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1页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2页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3页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4页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广东高考)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侵蚀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演变的理解能力。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岩石溶蚀与侵蚀等关键词。黄土高原为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明显不符合题干中岩石溶蚀与侵蚀,也更不可能是由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引起的;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作用不可能造成岩石溶蚀,所以排除A、B、D选项。答案:C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23题。2松花江和长江中下游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BCD3下列地貌的形成属于环节的是()解析:第2题,松花江和长江所处地区不同,气候不同,水文特征也不同,属于气候因素对水文的影响,对应图中。第3题,图中环节表示河流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与其相关的是C图中流水侵蚀所形成的沟谷。A图为新月型沙丘,是风力作用造成的,B图为冰川地貌,D为海浪侵蚀地貌。答案:2.A3.C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界中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粮食短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接踵而至,直接危及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话题,逐步深入人们的大脑,进入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45题。4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A净化功能 B生产功能C平衡功能 D循环功能5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除了人口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随之影响了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净化功能 D循环功能解析: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的过程。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答案:4.C5.A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67题。6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7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该湖泊的湖底沉积物越来越多,湖底逐渐抬高,最后导致湖泊的自然消亡。第7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答案:6.D7.A“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回答89题。8“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A大气污染 B湿地丧失C特种灭绝 D全球变暖9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解析:“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太空挡走阳光、造云阻挡阳光、人工制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二氧化碳、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减弱太阳辐射强度。答案:8.D9.B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012题。10图中分别代表的环节是()A降水增加、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B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地面蒸发量增大、降水增加D降水增加、气温变幅变大、地面蒸发量增大11该示意图最有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A河谷农业 B坝子农业C绿洲农业 D立体农业12该示意图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第10题,土壤湿度增大会使地面蒸发量增大,而地面蒸发量增大,会使空气湿度增大;空气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加强,使空气中水汽增加,降水增加;土壤比热容增大,最高温度降低的结果是气温变幅减小。第11题,提取关键词“干旱”和“灌溉”即可判断最有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第12题,据题干可知,该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0.B11.C12.B二、综合题(40分)13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22分)(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气温日较差_;地表水_;地貌多_;土壤_;植被_。(12分)(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4分)(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6分)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第(2)题,植被破坏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14热点在线材料1:2011年11月14日,记者从中科院寒旱所了解到,通过对我国的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较强。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在第二类厄尔尼诺事件年,该地区低温多雨,出山径流量较丰富。材料2:厄尔尼诺指自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海温示意图”。知识连线(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关系。(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命题快线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1)下图表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请选择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7分)a西b东c海平面上升d海平面下降e升高f降低g干旱少雨h湿润多雨(2)结合上图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及其结果分析说明地理环境具有_特点。(2分)(3)材料1显示的我国的河西走廊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中,发生的气候的异常变化是夏季均温_,降水_。此时段内,河西走廊的_短缺现象会更明显。(3分)(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对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什么?(6分)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2分析,厄尔尼诺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原因在于赤道东南信风减弱,南美洲西海岸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必然打破原有的大气环流状况,结合所给的选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填写。第(2)题,厄尔尼诺现象说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第(3)题,分析材料1,可以看出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中,河西走廊的降水减少,夏季高温,干旱加剧。第(4)题,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或诱发滑坡、泥石流,但是增加了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