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 .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 .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 .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 .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课古诗四首教材分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下面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这四首古诗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要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情,需要教师辅之以必要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四首古诗的作者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并不陌生,对这四人的生平及经历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所以学习这四人的爱国主义主题的诗歌,学生并不难理解,只要学生能弄清楚一些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品位出每首诗中的千古名句的内涵就行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教学重点:背诵默写诗歌。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自学: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2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3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春望和泊秦淮。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教学步骤:导入:走近诗人 走进历史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沉郁顿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败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这首春望写于公元757年的三月。诗人看到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写下了切身感受。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学习第一首诗春望【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1老师出示字,请学生准确的读出。(ppt3)溅( jin )搔( so )簪( zn )笼( lng )戍( sh )阑( ln )新唐书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二月,“李光粥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X()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整个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絮( x )寥( lio ) 2学生介绍写作背景:(ppt5)安史之乱时,作者把妻儿送回老家,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时忧国,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表达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3自读诗歌春望【学生活动二】对照注释,理解诗意(ppt6)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了万两黄金。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学生活动三】品读诗歌,感悟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情感(ppt7-11)、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诗的四联写了哪几个形象?各组成了怎样的画面?1首联所望见的是什么?为全诗起到了什么作用?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在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同时描绘了一幅安史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读后让人触景伤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2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诗人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3颈联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请你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可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在那年代,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容易使人产生共鸣。4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伤,实际上却把忧国伤时之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后,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这一笔,使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活动四】小结本诗(ppt12)春望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学生活动一】准确无误的读诗【学生活动二】走近作者(ppt1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亲人的惨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其诗在晚唐极负盛名,或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或斥责官僚、边将的昏庸,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他的诗作中,绝句最妙,受读者喜爱。他与李商隐齐名,为区别于李白和杜甫,人们称他们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学生活动三】了解写作背景和“后庭花”的意思(ppt15-16)本诗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域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富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这首七绝。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陈朝灭亡。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着腐败和糜烂,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唱后庭花”警示唐王朝。【学生活动四】了解诗文大意(ppt17)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夜晚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 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学生活动五】品读诗歌,感悟诗中形象,理解诗歌画面(ppt18)泊秦淮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都有哪些特点?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这首诗写了秦淮的夜景。写了烟、水、月、沙四个形象,被两个“笼”字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 诗的第二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由于“近酒家”,才听得到从酒家里传来的歌声,引出下句,因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三四句的“商女”“亡国恨”“后庭花”用“犹唱”两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学生活动六】探讨结尾(ppt19)泊秦淮最后两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为什么?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是指责商女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一种曲笔,真正指责的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学生活动七】体悟情感(ppt20) 金陵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该诗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日下和时局的忧愤,抨击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学生活动八】比较鉴赏(ppt21)春望和泊秦淮诗歌主题的共同点是爱国主义,但又有细微的差异,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春望表现了忧国思家的情绪 泊秦淮针砭时弊,表达对时政的不满情绪。分层作业:理解诗歌意境,能背诵并默写诗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过零丁洋。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教学步骤: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诗。(请学生谈谈诗歌中的形象和画面,并请学生背诵诗歌)学习新课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ppt23-24)1介绍作者:陆游(11251210),晚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从事创作,著有剑南诗稿放翁词渭南文集南唐书等。他的诗大部分风格雄浑豪放,其中有些诗篇或驰骋想象,或寄意梦境,显现出浪漫主义色彩。2了解写作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时写的,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此时作者已是68岁的老人)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学生活动二】理解诗文大意(ppt25)僵直地躺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为国家戍守边防。深夜睡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声,梦中又来到铁骑飞跃冰河的战场。【学生活动三】感悟诗歌,了解本诗的写作特点。(ppt26)这首诗写了哪些画面?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写了“孤村”“轮台”“夜”“风吹雨”“铁马冰河”等。这首诗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戍轮台”的壮志巧妙的融合起来,使满腔的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起来荡气回肠。【学生活动四】品读诗中主人公形象(ppt27)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讨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前两句写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僻野,但仍不自悲伤,念念不忘的还是“为国戍轮台”,其拳拳忧国之心,何其感人!后两句诗气势更为高昂,显示出诗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抒发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全诗情感激荡,气势轩昂,成功塑造了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老英雄的高大形象。【学生活动五】领会诗中情感(ppt2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感情的流露是怎样表现的?明确:一、二两句写出了诗人罢官后年老体弱、困居故乡荒僻小村的情景和心情。诗人“僵卧”,写年迈体弱,“孤村”写生活处境的艰难,“不自哀”引出了“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了诗人为大宋国守卫边疆的强烈愿望。 三、四句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随时都将颠覆的危险命运,自然长夜难眠。从“夜阑卧听”可以看出诗人满怀忧国之情,把现实转入梦境,“铁马冰河”衬托诗人和抗金将士的勇猛,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活动六】聚焦“风雨”,鉴赏巧妙构思(ppt29)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提问:诗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提示:抓关键词“风雨”,从其含义入手 “风雨”含义有三:其一为自然风雨;其二为时代风雨,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由“戍轮台”可知。 其三为诗人内心的风雨,诗人一心为国,但壮志难酬,只觉得心痛悲伤,就是这无所不在的风雨声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在的希望联系起来了。学习过零丁洋【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ppt30) 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元将张弘范迫使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他坚决拒绝,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在大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后世所传诵,还著有文山先生文集。【学生活动二】了解诗文大意(ppt31)重点字词释义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丹心:赤诚的心。干戈:泛指兵器。大动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伶仃。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学生活动三】初步熟悉首联内容(ppt32)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擒王抗元。 【学生活动四】深入探究颔联特点(ppt33)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学生活动五】细细品味颈联意思(ppt34)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学生活动六】深切感悟尾联情感(ppt35)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学生活动七】交流名句感受(ppt3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的含义。,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最后两句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4创新思维:试比较春望和过零丁洋两诗的异同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这两句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板书设计:(ppt37)过零丁洋经历:起一经 四周星现实:风飘絮 雨打萍心情:说惶恐 叹零丁精神:谁无死 照汗青老师小结本诗:(ppt38)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途经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括了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抒发了极端悲痛的感情,表现了在强敌面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学生活动八】拓展延伸,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4.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文天祥这样的英雄文人?(ppt39)辛弃疾、岳飞、于谦、谭嗣同、秋瑾、鲁迅、闻一多等都是英雄文人。2.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ppt40) 蔺相如宁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