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文就如何完善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对于我国现行刑 法相关规定的不合理之处,学界已有不少论述,但对于如何对其加以完善,则论 者甚少。笔者在借鉴域外立法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完善建议,希望能 对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本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概述了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相关问题。主要对追诉时效停止的含义和 分类、设置依据,以及停止制度在追诉时效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我国立法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完善的思路。笔者首先 对我国现行立法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概括出现行规定的不足和缺漏之处,然后 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思路。此外,出于篇章结构的考虑,笔者还将相对较为简单 的“因追诉权行使而导致的终止 放在该章中进行论述,提出我国的追诉时效应 终止于法院判决生效之日。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如何在我国追诉时效制度中增设中止制度。笔者在对域外 相关立法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追诉时效中止的构成条件,并结合我国法 律制度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 在第四章中,笔者主要论述了如何修改我国的中断制度。通过对我国与西方 主要国家立法例的比较,笔者认为我国的中断制度不同于西方主要国家的立法 例,二者是两种不同的中断制度。在对这两种中断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除应保留现行中断制度外,还应将追诉权的行使也列为中断事由。此外,笔者还 认为应对因中断而延长的时间进行限制。 关键词:追诉时效;停止制度;完善 a b s t r a c t t h ea r t i c l ei sa b o u th o wt or , e r f e e tc h i l l c s es t o p p i n gs y s t e mo ft i m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 p r o s e c u t i o n t h e r eh a s b e e nal o to fd i s e u s s i o ma b o u t i r r a t i o n a l i t yo ft h er e l a t i v er u l e s o fc h i l l e s ec r i m i n a ll a w h o w o v e r , f e wo ft h e mm e n t i o nh o wt op e r f e c ti t b a s e do n 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r e l a t i v es t a t u t e si n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a n da r e a s ,t h ea u t h o rp r o p o s e s s o i t i i 。i d e a s ,e x p e c t i n gt h e yw o u l d b eh e l p f u lt om a k ei tp e r f e c t n e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t h ea u t h o ri n t r o d u c e st h ed e f i n i t i o n ,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s e t t i n g b a s i so f t h es t o p p i n gs y s t e m ,a n da l s oa n a l y z e si t se s s e n t i a l i t ya n df u n c t i o n t h em a j o r i t yo ft h o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r e l a t i v er u l e so f c h i l l c s ec r i m i n a ll a wa n dt h ew a yo fp e r f e c t i o n n ea u t h o ra n a l y s e st h er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o ft h er e l a t i v cr u l e s ,飘硼魑u pt h e i rs h o r t a g ea n di r r a t i o n a l i t y , a n dt h e np r o p o s e ss o l l r l c w a y st op i 撇i t f u r t h e r m o r e ,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ft h ea r t i c l e , t h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t i m el i m i t a t i o n sb a s e do nt h ee x e r t i o no fr i g h t i sd i s s c r t a t e di nt h i s c h a p t e rt o o ,p r o p o s i n gt h a tt h et i m eo ft e r m i n a t i o ns h o u l db ea f t e rt h ea d j u d g e r n e n t b e c o m e se f f e c t i v e n e m a j o r i t yo f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a b o u th o w t oa d dt h es u s p e n s i o ns y s t e mi n t o c h i n e s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p r o s e c u t i o n b a s e d0 1 1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r e l a t i v es t a t u t e si n 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a n da l e , a s ,c o n s i d e r i n go v e rt h el a ws y s t e mo fc h i n a , t h ea u t h o r p r o p o s e ss o m ea d v i c eo fp e r f e c t i o n i n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 t h ea u t h o rt a k e ss o m ed i s c o u r s e so i lh o wt or e f o r mt h e i n t e r r u p t i o no fl i m i t a t i o n s b a s e d0 1 1t h o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ei n t e r r u p t i o ns y s t e m si n c h i n aa n do t h e re o t m t r i e sa n da l e , 2 l s , t h ea u t h o rp r o p o s e st h a tt h e ya t w od i f f e r e n t i n t e r r u p t i o ns y s t e m s b a s e d0 1 1t h ca n a l y s i so ft h e m , t h ea u t h o rs u g g e s t st h a t , 1 1 1 0 1 e t h a nt h ea c t u a li n t e r r u p t i o ns y s t e ms h o u l db ek e p td o w n , t h ei n t e r r u p t i o ns y s t e mb a s e d 0 1 1p r o s e c u t i o ns h o u l db ea d d e d , t o o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a u t h o rp r o p o s e st h a ti ti s n e c e s s a r yt ol i m i tt h ee x t e n dt i m eb e c a u s eo fi n t e r r u p t i o n k e yw o r d s :t h et i m ol i m i t a t i o n so fp r o s e c u t i o n ;t h os t o p p i n gs y s t e m ; p e r f e c t i o n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寺叩友止、 h 年红月弓e l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 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他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 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营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 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v ) 作者签名:抑女扒 导师签名: | 百,乞 1 日期:知年 日期:d7 年 年月弓日 争月易多e l 引言 引言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是追诉时效的重要制度之一,其作用在于对追诉时效进行 过程中的时效期间计算方式进行调整。合理的停止制度是追诉时效价值得以实现 的重要条件。而我国刑法中的停止制度,一方面某些具体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架空 了整个追诉时效制度,另一方面对某些需要使时效归于停止的情形未予以相应重 视,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要让我国的追诉时效制度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应当对 其加以完善。本文拟在借鉴域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完善建议。 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 第一章追诉时效停止制度概述 第一节追诉时效停止的含义和分类 追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它是追诉权行 使的有效期限,在该期限内,追诉权人可以行使权利,对犯罪人展开追诉;超过 了该期限,则追诉权消灭,犯罪人无需再对其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作为对追诉权行使的时间限制,追诉时效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时效期间的计 算。围绕这一问题,追诉时效制度必须包括期限制度和起算制度。期限制度规定 了对各种不同犯罪的追诉权期限的长短;起算制度则对各种不同形态的犯罪如何 开始计算时效期间作出规定。但是,在追诉时效起算之后,时效期限届满之前, 或者在某些情形下,在时效得以开始计算之前,仍然存在对时效期间计算方式进 行调整的必要,这就是追诉时效停止制度要解决的问题。 追诉时效的停止,是指某一具体犯罪发生后,由于特定事由的发生或存在, 致使追诉时效停止于时效期间开始计算以前或开始计算以后的某个时间点,待该 事由消灭之后继续计算、重新开始计算,或者永远不再计算的情形。追诉时效停 止制度是指刑法或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关于追诉时效停止的构成条件、效力及 限制的制度。 设置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原因在于,由于特定事由的发生或存在,致使犯罪发 生以后某段时间的经过不能列入追诉时效的有效期间,否则将有违追诉时效制度的 立法初衷;或者特定事由的发生或存在,致使追诉时效没有再继续计算的必要。 根据追诉时效停止以后时效期间的计算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追诉时效的停止 划分为三种类型:追诉时效中止、追诉时效中断和追诉时效终止。 追诉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追诉时效进行过程中,由于特定事由的出现,致使 追诉时效的期限停止计算,待该事由消灭后追诉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或者在犯罪 成立以后,由于特定事由的存在或发生,致使追诉时效期间不能正常开始计算, 待该事由消灭后追诉时效期间始开始计算的情况。导致追诉时效不能开始计算或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辞典编委会编法律辞典 z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3 1 9 7 6 2 第一章追诉时效停止制度概述 不能继续计算的法律上或事实上的事由,称为中止事由。中止事由的存在,使得 将其存续期间计入追诉时效的有效期间违反了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初衷,因此将 该段时间排除在追诉时效期间之外;但是,中止事由的发生并未否定之前已经过 时间在追诉时效制度上的意义,因此已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可以和中止事 由消灭以后经过的时间一并计入追诉时效的有效期间。 追诉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追诉时效进行过程中,由于特定事由的出现,致使 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待该事由消灭后,追诉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情况 导致追诉时效中断的事由,称为中断事由。中断事由的出现,否定了已经过期间 在追诉时效制度中的意义,因此追诉时效期间必须重新开始计算。 追诉时效的终止,是指在追诉时效进行过程中,因特定事由的出现,致使追 诉时效永久性停止的情况。在追诉时效终止的情况下,追诉时效期间既不是暂时 停止,待有关事由消灭后继续计算,也不是使之前经过的期间归于无效,待有关 事由消灭后重新开始计算,而是永久性地停止追诉时效期间的计算。导致追诉时 效归于终止的各种情形,称为终止事由。根据终止事由的不同,可以将追诉时效 的终止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因追诉权消灭而导致的终止。追诉时效是对追诉 权行使的时间限制,如果追诉权已不复存在,则追诉时效当然没有再适用的必要。 追诉权消灭的原因包括追诉权得到顺利行使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因各种原因归 于消灭两个方面。其二为其他终止事由导致的终止除了追诉权消灭外,尚有立 法例因追诉权消灭之外的其他事由而使追诉时效归于终止。这种终止导致的结果 是追诉权人不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候行使权利。 以上三种停止制度导致的结果各不相同,停止事由也相去甚远。但它们各有 其侧重点,分别以自己的特点弥补了追诉时效制度可能出现的漏洞。在具体的制 度设置过程中,应当全面考虑和充分利用这三种停止制度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使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节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设置依据 一、以追诉时效的理论基础为依据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存在的理由在于,因某些事由的存在,导致将某段时间计 3 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 入追诉时效期间有违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初衷。因此,在何种情形下须对时效期 间的计算方式作出调整,作何种调整,均应以追诉时效的立法初衷为依据。而追 诉时效的立法初衷,即刑法为什么要对追诉权的行使作出时间上的限制,主要存 在于追诉时效的理论基础之中。因此,追诉时效的理论基础应当成为停止制度的 主要设置依据。在具体停止制度的设置过程中,必须以追诉时效的理论基础为依 据来选择各种不同的停止事由,并分别为它们设置不同类型的停止制度。 关于追诉时效的理论基础,刑法理论上有多种不同的学说:( 1 ) 改善推测说。 该学说流行于德国普通法时代,认为犯罪人在犯罪后长时间没有再犯新罪,可推 测犯罪人已经得到改善,没有处刑与行刑的必要。o ( 2 ) 准受刑说和证据湮灭说, 这是1 9 世纪法国盛行的观点。准受刑说认为,有罪的人虽然在如此长的时间里 成功地逃避了追诉与惩罚,但不可能不成天生活在担心与忧虑之中,甚至可能为 内咎所折磨, 这种长时间的担心与忧虑,与执行刑罚没有多大的差异,因而可 以认为已经实际执行了刑罚。证据湮灭说认为,犯罪实行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证据将逐步消失或者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证明效力( 证明价值) 。如果在 犯罪实行之后很长时间才提起追诉,极有可能引起司法错误。为了避免发生此种 错误,为刑事法律本身的利益,也就是为了社会本身的利益,最好还是放弃进行 追诉。 ( 3 ) 权利丧失说。法国部分学者认为,追诉时效的存在理由在于,社会 由于“疏忽懈怠 ,在有效时间内未提起公诉,所以丧失了进行惩罚的权利。回( 4 ) 规范感情缓和说,此为日本刑法学界的通说。该学说认为,时效制度的本旨在于 社会对犯罪的规范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缓和,以至于并不需要现实的处 罚。 ( 5 ) 事实状态尊重说。该学说认为,没有追诉犯罪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 后,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如果此时通过进行追诉来 变更这种事实状态,反而有损于刑法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因此,在刑法上设立 追诉时效制度的目的,在于尊重已经形成的稳定秩序状态。 ( 6 ) 秩序恢复说。 该学说认为犯罪后经过的时间越久,其对社会和平所造成的干扰影响就越小:行 。于志刚追诉时效制度研究 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 9 9 9 4 2 o 【法】卡斯东斯特法尼、乔治勒瓦索、贝尔纳布洛克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 ( 上) r m 罗结珍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9 1 5 4 国同上,第1 5 5 页 o 同上,第1 5 4 页 日 大缘仁刑法概说( 总论) m i 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3 5 0 2 日 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 m 成文堂1 9 9 1 年第3 版p 5 6 2 转引自于志刚刑罚消灭制度研究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 2 1 0 3 4 第一章追诉时效停止制度概述 为的后果消失、行为的情节被遗忘、行为人重新回到法共同体。如果不是因为行 为的特别严重性,如谋杀和种族灭绝罪,在若干年以后正义感仍要求弄清楚行为 人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罚的话,那么,人们完全可以放弃对多年以前的犯罪行为的 刑事追诉;为恢复法和平刑事追诉已经不再是必不可少,且在特定条件下它造成 的损害甚至大于利益。o 上述各种学说都从某一侧面说明了追诉时效制度的合理性,但均没有直接说 明对追诉权的行使进行时间限制的根据。笔者认为,追诉时效本质上是对追诉权 行使的时间限制,其实际作用在于催促追诉权人及时行使权利。因此,追诉时效 的理论基础应当存在于催促追诉权人及时行使权利的必要性之中。这种必要性可 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说明: 其一,国家制定和适用刑法的目的,在于通过刑法制止犯罪的机能,实现对 社会秩序的维持 犯罪行为是对社会稳定秩序的冲击和破坏,刑法通过赋予有 关权利人追诉权,对犯罪人展开追诉,最后对其适用刑罚,期望达到减少犯罪: 稳定秩序的效果。但是,如果在犯罪发生很长时间以后仍未对犯罪人进行追诉, 没有追诉犯罪的状态不断持续,在事实上将形成一定的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即 被破坏的社会秩序将重新形成稳定的状态;而且犯罪人也已逐渐融入新的社会秩 序,成为社会链条中的一环。此时再对犯罪人进行追诉,客观上必然将对新的秩 序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追诉权人必须及时行使权利,否则,追诉权的行使不 仅不能实现维持社会秩序这一目的,还将构成对社会秩序的危害。为了避免在社 会形成新的稳定秩序以后再对犯罪人进行追诉,出现得不偿失的局面,应当催促 追诉权人及时行使权利。如果追诉权人未能及时行使权利,应当尊重因时间经过 而形成的事实状态,承认和维护已形成的稳定秩序,使追诉权归于消灭。 其二,如果追诉权未能得到及时行使,而是在犯罪发生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 对犯罪人展开追诉,则各种证据将因时间流逝而失散,追诉者将很难发现犯罪的 痕迹和线索,很难找到证人,即使能够找到证人,他们对犯罪的记忆也将因为时 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对犯罪人展开追诉,不仅容易导致司法错误, 从而损害犯罪人的正当利益,而且对追诉权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对这类证据难 o 德 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 总论) m 】徐久生译,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1 1 0 8 7 o 日 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 m 】顾肖荣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4 4 4 5 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 找、证人难寻的案件进行追诉,毫无疑问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可能影 响追诉机关对现行犯罪的追诉。因此,为了避免司法错误,也为了使追诉机关能 够从陈年旧案中得以脱身,专注于现行案件,一方面应当催促追诉权人及时行使 权利,另一方面,对于未能得到及时行使的追诉权,应当使其归于消灭。 可见,追诉时效的理论基础主要在于事实状态尊重说和证据湮灭说的综合。 其他诸学说与这两种学说虽不一定存在冲突,而且也从其他侧面说明了追诉时效 的合理性,但笔者认为其并非追诉时效制度存在的本质原因,不宜作为追诉时效 制度的理论基础,指导对追诉时效具体制度的设置 二、以有关各方的利益权衡为依据 与追诉时效制度有关的利益主体包括犯罪人、被害人、追诉权人以及作为一 个抽象整体而存在的社会民众。犯罪人是追诉时效制度最直接的利害关系人,在 追诉期限内其置身于追诉可能之下,随时可能遭受刑法的制裁、体会刑罚的痛苦; 一旦追诉时效期间届满,附加于其身上的追诉可能消灭,对犯罪人来说犹如获得 了新生。被害人作为犯罪的直接受害人,在感情上有报复犯罪人的要求,虽然在 大部分情况下,因刑法已将对犯罪的惩处权授予司法机关并排除私力报复而不能 亲自报仇,但其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追诉权惩处犯罪人的情感极其强烈,不容 忽视。犯罪不仅是对被害人个人权益的侵犯,同时也是对社会秩序的强烈冲击, 给社会一般民众的安全感带来影响,因此社会民众也有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要 求。而追诉权人,不论是公诉案件的侦查、起诉机关,还是自诉案件的自诉人, 作为追诉权的行使主体,追诉时效期限的长短和是否停止对他们来说都意义重 大。 以上述各利益主体对追诉时效停止的态度为依据,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两个阵 营,即追诉权方和犯罪人方。前者包括除犯罪人以外的所有主体,他们对追诉权 的态度是积极的,追诉时效期间越长、经历过越多次的停止对他们来说越有利。 而犯罪人当然希望追诉时效期限早日届满,追诉时效的每次停止对其来说都是不 利的。 在对时效期间计算方式的调整过程中,双方的利益此消彼长,肯定会有利益 受损的一方。总的来说,停止制度对停止事由规定的越宽泛,对停止时间的限制 6 第一章追诉时效停止制度概述 规定得越长,对犯罪人就越不利;反之,将停止事由的范围限制的越小,对停止 时间的限制越严格,对追诉权方就越不利。在具体设置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时候 应当充分对双方的利益作出权衡,使整个追诉时效制度成为各方利益的最佳平衡 点。 三、与一国具体的刑法、刑事诉讼法制度以及其他法律保持协调 追诉权具体如何行使主要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因此,在设置追诉时效停止 制度的时候,特别是考虑某一具体诉讼行为在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中的意义时,必 须保持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协调性。追诉时效制度作为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其 具体制度的设置,包括停止制度的设置,肯定要与刑法中的其他制度保持协调。 此外,其他法律的一些具体规定也可能与追诉权的行使有关,并因此具有追诉时 效停止制度上的意义。例如,根据我国 宪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 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在获得有 关机关许可前,犯罪人的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将构成追诉权行使的障碍,因此应通 过追诉时效停止制度对此进行调整。故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具体设置还应当保持 与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的协调性。 第三节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追诉时效的具体制度包括起算制度、期限制度和停止制度。其中起算制度和 期限制度是整个追诉时效制度的核心,它们规定了不同形态的犯罪如何开始计算 追诉时效期间,危害程度各异的犯罪如何确定时效期间长度,从而组成了完整的 追诉权的有效期间。而停止制度则是为了弥补追诉时效制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 响,也为了维护追诉权人的利益而设置的,是对起算制度和期限制度的有效补充。 如上所述,追诉时效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主要在于事实状态尊重说和证据湮 灭说的综合。其实际作用是对追诉权规定一个行使期限,将追诉权限制在一定的 时间范围之内。但是,在漫长的追诉时效期间中,可能会存在或发生一些与上述 理论基础相背的情形,从而使某段时间的经过不再符合追诉时效制度的初衷,如 追诉权人在一定程度上行使了追诉权,从而直接使追诉权未得到行使的事实状态 7 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 出现中断;或者存在或发生一些不利于追诉权行使的事由,致使追诉权的行使出 现障碍,权利人非因自己原因地损失了一部分追诉时间,甚至因此丧失追诉权, 如因事实或法律上的障碍致使侦查、审判等诉讼程序无法进行因此,有必要通 过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设置,将因特定事由的存在或发生而不具有追诉时效制度 上意义的那段时间排除在有效期间之外,避免追诉时效制度出现弊大于利的情 况。 同时,停止制度也存在架空起算制度和期限制度的可能。如果将停止事由设 置得过于宽泛,且不对停止期限作出限制的话,将很可能导致追诉时效的期限永 远无法开始计算,或者开始计算以后不断中止、中断,以至于实际经过的时间已 经远远超过原定期限,而追诉时效仍未届满的结果。 可见,一方面,要使追诉时效制度真正体现其立法初衷,尽量减少和避免该 制度的消极因素,必须设置追诉时效停止制度;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停止制度会 在一定程度上架空追诉时效制度,使其积极因素无从发挥作用。因此,停止制度 在追诉时效制度中的地位丝毫不逊于起算制度和期限制度,其设置应当引起足够 的重视。 8 第二章对我国立法例的分析及完善思路 第二章对我国立法例的分析及完善思路 第一节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规定 我国 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 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 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 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舛 第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 后罪之日起计算。一 其中,第八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属于追诉时效的中断,即一旦犯罪人在追诉 时效期限内再犯新罪,已经过的追诉时效期间即归于无效,整个追诉时效期间从 后罪成立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 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属于追诉时效的终止,即一旦发生该条规定的两种事由, 则追诉时效永久性地归于停止,取消对追诉权行使的时间限制,追诉权人可以在 任何时候展开追诉。国内刑法学界一般将该条规定称为追诉时效的延长。笔者 认为,法条明文规定。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一,明确表明了取消追诉时效适用的 意思,而延长本身含有继续计算的意思,圆用这一概念描述该法条的规定有失妥 当。而追诉时效终止含有终止追诉时效期限计算,取消追诉时效适用的意思,因 此将该规定列入追诉时效终止的范畴是较为合适的。 我国刑法规定的这两种停止制度均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其中对终止制度的规 定明显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刑法第八十七条对追诉权行使期限的规定 对中断制度的规定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有进一步加以分析、完善的必要。在接下 来的一节中,笔者试图对我国追诉时效终止制度的合理性展开分析。至于对中断 制度的分析,将在第四章中详细论述。 西高铭喧,主编刑法学原理( 第三卷)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5 6 5 9 该书将追诉时效 延长定义为。有权追诉的机关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下,对犯罪人的追诉允许超过原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 的制度” 尊现代汉语大词典 对。延长”的解释为。向长的方向发展”,详见阮智富,郭忠新,主编现代汉语大 词典: z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 0 0 0 6 9 2 可见,追诉时效的延长含有向原定期限之外继续进行 的意思 9 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 第二节对现行终止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刑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 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只要犯罪人有明显的逃跑或藏 匿行为,致使侦查、审判行动无法开始或继续的,不管在这一过程中犯罪人是否 已成为社会稳定秩序中的一部分,都将导致追诉权行使的时间限制被取消,犯罪 人终身处于追诉可能之下。 根据 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 9 9 7 5 0 5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理解为立 案,详见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2 6 8 2 - 6 8 3 笔者认为后一种观点 较为可取 o 房清侠我国刑法时效制度之立法检视 j 】河北法学,2 0 0 5 ,( 7 ) :6 8 1 0 第二章对我国立法例的分析及完善思路 犯罪,剥夺犯罪人适用追诉时效制度的可能都是过于严苛的,也有违刑法的目的 刑法规定追诉时效制度是出于对刑法维护社会秩序这一目的的认识,而该条规定 却仅因犯罪人逃避侦查、审判的行为和与犯罪人无关的司法机关的渎职行为就将 追诉时效制度推翻,将犯罪人永久地推到社会的对立面,极为不合理 其二,对适用追诉时效终止的条件规定得过于宽松。既然追诉时效制度有其 存在的诸多合理因素,我国刑法也明确规定了该制度,在没有明显违反该制度立 法初衷的情形下,就不应当随意终止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而八十八条的两款规 定均在不存在否定追诉时效立法初衷的情形下即取消对追诉时效制度的适用。 第一款规定的终止事由是“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 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一犯罪人在有关机关立案 侦查或受理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只构成追诉权行使的障碍,并未从根本上否 定追诉时效的理论基础。将这一事由列为取消追诉权行使期限的条件,在终止条 件的把握上显然过于宽松。 第二款所规定的事由为“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 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 ,更为不合理。在这一事由中,造成追诉 时效终止的原因在于侦查、审判机关的滨职。犯罪人甚至连消极逃避侦查、审判 的行为都没有,却要承担无期限追诉可能的不利后果。刑法作出如此规定的用意 应当在于避免司法机关因徇私枉法或者玩忽职守怠于行使职权,对应当追诉的犯 罪不进行追诉,从而导致追诉时效期限届满。这样的规定从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角 度来讲当然具有积极意义,但它忽视了犯罪人的正当权益。刑法规定追诉时效制 度,一方面是出于对追诉权长期未行使而形成的事实状态的承认和维护,另一方 面,也为犯罪人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条途径,使犯罪人不至于因一事之 过而永远处于社会的对立面。而根据该规定,犯罪人却要为司法机关的渎职行为 承担不利后果,丧失回归社会之路。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要杜绝这类 渎职行为,应当从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入手,完善监督机制和事后追究制度,让有 关责任人员自负其责,而不应当由与此毫无瓜葛的犯罪人来承担不利后果。 其三,在具体效果上,很大程度上否定了追诉时效制度。正如有学者所指出 的,该条这两款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或者说架空了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因为 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 按照该条的规定,绝大多数刑事案件都不存在追诉时效的问题了。 按照第一款的规定,刑事案件一经侦查机关立案或者经法院受理以后,追诉 时效期限就不再有适用的可能了。原因在于,只要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或法院受理 后,行为人要么自觉接受侦查、起诉和审理,并最终实际承担刑事责任;要么实 施逃跑、藏匿行为,消极对抗侦查和审理,从而导致对其的追诉不受追诉期限的 限制。两种情况都排除了追诉时效制度的适用。而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刑事案 件都是会被立案的。因为立案可以通过下列途径:( 1 ) 三机关对自己发现的案件 可以直接立案;( 2 ) 根据被害人或者其亲属的控告可以立案;( 3 ) 根据知情人的举 报可以立案;( 4 ) 根据被害人或者群众的报案可以立案;( 5 ) 根据行为人的自首可 以立案。显而易见,通过上述五个途径,没有立案的刑事案件是极个别的,因为, 只有那些未经群众发现,也未经司法机关发现,而被害人已经死亡或者虽未死亡 但不去报案的案件,才会不被立案。圆而这样的案件,只能是那些危害结果较为 不明显、不易被发现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属于极少数情况。 而未被立案或受理的这部分案件中,仍有一部分无法适用刑法第七十七条的 规定。因为按照第二款的规定,只要被害人提出了控告,被告人同样将处于无期 限追诉可能的不利境地之下。被害人提出控告的,如果本来就不应当立案,即不 存在应当追诉的犯罪行为,则不存在追诉时效的问题。如果属于应当立案的情况, 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司法机关依法受理、立案,则应当适用第一款的规定, 排除追诉时效的适用可能;二为司法机关不立案,则依据第二款的规定,也排除 追诉时效的适用。由此可见,追诉时效制度要得到适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 犯罪行为极为隐密,无人发觉;( 2 ) 即使发觉也无人控告;( 3 ) 公安、安全、检察机 关未曾发现或立案;( 4 ) 犯罪结果尚未显现或即使显现也不严重。 而在实际生活 中符合这些条件的刑事案件是非常少的,且大多属于性质轻微、后果相对不严重 的情况。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案件,都因第八十八条的规定而排除了追诉时效制度 适用的可能。 对于如此不合理的规定,应当考虑对其作出修改。第一款所规定的情形,确 实给追诉权的正常行使构成障碍,应在其存续期间调整对时效期间的计算,但因 。侯国云,白岫云新刑法有关追诉时效的几个闯题 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 9 9 8 ,( 2 ) :9 o 同上 范忠信再论新刑法的局限与缺陷 j 】法学,1 9 9 9 ,( 6 ) t2 2 1 2 第二章对我国立法例的分析及完善思路 此而取消时效期限的适用则有矫枉过正之嫌,应当考虑使用其他类型的停止制度 来调整。而要消除第二款所规定事由给刑事追诉带来的影响,则应从完善对相关 司法主体的监督方面入手,而不应将其纳入追诉时效停止制度。 第三节对我国现行规定的反思与完善思路 我国关于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立法例,除了前一节所述的不合理之处外,还 有不少缺漏和不足之处,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一) 对具体停止类型的选择有失妥当。三种具体停止制度功能不一,所导 致结果的严重程度相差甚多,立法者在具体对其加以运用时应根据各种不同事由 的性质谨慎地作出选择。特别是中断制度和终止制度,所导致的结果较为严厉, 运用得当可以避免追诉时效制度的负面影响增大,运用不当则将在不同程度上否 定、架空整个追诉时效制度。而现行立法例未运用较为轻缓的中止制度,却大量 使用终止制度,导致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被架空。 ( 二) 停止事由的范围过于狭窄。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后的漫长追诉时 效期间里,可能存在和发生各种与追诉时效制度立法初衷相左或对追诉活动构成 障碍的情形,这些障碍或由刑法或其他法律的规定而造成,或由于一些无法克服 的事实原因而造成,还有可能是追诉时效本身存在的一些潜在消极因素。这些情 形的存在或发生或者实质性地影响了追诉权的行使,损害了追诉权方根据刑法、 刑事诉讼法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或者动摇了追诉时效的理论基础。因此有必要通 过停止制度作出调整。而现行立法例只规定了犯罪入逃避追诉、司法机关渎职和 犯罪人再犯新罪等三种情形,明显缺乏对与追诉时效制度相关的各种事由的全盘 考虑。 ( 三) 未对停止的时间作出限制。在追诉时效进行过程中可能多次发生各种 停止事由,导致追诉时效期间多次中止或中断,因此可能致使实际经过的时间数 倍于原定期限仍无法使追诉时效期限顺利届至。这种结局是不合理的。首先,这 对犯罪人来说是不公正的,犯罪人可能因一时、一事之过而不得不在极其漫长的 时间里处于追诉可能之下,无法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其次,这将在很大程度上 造成追诉时效制度的虚置,也与追诉时效制度承认、维护既成社会秩序、避免不 必要之刑的宗旨不符。因此,对各类停止制度的停止次数或者对停止时间作出限 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 制是必要的。而我国立法例却未对此作出规定。 要对停止制度进行完善,首先要对三种不同的停止类型作出取舍,然后再按 照各种不同停止事由的性质分别将其纳入相应的停止类型。从目前笔者所掌握的 资料来看,域外相关立法例对三种停止类型的取舍,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 只采纳中止制度,包括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 等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其 二,只采纳中断制度,如西班牙刑法典;其三,兼采中止制度和中断制度,大多 数国家和地区立法例属于这种类型,包括法国、意大利、瑞士、匈牙利、越南及 我国澳门地区等;其四,兼采中止制度和终止制度,这种情形极少,仅俄罗斯刑 法典采此例;其五,兼采三种停止类型,这种情形也很少,仅德国刑法典采此例。 从有关的域外刑事立法对三种停止类型的取舍可以看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都采纳了中止和中断制度,而对终止制度加以规定的则比较少,仅德国和俄罗斯。 究其原因,在于中止和中断制度都只是对时效期间计算方式的调整,在中止和中 断发生后,仍然存在时效期限计算的问题,追诉权的行使仍然受到限制,因此较 多地被采用。而终止制度则有所不同。如前所述,追诉时效的终止有两种类型。 在第一种类型中,即因追诉权消灭而终止,只需解决追诉权被行使到何种程度方 可导致追诉时效终止这一问题,其他原因导致的追诉权消灭,属于追诉时效制度 以外的问题,在追诉时效制度中无需加以讨论。而第二种类型的终止,在追诉权 未得到完全行使的情形下,即因其他方面的原因终止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取消 对追诉权行使的时间限制,与追诉时效制度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在相关国家和地 区的立法例中,除了我国刑法加以规定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均未加以规定。而正 如上一节所述,我国对该种终止的规定不合理之处非常明显,应对其予以删除。 可见,在终止制度中,只有追诉时效终止于追诉权行使的哪一阶段这一问题需要 解决。而由于该问题相对来说比较不复杂,不少国家或地区均以学界通说代替法 条规定,因此相关立法例很少。 与此相对应,本文除简要讨论因追诉权得到顺利行使而导致的终止外,将主 。日本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时效的停止”这一类型,虽然法条中未明文规定停止事由消失以后时效期间 如何计算,但日本学界通说认为,停止导致的结果是“在停止事由消灭以后,剩余期间继续进行”,符合追 诉时效中止的特征详见 日 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 m 丁相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0 0 5 1 6 9 o 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也只规定“追诉权时效之停止”这一类型,且明文规定。前项时效停止,自停止原因 消灭之日起,与停止前已经过之期间,一并计算”,符合追诉时效中止的特征详见蔡墩铭,主编刑法既 特别法立法理由、判解决议、实务问题、令函释示汇编 z 】台北t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 9 9 7 3 4 0 1 4 第二章对我国立法例的分析及完善思路 要探讨如何在我国刑法中增设中止制度和完善中断制度。出于篇章结构上的考 虑,笔者将“因追诉权行使而导致的终止一作为一节,放在本章的最后进行论述。 第四节因追诉权行使而导致的终止 追诉时效是对追诉权行使的时间限制,追诉权在得到顺利行使以后,也就不 存在对其在时间上进行限制的必要,因此追诉时效应当归于终止。不过,追诉权 的行使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时间点,所以会产生追诉时效终止于追诉权行使 哪一阶段的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追诉权具体体现为公诉权和自诉权。相应地,追诉权的行使 体现为公诉和自诉。自诉是追诉权行使的例外情形,其程序相对简单,而且和公 诉的程序存在一定包容关系,即在自诉人提起自诉后即进入审判程序,没有之前 的侦查程序和审查起诉程序,其与公诉的关系是被公诉程序包容的关系。虽然刑 事诉讼法对自诉的审判程序作出了一些特别规定,使得自诉案件在具体的审判过 程中存在一些不同公诉案件的地方,但从追诉权行使的角度来看,自诉的审判阶 段和公诉的审判阶段没有实质的区别,都是追诉权的具体行使过程。因而,笔者 主要讨论程序更为庞杂的公诉案件的追诉权终止问题,自诉案件的追诉权终止问 题参照公诉案件即可。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诉案件的处理程序从立案开始,经过侦查、 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然后进入审判程序。在审判程序中,要得出犯罪人有无刑 事责任、有何种刑事责任的结论,可能只需要经过第一审程序,也可能需要经过 第二审程序,甚至在判决生效以后还可以启动再审程序。在这些程序中,哪一个 程序的启动或完结是追诉时效的终止点,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国刑法未明文规定追诉时效的终止点,不过第八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隐含 了这样一层意思,即时效期限计算至发动诉讼程序之日,诉讼程序一旦启动,时 效期限就不再计算。 该款规定是由1 9 7 9 刑法( 即旧刑法) 第七十七条修订而来 的。旧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 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一。从该规定可以看出,不受 追诉期限限制的条件为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和犯罪人逃避侦查或审判。而犯罪人 d 商志超大陆与澳门刑法追诉时效比较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 6 ) t 1 5 论我国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完善 逃避侦查或审判,只构成追诉权行使的障碍,仅此条件显然无法导致取消追诉时 效适用的结果。因此导致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主要理由在于三机关采取了强制措 施,这是追诉权行使的表现之一现行刑法为了严密对犯罪人进行打击的法网, 将“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 修改为“在人民检 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一,将时 效的终止点提前为“立案侦查一或“人民法院受理 但其基本思想仍与旧刑法 相同,即在追诉权开始行使以后即不存在时效问题,追诉时效归于终止这个终 止点是否合理,值得探讨。 从域外相关立法例来看,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其一为德国刑法典所持立 场,使追诉时效终止于第一审判决作出后;其二为俄罗斯刑法典所持立场,使 追诉时效终止于法院判决生效之时。 在上述三种不同终结点中,要判断何种观点较为合理,首先应当对追诉权的 行使进行分析。追诉时效的本质是追诉权的有效期限。因此,在一系列诉讼程序 中,甄别出哪一程序或哪些程序是追诉权的行使过程就显得极其重要。在追诉权 行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