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企遭遇融资性贸易风险.doc_第1页
当国企遭遇融资性贸易风险.doc_第2页
当国企遭遇融资性贸易风险.doc_第3页
当国企遭遇融资性贸易风险.doc_第4页
当国企遭遇融资性贸易风险.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国企遭遇融资性贸易风险 作者:陈鋆 文章来源:大经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突然完全禁止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发展,所以当前融资贸易业务利导不利堵,利改不利禁,抓紧规范操作,加大转型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在企业贸易经营过程中,银行根据企业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资信实力,以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提供银行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称为自偿性贸易融资。但由于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资信,很难从银行通过自偿性的贸易融资解决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而通过占用大中型国企的良好银行信用,自己控制上下游客户,以国企名义与客户签订贸易合同,取得银行融资,销售货物后返还一定手续费给相关国企,这种以融资为目的,以贸易为手段,放大自身规模的贸易,表面称代理贸易,实质为融资性贸易。 风险浮出水面 对于多数贸易型国企而言,由于机制僵化等固有的体制性问题,在贸易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市场逐渐被蚕食,但在取得银行信贷方面仍具有天然优势,从而通过出借自身信用赚取手续费,然后通过加大周转率解决利润来源。 由于中小企业强烈的扩张欲望。加上宽松的融资环境,使整个融资性贸易规模越来越大,风险敞口也不断加大,金融海啸的突然到来进一步加剧风险的爆发。2008年以来因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急跌,使实际贸易企业(简称实企)无法按时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收回货款,资金链出现断裂,开证开票的国有企业成为最后支付人的不乏其例。 众所周知,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控制等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但即便在银行严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下,每年依然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现在很多国企所做的融资性贸易表面上是贸易行为,实际上成为中小企业的“银行”,而在运作中却缺乏银行制度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既无科学的事前资信评估,也无严密的风险防范和应变措施,在监管上更无法像银行一样对账户实时监管,只能在有限的保证金及部分抵押物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性支持,一旦实际贸易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国企则成为最后支付人,承受巨大损失。 由于上下游客户都由他人控制,存在交易无货真价实的商品,发票和报关单等凭证均是伪造或虚假的情况,不论是真实贸易,还是虚假的关联交易,不论是面对客户,还是面对银行,只要敞口风险超出自身支付能力,导致信用证无法按期支付,形成国企对银行大量不良债务,其中产生的法律纠纷都将由国企独立承担。 从操作表面上看,既不要开拓市场。也无须承担交易风险,由贸易商自行寻找上下游客户,国企只要收取保证金,控制货物,就能坐定收取手续费,但其中却暗含一定的经营风险。短期看,实际上只有保证金可控,很难真正控制货物,即便货物办了质押,在流转中仍是很难监控,资金结算就更不在监管能力范围内,风险隐患不言而喻。从长期看,业务单一,客户单一,直接造成国企依赖性强,大量的资金信用被各类民企占用,荒废自身主营业务,在市场上会逐渐丧失自我生存能力。 融资性贸易的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引发整个国有资产经营的系统性风险。在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情况下,贸易商的风险向提供融资性贸易支持的国企传递。由贸易商造成的大量的信用证和银行承兑汇票逾期。会进而形成国有企业的巨大债务,让国有企业举步维艰,而银行同时收紧授信,不再输血,即便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本身不出现问题,失去造血功能后也很难持续经营。 融资性贸易管理和监督机制的相对宽松,容易滋生道德风险。一方面,融资性贸易的需求方在沉重的资金需求压力下,会不惜一切代价获取融资支持,造成国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国企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性贸易支持的过程中制度约束不严,决定权集中在国企管理层。2007年上海“首富”周正毅案就是通过融资贸易做大电解铜合同,套取现金炒作股票,最后案发牵涉大批银行及国企官员。 融资性贸易实际上是资信不高的实企通过向国企支付手续费,利用国企的信用取得银行信贷支持,所以实质已是类银行业务,但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无法如实反映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下,因此融资性贸易日益受到民企的青睐,放大倾向越来越明显。所以说融资性贸易使国家在宏观调控和管理上都增加了难度,一旦引起系统风险将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规范操作,加快转型 融资性贸易作为一种变通的融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极大程度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由于机制不完善,监管不严密,容易滋生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时完全的禁止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发展,所以当前融资贸易业务利导不利堵,利改不利禁,抓紧规范操作,加大转型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融资性贸易业务其实已属类银行业务,就应引入银行的监管,同时加大对上下游客户的控制,加强货物的监管。 首先,严肃操作纪律。严禁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贸易,对个别企业既无真实贸易基础,也无资金实力,通过伪造虚假发票和报关单等凭证,套取银行资金或骗取出口退税的业务,隐含巨大的资金风险及法律诉讼风险,要坚决制止。 其次,落实资信调查。对开展此项业务的客户和业务进行定期评估,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从客户的资信优劣、抵押资产质量、业务的风险程度、资金使用占比等多个角度对客户及业务进行全方位立体的评估。确保业务在可控的范围内操作。 再次,落实保证抵押。进行融资贸易的企业除必须按要求交具足额保证金外,还应对无法确保的信用使用额度提供足够的抵质押物,国企在对抵质押物市场价格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应根据业务风险和抵质押物的不同,采取一定折扣办理确实的抵质押手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要求实企对融资性贸易商品采用套期保值对冲现货风险,以便对抗市场变化带来的跌价冲击。 第四,加强当期监督。对实企客户账户应与银行签署三方共管协议。监督融资企业账户资金往来,确保现金流正常,交易正常;对交易货物无论仓单还是运输发票都必须由国企控制,货款应直接回笼国企,收一笔钱放一票货,而不是通过实企划转,确保资金能按时支付信用证和银行承兑汇票余款。 最后,调节业务占比。按银行的管理惯例要求,避免个别业务或客户在国企融资类贸易业务占比过大,合理调配各项业务占比及客户所占份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避免将风险集中在某项业务或某个客户身上。 无论如何加大监管,毕竟是用自己的钱做别人的业务,国企在赚取小额手续费的同时承受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挖掘内涵,加大业务转型力度。 许多贸易型企业商品覆盖面广,拥有大量的各行业客户,自身也有许多经验丰富的业务员,个别还有码头和仓库,应整合资源,逐步从贸易公司向供应链管理服务型公司过渡。融资性贸易业务则逐步向供应链管理的采购执行服务环节转变,提供集商务服务、资金结算服务、物流服务、信息处理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供应链服务,在增加业务融资环节的可控性同时,提高单笔业务利润率。 在控制大量终端客户的同时,贸易型企业应逐步向制造或科技类企业进军,实现贸工技一体化,更好地控制成本,贴紧市场,使企业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贸易融资贸易融资(trade financing)贸易融资,是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境外贸易融资业务,是指在办理进口开证业务时,利用国外代理行提供的融资额度和融资条件,延长信用证项下付款期限的融资方式。 银行提供以下贸易融资业务的服务:1. 授信开证,是指银行为客户在授信额度内减免保证金对外开立信用证。 2. 进口押汇,是指开证行在收到信用证项下全套相符单据时,向开证申请人提供的,用以支付该信用证款项的短期资金融通。 进口押汇通常与信托收据配套使用。开证行凭开证申请人签发给银行的信托收据释放信用证项下单据给申请人,请人在未付款的情况下先行办理提货报关存仓保险和销售,并以货物销售后回笼的资金支付银行为其垫付的信用证金额和相关利息。 3. 提货担保,是指在信用证结算的进口贸易中,货物先于货运单据到达目的地,开证行应进口商的申请,为其向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具的承担由于先行放货引起的赔偿责任的保证性文件。4. 出口押汇业务,是指信用证的受益人在货物装运后,将全套货运单据质押给所在地银行,该行扣除利息及有关费用后,将货款预先支付给受益人,而后向开证行索偿以收回货款的一种贸易融资业务。5. 打包放款,是指出口商收到进口商所在地银行开立的未议付的有效信用证后,以信用证正本向银行申请,从而取得信用证项下出口商品生产采购装运所需的短期人民币周转资金融通。6. 外汇票据贴现,是指银行在外汇票据到期前,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外汇票据持票人。7. 国际保理融资业务,是指在国际贸易承兑交单赊销方式下,银行或出口保理商通过代理行或进口保理商以有条件放弃追索权的方式对出口商的应收帐款进行核准和购买,从而使出口商获得出口后收回货款的保证。8. 福费廷,也称票据包买或票据买断,是指银行或包买人对国际贸易延期付款方式中出口商持有的远期承兑汇票或本票进行无追索权的贴现(即买断)。 9. 出口买方信贷,是指向国外借款人发放中长期信贷,用于进口商支付中国出口商货款,促进中国货物和技术服务的出口。出口买方信贷中,贷款对象必须是中国工商银行认可的从中国进口商品的进口方银行,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进口商。商贷款支持的出口设备应该以我国制造的设备为主。各银行对贸易融资的做法大体相同,但仍有细微的区别。在选择贸易融资银行时,应该详细操作操作方法。 上一个文章: 中国企业: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下一个文章: 品牌消费:中国更崇洋,印度更本土 浅议如何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时间: 2009-07-23 11:15:26来源: 江苏经济报 网友评论 0 条 中国农业银行仪征市支行副行长 陈九凤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外汇业务特别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面临进出口商、市场及国外银行的风险,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进出口商的风险。主要是进出口商面临资金流动性短缺而无法履约,以及进出口商转移挪用销售回笼资金等。二是市场的风 险。主要是进出口商品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而引起业务中止或亏损较大。如在较高价格时签订远期合约,则将会因业务中止而支付违约赔偿。三是银行的风险。银 行由于投资与美国次级债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巨额资产损失而引起流动性紧张,资金支付困难。针对以上情况,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的主要途径有:一是严格国际惯例操作。对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联的出口业务,严格按国际惯例进行单据和异议的处理,避免因不按惯例操作引起对方银行拒付而造成的收汇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客户与银行纠纷风险。 二是严格控制融资比例和期限。在办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根据业务类别从严控制融资的比例和期限。如在进口押汇业务中,对于价格波幅较大的进口产品则需 适当降低融资比例,以减少动荡时期因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业务风险;对于非全额质押或保证金的海外代付和保付加签业务,则应控制在一定期限内,以减少因 期间企业经营形势和市场变化带来的履约风险。三是严格限定业务银行。在办理融资业务时,除对相关联业务本身应符合融资条件,还应重点关注对方银行的整体实力和历史信用记录,避免因银行不能按期付款给我行融资带来的风险。 四是严格选择融资主体。在办理贸易融资时,要深入了解融资主体的经营情况,认真评估其受次贷危机可能的影响程度,重点选择历史结算记录良好,规模较大的 进出口企业。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一些小型制造企业,则应从严审慎办理。对贸易融资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及时跟踪海外客户资信动态及所处国家的经济金融状 况,防患未然。五是严格进行风险转移。对于到一些不发达或动荡地区的出口业务融资,应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来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客户在 交单并获得对方银行的承兑后,及时通过代理行做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买断;对于不适合通过代理行来办理的融资,则应要求客户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投 保,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核准的最高赔付额度内给予客户押汇融资。 工行承德分行积极推进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时间: 2009-07-22 09:54:46来源: 中国金融网 网友评论 0 条 近日,工行承德分行法人信贷业务中心成功开立了4笔合计金额1450万元的延期付款国内信用证,这是该行首次办理的非低风险国内信用证业务。 由于国内信用证是一种新的融资品种,客户从认识到接受该结算方式需要一段时间。为此,该行专门派出客户经理,对该业务品种的特点、费用、手续、操作流 程、优劣势等向目标客户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客户能够对该产品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为客户量身定做融资方案,使更多的客户对此类贸易融资品种有进一步的 了解,有效推动了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向贸易融资业务置换发展。中国企业: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 作者:钟奇光 文章来源:大经贸 对于今天的以能力为本、弹性工作制、学习型组织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人本管理理论,中国企业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要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坚持走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发展道路,坚持岗位和业绩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员工能力和素质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及特点 综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三个阶段。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出现的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员工的生产进行监督和对与员工有关的事务进行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依据管理者的经验来对员工管理,管理者认为员工的生产力是相同的,如果员工的生产力不能达到相同的标准,就会遭到解雇,企业管理员工的最有效方式通常认为就是不断地监督和以辞退员工来进行威胁。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问世,标志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进了划时代的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理论首次运用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以金钱为主要激励要素的激励理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开始进行时间和运动姿势及特征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工作分析;在员工招聘和选择中,开始考虑员工的体力、脑力和工作相匹配的问题,生理和心理测试逐渐成为员工招聘的一种辅助手段。20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具有相当知识基础和技能的员工大量出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科学管理对人力资源发展的种种束缚,人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以合理满足企业员工的正当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通过组织内全体人员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人本管理虽然是科学管理的延伸,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仍存在很大的区别。 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 历史的经验证明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是必由之路。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人本管理不是对科学管理的简单否定,而是对科学管理的继承和发展。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正是有了科学管理对员工劳动生产力差异化的提出,才有了更深入的组织行为学研究;正是有了科学管理对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科学设置,才有了人本管理所提倡的扁平化组织;正是有了科学管理的以金钱为主要激励要素的激励机制,人本管理所提出对人更高层次的尊重需求的激励才有意义。可以说,没有科学管理奠定的坚实基础,就没有人本管理的蓬勃发展。 人本管理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是必由之路。人本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按照人性的发展规律进行管理,激励员工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提倡人本管理不能脱离组织的发展需要,不能脱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不能抛开“事”而谈人的发展。提倡人本管理必须坚持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发展,任何脱离科学管理的基础而实践人本管理都是不切实际的,犹如空中楼阁。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决定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是必由之路。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工业革命出现的社会化大生产孕育了科学管理理论,后工业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繁荣了人本管理理论。西方人本管理之所以广泛运用且产生积极的效果,是由其后工业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而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正处在走向逐步建立全面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总体压力大和结构性人力资源短缺并存,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完备,社会保障能力较弱,下岗就业和社会保障仍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有这些决定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走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之路。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决定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是必由之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就是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和改进,实现管理的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根据2004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对我国企业岗位管理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来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还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企业的人本管理之路 对于今天的以能力为本、弹性工作制、学习型组织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人本管理理论,中国企业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要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坚持走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发展道路,坚持岗位和业绩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员工能力和素质建设。具体来说,中国企业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组织机构管理坚持因事设岗为主,重视特殊人才培养。无论是传统的人事组织原则,还是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因事设岗”、 “以岗择人”已成为设计组织架构,确定岗位职责、明确用人标准的主线,这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坚持因事设岗为主,就是要在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上,关注特殊战略性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在特定时期,对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特殊人才采取设岗管理。坚持因事设岗,是组织结构科学合理性的重要保证;重视特殊人才培养,构建用人的新机制,可以充分发挥战略性关键人才的智力作用。 绩效管理坚持业绩考核为主,重视员工发展。绩效管理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最初简单的考核,发展到对组织、对员工发展的全方位评价,从原来的关注考核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沟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劳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绩效管理不能丢掉业绩考核之本,而只注重绩效过程管理。根据2004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对我国企业绩效管理情况的调查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