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论文)cusepiolite选择催化还原性能的研究.pdf_第1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cusepiolite选择催化还原性能的研究.pdf_第2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cusepiolite选择催化还原性能的研究.pdf_第3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cusepiolite选择催化还原性能的研究.pdf_第4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cusepiolite选择催化还原性能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t r a c t t h en a t u r a ls e p i o l i t eh a sb e e nt r e a t e dw i t hh y d r o c h l o r i ca c i da n dm o d m e db y i o n - e x c h a l l g em e t h o d t h e na s e r i e so f c o p p e ra n ds i l v e rc a t a l y s t sw e r ep r e p a r e db y v a c u u mi m p r e g n a t i o nw i t | lt h em o d m e ds e p i o i i t ca ss u p p o r ta 1 1 dr a r ee a n he i e m e n t s c e r i u ma n ds a m a r i u ma s s u p p l e m e n tc a t a l y s t s t h ec a t a l ) r t i c a c t i v i t y f o rn o x r e d u c t i o nb vc ow a se v a l u a t e du n d e r1 e a nb u r nc o n d i t i o n s m o r e o v e r t h em e a n so f x r d ,t g a ,i r ,t p ra 1 1 ds e m e t c w e r eu s e dc oc h a r a c c e r i z et h e s ec a t a l y s t sa r i dt h e 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2t h ea c t i v i t yo fc a t a l y s t sw e r ed i s c u s s e d i tw a sf o u n dt h a tt h em od i f i e ds e p i o l i t ew a ss u p e r i o rt o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s u p p o n o v e rp e r f o r m a n c e t h es u p p o r tf r e a t e db ya c i dh a sb e t t e rp e r f o m l a n c et h a nt m d u g h t h ei o n e x c h a l l g em e t h o d t h eb e s ta c i dt r e a tc o n d i t i o n sw e r eg a i n e db yo r t h o g o n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h y d r o c h l o r i ca c i di s 1 2 m o l l ,v o l u m eo fs o l i da i l d l i q u i dr a t i oi s 】:2 0 ,t r e a t i n gt i m ej s2 0 ha 1 1 dt r e a t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j s6 0 t h ew h o l ep e r f o r n l a n c eo f c l 】s e p i ss u p e 衙t oa s e p ,a 1 1 dt h ef o r m e r h a s g o o da 1 1 t i w a t e ra n dm e r m a ls t a b l ep m p e r t i e sa n dc a t a l y t i ca c t i v i t vu n d e r1 e a nb u f n c o n d i t j o n s c “s 印c a t a j y s t ( 5 嘶) h a st 1 1 eb e s la c t i v n yo v e rn o xr e d u c t j o n 锄o n g t h es e r i e so f c a t a l y s t s ,w h o s el i g h t o f rt e m p e m t u r e ( t 5 0 ) i st h el o w e s t ,2 4 5 ;a n d a c t i v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 t 9 0 ) i s3 2 0 ,a l s ot h e l o w e s t t h ea d d i t i o no fr a r ee a r t h e l e m e n t sc e r i u ma 1 1 ds a r i l a r i u mm r t h e ri n c r e a s e st h ec a t a l v t i ca c t i v i “,a n dm a tt h e b e s ta c t i v i t vw a sa c h i e v e dw h e nt h es m c er a t i oi s1 :4 i ti n d i c a t e dm a tt h ei n c r e a s e o fa c t i v i t vh a sr e l a t i o nn o to n l vt ot h ee l e m e m sa d d e db u ta l s om e i rr a t i o s t h e r ei s s o m es v n e r 譬e t i ce f f e c tb e t w e e nt h ea d d e de l e m e n t s a s e pw i t hs i l v e rc o m e n t2 ( 、v t ) h a sb e t t e ra c t i v i t y ,t h eh i 曲e s tc o n v e r s i o no f n 0 8 09 4 w a sg a i n e da t3 2 0 i ts h o w e dt h a tt i l ea c t i v i t yo fa g s e pi sl o w e rt h a i l t h a to fc “s e p ,w e l l 血el o a d i n go f a c t i v i t yc o m n e n ti sal m l ei o w e rt o o 0 x y g e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h a sm u c he f f b c to nt h ea c t i v i t yo fc a t a l y s t s t h e r ei s b e t t e rc a t a 王y t i ca c t i v i t yo fm ec a t a l y s tw h e nm eo x y g e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sl o w e rt h a n 3 8 ( v 0 1 ) ,a n dt h eb e s ta c t i v i t yw a sg a i n e dw h e n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o x y g e ni s 2 2 ( v 0 1 ) ,s ot h ec a t a l y s th a s9 0 0 da d 印t i o n t ot 坨o x y g e n k e y w o r d ss e p i o l i t e ;c o p p e rc a t a l y s t ;d e n o x ;r a r ee a r t he l e m e m - i i - 第1 章绪论 1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1 章绪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由最初较集 中的“煤烟型”污染转向广域的“石油型”污染。飘尘、重金属、c o 、c o ,、 s 0 2 、n o 。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普遍存在,造成了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 题。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越来越 严重,在一些大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燃 煤尾气、火力发电厂烟气等与燃烧有关的工业过程的排气中都含有大量的n o 。 我国近年n 0 。污染趋势加重,据估计,每年n 0 。排放量约为7 7 1 0 6 t ,其中9 0 以上来源于煤等燃料及化学制品的高温燃烧。n o 。包括n o ,n 0 2 ,n 2 0 ,n 2 0 , n 2 0 4 ,n 2 0 5 及n 0 3 等多种形式,污染大气的主要是n 0 和n 0 2 ( n o 占n o 。总 释放量的9 0 一9 5 ,n 0 2 占5 一1 0 ) ,其余的氮氧化物除n 2 0 在环境中有 少量外均可忽略不计。n o 。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大气、森林和农作物 的破坏性影响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密切关注,n 0 。还在目光下与碳氢化合物或挥 发性有机物( v o c ) 作用产生臭氧,从而产生光化学烟雾及引起呼吸道疾病。 燃烧过程中生成的n o 。有三种途径: ( 1 ) “热力”n o 。( t h e m a l n 0 。) ,系燃烧用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氧化 而产生的氮氧化物。氮的氧化机理是由前苏联科学家z e l d o v i c h l 2 】提出的,因而 称作z e l d o v i c h 机理。按这一机理,n o 的生成可用如下链反应来说明,其中原 子氧主要来源于高温下0 2 的离解: o + , 0 + ( 1 1 ) + 0 2 d + o( 1 2 ) 1 9 7 1 年f e n i m o r e 【2 1 发现在富燃料火焰中下列反应: | v + 0 h ;0 + h ( 1 - 3 ) 的作用会超过反应式( 1 一1 ) ,所以反应式( 1 1 ) 、( 1 2 ) 、( 1 3 ) 被认为是“热 力”n 0 生成的反应机理,其中反应方程式( 1 1 ) 是控制步骤,因为它需要高 北京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活化能。由于原子氧( o ) 和氮分子( n 2 ) 反应的活化能很大,而原子氧和 燃料中可燃成分反应的活化能很小,它们之间的反应更容易进行,所以在火焰 中不会生成大量的n o 。n o 的生成反应基本上在燃料消耗殆尽之后才发生,即 n 0 是在火焰的下游区域生成的。b o w m a n | 2 j 在1 9 7 5 年给出了n o 生成速率的表 达式: j 导 d 】= 6 1 0 m 丁一心e x p 卜6 9 0 9 0 7 1 【0 2 】“2 【2 】m o l ( c m 3 s )( 1 4 ) 口j 式中t 烟气停留时间( s ) 【n 0 】、 0 2 、 n 2 卜喇0 、0 2 、n 2 的浓度( m o l c m 。) 由上式可知,“热力”n o 。生成速率强烈依赖于反应温度t ,与t 成指数 关系,同时正比于n 2 和0 2 浓度的平方根以及停留时间。因此控制n o 生成量 的方法为:( 1 ) 降低燃烧温度;( 2 ) 降低氧气浓度;( 3 ) 使燃烧在远离理论空 燃比( 空气一燃料混合比) 的条件下进行;( 4 ) 缩短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 ( 2 ) “燃料”n o 。( f u e l n 0 。) ,系燃料中含有的氮的化合物如杂环氮化物 在燃烧过程中氧化而生成的氮氧化物。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中含有一定数量的 氮的有机物,如喹啉c 5 h 5 n 、吡啶c 9 h 7 n 等,这些化合物中氮原子与各种碳氢 化合物的结合键能( 2 5 4 6 3 1 07 j m 0 1 ) 比空气中的氮的结合键能( 9 4 6 1 07 j m 0 1 ) 小,因此,燃烧时有机物中的原子氮容易分解出来并生成n o ,称为 “燃料”n o 。已经发现燃料氮转换成n 0 。的量主要取决于空燃比,较少依赖 于反应温度。 ( 3 ) “快速”n o 。( i ,r o m p tn o 。) ,系碳氢燃料过浓时燃烧产生的氮氧化 物。1 9 7 1 年f e n i m o r e 根据碳氢燃料预混火焰的轴向n 0 分布实验结果,认为在 反应区附近会快速生成n o 。他指出“快速”n 0 是先通过燃料产生的c h 原子 团撞击n 2 分子,生成c n 类化合物,再进一步被氧化为n o 。 m i l l e r 【3 】等人在1 9 8 9 年指出,“快速”n o 的形成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1 ) c h 原子团的浓度及其形成过程;( 2 ) n 2 分子反应生成氮化物的速率;( 3 ) 氮 化物间的相互转化率。他们发现 c h + 2 删+ ( 1 5 ) 是控制n 0 、氰( h c n ) 和其它氮化物生成速率的重要反应。 但是“快速”n o 的生成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弱,与“热力”n 0 和“燃料” 第l 章绪论 n ( ) 相比,它的生成要少得多。而且,在不含氮的碳氢燃料低温燃烧时,才重点 考虑“快速”n 0 。 1 2 n 0 。污染控制的研究概况 由于治理n o 。的难度较大,因而控制和治理n 0 。的污染已成为当前环保研 究中最活跃的课题之一。环保工作者针对固定源( 热电厂等) 和流动源( 机动 车) 的燃烧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理n o 。般从两方面入手 4 j :一是控 制燃烧过程,通过改进锅炉或发动机的结构、控制空燃比以改善燃烧状况来减 少烟气中n o 。的排放量:二是加强对燃烧的后处理工作,即生成后再设法予以 消除。显然第一种治理方案是较为合理的,它被称之为一级控制法( e c o n o m i c a l l y p r i m a r vp o l i u t i o np r e v e n t i o n ) 。当用以上各种手段达不到排放标准时,再采用化 学手段对燃烧尾气进行处理。目前脱除n o 。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非催化法和 催化法。 非催化法主要包括口f : ( 1 ) 电子束照射和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利用高能电子撞击烟气中的h 2 0 、 0 2 等分子,产生o 、o h 、0 3 等氧化性很强的自由基,将n 0 氧化为n 0 2 ,n 0 2 与h 2 0 生成h n 0 3 ,并与喷入的n h 3 反应生成硝铵化肥。 ( 2 ) 湿式络合吸收法:用水、酸、碱、盐的水溶液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 物。这些方法比较适用于硝酸厂尾气的n 0 2 吸收。其原理是利用液相络合剂直 接同n o 反应生成络合物,在加热时又重新放出n 0 ,从而使n o 能富集回收。 常用的络合剂有f e s 0 4 、e d t a f e ( i i ) 、f e ( i i ) 一e d l a n a 2 s 0 3 等。 ( 3 ) 微生物法:该思路建立在用微生物净化有机废气、臭气以及用微生物 进行废水反硝化脱氮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由于n 0 。是无机气体,其构成不含碳 元素,因此微生物净化n 0 。是恰当的脱氮菌在有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利用n 0 。 作为氮源,将n o 。还原成无害的n 2 。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催化净化方法,主要有三大类:三效催化剂法、直接催 化分解法及催化还原法。 ( 1 ) 三效催化剂法( t w c ) 对于汽车尾气等流动源所排出的气体,由于其对催化剂的要求极为严格, 目前只有贵金属三效催化剂( 简称t w c ) 己实用化。p t p d r h a 1 2 0 3 催化剂体 系是美国e n g e l h a r d 公司于1 9 7 8 年首先推出的,用于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能 北京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时净化c o ,n o 。,烃( h c ) 三种有害物质,转化率高于8 0 n 在p t r h p d 三效催化剂中,r h 比p t 和p d 显示出更优异的性能,但r h 仅在南非和俄罗斯 存在有限矿藏,因此人们一直在设法减少r h 的用量。研究工作大体分为两种类 型:一是贵金属中添加稀土元素,主要是c e ,如p t p d c e y a 1 2 0 3 , p t p d i 卜c e n d y a 1 2 0 3 等催化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稀土元素能提高 贵金属之间产生催化剂的耐久性,还能与贵金属协同作用:二是同时添加过渡 元素及稀土元素作催化剂,如贵金属+ 稀土+ z n ,f e ,a l ,w 等,这类催化剂具 有较好的三效性能。但其存在易发生p b 、s 的中毒、只能在非常狭窄的空燃比 1 4 7 :( 1 o 1 ) 范围内操作、工作温度高等局限性。另外,尽管t w c 催化转化 器能够使汽油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达到尾气排放标准,但冷启动时催化剂 因达不到起燃温度而不起作用,造成尾气直接排放;高速行驶时排气温度更高, 易使催化剂烧结而失活;在贫燃条件下( 空燃比 1 4 7 ) ,大量氧( 5 一1 0 ) 的存在将使h c 和c o 优先与氧发生反应而不能有效除去n o 。,这样,“三效” 便变成了“二效”。 ( 2 ) 直接催化分解法( d e n o 。) 从热力学数据来看,n o 在较低的温度下相对于n 2 和0 2 来说是不稳定的, n o 的分解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其平衡常数约为1 0 1 5 ,在7 7 3 k 下大约为l o “,因 此直接由n o 分解转化为氮气和氧气是简洁且颇具吸引力的净化方法【6 。但该反 应的活化能高达3 6 4 k j m 0 1 ,需要合适的催化剂来降低活化能,才能实现分解反 应。由于该方法简单,费用低,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脱氮方法,故多年来人们 为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 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三类。 贵金属催化剂有p t ,p t r h ;p “a 1 2 0 3 ,p d a u 或p d a g a 1 2 0 3 等单金属或合 金,反应机理为: d ( “) 一汹) + o 岫 2 ( m ) 2 ( g ) 2 d ( 酬斗0 2 ( g ) ( 1 - 6 ) ( 1 7 ) ( 1 8 ) 催化活性取决于第三步中0 2 脱附并提供吸附中心的难易,而0 2 脱附完全 取决于温度,低于7 7 3 k 反应很难进行。惰性条件下,温度高于9 7 3 k ,n o 分 解速率一定;有氧气氛中,随着分解氧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催化剂被部 第1 蕈绪论 分氧化,对n o 的吸附活性降低,至o 覆盖全部表面时呈现惰性。可见,0 2 的 存在对分解反应有阻抑作用。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n 0 分解催化活性较高,包括过渡金属( c r ,f e ,c o , n i ) 氧化物、碱土金属( b a ,s r ,c a ) 氧化物、稀土氧化物及复合氧化物( s r f e 0 3 , b a 2 y c u 3 0 7 ) 等。研究表明m ,9 1 ,给定温度,n o 的分解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0 2 的解吸步骡( 机理同前) ;催化剂活性与晶格中金属m o 键的强度有很 大关系。选择对0 2 亲合性低的助剂,可减少0 2 的阻抑作用,如a g c 0 2 0 3 体系 的催化活性和抗氧能力均比较高,无氧时,a c o ( 摩尔比) = o 0 5 ,催化活性 最高,n 2 的生成率约4 5 ;7 7 3 k ,若含5 0 2 ,其活性将降低一半,而纯c 0 2 0 3 已完全失活。复合氧化物由于有晶格缺陷,在富氧气氛中,氧仍较易脱附,则 有可能克服氧的阻抑问题,但在接近机动车尾气催化转换反应的条件下,具有 明显活性者未见报道。 分子筛应用于直接分解n o 始于1 9 7 2 年,1 w a m o t o 等采用t p d 证明了 c u y 型分子筛能大量吸附氧,然后在8 4 6 k 下脱附0 2 。在大量可能的结构中, 比较突出的是将c u ,c o ,f e ,n i 等过渡元素通过离子交换法负载于z s m 5 或 y 型沸石上,使n o 。直接分解。1 9 8 6 年,1 w a m o t o 等发现c u z s m 一5 分子筛 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z s m 5 因其独特的三维交叉直通道结构而使之具有良好 的择形催化性能,再加上c u 离子的反应特性,使该分子筛对n 0 分解反应具有 温度低、活性高且稳定的优点。研究表明】,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分子筛比 采用浸渍法制备的活性要高。而且交换量与反离子的种类有关,如用c u ( a c ) 2 与n a z s m 一5 交换,交换量可达2 0 0 ,在7 7 3 k 左右,n o 转化率达9 5 以上。 许多催化工作者对其活性中心的性质和n o 分解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索。e s r ( 电子自旋共振法) 和x a n e s ( x 射线吸收近边结构) 研究发现,在0 2 脱附 过程中,一些c u ”被还原成c u + ,因而在c u z s m 5 上n o 分解产物o 可以较 容易地从吸附位脱附,有利于反应进行;催化剂的分解活性主要依赖于c u + 的 浓度,超交换量的催化剂中含有孤立的c u ”,c u + 及其它铜离子簇和c u o ,对 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都有增强作用。但是,c u z s m 5 不能克服大量氧的阻抑。 另外,水蒸气会影响分子筛本身的框架结构,从而使催化性能受到影响,这些 都限制了n o 。催化分解法在工业上的应用。有些研究采用助剂( 如g a ,a g , c o ,l a ,c e ,) 来增强z s m 5 结构的稳定性,以提高其使用寿命,但离实 际应用尚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对稀土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比较活跃,文 1 2 报道了系列研究成 北京: 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果,如s h i m a d a 等研究了负载于m g o 上的y - b a c u o 催化剂对n o 的分解活 性高于市售的贵金属催化剂,y a s u d a 【1 4 l 等人考察了含铜的a 2 8 0 4 型氧化物对n o 的分解活性,指出n o 的分解活性与c u + 含量有很好的顺变关系,赵震1 等合 成了l 8 2 。s r 。c u 0 4 。系列催化剂,并对n o 分解的催化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 究,发现在x = o 一1 o 内,所有样品都具有a 2 8 0 4 结构,n o 的吸附是n o 活化分 解的必要条件,n o 的分解活性与催化剂中氧空位( 缺陷) 含量有关,与不同价 态的c u 离子含量之间无直接关系。此外,肖轶【l2 j 等研究了在c o a l 水滑石焙 烧产物上n 0 的分解反应,x i m ,t p d 表征其主要成分是铝酸钴尖晶石 ( c o a l 0 2 ) ,还原后生成高分散态的金属钴,其脉冲催化分解活性4 5 0 时可达 1 0 0 。尽管这些反应温度较高,但由于复合氧化物具有确定的组成和结构,在 氧化气氛中结构稳定,0 2 易于脱附,n 0 分解活性较高,热稳定性良好,所以 这类催化剂具较大的发展潜力。 ( 3 ) 选择催化还原( s c r ) n o 。的选择催化还原是利用不同的还原剂或尾气中的还原性物质,在一定 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选择性地优先还原n o 。为无害的n 2 。n h 3 选择性催化还 原法广泛应用于固定源烟道气的处理,其特点是:在富氧条件下,n h 3 作还原 剂,采用金属氧化物、沸石或活性炭作催化剂,将n 0 。选择性还原为n 2 和 h 2 0 【1 5 ”川。v 2 0 5 一w 0 3 t i 0 2 催化体系脱除n o 。效率最高,接近1 0 0 ,已商业 化生产,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缺点:( 1 ) 必须严格控制n h 3 的化学计量比, 否则未反应的n h 3 极易排入大气,造成二次污染;( 2 ) 反应的适宜温度为1 8 0 3 3 0 ,温度太高,n h 3 易被氧化;温度太低,催化剂活性降低;( 3 ) n h 3 的贮 运、运转费用高,设备复杂且不安全;r 4 ) v 有毒性。所以,尽管与汽车尾气相 比,n h 3 一s c r 技术的温度范围合适,而且还原反应中0 2 起有利作用,但该技术 仍不能成为机动车实用的脱氮技术。 一种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是,在富氧条件下,由烃类取代n h 3 ,选择性还 原n 0 。,在烟气和汽车尾气中,要使还原物质优先与n 0 。反应而不被高浓度氧 所氧化,催化剂必须有吸附并活化( 部分氧化) 还原剂、吸附并活化n o 。以及 加速两者反应的机能。由于催化剂表面存在氧化还原循环,其活性中心应有多 重价态变化,即有过渡金属离子存在,固体酸( s i 0 2 ,a 1 2 0 3 ,z r 0 2 ) 和分子筛 具有吸附和部分氧化有机物的功能。1 9 9 0 年,h e ld 【1 4 】和1 w 锄o t o 【l l 】先后将用于 n o 。分解的c u z s m 5 催化剂移植于贫燃n o 。的选择性还原体系,发现无论烷 烃或烯烃均可还原n 0 ,不仅有氧存在时可以进行,而且在过量氧气中更容易进 第l 章绪论 行。随后,h c 选择性还原n o 。的研究迅速展开,反应体系主要集中在模拟高 空燃比汽车尾气( 5 一l o 0 2 ) 和一些大型锅炉中。己发现各种离子交换分子 筛如c u 一,f e ,l ,t ,c o ,g a ,c e ,h z s m 一5 及x 一,y - 型分子筛均对该反应 有催化活性,其中对c u ,c o z s m 5 的研究最活跃。h e l d 及【w a m o t o 等经过埘 分子筛离子交换型催化剂的系统研究后认为,分子筛的孔结构、硅铝比以及金 属离子的性质和交换度对n 0 。的转化率有显著影响。到目前为止,c u z s m 。5 仍是h c s c r 体系中催化活性最好的,以c 2 h 4 为还原剂,其还原活性随c u ” 交换度的增加而增大,交换度达8 0 一1 0 0 时还原活性最大,后略有减小。实 验表明| l ”,不饱和烃选择性更好,以丙烯作还原剂,n o 达最大转化率时的温 度比用丙烷时低l o o 。当用c h 4 ,h 2 ,c o 为还原剂时,选择性很低,甚至完 全没有选择性。但同样存在着低温活性差、高温容易失活、水蒸汽对载体分子 筛的结构会逐渐损坏、活性组分c u ”抗s 0 2 中毒能力弱等问题,难以实现工业 化。 负载贵金属催化剂9 ,2 们,如p t ,p d ,r h ,r u ,i r 等,具有较高的对贫燃 n o 。还原的活性,载体包括a 1 2 0 3 ,s i 0 2 ,z r 0 2 ,t i 0 2 及z n 0 等。其中p t y a 1 2 0 3 以c 3 h 6 ,c 3 h 8 为还原剂,在低温下即有高活性,且在真实尾气条件下,比离子 交换分子筛具有出色的耐热稳定性和抗s 中毒能力。但操作温度范围太窄,n 0 。 还原为n 2 的选择性较低 同时,人们也对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应用进行了研究【2 l 强”l ,如单金 属氧化物( a 1 2 0 3 ,t i 0 2 ,z r 0 2 、稀土氧化物等) 、负载的过渡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复合氧化物等。a 1 2 0 3 及其负载的金属、金属氧化物活性较高,其中c u ,c o , n i 氧化物a 1 2 0 3 的催化活性比c u z s m 5 低;在c u ,c o ,a g ,v ,c r a 1 2 0 3 等 催化剂中,a a 1 2 0 3 活性最好,6 7 3 k 时n 0 转化率为8 0 ;添加c e 后,c “a 1 2 0 3 在较低温度下可达最高活性。在富氧和湿热条件下,a “y a 1 2 0 3 催化剂上以丙 烯还原n o ,加入m “2 0 3 ,低温下不仅能提高n 0 的转化率,而且也大大提高了 n 0 还原为n z 的转化率。由此提示人们可通过加入添加剂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总之,这类催化剂具有中等活性,较好的耐热性,可用的还原剂多,但操作温 度较高( 4 0 0 ) ,低温活性差,对s 0 2 非常敏感,易中毒。 目前以活性炭为载体和还原剂催化还原n o 。的研究得到了深入的开展。活 性炭具有大的表面积、良好的孔结构、丰富的表面基团、高效的原位脱氧能力, 同时有负载性能和还原性能,所以既可作载体制得高分散的催化体系,又可作 还原剂参与反应,提供一个还原环境,降低反应温度,而且价格低廉,因此近 北京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掀起了以炭质材料( 活性炭、活性焦、半焦、活性炭纤维等) 选择性还原n o 。 的研究热潮,应用前景看好。文 2 4 ,2 5 】系统研究了活性炭负载f e ,c o ,n i ,c u 及k 元素对n o 。的催化还原反应,并考察了0 2 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无氧的惰性气氛中,该系列催化剂使n 0 的还原温度比h c s c r 过程下降很 多,在n o c 还原反应中,催化剂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但是,通常尾气中含 有大量的氧气,会改变金属的氧化状态,从而影响其催化性能。最活泼的c u , c o 对0 2 一c 反应催化作用最强,对n 0 。c 反应选择性最低,而n i 对0 2 c 反应 催化活性最低,对n o 。还原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且活性高于单纯的 活性炭。鉴于二c u o c ,f e 2 ( ) 3 c 等催化剂在n o 还原反应中活性不高,文 2 6 】研 究了贵金属p “c 催化剂在处理n 0 反应中的催化行为,发现p d 的引入可大大 提高催化活性且活性与p d 含量呈顺变关系。不同载体对催化活性影响很大,无 还原物质时,活性炭作为还原剂参与反应,其本身性质十分重要;体系中加入 还原物质c o 时,活性炭作载体,p d 的分散状况对催化活性有重要影响。由此 开辟了贵金属活性炭催化还原n 0 。的研究领域。据报道,具有较高强度的活性 焦已被日本和德国成功地用于移动床同时脱除n o 。和s o 。的工业实践中,我国 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起步,有望实现c - n o 。的工业化应用 汽车的进步正朝着采用空气燃料比为1 8 2 2 的富氧燃烧的方向发展,以获 得更大的功率,并可节约15 的汽油,为此,只好逐渐摒弃原有的贵金属催化 剂,转而开发在氧化气氛下还原n o ,的技术。 虽然通过加入助剂、稳定剂等方法,上述催化剂的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 高,但是寻找新型的载体物质和负载金属,制备出性能更好、价廉物美的催化 荆还是有很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到目前为止,人们公认分子筛类物质,尤其是c “z s m 。5 m 2 8 ,2 9 1 在脱除n o 。 的性能上是最优异的,但其在高温水蒸气的条件下,分子筛易脱铝而破坏其晶 体结构,导致不可逆的失活。其失活原因3 1 1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金属 活性中心的几何空间形态和位置的改变,这是由铜的烧结引起的;二是z s m 5 晶体结构中a 1 的流失,从而导致晶体结构的破坏。目前人们正把研究的重点转 移到采用天然矿物质作为载体,在其上面负载金属或其它物质并应用于环保领 域。 第1 章绪论 1 ,3 以海泡石为载体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海泡石( s e p o l i t e ) 是一种天然纤维状多孔的含水镁硅酸盐粘土矿物【3 2 】,成 分随产地不同而变化很大。其理想结构是 m 9 8 s i l 2 0 3 0 ( 0 h ) 4 4 h 2 0 】n h 2 0 ,其 中4 h 2 0 与n h 2 0 分别是配位水和沸石水【3 3 3 。 海泡石是由两层硅氧四面体和镁氧八面体交互构成的,具有层状和链状结 构的过渡型特征。其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分别如图1 1 【3 5 | 和图1 2 【3 6 】所示。 图1 1 海泡石的化学结构 f i g1 1c h e m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o fs e p i o l j t e s i国m eo i j o h 0 0 h 2e h t 0 图1 2 海泡石的晶体结构 f i g 1 2c r y s t a ls t r u c t u r eo f s e p i o l i t e 北京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沿着纤维的链方向( c 轴) ,存在着两层硅链,每一层硅链的上、下层由 m 9 0 6 八面体连结,层与层之间则用边上的氧原子连结。硅氧四面体的顶层是连 续的,每六个硅氧四面体顶角相反,因此形成2 :l 的层状结构单元、上下层相 同排列且与键平行的孔道,水分子和可交换的阳离子就位于其中。在孔道方向 上,m 9 2 + 的八面体配位由两分子的水占据。在约5 1 3 k 时,有一半的水会失去, 这样便通过一个不稳定的王i 配位形成了含2 h 2 0 的扭曲型结构1 3 ”。结构的变化 如图1 3 i j “所示。 3 。龄黜归” 5 微:并。 ( s 即4 h p ie 钿d2 h o ) “口 瓢 e = o h 。0h 2 0 图l - 3 海泡石的结构变化 f i g 1 - 3s t r u c t u r ec h a n g eo f s e p i o l i t e 与传统的催化材料相比,海泡石不仅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还具有类分子筛 的特性。海泡石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拥有截面积为o 3 6 n m 1 0 6 n m 的管状贯 穿通道和高达9 0 0 m 2 g 的理论表面积【3 9 ,4 叭。同时,又因它的三维立体键结构和 s i o s i 键把细链拉在一起,使其具有一向延长的特殊晶形,故颗粒呈棒状。结 构中所构成的开式沟枢与晶体长抽平行,因而这种沟枢的吸附能力极强。这就 是海泡石成为该族矿物中具有最佳性能和最广泛用途的关键所在。海泡石的内 外表面可以区分出3 种吸附作用中心:主要吸附作用中心是与结构边缘镁离 子配位的水分子,被吸附的水与之形成氢键;s i 一0 h 离子团,它接受一个质 子或烃基补偿剩余的电价,这种离子团与被吸附物常形成共价键;硅氧四面 体片中的氧原子,在类质同像置换【4 1 l 过程中,它是电子弱给体,对被吸附物的 作用较弱。 海泡石的工艺特性【4 2 】有:热稳定性好,在4 0 0 以下结构稳定。4 0 0 8 0 0 脱水为无水海泡石,8 0 0 以上才转变为a 方英石;具阳离子交换性,其阳 第1 孽绪论 离子交换量是每1 0 0 9 干土约2 5 3 0 m g 当量阳离子;良好的吸附性,由于海 泡石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道孔隙,因而能吸附大量的水和极性物质;良好 的催化性能,由于海泡石结构外部有s i 一0 基,对有机质具有强亲和力,可与有 机反应剂直接作用,生成有机矿物的衍生物,并使有机质的聚合作用加快,达 到催化剂的作用;良好的流变性,由于纤维状在高中等极性溶液中易分散成 不舰则网格,因而使其成为流变性极好的悬浮液流体。 海泡石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能,因而在化学催化领域、 废水、废气的处理等方面的应用闩益广泛。但由于海泡石的天然比表面积低、 表面酸性弱等原因,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故在实际应用之前,应先对其进行化 学改性处理( 即活化) ,使其适宜于做催化剂的载体。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海泡石与分子筛有类似的结构,只是海泡石的s i a l 比稍小。我国海泡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目前由于技术问题,利用率普遍较 低,因此研究和开发海泡石原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目本 有利用海泡石做载体负载p t 制备净化n 0 催化剂的报道,但仅局限于与一般的 常规催化剂如y a 1 2 0 3 的比较,证明其有催化效果。jb l a n c o 等采用将v 和 w 沉积在海泡石上的方法制备出了脱除n 0 。的催化剂,证实当热处理至6 0 0 。c 以上其结构依然稳定。但是这些研究对于催化剂的抗硫、抗水性以及最佳操作 温度等条件和反应机理都没有涉及。 1 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结合海泡石和分子筛结构上的类似之处,设想如果把还原n o 。催化剂的载 体换成热稳定性较好的海泡石,并将负载的金属选择范围扩大,对其性能进行 比较,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作为活性组分,并加入其他元素对其性能进行改良, 可能会得到一种更适用于尾气环境的催化剂。 本课题旨在开发一种以海泡石为载体的新型c “s e p i o l i t e 催化剂,使n o 、 催化还原为n 2 以达到净化废气、保护环境的目的。此种催化剂应具有以下特点: f 1 ) 具有高活性,在尾气环境中有着与同类其它催化剂相比最佳的催化效 果: ( 2 ) 价廉,适用于广泛使用; ( 3 ) 使用周期长,抗毒( 主要是水蒸气和s 0 2 ) 性能好,并可再生反复循环 使用。 托京工监大学璃学硕士掌位论文 经查阅固内外相关文献知以海泡石为载体,以铜族元索为活性组分的n o 催化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还未见到相关报道。本文主要研究以改性海泡石载体, 以稀土元索s m 、c e 等为助嗣,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以e u 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 同时箭备a 海泡石催亿帮,莠考察它们对n 0 的德讫还凝效栗。遴逯评价不嗣 条 i f 二下割备静偻纯翔对n 0 的催他还蹶,对系列催化刻遴行簿选。主要内容包 括: 1 、载体海泡磊的颊处理及结搀分板:对天然海泡夏采用酸改性、璃予交换 改性及热处理等方式进行预处理,以增大其比表丽积。采用正交试验对酸处理 条件进行优化选择。 2 、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负载量的选择;本论文主要以铜为活性组分,通过实 验找出最恰当的金属负载鼙。根据矮体反应情况,适当添加同族的a g 等来考察 其活健,并用稀土元素对制备的催化剂迸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