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是作者儿童时代生活的恋歌。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的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制度表示不满。教学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情。教学方法: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章,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了解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三、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字音确凿 菜畦q 蟋蟀 shua 缠络luo 竹筛h觅食 鼎沸 dng 锡箔b 鉴赏 脑髓 盔甲k 蝉蜕 秕谷 锡箔 倜傥 拗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2、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五、合作交流,感悟探究(百草园的生活)8段,读后请同学们给个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明确:(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2、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3、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明确:(1)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2)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5)融情入景,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6)善于运用联想。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5、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6、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六、本课小结:百草园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 、求知的性格特点。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百草园给鲁迅无限的乐趣,鲁迅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婴儿他就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这节课我们首先看看他在这里怎样生活。二、合作交流,感悟探究三味书屋的生活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1、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陈旧、呆板、冷清,与百草园的勃勃生机形成对比。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的对比。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学习生活:【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只读书,习字,对课,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3、分析对先生的描写(1)你认为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明确: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三、文分析章主旨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