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技巧之书类的选择.doc_第1页
读书技巧之书类的选择.doc_第2页
读书技巧之书类的选择.doc_第3页
读书技巧之书类的选择.doc_第4页
读书技巧之书类的选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技巧之书类的选择 读书方法大全读书百法(转载) 这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一百位名人的一百种读书方法,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青少年读书指径入门的向导。你是欣赏诸葛亮的“观大略法”、马克思的“全方位法”,还是欣赏?好吧,读书百法任你挑选。序庄之明。 我爱书。书是风帆,把我推向浩瀚的大海。书在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苍莽的宇宙。书是时代的波涛中航进的思想之船。在这里,我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历史前进的脚步声。我扑在书上,眼前再现了先哲的英姿,耳边响起了人民的心声。书帮助我放眼世界,洞察社会,了解人生,使我从中获得知识、智慧和才能。 我爱书。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教我辨别真与假、善与恶,分清爱与憎、美与丑。书是我的忠实伴侣。苦恼时,书给我安慰;迷惘时,书给我信念;消沉时,书给我激励;闲暇时,书给我乐趣。“书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赋予我们的规劝和慰籍,质同金玉,价值无量。”约翰卢保克读书的乐趣。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地球上,四十亿男女老少,都离不开书,不可想象,假如世界上一天没有书将会成什么样子。 目前,世界上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阅读学。读书,蕴含了认知、理解、记忆、速度、比较、鉴赏、创造等阅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读有所获,了解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大家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所谓“读书百法”,是就方法之多而言。或精读,或博览,或慎思,或好问,或质疑,或笃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渐广,读书的兴趣和方法也会随之变化。读书百法,因人而异,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而恰当的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堂江同志的读书百法一书,不仅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提供有关读书的许多宝贵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名家读书的故事,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和带有规律性的一些东西,对于指导青少年更有效地读书、提高学习效率,也不无裨益。 法国作家左拉说:“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然而,书海无垠,知识浩繁,穷我们的毕生也不可能尽收眼底。博与专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尤为值得提倡。 古往今来,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重视知识的积累,因为金字塔的高度是与其底面积成正比的,要想有所成就,没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功底是不成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中学时代就喜欢博览群书,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时,又系统阅读了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休谟、笛卡儿、康德和物理学家牛顿、拉普拉斯、麦克斯韦、赫兹等人的著作。由于有了广博的学识和雄厚的知识基础,爱因斯坦终于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划时代的科学理论狭义相对论。我国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王充本人一生读过近一万三千卷书,“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泛览百书,涉猎诸篇,可以为“术业有专攻”提供丰沃的土壤。但是,生命有尽,学问无边,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门门精通,所谓“博览”也是有限度的。尽管世界上的书籍卷帙繁浩,汗牛充栋,但真正称得上经典名著的,为数并不多。所以,阅读中外古今的名著,阅读这些经过时间考验的有定评的作 品,不仅是一种高尚的享受,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了解人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诚然,若立志不长,用心不专,昨攻文史哲,今学数理化,明天又想钻研财经和法律,“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难免光阴虚掷,一事无成。所以,既要“博览群书”,又要“读破一卷”,选准目标,专攻一门,这是名人大家做学问的经验之谈。我国学者范文澜先生说,他做学问就是从专攻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入手的。他通过读这本南北朝的关于古代文艺理论的名著,不仅系统地掌握了古汉语,而且对于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魏晋前中国文学史、天文地理等都有所收获。范先生的中国通史正是他“术业有专攻”的硕果。 知识就是力量,“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薄伽丘语。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接受信息,开拓视野,启迪思路,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古人说,“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积。”学问和知识是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得来的。思,才能辨其得失;问,才能明其所以。我们既要善于在已知的知识和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善于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使自己更快步入新的知识领域,使所提出的“为什么”得到“是什么”的答案;又要注重读书与实际相结合。我国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饱学之士”刘羽冲读了一部古代兵书,即自称可统帅十万兵马,结果征剿土匪时“全队溃覆”,自己也“几为所擒”。迷信书本,死读书,读死书,是读书人之大忌。我们要做书本的主人,莫为书本的奴隶,既吸取书本的营养,又不为书本所绳墨,因其辞而得其神,才能有所创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一著名座右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于他注重学以致用,才使得后人慨叹“千古男儿一放翁”。学是为了用,鲁迅先生一向主张“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我们如能遵循读书的规律,把“知”与“行”统一起来,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 善于读书是一种能力,研究读书方法是一门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方法提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地位。实践已经证明,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方法的积累。堂江同志是个书迷,平时对阅读理论和阅读方法做过一些研究,读书百法这本书正是他阅读研究的结晶。我想,可以把这本书喻为青少年读书指径入门的向导。“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代刘向语。愿青少年朋友努力读书,善于读书,采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以上就是我读了这本书的一些感想,也可以算作是这本书的“序”吧。 。读书百法。 1、诸葛亮:观大略法。 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那是一位智者的化身。不过,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文学形象,而且有些地方还将他神化了。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三国志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起读书,但读书的风格和方法却各有千秋。徐、石、孟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独观大略”。 “务于精熟”,就是认真精读,力求理解透彻,并烂熟于心。“独观大略”,就是说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与其他三人不同,独树一帜;他是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被枝蔓问题所纠缠。看得出来,诸葛亮无论是打仗还是读书,都胜人一筹。 怎样具体学习、运用诸葛亮的“观大略”读书法呢? 中年学者王通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掌握观大略读书法,“要紧的有五条:1要有一定的哲学修养,善于概括提炼。2既要钻进书中,又能站在书上,独立思考。3经常注意最先进的知识,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4弄通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原理,尤其是其中的关键者。5精通唯物辩证法。” 2、陶渊明:不求甚解法。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文中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这其实是陶老先生托“五柳先生”以自道,描绘自己的读书生活,阐发自己对读书的见解。 对于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不肯苟同者认为陶渊明是提倡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作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也有赞同陶渊明的方法的,比如元朝人李治就说过:“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妄言,不若老腐儒为章句细碎耳。”李治的意思是: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观,可以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像某些迂腐的书呆子那样死扣章句而毫无出息。 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到底可不可取?不必匆忙下结论。我们先来仔细考察一下陶渊明的读书背景,分析一下他的话的原意,问题就会清楚得多了。陶渊明在回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的情景时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他自幼就攻读儒家经典,他所说的好读书,自然是指读经史典籍。读经史书,必须读注,而汉代有的经学家所作的注释,连篇累牍,空虚繁琐,离题万里。如当时有一个小夏侯学派的人,光解释“尧典”两个字,就写了十余万字。这是一种很坏的学风,那些寻章摘句、牵强附会的学究式解释,对读书能有什么益处呢?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会干扰对书的原意的领会、理解。 所以,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观点,是有针对性的。他认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没有价值的注释,而应注意读原著,领会原作的基本内容。由此看来,如果将一顶“提倡粗枝大叶”的帽子扣在陶老先生头上,就错了。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虽然是有所专指的,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想想看,倘若不论读什么书都去“求甚解”,那你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呢?对有的书就可以“不求甚解”,翻翻便过去了;有的书,可暂时“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时候,再“求甚解”。 3、杨大眼:耳读法。 耳读法,用耳朵能读书?除非是某些具有特异功能的人。一般正常的人,怎么能用耳朵读书呢? 能!我国古代就有一位。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员大将叫杨大眼,此人是一位常胜将军,很有威望。北史卷三十七中记载了有关他读书的事迹:“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面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 你看,杨大眼虽识不了多少字,但靠坐在那里听别人读书,居然收获不小,不仅记住了许多知识,还能口授布告文字。可见杨大眼的读书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这种读书方法,主要是依靠用耳朵听别人读书,故称之为“耳读”法。耳读法虽然产生于古代,但现今仍有实用价值。已故著名学者邓拓就很推崇杨大眼的耳读法。他说,耳读法很适用于年老而不能看书的人,也很适用于现代的许多大政治家。这些大政治家,往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和处理一大批书报和文件等等。他们既没有三头六臂,于是对一般的资料和文件,就只好由若干秘书人员分别帮助阅读和处理,而把最重要的字句念一两遍,如此看来,杨大眼的耳读法倒并不是落后的方法。 其实,耳读法不仅仅适用于老年人和政治家,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用。比如,听收音机里的新闻联播、小说播讲、知识讲座等等,就等于是用耳朵读书。走路时可以听,坐在公共汽车里也可以听,甚至是在干某些体力活时,也可边干边听。既省时又方便,真可谓一举两得。录音机是比收音机更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我们可以把有关的学习内容如外语等等,录进磁带或能随身听的MP3和手机里,随时听、反复听。 现代人读书,用耳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耳读法”还真称得上是一种现代化的读书方法哩! 4、韩愈:提要钩玄法。 唐代大学问家韩愈在谈到读书问题时,曾说过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按照韩愈的这个方法,读书首先要将书分门别类,然后按其性质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读书法。对于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必须提出纲要,也就是提纲挚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对于那些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取其深奥的观点,也就是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读书若能做到提要钩玄,效果必定会好。因为“提其要”,能使自己对书中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目了然,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清清楚楚,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钩其玄”,便于把握重点,吃透精神实质,对某些重要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将书中的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 有的同学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读过一本书后觉得模模糊糊一大片,说不清道不白的,收效当然也就微乎其微了。这就是读书时没有“提要钩玄”的缘故。如能一边读书,一边注意提出其“要”、钩出其“玄”,那么你就基本掌握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5、苏东坡:八面受敌法。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是很著名的一种读书方法。 “八面受敌”法是怎样提出来的,又作何理解呢?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名叫王庠的人在应制举时,向苏东坡请教读书方法。苏东坡就给他写了封回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其所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之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 余念。又别作一次,求实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内容丰富的书籍就像大海一样,百宝俱全,应有尽有。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东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每次读书,只须集中注意一个问题。比如,你想研究历代兴亡治乱和明君贤臣的地位、作用,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这个问题,不要再想别的什么问题了。又如,另一次阅读,你想考虑史实古迹和经典文物,仍用同样的方法办理。其他方面以此类推。用这种“八面受敌”法读书,看起来似乎迂钝了一些,但到了学成之日,是那些涉猎者们所无法攀比的。 后人对苏东坡的这种读书法,多持赞成态度。如清末学者李慈铭就称赞道:“诚读书之良法也。”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村调查中也说:“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个四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八面受敌”受到后人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是一种高明的读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八个方面,然后各个击破,根据从八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加工,然后得出的结论,岂有不深刻、不全面之理! 说到底,“八面受敌”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在读书方法上的巧妙运用。苏东坡在谈到他读汉书的经验时说:“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这是苏东坡运用“八面受敌”法读书的一个具体范例。他读汉书要读许多遍,将汉书分为治道、人物、地理等几个方面,每读一遍专门研究一个问题,结果他对书中的每一方面的问题,都了解得非常透彻。这个例子证明:用“八面受敌”法读书,所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6、陆游:有的放矢法。 “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杰出诗人陆游读书生活的自我写照。他终生酷爱读书,以书为伴,与书为伍。不过,他读书虽多,却多而不杂,多而不乱。他读书都是有的放矢的。 首先,他注意有系统地读书。用现代话来说,也就是根据自己建立知识结构的需要,从整体考虑,有计划地读一大批书。他从小立下大志,常用祖父陆佃“映月读书”的精神勉励自己,决心要有系统地读万卷书。 少年时,他攻读了大量古人的诗作;青年时,他从“上世遗文”至“先秦古书”都读了个遍,尔后,又读完了六经、左传、离骚等历史重要名著。 其次,他注意结合研究专题读书。比如说,为了研究杜甫,他就选择了有关杜甫的书籍若干本,潜心攻读,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老学庵笔记等著作,写下了有关杜甫研究的独到见解。 再次,他注意将读书与使用联系起来。他为了实现自己抗击外敌入侵,报效祖国的宏愿,一边习武,一边苦读兵书,准备来日疆场决战时派上用场。他读孙子兵法一书时还写了一首题为夜读兵法的诗:“孤灯秋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如何选定最好的读书方法 有这样一个成语叫“开卷有益”,意思是说:只要喜欢读书,打开书本就能有所收获。这句话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读书方法不对头,不懂得怎样选择读物,不懂得怎样对读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开卷就不一定有益,或者虽然有益而益处却不大。 有人曾经批评过几种错误的读书方法。一种是“饥不择食”式。不管是什么书,拉到篮里就是菜,逮着什么看什么,不善于从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一定目的选择有益的书籍,结果,花在读书上的时间不少,思想和学习方面的收获却不大。另外一种是“走马观花”式。读书时贪多求快,粗枝大叶,不善于对读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书读得很多,但却象沙子过水一样,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种是“寻章摘句”式。读起书来很细致,有些章节甚至能够背下来,但是却不善于归纳和概括,抓不住读物的主要观点,结果,学到的知识就像一堆没有用绳子串起来的铜钱,不能成为有系统的东西。 从上面提到的情况看,不讲求读书方法,即使喜欢读书,读书的效果也不一定很好。但是,如果注意了读书方法,读书时,善于分析、归纳,善于鉴赏和评价,读书的效果就一定会好得多。 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学者都非常讲求读书方法。汉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说:“即徒诵读,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他反对鹦鹉学舌式的不动脑筋的诵读,强调读书要理解和发挥书里所说的意思,学习书本上那些精湛的思想和文辞。宋代学者朱熹总结了一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提出“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清代学者顾炎武强调读书要联系实际,并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具体行动实行自己的主张。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现代,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也对读书方法做过许多精辟的阐述。毛主席就曾多次谈到,读书要注重理解和运用,不要死背教条,脱离实际。他读马列主义的书,能够把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应用,从而使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目前,世界上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阅读学,许 多专家对阅读能力的构成、阅读的心理过程、阅读方法、阅读速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事实证明,这门学科的建立,对于指导人们更有效地读书,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亲爱的少年朋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书,取得更大的收获。 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 麦考莱(英国作家) 如何阅读专业书籍与文献之技巧篇 “如何阅读专业书籍与文献之基础篇”中,提到了要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时间要设定两个,一个是在你决定要持续的、一大段完整的时间,比如某天上午没有课,于是你决定持续学习3个钟头;另一个是你在这3个钟头里面,你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不分散的小的时间段,比如90分钟。 在实施学习时间的时候,你需要把一大段完整的时间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如上面提到的那样,你把3个钟的大的学习时间分割成2个90分钟的小的学习时间。完成了一个90分钟的学习时间之后,你休息10分钟,然后进行第二个90分钟的小的学习时间。 - 如何避免注意力分散 你下定决心,要把未来的1-2个钟花在阅读你的专业课本上面。但你经常无法信守你对自己的诺言,学习了30分钟之后,你忍不住对自己说:“我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了,不如先休息一下。”然后你打开电脑浏览了一下姬宅或者微博,但是你停不下来了,随便翻看的时候,30分钟、1小时已经过去了。 如果你自控能力不够,那么你就需要在学习的时候,主动避开令自己注意力分散的东西: (1)电脑 或许对很多大学童鞋来说,电脑是必不可缺的学习工具,会经常需要查询资料、翻看文档和PPT等。我的专业也是这样。但是如果不是非电脑不可的工作,我都让爪机代劳了。这些功能,爪机也能做到。 (2)爪机 刚刚才提到爪机可以协助学习,那为什么第二项立即就是爪机呢?因为,首先,爪机会为你带来外界的干扰;其次,对于意志力极端薄弱的童鞋来说,爪机也可以成为令其注意力分散的元凶。 爪机会为你带来外界的干扰。干扰有二:一是私事,二是公事。私事的话,你可以直截了当地在学习时关掉手机。然后在休息的时候再回复。公事的话,我曾经试过在2个钟内接过3个电话,收到2条短信的。虽然是公事,但也特别让人心烦。很多很有责任心的童鞋会觉得必须立即回复,才不至于耽搁事情。但依我之见,在校生能忙的公事,通常并不十分严重。迟个一个钟、两个钟回复,并不会造成影响。当然,这种事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见,按照你觉得适合的方式去做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那种连爪机也可以按上N久然后不学习的话,orz你还是别带爪机去学习了。 (3)宅物 如果宅物能让你注意力分散的话,那么这个不必谈,无论如何都必须回避。 避开它们的方法: (1)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而且,如果你的宿舍童鞋会影响你学习的话,那么请务必选择图书馆或者自习室。 (2)如果你是宿舍党,而且手贱一定会打开电脑的话先用小黑屋码字软件锁屏20分钟吧或许你能坚持住20分钟,并且接下去的时间也能一直坚持。 - 推迟满足感 把上姬宅和看动漫当成是奖励的一种,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如果我能集中注意力坚持完成这2-3个钟头的大的学习时间的话,我就打开电脑玩30分钟。 - 身体准备 (1)休息充分,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当然,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都不同,只要你早上醒来不觉得浑身疲惫、头脑浑噩都已经算是休息充分了。 (2)营养充足 (”)所以我不推荐节食减肥。而且每次期末考前,我都会食量大增。期末考前由于高强度的复习活动,我通常都很容易饿这种时候,美食经常能让我这个吃货感觉到由衷地满足。而且,美食也可以作为勤奋学习了N个钟头的奖赏不是吗?【(”)当然伙食费也会大增就是了。 (3)适量的体育锻炼 (”)这条我没做到。 但是,体育锻炼对于学习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体育锻炼能激发你分泌肾上腺激素,这个东西能让你保持兴奋,情绪高涨,学习效率大增。同时,体育锻炼有助于让你的头脑保持清醒,不至于头昏脑胀。 - 阅读专业课本的时候 (1)预习不是提前学习 这一条尤其要注意,如果你把专业课本80%以上的内容都读懂了,那么你上课的时候就会相当无聊。 预习就是预习。你只需要读懂大概30%的内容就可以了,不要每字每句每段都进行非常认真的阅读和思考,而且这样也会相当费时。 在预习时,你只需要注意那些可能会成为重点的段落,找出你不懂的地方,提出你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