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的输血治疗和肝素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DIC的输血治疗和肝素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DIC的输血治疗和肝素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DIC的输血治疗和肝素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DIC的输血治疗和肝素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IC输血治疗和肝素的应用田兆嵩何子毅,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定义临床特征治疗原则输血治疗和肝素应用,3,输血治疗一般在DIC低凝状态时应在病因治疗和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补充被消耗的血小板及凝血因子,使其恢复或接近正常的止血水平。全血库存全血超过1周则不宜用于DIC抢救;临床提倡成分输血治疗DIC。,4,成分血红细胞凡因DIC出血致显著贫血,机体出现较重缺氧症状者,无论DIC病理过程是否得到控制均可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5,血小板血小板50109/L时应在抗凝的基础上输足够剂量的血小板。DIC患者输注血小板要同时应用肝素,如果血小板计数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不增加肝素的用量,如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血小板输入后迅速减少,则可将肝素用量提高到10U/(kgh),如效果好可以重复使用。,6,新鲜冰冻血浆(FFP)补充多种凝血因子减少的首选制剂。不宜用FFP扩容或在大量出血时与红细胞搭配使用。DIC出血过多,需侵入性操作,肝病患者凝血系统或纤溶系统受到损害时,FFP应当在控制原发病病因的基础上输入。,7,冷沉淀含有因子、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及其它共同沉淀物。出血不止的患者和需要组织活检的患者,且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纤维蛋白原水平0.8g/L或者PT超过正常对照1.5倍,可以输入冷沉淀。,8,因子浓缩剂(F)用于DIC时血浆FC水平降低,又无法接受输血的患者。国外已有重组人F制剂。,9,纤维蛋白原浓缩剂(FS)适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DIC患者。若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输入后迅速减少,则应增加肝素的用量。DIC所致的急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如未配合肝素治疗,则禁忌输用纤维蛋白原浓缩剂。,10,凝血酶原复合物(PCCs)含、因子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和肝素治疗,以纠正DIC的凝血缺陷,但目前已少用。,11,AT-浓缩制剂肝素的抗凝作用在于能增强AT-的生物活性,AT-是DIC中较早被消耗的因子,其水平也直接影响肝素的抗凝作用;一般认为,AT-水平50%应输入AT-浓缩剂,一般首剂1000IU/d,以后100IU/d,连续34d,静脉缓慢滴注;输注AT-前后都要测定血浆AT-活性,要使AT-活性提升至85%,DIC治疗效果才最佳。但目前国内尚无AT-浓缩制剂供应。,12,因子多存在于凝血酶原复合物和FFP中,目前临床多采用重组因子a;对于癌症或转移瘤患者并发DIC出血时,联合rFa对DIC的出血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3,注意事项不能只单独考虑一种成分的输入;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一般应在肝素治疗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加重栓塞现象;原发病因能及时去除,或疾病本身是短暂自限性的,不必应用或短期应用肝素;大剂量输入库存全血或不相应的成分会加重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则需要更大剂量的血液,形成恶性循环。,14,肝素的应用种类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MWH)阿地肝素(Ardeparin)达肝素钠或法安明(Dalteparin)依诺肝素或克塞(Enoxaparin)亭扎肝素(Tinzaparin)那屈肝素(Nadroparin)瑞肝素钠(Reviparin),2019/12/12,15,16,普通肝素作用机理与AT-结合,增强AT-对丝氨酸蛋白酶的灭活作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VEC)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抑制组织因子(TF)途径;刺激VEC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促进纤溶活性;抑制单核细胞的TNF和TF表达;抑制凝血因子a、a、a等促凝活性;通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使凝血活性受抑。,17,适应证国外学者认为:如果DIC患者持续出血或在原发病因治疗4h后仍有明显的血管内凝血征象,就有使用肝素的指征;国内多家单位综合意见:原发病因及时去除,或疾病本身是短暂自限性的,不必应用或短期应用肝素;需手术去除病因时,为防止促凝物质进入血流加重血管内凝血,可以短期应用肝素;在DIC高凝期可以应用肝素。明显多发性栓塞现象或多部位出血倾向,或顽固性休克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时,也可试用肝素;,18,适应证若准备应用抗纤溶药物或补充凝血因子,可先给肝素,后给纤溶抑制剂和补充凝血因子;一般说对亚急性或慢性DIC应用肝素效果较好。若为急性DIC特别伴有血管破损或新鲜大面积创面者,使用肝素应慎重;若促凝物质已消除,凝血因子不再消耗,可不用肝素;肝素用于DIC的预防。,19,禁忌证颅内或脊髓内出血;伴有血管损伤及新鲜创面,如消化性溃疡;肝病并发DIC及蛇毒DIC;DIC后期,以纤溶为主,且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者。,20,剂量及临床应用肝素的常规使用剂量为(0.5l)mg/kg(1mg=125U),于1h内静脉滴入,每46h1次,应定期测定凝血时间,以维持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APTT)在2030min(试管法)为宜。肝素治疗时若不按时用药可发生DIC反跳,导致更严重的出血,加重病情,故在使用肝素时应注意临床出血症状停止并不等于DIC病理过程已消失。,21,小剂量肝素治疗剂量从(0.050.50)mg/kg不等,可较长时间给药,不需实验室检测,可防止输液过量和出血的副作用。(50120)mg/d持续24h静脉滴注。优点为:可皮下注射或静脉输入;可与体内AT-协同抗凝血作用;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抑制组织因子的释放。,22,超小剂量或微量肝素治疗DIC一般为小剂量的1/5,或用剂量为(10001500)U/h连续静滴,持续72h。理论依据是:中和1U凝血酶所需肝素1/70;肝素在体内可循环往复地发挥抗凝作用;肝素是通过AT-起抗凝作用;肝素抗凝活性随血小板数量减少而增加;DIC时各种凝血因子水平低下,若肝素剂量大,易致出血等并发症。,23,副作用出血过剂量会加剧出血;静脉内缓慢的注入酸化鱼精蛋白,能够在几分钟内中和肝素的抗凝血酶的作用。,24,疗效不佳的原因原发病未解除;脏器栓塞过重过久,造成不可逆损害;肝素用于纤溶亢进期;血浆AT-过低;血小板破坏释放血小板第4因子(PF4)过多,后者有中和肝素的作用;酸中毒未纠正。,25,低分子量肝素优点:与普通肝素相比,LMWH具有抗凝血因子a作用强、抗凝血因子a作用弱、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较低的出血倾向及较少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等。对APTT延长不明显,并且有促纤溶作用,抗栓作用强。在防治DIC中,正日趋取代普通肝素,26,剂量低分子量肝素通常是通过肾脏清除的,如果常用达肝素钠200U/kg皮下注射,1次/1d或100U/kg,或2次/1d皮下注射治疗,且不需实验室监测;低肾脏的功能不全,治疗的剂量就要调整;实验证明要控制严重DIC的凝血因子的消耗,就需要较高的血浆低分子量肝素水平。,27,副作用出血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副作用,但明显低于普通肝素。,28,小结去除病因是治疗DIC的关键。用血液成分进行替代比输全血好,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要足量输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