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哲学与管理的内在联系、理论与实践的密不可分,创造了管 理哲学“管理哲学即哲学管理” 。管理哲学这一概念揭示了哲学与管理纵向、横向、 辩证与平等联系等关系,总结了形而上学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等特征。管理哲学思想体系 的构建,是研究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学术基础。 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研究是面向现代管理的前沿,借鉴当代管理与哲学的理论成果, 从管理哲学的视角,深入挖掘和整理老子管理思想中蕴含哲学意蕴、哲学思想中渗透管 理思维的内容,并进行哲学与管理有机联系的概括和抽象,进而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地 加以系统化。 老子管理哲学思想与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一脉相承。老子完整地继承了周易 “观 象”的思维。作为老子思想体系基础的“观象”思维,主要由“观象”认知、 “法象” 行为、 “立象”表达构成。通过观象,老子对“道”进行了整体性的把握,道生化天地 万物,是天地万物之根本,是“无为”的形上基础,这是老子的基本理念。 在老子“观象”思维以及“道”和“无为”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关注现代管理的理 论前沿问题和现实热点,结合对管理哲学和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解,从老子自身出发,总 结出老子管理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密不可分的三个问题:管理观、人性观、组织观。并 分别阐述了老子管理哲学对管理的实质、 人的本质、 组织的本质的认识, 还对管理原则、 人性自然、组织结构等展开论述。这三个问题自古就是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管理 哲学最重视的问题,而且在老子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 在老子“人性观”和“组织观”的基础上,联系现代管理,阐释了老子管理哲学思 想的“个人管理论”和“组织管理论” ,这是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重要落实。尊重老子 和中国自古以修身为本、为先的传统,在个人管理和组织管理之间,把个人管理置于组 织管理之前。 个人管理论阐述了老子所特有的“虚心” 、 “摄生”的管理哲学理论,设教侯王向内、 向心的自我心性管理和自我身体管理并推而广之。 组织管理论则阐释了老子所独有的在 生命的向度上对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的理解,详细分析了“王天下”的天下管理、大国 管理和小国管理等内容。 摘 要 ii “执古而御今” ,博大精深的老子管理哲学思想对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 启示。 关键词 管理哲学 老子 观象思维 道法自然 个人管理 组织管理 abstract iii abstract by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practice, inner connect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management and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create management philosophy “management philosophy is management of philosophy”. management, this concept, reveals the vertical, horizontal, dialectical and equita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ilosophy and management. it also summarizes characters of unity between metaphys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system of management philosophy is the academic basis for studying on the thoughts of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lao-tzu. study on the thoughts of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lao-tzu is the frontier of modern management. this study uses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modern management and philosophy for reference, deeply explores and systemizes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and content of management thinking of lao-tzu, summarizes and abstracts the organic link between philosophy and management, gives prominence to key area and expresses characteristic systemization.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lao-tzu and chinese management philosophy can be traced to the same origin. lao-tzu completely inherits “guan xiang” mode carried by . as the basis of ideological system of lao-tzu, the thought of “guang xiang” is consist of cognition of “guan xiang”, behavior of “fa xiang” and expression of “li xiang”. by means of “guan xiang”, lao-tzu exerts “dao” as a whole. dao brings forth everything of the world; dao is the fundamental to everything of the world; dao is the metaphysical basis of “wu wei”. all of these are the basic concepts of lao-tzu. based on lao-tzus basic concept ,the thoughts of “wu wei” and “guan xiang”, focus on theoretical frontiers and hot-debated topic in reality of modern management, combining with understanding of both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chinese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ree most important and inseparable issues, which are view of management, view of humanity and view of organization. the three issues express the nature of management,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 and the nature of organization individually, meanwhile, also discuss the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nature and human and structure of organization. all these three issues are core problems of management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also are highly focused by the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ese three issues have abundant intellectual resources in lao-tzus thoughts. abstract iv based on lao-tzus view of humanity and view of organization, combining modern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theory of personal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that are the key practices of lao-tzus management philosophy. respecting laz-tzu and chinese tradition in which “xiu sheng” is fundamental and a prior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give priority to personal management over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personal-management theory” elaborates the unique “xu xin”, “she sheng”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lao-tzu, based by teaching the ruler inward self-mind management and inward self-body management, and giving extended application of that point. while, the organization-management theory interprets tao-tzu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goals on dimensions of live, and detailed analyzes “wang tian xia”management of the whole world, management of large country, and management of small country. the profound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tao-tzu show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ward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 management philosophy lao-tzu the thought of guan xiang dao fa zi ran person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绪 论 1 绪 论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先哲,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流传下来的老子一书中。老子的 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美学和养生等很多领域。人们把 老子深邃的思想同各领域、各学科结合在一起广泛研究,产生了一批批新的成果。在这 些成果中,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独树一帜,占有重要地位。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 管理思想是伴随着管理实践逐步形成的有效管理的各 种观念和主张,因此,它们的出现与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管理科学则是人类在长期 的管理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管理思想并使其系统化和理论化而产生的,因此它是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渐渐走向成熟的。管理哲学是随着哲学的成熟与发展,在管理 实践和管理科学的基础上诞生的。老子管理哲学是面向现代管理的实际,借鉴当代管理 科学和哲学的最新成果, 根植于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 在管理哲学的视域内 “以老解老” , 深入挖掘,以此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地构建起来的比较系统的思想成果。它是中华文化 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必将在多元文化的世界文明中散发出新的芬芳。 一、目的意义 管理哲学作为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是管理与哲学的有机联系,是联系哲学与 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创建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老子管理哲学的意义更是 非同一般。 从理论价值看,从理论价值看,首先,对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能够促进管理理 论的发展,特别是可以对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之势”所造成的指导思想上的混乱进行 哲学思考,有利于厘清管理思路,寻找相对一致的管理标准和思想,在此基础上丰富和 提高管理理论。其次,老子管理哲学思想对丰富哲学本身,增强哲学的应用和实践功能 意义重大。再次,管理哲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在中国更是刚刚起步,无论是从 基本理论体系还是内容乃至实践应用,都很不完备。老子管理哲学思想对完善管理哲学 体系,丰富其内容,增强其实践功能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最后,关于老子管理哲学思想 的研究,对进一步丰富老子的思想,挖掘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我国传统 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河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 2 从实践意义看,从实践意义看, 首先, 管理水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管理哲学、 特别是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国式管理哲学更为符合中国实际,因此,对推动中国全社会、 各领域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深远。 其次,中国的快速崛起与发展,已引起世界的关注,人们开始从各个角度观察和了解中 国,特别是对中国管理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价值兴趣浓厚。研究老子思想 中蕴含的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挖掘和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折射出来的管理智慧,初步 构建起相对完整的老子的中国管理哲学,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世界文化的融合, 为全世界的管理文明和管理文化做出贡献。 从学术现状看,从学术现状看,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引起了全世界对 中国管理文化的关注,但除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原有的热情外,人们并没有关注到现代中 国哲学的价值。而针对中国哲学这样一个古老的学科,人们都在进行批判研究和古为今 用的问题,但基本上停留在对方法论的整理上,没有太大成效。近年来,对管理问题的 研究,国内外都主要侧重管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对管理中的哲学思维和管理理念系统的 综合研究较少。日本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也多是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虽然在应用上取 得了不少成效,理论上却没有多少建树。国外学者在管理哲学方面往往是强调和议论的 多, 具体的系统成果则较少。 中国的学者在管理哲学的研究上虽然十分关注体系的构建, 但由于对管理与哲学的内在联系研究不够,完整权威的管理哲学体系尚未确立。也因为 此,老子管理哲学的系统研究几近空白。所以,从管理的、哲学的、管理与哲学联系的 角度研究老子管理哲学,初步构建老子管理哲学体系,无疑是一件有学术价值的事情。 总之,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研究,既是当代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和管理实 践的需要;因此既具有理论和学术价值,也具有实践功能;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需 求。 二、文献综述 学术研究是一个站在前人的肩上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研究老子管理哲学思想,既需要对中外管理哲学的研究进行深刻的整体性把握,也 需要借鉴中外对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因此,文献综述从管理哲学和老子管理 哲学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评述。 第一,管理哲学在国外。第一,管理哲学在国外。 “管理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是 20 世纪的产物, 绪 论 3 但管理哲学思想作为历史上人类社会管理思想的一部分, 同管理活动本身乃至整个人类 文明一样源远流长。西方古典管理哲学思想主要代表是古希腊的三位哲学家。苏格拉底 (socrates,公元前 469 年公元前 399 年) ,留下了许多轶事和道德格言,却没有留下 任何著作。他通过“问答法”传授自己的思想,提出了管理具有普遍性,他认为: “私 事的管理与公事的管理只有量上的差别,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的。但是,应注意的是, 它们都是由人来管理的。 ” 20 世纪管理科学的建立、发展及其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获得了空前的进步。瑞士 经济学家肯德指出,19 世纪是工业的世纪,20 世纪则作为管理世纪载入史册。1911 年,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1856 年1915 年)出版了其著作科学管理原 理 ,开启了现代管理学思想的源头,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 发展。他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说: “科学管理的理论或者说科学管理哲学,虽则 刚刚为人们所理解,而管理实践本身却已逐步推进。 ”他认为, “科学管理包含着某种主 要的普遍原则,是一种能以各种方法运用的哲学观。 ”他还指出: “科学管理从本质精髓 来说,包含着某种哲学。 ” 苏格拉底的门生色诺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管理庄园的实 践经验,以对话的方式写成家庭管理一书,他在书中提出了管理的对象家庭管 理,强调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 427 年公元前 347 年) 是古希腊哲学巨匠,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有完整著作传世的哲学家。他大约于公元前 374 年撰著理想国 (the republic) ,提出了一套“理想国”模式,认为管理者必须是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384 年公元前 322 年)是古希腊时期、也是 整个西方哲学史中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政治学 (politics)一书,在研究 150 多个希腊城邦的组织体制和管理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奴隶制国家管理的基本原则。 姜杰: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 页 美费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年,第 16、17、 88 页 从泰勒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科学管理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哲 学,或者至少包含了哲学的理论,是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必须遵循的一些主要原则 或原理,这些原则或原理是管理的本质要求。可见泰勒在建立科学管理理论时,就已认 识到管理哲学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了。紧随泰勒的还有“动作研究之父”弗兰克吉尔布 雷斯(frank gilbreth,1868 年1924 年) ,著有动作研究 (1911 年) 、 应用动作研 究 (1917 年) ;吉尔布雷斯的妻子莉莲(lillian gilbreth,1878 年1972 年) ,是 河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 4 美国的第一位心理学女博士, 著有 管理心理学 (1916 年) ; 吉尔布雷斯夫妇志同道合, 合著有疲劳研究 (1919 年)和时间研究 (1920 年) ,他们对管理哲学也是有贡献 的。 “科学管理”的方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管理科学,这就是“工业 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ie) 。 1923 年,英国管理学家奥利弗谢尔登(oliver sheldon,1894 年1951 年)的管 理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出版。这是第一本以管理哲学命名的著作。 该书的主旨是阐述管理的整体性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谢尔登在书中明确提出: “我们 应该创立一种管理哲学,一套原则,一套科学地制定出来并被我们普遍接受的原则,由 于它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基础,所以应该用它们来指导日常的职业实践。 ” 对管理哲学而言,非常有文献价值的是:20 世纪 40 年代初期,在美国成立了管理 学会,由当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rd戴维斯撰写了学会纲领。纲领中写到: “学会的 一般目标是: (1)促进一种管理哲学的发展,这种管理哲学能使日益节约和高效的工业 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得以实现。在任何管理哲学中,公众利益必须是首要的,但对于 资本和劳工的合法利益必须给予适当的考虑。(2) 经理领导人员以这样一种哲学为依据, 对于必须把科学方法合理地应用于解决管理问题有更多的了解。 (3)促进那些对管理的 至此, “管理 哲学”作为一个学术术语正式出现。但严格来说,谢尔登主要是表达一种管理哲学的意 向。他虽然创造了“管理哲学”这一名词,但对管理哲学本身的贡献是不能与泰勒相比 的。 “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 年1925 年)的代 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强调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后来的追随者是林德尔厄 威克(lyndall f. urwick,1981 年1983 年),著有管理的要素 、 组织的科学原则 和管理备要 。厄威克的合作者是卢瑟古利克(luther gulick,1892 年?) ,两人 在 1937 年合著了一本管理科学论文集 。这些管理学家及其著作对管理哲学的影响是 重大的。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 年1920 年)是一位社会 学家, 在管理理论上的代表著作是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韦伯的“理性组织”思想,对于管理哲学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英o.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misaac pitman &sons,1923 年 绪 论 5 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感到兴趣的人有更广泛的认识和更紧密的协作。 ” 1978 年,管理学家克里斯托弗霍金森(christopher hodgkinson)出版了走向管 理哲学 (towards a philosophy of all ministration) ,1983 年又出版了领导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leadership)一书,他认为,由于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管理早已 超越了企业的范围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因此,霍金森大力推行现代管理的规范化、 哲学化和伦理化,他在领导哲学中指出, “管理是行动的哲学。哲学是管理行为的 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 “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是哲学家” , 它表明,管理学的 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把各种思想与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总体性哲学考量的时候了。 第二,管理哲学在中国。第二,管理哲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哲学在我国虽然是近几年才形成的, 但它作为一种思想,却集中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而且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 想博大精深,其深刻的管理智慧包含在中国传统哲学家及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中。 清晰 地阐述了西方管理哲学的本质。可以这样认为,霍金森的这两本著作,是管理哲学确立 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976 年,保尔希尔(paul hill)出版了走向新的管理哲学英国壳牌石油公 司发展纲要 (towards a new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the company development porgram of shell uk) ,以企业为实例,阐明了现代管理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 年2005 年)于 1973 年写了 经营管理工作、责任、实践 (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 提出管理要处理三个问题:经济绩效、唯一的资源人、企业的社会责任。1993 年, 他的另一部著作出版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提出了知识应 用的三阶段论和“知识应用于知识”的新的知识概念,为“知识经济”提供了具有哲学 深度的解释。 在管理学界, 人们一般把德鲁克的理论称为经验管理或实际性的管理哲学。 综上所述,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在国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 理念和方法。但总体而言,哲学层面上的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成体系的专著并不多见, 专门的管理哲学论著则几乎没有, 绝大多数著作都是以管理哲学中的某一领域作为研究 对象,而且偏重于管理哲学的实践意义和实用性。国外管理哲学的基本情况可以说是强 调和议论的多,实质性的、系统的成果则很少。 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年,第 383 页 加克里斯托弗霍金森:领导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51 页 河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 6 若追根溯源,人类在原始社会就有管理活动,体现在氏族部落的内部管理上,但由 于当时尚没有文字,我们只能从后人追记和传说中加以揣测。而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原 始形态的基本形成,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重要 时期。由于社会形态转变的需要,诸子百家开始兴起,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一套关于治 理天下的思维方式,并为此进行了深刻的哲学论证和思辨。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 家,我们还是应该以司马谈所谓“务为治者也”的六家为主。而在这六家之中,具有较 系统的管理哲学思想并对后代产生较大影响的,还是儒、道、法三家。而它们的管理哲 学的主题都集中在国家的治理之上。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法家强调“刑罚”统治; 道家则提出“无为而治” 。百家争鸣给我们留下了两笔财富:一是百家争鸣时代所形成 的各种各样的理论,富含哲理,这些哲学思想经过后世的继承和发展,堪称中国传统哲 学的经典之作;二是这些哲学思想本身即是从研究管理为出发点而形成的,因而为现在 扩大传统哲学的研究外延,特别是研究管理哲学提供了合理的切入点。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期, 随着西方管理哲学研究逐步向全世界扩展, 我 国开始了对管理哲学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的学者们开始把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当代的管理 实践结合在一起,不断发掘传统哲学的内涵,汲取传统哲学的养分,用以研究各种管理 现象。在依托中国独特传统哲学内核的基础之上,又消化吸收西方管理哲学中的优秀思 想,开始了管理哲学体系的探索和创建工作。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学者们对管理哲学 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论著,较成体系的有:崔绪治、徐厚德的 现代管理哲学概论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 年) ,肖明等著的管理哲学纲要 (红 旗出版社,1987 年) ,齐振海的管理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 ,官鸣的 管理哲学 (北京知识出版社,1993 年) ,杨伍栓的管理哲学新论 (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 年) ,张福樨等人的管理哲学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年) ,毛卫平、韩庆 祥等人的管理哲学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年) ,袁闯的管理哲学 (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4 年) ,彭新武的管理哲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等。 在传统中国管理哲学方面,有黎红雷的儒家管理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 ,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年) ,苏东水的东方式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成中英的c 理论:中国管理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6 年)等。 绪 论 7 “这些论著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企业为主体研究管理哲学的专著,占 大多数,也反映了管理哲学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大多数学者 20 年来所关注的管理哲学研究领域,在这方面,与西方管理哲学的研究很 相近,出发点往往是以企业为主体。二是研究管理哲学本身及以其为研究内容的综合性 专著,这部分反映了学者们对于管理哲学学科、研究内容、发展方向的探索,为我国管 理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还有就是一些把管理哲学应用到某一专业领域的专著,这方面 的书还不是很多,说明我国管理哲学的研究与某些专业实践的需要还是存在一定的距 离,管理哲学不能仅仅服务于企业管理。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结合时代的特征,对老子进行多元解读,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 泛,包括哲学、宗教、政治、史学、经济、法律、教育、管理、美学、逻辑、伦理、心 理学、自然科学、医学、生态学、环境保护、语言学、文学、文献学、训诂学、军事、 建筑、人生、谋略、气功、养生等诸多方面。除了哲学、宗教、政治、军事、养生等传 统领域外,其他大部分都是 80 年代以后才出现的新课题,这充分体现了学术的繁荣。 综上所述,根植于中国丰厚传统文化土壤中的管理哲学,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得以快 速发展,就是因为中国传统哲学对“人”的关注,直接达到了西方管理哲学所达到的巅 峰高度。同时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崛起也直接推动了管理哲学在我 国的快速发展。许多管理哲学方面的论著都不乏新意,对管理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 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一是相当一部分论著是对原有的哲学原理体系的机械套用; 二是对日新月异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前沿关注和总结的不够、创新性不强。 中国的港澳台地区把中国的传统经典哲学与西方的现代管理相结合, 联系当地的市 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在管理哲学方面有自己的建树。 第三,老子管理哲学在中国。第三,老子管理哲学在中国。在中国,对老子的研究从老子诞生那天起就开始 了,从老子生平到老子时代、从老子一书的版本考证到各种各样的注释本的辨析、 从思想研究到方法探讨。人们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老子 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和研究,从未间断过。当然,对老子的研究,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 的特征,甚至差别很大,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同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 角度也会有不同的结论,甚至是对立的。 宋刚、王续琨、冯茹:试论管理哲学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6) 河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 8 但作为管理学与哲学交叉学科领域里的老子管理哲学的专门论著还十分少见。 对老子管 理哲学的论述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阐述中; 或者体现在管理哲学 论著中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分析和概述里;或者是在对老子管理哲学的应用阐释中;或者 是对老子管理学的论述中涉及到管理哲学。比较有代表的论著有:张绪通的道学的管 理要旨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年) ,黎红雷的儒家管理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7 年) ,冯沪祥的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年 ),熊 铁基等著的二十世纪中国老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杨伍栓的管理哲学新 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杨先举的老子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葛荣晋的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段 淳林等著的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年)等。到目前 为止, 在传统文化领域内作管理哲学研究的博士论文只有 管子管理哲学思想研究 (万 英敏,华东师范大学,2008 年)等。硕士论文主要有老子管理思想论纲 (孙红,安 徽大学,2002 年) , 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 (郭国强,南昌大学,2005 年)等。学 术期刊上有不少以老子管理哲学为主题的研究文章, 如张前、 赵永丽 老子的管理哲学 ( 管理与财富2000 年第 5 期) ,张文峰的老子的管理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 贵州民 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5 期) ,刘笃成的老子的管理哲学 (乐山师 范学院, 2005 年第 20 卷第 6 期) , 陈晓翔的 浅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 “无为而治” ( 青 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5 期) ,程振清的老子对现代 管理者的启示 ( 企业世界2007 年第 4 期) ,宋新生、吴海霞、谭士宾的老子智慧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 现代商业2008 年第 6 期) ,毛赫男的老子思想中的管理 哲学探析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年第 28 卷第 5 期 )。 葛荣晋先生主编的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一书中,探讨了老子的管理思想,认为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内容如领导、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在老子中都已涉及。 该书还指出, 老子中的“柔” 、 “静” 、 “无为而治”等,都是属于“软性管理”的思 想,而“软性管理”正是当代管理学的一种时尚思想。因此, 老子不仅是一部哲学 书,也是一部“管理科学的书” 。 张绪通先生的道学的管理要旨 ,认为老子的管理哲学是一种“水式的管理” ,其 葛荣晋等: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年,第 137 页 绪 论 9 特点在于:第一,水式管理的最高原则和指导思想是“道法自然” ;第二,水式管理的 最佳模式是“我无事而民自富” ;第三, “弱用之术”是水式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除专著外, 尚有许多学者在其关于中国管理思想的著述中对老子的管理哲学进行了 阐发,如刘云柏先生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中认为: “儒家管理思想的伦理型哲学 代表了宗法管理文化, 道家管理思想的自然型哲学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宗法管理文 化的怀疑、否定和批判,它的法自然、求超脱的人生哲学、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 的文学,立足于经济管理事实上的理想思辨,深刻地影响并极大地充实了以儒家管理思 想为主导的中国管理文化不竭的精神源泉,而且构成了中国管理行为的准则,并进而升 华为中国管理文化的灵魂,凝聚结晶为管理理论与理想追求。 ” 老子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在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研究。 相对于大陆来说,港澳台地区的老子研究有着较强的连贯性。除上世纪 50 年代初因时 局变动,台湾地区的老子研究出现短暂沉寂外,基本上是接着大陆二三十年代的研究工 综上所述, 在老子管理思想及老子管理哲学诸多的研究成果中,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从管理分类出发的“块状”研究,这类成果分别从行政管理、组织管理、个人管理 等方面对老子的管理思想加以阐述;二是从老子哲学思维内容的“点状”研究,这类成 果主要从老子的思想中挖掘一定的哲学观点, 譬如老子的 “无为而治” 、“上善若水” 、“绝 圣弃智”等思想应用于管理中;三是把老子一书的整体思想和管理的整体思想相结 合,即认为老子是一本管理书。 学者们从三个方面的研究,深刻的阐述了老子哲学思想与管理学的密切关系,拓展 了管理哲学的研究范畴,对中国管理哲学体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这些 有关老子管理哲学的研究尚有一定不足之处。比如“块状研究”和“点状研究”分别从 管理学和哲学的单向思维出发进行研究,对另一方的忽略是不容忽视的; “块状研究” 和“点状研究”的研究方法都是列举研究,缺少整体性,不能完全穷尽老子的哲学思想 和管理学理论的全部内容,缩小了二者的研究外延;把老子哲学思维和管理理论完全融 合研究,混淆了哲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内涵;最重要的一点,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中,都 是以老子的哲学思想为工具应用于管理学研究, 并没有指出老子的哲学思想到底是通过 怎样的方式来影响于管理的。 美张绪通:道学的管理要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年,第 30-32 页. 刘云柏: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286-287 页. 河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 10 作进行的。而且,港澳台对于老子的研究视角十分丰富,方法灵活多样,仅在七八十年 代,就产生了一大批关于老子的具有影响意义的成果。这些成果中,既有专深的学术著 作,又有许多适合于学生和普通人阅读的著作。在研究的观点和方法上,港澳台地区在 七八十年代的老子研究中比较强调老庄学说的纯哲学意义,即它的形而上学部分。由于 大陆倾向于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倡导的唯物主义, 所以学者们一般较少触碰形而上的 东西。而港澳台地区则较少考虑到政治的影响,而倾向于认同学术的本源,因而比较注 重对老子思想的纯哲学思辨。进入 90 年代以后,随着对老子研究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拓 展,老子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把老子和其他领域结合研究 的倾向,包括老子管理哲学。 第四,老子管理哲学在国外。第四,老子管理哲学在国外。基于地缘因素, 老子首先在亚洲国家得到传播。 大约于公元 7 世纪时, 老子传到印度,后来又逐步传到日本等国家。 老子进入欧 洲,则是经过来华的传教士之手,他们对老子进行翻译,然后带回欧洲广泛流传。 据精通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考证, 老子最早的译本有三种:一 是 17 世纪末,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的拉丁译本;二是 18 世纪初,法国传教士付圣泽的 法文译本;三是 18 世纪末,德国神父拉蒙特的拉丁文译本。 而李约瑟本身,也对道家 思想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曾著有道家与道教一书,收入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二科 学思想史之中。他认为,道家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 ” 就李约瑟而言, “他本身的思想是扬道抑儒的。 ” 法国神甫戴遂良是在中国河间府传教的多产作家。 在他留给后人的汉学著作中,中 国古代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和历史文献:儒释道都谈到了老学的内容。他在 1913 年出版的两卷本道教中,第一卷是当时最新道藏的总目,第二卷是老子 、 列 18 世纪,法国著名的“百科全书派”主要代表狄德罗,在其主编的百科全书中 就专门设了“老君”的条目,并把老子描绘成一个洋溢着伊壁鸠鲁精神的圣者。文艺复 兴时期,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引用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 和无神论思想,去反对基督教神学。 段淳林、程宏宇、晃罡: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年, 第 83 页 陈才智:老子思想在西方j中国文学网汉学园地栏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官方网站) eb/ol, 绪 论 11 子 、 庄子法汉对照本。 1842 年,法国著名汉学家宙兰出版了一本比较完善的道德经译本。这个译本在 翻译过程中参考了中国人的许多注译本, 博采各家之说, 基本上准确地反映了 道德经 的全貌。 欧美对于老子管理思想的介绍,主要散见在各种管理思想史的研究著作中。 由于距离较近的缘故,对于中国重要的思想巨著老子 ,在日本也很受重视。比 较著名的研究者包括小柳思气太、武义内雄、津田左右吉、木村英一、赤塚忠等。在古 代,中国的各项发展曾长期占据世界重要位置,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很深。现代崛起和 西化的日本,在发现自己国力迅猛增强之后,油然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以前对中国文化 的崇拜和效仿就减弱而消失了,在研究时便会“持有怀疑、批判与实证混一的研究心 理 。” 因此,在日本对老子思想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学者“在专门研究领域中(对中国 传统文化及其学术)提出怀疑批判甚至走到了彻底否定的另一个极端” 。 刘邵军:日本现代老子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 36 页 同上,第 36 页 综观国外对老子的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国外对老子的研究比较原始,一般 停留在对老子译文和注释的研究和介绍上,而较少涉及到老子思想的应用层面,包括老 子哲学思想的管理学演绎。 上述国内外已有的学术成果, 为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颇有见地的思想和 极为丰富的资料,成为本文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借鉴;而关于老子管理哲学研究的缺乏与 不足,决定了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价值所在。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论文的写作,主要想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管理与哲学的内在联系、管理与哲学有机融合的角度,探讨管理哲学相对准 确和实用的概念、定位和功能,期望对年轻的管理哲学的学科建设有所贡献。 二是尝试分析和概括中国哲学、中国管理、中国管理哲学的特质,期望对建设有中 国独特风范的中国管理哲学有所贡献。 三是从老子自身出发,期望以老子的思维与千年圣哲对话, “以老解老” ,挖掘老子 思想中固有的管理哲学思想,并力求与现代管理接轨。 河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 12 四、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本论文从管理哲学的视域,以现代管理为借鉴,从老子自身出发, “以老解老” , 挖掘老子思想中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 1.研究方法 论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老子 、 老子注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 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挖掘和整理老子一书中的管理哲学思想。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老子的相关思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以彰显老子思想的历史和时代价值以及独特 的魅力。 2.基本思路 本论文本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老子管理哲学思想进 行研究。基本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在研究管理学和哲学及其内在联系、对照分析管理哲学的基础上,确定管理哲 学的定义、含义、定位和功能。 二是熟读老子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三是大量拜读各种老子注本。 四是初步整理出老子管理哲学的主要思想。 五是将老子管理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及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反复比较, 确立其最有价 值的内容。 上述研究思路是不断交叉、反复循环、多向进行的。 3.主要内容 本论文由绪论和 9 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对全文进行总体性和导向性概要介绍。首先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论述其理 论、实践和学术的意义和价值;其次,从管理哲学、老子管理哲学二个方面对中外的以 往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第三,明确论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四,介绍论文的主要研 究方法、基本思路、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第五,指出了本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 1 章,管理哲学与中国管理哲学:首先创立管理哲学的概念,作为本文的学术基 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险核保考试题及答案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 福建新质生产力发展计划
-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业
- 民族英雄戚继光课件
- 民族舞蹈基本功训练课件
- 植树节活动方案(模板)
- 数字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 2025年妇产科超声常见疾病诊断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科学家视角: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密码
- 2025三门县国企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2030红色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植筋施工方案 全
- 2025四川省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法院舆情风险防控课件
- 动态系统仿真技术-全面剖析
- 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习题及答案 项目六
- 天津地铁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