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有机稀土.doc_第1页
北非有机稀土.doc_第2页
北非有机稀土.doc_第3页
北非有机稀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非有機稀土在摩洛哥王國郊區小鎮 Khouribga ,居民在過去近一世紀以來多靠採礦營生,但直到現在,這裡才變成全球經濟的核心,原因就在這裡所擁有豐富的磷酸鹽,隨著全球產量減少、用途增加,而價格急速揚升。據BusinessWeek報導,早在 1920 年代,一些先驅者開始在這裡開礦,挖穿古代海洋形成的沈積岩層,尋找富含磷酸鹽的岩石,以及偶爾發現的 3000 萬年前鯊魚牙齒。磷礦粉由這些岩石中提取,並用在化學肥料、部分洗潔劑、食品添加劑,以及最近常用的鋰電池。過去幾十年,磷酸鹽的價格每公噸不到 40 美元,不過這種便宜的日子已經過了,現在要價大概為每公噸 130 美元。對 47 歲的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 6 世來說,這無疑正是大好消息。摩洛哥擁有全球過半的磷酸鹽儲量,肥料大廠 Mosaic (MOS-US) 執行長 James Prokopanko 表示,摩洛哥就像磷酸鹽界的沙烏地阿拉伯,而國王有絕對的權力影響價格和經濟。穆罕默德目前的策略,正是延續價格的飆漲,而從玉米糖漿到 iPad 等商品,也都因為成本的墊高,售價持續攀升。他是國有磷酸鹽公司 Office Chrifien des Phosphates (OCP) 非正式監督人,而這家公司正是摩洛哥最大的工業公司。全球供應減少磷酸鹽做為肥料,猶如現代農業不可取代的引擎動力,但除了摩洛哥之外,全球絕大多數的磷酸鹽礦場,儲量都在減少,其中也包括占全球生產量 17% 的美國。過去 10 年以來,高品質的岩石數量大減,加上環保法規的限制,磷酸鹽產量全球供應均受影響,也迫使各公司必須尋求更多的供應。今年稍早時,Mosaic 支出 385 萬美元,以取得 35% 祕魯磷酸鹽礦在美國及南非營運商的股權,另一方面,澳洲礦產巨人 BHP Billiton 則一直努力要買下加拿大主要的鉀肥和磷酸鹽供應商 PotashCorp。只要暫時性的磷酸鹽短缺,就可能大規模影響美國工業。磷酸鹽肥料大約用在每一種農作物上,在 2007 年及 2008 年,磷酸鹽價格攀升了 10 倍,零售商及農人趕忙建立本地的肥料倉庫,以做緩衝。現在,根據農作及動物營養品製造公司 Nutra-Flo 老闆 Dirk Lohry 表示,許多這類倉庫都變荒蕪的空屋,因為當時建得太快太多。目前磷酸鹽短缺問題嚴重,因此美國能源部情報及反情報局已經受命進行研究,但卻不允許對外發言,主因是這個問題過於地緣政治上敏感。短缺將引恐慌如果這樣不能清楚了解,或許可由 2007-08 年的食物危機略見端倪。當時,節節升高的食品價格造成非洲及亞洲部分地區緊張,巴勒斯坦軍隊甚至奉派到倉庫及農場進行防衛,在這次危機結束前,中國則為保護國內充足的食品供應,課徵磷酸鹽 130% 的出口關稅,而現在,中國仍對磷酸鹽出口課 110% 的稅。國際肥料發展中心(International Fertilizer Development Center)9月公布的報告,說明現在全球磷酸鹽分布情況,再次證實摩洛哥在這方面擁有巨額財富。過去美國地質調查報告,認為摩洛哥的磷酸鹽儲量為 57 億公噸,但在這份新的報告中,摩洛哥蘊藏的磷酸鹽預估達 500 億公噸,約為全球總量的 85%,預估還可再開採 300-400 年也沒問題。OCP 公關主管 Talal Zouaoui 不證實也不否認這種說法,但強調,摩洛哥的確含量豐富。隨著世界人口成長,需要更多的糧食、肉與生質燃料,磷酸鹽的需求預估每年將成長 2-3%。一些專家,包括全球磷研究計畫的共同創建者 Dana Cordell 在內,預估磷酸鹽的生產在未來 50 年內,會達到高峰。並非所有的磷酸鹽都用在製成肥料,約有 15% 被用在洗潔劑或食品添加物上,像是可口可樂原料的磷酸鈉、義製香腸的鹽。現在美國試圖控制磷酸鹽的使用,減輕對環境的影響,Procter & Gamble 及其他洗潔劑廠商也已在嘗試生產無磷酸鹽的產品。OCP 控制全球 30% 的磷酸鹽出口,而且計畫投資 50 億美元,在 2015年,將年產量由現在的 3000 萬公噸,提升到 5400 萬公噸。他們相信,儘管洗潔劑的用量會減少,但是隨著電子產品對鋰電池的需求,整體需求還會繼續提高。肥料工業突被青睞從加拿大中部草原三省之一薩克其萬省的薩斯卡敦市(Saskatoon)飛到南半球大洋州的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大約要一整天。前者位於北美的農業產品富庶之鄉,後者處在礦產物業豐盈重鎮。經濟金融就不管兩地之遙、產物之別,幾秒鐘就可以把兩者連在一起,而留給投資人一絲驚訝及爾後的考量與漣漪。 8月17日星期二早晨,突然傳出草木灰公司Potash(POT)拒絕BHP Billiton(BHP)每股130元敵意併購的要約。草木灰是世界最大的加拿大農化肥料廠家BHP是位於澳大利亞的世界最大礦業公司。 因為整個事件一直從未曝光,所以星期二POT拒絕併購要求的新聞就覺得特別重大顯眼。130元的出價比前一天星期一的收盤價112元高出16%。如果POT一下子就接受130元一股總數385億元的聯姻,那整個遊戲就結束了。它的執行長說他們並不反對公司的出售,但是反對公司被竊取,說穿了拒絕的理由就是嫌出價太低。投資人也認為價格太低,星期二早盤一開該股就跳空超過140元交易,130元早被拋開頓成歷史。 其實BHP在此時提出這個併購要求是走機會主義道路,它先出個較低價格,再看市場把股價拉高多少,最後以更高價格完成併購目的。POT的董事會已採取了所謂毒藥丸策略,來防止任何人取得超過公司20%的股權,可以據此換取更多的時間來發展因應之方。總之,他們認為這個提議萬分的不適當。然而,現在股東或投資人興趣都來了,好事才將開演下去。有趣的是加拿大一家較小的農化肥料公司Agrium(AGU)前日才收購了澳洲一家穀物生產商,一下子澳洲就又打回加拿大。事實上,農化肥料業的整合年初已開始,AGU想吞併CF工業(CF)的努力在3月放棄後,CF工業反轉而吃下更小的Terra工業(TNH)成為業界龍頭之一。現在這類公司不想被併吞,就要把自己吃胖了讓人吞不下。同行併購也就算了,而今兵臨城下的竟是礦產業。 農化肥料真有這麼吸引人嗎沒有併購之議,某公司或類股真正的價值無法得到投資人認真周全的考慮,這就是收購公司通常要比宣布前的市價多付溢價的原因,該案就是112元與140元或更高之別。經濟復甦聲中肥料工業也漸有起色,業界已看到機會,借勢整合之風起是現象,上面未提到過的肥料大廠Mosaic(MOS)當日也跟著漲10%不會沒道理。BHP這種礦業公司為什麼會把矛頭指向農化肥料因為它們吃到主要開發中國家發展需求的甜頭。過去,它們在那些國家中做了大筆生意,現今歐美經濟復甦仍疲軟之際還是靠那些國家撐著。農化肥料業也是一樣,開發中國家對肥料需求大增,如POT的主要市場就是中國、印度及巴西。礦業公司首對農化肥料下手當然引人矚目,接下來我們就看別的大礦業有何動靜,如英國的RTP、美國的FCX、巴西的VALE等心理怎麼能平靜?動作太慢可能就吃不到,農礦可以不分家。大肥料廠的整合也就可以挑戰如杜邦(DD)及道(DOW)等大化工業。礦農化超級巨人總有一天會有。 嚴繼麟 (作者為投資顧問) 農藥的變化途徑由於農藥與肥料施用之後,只有少部分能到達目的物或為農作物所吸著,其餘則進入水域、空氣、土壤及非目標生物中,因此,農藥與肥料的使用,有污染環境的潛能。殘留於農產品中或環境中的農藥甚至經常威脅人類的健康。 農藥之種類繁多,而在種植農作物時最常使用之農藥有殺菌劑、殺蟲劑及除草劑等。使用這些農藥之後,通常僅有約1能達到目的物,其餘的則殘留在環境中變化。其變化途徑主要有八種:一、被植物吸收與代謝;二、光分解;三、揮發至大氣;四、逕流損失;五、土壤吸著;六、淋洗移動至地下水中;七、生物分解及八、化學分解。在這些變化途徑中,被植物吸收可能導致農產品殘留農藥的問題;揮發至大氣可能造成空氣污染,發生農友中毒事件;逕流損失可能污染地表水源;淋洗移動則會污染地下水源;即使農藥經光分解、生物分解及化學分解後,亦可能分解成其他的有毒物質再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類。不過,一般而言,容易分解的農藥,通常殘毒性較小,愈是持久性的農藥,愈容易累積於環境中,影響深遠。 有機氯化烴殺蟲劑的後遺症 早期發展的農藥,影響最大的當屬有機氯化烴殺蟲劑了。它們對昆蟲有神經毒、胃毒之接觸毒等作用,物理化學性質非常安定、無論在酸、鹼的溶液及土壤中都不容易分解,半衰期(half life,指分解至原來濃度一半之時間)相當長。此類藥劑自1938年瑞士穆勒(Muller)發現DDT,及1942年英國史雷德(Slade)發現靈丹(Lidane,- BHC)之殺蟲效力後,阿特靈(Aldrin)、地特靈(Dieldrin)、飛布達(Heptachlor)等,亦陸續開發成功。年年使用這些有機氯化烴殺蟲劑一段時期後,許多報告提出它們對生物具有慢性或急性的毒害,如DDT能使鳥類的卵殼變薄,阿特靈、2,4,5,-T可能致癌及造成畸形兒;而五氯酚(PCP)則對魚類具有劇毒。先進成果 幫農民增收農業上過量施用大量元素氮、磷、鉀會造成很多問題,如環境污染,土地板結,病蟲害加劇,品質破壞,生產成本增加等,更重要的是作物得不到所需要的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由北京大寶雙綠綠色肥料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研製的雙綠肥料填補了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空白。它的應用可在減少化肥補充雙綠肥料時,使作物繼續增加產量,改善品質,改良土地結構,減少環境污染,真正做到平衡施肥,使土地作物和人類得到健康發展。日前,記者走訪了北京大寶雙綠綠色肥料開發有限公司,了解了雙綠綠色肥料的特別之處。翻開雙綠綠色肥料的產品手冊,“土壤健康”、“植物健康”、“人體健康”的大字赫然入目,記者了解到,為了做到這個健康,雙綠綠色肥料選擇以海洋生物為主要原料,並採用最新生物先進技術和特殊化工技術生產而成,真正做到了無毒、無害、無污染。不但是種植大田作物、經濟作物和果樹的高效肥料,也是生產綠色食品的最佳肥料。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施用農藥以防治雜草、病菌和昆蟲;施用化學肥料以增產,已經是由來已久且公認是維持或增加農產品產量之必要手段。台灣高溫多雨,耕地面積不大,為提高產量,耕作方式相當集約,因而單位面積之農藥與肥料之施用量皆偏高。自光復以來迄今,農業生產指數提高約四倍,農藥與肥料之施用,實具有很大貢獻。 原物料投資2011年全球經濟將呈現有感復甦,但相較之下,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力道仍大於已開發市場國家,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1月24日預估,今年全球熱錢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將達9600億美元,2012年更將突破1兆美元,新興經濟體佔全球近40%的消費。但新興市場近期通膨的問題,也讓股市產生壓力,康和投顧產品經理林映汝認為,在此時可以轉向投資具有通膨題材的天然資源類股。 由於最近新興市場通膨狀況有升溫的現象,去年上漲幅度較大的印度、印尼股市最近都受到壓力,年初迄今下跌5%左右,而新興市場通膨的主因可分為資金面、景氣循環面及結構性等三方面來探討。就資金面的角度來看,在美國實施QE2量化寬鬆政策影響下,導致熱錢往高利率及高成長的新興市場游移,據基金追蹤機構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新興市場共流入920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呈現資金氾濫的現象。另外,近十年來,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動能一直優於成熟市場,而且新興市場的生育率遠超過成熟市場,65歲以下的勞動年齡比例高,中產階級增加,其背後所代表消費成長不容小覷。再加上,新興市場與成熟在消費習慣上有顯著的差異,新興市場雖然經濟正在起飛,但其食品及能源的消費占總支出的60%70%,全球的食品及消費僅佔物價指數的30%40%,G7國家更只有15%左右,因此當食品及能源等價格出現揚升時,新興市場會面臨到較大的結構性通膨問題,目前以中國和巴西面臨較大的通膨壓力。 根據Bloomberg提供的新興經濟體最新物價指數資料統計顯示,目前物價水準高於五年平均值的國家有中國、印度、巴西、泰國、南韓、台灣,若通膨持續惡化,首當其衝的將會是中國、印度及巴西。印度及巴西央行在日前皆已各自發佈升息,中國是亞洲經濟的重心,惠譽信評表示,若中國通膨問題擴大,將可能影響亞洲經濟。康和投顧產品經理林映汝認為,升息僅能短期抑制通膨問題,以長遠面來說,人民幣升值可能才是較佳的解決方案。 2011年上半年,市場將呈現多頭行情,投資大師羅傑斯於27日表示,不論經濟好轉與否,投資人都應轉向商品市場,短期內原物料價格將持續上漲。最新的財報資料顯示,世界肥料大廠Potash去年第四季EPS為1.79,相較2009年,成長118.29%。另外,美國肥料大廠Mosaic Co第四季EPS較2009年成長達218.75%,農業類股財報表現優異,康和投顧建議投資人若擔憂股票市場的波動,可採定期定額的方式擁抱抗通膨的天然資源基金。聯發生技為國內首家同時產銷生物農藥及肥料之企業陳宗傑屏東報導】農業生物科技園區進駐企業聯發生技公司業於2008年10月23日取得肥料工廠登記證(證號:81-100010-00),並於2010年4月9日獲核發農藥工廠登記證(證號:81-100010-01),已可同時產製生物肥料及生物農藥供應國內外市場,於2010年成為台灣及東南亞地區農業生物製劑第一大廠。 過去,農業生產使用大量之化學產品,致土壤環境遭受嚴重之破壞與污染,加之全球人類生活品質的提升,農業走向健康訴求,是以各國政府與企業莫不積極投入資源發展有機農業,推廣綜合性蟲害管理,全球生物農藥市場亦因而快速蓬勃發展。根據美國市調公司BCC.Inc調查研究,2005至2010年全球化學農藥市場每年平均以1.5%的速度衰退,相反地,生物農藥市場卻以年平均9.9%之驚人速度快速擴加,2009年全球生物農藥市場之貿易總額已達10.75億美元。聯發生技公司創立於2002年4月,創立以來即與國立中興大學楊秋忠、黃振文、唐立正等教授合作技轉開發黑殭菌、溶磷菌及菌根菌等農用微生物產品,並積極參與國科會及農委會等多項科技研究計畫,提昇產品品質與量產能力。2008 年初,聯發生技公司看好生物肥料及生物農藥未來發展新契機,申請並獲准進駐農科園區籌建新廠,同年12月新廠落成啟用,成為東南亞規模最大之農業生物製劑專業工廠。而繼2008年底取得肥料工廠登記證後,聯發生技公司日前再通過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及環保主管單位聯合審查,並於今(2010)年4月9日取得農藥工廠登記證。於取得完備之合法製造廠資格後,今後預計每年可生產600噸以上之生物農藥與生物肥料產品,供應約37萬公頃農田使用,對增進農產品安全、環境保護與農業永續發展影響深遠。 為增進國際市場競爭力,聯發生技公司已申請完成多項生物農藥及肥料固體發酵製程專利,且於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澳洲等國皆已建立行銷代理網絡,同時藉由農科園區產學平台之協助,持續開發各項農用微生物新產品,並積極參與國際農業生技相關展示會,持續加強拓展全球市場能見度與行銷管道。 台塑誓作有機肥料龍頭台塑集團將開始搶攻國內有機肥料商機,台朔環保科技公司表示,台塑集團第一個大型廚餘回收廠雲林東勢廠已正式動工,趕工希望趕在今年八月前完工,以完成免費回收處理台北市廚餘的任務。 初期目標在國內每年七十五萬噸的有機肥料料市場中,拿下十五萬噸,約二成的市佔率。緊接著將著手桃園廠、台北廠的設廠,中長期目的將打造台灣最大的廚餘回收公司,並全面回收全台灣的廚餘作為有機肥,逐漸取代全台灣的化學肥料。台朔環保科技表示,董事長王永慶眼見台灣土壤的酸化情形嚴重,立下心願希望台灣能夠全面使用有機肥,以減少化學肥料對土壤的傷害,因此決定投入廚餘回收的工作,以台塑集團最擅長的成本管理,生產全台灣最便宜的有機肥,其中王永慶更以德國與荷蘭兩個國家進口的有機肥為指標,要求雲林廠尚未正式量產之前,就先設下產品要比進口品便宜的目標,其中德國進口的有機肥二十公斤裝為七百元,同樣重量荷蘭進口則要五百元,台塑集團的產品則要遠低這個價位,打進國內市場。 由台塑集團四大上市公司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集資成立台朔環保科技公司,比照台塑集團擅長的大量生產的規模優勢,首創台灣第一個大規模設廚餘回收廠的投資,第一期決定在台灣設雲林、桃園、台北等地設廠,第二期則希望在基隆與屏東等地設廠,預計投資金額超過百億元,設廠的產能目標為回收全台灣的廚餘,台朔環保科技指出,按照環保署的調查,台灣目前一年約可回收二百五十八萬公噸的廚餘。台朔環保科技表示,依照台塑集團自行開發的製程,回收的廚餘可製造出六的有機肥,以全台灣二百五十八萬公噸的廚餘來看,每年約可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