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行政诉讼类型研究行政诉讼类型研究 摘 要摘 要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二十世纪以来各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 之一。行政诉讼类型化能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充分地行使行 政诉权,从而使其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并能保障行 政审判权的有效行使及行政审判程序的规范运作,同时,通过设计 不同的行政诉讼类型,将不同的行政案件归入不同的类型体系之中, 也有利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现行行政诉 讼法并未明文规定行政诉讼的类型,给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进一 步发展带来了一定障碍,诸如不利于行政争议的合理解决、不利于 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法院行使审判权、不利于行政诉讼 制度的合理设计等等。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虽然法律规范 的方式和划分标准不同,但都将行政诉讼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确立 了司法审查的不同形式。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行政诉讼或 司法审查类型化的经验,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制度。构建该制 度具有深厚的权利救济理论基础,同时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和法院 审理行政案件的经验也给我国构建行政诉讼类型制度打下了坚实的 现实基础。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制度应当明确行政诉讼类型化 的目的,同时考虑我国法官的素质、民众的法律意识、法律的不完 备性以及法律移植的可接受性等因素,并注意克服行政诉讼类型化 所带来的弊端。以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内容为主导性标准,同时以诉 讼标的和行政争议的性质为辅助性标准,我国的行政诉讼具体类型 可以设计为传统的行政诉讼类型包括确认诉讼、撤销诉讼、给付诉 讼以及新型行政诉讼类型包括机关诉讼、规范审查诉讼、行政公益 诉讼和当事人诉讼等。 关键词:关键词:行政诉讼 类型化 理论基础 现实基础 具体类型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type studying abstract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type has been one of the tendencies of the 20th centur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 system.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type enable citizens, legal persons or other organizations to fully exercise the right of appeal, thus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will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and to protect the effective exercise of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trial proceedings and the standardized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design different types of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the case will b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system, it is useful to the conducive of chinas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become perfected and fathure development. chinas current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has not been provides the type of proceedings and has been brought some barriers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such as not conducive to the dispute resolved in a reasonable manner,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relativ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urt exercise jurisdictio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so on. whether the civil law or common law, although the legal norms of the methods and standards had been different, but the proceedings will b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types or established a judicial review of the different forms. therefore, we should learn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ir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or judicial review of the types of experience to constructour countrys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type system.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has a profound relief theory and constitutional righ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ases, the court of experience to the type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has been building a solid foundation in current reality. construction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type system should be clear of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type purpos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quality of our judges,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law, the legal incompleteness, as well as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law transplan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and to take action to overcome the type of brought about by the defects. request the parties to the proceedings lea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standard, to the controversial subject matter of litigation and the nature of supporting standards, chinas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can be designed for specific types confirmation proceedings, revocation proceedings, payment litigation, litigation organs, standardized review of the proceedings,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and other parties.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the type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basis of reality;the specific type.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撰写完成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 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剽窃、抄袭 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侵权行为。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愿意承担由本声明而 引起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余保才 日期: 2 0 0 8 年 5 月 2 0 日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 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 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研究生签名:余保才 日期: 2 0 0 8 年 5 月 2 0 日 导 师 签 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绪 论绪 论 行政诉讼的类型是根据行政争议的性质、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以及法院 的审理和裁判方式不同而对行政诉讼进行的分类。其目的在于按照一定的 标准对社会纠纷进行归类总结,从而为相应诉讼救济途径的设计或诉讼体 系漏洞的弥补奠定社会实证基础。行政诉讼类型的划定实质上也就为当事 人提供了不同的权利保护模式,当事人对不同的行政事件可以提出不同的 诉讼主张,或主张撤销该行政行为,或确认其违法或无效,抑或是要求行 政机关为一定给付等,这样通过赋予当事人不同诉讼类型的选择权,其权 益一般都可得到适当保护。另外,行政诉讼类型定型化以后,法院只能依 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判,有利于防止法院超越职权作出并非 当事人所欲求的裁判。我国行政诉讼法只是规定了行政诉讼判决的类 型,并没有明确规定行政诉讼的类型,在行政权日益膨胀的今天,对于当 事人行政诉权的保护极为不利,因此很多学者都在该方面进行研究,提出 应当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制度,行政诉讼类型也成为目前我国行政诉 讼理论界的一个前沿的热点问题。 目前,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 历史背景和诉讼体制不尽相同,但是类型化的行政诉讼或司法审查是各国 (或地区)行政诉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明确规定了 不同的行政诉讼类型或司法审查形式,可以说行政诉讼或司法审查类型化 是行政诉讼发展的趋势之一。国外划分行政诉讼或司法审查类型的标准各 不相同,大体有诉权、诉讼请求内容、利害关系程度、行政争议性质、法 官判决权力大小等因素。考虑的因素不同,也即划分的标准不一就会产生 不同的行政诉讼或司法审查类型。主要有:1、以案件处理结果是否直接涉 及到原告利益为标准,划分为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如日本) ;2、以原告 诉讼请求内容或行政诉讼判决内容为标准,划分为形成之诉、给付之诉与 确认之诉(如德国) ;3、按照诉讼程序的性质,划分为普通救济诉讼和特 别救济诉讼(如英国) ;4、根据取得司法审查的方法,分为一般的司法审 查、纳税人诉讼和执行诉讼(如美国) 。除了上述几种划分以外,行政诉讼 还可以依据其他标准做更多的分类。比如在法国,行政诉讼是以法官在诉 讼中判决权力的大小作为分类标准,具体包括完全管辖之诉、撤销之诉、 解释和审查之诉及处罚之诉四种类型等等。总之,在国外,无论大陆法系 还是英美法系,都对行政诉讼类型或司法审查形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划分。 2 处于现代化历史转型时期的我国,随着行政法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社会纠纷也变得纷繁复杂, 不仅传统的类型化的社会纠纷出现了重新分化组合的趋势,而且新的未类 型化的社会纠纷层出不穷,公民提起行政诉讼的热情日益高涨,因此对各 种不同的行政纠纷需要进行归类整理,由此方能在扑朔迷离的社会纠纷中 找到规律性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现对症下药的有效解决办法;另一方 面,我国已经加入 wto,wto 规则也对扩大司法审查权的范围提出了更 高要求。所有这些,都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对 行政诉讼进行类型化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对目前的研究进行分析、整合、梳理、归纳,进 而从理论上探讨各种诉讼类型的初步构建,希望籍此能对我国行政诉讼类 型的拓展和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研究对监督行政 主体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及维护社会公共利 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没有对行政诉讼的类型作出明确的规定, 只是对行政诉讼的判决种类及其适用条件做了规定,一些学者根据行政 诉讼法第54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若干解释)第56条、57条和58条所规定 的维持判决、履行判决、撤销判决和变更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确认 判决等,推导出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有确认之诉、撤销之诉、履行之诉、 变更之诉和行政赔偿之诉。1 有学者认为,从行政诉讼判决的形式推导行 政诉讼类型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是一种倒果为因的做法,2其混淆了行政诉 讼类型与行政诉讼判决之间的关系,使行政诉讼类型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发 挥应有的作用,以此为根据,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行政诉讼的类型化问题。 如马怀德教授把行政诉讼类型化为撤销诉讼、课予义务诉讼、给付诉讼、 确认诉讼、公益诉讼、当事人诉讼、机关诉讼等七类;3章志远博士则认为 当下中国应该确立九类诉讼,包括撤销诉讼、规范性文件审查诉讼、确认 诉讼、课予义务诉讼、给付诉讼、行政公益诉讼、机关诉讼、当事人诉讼、 预防性诉讼等。4也有学者认为,针对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的种类缺乏且范围 狭窄的现状,应当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为划分标准,另外适当参考行政 纠纷的性质、司法审查的权力、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我国的行政诉讼应 建立以确认诉讼、变更诉讼、撤销诉讼、履行义务诉讼、给付诉讼(狭义)、 执行诉讼作为基本类型,同时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和在立法上拓宽对危害 公共利益行为原告人的起诉资格的方法为补充的立法结构模式。5如此等 3 等,不一而论。总之,纵观国内研究成果,目前对行政诉讼类型的确定标 准可谓是百家争鸣,各持己见。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和价值分析的方法。比较有纵向 比较和横向比较之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确立行政诉讼类型制度,因此本 论文主要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通过横向的比较使我们看到我国现行行政 诉讼类型的缺陷。另外,法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揭示其应然状态和价 值属性,价值分析的方法是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行政诉讼类型制度精神实 质的钥匙。本论文还将采用实证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论证未 确立行政诉讼类型制度之弊端、构建行政诉讼类型制度的必要性及初步构 想。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在于通过对我国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进行分 析、整合,检讨我国在行政诉讼类型化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域外 行政诉讼类型或司法审查形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考察,从中找出可供我国 借鉴的经验;从权利救济理论方面分析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理论依据,进而 提出行政诉讼类型化应考虑的因素及划分标准,提出我国行政诉讼应确立 的类型。 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行政诉讼类型概说,介绍行政诉讼类 型的含义及功能和我国未确立行政诉讼类型的缺陷;第二部分为两大法系 行政诉讼类型或司法审查形式的比较分析,考察两大法系在行政诉讼类型 或司法审查形式方面的相关制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为行政 诉讼类型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从权利救济理论的角度论证行政诉讼 类型化的理论基础,并从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和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经验 之角度论证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现实基础;第四部分为我国行政诉讼类 型化的初步构想,首先论述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目的及行政诉讼类型化应考 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行政诉讼类型化标准的确立,并对我国行政诉 讼的具体类型进行初步设计。 4 1 行政诉讼类型概说1 行政诉讼类型概说 11 行政诉讼类型的含义和功能11 行政诉讼类型的含义和功能 111 行政诉讼类型的含义111 行政诉讼类型的含义 所谓类型,是指“群体(class)、级别(grade)和类别(sort)”, 即“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6从词义上看,“类型”是指“具 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7 “种类”一词是指“依据事物本身的 性质、特点划分的门类”。8类型化是社会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一种认识对 象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它以一定的目的出发,按认识对象所具有的某一方 面的特征,将其分为若干种类,然后进行细化分析和研究,进而深化认识。 标准和归类是类型化研究的关健所在。 根据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的先行者、我国台湾学者蔡志方先生的界定, 所谓行政诉讼的类型化,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行政诉讼请 求救济且法院仅在法定的裁判方法范围内裁判的诉讼形态” 。9这一表述为 我国大陆很多学者所沿用,有的甚至在行文时直接采用上述定义。随着研 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也尝试对行政诉讼类型化作出富有个性的解读, 并就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进行深入的探讨。一是认为行政诉讼类型是 在行政诉权分类的基础上,对行政诉讼中具有相同诉讼构成要件,适用相 同审理规则和方式,以及法院的裁判权限基本相同的诉讼所进行的归类。 行政诉讼类型是在行政诉权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标准综合而成的。该 学者还比较了行政诉讼类型与民事诉讼类型的异同,认为行政诉讼类型具 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即与公权力的关联性、功能的多重性和划分标准的多 种性。10二是认为行政诉讼类型实际上就是行政诉讼中诉的种类,应当从 行政之诉的角度来加以理解。行政诉讼类型,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对行政诉 讼中的诉所进行的科学分类,其目的在于使行政诉讼中的诉特定化和具体 化。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实体权益的请求,不同的当事人提出的 诉讼请求不同,行政诉讼的类型不同;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内容不同, 行政诉讼的类型也不相同,因此,应当以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和当事人提出 的诉讼请求的内容这两个方面来作为划分行政诉讼类型的基本标准,同时 5 考虑行政诉讼的目的、原告的诉权、被诉行政行为的范围和种类、法官在 审理行政案件时的权力等方面的因素。单一的划分标准不能很好地体现立 法所追求的行政诉讼价值功能。11三是认为行政诉讼类型是指具有共同本 质属性或显著特征的某些行政诉讼所形成的种类。它是通过对复杂多样的 行政诉讼的比较研究,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按照事先确定的 标准,依其同一性加以整理、归纳、概括而产生的。凡符合同一属性或特 征要求的,即属于行政诉讼的同一类型。12四是认为对于行政诉讼类型概 念的界定应从行政诉讼的要素出发,充分考虑行政诉讼的静态与动态过程, 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行政诉讼类型应当包含行政诉讼的静 态与动态要素,且这些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否则不能成为诉讼,更谈不上 对之进行类型化。从诉讼法学上看,行政诉讼的静态要素有诉讼主体、诉 讼请求、诉讼理由;行政诉讼的动态要素有行政诉讼的开始、发展、终结, 具体表现为各种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由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在于审查行 政行为的合法性,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法律秩序和保证人民 法院正确、及时地行使审判权;同时又由于原告是行政诉讼程序的启动者, 其提起行政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其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是诉 讼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有权对行政案件进行裁判。因此对行政诉讼类 型概念的界定应充分考虑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的目的和诉讼请求,考虑人民 法院的审判权力,考虑人民法院与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与诉讼行为,在揭示 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与抽象。沿着这一思路,论者将行政诉讼类 型的概念界定为:根据行政诉讼的目的与性质、诉讼请求、法院的审判权 限、审理规则、裁判方式等标准,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请求法院审理 具体行政行为的活动进行归类而形成的诉讼形态。该学者还指出,行政诉 讼类型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即内容的概括性、划分标准的多样性以及与诉 讼活动联系的密切性。13 笔者认为,台湾行政法学者蔡志方先生关于行政诉讼类型化概念的表 述十分恰当地反映了类型化的主旨,基本上能够揭示类型化的实质,完全 可以为大陆学界所沿用。也就是说,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实质在于通过既定 的标准,将行政诉讼的具体形态“格式化” ,从而实现当事人起诉和法院裁 判的规范化运作。同时应当明确的是,我们研究行政诉讼类型的目的,在 于为公民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救济,同时使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更加完善, 因此,我们在研究行政诉讼类型的时候,应当把重点放在我国行政诉讼类 型具体制度的构建上面,通过研究来探讨我国行政诉讼应当具备的类型以 及各种行政诉讼类型的应用范围、起诉条件、审理规则等,进而为行政诉 6 讼制度的完善、为方便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及法官作出正确的判决提供依 据,既要方便相对人起诉,又要便于法院审判效率的提高。 112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功能112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功能 行政诉讼类型化不仅有利于行政诉讼结构和程序的完善,有利于行政 诉权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推进国家的行政法治建设,行政诉讼类型化的 功能主要有保护功能和保障功能。 1121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保护功能1121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保护功能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保护功能,是指行政诉讼类型化能使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充分地行使行政诉权,从而使其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切实而有效 的保护。 法谚云:有权利必有救济。但凡权利受到侵害时,在法律制度上应当 提供有效的救济途径。民主政治最基本的涵义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受到损害之后能够得到恢复和补救。作为“现代法 治社会中的第一制度性人权”的诉权,实际上就是法治国家为了保证宪法 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得以实现而设定的“权利救济权”。离开了诉权, 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其他权利最终都将沦为“纸面上的权利”。14而“行 政诉讼之理念之一,乃是对于违法之行政处分,给予人民权利救济,并谋 求行政之适当,维持行政法秩序,终极的以实现社会正义为目标,亦即通 过争讼之裁判,保障行政之合法性,同时对于人民权利所遭受行政权之侵 害谋求救济。 ”15 我们知道,行政诉讼中的诉权是特定主体按照法律的预设 程序,请求法院对有关行政争议做出公正裁判的程序性权利。其中,起诉 权或诉讼请求权被公认为是最基本的诉权,其他形式诉权的实现都离不开 起诉权。对起诉权进行限制其实就是对诉权的实质限制。在现代法治社会, 公民权利保护要求具有“完整性”和“有效性”,即一方面要求权利保护 的广度,另一方面则要求权利保护的深度。 因此,行政诉权的设定应能最大程度上满足而非过多抑制民众的权利 保护要求。行政诉讼类型化能够极大地拓宽行政诉权的行使空间,提供更 多的权利救济机会。行政诉讼类型的区分,旨在实现“对于侵犯公民权利 的每一种国家权力行为,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诉讼种类可供利用”。16有 学者生动地指出,“如果把法院比作提供行政救济的“医院”或“药房”, 那么诉讼种类就是医院的“科室”或药房的“药方”。17从这种意义上说, 一种特定类型的诉,就是行政诉讼中对公民权利进行法律保护的一种特定 7 方式,行政诉讼类型的划分实质上也就为当事人提供了不同的权利保护模 式。通过不断扩展行政诉讼的类型,公民权利才能实现无漏洞的完整性救 济。当事人对不同的行政事件可以提出不同的诉讼主张,或主张撤销该行 政行为,或要求确认其违法或无效,抑或是要求行政机关为一定给付等。 通过赋予当事人不同的诉讼类型选择权,其权益一般都可得到适当保护。 另外,行政诉讼类型定型化以后,法院只能依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审 理和裁判,有利于防止法院作出并非当事人所欲求的裁判。 由此可见,从本质上说,行政诉讼类型的发展就是当事人行政诉权内 涵的扩展,该问题能否得到科学合理解决直接决定着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保护是否全面与充分。 1122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保障功能1122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保障功能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保障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行政诉讼类型化能保障行政审判权的有效行使 自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来,随着三权分立学说的确立,以审判权制约 行政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行政诉讼或司 法审查制度。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职能日益增强,行政权出 现了日益膨胀的趋势。 “行政权的加强一方面给社会带来秩序、效率,提供 安全和福利,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或多或少的权力滥用和不当行 使” ,18这些都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自由带来威胁。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行政管理活 动日趋复杂化、精细化、专业化,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手段亦随着客观形 势的要求不断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行政管理手段,如行政合同、行政指 导等。这些新类型的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是否应当纳入行政诉讼 受案范围,在诉讼中是否应有相应的特别程序制度等问题都需要加以研究。 此外,对目前行政管理活动中,一些尚未被行政诉讼法所调整或虽属于行 政诉讼法所调整的范围,但具体操作方式和手段不甚明确的某些现象的研 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如对行政机关不作为行为的诉讼解决,对行政机 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而未履行告知义务的行为的诉讼解决等。 行政审判权是“一种由法律赋予法院在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后,对行 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的权力,体现为一种受外在程序规则限制同时又兼具 政治性的相对有限的权力形态” 19行政诉讼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是 防止行政权滥用,为相对方提供法律救济的有效手段。 8 行政诉讼类型化能保障行政审判权的有效行使。一方面,法院可以根 据既定的行政诉讼类型理直气壮地对行政行为履行司法审查职能,通过既 定的行政诉讼类型,法院可以明确哪些政行为属于自己的审查范围,避免 造成审判权对行政权的侵蚀,既通过纠正违法行政来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 又充分保障行政权的合法行使;另一方面,通过行政诉讼的类型化,也可 以使行政主体明确自己的哪些行政行为属于法院的审查和审理裁判范围, 进而增加对司法权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消解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紧张与对立。 由于行政诉讼类型的多样化,法院在运作行政审判权的时候就可以在不同 类型的行政诉讼间进行自由选择,对案件处理的灵活性较大。反之,没有 科学设置多样化的行政诉讼类型,法院对案件的处理权限必然受到限制, 司法权无法实现对行政权的有力监控,最终影响行政审判权有效行使。 第二,行政诉讼类型化能保障行政审判程序的规范运作 由于不同种类的行政诉讼案件在当事人资格、起诉期限、起诉条件、 审理程序、举证责任、暂时权利保护、法律适用、判决形式、诉讼费用分 担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行政诉讼程序和审理规则上就需要根据不同 种类的案件加以设计。比如从举证责任来说,我国行政诉讼确立的“被告 负举证责任”是中国行政诉讼法的创举,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制度,但 也要看到,行政诉讼的举证规则作为诉讼证据规则的一个环节,也应当符 合证据规律及行政案件的客观需要。如果对一些特殊的案件也一律强调被 告的举证责任,可能并不利于案件的正确审理和原告合法权益的保护,如 果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则可以根据不同的行政诉讼类型来确定 不同的举证规则。例如撤销诉讼原则上应由被告负举证责任,而在给付诉 讼中,往往原告具有举证能力,同时原告举证也更能充分说明争议的事实。 通过划分行政诉讼类型,根据行政争议性质以及当事人诉讼请求和法院的 审理与裁判方式等,进行整合、分类,把具有相同性质的行政案件纳人同 一诉讼类型之中,对同一类型行政案件作程式化处理,对属于某一种类的 行政案件,法院只能依据该类型法定的审理方式进行审理和作出特定的裁 判,而不能想当然地适用其他类型的审理与裁判方式,这样就避免了“全 面审理”条件下的当事人请求和法院裁判不一致的情况,也可以使法院得 以统一且高效地处理大量行政案件,从而使行政诉讼的审判程序更加规范, 进而提高审判效率。 总之, “诉讼类型就当事人间各式各样之纷争性质、原告之请求以及法 院裁判之方式,依其共通性予以整合、分类,并考虑诉讼救济和其他救济 之关系,以提供适当(适时、正确、完整、有效、经济)之权利保护模式, 9 并使法院得以统一且合目的地处理复杂而大量发生之诉讼事件” 。20 12 我国未确立行政诉讼类型的缺陷12 我国未确立行政诉讼类型的缺陷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并未明文规定行政诉讼的类型,理论界对行 政诉讼法类型的研究也比较落后,以致司法实践中很少出现行政诉讼类型 理论的运用,给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发展带来了一定障碍。具体来说,我 国未确立行政诉讼类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21 不利于行政争议的合理解决121 不利于行政争议的合理解决 从理论上说,不同类型的行政争议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在 行政诉讼具体制度的设计上应有所区别,针对不同的争议设计不同的行政 诉讼类型,以适应解决不同种类行政争议的不同要求。行政争议的内容是 多方面的,包括行政主体与外部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争议以及行政主体 相互之间( 如行政机关相互之间、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等)发生的争议 两方面的内容。行政争议的内容相当广泛,上述两方面的争议从性质上可 以归纳为内部的行政争议与外部的行政争议两种类型。内部行政争议发生 在行政机关内部,这类争议的解决应当借鉴机关诉讼的诉讼类型;外部行 政争议发生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这类争议又可分为直接争议和 间接争议两种。前者是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因行政主体的具体行 政行为而产生的争议,行政主体是争议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后者是指 行政主体不是争议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但由于行政主体的介入,而使 争议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如行政裁决。对于这类间接的行政争议, 目前我国的行政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特别突出。例如,按照目前行政诉 讼法的有关规定,对行政裁决不服提起诉讼的是以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为 被告,由此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行政机关为避免做被告,对于大部分 的民事纠纷或者干脆不作处理,或者采取只调不裁措施。而行政调解对当 事人而言,既没有约束力,也没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可以随意毁约,不 仅降低了行政机关的权威,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也没有得到解决。正是行政 机关的这种心态,常导致纠纷久拖不决,迟迟得不到解决。21该类案件被 法院受理后,事实上诉讼仍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如果法院只判决撤销,争 议仍没有真正解决,而若判决责令行政机关重作裁决,则给纠纷当事人带 来讼累。 此外,在作为(履行义务)之诉中,法院做出的要求履行义务的判决, 10 能否判令行政主体履行明确具体的义务内容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若 法院不判明行政主体的义务内容,会使当事人陷入重复诉讼的境地,若判 决其履行行政义务的内容,又有干预行政权之嫌。变更之诉在实践中也没 有收到立法预设的效果。由于法律没有对“显失公正”的内涵、条件、标 准等进行界定,法院在实践中往往不愿运用变更权,法官在处理案件时随 意性较大,为变更权的滥用提供了条件。所有这些,都给行政争议的合理 解决带来了障碍。 122 不利于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122 不利于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行政诉讼的非类型化除了不利于行政争议的全面解决外,还影响到当 事人诉权的行使,进而影响到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 权益能否获得有效的法律保护,往往取决于法律所设定行政诉讼类型的多 寡。如果行政诉讼的类型是多样化的,那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遭到行政行 为的侵害时,就能够从容地选择相应类型的行政诉讼来寻求切实可行的法 律保护。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只考虑到了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权的行使,但却 没能考虑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诉讼标的性质、争议种类等因素,公民、法 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无法通过相应的诉讼类型获得救 济。例如,对于因环境污染等引起的争议,由于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没有 规定相应的诉讼类型,当事人一般只能依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起诉。 但由于这类诉讼往往涉及到多数人的利益,而且有些是由于行政主体的不 作为或违法行为造成的,民事诉讼不能解决因行政主体的不作为或违法行 为而造成的公共利益的损失,因此,应当设立相应的诉讼类型,以保障公 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又如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问题, 由于我国没有建立民众诉讼或公益诉讼这一诉讼类型,而要求行政诉讼的 原告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直接利害关系,所以当面临社会公共利益 的损失时司法救济就显得束手无策。如此等等,都严重影响着相对人合法 权益的保护。 123 不利于法院行政审判权的行使123 不利于法院行政审判权的行使 在整个行政诉讼的过程中,审判权与行政权关系的准确定位是有效解 决行政争议的关键。通常认为,法院的功能就是对各类纠纷作出具有权威 性的裁判。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法院的功能日渐扩张,现代法 院除了传统的纠纷解决功能之外,还具有控制、权力制约、参与制定公共 政策等多项延伸性功能。22在这一背景之下,作为法院重要职权之一的行 11 政审判权除了担负解决行政争议的使命之外,也同样还被赋予了权力制约、 权利维护等其他重要功能。 法治国家中的审判权具有内在的消极性特征,遵循“不告不理”和“不 得为诉外裁判”的原则,法院只能就诉讼标的所确定的目的与范围进行裁 判。在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初期,由于诉讼类型单一,法院往往只能针对 当事人的请求作出撤销判决。很显然,这种有限的行政审判权根本无法满 足行政争议彻底解决和公民权利有效保护的现实需求。 但是,行政审判权既应当理直气壮地对行政权行使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通过纠正违法行政行为来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同时又必须对行政权的正 当运用给予应有的尊重,避免审判权对行政权的侵蚀。23我国目前行政诉 讼类型的缺失,使行政诉讼制度局限于对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 对相对人主观权益的保护,行政审判权被限制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很 多违法行政行为游离于行政审判权的监督之外,导致行政诉讼难以有效发 挥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的功能,妨碍了行政审判权 的行使和行政诉讼价值的充分实现。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行政诉讼种类缺 乏且未形成类型,当事人不知如何提出诉讼请求,起诉后法院也无法根据 诉讼类型的要求对不同性质的行政案件做出不同处理,只能遵循同样的审 理程序和规则,有时可能难以操作,会使法院陷入为难境地,会导致重复 诉讼的情况发生,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行 政诉讼类型的缺乏和非明确化也给审判工作带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行政审判权的有效行使。 124 不利于行政诉讼制度的合理设计124 不利于行政诉讼制度的合理设计 无论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通过行政诉讼类 型或司法审查形式的确立及增加,对本国行政诉讼和司法审查法律体系不 断进行梳理,使行政诉讼或司法审查制度完整、严谨、实用。例如,日本 的行政案件诉讼法就是以行政诉讼类型为主线编辑而成。该法第一章 总则第 1条规定的是立法宗旨,第 2条规定抗告诉讼、当事人诉讼、民众 诉讼和机关诉讼四种诉讼类型,第 3条至第 6条分别规定这四种诉讼类型 的含义。第二章详细规定有关抗告诉讼的具体内容,如原告适格、被告适 格、管辖、起诉期间、错列被告的救济、请求的客观合并、共同诉讼、第 三人诉讼的参加、职权调查证据、执行停止、内阁总理大臣的异议、取消 判决的效力、诉讼费用、裁判的效力及其他抗告诉讼等问题。第三章规定 的是当事人诉讼,第四章规定民众诉讼及机关诉讼,第五章是补则。其中, 12 第三、四章的规定都非常简单,主要适用第二章的相关内容。因此,该法 显得语言简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同时,行政诉讼类型化也可使依据 法律规范所建立起来的行政诉讼制度体系化,行政诉讼类型使诉讼目的明 确、行政法院有无裁判权易于判断、程序较易进行、法院的裁判针对性强, 易于实施。24 在我国,由于法定行政诉讼类型的缺乏,加之对该方面的理 论研究也比较薄弱,致使行政诉讼诸多制度、规则的设计都失之简单甚至 过于僵化、绝对。例如,有关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无论是在立法 还是学理上都存在很多争论。实际上,在不同类型的行政诉讼中,举证责 任的分配及具体内容都有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正由于行政诉讼类型的 缺失,无法对不同类型的行政案件设计不同的审理程序、审理规则等,影 响着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合理设计。 13 2 两大法系行政诉讼类型或司法审查形式之考察2 两大法系行政诉讼类型或司法审查形式之考察 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相 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构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制度的时候,考察发 达国家在该方面的做法,借鉴和参考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立法成例和研究成 果,就显得非常必要。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在行政诉讼类型或司 法审查形式的构建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21 大陆法系的行政诉讼类型21 大陆法系的行政诉讼类型 在大陆法系,无论法国、德国、日本,还是我国台湾地区,都明确规 定了不同的行政诉讼类型。 211 法国的行政诉讼类型211 法国的行政诉讼类型 在法国,行政诉讼的分类在行政诉讼制度中占有主要地位。法国法律 没有明文规定行政诉讼类型,但学术界和理论界对行政诉讼类型讨论比较 多。关于行政诉讼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一是传统的分类 方法,即根据法官判决案件权力的大小来分类;二是根据行政诉讼标的的 性质来分类。 2111 传统的分类2111 传统的分类 传统的分类方法是由行政法学成立初期的学者提出的,直到今天仍为 行政法院和许多学者所采用。这种分类方法把行政诉讼类型分为以下四种。 25 第一,完全管辖权之诉。完全管辖权之诉是指法官行使广泛的裁决权 力,可以撤销、变更、重新决定行政机关的决定,也可以判决行政主体赔 偿损失,但不能命令行政机关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诉讼。完全 管辖权之诉最典型的是损害赔偿诉讼和行政合同诉讼。在完全管辖之诉中, 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侵害其权利时,可以请求行政法官认定某项权利的存 在范围。从行政诉讼享有者的角度来看,只有某项权利受到侵害的人才能 提起完全管辖之诉;从诉讼手段来看,当事人可以使用一切攻击和防卫手 段,包括法律手段和事实手段在内;从诉讼目的来看,完全管辖之诉的目 14 的在于保护受害人的权利。另外,完全管辖之诉必须由律师代理。 第二,撤销之诉。撤销之诉是当事人请求法官撤销一个损害他利益的 违法决定的诉讼。在撤销之诉中,法官的权力限于审查决定是否合法并撤 销违法的决定,但不能变更或重新做出决定,也不能判决赔偿。撤销之诉 中最主要的类型是越权之诉,其目的在于制裁违法的行政行为,保障良好 的行政秩序,只要利益直接受到侵害的人,都享有该项权利。越权之诉可 以发生于个人和行政机关之间、行政主体之间以及同一行政主体内部的行 政机关之间。 第三,解释及审查行政决定的意义和合法性之诉。这类诉讼的存在源 于法国行政审判与普通审判的区分。在该类诉讼中,法官的权力受到限制, 除解释和审查行政行为的意义和合法性之外,没有其他权力,不能撤销或 变更被审查的行为,也不能宣告行政主体的赔偿责任。普通法院在受理一 般的诉讼过程中如果案件的判决依赖某一行政行为的意义或其合法性时, 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作为审判的前提问题,由行政法院决定。 第四,处罚之诉。它是例外的行政诉讼,范围很小,只限于违反不动产 公产保管规则的行为,省长可以提起处罚之诉。这类诉讼的目的在于维护 法律秩序。 2112 依诉讼标的的性质分类2112 依诉讼标的的性质分类 除了传统的分类外,在法国还有一种以诉讼标的的性质作为行政诉讼 分类的标准,即将行政诉讼分为客观的行政诉讼和主观的行政诉讼。前者 是针对违反客观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地位所提起的诉讼,如审查行政行为的 合法性的诉讼、请求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的诉讼,其目的在于维护行政法 治、行政法律秩序;后者是对行政机关违反主观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地位所 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合同和行政主体赔偿的诉讼,其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 权利和利益。由于主观诉讼和客观诉讼的分类标准不是十分明确,有时很 模糊,所以在法国,传统的分类方法仍占主导地位。26 212 德国的行政诉讼类型212 德国的行政诉讼类型 对诉的类型的规范在德国行政法院法中是“核心内容” 。27行政 法院法不仅对诉的类型进行了划分,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说,其诉讼程序 的设置就是建立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之上的。立法者通过划分诉种进而为行 政诉讼受案范围内的每一种国家权力行为都设置一种诉,以期当公民权利 受其侵害时,至少有一种类型的诉可供选择并藉此获得法律保护。因此, 15 一种特定类型的诉,就是行政诉讼中对公民权利进行法律保护的一种特定 方式。同时,尽管当事人应当在起诉时选择适当类型的诉,但法院不会仅 因当事人未正确选择诉的类型就否定诉的适法性。为此, 行政法院法第 88 条规定: “法院不得超出诉讼请求的范围(进行裁判) ,但不受申请表述 的限制” 。此条表明,法院应查明原告起诉的真实意图,并以一定方式帮助 其选择适当类型的诉。因此,在个案中,原告的诉状中有一个确切的请求 即可,而将该请求归结为某一特定类型的诉则是法院的责任,惟其如此, 诉的分类才能在实现对诉讼程序进行具体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不对原告构 成额外负担。 德国行政诉讼制度中不同类型的诉是通过在行政法院法中有明确 或默示规定,或是由该法律指示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形成的。此外还 有行政法院法中并未明确规定的所谓特别类型的诉。因此,只要是保 护公民权利需要,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就应该认可特别类型的诉的存在,而 不管行政法院法中是否对之有明文规定。德国行政法院法第 42条 第 1款只对撤销之诉和义务之诉给出了法定概念。其他类型的诉的适用范 围则由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确定。一般认为,行政诉讼中有如下类型的诉: 2121 撤销之诉2121 撤销之诉 根据行政法院法第 42条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 2025年人力资源行业招聘面试预测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新型节能水泵、风机和压缩机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糖果、巧克力、蜜饯及类似食品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非晶、微晶合金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高绝缘高导热氮化铝陶瓷基片合作协议书
- 抢救仪器使用教学课件
- 抛丸机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抗逆性育种课件
-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完整word)化学各仪器矢量图合集
- 埃菲尔铁塔精品课件
- 德国工业标准DIN8077聚丙烯(PP)管材尺寸赵彦波
- 大班语言《我喜欢我》课件
-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查验记录表
- (公开课)26个英文字母书写笔顺动态演示(基础教育)
- Q∕GDW 11304.2-2021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2部分:红外热像仪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精品课件
- 高分子化学6离子聚合阳离子
- 注塑机各部件的中英文名称和作用
- NB_T 10337-2019《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_(高清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