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基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对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 香港、巴林、丌曼、英吉利海峡群岛等当今不同类型的国际余融中心和中唇近现 代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变迁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会融中心就是信息的中根,经济体 依信息溢出而生存、集结,信息的不对称使高端余融服务功能得以释放。信息成 为了金融中心最主要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本文把脉当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并在诸多城市争当 中圆会融l t 心的纷争中,总结出自己的看法:中国的会融中心一香港、上海、 北京多个城市并存,但功能不同,服务的层次不同。香港,是成熟的国际余融中 心,可利用其成功的模式发挥辐射作用;上海,列用会融市场的优势建成金融交 易中心,为生产型企业提供盒融服务;北京,是信息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信息最 不对称的地方,可成为提供高端金融服务的金融中心,即会融决策和金融篮管中 心:天津利用港口优势可建成北京次一级的金融中心,服务于北京,与北京形 成互补。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导论分别介绍了本文写作背景、理论依据和内容框 架。第二章以会融地理学的视角对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近现代金融中心的形成和 变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信息的中柄跟随经济热点地区的转移两发生变迁,经 济热点地区出现在哪旱,会融中心就会出现在哪里,这是市场主导的结果。当然, 政府的力量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本文第三章以此理论对当代中国会融中心 的城市定位和未束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香港、上海、北京是中 国的会融中心,但它们将在中国会融市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天键词:金融中心金融地理学信息中枢信息溢出信息不对称 a b s t r a c t t h ec r e a t i v es i d eo ft h i sa r t i c l ei s 幻a n a l y z e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 s ( ) 1 1l o n d o n n e wy o r k ,t o k y o s i n g a p o r e ,h o n gk o n g ,b a r h r a i n c a y m a ni s l a n d e n g l i s hc h a n n e li s l ea n dt h e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t r a n s i t i o ni nr e c e n t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i sa l s oai n f o r m a t i o nb a c k b o n e e c o n o m ys y s t e m se x i s t ,b u i l du p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o v e r f l o wu n b a l a n c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l e a s e s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h i g h e n d f i n a n c i a ls e r v i c e i n f o r m a t i o nb e c o m e st h e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 t h i sa r t i c l ep u r s u e st h el a t e s ti n f o r m a t i o no fr e c e n tc h i n e s e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 p o s i t i o na n dg e t ss e l fi d e a si nt h ec h i n e s e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 sd i s p u t a t i o n t h ec h i n e s e 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 s i l o n gk o n g s h a n g h a i ,b e i j i n gw i l le x i s t t o g e t h e r b u tt h e i r l h n c t i o n sa r cd i f f e r e n t t h e r ea l s os e r v ed i f f e r e n ts e g m e n t s h o n gk o n gi sm a t u r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 h e rs u c c e s s f u lm o d ec a np l a yr a d i a t i o nr o l e s h a n g h a i w i l lu t i l i z eh e ra d v a n t a g ei nf i n a n c i a lm a r k e tt ob u i l du pf i n a n c i a lt r a d ec e n t e ra n d p r o v i d ef i n a n c i a ls e r v i c e st o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 b e l l i n gi s ap l a c eh a sm o s t c e n t r a l i z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i sc i t yi sa l s oap l a c eh a st h em o s tu n b a l a n c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 b e l l i n gc a nb e c o m e af m a n c i a lc e n t e r - f i n a n c i a ls t r a t e g y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c e n t e r s t op r o v i d eh i g h e n df i n a n c i a ls e r v i c e t i a n j i nc a nb es u b - 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o fb e l l i n g b yu s i n gi t sp o r ta d v a n t a g et os e r v eb e l l i n ga n dr e i n f o r c eb e i j i n g sf u n c t i o n t h e r ea r e3c h a p t e r si nt h i sa r t i c l e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g i s ta n df r a m e w o r k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t h ef o r ma n dt r a n s i t i o n o fi n t m n a t i o n a l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a n d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i nt h er e c e n t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f r o mf i n a n c i a lg e o g r a p h ya s p e c t s u m m a r y :i n f o r m a t i o nb a c k b o n et r a n s i t sw i t h e c o n o m yh o t s p o t 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a p p e a r si nw h e r ee c o n o m yh o l s p o ta p p e a r s t h i s i st h er e s u l to fm a r k e ts e l e c t i o n g o v e r n m e n ta l s op l a y sak i n do fr o l e s t h et h i r d 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c i t yp o s i t i o no f t h ec h i n e s e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a n d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s f h ec o n c l u s i o ni s :h o n gk o n g ,s h a n g h a i ,b e l l i n ga r et h ec h i n e s ef i n a n c i a l c e n t e r sw h i c hp l a yd i f f e r e n tr o l e si nt h ec h i n e s ef i n a n c i a lm a r k e t k e yw o r d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e n t e r ,f i n a n c i a lg e o g r a p h y ,i n f o r m a t i o nb a c k b o n e , l n f o r m a t i o no v e r f i o w u n b a l a n e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本文写作背景中国金融中心之城市争夺 最近几年,广州、天津、大连、青岛、成都、沈阳、郑州、重庆等城市都 提出要建立中国的金融中心,加上已经为争夺金融中心打响保卫战的北京、上 海和深圳,争夺城市之多,竞争程度之r 趋激烈,在官方和坊阳j 都引起了极大 的震动,而深圳、上海、北京成为最受关注的三座城市。 1 9 9 2 年以自0 ,作为中国最早的特区,深圳直是对外资金融机构最早丌放 的城市,足令融j i k 改革丌放的“试验阳”,在令融业改革和丌放的历史上创下 r 诸多“中国第”:1 9 8 7 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一深圳发展 银行和招商银行;1 9 9 0 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深交所;1 9 9 2 年创 办了中国第一家非国有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 对上海而言,解放前,上海曾经是闻名世界的远东会融中心,后因种种原 因金融中心地位发生缺失。改革丌放后,在1 9 8 6 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城市总体 规划中,明确提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余 融、信息、文化中心。深圳的成功给上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加之上海迎来了 难得的政治机遇,特别是在1 9 9 1 年2 月,邓小平同志在考察上海时强调,“上 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 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讲话成为上海丌 始启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标志。1 9 9 2 年l o 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以 上海浦东丌发丌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 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 的新飞跃”。上海的令融业从此乘着改革丌放的东风,突飞猛进。随着中国加 入w 7 f o ,上海固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启动的瓤时期。目前,上海已 幸j 步形成了以固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会融机构并存的会融市场体系,成为 促进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2 0 0 3 年2 月1 6r 上海市市长陈良宇 拿世强,“苣吐i 海龠融中心”,2 0 0 3 年0 7 几0 8 | i ,h t t p :w w w f i n a n c es i n a c o r nc n 2 在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根据中 央批准的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到2 0 2 0 年上海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 大部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上海要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 市配霄资源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今后五年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国内金融中心地 位,加快向国际会融中心迈进。 北京也有金融方面的城市规划。早在1 9 9 3 年l o 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 划就提出,在西二坏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 即金融街) ,建设国家金融管理 中心,规划同时提出在朝阳区区域内建设国际中央商务区( c b d ) 。不 过,直到今天,北京仍然没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经济 功能定位。人们习f _ 8 j 了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国际交流中心的表述, 北京也一卣没有出台过推动余融产业发展的政策。而上海在2 0 0 2 年5 月,由上 海:市公司资产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服务 促进会融机构来上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该意见共】0 条:而深圳市政 府在2 0 0 3 年3 月颁伟了深圳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该规定1 8 条。在这些政策的吸引下,富固、博时、长盛、大成这4 家基金公司和中信证 券公司总部纷纷迁离北京,鉴于此,2 0 0 2 年8 月,北京市委金融工委和市委研 究室向北京市委市政府递交了关于加快首都金融业发展的研究报告,该报 告提议,北京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出更具有吸引力的金融发展政策,留住现有 机构,吸引更多的外省市会融机构、中外合资会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等来京 发展。2 0 0 2 年年底,北京市金融办公室成立。2 0 0 3 年9 月2 2 日,北京市西城 区政府率先发布了关于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共1 5 条。在 业内人士看来,该意见是北京市出台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前期试点。2 0 0 3 年1 0 月9r ,北京市宣布成立金融顾问团、l o 月1 2r 北京举办c b d 会融发展 论坛、1 0 月2 4 日北京举办北京香港会融合作论坛、1 0 月2 6 同北京金融新产 品推介会举行、1 0 月2 8 同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开幕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召开 如此众多的金融研讨会,在北京历史上实属罕见。其中,北京香港金融合作 论坛作为第七届京港洽谈会的一部分,更是第一次将金融的议题单独提出,并 把北京和香港这一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置于同一个命题之中。由此可见,北京 发展金融产业已不仅仅停留在文件的层面上。 “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初提出者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 和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首都会融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以下简 稼报告) 课题组,从2 0 0 3 年! 月份到7 月份。在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钡了 大量科学翔实的调研和论证后得出结论一一北京市应当确立“会融立市”的指 导思想,明确“建设国际会融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并最终形成了长达6 万 余字的报告和优化首都金融业发展环境政策建议。包括李扬、周道 炯、唐双宁、胡l 骚、裁根有、谢平在内的国内金融界重量级专家对这份报告进 行了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报告首次提出北京市应以“金融立市”为指导思 想,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发展目标,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均十分重 大,将对首都令融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报告主笔王力认为“虽然多年 以柬,北京投有明确提出建成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但北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 实力和丰厚的金融资源,经过改革丌= 放二十余年髓建设,己是事实上的孛盈会 融中心。”这和中国社科院会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的观点不谋而合,“北京要不 要建设成国际会融中心,北京有没有能力建设成国际会融中心已经是一个没有 争议的话题,因为北京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这就为发展成国际金 融中心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2 2 0 0 4 年北京的战绩并没有辜负该报告的期望,在吸引金融机构入驻的 方面赢了上海一个回合:证券投资基金法生效后成立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 司东方基会公霹,中国最大的寿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 司、中外合资投行高华证券公司相继落户北京。同年上海只吸引到了中银 国际基会公司等少数合资基余和资产规模稍逊于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的中国入傈 资产管理公司入驻,在吸引综合类券商将总部迁往上海方面一无所得。从最近 的消息看,2 0 0 5 年年初,吸引和鼓励金融机构在北京发展的1 6 条政策已经制 定完成,不只将出台。3 中国令融中心的争夺,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关注。著名经济 学者张士:常于2 0 0 2 年5 月1 8r 在“香港与上海谁领风骚”约午餐会上表示, 巴海若在3 至5 年内开放命融市场,上海和香港将同时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求,份蛘”栅心北京困j 钉:金融中心”,固际会融撤,2 0 d ! :年1 0 门2 7 l i 。 ;豆,“ 6 景班政抗新j 。寿掰岸 “查篷北京发, 会融产世,群济裂搿攫z 0 0 5 每翱刀2 9 h t t p j , 、x ab u s i n e s s q o h uc la m 2 0 0 5 0 l2 9 n 2 2 4 1 5 2 8 3 8s h t m i 。 上海可充当长江三角洲的会融中心,香港则定位为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会融中 心。2 0 0 2 年9 月1 0 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 上海市会融学会联合举办的“新世纪上海国际会融中心建设”高层研讨会上表 示,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一个以中国的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国际金 融中心,而上海具备建设国际会融中心的有利条件,也已具备全国性会融中心 的现实条件,为其向国际会融中心过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匕海还具有 地缘与历史优势、经济优势、体制优势及金融基础设施优势。目前的重点在于 制度创新。而香港大学赵晓斌教授则认为: “北京在中国入世后有可能成为中 国的会融中心,而香港仍旧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4 不管是金融中心城市的争夺还是专家的争议,可谓见仁见智,其中不乏有 较重的感情色彩。会融中心的产生与兴衰变迁,需要科学、客观地进行分析, 这是一个剔除感情因素的严肃课题。一个城市需要满足什麽样的条件才能成为 金融中心? 衡量金融中心的指标是什麽? 金融中心的变迁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 主导的结果? 这些都促使本人撰写关于金融中心城市定位的论文。本文以金融 地理学的视角对金融中心进行了分析。解释金融中心在空r n j 地理上兴衰变更的 学科就是会融地理学,它以信息流的转移,信息中枢的转移,来说明金融体系 在空问结构上的变化,这正是本文的创新点。 香浩人学中田发艟固i ;4 、宄中心土任世晓斌教授十2 0 0 4 年0 6 门3 0 i1 ) 7 _ 3 | i 九北京举行的首届“中 q 困“服,痔业凡会年n 艟览会”卜的发高。 5 第二节本文的理论依据和内容框架 一、研究金融中心的理论依据金融她理学 一个城市如何成长为金融中心,金融地理学家的答案是纷繁多样的,但对 信息功能的看法是一致的,最初它们在发展机会、商务文化和人力资源方面享 有信息优势。市场活动依赖于及时的信息传播,这就引起了大量的令融流动, 国家内的和跨国界的,二者都需要快速、可靠、安全的信息系统。经纪人需要 与客户接近而交易商需要呆在信息自由流动的地方( b r e a l e ya n di r e l a n d j 9 9 3 ) ,买卖双方都想在流动性大的城市罩操作,流动性和效率都随着参与者 人数的增多而提高,这导致了更激烈的竞争,从而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并激发 创新。空阃上的接近有助于关注竞争,从中学习,挖来将柬需要的雇员 ( b r e a l e ya n di r e l a n d1 9 9 3 ;d a v i s1 9 9 0 ) 。所以,具备收集、交换、重组和解译 信息的能力是国际金融中,已t 最根本的特征。收集信息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会融中心外部的因素区位优势:早期形成的河流交汇点和经济航线,后来 形成的铁路、高速公路枢纽和地下电缆枢纽,以及今天先进的航空联系和卫星 通讯手段。而这种交换、重组、解译信息的能力由中心的自身条件柬决定( 孟 晓晨等人译自r i s t ol a u l a j a i n e n2 0 0 1 ) 。这种能力把金融中心划分出了三个层 次。 由此,可以看到,历史上会融中心多是从港口演变而_ 束,因为最初的金融 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贸易服务,为贸易融资是金融中心功能的第一个层次。第 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型服务业提供金融服务,很多区域性的会融中心大都属于这 种类型( 如美国的芝加哥和洛杉矶) 。第三个层次是为大企业、大财团和大机 构提供金融服务,主要进行并购、上市、投融资活动,这是最高端的金融服务 ( 如伦敦和纽约) 。5 会融地理学提出了很多关于金融中心形成过程的凝聚力,常常被提及的是 信息溢出效应和不对称信息理论( p o r t e o u s1 9 9 5 ) 。信息溢出是指会融机构的 集结能使区内的企业在信息倍增中受益,企业可以更有效率她万发信息、加工 寻浩、学甲王f 段畦冈埘) i 中心土壬赵唬斌教授j 二2 0 0 4 年u 6 门i f 0 7 仃j i f n 北京学 _ 薛届“中 q 闭眦”止凡含f n 腱竞2 “l :的发商。 6 信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对称信息是指因为地域差异而引致信息解释上的 困难、误差或错误,它分为标准化信息和非标准化信息,标准化信息是指被所 有媒体传送出来的硬性信息,而非标准化信息则是无法放在阳光下、没有被人 们普遍知道的软性信息,就像大家常说的小道消息,但这种非标准化信息对企 业甚至某个行业都会产生影响。换句话澄,有价值的信息是在没有发行之前或 者是“台f ”的真 下信息,谁能真正理解信息的不对称性,谁就能真i f 把握机 遇而赢得利润。由此说,越是信息集中、信息不对称的地方,越是总部集中的 地方。所以,余融中心就是信息的聚集地,就是信息的中枢一一信息成为金融 中心最关键的构成因素。 会融的国际化体现了地理的取向,国家特殊的区位分布形成了大家熟悉的 国际令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成为了时区的中心,在这些金融中心聚集着 主要的银行、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大量的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在这个核 心功能的周围又围绕着许多支持性服务业,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息 出售商和出版社等。我们可以用它们的总部数量作为指标把金融中心的实力量 化,总部既体现了象征性的名望又有着服务于大的公司客户的实际需要,同时 可以间接看出中心的发展与萎缩( d a h r na n dg r e e n1 9 9 5 ;d a n i e l s1 9 9 3 ;d a v i s 1 9 9 0 ;d a v i sa n dl a t t e r1 9 8 9 ;l e ea n ds c h r a i d t m a r w e d e1 9 9 3 ;r e e d1 9 8 l :m i r 1 9 8 7 :t h r i f ta n dl e y s h o n1 9 9 4 ) 。这些组织出现在那些有着贸易和政治决策的信 息优势和后勤优势的区位上,也就是说,它们多会选择信息质量高、信息流量 大的地方,以便更有效地加工信息和开发信息,以赚取更多利润。这样,随着 时问的累积技能进一步加强了它们的地位,在大部分国家中,这过程的最终 结果是只剩下一个金融中心,或者有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心,主要的中心旁 边可形成次中心,他们依靠主要中心的溢出金融而生存( c o b bc o r k h i l l1 9 9 6 ; r o b e r t s1 9 9 4 ) 。这也就是说,会融中心不具有排他性,金融中心可发挥如所 述的不同层次的功能作用。这对分析当代中国会融中心的城市定位是大有益处 的。 外部坏境因素的变化引致信息中枢的转移。当一个地区成为国际投资热点 地区,它就形成炙手可热的信息大磁场,信息中根转移至那旱,信息流涌向那 掣,这能很好地淀明会融中心的兴衰变迂,如二战后的美国成为经济热点地 区,纽约取代伦敦逐渐演变成为最重要的国际余融中心。中国随着加入w t o , 随着改革丌放的深入进行,经济持续走强,世界关注的目光均投向中国,中国 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信息流,金融流流向中国,中国是世界上 最有希望的信息大磁场。在这片信息磁场中,北京是信息最集中、信息最不对 称的地方,北京应当成为当代中国最高端的会融中心,这在后面的章节中有论 述。 当然,仅仅具备信息优势还不能完全发展成会融中心,这争还应有稳定的 政局、完善独立的司法环境、透明灵活的会融政策和体制、不实行外汇管制、 外汇交易自由、会融人爿。聚集、落脚成本等因素。事实上,许多区位具备信息 优势的城市成为会融中心是市场主导的结果,如纽约、伦敦,但也有一些金融 中心是政府主导的结果,如新加坡。对于中国而言,政治机遇往往起到举足轻 重的作用。如深圳被确定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先驱城市,上海被国务院确定的任 务就是发展会融中心。所以,分析当代中国会融中心的城市定位,既要遵循市 场经济规律,又要考虑中国的政治国情。 二、论文的内容框架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和论文的理论依掘。 第二章分三节基于盒融地理学的视角分别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近现 代余融中心的形成和变迁。按照营运特点,国际金融中心分为功能金融中心和 名义金融中心,按此脉络,在第节功能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变迁中,首先分析 了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欧洲、美洲间的变迁:佛洛伦萨一阿姆斯特丹一 伦敦一纽约一伦敦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和原因;其次分析了亚洲东京、新加 坡、香港的角逐。第二节分析了名义金融中心的特征、形成和变迁的原因,这 主要是政府主导的结果。第三节分析了中国近现代金融中心天津一上海的兴 衰演变。 余融中心的变迁,一方面是跟随经济热点地区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市场的 力量是主因;一方面政府的力量左右了信息中枢在空间上的变化,会融中心地 位的强弱转化可见一斑。 第三章分析了当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重点研究了 香港、上海、北京、天津4 座城市。本文并没有孤立地分析4 座城市的金融优 势,而是把它们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会融中心的发展要依托 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会融中心的形成与变迁,二 者是内生互动关系。中国目前的三大经济圈,是公认的经济热点地区,珠三角 在中圈经济体系中占有最重要的份额;长三角是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地区;环渤 海圈是最具潜力的经济区,这三个区域会诞生出中国的会融中心。香港可利用 已有的国际会融中心的优势,带动珠三角发展;上海依托长三角,以发展国际 航运中心为契机,建设成为生产型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融交易中心:北京可把环 渤海圈作为强大的经济后盾,扮演金融决策和会融监管的角色,发挥辐射作 用:天津利用港口优势,继续把港口贸易金融做大做强,利用北京信息溢出效 应,形成北京次一级的会融中心,互补于北京服务于北京和j ;= 渤海圈中的其 他城市。 第二章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近现代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变迁 以金融地理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根掘营运特点,目前的国际会融中心分为功能金融中心和名义会融中心。 功能会融中一t l , ,根据内外投融资是否混在一起,又分为一体化会融中心( 以伦 敦、香港为代表) 和隔离性余融中心( 以纽约、东京、新加坡为代表) ;名义 令融中心,也被称为避税型会融中,e l , ,以宽松的税收政策、管制环境和优惠的 经营条件苦称( 以英属维尔京群岛、巴林、丌曼等为典型) 。 图2 - 1国际金融中心分布图 世界上,很多国际会融中心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长期稳固 的。欧洲最早的会融中心在佛罗伦萨,后来转移至阿姆斯特丹和伦敦,从1 8 世 纪的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是首屠一指的国际余融中心。第二 次世界大战之后,纽约成为最重要的国际令融中心。对于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 金融中心地位的争夺,伦敦和纽约之问也是此消彼长随着美国会融管制的加 深,伦敦又在欧洲美元货币市场的发展机遇中重新稳固了国际会融中心的地 位。这种变迁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经济热点地区发生变 位。这种变迁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经济热点地区发生变 化,信息磁场转移至经济热点地区,在信息磁场中诞生出了新的会融中心,也 就是新的信息中根。二战后美国纽约的崛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以这个为主园 形成或发生变迁的金融中心多半是自然演变的结果。二是因为政府的力量起到 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有的是推波助澜的f 面作用,如新加坡以“会融立国”为 国策,促成了新加坡令融业的繁荣:有的超到了负面的作用,如因为加强金融 管制,美国纽约、同本东京的令融业曾大受冲击,东京金融中心的地位因此而 衰落,纽约作为头把交椅的会融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取代。 第一节功能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变迁 、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欧洲、美洲间的变迁 世界的会融中心最早发撑于欧洲的佛罗伦萨,其后是阿姆斯特丹,然后转 移至伦敦。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纽约迅速崛起,一度成为世界上最 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因为美国政府的金融管制,使欧洲美元货币市场大放异 彩,伦敦一改金融业务渐趋萎缩的态势,重新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 心。经济热点地区的转移,引致信息中枢的转移,金融中心在地理空间上发生 变化,而政府的作用也对金融中心的变迁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佛罗伦萨,地处地中海最大的贸易区,有很好的地理区位,借助地中海这 个天然水道,与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它在1 3 世纪发迹于羊毛工业,由此,贸 易业、海运业、金融业相运相生,成为欧洲最早的金融中心。世界上第一份具 育现代意义的保单,诞生于佛罗伦萨的海上保险。1 5 世纪文艺复兴达到高峰, 佛罗伦萨经济进入鼎盛时期。那时,佛罗伦萨每天产生大量的信息,信息中枢 不停地收集、加工、交换、出售信息,金融服务业、大额贷款、保险、资本投 资等己相对成熬,在信息的背后,物流、人流、资金流在佛罗伦萨与各贸易国 之涮双向流动,佛罗伦萨的金融业也进入鼎盛时期。 由于没有统一、稳固的政权,佛罗伦萨多年浸淫在分裂、斗争的恶梦中, 罗马争帝与教争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纷争,最终导致城邦的消失金融帝 业也随之消失。取代佛罗伦萨的是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与北海相接,市内河道、桥梁纵横交错,特殊的地貌和区位 优势,使阿姆斯特月1 的渔业、造船业闻名于世。荷兰人每年造新船2 0 0 0 艘,这 样的实力进一步扩充了海上力量。荷兰入打败西班牙人后在海上确立了霸丰地 位,1 7 世纪,阿姆斯特月经济进入全盛时期。由此,世界经济热点地区转移至 阿姆斯特丹,信息中枢转移至阿姆斯特月。依托波罗的海贸易的巨大收益和殖 民地东印度公司巨额、稳定的现金流,阿姆斯特丹成为整个世界的余融中心。 在随后的几次英荷战争中,荷兰不敌大英帝国,丧失了政治意义上的霸权地 位。但是阿姆斯特丹仍然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放款人,以至于1 8 世纪 6 0 年代,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排着队,等候在荷兰放款人的办公室门前。 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和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家。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把众多国家拉入世界范围的劳动 力分配、资源分配等体系,强化每个国家在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中的 利益角色。与作为商业中心的荷兰相比,英国更像“世界工厂”,是欧洲经济 的工业中心。经济热点转移至英国,在这个信息大磁场中,伦敦成为信息中 枢,成为国际会融中心,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伦敦享有的信息优势使其在英国诸多城市中脱颖而出:伦敦坐落在泰晤士 河下游髓岸,距河口8 8 公里,是英国最大的进出口港,便利的地理位置,为伦 敦带来了繁荣的港口贸易,贸易的繁荣促进了金融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贸易商 人、经纪人、银行家的聚集又进一步促使信息密度升级,加之工业革命带来的 技术革新和经济大发展伦敦的金融业渐入繁荣。从1 7 6 0 年的乔纳森咖啡馆逐 步演变而来的伦敦证交所,正式成立于1 8 0 1 年,它不仅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 交易所,也是股票最早雏形的诞生地。 两次世界大战和海外资产的破产,摧毁了英国会融霸主的地位。2 0 世纪 4 0 年代,英格兰银行的黄会储备已经远远少于美国。二战后,英国因为实行固 育化和外;【:资本管制,经济停滞不前,伦敦作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渐趋 衰落。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后,美国成为经济发展的热土,余融中心与经 济热点地区如影随形,纽约逐渐取代伦敦成为最重要的国际会融中心。 纽约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信息优势: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 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纽约湾宽广、隐蔽而且深浅适当。足以容纳1 8 世 纪晚期j 出现的用束装载货物的大型深吃水的船舶,几百英罩长的水道从海湾 呈扇形展开,直达海面,宽达一英旱的纳罗斯峡是通往欧洲、美国南部和加勒 比海港口诸航线的主要海上通道。这为贸易的发展和会融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增长,成为世界主要工业强国 和最大的债权固,美元地位加强,成为国际贸易和清算的重要手段,纽约的会 融机构迅速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在战争时期膨胀起柬的强 大经济和金融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使美元成为世 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货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汇 储备中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纽约成为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 在美国金融势力逐渐强大的过程中,英国进行了被称为“b i gb a n g ”的金 融改革,政府的这项举措扭转了伦敦金融业的颓势。撤切尔夫人上台后推行市 场改革、私有化、废除外汇与资本管制、开放国外金融机构参与境内市场业 务。因为这些丌放举措,成功吸引了全世界最好最大的金融机构投资银 行、基会公司等来伦敦安家落户。国际流余融机构的参与,使英国会融业从 沉睡中一跃而起,在短短十余年洲实现了现代化,几乎达到了与纽约同等的金 融水平。在英国大张旗鼓进行金融改革之际,美国政府的举措则大大遏制了纽 约令融的发展。6 0 年代美国实行余融管制,对新发行的外国股票和债务征收利 息平等税,其后对资本输出采取限制措施,从而使外国贷款变得不经济,在海 外赚的钱和贷方偿还的钱都想方设法留在了国外。这样不受任何国家有关会融 法规管制的伦敦欧洲美元市场应运而生,伦敦在欧洲美元货币市场的发展机遇 中战胜纽约,再次成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所以,政府这只“手”,翻手 为云覆手为肉,带来的后果大相径庭。 现在,占地仅一平方英罩的伦敦会融城的产值占英国g d p 的3 。在这 早,每天的外汇交易量高达6 3 0 0 亿美元,占了全球外汇收入的三分之一t 而纽 2 8 2 9 0 亿英镑的全球资产。有1 0 0 家左右的跨国保险公司在此营业,主要经营 财产保险,其中世界航空保险业务的3 1 和水险业务的2 0 都集中在这个市 场。6 表2 - 1伦敦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份颧( ) 19 9 21 9 9 51 9 9 81 9 9 920 0 020 0 120 0 220 0 3 跨国银行拆借 1 61 72 01 9 1 9 1 9 1 91 9 国外股票交易额 6 46 16 55 64 85 65 64 5 外汇交易 2 73 03 3一一3 l一一 金融衍生物交易额 一交易所买卖 1 21 2l i887 66 一场外交易 2 73 6 一一 3 6 一一 保险净保费收入 一海上保险 2 92 41 91 9 一 一航空保险4 5 3 i3 l3 9 一 国际债券 一一级市场 6 0一一6 06 06 06 0 一 一二级市场 7 07 07 07 07 07 07 0 一 注:数据来自上海情报服务平台( 2 0 0 4 年1 0 月2 2 日) ,h t t p :w w w i s t i ss hc n 。 而面积仅为5 7 9 l 平方公里的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核心,美国最大的5 0 0 家 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曼哈顿。7 家大银行中的6 家以及各大垄 断组织的总部都在这里设立中心据点。这罩还集中了世界余融、证券、期货及 保险等行业的精华。位于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是美国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象 征,也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和金融寡头的代名词。这条长度仅5 4 0 米的狭 窄街道两旁有2 9 0 0 多家会融和外贸机构。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 易所均设于此。7 纽约和伦敦都以提供高端会融服务为主,发挥如前文提及的 最高层次的金融功能,为大企业、大财团、大机构的投资、购并提供余融服 务。 以上城市在会融中心的形成和变迁过程中,均体现出了共同的特点:信息 优势。天然的优良的地理区位,为贸易、会融的发展与兴盛提供了很好的平 台在经济大发展的机遇中,掌握信息优势的城市会孕育出会融中心。经济热 1 ;f :一丸“州淳伦敦余融掀”余融时报2 0 0 4 年1 0 几2 5 h t t p n 、f i n a n c i a l n e 、sc o r nc n 旭i g a t 2 0 0 4 l0 2 5 0 2 4 ih m 中闻l q “纽约曼晰倾,铺”。 最高层次的余融功能,为大企业、大财团、大机构的投资、赠并提供金融服 务。 以上城市在会融中心的形成和变迁过程中,均体现出了共同的特点:信息 优势。天然的优良的地理区位,为贸易、会融的发展与兴盛提供了很好的平 台,在经济大发展的机遇中,掌握信息优势的城市会孕育出金融中心。经济热 点地区在哪零,会融中心就会出现在哪晕。另外,伴随早先传统金融中心出现 的经济扩张,尽管打上了强权政治的烙印,但会融始终为经济服务,始终围绕 经济而尘存,这是符合经济规律鑫每,所以,以上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变迂多半是 自然形成的结果,但政府的力量也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二、垭洲东京、新加坡、香港的角逐 在亚洲区,最强大的金融中心是日本东京,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和限制颇 多的会融管制,东京渐趋衰微。享有信息优势的齑贸中心新加坡和香港渐渐声 名鹊起,前者在政府的推动下以金融立国,从上而下地把自己塑造成金融中 ,c 、;后者更多是依靠市场的作用发展成为金融中心。两个城市逐渐追赶东京。 由于亚洲美元市场的出现,新加坡一举超过了香港;得益于中国大陆2 0 多年的 经济改革开放,香港重新稳固了自己的金融地位,成为与伦敦、纽约齐名的国 际会融中心。 明治维新和二战后的经济发展,都使日本成为经济热点地区,日本最大的 平原城市东京成为了信息中枢,依靠强大的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经过半 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演变成当今全球重要国际资金交汇与流动的中心 之一,与纽约和伦敦在时区上实现2 4 小时的会融对接。1 9 8 7 年,东京金融中 心的跨国贷款总额达5 0 9 0 亿美元,首次超过纽约的4 8 8 0 亿美元,尽管仍低于 伦敦的8 0 0 0 亿美元,但是东京从1 9 8 5 年到1 9 8 7 年的1 0 6 的增长速度是伦敦 同期的3 6 的增幅所无法相比的,8 到1 9 8 7 年底,以市场交易额计算,东京股 票价值额占世界股票市场价值额的4 1 7 ,超过美国的3 1 和英国的9 3 ,居世界第一位。9 月本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致使过剩 资令捌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带束了1 9 8 8 年泡沫经济的发生。泡沫经济的 3 困卧济算嵌行撤告,1 9 8 8 年2 门。 。t o k 、ub u s i n e s s t o d a y ) ) ,1 9 8 8 年3 期,第4 6 负。 破灭严重打击了余融业,银行不良债权被大量曝光,这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 存款昔的信心,导致银行资金来源紧缩,严重影响银行资会周转。资金流出东 京余融市场的问题日益突出。1 9 8 9 年东京股票市场的成交总额曾居世界首位, 但引】9 9 5 年同本已不及纽约股市的3 0 。加之东京市场限制多、税金高、成 本高等因素,许多在东京上市的企业纷纷撤离。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的外国企 业,在1 9 9 1 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 2 7 家,1 9 9 6 年几乎下降了一半。” 在东京衰落的同时,新加坡和香港逐渐成为著名的金融中心。 新加坡和香港的地理区位得天独厚。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扼太平 洋与印度洋之问的马六甲海峡响喉,地处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冲,是中东与同 本航线的中点和世界航空线的枢纽。新加坡出于捌有天然的深水港,长期以来 直是国际航运的中根和东南亚重要的贸易转口中心。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水 深港阔,具有发展大规模航运业、物流业的地理条件,香港有1 9 条国际航线联 系着世暴上】o o 多个国家的4 6 0 多个港口,在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香港就成 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货运港和最具效率的海运中心,并被誉为世界级船务中 心。此外,香港还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国际机场之一,每周有3 3 0 0 班航机。” 两个城市的金融业都兴起于商业贸易,且都历史悠久。早在1 4 1 5 世纪初 期,新加坡曾是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英殖民者占领了新加坡后,实行“自由 贸易”政策,新加坡很快成为东西方及东南亚的贸易港口。1 9 世纪中叶,伴随 着新加坡商业的不断发展,英国商人在新加坡开设了有利、渣打和汇丰三家银 行。2 0 世纪6 0 年代,脱离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将发展金融服务业作为建立新的 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重点倾斜和支持。1 9 6 8 年1 0 月,新加坡政 府鉴于6 0 年代中期美国为减少姿金外流、缓和国际收支逆差丽采取紧缩会融的 措施所导致的欧洲货币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大增和利率上升,以及亚洲地区对美 元的需求的上升,抓住有利时机,批准了在新加坡的美国美洲银行经营“亚洲 货币单位”,并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创建了新加坡亚洲美元市场。到1 9 7 0 年, 新加坡政府又先后批准了花旗、麦加、华侨、华通、渣打和汇丰等1 6 家外国银 i 亍经营境外货币业务。美国政府的管制,一方面成就了欧洲美元货币市场- 另 一方面促成了哑洲美元市场的出现。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