主因子的确定 4.1 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的主因子的确定 对回收的问卷信息经过量化处理, 本文对筛选出25个影响因素进入研究范畴并进行型 因子分析,从结果来看前6个主要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达81.551%,结果见下表4。 表4 影响因素型因子分析特征值(解释总变异量) 初始特征值 平方和负荷量萃取 旋转平方和负荷量 成 分 总和 方差的 % 累积 % 总和方差的%累积% 总和方差的% 累积 % 1 9.917 39.669 39.669 9.91739.669 39.6694.40917.635 17.635 2 4.174 16.697 56.366 4.17416.697 56.3664.08016.319 33.954 3 1.994 7.978 64.344 1.9947.978 64.3443.83915.357 49.311 4 1.783 7.131 71.475 1.7837.131 71.4753.31313.253 62.564 5 1.382 5.529 77.004 1.3825.529 77.0043.09212.369 74.933 6 1.137 4.546 81.551 1.1374.546 81.5511.6546.618 81.551 7 .867 3.469 85.020 8 .709 2.834 87.854 9 .586 2.346 90.200 10 .446 1.783 91.983 11 .407 1.629 93.612 12 .369 1.476 95.089 13 .270 1.082 96.171 14 .242 .970 97.140 15 .187 .746 97.887 16 .156 .624 98.510 17 .117 .467 98.977 18 .081 .324 99.301 19 .065 .262 99.562 20 .041 .164 99.727 21 .031 .123 99.850 22 .019 .077 99.927 23 .011 .043 99.969 24 .005 .021 99.990 25 .003 .010 100.000 萃取法:主成分分析 按照社会学统计分析的要求,它已经能够反映25个变量总体的信息量,取6个主成分, 计算出初始因子矩阵,用极大方差法对初始因子进行正交旋转,得出正交因子,在实际操作 中,根据多数研究者编制层面的实际经验,一个层面的题项最少在3题以上,否则题项太少, 无法测出所代表的层面特质,其内容效度不够严谨,因而在因子分析时,如果共同因子所包 含的题项数只有2题和1题,可考虑将此层面及题项删除。根据第一次的因子分析结果,删除 第6项 (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 其余24项进行第二次的因子分析, 根据第二次的因子分析结果, 14 删除第25项(对冒名顶替打假的力度) ,其余23项进行第三次的因子分析,报表结果如下, 见转轴后的成分矩阵结果(见下表5) 。 表5 转轴后的成分矩阵 变 量 成分 1 2 3 4 5 1 教育主管部门的思想重视程度.892.892.166.015-.044 .095 7 运动员的出路 .811.811.244-.160.258 .059 10 教练员的自身提高 .771.771.146.167.410 -.081 8 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683.683.514-.030.353 .080 18 高校政策扶持 .140.852.852.154.186 .191 2 运动队的经费投入 .251.796.796.029.038 .275 21 训练物资保障 .214.796.796.230.130 .092 9 教练员训练经验 .530.616.616-.028.410 .037 3 高校积极性 .507.574.574.073.414 .049 12 高校训练管理班子 -.040-.083.905.905.142 -.003 13 高校后备力量成龙配套 .008.065.871.871-.206 .126 11 高校训练管理体制 -.073.135.782.782.189 .174 24 竞赛方式的科学性 .388.230.702.702.178 .224 17 训练质量与效果 -.161.465.612.612.151 .379 14 学习与训练关系的协调 .041.131.177.739 .739 .439 20 高校的场馆设施 .298.277.082.703 .703 -.149 19 高校教育改革措施 .528.132.320.701 .701 .130 4 高校对篮球联赛的理解力 .333.492-.015.626 .626 .247 15 运动队训练制度的建立 .487-.020-.111.575 .575 .520 5 运动员的来源 -.098.365-.023-.056 .795.795 16 训练次数与时间 .055.011.253.108 .755.755 23 赛程的合理性 .295.211.393.166 .713.713 22 联赛制度建立 .033.345.387.428 .577.577 萃取法:主成分分析 旋转方法: 极大方差法 经过上述量化处理,最终获取了5类主要因子,分别命名为意识提高因子、政策物质投 入因子、管理因子、协调体制因子、训练比赛因子(表6)。 4.2 4.2 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的主因子的特点分析影响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因素的主因子的特点分析 4.2.1 意识提高因子 意识提高因子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思想重视程度 、教练员的自身提高、教练员的训练 水平、运动员的出路。 意识来源于物质, 反过来又会作用于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质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中的能源市场前景与优化布局报告
- 大学音乐鉴赏活动方案策划
- 数学教材模拟试题及答案
- DB65T 4361-2021 设施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 药店员工专业试题及答案
- 腭裂术后应急预案(3篇)
- 暖通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语文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DB65T 4509-2022 核桃大蒜间作技术规程
- 电力应急项目预案(3篇)
- 2025年全国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食堂安全培训课件
- 【课件】角的概念+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数学级上册+
- 2025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新版
- 2025年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认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解读
- 美发裁剪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舞蹈老师自我介绍课件
- 2025年吉林省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徐学义基础地质调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