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操作程序课件.ppt_第1页
综合验光仪操作程序课件.ppt_第2页
综合验光仪操作程序课件.ppt_第3页
综合验光仪操作程序课件.ppt_第4页
综合验光仪操作程序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验光仪,张向高级验光技师,验光的目的,清晰的视力舒适的用眼持久的阅读,综合验光仪的优点:操作方便顾客更舒适镜片不易脏柱镜轴向精确专业、科学。,验光三阶段,初始阶段精确阶段终结阶段,第一章:综合验光仪的结构,综合验光仪的结构控制台、支架结构、座椅、验和远近视标验光流程验光前的准备单眼远距离主观验光双眼平衡双眼MPMVA检查,一、综合验光仪的主要部件,验光盘视孔主透镜组包括球镜组和柱镜组内置辅镜外置辅镜包括交叉圆柱镜(Jcc)和旋转棱镜(Risley)调整部件视标投影远视标近视标,二、验光盘,图1-1验光盘,图1-2视孔,图1-3主透镜组,主透镜组,球镜焦度范围-20.00D+20.00D级差0.25D调节方法球镜粗调手轮球镜细调手轮焦度读窗,柱镜焦度范围0-6.00D级差0.25D轴向0180调节方法柱镜焦度手轮柱镜轴向手轮柱镜焦度读窗,图1-4球镜粗调手轮,图1-5球镜细调轮盘,图1-6柱镜焦度手轮,图1-7柱镜轴向手轮,内置辅镜,图1-8内置辅镜手轮,1)O2)OC3)R4)PH5)P1356)P457)RL8)GL,9)+/-.5010)RMH11)RMV12)WMH13)WMV14)6U15)10I,内置辅镜功能盘,图1-9内置辅镜功能盘,外置辅镜,1)交叉圆柱镜(JCC)外环P示焦力轴向A示翻转手轮轴向内环红点示负柱镜轴向白点示正柱镜轴向翻转手轮,图1-10交叉圆柱镜的翻转手轮,外置辅镜,2)旋转棱镜内环内镶三棱镜透镜外环为三棱镜底向的刻度盘底向手轮,图1-11旋转棱镜,调整部件,图1-15调整部件,三、视标,(一)投影远视标视标投影仪视标遥控器常用视标,图1-16视标投影仪,1)视力视标,常用视标,2)散光盘视标,配合镜片圆柱透镜验光试片测试方法单眼测试定量分析被测眼散光所在的轴向和焦度确定办法散光轴=清晰线的钟点数30,3)远交叉视标,配合镜片.50内置辅镜和球镜试片测试方法单眼测试定量分析球镜验光试片矫正焦量,4)红绿视标,配合镜片球镜验光试片测试方法单眼测试定量分析球镜验光试片矫正焦量注意比较红绿视标亮度,遵循红加绿减原则,5)斑点状(蜂窝状)视标,配合镜片交叉圆柱透镜和圆柱透镜验光试片测试方法单眼测试定量分析柱镜验光试片矫正焦量一般用于精确测量散光度数和轴向,6)偏振红绿视标,配合镜片偏振滤镜联合球镜验光试片测试方法双眼测试定量分析被测双眼戴验光试片后屈光状态是否平衡即为双眼平衡测试,7)双眼平衡视标,8)Worth四点视标,配合镜片红色滤光镜片和绿色滤光镜片测试方法双眼测试定量分析被测双眼同时视功能及融合能力注意本检测方法尚能检测不全黄斑抑制和交替性抑制等,双眼融合功能障碍,右眼加红色滤光镜片所见,左眼黄斑抑制,左眼加绿色滤光镜片所见,右眼黄斑抑制,9)立体视视标,配合镜片偏振滤镜测试方法双眼测试定量分析被测眼立体视功能可以辅助诊断隐斜视,波特PACP-6000,豪雅CP-300,内置P135偏振滤镜右眼所见,内置P45偏振滤镜左眼所见,双眼内置偏振滤镜所见的立体视标,法一、,内置P135偏振滤镜右眼所见,内置P45偏振滤镜左眼所见,双眼内置偏振滤镜所见的立体视标,法二、,10)水平对齐视标,配合镜片偏振滤镜测试方法双眼测试定性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及垂直向隐斜视定量分析双眼影像不等,内置P135偏振滤镜右眼所见,内置P45偏振滤镜左眼所见,裸眼所见,图10-1水平对齐视标,双眼各影象不等,双眼非对称影象不等,图10-2双眼影象不等的定性分析,11)垂直对齐视标,配合镜片偏振滤镜测试方法双眼测试定性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及垂直向隐斜视定量分析双眼影像不等,内置P45偏振滤镜左眼所见,内置P135偏振滤镜右眼所见,图11-1垂直对齐视标,裸眼所见,双眼各影象不等,双眼非对称影象不等,图11-2双眼影象不等的定性分析,12)马氏杆视标,配合镜片垂直或水平马氏杆透镜连和旋转棱镜测试方法双眼测试定性分析隐斜视,13)十字环形视标,配合镜片红色滤光镜片和绿色滤光镜片测试方法双眼测试定性分析被测双眼同时视功能定量分析隐斜视,内隐斜1,内隐斜2,内隐斜3,外隐斜1,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14)偏振十字视标,配合镜片偏振滤镜联合旋转棱镜测试方法双眼测试定性分析被测双眼同时视功能定量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定量分析隐斜视,内置P135偏振滤镜右眼所见,内置P45偏振滤镜左眼所见,右眼黄斑抑制,左眼黄斑抑制,内隐斜,外隐斜,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内隐斜合并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外隐斜合并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外隐斜合并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内隐斜合并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此两种测量方法同上所述。,15)十字固视视标,配合镜片偏振滤镜测试方法双眼测试定性分析被测双眼固视差异,右眼戴P135偏振滤镜所见,左眼戴P45偏振滤镜所见,右眼正固视差异,左眼正固视差异,右眼上固视差异,右眼下固视差异,共同性外斜视,共同性内斜视,右眼视网膜周边受抑制,16)钟形盘视标,配合镜片偏振滤镜测试方法双眼测试定量分析被测眼旋转型隐斜视,(二)近视标近视标刻度杆近视标盘常用视标,图1-34近视标刻度杆,图1-35近视视标,1)近E视力视标、数字视力视标和字母视力视标,(1)配合镜片基础试片和球镜试片(2)测试方式双眼测试或单眼测试,近距离测试(3)定量分析被测眼近视力及近矫正视力,2)近交叉视标,(1)配合镜片基础试片、交叉圆柱镜和球镜试片(2)测试方式双眼测试或单眼测试(3)定量分析被测眼调节量及适宜的老视处方,3)近视力视标,(1)配合镜片基础试片和球镜试片(2)测试方式双眼测试或单眼测试(3)定量分析被测眼调节量及比较性调节,图1-38近十字视标,4)近散光盘视标,(1)配合镜片基础试片和柱镜试片(2)测试方式单眼测试(3)定量分析被测眼近距离散光,图1-39近散光盘视标,5)横向单行视标,(1)配合镜片基础试片、6底向上三棱镜辅镜及旋转棱镜(2)测试方式双眼测试(3)定量分析被测眼近水平向斜视角及AC/A,6)纵向单列视标,(1)配合镜片基础试片、10底向内三棱镜辅镜及旋转棱镜(2)测试方式双眼测试(3)定量分析被测眼比较性集合和近垂直向斜视角,谢谢听讲!,第二章、验光前的准备工作,验光前的准备工作开启电源视孔试片恢复0位调整被测眼高度调整垂直平衡调整瞳距调整镜眼距,a、调整平衡管游标,b、调整平衡槽游标,图2-1调整垂直平衡,图2-2调整光心距,a、调整光心距手轮,b、观察视孔间距的移动量,图2-6镜眼距读窗,图2-6调整镜眼距,第三章:主觉验光规范步骤一、单眼主觉验光二、双眼平衡,一、单眼主觉验光,分为三阶段:,初步MPMVA(最大正镜度数下的最佳视力)精确散光轴向和度数再次MPMVA,(一)初步MPMVA,调整好被检者的位置,双眼对准视窗左眼用OC遮盖置入客观验光结果雾视(0.3单行视标)按+0.25D一档逐渐减少正镜片,让被检者尽量看清更小视标最佳视力后红绿视标(绿、红、绿顺序)红清,减+0.25D,绿清,加+0.25D红绿一样清楚,或红色稍清楚,(二)交叉圆柱镜确定散光(JCC),精确柱镜轴向视标设定在0.60.8(或斑点状视标)JCC手柄调整到同柱镜轴向一致(1号位置)翻转JCC到另一面(2号位置)如图,1号位置,2号位置,图3-2-1交叉圆柱镜确定柱镜轴向,76,可编辑,(二)交叉圆柱镜确定散光(JCC),判断JCC在那一面更清楚清晰的一面,将JCC手柄向红点方向移动5或15(追红点)再让被检者判断JCC在那一面更清晰重复,调整手柄直至翻转JCC清晰度相同散光轴向确定,(二)交叉圆柱镜确定散光(JCC),精确柱镜度数视标设定在0.60.8(或斑点状视标)JCC红点或白点位置调整到同柱镜轴向一致(1号位置)翻转JCC(2号位置)如图,1号位置,2号位置,图3-2-2交叉圆柱镜确定所需柱镜度数,判断JCC在那一面更能看清视标再被检者更能看清视标的位置,加或减+0.25D柱镜(红加白减)再让被检者判断JCC在那一面更清晰重复,加或减+0.25D柱镜直至翻转JCC清晰度相同散光度数确定再次红绿视标,至双色视标清晰度相同注意:散光度数增加-0.50D,相应球镜度数减-0.25D,(二)交叉圆柱镜确定散光(JCC),(三)单眼再次MPMVA,目的:确定最后球镜度数操作步骤:与初步MPMVA相同,只是终点的标准不一样雾视用+1.00D或更多终点的确认可用双色实验或提问的方法视标应是“更清晰”,而不是“更小更黑”完成右眼验光,遮盖右眼,左眼去OC遮盖左眼验光同右眼,二、双眼调节平衡,目的:是将“双眼调节刺激等同起来”,通过双眼的视觉平衡进一步将调节反应降为零双眼无遮盖,屈光矫正双眼同时加+0.75D或+1.00D雾视显示单行视标0.5,投射斑点状视标Risley棱镜,右眼放置34BD左眼放置34BU将双眼分离,图2-1双视孔预置底向相反的棱镜,二、双眼调节平衡,视标为上下两行左右错开的视标,右在上,左在下询问被检者哪一行视标更清晰如下行清晰在左眼加+0.25D,如上行清晰在右眼加+0.25D重复,在较清晰的一眼加+0.25D,直至双眼同时模糊,二、双眼调节平衡,去除Risley棱镜双眼平衡完成后,进行双眼MPMVA,去雾视,测量双眼视力记录验光结果和矫正视力注意:双眼平衡检查过程中视标应必须可以辨认,一、单眼主觉验光,置入客观验光结果雾视散光盘检查第一次红绿测试交叉圆柱镜检测第二次红绿测试确认最佳视力,客观验光电脑验光仪视网膜检影顺动逆动中和,置入客观验光结果右眼O,左眼:OC置入右眼客观验光结果:球柱轴向,雾视,屈光不正眼调节张力分析调节张力的影响,雾视法目的,缓解被检眼的调节张力,雾视法实施分析入射光线的焦点转移到视网膜的近前方眼处于“人工近视”状态,雾视量:+0.75+1.50D,视力达0.20.3左右雾视的同步等量性预置柱镜局限性,步骤投放单行0.2视标“减负加正”直至双眼看0.2模糊注视并努力分辨视标3-5MIN若清晰分辨,则酌情递增雾视透镜,始终维持视标处于模糊状态。,散光盘视标检测,散光盘视标检测,散光盘为由均匀间隔的放射状标线组成的视标,可从主观定量分析被测眼散光的焦度和轴向又称:扇形盘、经线盘、钟面盘或射线盘,散光眼的屈光状态,散光眼定义:由于眼球屈光系统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形成焦点的一种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散光盘检查,散光眼的屈光状态,散光盘视标检测的原理,操作步骤:右眼已完成远雾视将柱镜调整为0显示单排0.6视标近视逐渐递减-0.25D,远视逐渐递减+0.25D,直至被测眼视力为0.6投放散光盘嘱被测者指出最清晰、最黑线的钟点方向确定柱镜试片轴向(30倍法则)逐步增加-0.25DC至各个子午线一样清晰投放视力表,改变球镜直至达到最佳视力,散光盘视标检测的注意事项1.避免预置柱镜片2.适当的预置球镜试片3.使被测眼勉强看清0.6视标,保持低度雾视状态4.检测者与被测者对轴向的理解差异,球镜试片预置不当可导致清晰标线像的位置颠倒,检测者与被测者对轴向的理解差异,红绿视标检测,原理-色像差原理,不同屈光状态下的红绿对比分析,操作步骤:投放红绿视标,嘱被测者比较红绿视标清晰度如红色视标清楚,“加负减正”,直至红绿一样清晰如绿色视标清楚,“加正减负”,直至红绿一样清晰,注意事项1.维持眼的屈光静态2.警惕有红、绿色爱好者红绿色盲是否适用?,交叉圆柱镜检测,交叉圆柱镜的结构调整轴向调整力量,交叉圆柱镜的结构,交叉圆柱镜是由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轴位互相垂直的柱镜叠加而成。,交叉圆柱镜的光学特性,交叉圆柱镜调整轴向分析,检测程序,基础屈光状态:眼处于零调节的最佳视力状态(无需作任何雾视)配合视标:斑点状视标或E字或环形视标调整顺序:先调整轴向,再调整度数,操作步骤调整轴向,被测眼的散光已被柱镜试片初步矫正,经过红绿视标检测被测眼的球性屈光不正已被矫正,投放斑点状视标(也可以是E字或环状视标)视孔前置交叉圆柱镜,使翻转手轮轴向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二者重合时发出轻微的咔啦声翻转的两面分别命名为1和2,嘱患者比较两面的清晰度如二者同样清晰,说明轴向正确,检查结束,如不一样清晰,则按“追红”的原则调整,轴向调整原则散光度数-1.00DC,“进十退五”散光度数-1.00DC,“进五退二”重复至被检者述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清晰度一致,交叉圆柱镜调整力量分析,操作步骤调整力量,转动交叉圆柱镜使正柱镜或负柱镜的轴向与柱镜的试片重合,二者重合时发出轻微的咔啦声翻转的两面分别命名为1和2,嘱患者比较两面的清晰度如二者同样清晰,说明力量正确,检查结束,如不一样清晰,则需调整,操作步骤调整力量,若红点与柱镜试片轴向重合时清晰,则增加-0.25DC,然后继续翻转比较,调整至同样清晰,记住,柱镜每增加-0.50D,球镜应先减少-0.25D,已确保最小弥散圈始终位于视网膜上若白点与柱镜试片轴向重合时清晰,则减小-0.25D,然后继续翻转,比较调整至同样清晰,记住,柱镜每减小-0.50DC后,球镜应增加-0.25D,已确保最小弥散圈始终位于视网膜上直至两面一样清晰为止,二次红绿测试,同一次红绿测试,确认最佳视力,原则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检查双眼视力,(左眼验光步骤同右眼),三、双眼平衡,目的:保持双眼调节力均衡前题:双眼达到相同的最好矫正视力方法:交替遮盖棱镜分离偏振分离,棱镜分离法1.去遮盖,双眼进行雾视(同步等量)2.棱镜分离试验3.去雾视至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化,棱镜分离原理视标棱镜使物象向尖端移位,使光线向基底方向偏折投射斑点状视标,棱镜分离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