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汉武帝时期文人活动年表及相关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汉武帝时代,人才济济,群英荟萃,各类文人一方面在“大一统 政权下实 现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一方面以文人的身份在武帝身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者作 为公卿大儒提供理论指导、辅佐吏治改革,或者作为侍中文人成为天子宾客、创作 文学辞赋。他们都积极地以各种方式,获得武帝赏识,深入到权力统治中心来,形 成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繁盛景象。学术界对于这个时代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武帝 的用人、当时的学术成就以及几个重要文人的事迹,很少把主要文人放在一起,于 纵横交织中,全面解读文人群体的全貌。 本论文从这点着手,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根据正史记载,以当时重大的历 史事件来划分,用年表的形式,把汉武帝统治的五十四年,分成四个阶段,述评结 合,集中梳理文人们的文学创作和主要事迹。第二部分,根据表格,以汉武帝为中 心,着重探讨汉武帝的文治,包括他的策贤良、尊儒术、封泰山、信神仙以及文学 创作等方面,力图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作为文人的汉武帝。第三部分,在表格的基础 上,论述公卿大儒这批经学文人团体,结合他们自身的思想个性特点,解析他们在 武帝朝所起的作用和个人的宠辱得失,从而加深对汉武帝时期儒者的认识。第四部 分,介绍围绕武帝身边的一批特殊文人,即侍中群体,他们的事迹及特点,具体又 根据职责不同,把他们细分为三个小团体,“文章”、“俳优”和“应对”。试图通过 这几部分的论述,能对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在总体上和全局上,得到更 深刻清晰的解读。 关键词:汉武帝;文人;年表 a b s t r a c t h lt h et i m eo fe m p e r o rh a n w u ,t h e r ew e r es om a n yt a l e n tp e o p l e ,a n ds om a n ye l i t e 2 a t h e r e dt o g e t h e ri nt h a tt i m e a l lk i n d so fl i t e r a t o r s n o to n l ya c h i e v e dt h e i rp o l i t i c a l a m b i t i o nu n d e rt h er e g i m eo fg r e a tu n i f i c a t i o n , b u ta l s o a sl i t e r a t o r s ,t h e ya c t e da s d i f f e r e n tr o l e sa te m p e r o rh a n w u se l b o w s o m el i t e r a t o r sa sd u k ea n dg r e a tc o n 如c i a n s c h o l a r sp r o p o s e dt h ep o l i t i c a lg u i d a n c ea n da s s i s t e de m p e r o rh a n w ui ng o v e r n i n g o m c i a li 1 1 n o v a t i o n s o m el i t e r a t o r sa sa s s i s t a n tr u l e r s ( s h iz h o n g ) b e c a m eg u e s t so f e m p e r o r ,t oc r e a t el i t e r a r yc i f u t h e yt r i e dt h e i rb e s tt og e t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e m p e r o r h a n w ui nd i f f e r e n tw a y s ,a n de m b e d d e dt h ed o m i n a t i n gc e n t r eo fp o w e r ,w h i c hf o r m e d t h es p e c i a lp r o s p e r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t i m e t h ea c a d e m eh a sp a i da t t e n t i o n st ot h ed o m i n a n c y o fe m p e r o rh a n w u ,l i t e r a r y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t h et i m e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s o fs o m e w e l l k n o 、v nl i t e r a t o r s t h e r ea r er a r es c h o l a r st os t u d yt h i sg r o u po fl i t e r a t o r sg e n e r a l l y f r o mt h ei n t e r l a c i n gw a yo fp u t t i n gt h o s el i t e r a t o r st o g e t h e r 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s t u d yt h el i t e r a r yt i m ef r o m i n c l u d i n gf o u rp a r t s t h ep a r t o n en a r r a t e s t h ei n t e r l a c i n gw a yo fs o m ei i t e r a t o r s , a n dr e v i e w sc r e a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 a c h i e v 锄e n t sa n ds t o r i e so fl i t e r a t o r sf r o mf o u r sp e r i o d so ff i t l y - f o u ry e a r so fe m p e r o r h a n w u sg o v e r n i n g ,w h i c ha r ep l o to u ta c c o r d i n gt oc o n t e m p o r a r yg r e a te v e n t s b a s e do n r e c o r d so fo f f i c i a lh i s t o r yi nt h ef o r mo f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t a b l e t h ep a r tt w oa c c o r d i n gt o f o r m s e m p e r o rh a n w u c e n t e r e d ,e m p h a s i z e st oe x p l o r et h el i t e r a r yp o l i c yo fe m p e r o r h a n w u ,i n c l u d i n gp l a n n i n gw i s d o m ,h o n o r i n gc o n f u c i a np o l i c y , g r a n t i n gm o u n t a i nt a i , t r u s t i n gs u p e r n a t u r a lb e i n g sa n d c r e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ds oo n t h i sp a r tt r i e st oa p p r e c i a t e e m p e r o rh a n w uf r o ma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ep a r t h r e eb a s e do nt h ef o r m s ,r e v i e w ss o m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d u k e sa n dg r e a tc o n f u c i a ns c h o l a r sa n dt h e i ro f f i c i a lh o n o rw i t ht h e i r s d e c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od e e p e n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c o n f u c i a n si nt h et i m eo fe m p e r o r h a n w u t h ep a r tf o u ri n t r o d u c e ss o m es p e c i a ll i t e r a t o r sa te m p e r o rh a n w u se l b o w ,l i k e g r o u p so fa s s i s t a n tr u l e r , a n dt h e i ra c h i e v e m e n t s ,s p e c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i rd u t i e s t h e ya r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g r o u p s ,“a r t i c l e s ”,“c o m e d i a n ,“r e p l y y i n gd u i 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e x p l o r el i t e r a t u r eo ft h et i m ef r o mt h e s ep a r t s ,t ou n d e r s t a n dp o l i t i c s , c u l t u r ea n dt h o u g h to ft h i st i m eg e n e r a l l ya n de n t i r e l ya n du n s c r a m b l e st h i st i m em o r e d e e p l ya n dc l e a r l y k e yw o r d s :e m p e r o rh a n w u ;l i t e r a t o r s :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 t a b l e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依法 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 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论文作者签名: 疹风艳 日期:础9 9 年多月t 0h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 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 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青岛大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于本声明。 不保密w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论文作者签名:孝? 虱拖 刷币答各萝 日期:口口g 年多月1 0 日 r 期:扣眸多月日 6 8 引言 引言 汉武帝时期,从建元元年( 前1 4 0 年) 到后元二年( 前8 7 年) ,共5 4 年历史,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黄金时期,更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繁盛时期。汉武帝建 立了大一统政权的伟大功业,此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达到鼎盛,整 个汉帝国如日中天,光芒万丈。文人们在心理上表现出对大一统政权的亲近,虽然 他们的进退,全在于皇帝用与不用,但是无论他们以何种姿态出现在此时的政坛, 他们都不存在与大一统政权相背离的问题,武帝对他们的疏离或亲近,没有冲淡他 们对皇帝、对大一统政权的亲近感,他们和这个政权是一体不可分割的。较之以往 时代,文人们从没有像汉武文人这样与政权的关系那么紧密。 “文人 就我们今天的理解而言,更多的是指从事文学活动、或撰述研究人文 科学的人。但从一般意义上说,汉武帝时期,文学还没有真正的独立,朝廷置博士 官,立太学,大力提倡经学教育,目的虽是培养经师和各级官吏,但其中相当一部 分人却因此具备了文学创作的能力。他们的文学作品由于与经学紧密联系,文学的 政教意识极端强烈。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对策,“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 益重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汉书武帝纪载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云: “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圆“文学 实等同于经学。汉代官吏登用 科目有“贤良文学,董仲舒在对策时亦有提到“故举贤良方正之士,论议考问,将 欲兴仁义之休德亦有此意。因此,这里的“文人”除了指从事文学创作的诗赋家 外,还包括学者,主要是经学家、思想家,他们的主要成就在学术方面;还有从文 士起步的官僚文人,他们或受学博士或师承儒者、留有文章;此外还有汉武帝及有 作品留下的诸侯王刘安、刘胜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刘安、刘德、刘胜等诸侯王,他们身份特殊,身边齐集一批 文人,诗赋唱和成为特殊的文学现象,这主要集中在汉初。到武帝初期文学取士, 特别是推恩令实行后,诸侯势力已大不如前,这种现象也不复存在,所以枚皋才会 主动投向武帝。而苏武、李陵由于他们经历的特殊,虽有“苏李诗”被学者们研究, 但在本文中他们属于主流外的文人,所以诸侯王和苏武、李陵就不多作论述。 另外还有司马迁,他的史记彪炳千古,其文学性、思想性不容置疑,把他 归类为此时重要的文人无可厚非,然而有关他的研究已自成一派,本文也是主要根 据他的史记整理资料而行文,在其他有关文人们的章节中也时有提及,另外在 表格中也详细记录了能搜集到的他的事迹资料,因此也不特别开辟章节进行论述。 从汉武帝开始,由汉初吸取以往朝代的经验教训,转向关注本朝思想理论体系 的建设,与此相适应,文学也由历史的批判转入现实的建设,歌功颂德、润色鸿业 汉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5 0 4 页。 汉 班同:汉书武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1 6 6 页。 汉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5 1 9 页。 1 青岛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成为武帝朝文学的主要使命。汉武帝时期,文学彬彬之盛,汉书东方朔传中武 帝自己就有提到:“方今公孙丞相、兄大夫、董仲舒、夏侯始昌、司马相如、吾丘寿 王、主父偃、朱买臣、严助、汲黯、胶仓、终军、严安、徐乐、司马迁之伦,皆辩 知闳达,溢于文辞”,这种文人齐聚的局面与汉武帝自身原因分不开的。 首先,汉武帝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又是具有文学素养的君主,自身热爱 文学,在他的周围聚集着很多的文人,他与文学渊源如此之深,这是前无古人的现 象,一定程度上推动发展了汉代文学。此外由史书记载可知汉武帝性格丰富,这样 一位帝王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他所用,他在调度发挥这些人的才能时也能各尽其 才,所以文学如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朱买臣、主父偃、董仲舒、公孙弘、司 马迁等,才能真正融入这个大一统的时代,并为这样一位帝王竭尽才能。 其次,由藩国到中央集权的斗争,也深刻体现在武帝统治初期文人们的交往事 迹及他们的作品中,而王权的胜利,在推动历史的进程上有重大贡献。汉初诸侯与 游士的关系类似于战国,他们各取所需,一者获取谋士,一者依附于其政治权势和 经济力量,但在武帝时代,随着大一统局面的来临必然走向终结。时异世变,随着 诸侯势力愈来愈受抑制,士人由地方而中央,由诸侯而天子,以谋求晋身而求用武 之地,形势所至。例如:汉书枚乘传“安车蒲轮”之诏;司马相如由狗监杨得 意的推荐,为武帝写上林赋;枚皋先仕于梁,后主动向天子求仕;主父偃先游历 诸侯不得志,于元光元年( 前1 3 4 年) 上书阙下言事务。由此,武帝身边聚集了一 大批有才文人。文人由地方而中央的心态转变,武帝对他们的态度都有不同,因而 他们在朝期间的所作所为,也不尽相同,这都可以在所列的表格中有清晰展现,在 总结分析时为研究汉武时代的文学,提供更多材料和视角。 再次,汉武帝在位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 5 4 年)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出现了多 种人才、文体和文学作品。像汉大赋,在汉代产生巨大影响,对后来的文学史、文 学体裁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这与汉武帝对人才的认识也是有关系的,武帝对待 文人们的策略可概括为征、养、收、杀,他对待人才,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在维 护政权的初期,大力征招、举贤荐能、置博士,把他们以贤良征来后,国家供给薪 俸,这种养官制度,不但从实际经济利益方面收住了文人们的心,更从心理上收服 了他们,让他们在良好的政治大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并由一而百,造成天下 向一的趋势。然而当这些文人们对他的统治不利,背离他的大一统思想,甚至有违 他的个人意愿、不符他的个人喜好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杀、镇压,“何世无才, 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 夫所谓财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 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特别是他统治的后期,这种情况更加明显,与前 期文学活动鼎盛,文人众多,围绕在武帝身边众星拱月的热闹局面相比,显得冷清 异常,说明一个王朝的繁荣昌盛是和统治者的政策、思想有很大关系的,政策、思 汉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8 6 3 页。 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十一)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5 1 页。 2 引言 想一旦失调,盛世也将凋零。 本文根据汉武帝统治的五十四年,分成四部分。第一章以年表的形式,梳理文 人们的主要事迹;第二章,根据表格,以武帝为中心,着重探讨武帝的文治,包括 他的用人策略以及他的文学创作等几方面:第三章以表格为基础,论述公卿大儒这 批经学文人团体,结合他们自身的思想个性特点形成的独特的文学现象;第四章介 绍围绕武帝身边的特殊文人侍中群体,他们的作用及特殊性;最后为结语。试图通 过这几部分的论述,能对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得到更深刻清晰的解读。 3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汉武帝时期文人活动年表 本文根据汉武帝统治的五十四年,以当时对文人们影响较深的事件为核心,大 致断限,分成四部分,即建元元年( 前1 4 0 年) 建元六年( 前1 3 5 ) ,元光元年 ( 前1 3 4 年) 元朔六年( 前1 2 3 年) ,元狩元年( 前1 2 2 年) 太始四年( 前 9 3 年) ,征和元年( 前9 2 年) 后元二年( 前8 7 年) 。 第一节建元元年( 前1 4 0 年) 建元六年( 前1 3 5 ) 建元六年窦太后卒,学术界一般认为,从此之后黄老之学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汉初“孝文、窦后性好黄老,而清静之化流景武之间”,所以到汉武帝时期,道 家仍有很大势力,在官吏队伍中仍有不少道家学派学员,如在武帝时居要职的汲黯、 郑当时,以及邓公之子邓章( “以修黄老术显于诸公间”) 等。从建元元年的年表中 可以看出,汉武帝有意要改变这种局面,他通过贤良对策任用董仲舒、公孙弘、王 臧、卫绾、严助等,儒学以强劲的势头在汉武帝初期开展开来,他们或建议崇儒术, 兴太学,或请立明堂以朝诸侯,很多文人积极顺应这种形势,纷纷上书自荐。 武帝在没有完全亲政时,所有重大事宜都必须奏事“东宫”窦太后,窦太后 崇尚黄老之术,整个朝廷弥漫着道家浓厚的气息。在武帝刚继承大统时期,崇尚儒 家,以稳固统治,实施他的政治理想,在开始的时候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全部实现。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官方学术逐渐为儒、法二家所垄断,道家学说则逐渐被 挤出了政治的圈子。以窦太后为代表的黄老之术,还在历史的舞台残喘,而且累积 了整个汉初的思想,并对社会政治发展做出贡献,因而有其基础性,刚崛起的汉武 帝与他们较量时,不可能硬碰硬,作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帝王,虽然现在还比较年 轻,政治观点、手段、驭人之术也不炉火纯青,但天生的政治敏感性决定了他会利 用一些儒者来转移斗争对象。从这一阶段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武帝积极推进、扶持 儒家,笼络一些有才能的人,如征召申公等,但他没有和以窦太后为代表的道家正 面对抗。建元二年王臧、卫绾以文学获罪,被窦太后所杀,真正原因就是他们作为 儒者,对于儒家独尊的进程太过于急切,以为得到武帝的支持就可以压制住道家, 殊不知此时的武帝,刚继承皇位,无意也没有能力与窦太后起正面冲突。当他们上 任仅一年就以文学获罪为借口,被窦太后所杀时,武帝没有挽救的了他们,而且他 也没有必要为他们挑起与太后之间直接的矛盾斗争,只是牺牲他们来兴起儒道之争, 为稳固他的统治作不懈的努力。 表1 1 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樊宏传族曾孙准传,北京:中华书局,2 0 0 3 年版。 4 第一章汉武帝时期文人活动年表 建元汉武帝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 汉书武帝纪第1 5 5 1 5 6 页 元年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同时,可 ( 前卫绾“罢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 1 4 0的贤良”奏。 年) 董仲舒以对策请黜刑名,崇儒术,兴太学。为 史记儒林列传第3 1 2 7 页 辛丑江都相,事易王。“以治春秋,孝景时为 资治通鉴卷十七,第1 1 3 页 博士”,“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者皆师尊 之。” 卫绾 免丞相职,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 资治通鉴卷十七,第1 1 4 页 安侯田蚧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蚧俱好 汉书武帝纪第1 5 7 页 儒”,绾请立明堂以朝诸侯。 王臧为郎中令。 资治通鉴卷十七,第1 1 4 页 鲁申公 被征,为卫绾师,卫绾荐。“秋天子使使束帛汉书武帝纪第1 5 7 页 加币安车驷马以迎申公。”加礼申公。 资治通鉴卷十七,第1 1 8 页 公孙弘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奉使匈奴,还报不称意, 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第2 9 4 9 乃以病免归,时已六十岁。 页 严助以贤良征对策,擢为中大夫。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传第2 7 7 5 页、资治通鉴第1 1 3 页 东方朔年二十二,作上书自荐 汉书东方朔传第3 2 0 5 页 枚乘卒,辞赋家。武帝慕其文名,派使者“安车 汉书武帝纪第1 5 7 页 蒲轮”接他入京,终冈年事已高卒于途中。 汉书贾邹枚路传第2 3 6 5 页 建元汉武帝馆陶公主求请无厌,皇后娇宠善妒,无子, 资治通鉴卷十七,第1 1 4 页 二年 开始宠幸卫子夫。 ( 前 刘安献所作内书二十一篇,“上以安属为诸汉书淮南济北衡山王传第 1 3 9 父而材高,甚尊重之”,安雅善田蚧。有离 2 1 4 5 - 2 1 4 6 页、资治通鉴卷十七, 年)骚传、颂德、长安都国颂。 第1 1 4 页 壬寅赵绾、以文学获罪,为窦太后所杀。丞相婴、太尉汉书武帝纪第1 5 7 页 鲁申公,鲁人也。吕太后时,与楚元王文i j u b 同师,后郢“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 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胥靡,徐广日:“腐刑”。申公耻之,直到武帝征召 才出,时年已八十余。武帝问治乱之事,以“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与武帝好文词 不相合,以为太中大夫,议明堂事。后因王臧、赵绾得罪窦太后,“申公亦以疾免以归,数年卒”。 参看史记儒林列传第3 1 2 1 - 3 1 2 2 页及汉书楚元王传第1 9 2 2 1 9 2 3 页。 枚乘,( ? 一前1 4 0 年) 字叔,淮阴人,先为吴王濞郎中,以劝谏吴王知名,景帝拜为弘农 都尉,乐与英俊并游,以病免,复游梁,梁孝王薨后! j 淮阴老家。武帝即位,安车蒲轮征,道 死。 5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臧蚧免。窦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 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第2 1 9 5 家不言而躬行。 页资治通鉴卷十七,第1 1 4 页 鲁申公罢归。 东方朔待诏金马门。 建元汉武帝答淮南王安谏伐越诏、祀大牢牛鼎文。 汉书外戚传上第3 9 4 9 页 三年 卫子夫请出,然复幸上。 ( 前 刘胜 来朝,作闻乐对。 汉书景十三王传第2 4 2 2 页、 1 3 8资治通鉴卷十七,第1 1 5 页 年)严助救兵东瓯。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癸卯 传第2 7 7 6 页 司马相因狗监杨得意推荐,入京,赋子虚赋 汉书司马相如传第2 5 2 9 页 如 上好自击熊豸,作上书谏猎委婉劝谏。 汉书司马相如传第2 5 8 9 页 东方上欲建上林苑,中大夫寿王奏事,上善。 资治通鉴卷十七,第1 1 5 页 朔、吾东方朔进谏作谏除上林苑,上赐黄金百 汉书东方朔传第2 8 5 1 页 丘寿王斤,然武帝遂起上林苑如寿王所奏。 建元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大概于此年前后。 史记儒林列传第3 1 2 7 页 四年枚皋枚皋十七岁,与母留居梁,上书梁共王,得 汉书贾邹枚路传第2 3 6 6 页 ( 前召为郎。后因得罪遁长安。遇赦,上书武帝, 1 3 7自称枚乘子,武帝大喜,拜为郎,作平乐 年)馆赋。 甲辰 建元汉武帝置五经博士。五经即诗经、尚书、周 汉书武帝纪第1 5 9 页 五年礼、周易、春秋,汉代“经学”自此 ( 前益盛 。 1 3 6 年) 乙巳 建元汉武帝窦后卒,任武安侯田蚧为丞相。 汉书武帝纪第1 6 0 页 六年董仲舒作庙殿火灾对。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 ( 前 2 5 6 页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丁舍园,其精如此。进 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周桂钿董学探微列于此年。 白汉初以来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诗属今文学派,此前己 置博士。毛诗属古文学派,至平帝时( 公元1 5 年) 立为博士。东汉以后,毛诗独盛; 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亡,今仅残存韩诗外传i 0 卷。 6 第一章汉武帝时期文人活动年表 1 3 5 刘安c l :疏谏伐南越。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年) 传第2 7 7 7 页 丙午 严助持节发会稽兵,浮海救东瓯:上使助谕淮南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王安以讨越事。 传第2 7 7 7 页、资治通鉴第1 1 6 页 司马迁一种观点认为他约生于本年;另一种观点认 秦汉文学编年史第1 3 9 页 为生于前1 4 5 年。 第二节元光元年( 前13 4 年) 元朔六年( 前12 3 年) 窦太后崩后,儒学并没有立即定于一尊,仅绌退“黄老 ,还不能够完全解决问 题,就意识形态而言,有许多理论问题即亟待澄清。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汉王 朝如何继统,亦即是否“受命”的问题。所以汉武帝才会在策问中反复要求贤良文 学回答:“三代受命,其符安在? 而且也正是由于董仲舒等人的回答,所谓“天之 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这一问题才算最 终解决。另外还有如何贯彻尊儒、如何培养懂得儒学的人才等等问题。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从一开始尊儒就完 全是录用儒生。虽有提到“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这只 是指明汉武帝尊儒之后儒生录用越来越多的情形。我们根据汉书主父偃传可 知,主父偃最早学“长短纵横术”,“晚乃学易、 春秋、百家之言,他 早期实际是属于纵横家,后来才转变为儒家。卜式是一个思想接近儒家的大农牧主, 早年对其弟曾多次推让钱财,而儒学也恰恰倡导推让。他因为主动捐献钱财支持武 帝对匈奴的战争,成为典型而当官的,后又多次捐献钱财,做了高官则和董仲舒上 下呼应,反对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汉书i - 式传云:“是时富豪皆争匿财, 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 天下,尊显以风百姓。还有汲黯,他虽然“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净,择丞吏 任之,责大指而己”,但他却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与汉武帝有着比 较特殊的关系。从这些人的思想大体倾向上可以看出,即使武帝身边文人众多,开 始时并不皆是出身儒家的博士弟子,或始终信奉儒家的士大夫。随着时代大形势的 变化,他们都向儒家不断的靠拢,一起不断的努力,才逐步形成了儒学定于一尊的 局面。 汉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4 9 6 页。 汉 班同:汉书董仲舒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5 0 0 页。 汉 班同:汉书公孙弘卜式兄宽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6 2 5 页。 汉 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4 年版,第3 1 0 5 页。 7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 2 年代人物事迹及文学作品 出处 元光武帝诏举贤良文学之士,亲策之。有元光汉书武帝纪第1 6 1 页 元年元年策贤良制。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 前 文第1 4 0 页 1 3 4 公孙弘诏贤良对策,再度出仕。 汉书武帝纪第1 6 1 页 年)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三篇,提出“罢汉书董仲舒传第2 5 1 2 - - 2 5 2 3 丁未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建立 页、汉书武帝纪第1 6 1 页 太学的构想:被任为江都相,事易王, 不久作雨雹对、殿庙火灾对。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有子虚上林赋。汉书司马相如传第2 5 3 3 2 5 8 2 页 主父偃上书阙下言事务,八事律令,一事谏伐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匈奴。 传第2 7 9 8 页 元光汉武帝 敬祀鬼神及方术之士,遣方士入海求神 史记孝武本纪第4 5 5 页 二年仙。 ( 前司马相如见武帝好神仙,乃作大人赋。 汉书司马相如传第2 5 9 2 页 1 3 3 董仲舒春秋繁露止雨“二十一年八月甲 春秋繁露第9 0 页 年) 申,朔。丙午,江都相董仲舒告内史中 戊申尉:阴雨大久,恐伤五谷,趣j :雨。” 元光 三年 ( 前 1 3 2 年) 己酉 元光刘德 河间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 资治通鉴卷十八第1 2 1 页 四年金帛招求四方善。f 5 ,得书多,与汉朝。 汉书司马相如传第2 5 7 7 2 5 8 0 江都二十一年即元光二年,从周桂钿董学探微第1 9 、3 9 7 页。 圆德,景帝子,前1 5 5 年立为河间王。好学,以金帛招求书籍,师古日:“所得先秦古文旧书 有周官、尚书、礼记、孟子、老子等书。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被 服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游。”元光五年春正月薨,中尉常丽以闻,日:“王身端行质, 温仁恭俭,笃敬爰下,明知身察,惠于鳏寡。”可见刘德当时的口碑很好。见资治通鉴卷十 八,第1 2 0 页。 8 第一章汉武帝时期文人活动年表 ( 前 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页 1 3 1 司马相如责唐蒙并谕告巴蜀,作谕告巴蜀父老 资治通鉴卷十八,第1 2 1 页 年)檄。 庚戌 元光武帝有元光五年策贤良制、册书答公孙 汉书武帝纪第1 6 4 页 五年弘、策废陈皇后。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 ( 前 1 4 1 、1 4 9 页 1 3 0 刘德 薨;朝长安,献雅乐;天子下太乐官常资治通鉴卷十八,第1 2 0 页 年) 存肄,岁时以备数,然不长御也。 汉书武帝纪第1 6 4 页 辛亥东方朔强谏武帝诛宠臣董偃。汉书东方朔传第2 8 5 6 页 公孙弘作元光五年举贤良对策、上疏言治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第2 9 4 9 道、对策书问治道,为左内史,四 页、汉书百官公卿表第7 7 0 页 年迁。 辕i 司生九十余仍以贤良征,后以老罢。 史记儒林列传第3 1 2 2 - - 3 1 2 4 元光司马相如第二二次出使西南夷,继续开发西南夷,汉书司马相如传第2 5 8 2 页 六年拓展了边关;作有难蜀父老文。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第3 0 4 8 页 ( 前董仲舒辽东高庙灾、长陵高原殿灾。董仲舒居 汉书董仲舒传第2 5 2 4 页 1 2 9 家推说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窃其书 年)上奏。下狱当死,诏赦之,遂不敢复言 壬子灾异。 主父偃揭发董仲舒有功受宠,“大臣皆畏其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第2 9 6 1 赂遗千金。” 页、汉书董仲舒传第2 5 2 4 页 邹阳卒,年七十八。景帝时与枚乘、严忌等汉书贾邹枚路传第2 3 3 8 页 仕吴,以文辩知名。 元朔武帝诏举孝廉,不举者治罪。卫子夫生皇子汉书武帝纪第1 6 9 页 根据难蜀父老文中“汉兴七十有八载”可以推定此文当作于武帝元光六年( 公元前1 2 9 年) 。又根据司马相如列传所载“相如还报。唐蒙己略通夜郎,因通两南夷,发巴、蜀、广 汉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上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则喻 巴蜀檄写作时间当往前约推二年,即元光四年( 前1 3 1 年) 。 锄辕同生,齐人,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有与黄生于景帝前关于汤武受命之争论。因窦 太后问其老子书,他回以“此是家人言耳。”落得“入圈刺豸”。见史记儒林列传第 3 1 2 3 页。资治通鉴卷十八记载:同以贤良征,“公孙弘仄目而视蒯,蒯日:公孙子务止学 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诸儒多疾毁同者,固遂以老罢归。”齐言诗皆本辕固生。 邹阳,西汉文学家,齐( 今山东东部) 人。吴王刘濞反,他曾作上吴王书谏阻。遂客游 于梁,为梁孝王客。后被羊胜等谗害下狱,有狱中上梁王书,申诉冤屈,孝王释之,待为 上客。所作散文,辞意慷慨,尚有战国游士纵横善辩之风。 9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元年据,立为皇后,时人作民歌卫皇后歌。 资治通鉴第1 2 2 页、全上古三 ( 前 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 4 2 页 1 2 8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但此赋历来有人怀疑 汉书司马相如传第2 5 8 9 页 年)为伪作。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 癸丑 2 4 5 页 主父偃入蜀见卫青,以此作为觐见阶梯,作上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书谏伐匈奴。 传第2 7 9 8 页 枚皋、东武帝得皇子据,群臣贺喜,二人作皇 汉书外戚传第3 9 4 9 页 方朔太子生赋、立皇子襟祝。 汉书贾邹枚路传第2 3 6 6 页 元朔主父偃出为齐相。有说武帝令诸侯得分封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第 二年 弟、说武帝徙豪杰茂陵;发燕王之 2 9 6 1 - 2 9 6 2 页、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 ( 前私,立朔方郡。 六朝文第1 4 2 页 1 2 7孔臧任太常,与侍中从弟安国书。 汉书儒林传第3 5 9 3 页 年) 资治通鉴汉纪十一,第1 2 5 页 甲寅 司马相如复为郎。汉书司马相如传第2 5 8 9 页 元朔汉武帝罢- 西南夷,城朔方城。 汉书武帝纪第1 7 1 页 三年主父偃被杀,班固认为“欲鼎烹而得族”。生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 前 平著述2 8 篇,汉书归为纵横家。赞第2 8 3 8 页、汉书艺文志第 1 2 6 1 7 3 9 页 年) 朱买臣拜为中大夫,难公孙弘。 汉书公孙弘卜式兄宽传第2 6 2 i 乙卯 页 公孙弘由左内史迁为御史大夫,两年再迁,封 汉书百官公卿表第7 7 2 页 为平津侯;谏杀主父偃。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传第2 8 0 4 页、全上古三代秦汉三 国六朝文第1 4 2 页 董仲舒遭公孙弘猜忌,徙为胶两相。 汉书公孙弘卜式兄宽传第2 6 1 9 页,苏舆董予年表 司马相如作上书谏猎赋、哀秦二世赋;欲 西京杂记卷三四库全书1 0 3 5 娶茂陵女作妾,卓文君作白头吟遗 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之,司马相如作报卓文君书。 第2 4 6 页 司马相如出使两南夷归来不久,便冈使时受金之事被人揭发而失官,闲居了一年多。这时, 在苦闷之余,他义作了情辞感伤的长门赋,其时当约为公元前1 2 8 年,又陈皇后被幽禁长门 宫,相传司马相如曾受托为之作散体赋长门赋。 圆蓼侯孔臧为太常,上欲以为御史人夫,臧辞日:“臣世以经学为业,乞为太常,典臣家业, 与从弟侍中安国,网纪古训,使永垂来嗣。”上乃以臧为太常,其礼如三公。见资治通鉴第 1 2 5 页。三年坐南陵桥坏衣冠道绝免,见汉书百官公卿表第7 7 1 页。 】0 第一章汉武帝时期文人活动年表 兄宽补廷尉张汤文学卒吏。 汉书公孙弘卜式兄宽传第2 6 2 8 页 元朔汉武帝 行幸甘泉。 汉书武帝纪第1 7 1 页 四年司马迁漫游大江南北。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3 2 9 3 页 ( 前 1 2 5 年) 丙辰 元朔汉武帝延揽天下方闻之士为博士子弟,正式建 汉书武帝纪第1 7 2 页 五年立太学;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 ( 前劝学诏。 1 4 3 页 1 2 4 公孙弘由御史大夫迁为丞相,封平津侯;弘荐 汉书公孙弘卜式兑宽传第2 6 2 1 年)董仲舒为胶殖相,仲舒以病免;作请 页、汉书百官公卿表第7 7 0 页 丁巳为博士置弟子员议。 董仲舒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董学探微第3 - 4 页、全上古三 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 5 7 页 吾丘寿王作议禁民不得挟弓弩对,以难公孙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弘。 传第2 7 9 5 - 2 7 9 7 页 司马谈著论六家要指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3 2 8 8 3 2 9 2 页 司马迁被任命为郎中。 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第8 1 页 孔臧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杨柳赋、鹗赋、 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第8 l 页 蓼虫赋约作于此年。 元朔董仲舒从江都相转为胶西相,士不遇赋约 汉书董仲舒传第2 5 2 5 页 六年作于此年。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 ( 前 2 5 0 页 1 2 3 孔臧约卒于此年,年约七十九。曾著书十篇, 汉书艺文志第1 7 4 7 - 1 7 5 3 页 年)作赋二十篇。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第8 2 页 戊午 终军 上书武帝。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传第2 8 1 4 页 周桂钿董学探微认为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中提到江都相董仲舒口头死罪,再拜上 言召君侯以周召自然修质擢升三公”,此处董仲舒自称“江都相”,这一年或前两年诛主父偃时, 已从中大夫义升为江都相。见董学探微第3 9 8 页。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认为阴阳、儒、墨、名、法诸家均有短长,而道家“立俗施事,无 所不宜”,这是汉初黄老之学政治上的成功在学术上的同应。 1 1 青岛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节元狩元年( 前12 2 年) 太始四年( 前9 3 年) 前期兴起的文人们,很多继续活跃、贯穿在这个时期,直至年老而卒,或者致 仕归家。如公孙弘、司马相如、东方朔皆卒,董仲舒辞归并卒。后期文人们兴起, 以司马迁为代表,另有卜式、兄宽等,但已大不如前期人多,也不如前期文人活跃, 武帝此时更加信奉神仙方术。天汉二年,受李陵之祸牵连,司马迁受腐刑,作报 任安书。司马迁史记执笔于太初元年( 前1 0 4 ) ,绝笔于太始二年( 前9 5 ) 前 后,这是这个时期文学史上重要的大事件。 表1 3 年代人物事迹及文学作品山处 元狩汉武帝行幸雍,获白麟,作白麟之歌;立 汉书武帝纪第1 7 4 页 元年皇子据为太子,据时年七岁。 资治通鉴第1 2 8 页 ( 前 汉书礼乐志第1 0 6 8 页 1 2 2 终军作白麟奇木对,对奏,上异之,由是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 年)改元为元狩。贾传第2 8 1 4 页、 全上古三代 己未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 7 6 页 刘安谋反被杀,有赋八十二篇。汉书武帝纪第1 7 4 页 汉书艺文志第1 7 4 7 页 严助 因刘安谋反受株连被杀,有赋三十五篇。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 贾传第2 7 9 0 页、汉书- 艺文 志第1 7 4 9 页 公孙弘上书乞骸骨。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第 2 9 5 2 页 董伸舒于此年前后辞胶两相职归居,终不问家产 汉书董仲舒传第2 5 2 5 页 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朱买臣 由会稽太尉为主爵都尉。有衣锦还乡故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 事。贾传第2 7 9 1 页、汉书百官 公卿表第7 7 3 页 吾丘寿王 骠骑论功论( 作于这几年间)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2 7 7 页 兄宽北地视备。汉书公孙弘卜式兄宽传第 2 6 2 8 页 汉书礼乐志记载白麟之歌又名朝陇首:朝陇首,览西垠,雷电燎,获白麟。 爰五j :,显黄德,图凶虐,鲟鬻亟。辟流离,抑不祥,宾百僚,山河享。掩回辕,长驰,腾雨 师,洒路陂。流星陨,感惟风,蹑归云,扶怀心。 1 2 第一章汉武帝时期文人活动年表 元狩汉武帝冬十月,上幸雍,祠五畴;得神马于渥洼汉书武帝纪第1 7 5 页 二年 水中,作泰一之歌( 天马) 、议后 资治通鉴汉纪十一,第1 2 8 ( 前土祠,又作公孙弘诔。 页 1 2 1 公孙弘卒于位上。汉书武帝纪第1 7 6 页 年)资治通鉴汉纪十一第1 2 8 页 庚申司马相如上方立乐府,以司马相如等造为诗赋,以资治通鉴汉纪十一第1 3 l 页 等 宦者李延年为协律督尉,配两千石印。诗 汉书礼乐志第1 0 4 5 页 多尔雅之文,必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 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得神马,次以为歌。 兄宽为御史大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说明性讲述活动方案
- 行政领导团建活动方案
- 训词精神活动方案
- 语文学科成语活动方案
- 遵守礼仪活动方案
- 超市满就送活动方案
- 行者无疆活动方案
- 赣州餐饮充值活动方案
- 视频宣讲店里活动方案
- 证券 从业 考试及答案解析
- 声律启蒙详解全文-声律启蒙下全文
- YY/T 0449-2018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仪
- YC/T 16.1-2002再造烟叶第1部分:辊压法
- GB/T 5625.1-1985扩口式端直通管接头
- 初中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23年秋七年级半期生物素质测试卷
- (完整版)志愿者申请表格式
- 公司样品确认书模板
- 小核酸药物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 消化道出血护理ppt(共17张PPT)
- 高中政治统编版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第六课 6.1 价值与价值观(19张ppt)
- 人工智能第2章知识表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