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现代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的。由于在早期企业立法上 强调的是强烈的个人本位主义,以个人本位主义为指导思想,因此人们就认为企 业仅仅是股东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组织体,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股东利益的 最大化。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应该有责任将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以寻求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标的一致性。当前,我国已明确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企业的环境保护 责任需要有强有力的理论来支持,因此企业的环境责任问题研究就成为理论界迫 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在环境公害频繁发生的影响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大 规模的环境保护运动,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国际社 会也迫切需要共同采取一些行动来解决这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联合国 1972 年在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在会上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人 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有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与义务。2001 年 12 月 12 日社 会责任国际组织发表了sa800 标准(修订版)1,在sa800 标准(修订版) 中涉及到了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本文从环境法学的角度对企业环境责任进行研 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部分主要对现代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 第二部分通过界定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与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研究,在认清 企业环境责任是道德责任还是法律责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企业环境责任问 题提供了可能,明确了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的法律义务。 第三部分通过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方式特征的具体分析,全面分析阐述了企 业的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刑事责任与一般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的不同之处。在本部分还分析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现状,厘清了企业环 境责任在当前的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借以阐明企业环境责任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与 合理性。 第四部分分析研究了企业环境责任存在的问题。该部分从立法层面和实践层 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方面的相关问题,为下一部分的制度构建 奠定了基础。 1 sa8000 是由 ceppa 制定,ceppa(经济优先权认可委员会)是 cep 的下属机构(ceps 是一家研究社会 责任和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它经常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提供给消费者以及投资者) ,1997 年成立, 于当年 10 月推出第一版社会责任标准,最初命名为 sa2000,后改为 sa8000,其制定依据有国际劳工组织 公约 、 世界人权宣言 、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i 第五部分对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实现途径进行了论述,针对其在立法层面的 缺陷提出了立法建议。 最后的结语部分是全文的缩影。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责任,环境责任,制度建构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abstract moder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in early corporate legislation,it emphasized on selfish departmentalism which is the guiding ideology.therefore,people maintain that corporations are only the organizations of shareholderscollective contributions and interests ,and the only goal of them is to pursue maximizing shareholdersvalue. corporations,as the main participant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of modern society,should and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p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to their business decision to achieve the corresponding goal of themselves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t present,china has put forward a development model of recycling economy.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y needs to have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so the issue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theoretical circle which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since 1930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requent occurrence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large-scale m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rised all over the world.all sections of society have pay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lso needs to 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united nations held a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 in stockholm, sweden.at the meeting,declaration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has been published,stressed that human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ile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nature. in ( revised edition)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december 12,2001, it involves corporate em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will b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law to study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the paper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arts and its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in introduction part,it mainly gives a brief explanation on moder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second part,through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on the basis of recognizing whether its ethical or legal responsibility,it provides possibility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concises that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legal duty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v of corporations. in the third part,through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features of the way to tak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it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civil liability ,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liability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iability and general civil liability, administrative liability, criminal liability. in the forth part,through analy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chinese corporation, it clears up the relative rules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current laws.it illustrates the necessar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fifth part,it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this part, from legislative and practical aspects,analyses the relative problems while corporations in our country tak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y,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of institutional building in next part. in the sixth part,it presents institutional building for achiev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our country.in conclusion part,it is the miniature of the paper. keywords : corporation, responsibility,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stitutional building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1 1 引 言 近代工业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 经济腾飞、人们生活水平有巨大提高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灾难。科 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得到增强, 给人类“征服”自然提 供了手段,人类对自然以“主人”自居。但是,在人类为他们所取得的物质文明、所 掌握的强大科学技术沾沾自喜的时候,大自然也向人类给予了“回报”:气候变化、 臭氧层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有毒化学品污 染、水资源枯竭、世界性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的环境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就现代环境问题的产生来说,企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环境问题严重 威胁着人类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例如,1873 年、1880 年、1892 年英国伦敦发 生毒雾事件、日本的足尾铜矿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若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镉中毒事件、 日本水俣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意大利赛维索华学污染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 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故等。 在早期企业(公司)立法上,人们把企业(公司)看成是股东共同出资、共 同所有的组织体,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就成了企业的唯一目的。随着企业的力 量不断强大、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加上工业对自然环境负面影响的日益凸显, 人们对企业就更加关注,人们开始探究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外还必须要承 担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环境责任。企业环境责任就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开始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 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了相关的国内立法,把企业环 境责任具体化、法律化。美国在 1976 年制定了资源回收利用法,1980 年颁布 了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德国在 1972 年颁行了废物处理法,1991 年 通过包装条例,1992 年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汽车,1996 年提出循环 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德国法律明文规定自 1995 年 7 月 1 日起,玻璃、马口铁、 纸板等材料的回收率全部要达到 80%。日本提出建立循环经济的模式,立法目标 是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相关立法主要有容器包装法、家用电器循环法、 食品再利用法、建设再利用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一系列具体 领域的法律法规。 我国也于 1989 年制定了现行的环境保护法,1994 年 3 月公布了全球第一 部国家级的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议程,在中国 21 世纪议程 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一章中提出了“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特别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2 是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战略目标指标体 系建设,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综合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统计 系统、信息支撑系统,以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 力在内的能力建设。”1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有很大提高,已经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与 社会进步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的不协调状况日益显现出来。 特别是在环境资源上,我国走的是“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 式。正值此时,我国政府适时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环境、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走下去。发展循环经济其实质就是绿色经济,企 业需要进行绿色生产,社会公众需要进行绿色消费,也就是生产绿色化、产品绿 色化、消费绿色化以及废旧物品的资源化。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在给社会带 来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企业在其社会责任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特别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环境保护方面。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 已经较为深入,而对于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企业所 应承担的相应环境责任研究甚少。本篇论文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对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现有环境责任法律制度体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企业 应当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承担的更多的环境责任,并深入探讨这些责任的法律化 以及同现有责任制度的整合。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企业环境责任理论概述 3 2 企业环境责任理论概述 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产业的迅猛发 展,使得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急剧恶化,为了使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人 们对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2.1 企业环境责任界定 在理论上,法学核心范畴是权利、义务、法律责任。无论何种法律制度的设 计都必须以此为基础;在实践中,法律责任是对法律主体的行为给予法律评价、 对利益关系给予调整的焦点。所以,对法律责任的准确界定不但是研究企业环境 责任的理论前提,而且还是构建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逻辑起点。 2.1.1 法律责任的含义 关于责任,我国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定义为: “分内应做的事;没做好分内的事而应该承担的过失。”2在法律词典中的解释 则为:“责任在民法上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或约定的义务,而依法承担的不利的后 果。责任是一种法的强制。尽管这种强制只有在义务人不履行义务,而由国家机 关对其依法处理时才明确地表现出来,但义务人却自负担义务之时起就处于这种 强制力的约束之下。”3在刑事责任论中,冯军博士认为:责任表示义务;责 任表示过错、谴责;责任表示处罚、后果。4张文教授将责任定义为:责任是各种 社会规范要求社会成员所应为的行为;社会规范为社会成员所确定的行为标准及 其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和后果的评价;社会对行为不符合行为规范要求的社会成员 所给予的处置。 5王成栋老师认为责任包含两方面:一是有关主体应为的范围和程 度;二是违反某种义务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7 所以责任应当是从多个层次、多种角度来调整人们行为的义务性的社会规范, 它用一系列的褒奖性与谴责性方式来表示一定的社会形态,以社会组织对其相应 成员的行为作出的肯定性或者否定性的价值评价,用以保护该社会形态或者维护 该社会组织的整体利益不会受到个别成员的违法侵害。 法律责任是立法者要实现其立法目的的主要保障方式。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 能离开法律责任去单独规定立法目的与法律措施。所以能不能准确的界定法律责 任是建构企业的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关键。 法律责任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责任,它应该包含以下因素:首先,法律责任应 该强调法律。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为什么要承担法律责任,怎样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都来自于法律的规定,不仅如此,即使是法律责任的履行,也需要以法律作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企业环境责任理论概述 4 为保障。其次,法律责任强调的是因侵犯法定权利或者是违反法定义务而产生的 责任。它是一种主体之间的责任关系,是侵权主体对权利主体所承担的责任。第 三,法律责任表示的是一种责任,它所承担的是否定的、不利的后果。而且这种 后果是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必须为或不为的义务。最后,法律责任是由国家强 制力保障实施的,它包含着国家对责任主体的否定性评价。 所以,法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因侵犯法定权利或者违反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 而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予以认定,并将其归结于法律关系中有责的主体,强制其履 行的义务,也就是违反法定义务所承担的义务。 2.1.2 企业的社会责任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盈利或谋取企业 经济利益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的目的,还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以外的其他 所有利益。现代企业以营利为宗旨,但是企业的营利目的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 一定要发生冲突,而且就算二者有冲突也不是一定就不可调和,我们要寻求企业 营利目的性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结合点。因此企业不仅应该谋求股东利益的最 大化,还应当考虑增进股东利益以外的其他社会公益。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着其理论和现实依据。传统的公司法强调企业要尊重股 东私人财产权,要求企业有效地贯彻执行企业确定的营利性目标以确保股东利益 的最大化。而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市场竞争会使社会个体有效利 用资产以维持自身的存续和发展;优胜劣汰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起促进作用。 人们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以至于自发的促成社会整体利 益的实现。但是市场机制也不是万能的,单纯的依靠市场来调节并不能维护社会 整体利益,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国家就必须介入社会经济生活。这样,市场之 手和国家之手同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调节,社会注重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利益 相协调,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经济基础。 法学领域中的个人权利本位向社会权利本位的过渡,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 供了法学依据。民法作为私法,经历了义务本位、权利本位、社会本位的转变。 随着民法向社会本位的转变,以公共利益、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等原则约束的社 会本位成为民法的价值取向。而在经济类法律中则更加坚持社会责任本位,其强 调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对社会共同尽责的基础上,处理和 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力量在不断增强,社会财富也越来越向企业集中。 企业在现代社会中成为多种社会主体利益的交汇点,其设立和活动远远超出了股 东个人利益的范围。现代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营利性组织转变为其 也是带有社会使命的组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可以改善企业所处环境,有助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企业环境责任理论概述 5 于自身形象的提高,而且还可以避免政府的管制,从而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2.1.3 企业的环境责任 企业环境责任包含在企业社会责任中,是企业众多社会责任中的一种。企业 环境责任应该具有以下内容: 首先,内容的法定性。也就是说在企业的环境责任中必须包含环境法律法规 所规定的法律责任和其他部门法规所规定的有关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 责任。 其次,具有可操作性。道义上的环境责任很难操作,相反法律层面上的环境 责任就具有可操作性,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承担相关责任的行为的可能 性。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违反了法律所规定的强制性义务,那么能够让其承担环 境法律责任的行为必然在现实中是可行的。例如,企业违反法律规定超标排污而 对其罚款,那么罚款在现实中是可行的。其二,承担责任的行为的可能性。即企 业违反了法定强制义务应当承担的责任形式在效果上是可行的。 第三,义务的延伸性。这里主要是说企业在终止后其环境责任并不能立即免 除。因为环境的公共性而导致了经济外部性,使环境资源成为经济利益追逐中的 牺牲品;还因为环境破坏具有渐进性与隐蔽性,使得企业在现实利益的强烈诱惑 下肆无忌惮的破坏和使用环境资源,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并不能立即终 止。如果企业终止后环境责任因企业终止而丧失责任主体,由他人或者社会承担, 这显然有悖于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也与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不相符合。 所以,企业环境责任就是企业根据法律明确规定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 且这种义务不因企业的终止而立即终止。 2.2 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基础 所谓理论基础,是指对构建企业环境责任理论起指导作用或支撑作用的理论。 它包含有伦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与法学基础等相关理论。 2.2.1 伦理学基础:代际公平与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之思想源于全球性的环境生态危机,是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 重新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瑞士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环境 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被正式提出。会上由世界环境与 发展委员会起草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认为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报告中提到:在过去,我们 关心的只是社会经济发展,而现在我们则已经深切地感到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所 带来的重大压力。从以前一般地对待生态环境到强调把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相结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企业环境责任理论概述 6 合的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思想的重大飞跃。可持续发展的字面含义是指一个国家 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注意可持续性、防止不可持续性, 但其更深层次的意思是要 求我们摆脱传统工业的发展方式,采取新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新的工业发展模 式。也即是说自然界自身具有发展权,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足够地充分地考 虑到自然环境成本。因为真正的发展只能是那些对自然资源成本消耗最低而且还 有效保持了自然环境持续性的人类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环境资源,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永恒的 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预防控制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恢复那些 已遭污染和破坏的资源环境。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要重视经 济增长的数量,而且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化配置、降低消耗、减少废物、 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等,实行企业清洁生产和人类社会的文明消费, 走内涵型、质量型、效益型、开放型的集约化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与提高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积极促进人类社会 的公正、文明和健康;控制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分配关系进行合理的调节,大力 发展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增强人们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和身体健康水平;建 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很大程度上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没有能够正确 的运用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所造成的。对于科学技术而言,它不仅能使自然环境 恶化,而且也是人类改善自然环境的技术手段。不但现代社会需要科学技术,而 且环境保护、生态的持续发展也需要科学技术,因此科学技术必然会成为可持续 发展的主要动力。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囊括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综合性理论, 其包含有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为可持 续发展最终在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社会、经济、环境是一个有机联 系的统一整体,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两面性, 也就是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环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而需要我们做 的就是要发展其对环境有利的方面,抑制对环境不利的方面,使环境、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包括:防止片面的注重经济增长, 而忽视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模式,必须注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环境资源 的保护。注重对人的需求的持续的满足,关注人的生存需要。提倡伦理观念 和社会公平,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们每 个国家与地区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人们相互之间都有享有和 利用这些环境资源的权利,也必须担负起保护地球环境资源的义务。对于发展, 我们不仅要看经济是否在增长,而且还要看社会、经济、环境是否更加和谐,更 趋平衡。可持续发展观为企业环境责任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企业环境责任理论概述 7 “循环经济”又称为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 资源循环经济。 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 与循环利用为基础,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少排放”为原则,以物质封闭循 环和能量渐次的使用为特点,依照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方式运 行的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人类社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自觉遵守自然生态规律、 应用自然生态规律,通过对环境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来达到污染的少排放甚或 不排放,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双赢”。 企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的 基本理念即在于此。这种理念不仅将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相 关领域,而且也将其融入到生产工艺、产品和服务中,将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运 行统一加以考虑,以至于极大地提升了环境保护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循环经济的特点:物质流动的多重循环性。这就是说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 中应遵循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 循环流动的过程, 而不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物质流动过程, 以至于达到在整 个社会经济生产的过程中基本上少产生甚至不产生废弃物,尽最大努力地满足废 弃物的零排放的要求。科学技术的主导性。要实现循环经济目标就必须以科学 技术的进步为先决条件。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说什么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 艺、新技术那纯粹就是无稽之谈;也就不能实现对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的目标, 也不能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与低污染。所以尽可能地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 之中以消除那些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使之不至于将其排放于自然环境之中,还 自然环境一个洁净的空间。物质的综合利性。循环经济就是把社会经济发展建 立在自然生态规律基础上的经济,是促使大量生产、消费和大量废弃物产生的传 统工业经济生产模式转变为物质的合理使用和循环利用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全社会的参与性。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如果仅仅是先进的 技术是不能实现循环经济形态的,它必须将经济、技术和社会相结合,运用科学 的、严格的管理才能达到既定目标。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目前在企业层面的主 要表现形式。1989 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首先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 即工业企业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其核心思想就是把综合环境 保护运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服务中,通过改进产品设计的工艺路线、流程等 方面,来实现尽量不产生有害的废弃物的目标, 同时实现废弃物的内部循环,以 达到污染最小和节约资源的目的。 2.2.2 经济学基础:环境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 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影响。也就是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承担成本或在不 承担成本的情况下获取收益。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企业环境责任理论概述 8 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外部性问题,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中,环境外部性处处存在。 环境外部性所带来的后果是对环境利用的无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 使生产不同物品边际成本的比率等于他们之间的价格比,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消 费者通过使不同物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物品间的价格比,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样, 通过使所有人面对物品间相同的价格比率,市场创造了效率。 但是,当存在外部性时,市场机制就会导致市场失灵。虽然这时企业仍然最 大化其利润,消费者仍然最大化其效用,但是不同的人将面对不同的价格,导致 决策不一致,从而导致经济无效率,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部不经济性。 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是由于私人成本的社会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是私人成本内部化,或者是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私人成本社会化是把自身的盈 利建立在他人受损的基础之上。由于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如果将私人成 本内部化,就可以减少或消除社会成本,这对全社会来说,可以用较少的投入, 减少较大的损失。 使外部性内部化一般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双方交易必须有技术上可行的 收益。每一方必须能提供一些另一方所需要的东西且成本比其自己提供的要低。 二是交易必须是制度上可行的。三是受影响一方必须能够从交易中有所收益或者 至少不受损害。 经济外部性理论揭示了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配置问题的根源,又为解决环 境外部性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思路和框架,因此可以说经济外部性理论是环境 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经济学基础。 2.2.3 法学基础:法理学一般理论 法治曾经有两次大的变革义务本位向个人权利本位方向和个人权利本位 向社会利益方向。对于个人权利向社会本位的转变,又以功利主义法学和社会学 法学为代表。“功利主义法学的精髓在于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判断是非的 标准,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加社会的幸福。”8功利主义创始人 边沁认为功利是指“这样一种原则,即根据每一种行为本身是能够增加还是减少与 其利益相关的当事人的幸福这样一种趋向, 来决定是赞成还是反对这种行为”。 “法 律的全部作用可归纳为下述四个方面:供给口粮、达到富裕、促进平等和维护安 全”。9耶林则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在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之间形成一种平衡。他还提出“利益乃法律的创建和归宿,一定的社会目的是法律 的惟一渊源,法律是国家权利通过外部强制手段所保证实现的最广义的社会生活 条件的总和”。 10上述功利主义学派的思想无疑会成为企业环境责任立法的理论基 础。社会学法学是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法律,注重法律和其他社会因素 的相互作用,关心法律的社会效果,强调各种利益的整合。庞德认为,法律的任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企业环境责任理论概述 9 务在于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和愿望,也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福祉。所谓利益,无 非三种: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这几种利益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法律 就是要协调这三种利益之间的关系,寻求其共同点予以保护。庞德认为,要确定 共同的社会利益,必须遵循一种标准,那就是经验,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消灭 或减少阻碍或消费,以实现最大社会利益效果的道路。11卡多佐认为司法的意义 在于通过司法达到最良好的社会效果。法官必须对相互冲突的利益进行权衡,并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符合逻辑的判决中做出决策。 9这些关于法律的 目的和价值取向,也是企业环境责任的法理学基础。 正义、秩序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是企业生产行为的精神价值支柱,也是 法律存在的根据。“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正义就是用自己的 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某一阶级的单独突出的 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最大的幸福”。12 “善德总不做破坏任何善物的行为,而 正义也一定不是为害于城邦的”。13康德把正义定义为“一些条件之总和,在那些 条件下,一个人的意志能够按照普遍的自由法则同另一个人的意志结合起来”。12 约翰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 一样”。“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 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 “处在最初状态中的人们将选择 两个不同的原则:要求平等的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 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利益,它们就 是正义的”。14上述之正义思想渊源为企业之环境责任承担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 持。关于秩序,学者们也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思想理论,秩序是指“在自然进程和社 会进程中存在着某种不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11 “法律关心的还不仅是获得 正确的结果,它还关心稳定性,为了稳定性,法律会频频牺牲实质正义”。14企业 作为社会的细胞,其行为不仅要遵从法治的规则与秩序,而且其本身也应该为法 治秩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牺牲,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理论基点正在于此。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方式特征分析与相关立法规定 10 3 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方式特征分析与相关立法规定 企业环境责任就是企业根据法律明确规定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且这种 义务不因企业的终止而立即终止。其承担方式包括企业的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 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 在国际社会给予企业环境责任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我国也开始关注企业环境 责任问题。在理论界对其已有较多的研究,但相对于理论,立法上的进程稍显滞 后。在目前国内的相关法律中,还没有对企业环境责任的专门立法。但是在各相 关部门法当中可以窥见有关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企业环境责任的一些相关规 定。 3.1 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方式特征分析 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有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刑事责 任。这三种企业环境责任承担方式与一般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不同, 它们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特征。 3.1.1 企业环境民事责任特征分析 环境民事责任即是环境民事侵权责任,是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因不履行环境 保护义务而侵害了他人的环境权益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所以,企业的环境责任 就是企业因排污行为或不履行环境法律义务而侵害或可能侵害他人环境权益或财 产、人身权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企业环境民事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是民事责任的特殊形式,因此在适用 法律上,其依据环境法律而存在;在责任的功能与实现上,又继承了民事责任的 精神和理念。 首先,环境民事责任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侵害他人的环境权益、财产或者人 身权益时,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恢复正常的社会 生活秩序、弥补受害人损失。环境民事责任不以国家介入为必要条件,当事人之 间具有较大自主性,对责任的内容、形式可进行调节与和解。 其次,环境民事责任的制度架构具有较大的创新。传统民事责任主要关注的 是事后补偿,目的在于让侵权人弥补受害人因损害所遭受的损失,同时兼具制裁、 教育和预防功能。15但对于现代社会,在环境污染加剧,环境问题持续加重的情 况下,法律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或减少损害事故”“怎样弥补其产生的损害”。这样 看来,民事责任的功能在于预防损害和弥补损害,这种民事责任功能的转变,乃 是环境民事责任问题意识的转变,这也就会导致环境民事责任研究方式的转变,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方式特征分析与相关立法规定 11 主要表现在归责原则、构成要件、无过失责任的确立、举证责任的分配、因果关 系的论证等方面。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加害人对其有过错的行为承担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无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 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环境民事责任制度应该建立以“过错责任原则” 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内容的二元规则体系。 因为二者相互依托, 在逻辑上具有严 密性。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维护个体尊严;无过错责任不以侵害人的过失为依据, 调整各种利益冲突,保障利益平衡,合理弥补受害人损失,维护了社会整体利益。 无过错责任提供了当事人无道义上的可责性时利益与责任的合理分配手段,以保 障无辜受害人的权利。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具有互补性,二者相辅相 成。把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个体自由价值和社会安全价值的统一,协调社会 公平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并且,建立以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内 容的二元规则体系也具有法律依据,在民法和环境保护法当中均有相关规定。 由于我国民事环境责任的归责原则应该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元归责体系,所以我国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相应的也应该分为两类:过错 责任构成要件与无过错责任构成要件。过错责任构成要件是对环境破坏的法律救 济制度,而无过错责任构成要件主要针对环境污染的民事法律救济。过错责任的 构成要件包括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行为 人过错。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为环境侵权行为、环境危害事实、环境危害事实 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 41 条第 1 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 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在企业的环境侵权法律关系 中,企业因其环境侵权行为而给他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权益的损害,则在企业与当 事人之间形成以损害赔偿为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中企业为赔偿义务人,而受 害方为赔偿权利人。 排除危害是指消除污染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后果。其包含了停止侵害、排除妨 害、消除危险等民事责任形式。在环境侵权案件中,停止侵害是指当排污企业侵 害他人财产、人身的排污行为仍在继续时,受害人可以请求法院责令加害企业停 止其排污行为的责任形式。排除妨害,则用于因环境侵权行为使受害人无法行使 或不能正常行使其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的场合。消除危险,用于环境侵权行为人 的排污行为尚未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但已经对他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构 成威胁,受到威胁之人有权要求消除危险。 环境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因其侵权行为而给他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权益的损 害,应以其财产赔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损害赔偿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损害情形,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方式特征分析与相关立法规定 12 而排出侵害只能用于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场合。损害赔偿具有恢复权利性和惩罚性 双重功效,是贯彻环境侵权法制度最好的方式。但是环境损害赔偿也有一定的限 制,他也必须遵守相应的基本原则,比如利益衡量原则、环境利益保护原则、全 面赔偿原则、限定补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等等。 3.1.2 企业环境行政责任特征分析 环境行政责任是指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环境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 法律上的不利后果。它是一种法律责任,而不是道德责任或政治责任,是以环境 行政法律规范所设定的职责或义务为基础的,环境行政法律规范是追究环境行政 责任的依据。 企业的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的企业所应承担的行政方面的责任,是 环境法律责任中最轻的一种。要追究企业的环境行政责任,首先企业行为必须具 有违法性,如果企业没有违法,就不能追究其行政责任,行为违法性是构成行政 责任的必要条件,没有违法行为,就不会有行政责任。其次是企业行为具有危害 性,而且可能或已经产生的危害结果是由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第三,企业 具有过错,即企业在实施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时所具有的一种故意或过失的 心理状态。最后,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在环境损害赔偿中因 果关系往往较为复杂,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的情况较为常见。 企业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包括补救性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性的法律责任。补救性 的行政责任包括消除危害、支付治理费用、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企业承担的 处罚性的环境责任主要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环 境法或国家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的法律制裁。环 境行政处罚主要有: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责令停业或关闭、吊销 排污许可证等等。 环境行政责任的实现包括积极实现和消极实现。积极实现是指企业通过接受 制裁、强制或给予补救,来达到责任的实现。这种积极实现可能是主动性的,那 就是国家强制力并未介入而企业履行了法律责任,从而使法律责任归于消灭;也 有可能是被动的,表现为由特定国家机关通过判决或裁定、决定等责任形式强制 企业接受制裁或给予补偿,这种被动性的实现是法律责任实现的常用途径。消极 实现是指企业并没有承担环境行政法律责任,而是由于法定的原因,环境行政法 律责任关系自行解除,受责状态已不存在,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时效届满、或免 责条件的存在。环境行政责任实现的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