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与学习策略的相关 研究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EducationA Study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readingAnxiety and Reading Strategi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Candidate:Luo LaiyueSupervisor:Prof. Su Jian-huaSpecialty:Englis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ducationUniversity:Minnan Normal UniversityDate of Oral Examination:June,2017.摘 要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对两种语言的习得研究实现了“如何教学”到“如何学习”的转变。有关领域学者对学习者个体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关注了起来,而个体因素又包含了学习者的情感和学习方法这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其中一种常见的情感因素是焦虑的学习心理。根据先前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会一直受到焦虑心理的作用从而影响整个语言学习过程和最终学习效果。本研究通过英语学习焦虑量表和学习策略量表进行(中文)问卷调查,选择232名初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然后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13.0进行学习焦虑和学习策略的情况统计和结果分析,并总结出了英语学习具体存在的五个问题:中学英语学习的焦虑状态如何?英语学习焦虑的原因是什么?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焦虑心理之间的关系?学习方法和性别的关系?学习焦虑心理和学习方法的差别?从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英语学习者面对英语学习时都会有焦虑心理伴随,归纳起来有学生对课程学习陌生和不具备合适的学习方法的原因,有相应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和学生个人因素的原因。总体上英语学习过程很好采用好的英语学习方法,研究还发现男生英语学习方法的运用相比女生而言要少得多,因此导致男生学习焦虑心理明显比女生更严重,另外,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有学习焦虑心理,而其学习方法的运用与焦虑心理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为此,本文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运用,以此减轻学生学习焦虑负担;2.改进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3.加强学生语言学习素养的培养。关键词:学习焦虑;学习策略;相关性.Abstract Since the 1970s,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ave being experienced a reform from “how to teach” To “how to learn” Experts hold that emotional factors and learners strategy are important parts of both personal factors.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emotional factors largely e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where learning anxiety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factor,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is unique to the complex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These psychological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use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hen affect the learners English learning. The writer uses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Learning Anxiety Scale (FLCAS) and Strategies Investiga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SILL) among 232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answering the questionnaires (All of the question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Then the writer put the statistics into the software SPSS13.0. The results tell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anxiety? 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cause English learning anxiety? What is the condi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 of its use?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anxiety and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An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about English learning anxiety and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What is the implication about our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tell that the majority of learners have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he main causes of anxiety for some students are their low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their not familiar with th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s well as in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Their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use is in a low level, to some extent, boys level is slightly lower than girls level, thus cause the boys anxiety level slightly higher than girls. English learning anxiety level and the use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level hav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us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anxiety level of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ability, to help students become good language learners.Key words: learning anxiety; learning strategies; Correlati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引言11.1 研究背景11.2 论文概述2第二章 文献综述- 3 -2.1 英语学习焦虑研究- 3 -2.2学习策略研究- 6 -2.3相关性研究- 8 -第三章 理论基础- 10 -3.1 情感过滤假说- 10 -3.2 输入假说- 10 -3.3 动机理论- 11 -3.3.1 当前英语学习水平行为主义动机观- 11 -3.3.2 人本主义动机观- 11 -3.3.3 认知主义动机观- 11 -第四章 研究设计- 12 -4.1 研究问题- 12 -4.2 研究工具- 13 -4.3 研究对象- 13 -4.4 数据收集- 13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15 -5.1 数据分析- 15 -5.1.1 当前英语学习水平- 15 -5.1.2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 16 -5.1.3 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 19 -5.1.4 英语学习焦虑和学习策略的关系- 23 -5.2 讨论- 27 -5.2.1 引起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因素- 27 -5.2.2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率低的原因- 28 -5.3 发现- 29 -第六章 结论- 30 -6.1 结果- 30 -6.2 教学启示- 30 -6.2.1 强化英语学习策略- 30 -6.2.2 降低学生学习焦虑的有效措施- 31 -6.2.3 提高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途径- 32 -6.2.4 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语言学习者- 33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34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7 -.第一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西式教育的观点被逐渐接受和深刻理解,人们认识到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学习者个人因素,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对两种语言学习的研究完成了从“如何教学”到“如何学习”的思想转变,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者情感方面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常见的焦虑心理这一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异常频繁并且表现明显。通过改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中学英语教育指明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学习英语的焦虑心理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还对学生心理的成熟产生负面影响,而语言学习时的焦虑心理产生实际上又是受到各种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者Sparks等指出外语学习时的焦虑心理主要是学习障碍造成的。而Yong R对外语学习时焦虑心理进行了归纳:1.个人自身和个人与他人间产生的焦虑心理;2.学生对语言学习观点;3.教师对语言学习的观点;4.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5.课程学习过程;6.语言考试等六种常见的焦虑心理形成的原因。焦虑心理形成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过于强烈的竞争意识,该结论是傅刚彬经过对国内语言学习焦虑心理的研究后得出的。有必要研究英语学习焦虑的原因,探讨消除英语学习焦虑的策略。为了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成效,通过研究出避免产生英语学习焦虑心理的方法是一条必经之路。Oxford(1990)认为,学习者通过语言学习策略来学习语言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语言的掌握,是一种有助于语言学习的行为。因此,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选择学习策略,所有的两种语言的学习掌握理论必然包括了语言学习的策略,那么,研究学习策略就具有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能够丰富两种语言学习掌握的理论,从而提高语言教育的层次;另外一方面,通过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促进外语教学的改革,中国英语教学改革在最近的很多年来都没取得大的成就,教师在英语教育上也尚未建立正确教学观念,教师仍然没有改变其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但现在的学习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越来越受欢迎,单一化的教学已经逐渐被淘汰。在推动我国外语教育改革方面,通过进一步研究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和探索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另外,探索学生学习成功的原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习者的个人因素是影响学习成败的内在因素,也是学习者是学习成功的首要因素。以学生的视角看待英语教学,可以发现过去那种通过一味地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的手段是不可行的,极可能产生负面的效果,学生存在把自身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为语言教学方式的问题,导致主观消极松弛。有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相比外国学生而言要差的多。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学习策略养成的重要性,同时在英语教学上尽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并起到辅助学生监测和评价自己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强烈兴趣,帮助他们发展有益的语言学习习惯。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好的学习策略。还有就是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所述加强情感、战略和文化教育作为必要的教学内容,将促使学生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帮助学习者养成独立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认识,所以对于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感也理所应当得到英语教师的关注。1.2 论文概述本文内容分成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课题。第二章对研究的有关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主要是归纳了一百年时间里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学习焦虑心理、学习方法这两个因素以及二者联系的探索成果。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是概述研究的理论依据,包括了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和动机理论等理论。第四章中对课题研究进行了规划,提出研究的问题,介绍研究的工具、对象及数据收集处理采用的方法。第五章对第四章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数学统计分析,总结归纳焦虑心理、学习策略的概况及两者的联系,从而解释研究的问题。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研究结果和获得的语言教育启示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等进行梳理,并提出研究的展望与建议。文章的最后罗列了本文所参考的文献和有关附录。.第二章 文献综述2.1 英语学习焦虑研究焦虑是作为非正常的心理现象。通常而言,倘若预期的个人计划目标和实现预期的结果在学生自己看来都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么信心必然会受到打击,然后产生和加重不安的心理,并会增加直到暗示和加强内疚和失败感,精神状态受到越来越强的自我情绪的压抑,导致不安全、心理紧张的状态是难以使自己解脱,最终演化成焦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人道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罗杰斯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们说,学习是学生从自我发展开始,达到学习目的以学生为终点的一个实现过程。以此明确指出学生学习自主的重要性。从该理论的观点来看,老师教学被置于主体位置,忽视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行为的传统观点必然会被改变。英语教育在上述教育思想的作用下,也应该开始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个人行为。所以,英语习得的研究正在变成一个也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的研究领域。Howitz在1986年时定义了一个外语教学的新概念,也就是外语焦虑(Foreign LanguageAniety)。随后外语焦虑成为了教育和教学中极为关注的主题,并且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他认为外语焦虑的含义是,外语焦虑是在外语习得过程中自我感知,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组合。另外,Yong R.还明确指出,在他们的研究中,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消极情绪,有着和焦虑一致的经典表现,例如学习者会出现紧张、激动、突然出汗的情况;一定程度上的身体不适,心跳加快等。这项研究也是中国学者对外语学习的焦虑心理探究的重点。外语焦虑研究学者王金全总结为,个人需要使用外语,但一个可怕的经历是在不够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外国学者舒江也指出,尽管研究结论描述了差异,但是对于外语学习的焦虑和外语阅读的焦虑,语言学家一致认为,与其他焦虑相较存在不同于其他焦虑之处,学习与课堂学习产生的焦虑一致,表现出恐惧,抑郁、焦虑和情绪。因此,英语阅读焦虑在英语学习中由于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使学习者在阅读、学习的自信和自尊受到打击,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受到了心理的负面心理状态的影响,最后导致了在阅读的过程中紧张、不安的心理表现。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认为,文化历史的形成不是天生的,而是文化和社会关系之间互相影响产生的。Vygotsky指明了心理发展的本质,即处于儿童时期的孩子们经历了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过程,在掌握了各种语言、符号等表达媒介后,令低水平心理转而进入更高水平的心理。他还总结出近端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的概念,主要意思是儿童目前实际发展水平和将来会进入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儿童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可以评价儿童心理的实际水平,而对于潜在心理水平的评估则是指与成人或同伴的合作过程中所显示的处理问题的心理表现。(引用陈奇,刘鲁德,2007:39)。他指出区分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层次将大大提高对儿童心理学的教学效果,Vygotsky倡议教育水平的发展应该领先于现有水平之前,即我们经常说的设法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近端开发区理论的显示意义在于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并令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上世纪六十年代,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发起了一项全面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并由此创立了建构主义理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正面互相作用以发展他们的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得儿童的内心心理结构持续发生改变,同时,该变化引领了新的思维方式的产生和叠加了新信息。(Chen Qi,Liu Rude:2007)。建构主义发展理论研究表明已经可以确认情感在个人学习中的作用。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语言学习焦虑现象逐渐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也出现了Krashen,Gardiner和Horwitz等研究人员。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霍华德(Howard Gardner)创立了多重智能理论(多智能理论,简称M理论)。他认为人至少有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在智力和自然主义智力八种智力。另外,他还认为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确定儿童的智力水平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应该改进教育的概念,从课堂、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方面入手,重点关注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陈启,刘鲁德:2007)。该理论不但提出了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的要求,而且还提出需要促进儿童的内在素质,对儿童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教育,注意学习者的情感影响。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学习焦虑的研究已经开启了实证研究这一时期。 Horwitz(1986)指出,外语学习焦虑的形成过程是外语课堂学习中受到特有的语言学习的作用导致的自我感知的、外语学习态度、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多种特别的心理共同发展而来的。学习者在学习往往伴随着焦虑和不安的情绪,通过谈话也可以发现学生会产生极端不自信的情况,以至于否决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Horwitz等于1986年开展了关于外语学习焦虑的系统实验证明,他独自设计了外语课堂焦虑评估量表(FLCAS)(Horwitz,1986)。该评估量表已广泛用于后来有关研究,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大体相似的结论,即外语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常见的,且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Saito,Horwitz(1999)等人利用自身发展的外语阅读焦虑评估量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焦虑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焦虑程度受目标语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英语学习焦虑的国内研究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虽然开始的晚,但是研究推进速度非常快。笔者经过对国内外主流外语期刊(外语学习研究、中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等)在知网数据库中的检索选取了50篇按照公布的时间、研究工具、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分门别类排列好的文章,依据统计结果显示,国内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经历了从缓慢的发展速度到快速发展的过程。部分国内学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学习焦虑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一时期的研究结果很少(只检索出9篇论文),并且研究结果和研究对象都非常片面,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思辨的方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当前研究也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场景的研究对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和职业高等学院)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论文总数量达到了50篇),更多运用了实例验证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也逐渐具体至写作、阅读和听力等各个环节。叶仁敏等(1989)指出,大多数中学生的成就动机非常强烈,然而考试焦虑问题上不严重。学习焦虑与成就动机、学业成绩、智力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Cheng Nianzu等(1996)指出学习焦虑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情绪不稳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心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粗暴干预,不尊重儿童的行为和对儿童的过度期望对儿童的学习焦虑心理产生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一些地区中学生存在明显的焦虑心理问题,而导致焦虑的原因有个人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郝若平(2001)指出,研究生英语成绩受到焦虑心理的干扰,而且女孩受到焦虑的影响明显比较严重。章远荣(2002)的观点认为,非英语专业在口语英语课中的焦虑水平低于英语初学者。陈秀玲(2004)认为,焦虑心理对英语听力的有效性产生负面作用。张庆宗(2008)在研究外语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基础上,设计了一些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他根据学生个人的差异从三个方面对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首先是生理方面的区别,张庆宗提出,学习者的年龄和个性因素对外语学习起到一定作用,但都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对获取外语学习的成功程度则会受到外语学习的时间长度的影响。其次是认知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认知风格、语言潜力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差别。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差别会对外语学习效果造成影响,但是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是情感方面的差别,张庆宗对外语学习焦虑心理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导致学习焦虑的原因和对应的解决方案。林崇德(2009)基于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青春期、思想、个性和社会性四个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他指认为年轻人(14岁和18岁之间)在身体发育上开始逐渐向成年人转变,思维也逐渐成熟。然而青少年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其中焦虑和抑郁是非常常见的心理问题。林崇德提出了焦虑的出现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导致的这一观点。Zhang Fake(2008)根据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外语学习的焦虑心理研究,指出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焦虑水平。普通高中英语课标标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进行了明确规定,即正面的情绪习惯养成因该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逐渐被重视,积极的情感因素有助于了克服严重的焦虑心理影响。总体而言,我国对学习焦虑方面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国内外的教育和心理学家对焦虑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各个层次,创了系统的研究理论。他们的努力令我们开始注意到对外语学习者焦虑的研究,也对教育理念的转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对于通过教学实践来解决学习焦虑难题方面,他们还没有提出有效的方案。所以对外语教学的实践探索,我们还亟需研究出有效的方式来克服学生的外语焦虑。从长时间的角度来看,国内外对学习焦虑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展有关理论还非常有必要。如焦虑与写作水平、写作能力等的关系研究。Horwitz(1986)指出研究特定的焦虑来源与焦虑和不同水平的双语之间的关系会变成外语焦虑研究发展的新方向。目前的研究应该扩大目标领域,从研究生、本科学生扩展至其他专业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2.2学习策略研究近些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学习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学习者和教育者。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正逐渐变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也已变成教育实践的重点。语言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和分类理论及其教学实践的指导正在持续推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国开始研究学习策略,而国内则比较晚。Gardner和Lambert作为研究动机的代表,Robin作为优秀学习者研究的代表和Richards作为外语学习研究的代表。Rubin(1975)将“优秀学习者可以教我们什么”的一篇文章发表在TESOL Quarterly上,她列出了七个学习策略的优秀语言学习者的文本。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学习策略的人逐渐变得多了起来,斯特恩,Chamot,鲁宾、Oxford等均加入了研究队伍,然而他们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方面有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分类标准和研究角度,导致了研究结果非常不同。(Malley)和Hamot(1990)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和情感策略这三种类型的识别获得了普遍认可。Stern(1983)提出,使用通用语言学习者方法的最佳策略是用于描述视觉行为的特定形式的一半趋势或整体特征和技能。Chamot(1987)指出,学习策略是学生的技能、方法或行动。这项研究旨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帮助回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获得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学习时学习者为了实现有效学习的目的采取的规则、技术、法和其控制方法的综合。Lambert提出学习策略包括问题、计划、控制、检查、自我纠正等六个因素;学习策略在Thurlow看来是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构成的。Weinstein则将学习策略归结为认知处理策略、辅助策略、主动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的集合。 Mcca的观点是,学习策略可以划分成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总体而言,从学习策略中可以看出代表性学习策略的分类从信息处理的学习过程的所有方面提出,其不仅包括组成,而且包含信息处理组件的影响,还包括监视加工工具上的管理组件。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学习策略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热闹时期。Oxford (1990)提出将学习策略划分成六个类别: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上述六种类型的策略之间不存在层次联系,它们属于同一级别。前三个是直接策略,后三个是间接策略。此外,Oxford还按照分类手段建立了语言学习策略运用评估量表,本研究中将会使用该量表。 Rubin(1997)认为学习策略是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直接影响语言发展的一种策略。Cohen(1998)将策略纳入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前者是使用语言和策略,这是使用语言和策略的使用,两者的区别不明显。 Cohen(1998)提出语言学习策略是一种有意识或半有意识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目标是可以使其更容易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另一个目的是加强语言的应用或弥补缺乏语言知识。语言学习者将是在获取和使用学习策略(年龄、性别、动机、学习态度、智力、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学习态度和其他因素)约束的过程中的各种个人因素,语言习得,也使学习策略的研究有一定的复杂性。许多研究发现个别因素干扰学习策略的运用。如性别(Green and Oxford,1995),动机(Oxford和Nyikos,1989; Wharton,2000),不同水平的语言能力(Green and Oxford,1995; Griffiths,2003; El-Dib,等)文秋芳(1996)将两种语言习得的策略分为与语言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相关的管理策略直接相关的语言学习策略。这两种策略相互交互,语言学习策略受到管理策略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结果,有必要结合语言学习策略和管理策略。文秋芳(2003)指出,学习策略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学习,学习策略是学习者行为的本质,而不是行为的思想,可以是外部活动,也是内部活动。钱玉莲(2005)指出,以前的研究集中在教学方法的转移研究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策略,这些特征和学习策略在两种语言习得可能有影响。可以看出,早期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层面,成功的语言学习策略的主要列表和学习策略的简单分类,通过深入研究,研究人员越来越注重分类系统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研究后来转向认知水平。2.3相关性研究在英语学习焦虑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模型:第一,Ellis模型。根据Ellis(1994)的两种语言习得,学习者的个人因素(信念,情感因素,学习者因素,学习经验)与现场和社会因素(目标语言,设置,完成任务,性别等) )一起决定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策略也影响到两种语言习得的效率和效果的最终水平。在Ellis模型中清楚地反映了情感状态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焦虑是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因此,外语焦虑的水平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这使得焦虑和学习策略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二是MacInyre模式。 MacInyre(1994)提出在社会心理学模型(社会心理学模型策略使用,简称:SPMSU)中使用学习策略。在这个模型中,强调情境因素的重要性和个人战略的影响。 MacInyre(1994)认为焦虑是最重要的人格因素之一,焦虑的存在将消极地影响战略的使用。此外,SPMSU还表明,由于焦虑,缺乏自信等因素,使用学习策略,学生可能不会使用策略。因此,当考虑策略的使用时,焦虑因素的影响不能忽略。关于外语焦虑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早在外国开始。早在80年代,Wittmaier(1972)在研究试验焦虑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结果表明,具有高焦虑的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效果差,以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MacIntyre(1994)指出,焦虑可以影响学习者对策略的使用。 MacIntyre和Noels(1996)发现语言焦虑和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存在负相关。 Warr和Downing(2000)被用作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学习焦虑水平与152名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频率之间存在负相关。近年来,国内学者已开始关注外语焦虑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韩文力(2003)的研究表明,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的频率相对较低。国军(2006)对120名全日制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学生进入社区有较高的焦虑水平和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水平较低。范友红(2007)在二年级,三年级6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使用策略和外语成就与焦虑正相关,外语成就是负相关的,使用外语焦虑和学习策略呈负相关。赵学梅(2007)对1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外语焦虑,但焦虑与性别没有显着相关性,与外语焦虑水平显着相关,使用相同的学习策略频率具有显着的负相关。第三章 理论基础3.1 情感过滤假说1980年代,美国心理语言学家Krashen分别提出了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设:收购学习区别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器假说,自然秩序假设和监测假设。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在两种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习目标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输入)必须通过情绪过滤,很可能成为“吸收”(摄入)的语言。 Krashen认为情感因素,如动机,需要,态度,个性和情绪状态可以影响语言习得。情绪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情感过滤阀是防止学习者接收可理解输入的虚拟装置。如果学习者充满紧张,愤怒和焦虑,情感输入设备将阻止获得可理解的输入。然而,当学习者充满信心和动机和其他积极的能量,情感过滤会减少,将有利于获得可理解的输入。情绪过滤的水平由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和焦虑情况所决定。焦虑情绪更强的一方,其情感障碍高,得到的有效信息输入少;相反,焦虑更弱,情感障碍低,有效的信息输入更多。当学习者具有低水平的焦虑时,将发生最理想的采集。为什么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一些好的结果,而其他人不,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呼吁那些试图学习语言但没有取得好结果的人,不要压力和焦虑。在语言教学中,研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特别是语言学习焦虑更是非常重要。3.2 输入假说输入假说理论指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输入的信息难度应当稍高于其实际水平,这就是名言的“我+ 1”理论。英语学习需要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吸入信息。也就是需要激发学生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来促进学习。克拉申(1985:86)说,人类对语言的习得只能通过理解信息,或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英文root是什么意思suv是什么意思cpi是什么意思app是什么意思hr是什么意思logo是什么意思生日快乐英文谢谢的英文翻译认为,不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的学习者,学习进步往往比较快。只有通过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那么,当学生面对比自己能力稍高一级的信息时,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学习焦虑现象,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教授给他们学习策略来降低他们的语言学习焦虑。3.3 动机理论从认知方面的理论来看,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人的活动,并使活动倾向于某个目标,满足某种内部心理状态的需要。 动机可以在促进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决定了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努力的程度,学习的影响。3.3.1 当前英语学习水平行为主义动机观二十世纪初,动机理论研究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主要代表有Skinner,Thorndike等。他们认为动机是由某种强化造成的,强调外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正强化可以通过诱导愉快的刺激改善个人的行为反应,负面强化作用会削弱个人行为反应。该理论将行为归因于外部强化和外部刺激,忽略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意识。3.3.2 人本主义动机观根据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的说法,个人的任何动机都是基于需要而动机的。他认为,不同性质的各种需要的动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属性和爱需要,尊重需要,美学需要,对需求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分为七种低到高的需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罗杰斯强调教学和学习,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种友好和友好的教室环境。这个理论对于人类行为原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学习的内部和外部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个人兴趣和好奇心在学习中的作用。3.3.3 认知主义动机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已经开始研究动机的认知过程。阿特金森提出了成就动机的理论。成就动机包括两个相反的意图: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每个人面对成就行为的任务都受到两种相互约束的影响。如果追求成功将成为前进的主要意图,如果避免失败的意图将面临收缩的优势,这两种力量往往将同时发挥作用。如果两个内在斗争的力量将匹配。成就动机理论将期望,需求和激励的价值结合起来,统一人类动机的认知和情感方面,揭示成就动机的规律。 Hyde首先提出归因理论,人们认为归因行为主要归因于情境归因和个性。韦纳认为,成功或失败归因主要有六个方面:工作能力,努力,艰难运气,身体和精神状态等外部因素。如果成功归功于个人的能力,努力,身体和精神状态,它将创造一种自豪感和动力。如果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努力和身体和精神状态将具有羞耻和愤怒的感觉,削弱动机。对不可控因素的失败将失去士气,归因于可控因素的失败将继续努力。该理论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通过学生的学习预测未来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的理论,提出个人通过主观判断他们成功地进行自我行为的能力对个人选择的影响,个人的选择,多长和多么困难。个人行为不仅受到强化的影响,而且还受个人对强化期望的影响。效率期望是指个人完成某项活动的能力的判断,即完成自己活动的能力。自我效能理论扩大了传统认知需求的范围,人们的需要,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焦虑对语言学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有很大的引导作用。作者认为动机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也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教师应该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一些教学措施,学生的潜在动机可以转化为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学习动机对个人因素的注意越来越重要,从学生的感觉,需求,动机,学习的角度,通过关注语言焦虑等情感因素,采取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第四章 研究设计4.1 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解答下面四个疑问:1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现状?2导致英语学习焦虑的原因?3英语学习方法运用现状与运用特点?4英语学习焦虑与学习方法之间的联系?性别对学生的焦虑心理与学习方法运用的影响?根据收集的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心理状态的调研结果,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设计,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减轻学习焦虑心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提高语言教育学习的效率。4.2 研究工具在本研究中,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来源,设计了外语学习焦虑量表和语言学习策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每份问卷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的性别、年龄、月考成绩等个人信息的搜集;另一方面是利用按照实际基于Horwitz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改进后的调查表进行焦虑现状的统计,每份调查表包括33个项目,主要涵盖了听、说、阅读、写作焦虑、课堂焦虑、负面评价焦虑等综合性焦虑,量表等级划分成五级,可选择强烈同意、同意、无意义、不同意和强烈不同意等五个选项。其中强烈同意的分值设计为5分,同意为4分,无意义为3分,不同意为2分,强烈不同意为1分。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分数高的学生其焦虑的情况则严重。语言学习策略评估表(Oxford,1990)是专门用于第二语言是英语的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评估量表,其评估内容涉及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等策略。每份评估表格中包含37个问题,所有问题均采用五级标准的形式,分为是、经常、有时、从不四个可选项,对应着4分,3分,2分,1分。对语言学习策略科目得分的分析可知被试的分数越高,其语言学习策略的运用越频繁。4.3 研究对象问卷发放地点为福建省漳州实验中学。受试者为初三年级四个班共计264名学生,因此一共发放了264分调查表,回收的调查表中有232份调查表被判断为有效,有32份被判定为无效。男女占总数比例分别为52%和48%,男孩120名,女孩112名。4.4 数据收集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焦虑与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英语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因此作者通过两个调查评估量表对高中学生学习焦虑和学习策略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作者先通过与英语教师合作对学生进行一次月考来收集学生们的英语成绩,然后根据收集的月考成绩来评估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从而获得学生的英语水平测试结果。并在月考一个礼拜后,面向每个参加月考的学生发出两份问卷,同时严格要求要根据实际独自回答问卷问题。在问卷完成后立即上交以确保问卷的及时性。随后再利用Spss软件工具统计问卷结果,进而总结研究课题存在的问题。此外,问卷调查结束两个月以后,作者再次对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第一个月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成绩,进行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考试成绩的对比以确定学生英语成绩的变化。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在学生的英语学科学习中所出现的困难。参照月考的英语成绩,对中学生在英语单科上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了解高中生对于该学科的学习焦虑水平,以及单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5.1 数据分析5.1.1 当前英语学习水平以某中学学校上月的月考成绩为数据样本,对其进行分数段的详细分析,对目前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情况作简单直观的了解。分析试卷内容及成绩,该学校使用的试卷难度并不大,满分150分,90-120分为及格,120分以上可达到优秀。从学校导出了该年级本次月考的成绩,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分段统计,制作柱形图。在计算本次月考成绩的及格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从整体把握该次月考结果。另外,对不同性别的月考成绩也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以便分别了解情况。在四组对月考成绩的不同数据模型中,可以对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有较为直观的观察。通过图5.3可以看出,该年级学生的及格率仅为18.96%,平均分值为83.341分。总体的学习情况处于学科所要求的平均水平以下。对于该年级中的男同学,平均分为83.017,而女同学的平均分要比男同学高出0.651分,表明女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稍优于男生。另外,结合柱状图分析可看出,处于优秀分数段的学生数很少,大部分都处于及格线附近。而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显示,处于及格线以上的学生,其英语水平也达不到学科所要求的透彻理解所学英语单词释义,掌握基本语法结构等。对中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大致了解之后,笔者即开始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并下放样本调查点,对当前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和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水平进行调查。在发放调查表填写完毕后,及时回收问卷,对其进行初步数据统计及分析。5.1.2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为了解中学生学习焦虑情况与学生单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联系,笔者对两组调查问卷进行了比对分析。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初步结论,对于当前中学生对英语单科学习的主要困难及担忧;当前学生针对英语单科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节约时间成本,笔者从调查对象中随机选取二十名同学作为代表样本进行调查。这些同学分别来自该年级的四个班级。所采用的调查方式为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主要询问学生在英语学科中主要担忧的问题,并对自己的焦虑水平进行分级评估。打分评估分为五个水平,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学生认定自己的焦虑水平越高,所打出的分数就越高。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十分吃力,非常焦虑,就可以打出五分;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比较吃力,但能够坚持下去,就可以打三到四分;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没有太大问题,能够比较轻松地应对,就可以打一到两分。对二十名学生进行面访打分之后,笔者的调查结果如下:打五分的有四名同学,打四分的有七名,打三分的有五名,打两分和一分的分别有两名和一名同学。打分在三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占到总调查样本的80%。对于所采取样本来说,学生的焦虑水平已较高。而在总调查人数中,这个比例可能会有所降低。笔者姑且先按照样本比例推至总调查对象中,计算显示,在232名学生中,处于高度焦虑状态的达到186名,而认为自己不怎么焦虑或者没有焦虑的学生人数仅有47名。焦虑水平分析图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绘图如上,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单科的学习中,处于高度焦虑状态中。对于调查所反映的实际情况,笔者还需要对分析结果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柱状图的显示可以发现,调查对象中,大部分高中生对于英语单科学习的焦虑程度较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酒店羽绒枕芯数据监测报告
- 酒类评委考试题及答案
- 经纪顾问考试题及答案
- 近期热点考试题及答案
- 鱼粉制作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戒烟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年中国手工绣花工艺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液氯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结构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江南文化概论课件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P133)
- 特种设备执法课件
- 2025年初级社工考试《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 2025-2030磁性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需求变化报告
- 农家小院课件
- 2025年营养指导员师岗位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语文】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年会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撕脱伤皮肤护理查房
-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