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马沏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中文提要 中文提要 从上一世纪的2 0 年代开始,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的春晖中学聚集起_ 批著名的 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刘熏宇、刘叔琴,还有俞 平伯、叶圣陶、李叔同、刘大白等也先后来自马湖讲学或交流,在白马湖美丽的 湖光山水的辉映中,他们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艺术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 一段动人传奇。本文即以这一作家群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文 化理念、散文创作的人文精神以及教育情怀。 就形成的渊源而言,它是研究作家群教育、文化精神与行为的人文背景,本 文主要结合主客观条件及作家群发展过程,从客观条件、文学环境、文化渊源和 精神延续四方面加以阐述。 就人格魅力与文化理念而言,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与这群人的气质性格出发, 两方面加以剖析与阐述:作为传统文人肩负的文化使命;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独特 的生存方式与人生选择。 就散文创作的人文精神而言,本文既从散文史发展的角度又结合这个群体散 文创作的独特性揭示其散文创作朴实、自然、平淡、闲适的审美特质;真善美完 美统一的创作风格。 就教育情怀而言,本文主要结合作家在春晖中学践行教育理想的实际状况, 着重论述该作家群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文学与教育的融合体现;以及教育思想的 现实价值。 总之,这一文人群体以其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人格力量,以及追求教育理 想的执着给人留下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文化印象,是个性鲜明而不容忽视的。本文 以其散文作为研究的文本载体,紧扣其特定的社会地位和时代背景进行深入论析, 阐述这一群体的独特文化理念,创作的人文精神以及教育情怀,进而揭示其在现 代散文史上与教育史上应有的地位与存在价值。 作者:黄涛 指导老师:范培松 t 1 l es u r v e yo nh u m a n i s t i cs p i r i to fw r i t e r so fw h i r eh o r s el a k e a b s t r a c t t h es u r v e yo nh u m a n i s t i cs p i r i to fw r i t e r s o fw h i t eh o r s el a k e 。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19 2 0 s ,i nc h u nh u im i d d l es c h o o lh a v eab r i l l i a n tg a l a x yo fw r i t e r s , e d u c a t o r s ,s c h o l a r sg a t h e r e dt o g e t h e r :x i ag a i z u n ,z h uz i q i n g ,f e n gz i k a i ,z h u g u a n g q i a n ,l i ux u n y u ,l i us h u q i n a m o n go t h e r , y up i n g b o ,y es h e n g t a o ,l i s h e n t o n g ,l i ud a b a io n c es e tf o o tt h e r et og i v el e c t u r e s o rc o m m u n i c a t e t h e i r a c h i e v e m e n th a sg r e a t l yc o n t r i b u t e dt oap h a s eo fl e g e n di nt h ec h i n e s em o d e m l i t e r a t u r e ,a r t ,e d u c a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e t h ea r t i c l ec o n d u c t sas u r v e yi n t ot h i s b r i l l i a n t g a l a x yo fw r i t e r st os e e kt h e i ru n i q u ep e r s o n a l i t yc h a r m ,c u l t u r ec o n c e p t ,h u m a n i s t i c s p i r i ti np r o s e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f e e l i n g s w h e ni tc o m e st oo r i g i n ,t h es u r v e yo nag a l a x yo fw r i t e r si sc o n d u c t e di nh u m a n e c o n t e x to fe d u c a t i o n ,c u l t u r a ls p i r i ta n db e h a v i o u r b a s e do ns u b j e c t i v e ,o b j e c t i v e c o n d i t i o n sa n dt h ed e v e l p o m e n to fw r i t e r s ,t h ea r t i c l ee l a b o r a t e s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 : o b j e c t i v ec o n d i t i o n ,l i t u r a t u r e ,c u l t u r a lo r i g i na n ds p i r i t u r a le x t e n s i o n i nt e r m so fp e r s o n a l i t yc h a r ma n dc u l t u r ec o n c e p t ,t h ea n a l y s i sf o c u s e so n 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e m p e r a m e n t :c u l t u r a lm i s s i o ns h o u l d e r e db yt r a d i t i o n a l s c h o l a r s ;d i s t i n c tl i f es t y l ea n dc h o i c ei ns p e c i a l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a sf a ra sh u m a n i s t i cs p i f i ti np r o s ec o m p o s i t i o ni sc o n c e r n e d ,t h ea r t i c l ec o m b i n e s t h ed e v e l p o m e n to fp r o s ew i t ht h e i ru n i q u e n e s so fp r o s ec o m p o s i t i o n l a t e r , i ti s r e v e a l e dt h a tp l a i n n e s s ,n a t u r a l n e s s ,i n t i m a c ya r ec h a r a c e r i s t i co ft h e i ra e s t h e t i cq u a l i t i e s a n d c o m p o s i t i o ns t y l ef e a t u r e sg e n u i n e n e s s ,u p r i g h t n e s sa n de l e g a n c e i nt h ea s p e c to fe d u c a t i o n a lf e e l i n g s ,谢t h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w r i t e r s p r a c t i c e i nc h u nh u im i d d l es c h o o lg u i d e db ye d u c a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 ,t h ea r t i c l ee m p h a s i z e st h e m e r g e n c eo fe d u c a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a n di d e o l o g y ,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 o n gw i t ht h e r e a l i s t i cv a l u eo fe d u c a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 t oc o n c l u d e ,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mi nt h e i rw o r k s ,p e r s o n a l i t yc h a r ma n d i i p e r s i s t e n c ei ns e e k i n ge d u c a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 c r e a t ea l lu n f o r g e t t a b l ea n dd i s t i n c t i m p r e s s i o no nu s t a k i n gp r o s ea st e x tc a r r i e tt h ea r t i c l em a k e sa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t y p i c a ls o c i a ls t a t u sa n d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a p a r tf r o mt h a t ,i ta l s o e l a b o r a t e st h e i rt y p i c a lc u l t u r a lc o n c e p t ,h u m a n i s t i cs p i r i ti np r o s e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lf e e l i n g ss oa st og i v ec r e d i tf o ri t sv a l u ei nm o d e mp r o s ea n de d u c a t i o n r e a l m k e yw o r d s :b r i l l i a n tg a l a x yo fw r i t e r so fw h i t eh o r s el a k e ,h u m a n i s t i cs p i r i t , c u l t u r ec o n c e p t ,p r o s es t y l e ,e d u c a t i o n a lf e e l i n g s i i i w r i t t e n b yh u a n gt a o s u p e r v i s e db y f a np e is o n g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咀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 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 责任。 研究生签名:垂本日期:研究生签名:页坪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 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 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礴、 研究生签名:了= 烽 e t 期: 导师签名: 日 期: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引言 引言 在2 0 世纪2 0 年代上半叶,以一个私立初级中学的规模而能在国内新文化界 引起普遍关注,以至于享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誉,浙江上虞白马湖春 晖中学确实显示了它的不同凡响之处,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她聚集了夏 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李叔同、匡互生等一批崭露头角的新文化人和 新文学家。这批人以他们为新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文 化史、教育史的重要研究对象。一直以来,学术界对“白马湖作家群”中单个作 家的研究数量不少,特别是对朱自清、丰子恺、叶圣陶等人的研究已相当深入, 尽管研究这些人都会触及到他们的文化互动与相似的人格、文风特质,但从整体 风貌的角度看,作为一个非主流群体却长期被遮蔽在历史的视野之外,或遗弃在 历史的荒原之中。 最早关注“白马湖文学现象 大约在1 9 8 1 年,台湾诗人和散文艺术家杨牧在 中国近代散文选的前言中率先提出了“白马派散文的观点,并认为夏丐尊 与朱自清是这一流派的领袖。随后朱惠民对这一散文流派作了具体论证,认为“从 散文的艺术特质i 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情趣、生活经历以及时代、地域、社团、 刊物诸多因素综合考察,二十年代中后期宁波分会作家群的散文创作,确确实实 已构成独具一格以清淡为艺术风格的散文流派。由于那些散文文格洁净,文味清 淡的如同白马湖的湖水,加之此时作家都生活在上虞白马湖,我们姑且称它为白 马湖派一。朱惠民并因此编了“白马湖散文十三家”的作品集。其后陈星明确提 出了“白马湖作家群”这一称呼,并展开了初步的研究。继而台湾学者张堂镝于 1 9 9 9 年出版了清静的热闹白马湖作家群论的博士论文。钱理群等在中 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则用了“立达派”这一称呼,将丰子恺、叶圣陶称为“立 达派 的散文家。姜建在一个独特的文学、文化流派一文中把它概括为“开 明派”。 他们对白马湖作家群活动的内涵意义等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资料的整理与 文献刊出,少数文章涉及文学史视角的研究,对这一群体现状的概述多,对其共 同性与个性的研究有所提及,但并不深入,对其形成的深层背景、创作态度、艺 术精神等群体的统观研究还不够,可见,白马湖作家群还有很大的研究意义与拓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 引言 展空间。 同时,这样一个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的群体,对其划归与界定争 议还颇多,但所指涉的对象又是大体一致。本文中选用“白马湖作家群 ,因为所 谓的文学流派是指“一些有着比较接近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采用大致相同的 创作手法,在一个共同的旗号下从事创作的作家群体”。这个群体虽然有相近的 思想、艺术追求和文学创作风格,但他们没有打出共同的旗号,也没有正式立社 结派,制定章程等,因此似不宜称“派 。但是他们在文学风格的个性与共性的统 一上,在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的统一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在特定时空下有 过非常密切的文化互动,所以称之为“白马湖作家群 是合适的。至于“立达派 、 “开明派”我们认为那是白马湖基础上的一种延伸与流衍,不及“起源地 白马湖体现本色的好。 也正因为如此,在学习与研究这些不可知或不确定中,这一群志同道合、情 趣相投的作家朋友,以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他们的人格力量、对于教育理想的 追求,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文化印象,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细看有关文章, 不管是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宏观论述,即对其流派归属、历史渊源、文学风格的探 讨,还是对其在教育领域或儿童文学领域内特殊贡献的研究,或是对作家的具体 文本和作家个体微观的研究,我的内心一直被一种情感所激荡,难以平静,那就 是始终贯穿其中的“白马湖作家群 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浓浓的人文情怀。 正如郁达夫所说:“原来文学上的派别,是事过之后,旁人( 文艺批评家) 添 加上去的,并不是先有了派,以后大家去参加,当派员、领薪水、做文章,像当 职员那么的。”当然,白马湖作家群不是人为主观地划分出来的,它是自然形成 的,是处于同一时代要求下,核心人物的集体聚合与风光旖旎的白马湖在融合中 达到了天人合一,奠定了他们的创作底色与精神原形,意识深处同一的传统文化 的集体无意识沉淀,形成了他们诸多的文化共性,坚持思想启蒙,坚持实践文艺 为人生的文化精神与使命一直导引他们前行。 白马湖作家群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作为传统文人作出了独特的人生选择。以饥 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他们对人生的积极投入姿态显 示的是知识文人同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相连的精神,但现实没有提供足够的条 件,自知无力抗拒强大的黑暗势力,却仍不忘文化使命,选择了做力所能及之事 。江边( - - t 世纪中国文学流派,青岛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2 页 。郁达犬编选新文学大系散文选集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 0 0 3 年7 月版 2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引言 文化教育启蒙。尽管闲适自由的生活给白马湖作家群以余裕的心态去进行文 学创作和文化传承,追求艺术化的生活也必然意味着他们对自然的敏感与喜爱, 但他们毕竟生活在五四文化背景之下,启蒙救亡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思想同样占 据他们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疏离主流却又切合人生,远远地关注社会,以出世 的精神认真做入世的事业。 白马湖作家群的散文总能给人以坦荡之真,至诚之善,朴素之美的审美感觉, 其实这种和谐自然的整体感不仅仅来自于作品,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白马湖和谐 文化”所孕育出来的产物。尽管从文学的批评功能来看,他们的作品不及“社会 化”作家、主流文学揭破现实的气势、力度,平面描述多,深层透视分析少,但 独特的“白马湖和谐文化 给它带来的独特的审美特质与创作风格理应让它在散 文天地中有一席之地。 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其他流派相比,白马湖作家群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 那就是把文学与教育进行了较为完美的融合,似乎该把这群人的教育思想看作是 其文学理想、人格理想的特殊形式。而我们今天所追求的素质教育之梦,是早已 在春晖校园内出现过的真实景观;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道景观渐渐失落了, 以至于它成了我们今天向往的一个梦。”从春晖中学初创时期“纯正教育”的 办学理念,到实施教育改革的一整套思路与措施以及管理学校的方方面面,对今 天的教育来说都有很多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总的说来,研究白马湖作家群的人文精神,对进一步确认这一文学群体在现 代文学史( 散文史) 以及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存在价值 及其创作经验的开掘,对于现代散文研究和当代散文创作在开放和多元中发展, 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对于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也同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第一章白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渊源 第一章白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渊源 法国批评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要了解一个艺术家或一群艺术家, 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俗概况。这既是对艺术品最终解释, 也是研究艺术品的出发点。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明: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 要时代,就可看到许多艺术都是随着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他们的消灭而消灭的”,并强调:“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环境,也就是 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着艺术种类。”白马湖作家群显然是在那一时代特定的政 治、经济、文化状况影响下产生的,既有其特定的社会动因,也有其源远流长的 文学传统,再加上作家自己对人生道路的主动抉择,可以说,是多种原因导致了 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本章将对2 0 世纪2 0 年代初“白马湖作家群”的形成渊源 略加探究。 一、客观条件:天人合一,相得益彰 白马湖位于浙江上虞一个叫“驿亭 的地方,其周四十里j 三面环山,重岫 叠山献,碧水如天。滨湖诸水三十六涧,悉会于湖,渔村农舍,田园如画。千百 年来,美丽的传说给白马湖披上了神奇的面纱:虞舜避丹朱到上虞,常到那里捕 鱼垂钓;晋时周鹏举出任雁门,因思念渔捕湖( 白马湖原名) ,又千里迢迢骑马返 虞,径入湖中不出,为心爱的湖殉了葬。传说无从考证,但足见白马湖风景之美。 曾有人将杭州的西湖与上虞的白马湖作过一个形象地比较:“西湖如摩登女 郎,白马湖象村女。不错的,白马湖本没有雍容华贵的洋气,但她有的是村女般 的纯洁、朴素、幽静。在那里,你不用担心周边会出现烟尘熏蒸的惨景和污水漫 流的境况。白马湖是简朴的,但她并没有失去丰满的庄重、清新飘逸的风度,更 没有让人感觉她一贫如洗。 正如朱自清在春晖的一月中对他初见的白马湖 的描述:“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 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它无端的皱起来了。如绪 的微痕,界出无数的绿;闪闪闪闪的,像好看的眼睛。湖边系着一支小船,四面 却没有一个人,我听见自己的呼吸。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真觉物我双 。赵畅永远的自马湖,今日中国( 中文版) ,1 9 9 9 年6 月号 口同上 4 自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第一章白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渊源 忘了。”可见,白马湖美在她的野趣和宁静,她的超凡秉性,使自己成了千丈红 尘中的清凉世界甚或世外桃源。 “1 9 2 2 年春,在当地富商陈春澜2 0 万银元的资助下,春晖中学诞生了 国。 此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经历了五四浪潮下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与痛 苦抉择,此时的文化人正需要一块净土,一块没有外政时局等外力逼压的净土, 真正从文化层面、教育层面来内省、消化这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所带给人全 方位的震撼。于是,当第一任校长经亨颐在白马湖振臂一呼,便产生了八方云集 的效应。 所以可以这么说,这是相应的地理环境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相结合下的桃花源 情结的现代皈依,是中国现代文化舞台上可以期待的一个因缘际会。白马湖已是 一笔自然的财富,而在2 0 世纪2 0 年代随着春晖中学的诞生和一批时贤俊彦的到 来,她的人文之美、文化之韵更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上别具特色的“精彩剧目”。 尽管来这里的人有不尽相同的个性、理念和主张,然而此时都以一种较为平和的 姿态进行着文化的重新整合,就像春晖半西式的校舍一般,就像先生们日式结构 的居室不妨有古诗意蕴的名号一般。 这一流派的作家创作的散文,像优美的白马湖水一般质朴平易,清淡自然, 隽永纯净,宛如一幅幅写意画。可以这样说,没有白马潮令人神往的清秀景致, 这些作家也不会获得丰盈雅致的美感经验,笔下也将减去不少绚丽的光彩,而若 没有这些才气纵横的文人投身其间,则白马湖的美名也将逊色许多。可以这么说, 两者是天衣无缝的吻合,也是心有灵犀的相通。 二、文学环境:即兴言志,以文会友 二十世纪初文学革命的提出,五四运动的爆发,西方文化的涌入,形成了一 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科学与民主弘扬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在人文主 义的启蒙中,作家们一方面热衷于布道,热衷于启蒙;另一方面,正是这个道 的启蒙,又促使散文家清醒,把自身作为精神的个人欣赏,唤醒了自我,自我的 独立成为时尚。” 五四浪潮过后,许多散文家陷入了苦闷和压抑之中,他们对中 国政治和社会的隔膜又迫使他们淡化政治热情,和时代拉开了距离。这样使得一 。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8 月版,第1 2 1 页 。李兴洲大师铸就的春晖,人民 i 版社,2 0 0 8 年1 0 月版,第1 0 页 。范培松中国散文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8 年8 月版,第2 页 5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第一章白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渊源 批散文家能有较为充分的时间,来融合开掘他们的知、情、意,充分显示他们的 个性,发展和完善他们的风格。所以一部分散文家立刻踏上了对散文主体的自我 独立的探索路程。当时夏丐尊、朱自清执语文教鞭,刘延陵教文化史,朱光潜教 英语,刘熏宇教数学、刘叔琴教历史、丰子恺掌教音乐美术,俞平伯、叶圣陶、 李叔同、刘大白过来讲学,他们又都爱好新文学,喜性写散文,尽管来之前都有 各自的生命轨迹和创作归属,但这一聚则赋予了他们散文相近的审美气质。当时 又适小品散文创作鼎盛之时,因而所发散文多为个性解放意识觉醒之作,抒我之 情言我之志,都把个人的人格当作散文的第一要件。五四“即兴言志”美文芬芳满 熏着白马湖畔,他们一般人自然受这种文学风尚的传染。 春晖园内由于多携家眷,彼此相聚便也多。正如朱光潜所说的:春晖范围不 大,但大家朝夕相处,宛如一家人。红树青山之中,夏丐尊的“平屋”与朱自清 一墙之隔,丰子恺和刘熏宇是贴邻,他的“小杨柳屋”和“平屋也相去不远, 丰子恺与他的老师李叔同的“晚晴山房 又是毗邻,临近又有经亨颐的“长松山 房”。远离都市的喧嚣,这些名称简洁的平房除了满足他们日常起居之外,更成了 他们借以慰籍心灵、消遣意兴、谈风颂雅的所在。他们的文友关系又非常密切, 朱自清是夏丐尊的创作、译作的最早读者之一,曾为夏丐尊的著作两次作序;夏 丐尊帮朱自清的散文集踪迹制作了一个美观而有诗意的封面,朱自清给丰子 恺第一本漫画集作序,给他的第二本漫画集写跋;刘延陵帮朱自清编我们,朱 自清又同俞平伯、叶圣陶共商编辑事宜。朱光潜回忆“佩弦、丐尊和子恺都是爱 好文艺,常以所作相传视。我于无形中受了他们的影响j 开始学习写作。我的第 一篇处女作一无言之美就是在丐尊佩弦两位先生鼓励之下写成的。” 他们结庐白马湖畔,相互切磋、交流、砥砺与唱和。朱自清似乎特别欣赏这 段以文会友的历史,这可从他作于白马湖畔的题石鼓图二诗中得以印证。“文 采风流照四筵,每思玄度意悠然。也应有恨天难补,却与名山结喜缘。”回诗用的 典故,为东晋著名的玄言诗人许洵。( 晋书) 卷七十九( 谢安) 云:谢安寓居上虞 东山时,曾与王羲之及高阳许洵桑门支遁等交谊,“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 , 形成盛极一时的玄言诗派。该派诗人每每通过山水来体会玄理,游踪所至,有其 所作,必聚会咏吟。朱自清极慕他们当年的情趣,故写诗以记之。此中也隐约地 。朱光潜敬悼朱佩弦先生,文学杂志( 第3 卷第五期) ,1 9 4 8 年1 0 月版 。朱惠民抒写对人生的规感朱自清写于宁波诗文考析,宁波大学学报,1 9 8 8 年第2 期 国朱惠民论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王建华、王晓初主编“白马湖文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 0 0 7 年 1 月版 6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第一章白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渊源 折射出白马湖同人“言咏属文”的情致。 由此可见这是一群气类相近、情趣相投的作家,他们在彼此之间的友情中领 取乐趣,在相互之间的艺术熏陶中领取乐趣,互相影响与促进。他们带着一种时 代情绪与对散文的个性化解读,留下了一片挥之不去的乡村记忆。 三、文化渊源:真诚平和,独善其身 有研究者认为,今天从历史的角度、放在文化传统的历程中来审视的这一次 具有象征意义的文人雅集,它的意义,彰现在它是五四新文化分水岭之后出现的 与传统暗自相承的一种文化现象。的确,它是革新的,又是传统的;它是异化的, 它又是中国的。在这一切之上,它是纯粹的,雅的,美的。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普遍性精 神,是“无数同种类型的经验在心理上残存下来的沉淀物 。白马湖作家群之所 以形成诸多文化共性,最重要的便是其意识深处有着同一的传统文化的集体无意 识积淀。尽管五四前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新文化新思想在向传统文化与思想 发动猛烈攻击,中国文学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构成对传统的某种悖离与叛逆, 但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地的作家们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审美观、思维方式都不能完全 割裂传统。“现代文学中的外来影响是自觉追求的,而民族传统则是自然形成的, 它的发展方向是使外来的因素取得民族化的特点,并使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要求 相适应。” 白马湖作家群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自觉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又深受传统 文化影响,努力使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作家群体。丰子恺说过:“我国原有至高无 上精神文明。今后只需保住勿失,同时努力提高物质文明,使不落人后”。朱自 清认为,“传统之所以为传统,有如海格尔所说,凡存在的总是有道理的。我们得 研究那些道理,那些存在的理由,一味的破坏传统是不公道的。9 由此可见,他 们对保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比一般作家更深刻的认知,这才有他们对 传统的更自觉地接受意识;而他们共同深受文化的影响,才会以群体的方式显现 出独特的文化个性和创作实践。而所处的浙江地域文化( 学界公认的对中国新文 。吴蓓白马湖文化符号精神解读,王建华、王晓初主编“白马湖文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 0 0 7 年1 月版 。蒋孔阳主编( - - 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ci - 册) 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1 1 月版,第4 4 1 页 。方锡德中周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北京火学出版社,1 9 9 2 年3 月版 。丰子恺丰子恺文集第七卷,浙江文艺 l j 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6 月版,第1 5 4 - 1 5 5 页 朱自清现代人眼中的古代介绍郭沫若著( 十批评书) ,朱自清全集第三卷,江苏教育版社,1 9 9 6 年8 月版,第2 0 2 页 7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第一章自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渊源 学建设有着巨大贡献的地域文化) ,也对作家的个性气质、文化选择、审美趣味“以 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自然而然地产生影响,使生存其间的人逐渐形成具有一定 价值观念的文化心理结构。” 首先,关注民生的平民立场、对人格教育的推崇与实践,以及真诚温和的待 人原则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化体现。儒家文化以“仁”为核心,提倡积极入世的精 神,要求知识分子确立忧患意识,以天下为己任,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 善其身。”便是他们认同的理想人格模式和行为特征。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知识阶 级的文人不妨以平民的身份去参与现实,在有限度的范围内实施文学的社会批评 职能,这也就是白马湖作家群作家的散文创作在“入世 方式上的独特性。夏丐 尊把自己的平房命名为“平屋”;叶圣陶则宁愿挤在四等车的“青布衫黑棉袄中间 “听听那些真挚的粗野的甚而至于猥亵的谈话”,“闻那些土气汗气”o ;丰子恺的 作品基本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主,饱含着对他们的深刻理解与同情;“白屋诗 人 刘大白曾治印一方,谓之日“江南布衣”,也表明了以平民自许自期的意愿 。 他们总是秉有强烈的是非观念和爱憎分明的态度,竭力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 恶和不合理现象,为民立命、为民请命,显示出关注民生疾苦的仁者风范。这一 作家群与平民大众有着血脉相通的情感体验与天然的精神默契。他们都十分注重 修身养性,追求自身人格的完善与健全。不仅如此,儒家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还集 中表现为这群人对人格教育的普遍重视,后章将详述,此不赘。 其次,中和与平静的人生态度:质朴清淡的审美风格来自于他们对佛家文化 的认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虽然“儒家学说强调修身,也谈到了做人的道理与 律则,但儒家做人的道理全是教人如何去谋仕求官,治国平天下才是做人的目的。 这种修身说一旦与官场经验勾通起来,就容易造成虚伪人格与假道学。倒是佛家 戒律实实在在讲些人情物理,要求人们在琐碎的日常起居中做到和平、忍让、宽 容、无私和高雅,反而在一种处世的态度中更为真切的贴近人生。,白马湖作家 也正是在这两点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宋代名僧契嵩说过:“儒佛者,圣人之教也。 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 也。有为者可以治世,无为者可以治心其心既治,谓之情性真正,情形真正 。郑欢欢论浙江现代儿童文学作家群体的生成及其历史贡献,浙江社会科学,2 0 0 6 年3 期 国叶圣陶叶圣陶集第五卷,江苏教育版社,1 9 8 8 年版,第2 6 2 页 唐惠华莲荷风骨清隽文章,王建华、王晓初主编r 白马湖文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 0 0 7 年1 月版 。谭桂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安徽教育d j 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0 5 、1 1 7 页 8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第一章白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渊源 则渔夫礼仪所导而知之者不亦会乎”。而这正是一群“情性真正的作家,佛家 文化不可逆转的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里尤其能感受到这一点, 后章亦有详论。 再者,崇尚自然,沉默避世是他们对道家文化的暗从。在中国文化精神的三 大主流形态中,道家思想对白马湖作家群的影响虽没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那样 大,但源于佛、儒、道“三家是一家 的理念,源于白马湖作家独特的人生态度 与处世哲学,应该说道家思想对他们是有影响的。我们知道,道家主张“法自然 , 强调“无为 ,它们是因为藐视权贵和疏离政治,才去寻求清净无为的境界,远离 社会,隐迹山林去追求个人心目中的理想。生存与患难之世,白马湖作家群一直 关怀着中国文化的现实命运,但现实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自知无力抗拒强大 的黑暗势力,他们才退守自身,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扎根白马湖,潜心创作与 教育,立足于未来,默默地担当起文化教育的大任,虽没有惊世骇俗却令人刮目 相看,令人发自内心地充满敬意。o 四、精神延续:坚持启蒙,立人树人 为何至今对于这一作家群的界定与称呼还有人在争议,其实都源于1 9 2 5 年底 这些作家离开白马湖之后,其中大部分人又创立了“立达校园”与“开明书店 并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这些文化行为究竟与白马湖现象有着怎样的关联,大家 各执一见。在我们认为,不论是立达还是开明,都应该看作是“白马湖作家群 和“白马湖文学现象”的延展与流衍,而不是对他的超越。为什么呢? 其实,了 解一下立达和开明的办园( 刊) 宗旨以及其间他们的文学主张、实践就很清楚了。 1 9 2 4 年底春晖中学“毡帽”事件诱发学潮,中断了夏丐尊、丰子恺、匡互生、 朱光潜、方光焘、刘薰宇、刘叔琴等人的白马湖岁月并将他们引向了上海。白马 湖的文人们懂得,要把自己的文学主张、教育理念传达出去,除了身体力行以外, 办刊物、搞出版是一种绝佳的宣传方式。这样他们按照自己的文化理想创办了“立 达学园”,白马湖的阵容非但没有削弱,反而由于上海胡愈之、周予同等商务印书 馆同仁和刘大白、章锡琛等文学研究会成员的加入而壮大。夏丐尊、丰子恺、朱 自清、叶圣陶都是一般刊物的主要撰稿人,在“修养人格,研究学术,发展 。宋代名僧契嵩寂子解,赖永海佛学和儒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版 口参见傅红英论白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文化渊源,王建华、王晓初主编 “白马湖文学”研究,上海三联书 店,2 0 0 7 年1 月版 9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第一章 白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渊源 教育,改造社会”的宗旨下,他们以教育为主战场,执着的对青年进行文化启蒙 和人格熏陶,借助刊物阐发对社会改造和思想学术的见解。1 9 2 6 年8 月“立达学 园”树立的旗帜又被开明书店接了过去。 开明书店之于立达学园在组织上并不存在什么承续关系,不过重要骨干不是 立达学园的会员就是非常相近的朋友:同事、同乡,在思想观念、文化气质、事 业追求上达到高度一致。而开明书店同仁中,白马湖作家是中坚力量。书店的宗 旨自然也就继承了白马湖作家一贯的主张。叶圣陶曾做过一个详细的陈述,很能 说明问题:“办书店原有各种做法。兼收并蓄,无所不包,是一种做法:规定范围, 不出限度,是一种做法;漫无标的,唯利是图,又是一种做法;前一种做法需要 大力量,不但财力要大,知力也要大,我们担当不了。后一种呢,我们意趣不相 容,当然不取,与我们相宜的只有中间一种,就是规定范围的作法。我们把我们 的读者群规定为中等教育程度的青年,出版一些书刊,绝大部分是存心奉献给他 们的。这与我们的学识修养和教育见解都有关系。我们自问并无专家之学,不过 有些够得上水准的常识,编选些普通书刊,似乎能胜任愉快。这是一层。我们看 出现在的教育承着旧教育的传统是没有效果的。我们也知道教育不是孤立的事项, 要改革教育必须其他种种方面都改革,但是改革教育的意识不能不从早唤起,改 革教育的工具不能不从早准备,这又是一层。” 而开明书店发行的书数自马湖作 家参与编辑的影响最大。“向广大青少年奉献最精美的精神食粮 是他们的“开明 风度”,“开放民主、稳健扎实、与时俱进”是他们的“开明作风” ,他们说了也 做到了,不仅做了,它所带来的在文化教育尚不发达、百业凋敝经济落后的1 9 3 0 年初不能不说是出版界的稀有盛况,不能不说为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史作出了杰 出贡献。 由此可以这么说,白马湖作家群在白马湖就已基本形成了他们的文化个性与 艺术风格,随着“立达 与“开明 的创立,他们的创作以及这一流派愈显成熟。 不变的则是他们一直追寻的文化理想,和始终坚持的启蒙主义文化精神。 o 立达学会及其事业( 无署名) , 一般诞生号,1 9 2 6 年9 月2 日 。陈星与白马湖文人有深缘的章锡琛、钱君匐,人文白马湖,方志 :版社,2 0 0 4 年8 月版,第1 7 3 1 7 4 页 。姜建一个独特的文学文化流派“开明派”论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 0 0 2 年第2 期 l o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第_ 二章白马湖作家群的人格魅力与文化理念 第二章白马湖作家群的人格魅力与文化理念 就文学创作而言,作家的文化理念构成了文学创作特殊的心理背景,它的形 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整 合,对一代又一代创作个体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们的文化心理上打上了相同的 烙印。另一方面,它又是作家人生观、创作动机、审美趣味、情感体验等多种个 体因素交融的产物。因此文化理念,或者说文化心态既是个人化的,也是社会性 的,它不可避免的带上群体性、普遍性的特征。这种普遍性心态,往往从一个时 代或不同时代的作家群体性的作品中折射出来。 散文始终和人的“性情 相联结,也可以说散文就是作者的性情,因而它最 能表现或从中透视出作家的文化理念与创作心态。白马湖作家群因其所处的社会 背景和人生际遇,在其作品中反映了这一群体所独有的心理状态与人格特点,进 而反映出普遍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反映出时代精神生活的一般特征。 一、传统文人气质与文化使命:忧国忧民,立足现在更重未来 自马湖作家群生当政局动荡、时代风云急剧变化的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 一个文人群体,就基本艺术倾向而言应属“人生派”,他们自谓所尽的是文人的职 责,不能也无意充当时代的主角或代言人,确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忧国忧民的一群 人,面对纷乱多变的人生,没有忘记文学的济世功能,没有忘记用文学作武器积 极参与现实人生,细看他们的作品,能看出随着对“万方多难欲何之”的人生境 况的深刻体认,日益加深的对艰难时局的忧患意识与对现实人生的参与精神,而 这种参与在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日益加重之际,此种精神还会得到更强烈的 呈现。这是与同样身处乱世“避世不仕 甚至标榜超尘脱世的现代“名士风”有 很大不同的。朱自清、叶圣陶等性格平和,不太爱抗争,但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 也按捺不住,不禁怒发冲冠。他们的“愤”常常和一些震动中外的大血案紧密相 关,如面对其时当局政府的大屠杀,朱自清拍案而起,怒斥道:“我们国民有此无 脸的政府,又何以自容于世界这正是世界的耻辱啊! 而叶圣陶这位性格恬 静的忠厚长者在“五卅 的急雨中,也发出了愤怒的呐喊:“微笑的魔影,漂亮的 。范培松 在春晖中学处女演手稿复印件,现存春晖中学校史陈列室 3 5 白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 第四章白马湖作家群的教育情怀 月三次,逢五日晚进行”) ,并美其名叫“五夜讲话”j 1 9 2 3 年9 月1 9 2 5 年2 月春晖中学五夜讲话一览表 姓名讲话时间 讲话内容 丰子恺 1 9 2 3 9 2 5 裴德文与其月光曲 刘薰宇1 9 2 3 1 0 5读书法 刘叔琴 1 9 2 3 1 0 1 5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 夏丐尊 1 9 2 3 1 0 2 5 “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解 夏丐尊、 王伯勋、1 9 2 3 1 1 5 关于旅行的感想 赵友三、 刘叔琴 卢绶青 1 9 2 3 1 1 5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洪樵j i 令 1 9 2 3 1 1 2 5 关于文史两类 章育文 1 9 2 3 1 2 5 人人必须的科学知识 王伯勋 1 9 2 3 1 2 1 5人格修养 刘叔琴牛顿事略 刘薰宇 1 9 2 3 1 2 2 5 牛顿和恩斯坦 夏丐尊 1 9 2 4 1 5 道德之意义 章育文 1 9 2 4 1 1 5人生必要的科学知识 夏丐尊 19 2 4 2 2 5 作文的基本态度 个人主义的社会及社会主义的社会中经济原则上根本的 刘叔琴 1 9 2 4 3 1 5 不同点 夏丐尊 1 9 2 4 4 1 5 阶级和学说 刘薰宇 l9 2 4 4 2 5 自由和责任 朱自清 l9 2 4 5 2 5 刹那 匡互生19 2 4 6 5 天空现象 匡互生1 9 2 4 6 1 5天空现象 章育文 1 9 2 4 9 1 5 声 夏丐尊 19 2 4 9 2 5 趣味 伍敏行 1 9 2 4 1 0 1 5 魔术与科学 。李兴洲大师铸就的春晖,人民出版社,2 0 0 8 年1 0 月版,第2 7 5 - 2 7 6 页 3 6 臼马湖作家群人文精神研究第四常白马湖作家群的教育情怀 姓名讲话时间讲话内容 张同光1 9 2 5 9 1 5 国骂之研究 冯三昧 1 9 2 5 9 2 5 论小品文 经亨颐 1 9 2 5 1 0 5 人生训练之必要 卢绶青 1 9 2 5 1 0 1 5 白马湖的秋色( 红叶的现象) 伍敏行1 9 2 5 1 0 2 5 点金术 王完民 1 9 2 5 1 1 1 5 维他命( v i t a m i n ) 朱稣典1 9 2 5 1 1 2 5 美之例 赵廷为 1 9 2 5 1 2 5 问题之解决法 章育文1 9 2 5 1 2 1 5 照像术的发明史 ( 根据春晖现有资料整理) 再次,创办各种期刊,为介绍各种新知、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液压闸门维修施工方案(3篇)
- 校友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广告项目施工方案书(3篇)
- 弧形楼板施工方案(3篇)
-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兼职会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道德与法制考题及答案
- 新兵体检问答题目及答案
- 小学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设计
- 重庆某广场高边坡喷锚支护施工方案(脚手架设计)
- 用友ERP沙盘大赛推演工具表(模板)
- 传染病学总论(英文稿)
- 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讲座《润物细无声》
- GB/T 5456-2009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
- GB/T 5118-2012热强钢焊条
- 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评估表
- GB/T 311.3-2017绝缘配合第3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
- 测绘工程产品困难类别细则
- GB/T 16886.14-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4部分:陶瓷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