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全译.doc_第1页
尚书全译.doc_第2页
尚书全译.doc_第3页
尚书全译.doc_第4页
尚书全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尚书全译(下部2008-08-01 13:28多士第十九 周公执政三年,归宗周,作多方;四年,封康叔于卫,做康诰、酒诰、梓材;五年督管洛邑营造,做召诰、多士,至七年洛成,做洛诰。多士是周公告诫殷商遗民中的贵族人士的训导之词。 【原文】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 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译文】三月里,周公第一次在新都洛邑召集商王方面的贵族阶级,说了一番话。周王(指周公借成王的口吻)这样说:“殷商遗留下来的人员们听着!那个可怕的肃杀的上天给你们大大地降下来丧亡;我们周国帮助执行了天的命令,把天的显赫的威严在周王的刑罚和儆惩里表达出来,殷的天命就在上帝那里告了终迄。所以你们应该知道,这不是我们小国敢于占有殷家的天命,只是上天不愿意再给你们,决心要你们灭亡,因此他就连续地扶助我们;我们哪里敢妄求这个天位呢!上帝不愿意再给你们,这只须看天下的人民所信守奉行的,就可见出天的显赫的威严来。 【原文】 “我闻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则,惟帝降格向于时。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辞。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在今后嗣王诞罔显于天,矧曰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诞淫厥泆,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辞于罚。” 【译文】 “我听说:上帝是不让人们放纵地享受的,然而夏王桀却不领会这节制享受的法则,(恣意寻乐,)那时上帝就在他的地区里布下了灾异的诫告。夏桀还不能接受上帝的意思,反而更加狂荡起来,处处表现了他的罪状。到了这个时候,天就不再考虑,毅然废掉了形状的命令,降下灭国的责罚。于是他就命令你们的先祖成汤,革掉夏的统治;(成汤知道这是桀个人的罪行,与人民无干,)便把夏的贤人安置到四方,叫他们治理民事。从成汤到帝乙,没有不是勉励德行和谨慎祭祀的,天也就建立了商的天下,平安保佑了他们;商王也没有敢失去天心,没有不能配合上帝的,所以他们会一代代传下去。可是到了最后的一位嗣王纣,他完全不明天道,还哪里说得明白想念先王为国勤劳的故事;所以他就大大地狂荡起来,绝对不顾那上天在人民身上的显明的表现。这时上帝就不再去保护他,降下了这样绝大的灭亡。(从这里可以知道,)天所不帮助的,就是行为不良的人。所有四方大大小小的国家的丧亡,没有一个不是依照了他们的罪状而受罚的。” 【原文】 王若曰:“尔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灵承帝事,有命曰割殷,告敕于帝。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予其曰:惟尔洪无度,我不尔动,自乃邑。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 【译文】 王说:“你们殷家的人员呀!现在,因为我们周家的先王能好好地顺承上帝,所以上帝降下命令说:你们去惩罚殷家。我们执行这惩罚,并把惩罚结果祭告了上帝。我们的作为并不敌视你们,可是你们的王家却和我们敌对起来了。我再清楚地讲:是你们的武庚太没有法度,我们并没有采取行动,可是却先从你们的国家里发动了叛乱。我因看到上天已经严厉降罚了殷家,所以也就不再从严惩诛你们这些人了。” 【原文】 王曰:“猷告尔多士!予惟时其迁居西尔,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宁,时惟天命,无违!朕不敢有后,无我怨。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今尔又曰: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于天邑商,予惟率肆矜尔。非予罪,时惟天命!” 王曰:“多士!昔朕来自奄,予大降尔四国民命。我乃明致天罚,移尔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逊。” 【译文】 王说:“我告诫你们!我把你们迁移到这里来栖息,这不是我个人的心意不要安定,这是上天的命令,违背不得的!我也不能把上天的命令向后拖,你们不要怨我!如你们所周知:殷家的先人传下来的典册,上面记载着殷革夏命的故事。现在你们中间有人根据了这些历史,说道:(在夏亡之后,)有许多夏人是被召来选择于商王的朝廷的,商朝的百官之中少不了他们的职位;(但是为什么现在不呢?)(你们须知道,)我用人是把德行做标准的,(如果你们中间有贤人,)我一定要在商都里寻找出来;(如其没有合这样标准的,)那我只有哀怜你们而已。这不是我的罪过,实在是上天的命令!” 王说:“殷人贵族们!前些时我征伐奄国回来,我就下了一道命令给你们住在我们四境的人民。我为了明显地表达出天的责罚,所以把你们移到遥远的地方,让你们接近我们的管事官吏,做我们尊官的部下,好好忠顺着。” 【原文】 王曰:“告尔殷多士!今予惟不尔杀,予惟时命有申。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亦惟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尔乃尚有尔土,尔用尚事宁干止。尔克敬,天惟畀矜尔。尔不克敬,尔不啻不有尔土,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尔小子乃兴,従尔迁。” 王曰:“又曰时予,乃或言尔攸居。” 【译文】 接着,王又说:“告诉你们殷家的人员!现在我不杀你们,但我还把以前的命令重申一下。我们在洛水旁造起这座大城,为的是四方的人们到来时没有一个是被拒绝的;我们不但不会拒绝你们,而且正要你们做事,替我们奔走服劳,做我们的臣子,多多承顺我们。你们在这里,是永远可以占有你们所分得的土地,永远可以安宁地守着它。你们对我恭敬,天就给你们哀怜。如其不然,那么你们不但不能保有你们的土地,我也要把上天的责罚加到你们的身上。现在你们已经定居于你们自己的都邑,安然从事于你们自己的职业,你们可以好好地在洛水旁边享受那安稳的守护和绵长的岁月。你们的子子孙孙无穷地发展,就从你们今天的迁居种了根了。” 末了,王说:“(我本来没准备对你们说话,)因为你们中间有人表示,说是可以顺承我,所以我就乘便来问问你们在这里居住的情形。” 无逸第二十 周公在以召诰、洛诰两篇吸取夏商教训谆谆告诫成王之后,又以无逸一篇,沿用前两文同样的精神,进一步教诲成王不要贪图逸乐而要知稼穑艰难和小民之疾苦,发表了这篇语挚情殷的告诫之词。 【原文】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译文】 周公说:“啊!做君主的自始就不该贪图安逸啊!如果他先去知道了耕种和收获的艰难之后再去享受安逸的生活,那就可以明白小民们的疾苦。我们试看小民,爹娘在田地上用尽了劳力,(挣得一份产业,)可是他们的儿子(惯于不劳而获),不理会务农的辛苦,于是就安逸了,就任性了,为日既久,又侮辱他的爹娘道:老一辈的人懂得些什么!”(即此可知小民们的痛苦就是一家人也不容易理会呢。) 【原文】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太宗,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太宗之享国三十有三年。其在)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従。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译文】 周公说:“啊!我听说:从前殷王太宗,他本没有准备做王,原在小民群里经历了好久;等到他登了王位,识得小民们的苦衷,就能安养众多百姓,连鳏夫寡妇都不被轻慢,所以他享有国祚三十三年。到了中宗,他庄重严肃,以自助取得天助,治理民事十分小心,不敢有一些懈怠,所以他的国祚有七十五年。到了高宗,他先前也是在外面吃了辛苦的,常和小民们一起生活,后来做了王,忽然犯了喑哑病,三年不能说话,他不说话也罢,一说话时可就成了四方的法则了;他不敢懈怠,安靖殷国,大大小小的人物都为他所感动,没有一个有怨言的,所以他的国祚也有五十九年。从此以后立的王,生下来就习惯安逸,不知道种田的艰难,不懂得小民的劳苦,只是寻欢作乐。所以从此以后他们的王也没有一个高寿的,在位的时间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而已。” 【原文】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译文】 周公说:“啊!这也只有我们周家,太王和王季都能自己谦抑畏惧。文王秉承这两位先王的德行而奉行着,亲身管理平治道理和开展农业两种工事;他的性格又仁爱恭敬,永在想念怎样安保小民,怎样把恩惠传给鳏寡;从早晨到日中更到日斜,常常得不到空闲工夫吃饭,所以他能和睦万民。文王不敢游玩和打猎寻乐,只忙于和许多所属众邦的国君共同推行政事。因此,他即位的时候虽已到了中年,但还能在位五十年之久。” 【原文】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译文】 周公说:“啊!从今以后,继位的王可不要在酒里沉湎,不要在游玩和打猎里开怀,该尽力和万民共同推行政事啊!不要姑且自宽,说:只在今天玩一下。须知道不是人民所允许,也不是上天所允许的,(如果这样,)这个人就有了过失了。(再叮咛一句话,)千万不要像殷王纣那样迷惘荒乱和狂饮无度啊!” 【原文】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太宗及)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译文】 周公说:“啊,我听说:古时的君主和臣民常互相告诫,互相安顺,互相教诲,所以人们也就没有造谣生事的。如果此心不能容物,(不接受别人的劝导,)于是人们只顺着自己的私意,变乱先王的正法,延及大大小小的一切,结果只有激起人民心里的怨恨和嘴里的咒骂。” 周公说:“啊,自从殷王太宗到中宗到高宗到我们周家的文王,这四个人是最圣明的。如果有人告诉他们说:有些小民在怨你骂你呀!他们就更加警惕于自己的德行。某些事情发现了过错,连忙自己承认,说:这是我的过错!他们是实在真心这样干,岂但是对怨骂不敢含怒而已。倘使此心不能容物,人们就会来造谣生事,说道:小民在怨你骂你咧!你一听就信以为真。如果这样,不能好好地想念着先王的典型,开阔心胸,一定弄得对于无罪的人,轻则乱罚,重则乱杀,那么沸腾的怨气必有所归,自然丛集于你一个人身上了!” 最后,周公说:“啊!继位的王,该把此处所提到的各点深切地引以为戒!”君奭第二十一 周成王年幼,周公旦长期摄政,为了搞好和同时当政辅国的大臣召公奭的团结,特意阐述了大臣对治国的重要性,而大臣之间和衷共济尤为重要,因而总结了历史教训,对召公奭做了这样一篇讲话。由于周公直呼“君奭”,故以此为篇名。 【原文】 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惟人在(哉)!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 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 【译文】 周公这样说:“君奭啊!由于(殷人)干尽了坏事,所以老天把丧亡之祸降给了殷人。现在殷人已堕失了他们的天命,由我周家承受了,但我不敢说我周家已开始的基业就能可靠地永远美好下去;也由于即便天是不可信赖的,我也不敢说我们周家的国运最后必然是不美好的。(在于人的努力而已。)唉,您已说同意我的看法对,我也不敢以为可以安然信赖于天命,也不敢不长远敬念上天之威严与我下民。不迁怒于人啊!倘若我产的后嗣子孙不能奉承天地上下,不能继承发扬文王武王之光辉事业,不知天命之不易,那就天也难于信赖,就会堕失自己的天命!因而不能继续经营文王武王的大业,也无从恭奉他们的明德了。现在我小子旦,不能有所匡正于上,惟有以文王武王之光辉移到我们的好小子(成王)身上了。” 周公又说道:“天是不可无条件信赖的,只有我们继承和发展文王之德所孕育的光辉大业,才会使上天不厌弃文王受的大命。” 【原文】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天维纯佑命,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 【译文】 周公说:“君奭啊,我听说昔日商王成汤受了天命后,当时有着像伊尹这样的贤臣辅助他,就使他升配于天。殷王太甲时,则有贤臣保衡(黄尹)。太戊时有贤臣伊陟、臣扈,也使其升配上帝,还有贤臣巫贤,治理王家有功。在祖乙时,则有贤臣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贤臣甘盘。全都是这些在王朝有着位列的几位贤臣保治了殷王朝。所以按殷礼,上述诸王升遐配祀于天,而其臣配食于庙,经历了很多年。上天因为给殷王朝任命了这几位贤良臣佐,于是商王朝所有异姓之臣和同姓之臣莫不秉承其德业,明恤其政事了。内而王朝亲近重臣,外而各地侯服甸服首领大臣,亦皆奔走效命以供职了。所以如此者,由于上述诸贤臣惟举用有德行的人才,因而群策群力以辅相其君主之故。所以当天子有政事要施行于天下四方时,天下四方臣民就像信奉卜筮的灵验一样,没有不信奉天子的教令的。” 【原文】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灭威。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厥乱明我新造邦。” 【译文】 周公说:“君奭啊!上天赐给上述诸臣以寿考平顺至于天年,以之辅治殷王朝。可是殷王朝的嗣君纣,天灭其恶(看来没有不坠之天命)。现在您可以深长思考思考这些问题,以控求天之固命(不坠之天命),其可以用来助我成新造之邦。” 【原文】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又曰:无能往来兹迪彝教,文王蔑德降于国人。亦惟纯佑秉德,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闻于上帝,惟时受有殷命哉。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敌。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小子同未在位,诞无我责,收罔勖不及,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矧曰其有能格。” 【译文】 周公说:“君奭啊!过去为什么上帝殷勤奖励文王这德,把大命集于他身上呢?因为只有我文王能把夏诸部落部族团结起来,兴隆昌盛,当时有着治国人才有名的贤臣,如虢叔、如闳夭、如散宜生、如泰颠、如南宫括等人。可以说倘若无此五位贤臣辅佐文王及导以常教,进知皇天威命所属,就由这几位辅佐文王使盛德得以显著,终致冒闻于上帝,就以此承受了殷的天命了! 到武王时,这五位贤臣中唯有四人尚在(虢叔已死),他们四位后来跟随武王敬奉天威,诛杀敌人商纣。他们四人能昭明武王之德传布于天下,使天下尽称武王之德。现在我小子旦像游于大江河,在我往前时需要和您阿奭共同济渡。现在和我小子一同在位或不同时在位的官员,没有一个能提出匡正我的意见的,使我无从听到善言,也就无人劝勉我的不足。老成有德的人不能降尊屈驾,我就听不到有益的声音,听不到足以提高我到他们的金玉良言,更何况说格知天命呢?” 【原文】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我受命于疆惟休,亦大惟艰。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公曰:“前人敷乃心,乃悉命汝,作汝民极。曰:汝明勖偶王在(哉)!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译文】 周公说:“哎呀,阁下呀!现在应当对上述情况有所警觉了,虽然我们周家有着无穷的美好之处,但却是经历极大的艰难得来的。因此告诉您,您应当谋划可以使万邦兴盛的种种措施,不可以让成王迷误啊!” 周公说:“我们的前人武王宣了他的心愿,悉心地说:命令你们(指周公召公等)作为大臣就要能作为人民的楷模。并且说:你们要勤勉地辅佐君主,尽心力承担起这个重要的使命啊!只有我们文王的圣德,必须大大继承和发扬,要知道这可是无穷无尽的大事啊!” 【原文】 公曰:“君!告汝,朕允(兄)保奭,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肆念我天威。予不允(兄)惟若兹诰,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言曰:在时二人,天休兹至。惟时二人弗戡。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哉)!让后人于丕时。呜呼!笃棐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译文】 周公说:“君奭啊!告诉你呀!我的兄长太保阿奭啊!现在只有您才能诚敬地和我一道吸取殷人亡国的教训、长久地惦念我周家的天威。我来不及说得太多所以只讲这些,我只希望有能够帮助我们二人的人。但只有您和我同心同德。有人说:有此二人共辅王室,上天的美好就会日益降临。不过我二人不能独自承担如此重大的天命之美。望您能敬德以明勉励我优秀的人民,襄助我王继承发扬祖德。哎,如果真的没有我们二人,我周家能有今日这样的美好吗?我和您都应该成就文王的功业而不懈怠,因为文王的大业广播天下,达到了海边日出之地,所有人民对我周家的德教法度无不遵循听从。” 【原文】 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祗若兹,往敬用治。” 【译文】 周公说:“君奭啊!我不愿说这样多的话,我只是因感念关怀天命和我们的人民啊。” 周公说:“哎呀,君奭啊!只有您知道一般平民的德行,大都不是不能开始做一件事,但却很少能善始善终地完成,要知道只有善始善终才是可贵的。我能讲的就这些吧,希望您去虔敬地做好治理国家的大事。”立政第二十三 “立政”意为“立正”,建立官长之意。这是周公对成王讲建立官长、组织政权机构、如何用人行政等事。篇中总结了夏商任用官员的得失,自己摄政任用官员的经验,提出今后要怎样设置和任用高级官员,并提出周初官职建制系统,实际上是一张详细的官名清单。在周公告诫成王关于设官分职所有应注意事项中,特别强调了君主不要干预干涉刑狱司法,而是要由司法负责人员全权处理。是周初筹建国家机器的一篇重要文献。【原文】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译文】 周公这样说:“我拜手叩头敬告继天子位的王啊,我要同时对王和左右的常伯、常任、准人三位大臣和缀衣、虎贲等官员都告诫一番。”【原文】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亦越成汤,陟丕釐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用协于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呜呼!其在受德暋,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烝,三亳、阪尹。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従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译文】 周公说:“唉!在顺境中知道担心忧患的人很少啊(意在提醒他们对下文所要说到的问题,应知道担心而不把它做坏-即文中所说的“知恤”!古时候的夏朝,他的王室强大昌盛,是由于得力于求贤治国,尊敬上帝。他的大臣们身体力行于所诚信的多种德行,就敢敬告他们的君主说,我们谨拜手叩头来敬告陛下,选择任命好您的执事大臣常任(事),选择任命如您的管理民事的大臣常伯(牧),选择任命好您的公平执法的大臣准人(准)。做好这“三宅”(三择),就成为好君主。谨勉地重用俊德之人,就能做好选择任用大臣的事,这样,就能使三宅(三大臣的择用)之任用不会出现邪恶不正的人。夏桀德性悖戾,他所任用的都是暴德之人,而毫不顾念后果。接下来到了成汤,能受理上天的光辉之命,善于择用三大臣的事,能做得很好;而所选用的三大臣,务必选取俊德之士,也的确选到了。严谨地从贤俊中选择,因而择取了三大臣且都是俊德之士。这样,邦邑之内,能以成汤的用人之道相和;在四方,四方之人都大为效法成汤,因而彰显了汤的圣德。唉!可到了商纣却把坏的德行传遍四方,是一个只知道用酷刑的坏蛋,坏名声传遍了邦邑;只知道任用缺德之辈,于政事上一样的声名狼藉。上帝就针对纣的恶行给了惩罚,才让我们周家取代商朝承受了天命,抚治万民。接着上文王武王,能够深知大禹成汤选择三大臣的用心,深刻领会禹汤选三大臣务选俊德之士的苦心,从心里认识到选用三大臣的重要性,于是敬奉上帝,承上帝之德为人民建立了正长侯伯。建立的正长有:任人、准夫、牧,这叫三事(执掌政务、公平执法、管理民事的三大正长。这是第一组,是机要大臣,为王的枢密);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这是第二组,是所为的宫中之官,为王的近臣);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这是第三组,是所为的府中之官,为王执行政务);司徒、司马、司空、亚、旅(这是第四组,是诸侯的三卿及次于卿的大夫,处理侯国事务);夷、微、卢烝,三亳、阪尹(这是第五组,是封疆之臣,处理边疆事务)。只有文王才能深知三宅的重要,所以能设立常事(常任)、司牧人(常伯)等职。选用胜任有为的才俊。文王从不揽取教诲官、刑狱官和执法官的职权,全部由这些有司理民之官全权掌管,他只是严明训导监督检察其是否用心是否违背而已。对刑狱之事、执法之事,文王连敢都不敢不知道它,一任有司去处理。接下来到了武王,只一心遵循文王抚治天下的功勋,不敢失掉文王的大义和明德,只知道勤勉地遵守称颂文王的大德来继承大业。【原文】 “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译文】 “哎呀!我至亲的好小子已亲政为王了,那么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沿袭前人建置如下正长:司政事的立事(事、常事、常任、任人),司刑狱的准人(准,准夫),司民政的牧夫(牧,常伯)。我们要深知建立这三大官系的道理,使他们好好进行治理,来帮助和安抚我周家的万民。协调管理我们的刑狱官和执法官,千万不要让小人混进来。从一句话的幼小之处都要注意,都要归结于重用有德之人才,让他们治理我周家的万民。【原文】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之,兹乃俾乂。国则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训于德,是罔显在厥世。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励相我国家。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译文】 “哎呀,我本人已把听到的关于禹汤先王任用贤人的传说和美谈,都告诉给我亲爱的好小子王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周家嗣位的贤子贤孙,千万不要失误于干预刑狱之政和执法问讯之事,这些刑狱之政等事,只应该由正长去处理。从当年夏商名王和我周家建立正长起,就是建立司政事的立事,司民政的牧夫,司刑狱的准人,都能够妥善选择任用长官,并能施展其所长,因而使之成功于政事。一个国家没有在建立正长时任用贪财好利的小人,这样的小人不遵守德行,自然不能光显于世。所以从这以后,设立正长官员,千万不要任用小人,只应该选用吉士贤才,这样才能勤勉地治理国家。现在我们这位周家的贤子贤孙好小子王,不要失误去干预刑狱之事,要完全由有司官员去负责办理。要整治好武备,威力要达到大禹王所到之处,驰行天下,直到海滨,没有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