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合成ppt课件.ppt_第1页
氨基酸合成ppt课件.ppt_第2页
氨基酸合成ppt课件.ppt_第3页
氨基酸合成ppt课件.ppt_第4页
氨基酸合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氨基酸生物合成10.1氮素循环10.2生物固氮的生物化学10.3硝酸还原作用10.4氨的同化10.5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10.1氮素循环氮素是生物的必需元素之一。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酶、某些激素和维生素、叶绿素和血红素等均含有氮元素。因此,在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中氮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整个生物界在生长发育的全部过程中都进行着氮素代谢。,2,自然界中的不同氮化物经常发生互相转化,形成一个氮素循环(nitrogencycle)。生物界的氮代谢是自然界氮循环的主要因素。在自然界氮循环中,还包括工业固氮和大气固氮(如闪电)等把N2转变为氨和硝酸盐的过程。,3,在氮素循环中,通过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将N2还原为氨,自然界中由固氮生物固氮酶完成的分子氮向氨的转化约占总固氮的2/3,由工业合成氨或其他途径合成的氨只有1/3左右。在土壤中含量丰富的硝化细菌进行着氧化氨形成NO3的过程,因此土壤中几乎所有氨都转化成了硝酸盐,这个过程称为硝化作用。,4,植物和微生物可吸收土壤中的NO3,然后还原形成氨,再经同化作用把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这些有机氮化合物又可随食物或饲料进入动物体内,转变为动物体的含氮化合物。各种动植物遗体及排泄物中的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无机氮。这样,在生物界,总有机氮和总无机氮形成了一个平衡。,5,6,10.2生物固氮的生物化学10.2.1生物固氮的概念细菌和蓝绿藻将N2转变为有机形式,称为固氮作用。高等生物不能进行生物固氮作用,其中的氨基酸、嘌呤、嘧啶及其它生物分子中的氮原子来自NH4+。,7,生物固氮(biologicalnitrogenfixation)是微生物、藻类和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固氮酶复合物把分子氮变成氨的过程。自然界通过生物固氮的量可达每年1011kg,约占地球上的固氮量的60,闪电和紫外辐射固定氮约15,其余为工业固氮。,8,氮气中的NN键十分稳定,1910年FritzHaber提出的作用条件在工业氮肥生产中一直沿用至今。500高温和30MPa条件下,用铁做催化剂使H2还原N2成氨。N2+3H22NH3固氮能量耗费大,而且会污染环境,因此大力发展生物固氮对增加农作物氮肥来源有重大意义。,9,生物固氮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在生物体内由酶催化进行。目前国内外对生物固氮的生化过程及机理正在积极开展研究,在了解了固氮机理之后,就可以人工模拟,以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开拓作物肥源。可以通过基因工程使非固氮生物转化为固氮生物。,10,10.2.2固氮生物的类型目前已发现的固氮生物近50个属,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可分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和共生固氮微生物两类。,11,10.2.2.1自生固氮微生物(diazatrophs)生固氮微生物是指独立生活时能使气态氮固定为NH3的少数微生物。固氮有两种方式:利用光能还原氮气。如鱼腥藻(Anabaena)、念球藻(Nostoc),固氮过程与还原CO2类似。,12,大多数固氮蓝藻均有厚壁的异型细胞(heterocyst),在异型细胞中不含PS的色素,因此照光时不放氧。固氮是在异型细胞里进行,因为固氮过程要求无氧条件。另一些微生物如红螺菌(Rhodospirillum)、红色极毛杆菌(Rhodopseudomonas)、绿杆菌(Chloroblium)等也能利用光能从硫、硫化物、氢或有机物取得电子进行固氮。,13,利用化学能固氮。如好气性固氮菌(Azotobacter)、贝氏固氮菌(Bciierinckia)及厌气的巴斯德梭菌(Clostridiumpasteurzanum)和克氏杆菌(Klebsiella)等。,14,10.2.2.2共生固氮微生物如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根瘤菌(Rhizobium),其专一性强,不同的菌株只能感染一定的植物,形成共生的根瘤。在根瘤中植物为固氮菌提供碳源,而细菌利用植物提供的能源固氮,为植物提供氮源,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利共生体系。,15,10.2.3固氮酶复合物生物固氮过程由固氮酶复合物完成。固氮酶复合物由还原酶和固氮酶组成。还原酶还原酶也称铁蛋白,提供具有高还原势的电子,它是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相对分子质量为64000,也是一个铁硫蛋白,含有一个Fe4S4簇,每次可传递一个电子。此外,还有2个ATP结合位点。,16,固氮酶固氮酶也称钼铁蛋白,利用还原酶提供的高能电子还原N2成NH4+。它是由2个亚基和2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20000。其氧化还原中心含有2个钼原子、32个铁原子和相应数目的酸不稳定硫。由还原酶向固氮酶的电子传递与还原酶上的ATP水解相偶联,由N2到NH3的还原过程需6个电子:N2+6e+6H+=2NH3,17,在N2还原过程中还形成H2,因此,N2固定过程的反应为:N2+8e+8H+NH3+H28个高能电子来自Fdred,Fdred的电子来自PSI或呼吸电子传递链。,18,生物固氮的总反应为:N2+8e+16ATP+16H2O+8H+2NH3+H2+16ADP+16Pi由反应式可见固氮过程消耗能量非常多,共有16个ATP被水解。,19,10.2.4生物固氮所需的条件固氮酶催化的反应需要满足:充分的ATP供应。豌豆根系固氮细菌消耗植株ATP产量的近1/5;需要很强的还原剂。高还原势电子来自Fdred,其是光合链的电子载体。Fd的再生或来自光合作用,或来自氧化过程;,20,需要厌氧环境,因氮酶对氧十分敏感,只有在严格的厌氧条件下才能固氮。因此,对好气细菌来说必须有严格的防氧机制以使酶不被氧伤害。在豆科植物根瘤中,豆血红蛋白起着降低氧浓度以保护固氮酶的作用。豆血红蛋白(1eghemoglobin)为一共生合成蛋白,其珠蛋白部分由植物合成,而血红素基团由根瘤菌(Rhizohium)合成,其对O2有很高的亲和力。,21,10.2.5固氮过程的氢代谢固氮过程常伴随有氢代谢,氢代谢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固氮酶的放氢反应由固氮总反应式可见,固氮酶不仅还原氮,也还原H+形成出H2,反应需要ATP,CO不能抑制。N2+8e+16ATP+16H2O+8H+2NH3+H2+16ADP+16Pi,22,氢酶的放氢反应许多固氮生物均含有氢酶。氢酶也是一种铁硫蛋白,从巴斯德梭菌分离出的氢酶含有4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相对分子质量60000,氢酶催化可逆反应:2Fdred+2H+=2Fdox+H2可逆性氢酶既可催化氢的电子传给Fd,作为还原氮的电子供体,又可催化H+接受Fdred的电子形成氢,以消除过剩的还原力,保证细胞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反应不需ATP,但受CO抑制。,23,吸氢酶催化H2的氧化作用吸氢酶能以O2作为末端正电子受体进行羟基化反应,产物为H2O,并伴有ATP生成,反应受KCN抑制。氢的氧化不但提供了能量,而且由于消耗了O2,保护了固氮酶。同时由于固氮酶形成的H2对其有抑制作用,吸氢酶的吸氢还可以防止对固氮酶的抑制作用。,24,10.3硝酸还原作用植物体所需要的氮素营养除了来自生物固氮外,绝大部分是来自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有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以及铵盐(NH4+)。它们通过根系进入植物细胞。植物最易吸收硝态氮。硝态氮必须被还原为氨态氮。才能被植物体利用。,25,氮素由硝酸态氮转变成氨的过程称为代谢还原或成氨作用。在成氨作用过程中,氮的化合价变化是:,26,植物体内由硝酸还原成氨的总反应式:NO3+9H+8eNH3+3H2O这一还原过程是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催化下分步进行的。硝酸盐的还原,在植物的根和叶内都可以进行,但以叶内还原为主。在种子萌发的早期,或在缺氧条件下根部还原为主。,27,10.3.1硝酸还原酶硝酸还原酶的作用是把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硝酸还原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藻类、细菌和酵母中。在植物的绿色组织中该酶的活性较大。,28,根据还原反应中电子供体的不同可分为两个类型。10.3.1.1Fd-硝酸还原酶此类硝酸还原酶以铁氧还蛋白作为电子供体。还原过程可简单表示为:NO3+2Fdred+2H+NO2+Fdox+H2O此酶存在于蓝绿藻、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中。从组囊藻属(Anacystis)分离出的硝酸还原酶是一种含钼的蛋白质,只有一条多肽链,相对分子质量为75000,不含黄素蛋白和细胞色素。,29,10.3.1.2NAD(P)H-硝酸还原酶这类硝酸还原酶以NADH或NADPH为电子供体,它存在于真菌、绿藻和高等植物中。按其对电子供体的专一性要求又可区分为对NADH专一的、对NAD(P)H专一的以及对NADH和NAD(P)H都可利用的硝酸还原酶。催化反应:NO3+NAD(P)H+H+NO2+NAD(P)+H2O,30,NAD(P)H-硝酸还原酶为寡聚蛋白,所含亚基数因植物而异。它是以FAD、细胞色素b-557和钼为电子传递体。电子从NAD(P)H传递到NO3。,31,10.3.1.3硝酸还原酶是诱导酶当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硝酸盐的溶液中时,幼苗体内便诱导形成硝酸还原酶;若用不含硝酸盐的培养液时,则幼苗内不含硝酸还原酶。同样在土壤中增施硝酸盐氮肥时,往往测到作物体内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高,作物蛋白质含量也随之而增加。,32,光照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有很大影响,酶活性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升高,在遮荫或黑暗中则活性减小,原因在于光合产物的氧化为NO3还原提供所需的NADH及还原型Fd。,33,10.3.2亚硝酸还原酶在植物细胞内,硝酸还原生成的亚硝酸在亚硝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进一步还原成氨:NO2+7H+6eNH3+2H2O从高等植物和绿藻中分离出的亚硝酸还原酶是一条多肽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00070000,它的辅基是一种铁卟啉的衍生物,分子中还有一个Fe4S4中心,起电子传递作用。,34,亚硝酸还原酶存在于绿色组织的叶绿体中,它的直接电子供体是铁氧还蛋白。光合作用的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可为亚硝酸还原酶提供还原态的铁氧还蛋白。结合在铁卟啉衍生物辅基上的亚硝酸离子,可直接被还原型铁氧还蛋白还原成氨。在铁氧还蛋白-NADPH还原酶的作用下,也可将氧化态的铁氧还蛋白转变为还原型。,35,36,光照对亚硝酸还原有促进作用,可能与照光时生成还原态的铁氧还蛋白有关。当植物缺铁时,亚硝酸的还原即受阻,可能与铁氧还蛋白及铁卟啉衍生物的合成减少有关。亚硝酸还原时需要氧,因而在厌氧条件下,亚硝酸的还原会受到阻碍。,37,10.4氨的同化10.4.1谷氨酸合成在氮素循环中,生物固氮和硝酸盐还原形成了无机态NH3,进一步NH3便被同化转变成含氮有机化合物。所有生物都通过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dehydrogenase)或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synthetase)催化形成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方式同化氨。,38,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中的氮可通过进一步生化反应形成其他有机含氮化合物,因此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在氮素合成代谢中起关键作用。,39,10.4.1.1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谷氨酸和氨反应形成谷氨酰胺,此酶对NH3有高亲和性,完成反应还需ATP水解提供的能量。,40,形成谷氨酰胺既是氨同化的一种方式,又可消除过高氨浓度带来的毒害,还可作为氨的供体,用于谷氨酸的合成。,41,-酮戊二酸来源于TCA的中间产物,还原剂为NADPH或还原态铁氧还蛋白。催化此反应的酶为谷氨酸合酶(glutamatesynthase),与合成酶(synthetase)不同的是,它不需要ATP。在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的共同作用下,可由1分子氨和1分子-酮戊二酸净合成1分子谷氨酸。,42,10.4.1.2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还可在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dehydrogenase)催化下,使-酮戊二酸通过还原性氨基化形成。,43,谷氨酸脱氢酶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它主要参与氨基酸的降解代谢。因为谷氨酰胺合成酶较谷氨酸脱氢酶的Km(NH3)低得多,因此通常当生物体细胞的氨水平低时,谷氨酸脱氢酶在与谷氨酰胺合成酶竞争时不起主要作用。生物体内谷氨酸主要是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这条双酶途径合成的。,44,10.4.2氨甲酰磷酸的合成同化氨的另一途径是氨甲酰磷酸的形成:有2种酶能够催化NH3、CO2、ATP共同作用合成氨甲酰磷酸。在氨甲酰激酶催化下:,45,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在植物体内,氨甲酰磷酸中的氨基来自谷氨酰胺而不是氨。,46,10.5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0.5.1氨基酸的合成与转氨基作用生物机体内各种转氨酶催化的反应都是可逆的,所以转氨基过程既发生在氨基酸分解过程,也发生在氨基酸合成。反应方向与当时细胞中具体代谢的需要有关。,47,转氨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许多氨基酸都可作为氨基的供体,其中最重要的是谷氨酸,它可由-酮戊二酸与无机态氨合成,然后,再通过转氨基作用转给其他-酮酸合成相应的氨基酸。这样,谷氨酸便作为氨基的转换站。,48,49,各种-酮酸主要来自糖代谢,因而-酮酸的还原性氨基化作用与转氨基作用就成为糖代谢与氨基酸、蛋白质代谢密切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50,10.5.2各族氨基酸的合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氨基酸合成可能具有相同的途径。植物和微生物能合成所有氨基酸,而动物只能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根据氨基酸合成的碳架来源不同,可将氨基酸分为若干族。在每一族里的几种氨基酸都有共同的碳架来源。,51,丙氨酸族丙氨酸族包括丙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它们的共同碳架来源是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52,53,丝氨酸族包括丝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由光呼吸乙醇酸途径形成的乙醛酸经转氨作用可生成甘氨酸,甘氨酸还可缩合为丝氨酸。,54,55,丝氨酸还有其他合成途径:磷酸化途径:丝氨酸的碳架来自糖酵解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酸(PGA)。3-磷酸甘油酸经脱氢、转氨、脱磷酸生成丝氨酸。非磷酸化途径:3-磷酸甘油酸脱去磷酸生成甘油酸,再经氧化、转氨而生成丝氨酸。,56,57,由丝氨酸转变成半胱氨酸,58,半胱氨酸的一SH来自硫酸盐还原中间物,59,谷氨酸族谷氨酸族的氨基酸有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和精氨酸。它们的碳架都是来自TCA的中间产物-酮戊二酸。关于谷氨酸及其酰胺的合成过程,前面已进行了叙述,谷氨酸转变为脯氨酸和精氨酸的反应如下。,60,61,这一族几种氨基酸的合成关系如下,62,天冬氨酸族天冬氨酸族包括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和蛋氨酸。它们的碳架都来自TCA中的草酰乙酸或延胡索酸。,63,天冬氨酸及其酰胺的合成天冬氨酸可由草酰乙酸和谷氨酸经转氨基作用而生成:,64,在某些植物体内,也可通过类似于-酮戊二酸的还原性氨基化反应,使草酰乙酸与谷酰胺直接作用,生成天冬氨酸。在微生物体内,天冬酰胺的合成是在天冬酰胺合成酶催化下进行的。,65,在某些高等植物中,天冬酰胺合成酶以谷氨酰胺为氨基供体。,66,由天冬氨酸可以转变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这些反应过程都非常复杂冗长。,67,68,69,天冬氨酸族生物合成,70,组氨酸和芳香氨基酸族包括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组氨酸的合成过程较复杂,它的碳架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核糖-5-磷酸。另外还有ATP、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参与。,71,72,芳香氨基酸的碳架来自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4-磷酸赤藓糖和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这两者化合后经几步反应生成莽草酸(shkimkadd),再由莽草酸生成芳香氨基酸和其他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称为莽草酸途径。,73,74,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中的碳架均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经一系列不同的反应,生成相应的酮酸,最后经转氨作用而形成相应的氨基酸。,75,76,10.5.3一碳基团代谢一碳基团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在代谢过程中,某些化合物可以分解产生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基团”或“一碳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