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对策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对策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对策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对策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lassified index: tu984 u.d.c: 711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heritage corridor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jilin songhua river candidate: fu kejia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 yuan q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ity: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ffil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date of defence: december, 2011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 摘 要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 对现有自然环境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 发展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在全国各地,打着发展旗帜来拆迁历史街 区、挖掘地下文物、损毁文化遗产、破坏自然环境等违法事件层出不穷。因此, 如何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成为 当前发展与保护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论文首先对吉林市现状情况进行解读,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资源条 件等情况;从遗产空间分布关系、遗产产生与城市关系密切度等几方面,对吉 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的调查研究区域进行界定。 其次,对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包括自然基底、文化 遗产、工业遗产三大部分。自然遗产方面对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四大名山、松 花江水系进行调查;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包括古城池、古遗址、古墓葬、历史 建筑、宗教建筑、石雕石刻、传统民居、革命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 化遗产则涵盖了如松花江河灯、吉林马氏布艺等传统文化习俗;工业遗产则包 括了近现代工业发展遗留下来的机器、厂房、厂址等。 随后,通过对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历史背景分析,归纳出吉林市对松花 江功能需求演变、吉林市城市形态发展与松花江的双重关系;分析得出吉林市 松花江遗产廊道的主题及优势特色;提出了遗产廊道内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发 掘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最后,提出了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对策,主要包括保护对策和 实施对策两方面。规划对策方面,确定了遗产廊道保护规划的目标,并从构建 自然、历史、工业遗产廊道的宏观角度,对遗产廊道进行定位;从绿色廊道、 游道、遗产、解说系统 4 个方面对遗产廊道进行格局构建;将松花江遗产廊道 保护区域划分为 6 个分区,从用地功能配置、开发指标控制、空间形体设计等 方面进行控制引导。管理对策方面,从编制保护规划体系、健全专项法律制度、 制定管理实施细则、推动市场经济运作和深化公众参与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 实施建议。 关键词: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对策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 - abstract since 21st century,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growing ever fast, it also has serious impacts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urban historical heritage. the conflicts between historic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have escalat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under the cover of economy development, incidents such as demolition of historical blocks, excavation of underground cultural relics, damaging cultural heritage, natural environment come one after another. therefore, how to continue to preserve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while maintaining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becomes an urgent problem. the paper first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jilin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topography, climate, resources, etc; it then discusses how the city affects the origin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heritages, and gives a geographical definition for heritage corridor around jilin songhua river. secondly, the author conducts comprehensive field research that covers three aspects: the natural heritage,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e heritage corridor. as to natural heritage, the research includes songhua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and four famous mountains long them; as to architectural cultural heritage, it includes ancient city fortresses, ancient ruins, ancient tombs, historic buildings, religious buildings, stone carvings, traditional houses, historical venues; as to non-architectural cultural heritage, it covers lighting along the songhua river and jilin ma cloth arts and other traditional cultural practices; as to industrial heritage, it includes legacy of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uch as machines, plants, sites, et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heritage corridor, the authors summarizes how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to songhua river from jilin city has evolved, and their codependent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further discovers the theme and advantages of heritage corridor, reveals existing problems, and explores in depth the root causes. finally, from both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erspectives, possible solutions are proposed. in terms of planning, the goal of heritage corridor preservation should be defined clearly. long term strategies should be developed from natural, historical and industrial point of view. the heritage corridor is to be re-architected from four aspects: green corridor, travel channel, heritage, interpretation system; heritage corridor should be divided into six sub-areas, and guidances need to be provided for land usage, development quota and spatial design.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i - in terms of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how to implement preservation system, improve specialized legal system, make detailed plans, promote market economy and encourage public participation. keywords: jinlin, songhua river, heritage corridor, protection strate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v -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 1 章 绪 论 . 1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 1.1.1 世界范围内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 1 1.1.2 当前我国城乡快速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突出矛盾 . 2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1.2.1 研究目的 . 2 1.2.2 研究意义 . 3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3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3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4 1.4 相关概念界定 . 6 1.4.1 遗产廊道 . 6 1.4.2 文化遗产 . 6 1.4.3 工业遗产 . 6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7 1.5.1 研究内容 . 7 1.5.2 研究框架 . 8 第 2 章 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现状 . 10 2.1 吉林市概况 . 10 2.1.1 地理区位 . 10 2.1.2 自然条件 . 10 2.2 调查研究区域界定 . 11 2.2.1.空间相关性 . 11 2.2.2 性质相关性 . 11 2.2.3 自然边界 . 11 2.3 遗产廊道现状调查 . 12 2.3.1 自然基底 . 12 2.3.2 文化遗产 . 13 2.3.3 工业遗产 .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v - 2.4 本章小结 . 21 第 3 章 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分析 . 22 3.1 遗产廊道背景 . 22 3.1.1 吉林市对松花江功能需求演变的关系 . 22 3.1.2 吉林市城市形态发展与松花江的关系 . 29 3.2 遗产廊道主题与特色 . 34 3.2.1 遗产廊道主题解析 . 34 3.2.2 遗产廊道特色分析 . 35 3.3 遗产廊道问题与原因 . 37 3.3.1 遗产廊道存在问题 . 37 3.3.2 遗产廊道问题原因 . 38 3.4 本章小结 . 39 第 4 章 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对策 . 41 4.1 遗产廊道保护规划要点及定位 . 41 4.1.1 遗产廊道保护规划目标 . 41 4.1.2 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宏观定位 . 41 4.2 遗产廊道格局构建对策 . 42 4.2.1 绿色廊道 . 42 4.2.2 游道 . 46 4.2.3 遗产 . 48 4.2.4 解说系统 . 54 4.3 遗产廊道分区保护规划对策 . 55 4.3.1 自然休闲度假区 . 56 4.3.2 科技宜居新城区 . 58 4.3.3 吉林旧城核心区 . 59 4.3.4 人文自然协调区 . 62 4.3.5 工业遗产核心区 . 63 4.3.6 现代工业拓展区 . 65 4.4 遗产廊道实施与管理对策 . 67 4.4.1 编制保护规划体系 . 67 4.4.2 健全专项法律制度 . 67 4.4.3 制定管理实施细则 . 67 4.4.4 推动市场经济运作 . 67 4.4.5 深化公众参与机制 . 68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vi - 4.5 本章小结 . 68 结 论 . 69 参考文献 . 70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 . 74 致 谢 . 75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 1 章 绪 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世界范围内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经历战后恢复期,经济明显好转,农村 劳动力渐渐进入城市,于是,在世界各大城市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城市建设活 动。由于经济条件的诸多限制,因此老城区内破旧建筑大量拆除,诸多新建 筑拔地而起1。省钱省力的做法结果是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恶化了。 随着城镇面貌不断变化,历史风貌消失殆尽,新旧建筑的历史脉络被无情割 裂,城市特色不复存在2。因此,对历史地段的保护构想开始形成。 1964 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 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威尼斯宪章)中提出“文化遗存的含义不仅 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连同其中的某种特有文化、某种有意义的历程或由某个 历史事件影响的城乡风貌也应涵盖在内;历史遗迹的保护包括对特定区域的 环境保护;古迹不能脱离其生产的历史环境而单独存在3” 。 古迹与其环境相伴而生的概念是威尼斯宪章的精髓。除了保护文物建筑 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保存历史记忆,保存城镇历史 的连续性4。1976 年在内罗毕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 建议 (内罗毕建议)中指出“在历史文化街区内,每一栋单体建筑,其历史 价值可能尚不足以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但其整体风格却能反映出城镇历史风 貌的特点,因此带动了整体价值的升华5” 。1962 年法国通过了马尔罗法 令确立“历史保护区”概念。1967 年英国颁布了城市文明法案规定“规 划管理部门应对其管辖范围内具有特殊艺术、历史价值的区域定为历史保护 区6” 。 历史文化保护的概念从威尼斯宪章所提及的古迹及其周边环境逐渐引 申出发展为历史街区的范畴。 1987 年, 华盛顿宪章中指出“历史街区包括了城市、城镇的历史文化 中心,同时包含其中的自然、人工环境7” 。 华盛顿宪章成为威尼斯宪章 后对于历史建筑和历史性城市保护的重要国际性法规, 表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 护范围已经涵盖了整个历史城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1.1.2 当前我国城乡快速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突出矛盾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 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城市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 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保护历史的乱序性,保存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生活发 展的必然需要。经济越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显 得重要。 然而,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的同时,对现有自然环境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保护历史 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在全国各地,打着发展旗帜 来拆毁历史街区、挖掘地下文物、损毁文化遗产、破坏自然环境等违法事件 层出不穷。一方面,部分政府官员由于提高 gdp 的政绩需要,执法不严、违 法不究;另一方面,城市投资者及开发商以利益至上为原则,公共道德缺失; 因此,现阶段成为历史遗产、文物古迹保护最艰难、最迫切、最重要的历史 时期。 一座城市能够延续和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城市文化的延续。城市不仅体现 着它所具有的物质功能,而且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复杂进程,包含着深刻的文化 意义。如何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持续推进文化 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这一问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尖锐地提了出来, 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我国的历史文物古迹蕴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变迁、时代更替,反映 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代代生息和智慧创造,是中华儿女的传世珍宝,同时 也是整个人类的文化宝藏。历史文化保护同时是连接民族感情、传承民族文 化、维护民族团结、奠定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石,也是维护世 界文化丰富性和独创性,促进世界发展进步的动力。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吉林市松花江两岸自然、文化、工业遗产 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对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归纳出吉 林市与松花江之间的关系。根据松花江遗产廊道自身特色,提炼出吉林市松 花江遗产廊道的主题及优势特色。提出了遗产廊道内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发 掘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对策,构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遗产廊道的保护格局,并进行分区保护控制引导。通过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制度,协调城市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深化公众参与等实施管理手段,最终达 到对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综合保护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本文以松花江吉林市区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文化保 护、建筑、生态景观等相关内容,对松花江两岸廊道遗产的类别、价值进行调 查分析,确立松花江遗产廊道的主题,归纳保护与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提 出了保护方法及对策。弥补了松花江目前仅从历史变迁、沿岸考古、水文地质 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不足。 1.2.2.2 实践意义 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 城三个层次,而对大尺度、跨区域、多省市的线性遗产廊道的保护则处于刚 起步的研究阶段,因此,线性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的提出,丰富了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研究对维护城市水域生态环境和谐,协 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促进城市地域历史文化延续都有着 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流域内其他城市松花江遗产廊道的构建, 乃至整个松花江流域遗产廊道 的构建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后绿色廊道(green way)的概念在美国逐渐成熟。 “green 代表绿色,表明存在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 表示是人类、动物、植 物、水等的通道8” 。查理斯利特尔(eharles little)在美国的绿色通道 (greenway for american) 中认为绿色通道主要包括: “沿着诸如滨河、溪 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用作休憩的废弃铁路、沟渠、风景道路等 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特征及历史 遗迹和人口集中区的开敞空间;用于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自然式道路;线状 或带状公园9”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searns 进一步提出了“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 ”的概念:即“拥 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 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10”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 国通过第一个国家遗产廊道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 (illinois and michigan canal national heritage corridor)11。1986 年至 2006 年期间,美国国会又连续通过了包括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廊道、特拉华和莱 通航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等, 在内的 36 个遗产廊道12, 13, 14。 mean, mary 将 “廊 道遗产与地区规划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15” 。 此外,有学者对“遗产廊道的 教育意义非常关注,合作调查评估遗产廊道的教育需求以指导发展教育计划 16”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有关遗产廊道的研究和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 学系王志芳、孙鹏发表的第一篇论文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 法后,相关学者才意识到遗产廊道的研究的重要程度,相关论文才逐步增 多。 (1)关于京杭大运河关于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的专项研究遗产廊道的专项研究 论文对于“京杭大运河 工业遗产廊道” 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多, 其中关于遗产廊道的构建意义与价值, 以及廊道的构建和保护构想的比例较大,而相对缺少详细的、指导性强的保 护理论与策略。 朱强通过对京杭大运河工业遗产历史背景、历史工业景观与运河的关系 进行分析,完成运河工业遗产的判别与登录,并将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分布进 行总结,对其价值进行评价与分级,完成运河遗产廊道的格局构建,并提出 保护实施对策17。李伟等分析了我国现行的遗产保护体系对大运河保护的不 足,提出建设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大运河整体保护的初 步框架18。李迪华通过对大运河全线的亲身调研,认为京杭大运河是生命的 奇迹,提出大运河遗产廊道系统实施整体保护战略,以保护大运河的可持续 利用19。李春波等应用 gis 技术,将京杭大运河天津段内的遗产数字化,分 析各种类型的遗产与廊道间的分布趋势,得出大运河天津段的合理遗产廊道 宽度20。俞孔坚等对大运河工业遗产进行概况分析,得出大运河工业遗产廊 道的范围与层次21。朱隽通过对文化路线和遗产廊道的异同点进行比对分 析,提出大运河保护的原则与方法22。杨静对大运河的人文价值和现状问题 进行分析,制定遗址保护方法,采用划定保护区、建立博物馆和遗产廊道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方法,进行保护实施23。周威从管理方法、开发保护、旅游利用等角度,对 中外运河进行分析对比。提出运河遗产廊道的构建与保护对策,及旅游开发 策略24。 (2)其他地域遗产廊道的专项研究其他地域遗产廊道的专项研究 物质遗产廊道与非物质遗产廊 道并存,通过引入相关系统,对藏彝走廊等文化遗产廊道进行完整构建。部 分论文中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数理模型、gis 等手段,对现有遗产廊 道内的各类遗产进行评价与登录,以确保遗产价值的客观真实性。 信丽萍等对分析南京城西历史功能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城西的 历史遗迹分段调研(自然基地、遗产分布、破坏情况三个方面) ,提出以自然 和文化遗产保护、绿色廊道及游步道的建立、引入解说系统等手段,以形成 完整的遗产廊道格局25。俞孔坚等以浙江台州为例,通过对基础数据与资料 的分析与整理,建立 gis 数据库,通过对景观阻力面计算的分析研究,来得 出遗产廊道适宜性的分析方法26。王肖宇分析得出京沈之间的“清文化”要 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遗产廊道文化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建立遗产廊道地理 信息库27。 丁小丽通过对丝绸之路宁夏固原段内的自然条件、 历史文化背景、 区域背景等进行解读, 对遗产廊道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后, 得出廊道的特殊 “z” 字结构28。乔大山通过对漓江遗产廊道构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后,提出廊道 构建的概念性策略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保护与开发策略29。吴其付对藏彝 走廊的概念与价值(民族价值、考古价值、旅游价值、遗产价值)进行界定, 对藏彝走廊的现状条件进行分析,提出遗产廊道对于藏彝走廊遗产保护的重 要性,建立了遗产廊道的构建框架30。 (3)以遗产廊道模式以遗产廊道模式发展旅游经济的研究发展旅游经济的研究 遗产廊道结合旅游资源 研究于近几年出现,且研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形式多样。论文以研究河 流、运河为主,以及历史悠久、文化特点鲜明的陆路文化廊道,如我国古代 丝绸之路、红军长征之路等。 梁雪松对遗产廊道丝绸之路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客源市场进行调查 分析,提出遗产廊道丝绸之路旅游开发战略,且对其空间结构和产品线路进 行设计31。吴元芳对枣庄运河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运河旅游的 开发导向、重点、关键性原则,建立以人为本的运河旅游模式32。施然对遗 产廊道旅游开发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时空模式和旅游 开发的多种优化模式,并对京杭大运河进行案例研究,总结补充了保护和开 发的做法与建议33。彭珊珊对红色文化遗产廊道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 红军长征湖南段相关旅游资源进行评述,进行优劣势分析,建立了红色遗产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廊道旅游开发模式,并将其进行了线路的设计与应用34。 综上所述,由于遗产廊道涉及内容多、涵盖学科广,具有区域性、灵活 性、复杂性等特征,现阶段对于遗产廊道的保护工作暂时处于提出保护策略 及措施,而缺乏细致的、全面的完整保护方法。因此,遗产廊道的进一步研 究还应该在对遗产廊道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遗产廊道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 ,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 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 及环境改善。遗产廊道由绿色廊道、游步道、遗产、解说系统四部分构成。 其中,解说系统是对其他三部分的软性解释35。 特点如下: 以线性廊道的方式,将不同类别的遗产进行连结,形成统一的整体;包 括水系、铁路、道路中的整体或部分区域;重视历史文化(绿色廊道可以不 具有文化特性) ,注重经济价值以及生态自然环境36, 37, 38。 1.4.2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 史、艺术和科学简直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 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 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 匀货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时代相承 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口头传统、 传统表演艺术、 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文化 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39” 。 1.4.3 工业遗产 2003 年,由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工业遗产的塔吉尔宪 章中将工业遗产的解释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 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 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的场所,如住房 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40” 。 2006 年,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 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 ,对工业遗产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即“具有历史学、 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 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 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 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41” 。认为,十九世纪四十 年代以后中国各个时期的近现代工业发展,产生并保留的工业遗产风格迥异、 特色鲜明,体现并代表着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革与发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遗产廊道保护与构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接着 对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进行了实地调研; 然后对吉林市与松花江之间的历史 关系进行解析;提炼主题,并对其特色进行归纳,提出问题并发掘原因;最后 提出了吉林市松花江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对策,包括规划策略和实施策略两方 面。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研究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总结了国内外 在遗产廊道构建与保护方面的相关研究, 进而对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一 定的说明,明确了研究对象,最后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对吉林市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等进行概括描述,确定了沿江两 岸相关遗产的选择依据, 并明确具体调查研究范围; 通过实地调查、 沿途采访、 专家咨询的方式对吉林市遗产廊道内的自然基底、文化遗产、工业遗产进行了 详细的调研。 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对吉林市与松花江的关系进行梳理,分别从功能需 求关系与形态演变关系两方面进行阐述;确立松花江遗产廊道的主题,分析了 遗产廊道的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