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德林与海子课件.ppt_第1页
荷尔德林与海子课件.ppt_第2页
荷尔德林与海子课件.ppt_第3页
荷尔德林与海子课件.ppt_第4页
荷尔德林与海子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尔德林与海子神意的天堂,之所以把海子和荷尔德林一起说,是因为,他们更像是一对多年都不曾见面的兄弟,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荷尔德林如兄,如师。默默地屹立在历史长河里,等待着前方的回音,海子带着死亡和诗歌,彼此辉映。诗人西川在死亡后记中更是直接称海子为“以荷尔德林的热情书写歌德的诗篇。”,相似的生命处境,荷尔德林:(Hlderlin,德国诗人,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1770年3月20日生于内卡河畔的劳芬,1798年后,因情场失意,身心交瘁,处于精神分裂状态,1807年起精神完全错乱,生活不能自理。海子:海子原名査海生,一生爱过4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荷尔德林与海子精神的认同,赫尔德林对孤独的吟诵切中了海子那颗孤独而迷茫的心,诗人的海子是孤独的,海子的诗歌是孤独的,这就是诗人的宿命,也是诗人的神性之所在。赫尔德林短暂的吟唱使海子蓦然顿悟到生命的真谛、诗人的崇高诗人是酒神的祭师,在神圣的黑夜里他浪迹天涯。因此他干枯的心灵不再孤独,作为一个热爱人类秘密的人,他本应该孤独,那么对秘密的追询就是揭示那掩饰已久的本真存在。海子从赫尔德林的诗歌中洞察了这一点。因此,他兴奋无比的喊道:“看着荷尔德林的诗,我内心的一片茫茫无际的大沙漠,开始有清泉涌出,在沙漠上在孤独中在神圣的黑夜里涌出了一条养育万物的大河,一个半神在河上漫游,唱歌,漂泊,一个神子在唱歌,像人间的儿童,赤子,唱歌,这个活着的,抖动的,心脏的,人形的,流血的,琴。”(我热爱的诗人赫尔德林)此后,海子有了面对孤独的勇气,他用饱蘸生命的热情在自己的诗歌王国上开垦自己的太阳之花。,海子是一个永远活在自己的内部世界,用生命感受一切的诗性之人。这总会让人归结于对时代的绝望。时代如此贫困,人们如此盲目,谁也不知道神性。于是,诗人放弃了这个外部世界。在诗的梦幻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这个世界给了诗人无尽的自我快乐,孤独的幸福,敏感的触角。也给了他苦涩的感伤和无尽的绝望。诗人已经没有了正常人的思维,反而这样,诗人体会到了更多的思想,虽然会有点孤独和无力。,在对创作主体的论述中,海子将文明史上的艺术家进行分类,纳入到自己的诗学框架中,分析其人格、创作和类型,以及艺术的走向等诗学问题。更重要的在于,海子常常将这些艺术家嵌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从精神上向他们学习。有时候甚至是一种身份虚拟,海子将自己想象成某一类型的艺术家,从而在短时间内达到人格气质的转换,并通过这种途径最终改变自己的诗歌面貌,达到创作上的跃升。这一点可以从海子貌似前后矛盾的诗学论述中发现端倪,比如他在前期论文中对母体型艺术的赞扬,到后期却将之否定。他崇尚父本的王者型的艺术巨匠,并将之设定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从内在气质上他则更倾心靠近那种王子型的艺术家,并在生命结束的前几个月写下了自己最后的诗学篇章,那篇情感深挚的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这种身份认同上的混杂心理也使海子的创作有时候不得不处于尴尬的境地,并以一种激烈的诗歌情绪表现出来。,对死亡的理解,海子与赫尔德林有着相似的取向。海子在阿尔的太阳中有着这样的一句题记:“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来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阳的人是背弃神的人。”海子有着很深的太阳心结,太阳是海子的归宿。他的诗歌前进的方向是天空,立足于大地之上的天空。在人类古老的传说中,太阳有着至高无尚的权威,是权利和力量的象征,是大自然的主宰,也是生命产生的源泉,所以他将太阳作为自己的诗歌元素和归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海子的创作分为鲜明的两块,基本上是以86年为界(这一年他开始太阳的创作,前一块是以河流、传说和但是水、水三篇长诗和在此期间写的一些短诗和诗论,从书写的背景和对象来说,基本是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从传统中取材,精神上也趋于东方的水性、母性;而后一块则是以太阳七部书为代表的,以及此间写的短诗和诗论,背景则多以其它民族的经典文献为主(如旧约、印度两大史诗、荷马史诗等),精神上呈现出火性、父性的特征。,海子在后期的创作中试图创作长篇的史诗(史诗诗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希腊史诗的前身可能诗某种以描写神与英雄们活动和业绩为主的原始的叙事诗,是一种吟唱艺术其伴奏的乐器是竖琴)。这位“麦子诗人”似乎也在为自己,包括整个民族构建一个充满神性、孕育生命的大地,这片大地是我们的家园。海子要当那吹竖琴的人,让所有的人听到远古大地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生命在原野上歌唱,大地,太阳,天空是如此有活力。突然之间,阳光洒进丛林,万物复苏,静悄悄的大地孕育黑夜,一切将会重生:“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如此的诗句更像开创世纪的英雄的口号。海子默然而去,正如那个多年以来,一直不活在尘世中的人。,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唱出了海子内心深处的声音。在这篇文章里,海子谈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做一个诗人,他认为抒情的对象要超越自我,触及到主体以外的大自然甚至是宇宙性背景中去,他不停地用到了“热爱”这个词,情绪的炙热,令人灵魂颤抖:“从热爱自我进入热爱景色,把景色当成大宇宙神秘的一部分来热爱,就超出了第一类狭窄的抒情诗人的队伍你应该体会到河流是元素,像火一样,他在流逝,他有生死,有他的诞生和死亡。必须从景色进入元素,在景色中热爱元素的呼吸和语言,要尊重元素和他的秘密。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这是海子最后的一篇诗学论文,通篇流淌的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达到了文本所能容纳的极限,像是临行前激切的倾诉。通过对荷尔德林的赞美,海子已经将抒情当成大地和天空的喉舌,成为宇宙性的歌唱,抒情诗人成为地上的王子和天空中的使者,纯洁而高远,超越了个人的狭隘情感,突入到更广阔本真的境地,这“本真”又像是“秘密”,是和谐完整的诗意境界,不可言说的言说,海子后期的抒情短章已然达到了荷尔德林的抒情品质。,2019/12/16,11,可编辑,“从荷尔德林我懂得,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诗歌中对于修辞的追求,对于视觉和官能感觉的刺激,对于细节的琐碎的描绘这样一些疾病的爱好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诗歌不是视觉,甚至不是语言。她是精神的安静而神秘的中心。”海子精辟地指出了自象征主义以降的现代主义艺术的缺陷,他称之为“世纪病”,促使他做出这种判断的恐怕是他浩览古今中外文化典籍尤其是古代经典的基础上做出的结论,这一点认识或许是偏见,或许是一种预言。但不可否认海子还是吸收了很多现代主义的东西。否定了修辞和语言,诗歌只剩下赤裸的“实体”或“元素”,这意味着诗歌在形式和精神上的纯粹,一如王子们纯洁的气质,要么是安静,要么是烈火,没有世俗的中间状态。,王子与王,在海子对人类精神主体进行的分层中,最让海子感到亲切的是他所说的“王子”,或者说“太阳神之子”,在诗学:一份提纲中,接着上帝的七日的是王子太阳神之子这一章,在这里他说他更加珍惜的是那些没有成为王的王子,他们才代表了人类的悲剧命运。何以说王子代表了人类的悲剧命运呢?“自从人类摆脱了集体回忆的创作(如印度史诗、旧约、荷马史诗)之后,就一直由自由的个体为诗的王位而进行血的角逐。可惜的是,这场角逐并不仅仅是以才华为尺度。命运它加手其中。正如悲剧言中,最优秀最高贵最有才华的王子最先身亡。”悲剧的成立乃在于完美天才的短促生涯,是渺不可知的命运带来的,是没有成为王的王子。王子型艺术在这里就是一种悲剧艺术,海子后期的精神飞翔太过决绝,忽略了自己民族传统中的现实包容力,或者说海子始终挣扎在这两种精神境地之中,如同茨威格的描述:“每一个恶魔似的人都鄙视现实性,把它看作为一种贫乏,他们始终是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他们置艺术于生活之上,置诗歌于现实之上。”海子对传统的评价就难免有偏激之处,只认同自己设定的诗歌理想而否定了给他的诗歌以黄金质地的传统文化。歌德的浮士德恰恰就在于圆融了光明与黑暗的质地,在螺旋上升中体验了神圣的自由,精神上远离尘世,而肉体又不鄙弃这人间。,海子所认为的伟大的诗歌还是由亚当型的王所创造出来的,在王子太阳神之子的最后,海子说只有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才终于为王,称他们是伟大的峰顶,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诗歌王子角逐的王座,而且可望而不可及。虽然命运为他们安排了流放,勤奋或别的,但那是他们的幸运,是一个诗人通向伟大圆满的道路。在这里,诗歌王子和王的区别在于,王拥有更加丰富甚至是苦难的命运,王拥有长寿和耐心。海子形容巨匠是主体和奴隶的合一,这表明王的悲壮在于能够承受苦难,呈现出崇高的生命形态,而不是像王子那样的纯洁短命。海子最后一篇诗学论文是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并非偶然,“热爱”表明心灵上的极度贴近,他肯定从荷尔德林的诗歌和生命中看到了更深刻的自己,这也说明他在这个时期对突入伟大诗歌一种绝望。虽然他将歌德、但丁和莎士比亚成为人类精神版图上的王者,但是他却只为荷尔德林写了热爱的论文。,宗教与神性,海子诗歌那种神性意味的获得还在于海子直取源头的诗学追求,他曾说自己开始时写过神话诗,诗经和楚辞像两条大河哺育了他。另外加上他对几大古代文明经典的学习,如古希伯莱民族的旧约、古代印度的两大史诗等等,使得他的诗歌的面貌早早就脱离了创作的幼稚和生涩。他似乎对原始本源性的东西有着与生俱来的向往,这使他的某些诗歌显得相当古朴,但是有含有很深的亲切感和神秘感。其实这种神性就是一种家园感,是贴近土地的精神返乡之旅。正如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阐释中说到的:“诗人的天职是返乡,惟通过返乡,故乡才作为达乎本源的切近国度而得到准备。守护那达乎极乐的有所隐匿的切近之神秘,并且在守护之际把这个神秘展开出来”。,荷尔德林的时代体验里,随着基督的出现和殉道,神的日子便没落了,神性或信仰的缺失在他的诗歌里形成了世界趋向于黑夜的隐喻。海子在太阳诗剧里唱道: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诗学:一份提纲中的朝霞和沙漠充分显示了这种迹象,言辞飘渺,精神上凌空蹈虚,“今夜,我仿佛感到天堂也是黑暗而空虚的。那些坐在天堂的人必然感到并向大地承认我是一个沙漠里的指路人,我在沙漠里指引着大家,我在天堂里指引着大家,天堂是众人的事业,是众人没有意识到的事业。”海子的诗学表述最后向宗教启示靠近,而不是趋向哲学思辨。,海子力图重新寻找到诸神并对他们给予命名,以使现代人重新找到栖居之所(故乡)的本源。然而,如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中所说:“诗歌的大地和天空已经消失了。大地和天空、人和神的无限关系似乎被摧毁了。这片大地上的人类受到了现代技术之本质连同这种技术本身的无条件的统治地位的促逼,去把世界整体当作一个单调的、由一个终极的世界公式来保障的、因而可计算的储存物来加以订造。”诗人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贫困的时代,它处于一个双重的匮乏和双重的不之中:在已死亡或逃遁的诸神之不再和正在到来的神之尚未中。诗人虽然返回了故乡,切近了本源,但却无论如何再也寻找不到历史性的所在的本源了,对于故乡孤独的守候变成了无限的悲哀,就像海子在海子小夜曲中所述:“如今只剩下我一个只有我一个双膝如木只有我一个支起了耳朵”。,正如海德格尔在临终前所说的“只有一个上帝才能救渡我们”,所以海子的长诗在最后仿佛有一种预言的性质:“他启示录般短暂的一生,使任何有良知的诗人都感到痛心。他的自杀,几欲造成先锋艺术中高迈激情暂时的缺席,如果不是永久的话。海子是圣徒般的诗人,他捐躯的意志具有不顾的性质,以致当我们返观他的诗作时,竟产生了一种准神学意义。”“看着荷尔德林的诗,我的内心的一片茫茫无际的大沙漠,开始有清泉涌出,在沙漠上的孤独中、在神圣的黑夜里涌出了一条养育万物的大河,一个半神在河上漫游,唱歌,漂泊,一个神子在歌唱”海子诗学最后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诗人如“半神”、“神子”,在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诗人身上的生命燃烧的纯洁气息同样也是一种“神性”。,海子曾对中西方的诗歌精神作了比较:“这一次全然涉于西方的诗歌王国。因为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苍白孱弱,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陶醉于自己的趣味之中。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这是最令我难以忍受的。比如说,陶渊明和梭罗同时归隐山水,但陶重趣味,梭罗却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本身表示极大的珍惜和关注。”这也是一个极富创见的观点,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