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以损害居民健康为视角.pdf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以损害居民健康为视角.pdf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以损害居民健康为视角.pdf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以损害居民健康为视角.pdf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以损害居民健康为视角.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获得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 research on the legal system to relief air pollution 作 者 姓 名: 黎 亮 指 导 教 师: 张 怡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2 中文摘要 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人们在关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同时,也更加关注 因环境而引发的特殊侵权问题。 大气污染会对公众的身体健康或者财产造成损害, 它是环境侵权的一种,而对大气污染救济实际上就是环境侵权救济的一种。鉴于 大气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性,特别是工业废气污染会对人体造成直接 损害,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居民进行救济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是环境时代为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保障其身体和财产 不受污染侵害的一项新型法律救济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有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权 益,而且有利于改变传统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观念,从而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意 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对于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缺 乏全面深入的研究,相关的大气污染救济立法亦并不完善,因此导致了大气污染 侵权现象日益突出,却很难得到及时有效救济的现状。在这里,笔者将以大气污 染侵权为对象,以损害居民健康为视角进行研究,探讨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 构建。全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现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为阐释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涵义,首先对大气污染与环境侵 权的关系予以分析;同时,明确公力救济以及私力救济在大气污染救济法律体系 中的地位;在明晰各种关系的基础上,界定了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涵义及功 能,以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构建。 第二部分:任何法律制度的发展成熟都需要特定理论的指引,而这些理论也 往往能够反映某一时期社会的特定需求。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要求法律在设置其 制度时用新型的理论指导法律制度的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理论的基础性指 导意义对于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部分从法学、 经济学的视角对环境权理论、理性经济人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权利冲突需要救 济理论等基本理论进行了剖析,以构筑更完善的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 第三部分: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在国外如日本等国家发展的较为完善,已 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其在司法判例和实施中也比较成熟。因此, 3 本部分对国际上大气污染救济的立法和实践状况进行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进行国际比较,以期为构建我国大气污染救济制度寻找新的启示。 第四部分:在人们环境意识逐渐觉醒之时,构建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对于 保护受害人的环境权益是必要的。在整个大气污染救济法律体系之中,大气污染 司法救济、行政救济和社会化救济制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司法救济和行政救 济可以对居民的健康损害进行直接补偿救济,社会化救济制度则可以保证受害人 在遭受损害后即使难以找到确定的侵权人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从而维护他们 的合法权益。本部分首先对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立法模式进行研究,其次从 大气污染司法救济、行政救济和社会化救济这三个方面出发,以司法救济为主, 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 的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 关键词:大气污染 法律制度 司法救济 行政救济 社会化救济 4 abstract nowadays, peopl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as well as the special tort problems from the environment. as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torts, atmospheric pollution damages the health and causes property looses of public. actually, to relieve 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is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tort relief.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erious harm, especially the damage from the industrial air pollution directly, w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relieve the residents immediately.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is a new kind of legal system of relief. it can safeguard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and protect the health and property of residents. the system not only safeguards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ublic,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present, the study on the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in china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the relative legislation is not perfect. all these lead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or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ut can not be relieved in time and effectively. this paper will choose the tort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as the object and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from the angle of damaging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the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 part: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the writ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tort and makes sure the function of public power relief and private power relief in the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on this basis, the writer defines the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part :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of any legal system need the guidance of specific theory which can reveal the specific need of a certain period.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crisis, we should guide the perfection of legal system with the new kind of theor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imes. the fundamental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or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so this part analyz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5 environmental rights, externality theory and conflict of rights required relief from the angel of law and economics. finally, we can construct more perfect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part :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is relatively perfect abroad and forms relatively perfect legal system. so, this part studies the situation of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of international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er tries to find the new inspirations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of chin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part : at the moment that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gradually awakening, in order to protect he environmental right and interest of the victim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in the whole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judicial relief, administrative relief and the social of relief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able. the judicial relief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lief can compensate and relieve the damage of residents health directly. and the system of social relief can guarantee that the victims can obtain corresponding compensation even if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accurate infringer. such an approach can protect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victims. this part firstly research on the legislative model of the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secondly, the writer study the judicial relief, administrative relief and the social relief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relatively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legal system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lief adapted to national situation of china. keywords: atmospheric pollution; legal system; judicial relief; administrative relief; social relief 6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1 1 abstract3 3 引言引言1 1 一一 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概述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概述3 3 (一) 大气污染与环境侵权3 (二) 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4 (三)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界定6 二、大气污染二、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7 7 (一) 环境权理论7 (二) 理性经济人理论9 (三)外部性理论10 (四)权利冲突需要救济理论10 三、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三、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1111 (一)国外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概况11 (二)我国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概况15 (三)国外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17 四、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构建四、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构建1919 (一)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立法模式20 (二)大气污染司法救济制度21 (三)大气污染行政救济制度28 (四)大气污染社会化救济制度31 结结 语语3636 致致 谢谢3737 参考文献38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1 引 言 近代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剧环境污染并且滥用 自然资源,导致了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破坏和资源匮乏的恶果,生态环境危机成 为全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 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永续发展。从各国环境保护立 法以及法律制度发展的趋势来看,法制化手段已经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权益的维护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人们在关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同时,也更加关注 因环境而引发的特殊侵权问题。环境侵权行为的频繁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 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威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于是,人们在运用经 济、科技、行政、政治和伦理等手段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开始不断探寻 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环境侵权受害人的合法环境权益。环境侵权形式多样,如大 气污染侵权、水污染侵权、噪声污染侵权等等;而损害后果也多种多样,如身体 健康的损害、 财产的损害等等。 大气污染会对公众的身体健康或者财产造成损失, 它是环境侵权的一种,而对大气污染救济实际上就是环境侵权救济的一种。在我 国工业化持续快速推进过程中,能源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在使 用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同时,随着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城市机动车辆尾气排放也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工农业生产以及 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煤炭、石油等能源不断增长,大量废气和微粒物排 入大气中,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低 浓度长期作用下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肺功能下降、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改 变,诱发和促进了人体过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产生等一系列 健康效应, 甚至会危及居民的生命。 2环境时代应该注重保护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等不受环境污染的恶意侵害,使其遭受的损害得以及时有效 的救济。鉴于大气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性,特别是工业废气污染会对 人体造成的直接损害,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之进行救济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 1 韦冬萍: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广西预防医学,2001 年第 7 期。 2 韩明霞、过孝民: “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及其对居民的健康影响” , 城市规划2006 年第 6 期。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这里,笔者将以大气污染侵权为对象,以损害居民健康为视角进行研究,探讨大 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构建。 目前,我国对于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相关的大气污 染救济立法亦并不完善,因此导致了大气污染侵权现象日益突出,却很难得到及 时有效救济的现状。笔者认为,现阶段完善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特别是大气污 染等具体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对于保护受害人的环境权益是必要的。而在整个法律 体系中,大气污染司法救济、行政救济和社会化救济制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可以对居民的健康损害进行直接补偿救济,社会化救济制度 则可以保证受害人在遭受损害后即使难以找到确定的侵权人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补 偿,从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本文拟从大气污染司法救济、行政救济和社会化 救济这三个方面出发,以司法救济为主,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国内学者相 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构建我国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提出一些构想,以 期能够促进我国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发展。 当然,在研究中笔者也充分考虑了其中的几个难点:工业废气污染等重大污 染事件对居民健康造成的损害,由于主体相对明确,因此可以采取相应的民事或 者行政救济措施对受害人遭受的健康损害进行救济;但是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等一 般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损害,由于其主体具有聚合性而难以认定,因此往 往无法通过传统的救济方式获得救济,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也着重探讨了通过 社会化方式即公共补偿基金制度或者责任保险制度等的建立来对居民因大气污染 所遭受的健康损害进行救济,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3 一 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概述 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是环境时代为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保障其身体和财产 不受污染侵害的一项新型法律救济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有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权 益,而且有利于改变传统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观念,从而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意 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首先有必要界定清楚大气污染 与环境侵权的关系,明确公力救济以及私力救济在大气污染救济法律体系中的作 用,阐释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涵义及功能,以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 度的发展。 (一)大气污染与环境侵权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大气污染界定为: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 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 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 素两种。一般来说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是不易控制的,因此不应该 属于我们研究的大气污染侵权的范围;我们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后者,即人为因 素造成的大气污染,其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当然,我们也应 该看到,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害后果也是极其广泛的,它不仅会危害人体的舒适、 健康和福利,而且会对全球气候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在本研究中,笔者 主要是以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视角,因此也主要在于构筑因人为因素造 成的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损害的法律救济制度。一般来说,人为因素造成的 大气污染类型包含产业型大气污染和都市型大气污染,都市型大气污染主要表现 为汽车废气污染。 3应该说,产业型大气污染基本上已经得到控制,而且即使产业 废气排放超标或者出现重大污染事件对居民健康造成损害,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措 施对居民进行救济。都市型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汽车排放废气造成的,其大量排 放已经给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我们不可能阻止汽车的正常使 用,而且在由汽车废气造成居民健康损害时往往找不到相应的侵权主体,其损害 3 陶建国: 日本东京大气污染诉讼及启示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 年第 3 期。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也因此往往无法得到相应的救济。由上可以看出,大气污染会造成环境危害,具 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损害居民的健康的行为实际上应该就是一种环境侵权。 关于环境侵权,各国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在英美,环境侵权被称为“妨害 行为”;在日本,环境侵权被称为“公害”;在德国,环境侵权被称为“干扰侵 害”或“外物侵害”。在我国,金瑞林先生认为环境侵权是指:公民、法人因污 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社会主义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而应承担的民事法 律责任。 4陈泉生先生将其界定为环境侵害,她认为是指:因人为的活动,致使生 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从而侵害相当地区多数居民的生活圈、生态 圈以及其他权益,或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事实。 5王明远先生将环境侵权界定 为:以产业活动或其他人为原因,致使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因而对他人人 身权、财产权、环境权益或公共财产造成损害或造成损害之虞的事实。 6曹明德先 生则将环境侵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认为广义上的环境侵权包括生态破坏和环 境污染;狭义上的环境侵权仅包括环境污染,即:因行为人污染环境造成他人财 产权、人格权以及环境权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 7 通过国内学者对环境侵权的界定可以看出,环境侵权包含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两个方面,大气污染作为一种环境污染行为也应该属于环境侵权行为之中。对于 大气污染的救济应该努力将环境权益转化为公民的人身权或者财产权,此时大气 污染只是一种表现形式, 而人身健康或者财产权所遭受的损害才是实质。 实际上, 本文所研究的大气污染救济实质上就是针对产业型大气污染或者都市型大气污染 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的或者可能造成的损害而依法进行的救济方式和制度。与环 境侵权的特性一样,大气污染侵权也具有主体的不平等性、多元性,对象的广泛 性、不特定性和社会性,以及侵权状态的持续性和复杂性特点。因此,大气污染 对居民健康的损害都是以环境为媒介的,具有很强的社会公害性和难以辨别、隐 蔽性。因此,必须构建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从而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二)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 4 金瑞林: 环境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63 页。 5 陈泉生: 环境法原理 ,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86 页。 6 王明远: 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3 页。 7 曹明德: 环境侵权法 ,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8 页。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5 救济是纠正、矫正或改正已发生或业已造成伤害、危害、损失或损害的不当 行为。 8权利救济的关键在于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程序应用于实体权利及 冲突主体中,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是权利救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私力救济是人类社会最原始、最简单的救济方式,是人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利 益所采取的冲突解决方式。私力救济是指当事人认定权利遭受侵害,在没有第三 方以中立名义介入纠纷解决的情形下,不通过国家机关和法定程序,而依靠自身 或私人力量,解决纠纷,实现权利。 9美国布莱克教授将私力救济界定为:被冒犯 者自己所采取的针对不轨行为的任何行动,其可能借助也可能不借助实施社会控 制的专门人员之外的第三方的帮助。 10私力救济的主要方式有: 自救行为和自助行 为等。我们认为在大气污染救济过程中,受害人可以适当的采取私力救济方式, 以使自身权益得到及时的保障。 但是由于大气污染具有社会公害性, 不宜全部 “私 了”,而且私力救济本身就仅仅依靠私人力量,因此笔者认为私力救济方式不应 成为大气污染救济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 因此在本研究中将不对之进行深入研究。 公力救济是指权利人通过法定程序请求国家公共权力机关对其权利进行保护 的一种方式,它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当国家公共权力渐趋发达,法律 日趋完备,个人的权利就逐步由国家公共权力来保护,公力救济日渐发达。 11公力 救济包括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司法救济就是诉讼或者说审判,可以分为民事诉 讼救济和行政诉讼救济两种类型,是最权威、最规范的救济方式;行政救济可以 被理解为通过行政机关而获得的救济或者受害人通过行政机关解决纠纷、维护权 利的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它包括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斡旋等方式。大气 污染侵权具有复杂性、主体的不平等性等特点,因此私力救济的力量并不足以保 障受害人的权利,此时公力救济就显得极为必要。当居民健康遭受大气污染的侵 害时,其首先可以考虑采取司法救济的方式即通过民事、行政诉讼的司法方式来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大气污染的司法救济制度可以从程序和实体上保证受害人 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甚至可以获得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其次,受害人也可以 通过适当的行政救济制度,寻求行政机关的帮助,解决纠纷,获得相应的补偿。 8 牛津法律大辞典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764 页。 9 徐昕: 论私力救济 ,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年。 10 donald black & m.p. baumgartner, “on self-help in modern society,” in donald black ed,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police,(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0), pp. 193- 208. 11 赵峰: 私力救济的法理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年第 3 期。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当然,大气污染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侵权,其还具有持续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因 此往往会使受害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此时建立合适的社会化救济制度也 很有必要。这种社会化的救济制度也具有公力的性质,因此也可涵盖在公力救济 的范围之内。总之,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主要研究大气污染的公力救济,积极构建 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从而更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界定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明确了大气污染应当属于环境侵权的一种,并且 具有其特殊性,那么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与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必然也具有 相通性。关于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王明远先生认为: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包括环境民事救济法和环境行政救济法两大部分。前者又可分为环境救济的民事 排除法和环境侵权损害的民事赔偿法;后者又可分为环境侵害的行政排除法、环 境侵权损害的行政补偿法、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法、环境行政侵权损害的国家 赔偿法等。 12 应当说,这一概念的认定从多层面全面、完整的概括了环境侵权救 济的方式,既包括了公力救济也包括了私力救济。但是,我们在前述分析也亦明 确,大气污染救济应该主要适用公力救济的方式,因此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 界定也呼之欲出。笔者认为,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包含大气污染司法救济、大 气污染行政救济和大气污染社会化救济三大部分。其中大气污染司法救济主要包 括民事司法救济和行政司法救济等;大气污染行政救济主要包括行政调解、行政 裁决和行政斡旋等;大气污染社会化救济主要包括建立公共补偿基金制度和责任 保险制度等。 由于大气污染很容易对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且 大气污染具有特殊的复杂性质,居民往往难以获得相应的补偿,因此建立完善的 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以保障居民的健康权成为必要。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能 够迫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填补受害人的损害,进行相应的补偿。我国 民法通则第 134 条明确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就是赔偿损失,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 41 条也明确规定: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 除妨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因此,基于公平正义的 12 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7 理念,借助完善的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采取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或者社会化 救济方式能够使受害人在健康遭受损害时及时获得相应的、实质的补偿。同时, 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也从另一个侧面遏制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破坏生态环境 的现状,在加强对公民个人权益保护的同时也维护了环境公共利益,最终有利于 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任何法律制度的发展成熟都需要特定理论的指引,而这些理论也往往能够反 映某一时期社会的特定需求。现代社会法的最高目的无疑是保障人类在自由祥和 的环境氛围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要求法律在设置其制度时 需摒弃以前忽视环境和生态保护、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理念,而转用新型的理论 指导法律制度的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理论的指导意义对于大气污染救济法律 制度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主要应该有以下几种: (一)环境权理论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环境危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 人类生存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环境权正是基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一种新 的理论、新的理念,已经成为环境法的理论基础和支撑。自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 之后,环境权理论日益深入和发展。70 年代初,著名的国际法学者雷诺卡辛向 海牙研究院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要将现有的人权原则加以扩展,以包括健康和 优雅的环境权在内,人类有免受污染和在清洁的空气和水中生存的相应权利。卡 辛认为,环境权具体应包括保证有足够的饮水、纯净的空气等,最终保证人类得 以在这个星球上继续生存。1970 年 3 月,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在东京召开了“公 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指出: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 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的权利和当代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 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从而更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为明确地提出了环境权的要求。 1320 世纪 70 年代欧洲人权会议逐步接受了环境权 的理念并将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加以肯定。 1973 年维也纳欧洲环境部长会议制定 了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肯定地将环境权作为新的人权并将其作为世界 人权宣言的补充。1972 年联合国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使环境权首次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并在人类环境宣言中加以明确确认:人类有权在一种 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 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 14自此,关于环境 权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在各国迅速发展:波兰、葡萄牙、巴西、匈牙利等国在其宪 法或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确认了环境权;希腊、巴拿马、泰国、瑞典等国则在宪法 中体现了保护公民环境权的内容;日本、美国开始尝试受理以保护环境权为案由 的案件。 15 随着环境权理论在各国的普遍发展,我国学者也开始了对环境权的研究。蔡 守秋教授认为:环境权为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就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 基本权利和承担的基本任务。 16吕忠梅教授认为: 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 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和利用资源的权利; 17陈泉生教授认为: 环境权是环境法律关 系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 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 18在 环 境科学大辞典中,环境权被解释为:全体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在健康、安全和舒 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权、生活和工作环境 舒适权等。综合学者的研究,环境权一般包括:环境使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 参与权以及环境请求权等。 19基于环境权理论,居民应该享有清洁空气权、不受环 境污染损害的权利以及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环境请求权。大气污染破坏了居民 应该享有的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的环境,对居民的健康以及财产造成了损害,因 此居民得以环境权请求相应的赔偿,以弥补自身的损害。从理论体系来说,环境 权理论是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基础性理论,为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建立 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指导; 从实体权利来说, 环境权本身也是居民应该享有的权利, 13 吕忠梅: 论公民环境权 ,法学研究,1995 年第 2 期。 14 摘自人类环境宣言第七条第 1 项。 15 吕忠梅: 论公民环境权 ,法学研究,1995 年第 2 期。 16 蔡守秋: 环境权初探 ,中国社会科学,1982 年第 3 期。 17 吕忠梅: 论公民环境权 ,法学研究,1995 年第 2 期。 18 陈泉生: 环境法原理 ,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05106 页。 19 吕忠梅: 再论公民环境权 ,法学研究,2000 年第 6 期。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9 当居民的环境权遭受侵害时,理应得到相应的救济。总之,环境权理论对大气污 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是一项基础性理论。 (二)理性经济人理论 理性经济人理论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它认为人是有理性的, 以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益的最大化为目的。正是基于此,理性经济人往往成为解释 环境危机的基本理论,也成为我们研究的大气污染救济的基础理论。首先,理性 经济人具有自利性,它是建立在个人本位基础上的,指的是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 化,而非群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也不是群体中的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为任 何一个群体都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而是一种多方面利益关系的结 合体。因此,群体或群体中的个体都不符合理性经济人的本来涵义,只有独立的、 自由的, 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人才符合其内涵。 20这种自利性使得理性经济 人过度追求其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直接造成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环境 污染后果,给居民的健康造成了损害。从这一层面来讲,为了弥补经济人不法得 利给居民造成的健康损害,理应建立完整的救济制度给予居民以适当的救济。其 次,理性经济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他们的理性就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需要。众所周知,环境具有公共性,那么理性经济人必然 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牺牲环境,“公地悲剧”便是由此产生的。 日本的“八大公害事件”已经充分表明,环境危机正是人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的恶果。可以说,理性经济人的自利性、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与生态利益的公共性 之间形成了直接的矛盾和冲突, 经济人对自身利益的渴求必然会忽视生态利益。 21 虽然, 人们都知道大气污染对公共环境甚至是公众的身体健康有着灾难性的影响, 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面对公共的生态资源,每一个理性经济人都会 有最大限度利用环境资源获取经济利益的积极性。 当然, 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他们也不会愿意承担相应的环境义务。基于以上分析,在经济人不断追求利益最 大化的过程中,大气污染会愈来愈严重,也正是由于理性经济人对自身经济利益 的片面追求给居民带来了无休止的伤痛,损害了他们的财产乃至身体健康。那么 20 周建成: 解析理性人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 年第 3 期。 21 焦君红: 从经济人走向生态理性经济人 ,理论探索,2007 年第 6 期。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必然会提上日程,只有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 对受害居民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济,才能遏制不断膨胀的大气污染危机,维护受害 人的合法权益。 (三)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问题最早由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后来庇古在其福利 经济学中加以充实和完善,形成了外部性理论。关于外部性的认识,我国学者 梁小民先生认为:外部性是某种经济交易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这种成本或利益 落在第三者身上而交易者并没有考虑到。 22而王俊豪先生则认为: 外部性是指一定 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的影响,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 相偏离的现象。 23外部性是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或组织的一种行为结果, 是一种偏 离主体目标的行为结果,根源于人的自利性和社会的公共性。个体行为的自利性 与客观存在的社会公共性的矛盾运动使任何行为领域都具有产生外部性的可能 性,外部性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 那些对外部的不良的、消极的影响就应该属于负外部性。由于环境具有社会公共 性,因此极易形成负外部性。查尔斯(charles)列出了 16 种外部性的表现,其 中工厂产生的污染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等都是负外部性的典型表现。 24各种各样的 废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对社会是有害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居 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这些都可以算作是大气污染的社会成本。 从传统来看, 大气污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没有由大气污染排放者来承担,而是转嫁给了居民 与社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负外部性。显然,这是有违公平和正义的。通过外部 性理论,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大气污染排放者是从中受益的,但却没有承担相 应的成本。因此,在造成居民健康损害时,理应由他们来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 为了对居民所受损害进行救济,就有必要建立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 (四)权利冲突需要救济理论 22 梁小民: 微观经济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512 页。 23 王俊豪: 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 ,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326 页。 24charles, h.c.k, 1991, the world of economics (2nd revised edition, volume i), commonwealth publishing co, ltd,p252.转引自郑秉文:市场缺陷分析,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49 页。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11 权利与救济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权利就不存在救济,合法权利是救济得以存 续的依据。同样,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25可以说,救济是权利实现的关键。权利 可以划分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而从应有权利和法定权利到实 有权利是权利实现的全过程。由于社会本身具有其复杂性,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权利的合法实现必然会受到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