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现代会展业发展的对策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现代会展业发展的对策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现代会展业发展的对策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现代会展业发展的对策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现代会展业发展的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现代会展业发展的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沈a d ab 8 t i a c t k 泊 o w l edg e 以 沁 n o 刃 。 y 即d i n fo m 1 a t i on ec ono m y w ilipl aya key ro leinthe n e w “n l 切 ry , w i ththe d eve l 0 p m 即 t o f ee o nom ic g l o b al i z a t i o n 阴 dinte gr a l i o n , 即 r v i c e 廿 祖ch asb ec0 me th ec r u c ial fac to r for t h ecountries eco n o 们 口 icdevefo p m e n t . wh en the m o d e ms 。 , i ce i n d u s try gr a d u a 1 1 y r epl aced t h e t r a d 1 ti onalo n e ,ano t h ere m er g n g 件 v i c et r a d ec amei n t ob e i n g ,m i c ei n d u s t ry,w i th its charac t eris t i co f hi gh e ffici enc ya n dhi gh economl cg 刃 wihr a t e , h 韶 b ecometh e. h 沁 5 龙 已, for the d e v e l o p m ent o f c i ti o 5 即d the“ b arom et er ” m i rrori n g t hed e v e 1 o p m ent o f n at i 0 nal e c o n o my. inre c ent years, alongw i thth e s t abl e 丘 is t ec o nom y d e v e 】 o p m ent o f o urcou n try, micei n d u s t ry h as been devel o p ed r a p 1 d l yb yi t suni q ue functi on andformi d abie i ndu stri alboh p o w er,h asunfo l dsi tsv al u e , recei v estakesday b y d a y,h a s gr 目 u a l ly b ecome an ew l um毗sc e n 卜 s pot ine cono my gro w s , 汕 d歹 a d u a ll yfo rmin gi 咖 s u n n sein d u s t ry. b u t c o m p 田 吧诫比。 v e r s e as, i t al sob a , e m u c h 由s p 幼ty, c o n c l u d e t h e l ow er ma rket deg re e ,th edefi ci e n tp ro fess i on auto n o m y mech 耐 sm翻dth e a u t o 口 o m y s 栩 口 d 山 心 , t b e fi e ldh a l l u 川 re ason ab le , 1 即 kso f b . 盯 d , l a c k s t h e sp ec i ai 讫 曰 ta l e n l 目 拌r s o n and soon . t 七 i s artic leana l ysis a de面l edd e v el o p m eut p r e s ent si t u a t i o n o f 扮 ii c ei n d u s t ry, 助d l ll l l fi est h e dome stic s i toat i o n , 喊 叩 ain d u s t ry c o m p e 6 t i v eabi li tyd e v e lop m e n t . y s 记 mo f o ur mi c ei n d u s tr y,即d五 n d the reaso no f di 月 七 r e n c es inc hi na and。 山 份 d e v e l0 p edcou n t ri es . 户 门 d gi vesugges ti o ns公 沁 u t h o wtospe eds 叩 d e v e l 卯m cnt o f m i c ei n d u s o y f in a l l y . 山 e c hi n a (s h enz h en ) i n t 和 t i o n a l culto ra l in d us try tr ade 丘 让 asa ex田 盯 p le , s u n u n a n z e s the suces s 甸 e x p e ri e n c e s an d p r o v l ded a n ew p ath to h 01 de x hib i ti o n. k e y w o r d s :mi c ei n d u s try ;d e v e 1 0 p me n t ;c o u n t e n ” e a s u r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 其他 人已 经 发 表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果, 也 不 包 含为 获 得 习 堑 旦达一兰 或 其 他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 (手 写 ): 解 签 字 日 期 : 问年 夕 ”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一 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了 解 公 白氢拉乞 有 关 保留 ; 使 用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 借 阅。 本人 授 权 违 直 过一崖 可以 将学 位 论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内 容 编 入 有关 数 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 位 沦 文 作 者 签 “ (手 写 ): 碑 牛 签 字 日 期 : 啊年 月兮 日 “ 师 签 “ (手 写 ):乍垦 扒 签 字 晰 少 “ 匹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 电话: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 1 . 1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 . 1 . 1研究背景 会展业的发展在国外己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但从 近些年的发展实践来看,其发展势头和前景都十分广阔,会展业也是前景广阔 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被称为 “ 无烟工业气 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对我国其他相关产业有着很强的支持和 拉动作用,对推动城市软、硬环境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也有着重要的作 用。它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 创造住宿、餐饮、旅游、购物、通信、贸易等相关收入,带动大量相关产业的 发展。据国外专家测算,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 :9 。有的城市将会展业与 房地产、旅游业当作未来城市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 我国的会展业在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30年的缓慢起步时期后, 在20世 纪80年代初期以来的20多年间,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但与会展业发达的国家 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促进我国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动形成统 一、开放、竟争、有序的中国会展市场体系。但是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影响会展 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中国要实现成为展览强国的目 标,需要展览业界及 理论界的不断努力和思考。 1 . 1 . 2选题愈义 本文对我国会展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梳理, 并为国内会展的发展提供了一 些思路,这对我国会展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会展经济及会展业的健康快速 发展,最终要依赖会展界和政府的精诚合作,也要依靠学术界对会展理论的深 度研究。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会展业发展的动力和机制,设 第一章 导论 计会展业竟争力评价因素,找出不同的城市会展业竞争力差距的原因,为研究 相关问题的学者提供参考;找出我国会展业与国外的差距,提出改进的方向; 对会展业发展思路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会展业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参考依 据:以深圳的文博会为例,总结一条适合我国的发展业会展的道路。 对于我国的会展业进行如上探索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会展理论的 发展与会展的实践有着极大的关联性,用会展学的基础原理导出一般性的指导 对策对会展实践予以印证,尝试系统探索会展业发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方向、发展措施及政策建议,使会展各界能够关注从各自 不同角度为我国发展 会展业形成合力,共同提升我国会展产业水平,使会展的具体实务研究上升到 综合性理论的研究,这会最终将使我国会展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得到质的提升。 1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 2 . 1 月 国 外研究现状 国外会展业起步较早,会展的概念的出现是一二百年的历史,尤其是信息 技术发展以来,更是促使会展业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不过,毫无例外,国外 的会展业理论研究也必然受到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与此同时,还受到理论研究领域自身发展状况的制约。现代会展在国外虽然己 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已 经总结出一些先进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但是在理 论上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 国外专业会展研究机构很少,会展理论研究偏重于 “ 问题研究” 、 “ 应用研 究” , 研究结果为操作性的展览工作指南, 主要是对组织展会和项目 管理的研究, 特别是针对展会项目。其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国际展览会的评价标准、组织 程序、质量控制、经营要点、技术诀窍等;项目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技巧。国外 有关会展业和会展经济发展的学术专著和研究论文多数集中在20世纪70到90 年代之间。 ( 1) 国际展览会的组织、 运作技巧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 会展研究的著作中, 较早的有拉克赫斯于1 9 51年发表 的 漫谈展览会 ,1 9 54年由泰姆普莱顿所著的 商人的博览会和展览会 ,富 兰克于 1961 年写的 展览会有关国际设计的调查等等。1991 年,美国 第一章 导论 pre n tic ehan 出版公司出 版了由克里斯丁 克里斯曼所著的 贸易博览会展 示大全一书,该书内容齐全,并附有大量的清单表格和案例, 对展览筹备、 运作管理等后续工作有很强的指导 作用,堪称会展领域的一本经典指南。 美国国际特殊活动学会主席 joeg old blatt博士所著的 特殊事件:庆典 的艺术和科学 特殊事件: 现代事件管理的 最佳实践 ( 第二版) 特殊事件: 21 世纪全球事件管理 ( 第三版) 等系 列著作,对会展的 全流程管理进行了 充 分的阐述, 堪称会展管理的 经典论著。 此外,国外还办有许多关于会展方面的 刊物, 影响力较广泛的有国 际展览协会主办的 博览会与展览会 , 德国一家专 业展览出版社发行的 国际贸易展览会名录 会议行业等, 但这些刊物大 都是介绍世界 各地或本国的 展会信息, 在深入研究方面做得比 较欠缺。 ( 2) 项目 管理方面的理论 和技巧 d joe gol dblatt在 国际性大型活动管理中 对这个错综复杂且需求旺 盛的职业给予了权威性的详尽解析, 提供了多个 21 世纪活动组织管理的实际案 例研究, 着重凸显活 动组织管理全球化发展的 特点,考评因特网 和新型软件包 装潮流化新技 术, 指导活动组织职业应试者做好通过大型活动职业资格认证考 试的 准备1作。j a m e sr a b b e y , m i l t o n t a s t o f f 在 会展管理与服务( 第 五版) 说明了 在举办会展中需制定市场营销计划, 包括四 个步骤: 进行市场调 研: 选择目 标市场并为企业定位; 确定目 标制定行动计划;对市场营销计划的 评估与调整以 及市场营销计划的实际应用。七u gs . c h a t f i e l d , t a y l o rca n d c o l l i n sm . c a i 帕n ac 色han d b o o k s .c o n v e n t i o ni n dus t r yc o u n c i l呱n u a l 2 介绍了如何有效的 组织、 计划、宣传、 管理和预算大大小小的 会议。 ( 3) 会展业与相关理论 会展业的相关理论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区位选择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区 位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优化, 尤其侧重 研究区 位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其中富 有代表性的 是 1 9 3 3 年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 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将商业服务区的布局区位和中 心城镇聚落地分布进行了有 机的探讨, 是商业服务区位理论领域的 核心理论, 对现代会展业区位选择和空 间布局,特别是会展场馆的区位选择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经济增长理论,始于法国 经济学家弗朗索瓦 佩鲁, 认为经济增长通常是 , j 助e sr . 凡 b b e y 泪1 1 t on t , a s t o f f , 会展管理与服务( 第五版) ,2 002 2叱 5 .伪丽 。 城,尹 价c a l 目 冶 摘 朋从c 川展会规模普 遍偏小,规模收益难以 体现; 侵权 现象时有发生, 行业诚信受到挑战。报告同时 展望了中国会展业前景,并 提出发展建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健康、有序的 会展环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行业 组织的 “ 自 律、服务和教育” 功能:建立并完善会展业信用体系,加强知识产 权保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 合作,加快提升我国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会展科研体制建设、 科研队伍建设还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培育成长期, 与国 外研究现状相比,当前我国的会展理论研究处 于初始时期的 初级阶段. 3研究的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 . 3 . 1研究的思路和研究内容 从结构上说, 本文主 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 论,介绍了本文的写 作背景与目 的, 研究思路与 研究目 标:第二部分介绍会 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12 刘松萍、李佳莎士编, 会展营销 ,2 0 01 ” 马勇、王春雷上编, 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 , 2002 14 贸促会, 中国 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 0 0 5 第一章 导论 并介绍会展业竞争力理论,这些理论是后文分析和立论的基础;第三部分,提 出了我国会展业发展竞争力的评价原则和因素:第四部分,研究我国现代会展 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根据我国现代会展业的状况及竞争 力评价因素,提出了发展的对策:第六部分以中国 (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 交易会为例,总结一条适合中国的会展发展路线。 文章先分析会展业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据此设计了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竞争 力评价体系,根据该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各项因素,总结了我国会展业的现状、 存在的问 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深圳会展业发展提出了我国会展业快速发展 的相应对策。 1 . 3 。 2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 ( 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会展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将理论分析的结果 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探讨,设计出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据 此找出差距,指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方向。 (2) 文献资料研究法:在现有的会展业和会展经济的理论方面,已取得了 相当多的成果,本论文加以吸收和消化,并进行阐述性的研究,为后文的实践 研究建立坚实的基础。 ( 3) 比较分析研究法:将我国会展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外会展水平相比较, 发现其优势和不足,弥补其缺陷,以引导我国会展产业健康发展。 ( 4) 其他适用的方法 1 . 3 . 3特色及创新之处 ( 1) 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会展业发展,尝试从各层面找出会展业 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机制,得出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我国发展会 展业有着理论指导价值。 ( 2) 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 与我国现状, 科学地提出发展会展业的对策。让会展从业者能从较高的角度来 分析会展业,并成功的运作会展活动。 ( 3) 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撰写论文。以 文博会为例,分析 成功的原因,对我国其他城市举办会展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章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第二章 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2 . 1会展业及其相关的概念界定 21 . 了会展 会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 期、制度或非制度的集体性和平活动。 狭义的会展是展览及伴随其开展的各 种形式的会议的总称。 大多数学者对 “ 会展”这一概念的认识是十分一致的:所谓 “ 会展”便是 “ 会议”与 “ 展览”的总称,由会展经济活动而引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总和,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刘大可 ( 200 4) 主 编的 会展市场营销 . 的序言 第一段对会展的涵义是 这 样阐释的: “ 会展是会议、展览、展销、体育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 地域空间,由许多人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 和交流信息的 群众性社会活动。 它包括各种类型的大型 会议、 展览 展销活 动、 体育竞技运动、大规模商品交易 活动等, 诸如各种展览会、博览 会、体育 运动 会、 大型国内外会议和交易会等,其中展览业是 会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段话 概括了 会展的定义,并给出了会展的外延。该界定在理论界引用 率很高。 会展学原理( 余华、朱立文, 200 5 ) 7 中第 巧 页对会展的界定为 “ 会展 是指在特定的空间、时间内多人集聚,围绕特定主题进行交流活 动。狭义的 会 展即指展览 和会议, 广义的 会展包括展览 会、 会议和大型节事活动。 ” 他认为 会 展的外延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他接着对展览、 展览 会、博览会和会议进行了界 定,但并没有对大型活动进行界定。 大多数学者对 “ 会展”这一概念的认识是十分一致的:所谓 “ 会展”便是 “ 会议”与 “ 展览”的总 称,由会展经济活动而引 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会展经济学 , 孙明贵土编, 会展市场营销 ,刘大可土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 006 .03 会展学原理 ,余华、朱立文, 2 004 2 孤】 5 第二章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总和,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 . 1 . 2会展业 会展业是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出现的, 现代意义上的 会展业是展会和会议 的有机结合,根据国 家统计局于2 0 03年5 月14日 颁布的 三次产业划分 规定. , 会展业应划归商务服务业范畴,其定义为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 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 际往来等举办的展览和会议。 人们把以 经营各种会议 和商品展销为目的的展览而形成的行业称为会展业。国际上习惯用m ice i n d u s t r y ,美国习惯用 c o n v e n t i o nl n d u s t r y ,欧洲习惯用 m e e t i n gl n d u s t r y 。 在我国, 会展业顾名 思义包括会议和展览两部分。 但是, 绝大多数会议或展 览发达的国家都把会议业和展览业相对分开,这一点可以从国外许多国 家对企 业活动的管理体制和统计方 法上看出来,他们一般都讲大型会议活动归并到旅 游部门下管理,展览业则单独作为一个行业来管理和统计。尽管会议和展览在 主体内容和运作方式上存在本质的区别,但他们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如今表现得 越来越明显。 所谓会展 业, 是指现代城市以必要的会展企业和会展场馆为核心,以完善 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支撑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活动,包括各 种大型的国际博览会、 展览 会、交易会、运动会、 招商会、研讨会等吸引大批 与会人员、参展商、贸易商前来进行经贸洽谈、文化交流或旅游观光,以此带 动交通、住宿、商业、长饮、购物等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综合性产业。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会展业属于服务产业中的一种。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 发,所谓的 服务是指以 非事物的形式满足他人( 自 然人或法人) 的某种特殊需要 或改善其他一些经济单位的状况,它既可以改善消费单位商品的物质形态,又 可以改善某些人的身体或 精神 状态,并取得报酬。 服务业是一个门类十分繁杂的产业,服务业是指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 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参照 联合国 标准产业分类法, 我国 2 (x)3 年起实施的 中 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 把全部的国民 经济分为如下门 类, 其中会展业属l 类。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国家统计局,2 003 第二章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表 2 . 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gb 汀4 7 5 4 一 2 0()2 ) a一农、林、牧、渔业 b一采矿 业 c 一制造业 0一电力、她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 一建筑业 f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一信息传愉、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h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 住宿和餐饮业 j 一金融业 k一房地产业 l 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一科学b)f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n一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一居民服务和立 他服务业 p 一教育 q 一住 生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r一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 一公共管理 j 社会组织 t 一国向 、 组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 h 即二刀 w 钟 胃 s tats .90、 cn) 国际上按 g n s(一般国家标准) 服务部门分类法, 由日内瓦wto世贸组织统计 和信息系统局(s tsd)提供、经 wto服务贸易理事会评审认可,将全世界服务部 门分为 11 大类 142 个服务项目,包括商业服务、通讯服务、 建筑及有关工程服 务、 销售服务、 教育服务、 环境服务、 金融服务、 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 关的服务、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等。 2 . 1 . 3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和会展业两个概念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会展经济 是一种现象, 它属于宏观经济范畴,而会展业是一个产业,属于中观经济范畴。 会展业是会展经济的中心和支撑点,但不等同于会展 经济。会展经济包括会展 业,为会展提供服务的相关行业,以及参与会展活动的参展商和参展观众等参 与主体。 会展经济 会展业为会展提供服务的相关行业 其 他 零 售 业 旅 游 业 交 通 业 餐 饮 业 住 宿 业 参与主体 参展观众 其他参展商 搭建公司 展览设计者 会展场馆 会展组织者 图21会展经济的多产业构成 第二章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2 , 2会展业的作用和区别于一般行业的特点 会展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从其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体现出来。 1 、直接经济效益可观 直接经济效益指会展业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费用与所取得的经济收入之间的 关系,主要体现在组织举办会展活动的次数、规模、参展商和观众的层次和参 与度,以 及会展业自 身提供直接服务的收入上。一位美国市长曾发出如此感叹: “ 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撒美 元. 介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据有关统计,其利润率在2 沸es z 服 以上。预计到2 0 1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2 00亿元:2 0 20年,我国会展业 总收入将超过1 000 亿元。2005年我国的会展业的直接收入超过60亿元,直接投 入产出比为1 :6. 2 、产业带动作用较高,产生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指发展会展业对国民经济中其他相关行业和部门乃至对整个 国民经济的影响,形成对全社会的间接经济效益。会展业是一个关联度非常高 的行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特别是对交通、通讯、住宿、餐饮、 旅游、购物、贸易、广告、印刷、物流等行业。国际专家预测会展业对相关产 业的联动系数约为1 :9 ,即会展场馆的直接收入如果是1 ,那么相关产业的收入 就会有9 。美国会展业的联动系数甚至达到1 :10:在德国,仅每年的科隆博览 会,就有200 0 亿马克的间接经济效益;在香港,香港会展中心为仓储、运输及 贸易投资等服务增加了6 介 一 8 0 亿港元的收益。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 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我国会展业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 通等行业的收入高达数千亿元,会展经济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 以 及餐饮、通讯和住宿等诸多部门,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直接 或间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会展间接经济效应还体现在会展举办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上。1 970 年 日 本大阪世博会吸引游客6 0 00万人次,之后形成关西经济带,并保持连续10年 的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现在会展业界,也大力提倡区域联 合( 像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会展经济带) ,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资源支持。 3 、社会效益巨大 第章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会展业在改变社会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也 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计算得知,每增加10 00平方米的展 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在以会展业发达著称的德国,仅以科隆的展 览会而言 ,每年就可以提供4 万个就业机会。而在我国,专家预计会展业的带动 效应相对弱一些,但对于人口密集的我国大城市而一言,会展业为增加城市就 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 会展经济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带动地 方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办展数量和规模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 的重要标志。 法国巴黎一年重要的国际会展多达300 多个, 享有“ 国际会议之都” 的美誉。博鳌亚洲论坛使博鳌从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渔村提升为一个具有良好生 态、人文和政治环境的会议之都。我国的大连原本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 自 2 0 世纪80年代末以来, 通过举办 “ 大连服装节” ,不仅使大连成了一个享誉全 球的城市,而且还促使其建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基础设施,使大连成为 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会展业有它本身的特点:表征性、开放性、关联性和风险性。 ( 1) 表征性 会展产业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而兴起的, 是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经济运行状况具有表征作用” 。人类进入后工业 社会以来,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企业的市场营销 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市场竞争日 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希望能够降低营 销成本,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有效信息,促进产品销售,并通过展示新产品 来创造消费者地需求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会展业应运而生。同时经济全球 化的深入发展也极大地刺激了企业、政府和各类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与 交流的愿望,这也无疑加速了会展业的反展。 ( 2 )开放性 处于会展产业核心地位的会展活动是人类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不 是简单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集体性的大规模物质、文化交流方式,是在开放 体系下才能够存在的产业。会展产业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资源和要素在全国乃 至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从而提高各国各地区的开放性,使整个世界成为一 19 中国会展业:理论 现状与 政策,刘大可主编,中国商务出版社,2 以 抖 .08 第二章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个开放的体系, 。同时, 会展利用它自身作为开放的展示窗口和易于形成宣传热 点的特点提高了 城市的知名度,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对举办地区的文化和经济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3) 关联性 会展业涉及的行业广泛,包括展览营销、广告宣传、运输报关、商旅餐饮、 交通通信、 城市建设等诸多行业。国际上会展产业的带动系数为1 :9 ,国内也 已经达到1 :7 。会展业优化了地区经济结构,不仅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 发展,而且可以培育新兴的产业群,被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由于会展业是 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能够激发岗位需求, 提供大量劳动就业机会。根据权威部门测算,每增加1 0 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 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目前,我国会展业的总就业人数也已 达到10多万人。 总体来讲,会展业极强的关联性为提高城市就业水平、稳定社会局面、增加城 镇居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 (4)风险性 会展业是高盈利的行业,其实会展业也是一个复杂的市场,组织者在抓住 机遇的同时也要面临很多风险。办展的前期投入非常大, 会展业需要雄伟宽敞 的会展场馆、技术先进的办展设施以及优越规范的会展服务都需要大量资金后 才能获得。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也都意识到要举办好展览会和交易会等必须首先 具有好的展馆,于是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纷纷兴建现代化的会展 中心。就我国来说, 近年来,全国新建的展览面积过万的会展场馆有30多个, 投资额最少也在4 亿元人民币 左右,最多达到20亿元人民币。 2 . 3会展业理论基础 2 . 3 . 1产业经济学理论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 新兴的研究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理 论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在科学总结各产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不断出 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做出理论概括,形成新的应用经济理论,以指导 , 中国会展业:理论 现状与 政策,刘大可主编,中国商务出版社,2 山 ” 乃 5 2 , 中国会展业:理论 现状与 政维,刘大可主编。中国商务出版社,2 以 抖加 第二章 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各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学的增长,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介 于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产业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研究产业发展 演变过程中产业间、产业内企业间相互关系变化的规律。 目前,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和产业 组织等。 1 , 产业布局理论 ( 1)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古典区位论的基本特征:研究宗旨是为各个企业或部门寻找最优生产区位, 其实质是在寻找一种比较优势以保证企业利润的极大化;区位研究是以完全竞 争市场机制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属于古典微观经济学范畴。 ( 2) 产业布局的比较优势理论 以大卫 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 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 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在李嘉图模型中,一国的生产模式是由比较 优势来确定的,而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方敏认为我们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简单的方 法是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2 2 根据该产业的主要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来衡 量其比较优势是否存在,当一国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 1 ,则表示该 国在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比较优势越明显。会展业作为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实物性的产品可以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加 以量化,因此要衡量中国的会展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或者说潜在的比较优势 所在,依靠的是比较优势的基本理论原则,从生产率水平即该行业的规模、发 展速度、行业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等方面相对于有公认优势的会展大国来进 行比较分析。 ( 3 ) 平衡与非平衡论争 在关于宏观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方面,理论界长期流行 着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平衡发展论,强调缩小地区差别,主张国家投资布 局应以落后地区为重点,在资源分配上主张地区平均主义。另一种是缪尔达尔 和赫希曼提出的不平衡发展论,该理论承认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可观存在性, 在资源配置上对各产业、各地区采取平均主义作法,主张遵循并自觉利用不平 刀 中国 会展业比 较优势 研究, ( 2 0 06) ,方敏 第二章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衡发展规律,实行有区别、 有重点、 有选择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2 .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优化则是指 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是指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 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 ( 1)结构演变趋势理论 结构演变趋势理论可根据是否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为封闭性 产业结构和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 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在 封闭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离现实状况日 益遥 远,但仍对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具有借鉴意义。 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考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相比之 下,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更为贴近。 (2 ) 结构调整理论 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刘易斯的 二元结构 转变理论、 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和筱原三 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美国的经济学家罗斯托 ( w . wr ost o)阐述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概念。 “ 根据他的阐述,扩散效应是指某些产业部门在各个历史间歇的增长中, “ 不合比 例增长”的作用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回顾效 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刀 会展业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建筑、旅游、餐饮、金融保险等其 他产业发展, 使产业结构顺着第一、 二、 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 ( 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 优势 地位的方向演进,使区域的产业结构向着更加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发展,最 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24 当会展业被确定为城市的主导产业时, 那么会展业的发 展将会通过回顾效应对城市建筑、装演、设计、广告、旅游、物流、零售、交 通、通讯、宾馆、餐饮等行业提出新的投入需求,这些投入需求将会促进后向 关联部门技术、组织以及制度等各方面的发展。就旁侧效应而言,会展业的发 展会同时拉动城市金融、保险、市政建设、环保、会计、审记等行业的发展, . 从 起飞 进 入 持 续 增 长 的 经济 学 卜罗 斯 托,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 20 00 加 会展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2005 ) ,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晓芳 第二童会殷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促进这些行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加速了这些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 养,而这种影响己远远超过了会展活动本身,它将波及到整个城市的社会、经 济领域。2 5 3 . 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政策的研究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这一 概念才得到广泛的使用,随着各国实践的不断深入, 现代产业政策吸收了其他 许多理论如里昂惕夫的 “ 投入一产出”分析、熊比特的 “ 创新”理论、赫希曼 的 “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有关内容,产业政策概念逐步完替,理论日 臻成熟。 2 . 3 . 2文化经济学 文化和经济都是人类再生产整个世界的产物,有意识的生产活动既创造了 经济,也创造了文化。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共生关系。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 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文化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化与 经济共生共荣、 相互融入的过程。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过程: 一是经济文化化,又包括了经济知识化、经济人文化两个过程。二是文化经济 化,最终实现文化产业化。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程度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文化因素不直接 参与城市经济的运行,而对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对经 济发展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文化以其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提 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改善城市的文化氛围,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第二个层次是 文化因素渗透于城市经济运行之中,文化属性在总体上为经济属性的配角和产 业活动的附属,这是种文化产业的隐性形态。第三个层次是在文化与经济的高 度一体化阶段,文化经济处于显性状态,文化在最大程度上直接转化为现实的 生产力。产业机制和经济因素愈来愈多地融入到文化活动的过程和状态之中, 直接导致产业形态的文化经济实体应运而生。这个层次的内涵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 “ 文化产业”的概念比较接近。因此,文化产业化是文化经济相互融合的相 对高级层次。前述的第二个过程与此一层次是一致的。 2 . 3 . 3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是20世纪40年代 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 乃 会展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例析, 刘大可, 经济管理出版社, 2 003 第二章 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经济学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新古典学派理论 的观点和方法:更多 地采用了经验分析的方法;较全面地注意到影响发展的各 种因素;进一步研究了增长和发展的目 标。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斯特里顿等提 出,应当以保证基本需要,而不以国民收入最大化为增长和发展的目标。即在 增长过程中,要注意改进卫生、营养和教育等条件,以直接对人力资源产生积 极作用。不应当有过多的、不恰当的结构和技术变革以及资本支出,要注意采 用减少消费和改进现有技术 等比较简易的方法去提高生产率。这种看法称为 “ 基本需要论” 。 由于发展中国家早期快速增长后出现了不少问题, 发展经济学 家们开始感到,用统一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去指导各个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恰当的。应当根据各个国家的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作具体的分析, 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赫希曼把这种统一理论逐渐失 去作用的情况,叫做 “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停滞气 2 . 4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从文献检索的情况来看, “ 竞争力”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直观含义而又不易 精确定义的概念,目 前理论界对于何为 “ 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 产业国际 竞争力”等有关概念的争议颇多,目 前理论界对产业竞争力概念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研究上。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粗收 d ) 和世界经济 论坛 ( 认 吧 f )两家机构每年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推动世界各国对国际竞争力 的深度研究, 从国家层次 将国际竞争 力 确切化并合理量化。 压 田和 认 飞 f 2 6 在1 9 9 4 年联合发表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 “ 一国或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 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 we f 是从经济增长的前景来研究竞争力, 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 在人均实际收入方面达到持续高增长的能力” 一 个 国家能达到持续经济增长率的能力”。 美国 哈佛大学波特教 授1 990 年 提出了国际竞争力理讼7 。 他认为 要素 票赋、 需求情况、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国内竟争是加强和减弱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此外, 政府和机遇是两个不可忽缺的因素, 这就是著名的“ 国家钻石” 困以 i 0 d a l 以amond) 理论。 该理论为 研究产业国 际竟争力提供了 一个全新的理论 分析框架, 已经成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最重要和运用最广泛的理论之一。波特所指的生 扬u d d ,w e f 国际竟争力 报告 ,经济出 版社,1 9 9 4 刀 迈克尔 波 特, 国家竟争 优势 ,华夏出 版社,19 90 第乙章会展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产要素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以及知识资源等,而且 他还特别强调要素创造对产业国际竟争力的影响而不是比较优势理论所指的一 般要素察阮。波特把市场需求状况作为影响产业国际竟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改 变了传统的供给创造需求的分析思路,这不仅是适应国际竟争新形势的需要, 也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波特指出产业间存在着关联效应,主导产业的竞争 优势不仅取决于自 身的能力,而且与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相关产业 的支持和辅助功能是促进主导产业获得竟争优势的保证。产业竞争不同于企业 竞争和产品竞争的一个很大区别就在于,产业竞争是群休竞争,因此,产业国 际竞争力的来源不仅取决于产业内个体企业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产业内各 种竞争优势能否有效地匹配起来,形成效力最大的合力。波特把机遇和政府引 人到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来,考虑了外界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对产业国际竞 争力的影响作用。 中国社科院的金暗等人在1 9 98年将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 “ 在国际间自由 贸易条件下 ( 或在排除贸易壁垒因素的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的产出品所具 有的开拓市场、占 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而后进一步发展为 ( 金磅, 2 00幻 “ 一国的某一产业能够比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 市场提供产品 或者服务地综合素质”。关于产业国际竞争里的各种定义尽管存在一些差异, 但是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即产业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各国同产业或同类企 业之faj 相互比 较的生产力, 或者说 有效 供给能力。 28 竞争力理论主要探讨竞争优势形成原因,分析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及其相互 作用机制。产业竟争力的要素包括产业的内在要素综合技术 ( 包括生产技 术、管理技术和各种创新独有能力等)和生产投入要素资本、人力资源等 要素票赋。由于产业内在要素和生产投入要素的差异,分别形成了产业绝对竞 争力和产业的相对竞争力。产业绝对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而产业绝对 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形成产业竟争力的核心。产业绝对和相对竞争力与产业差 别化竞争力共同构成产业竟争力。 湘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金暗,经济研究,1 9 96 第三章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三章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 3 . 1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设计 3 . 1 . 1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条件 综观国内外会展业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发展会展业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而且这些条件是相互关联的,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条件的支撑,所以当这 些有利的因素聚集时,就能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会展业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