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 t u d yo fn e u t r a l i t yo f t h ef o r e n s i c b y j i a n gz h i g a n g 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i np a r t i a ls a t i s f a c t i o no f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t h ed e g r e eo f m a s t e ro fl a w c r i m i n a ll a w i nt h e g r a d u a t es c h o o l o f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j i a n gz h ig a n g j u l y , 2 0 1 0 一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 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粉日期: - y v i 。年 罗月,飞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团。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诔确 伯 日期:p 年罗月日 导师签名:刎 日期:y 牌夕月7 3 日 r 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 摘要 在现代社会,刑事司法鉴定实现中立性是诉讼活动实现民主、科学、公正、 文明的客观需要,是确保鉴定结论客观真实、可靠、合法的重要手段。刑事司法 鉴定的中立性主要体现在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和鉴定程序的启动这三个方面, 要求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实现中立,鉴定程序的启动要实现中立性。 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在制度和理念上都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步伐 和诉讼制度改革的进程。在司法鉴定理念上,鉴定人员缺乏中立性的价值观念,不 能自觉地保持自身的中立立场;鉴定机构和鉴定入的管理混乱,行政管理色彩浓 厚,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和科学标准,而且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诉讼中多头鉴 定、重复鉴定、人情鉴定、久鉴不定的现象普遍发生:鉴定程序的启动采取的是 职权主义模式,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和决定权完全掌控在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 判机关手中,当事人仅有有限的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申请权,这与现代的对抗 式庭审的精神根本不相符。 因此,为了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实现司法鉴定的中立性,要借鉴英美 法系和大陆法系司法鉴定有益经验,同时又结合我国的传统。主要从这些方面着 手:司法鉴定机构在管理和地位上实现中立性、对鉴定人实施鉴定活动进行规范 和监督使其实现中立性,并且完善和落实鉴定人回避制度,要赋予控辫双方平等 的鉴定申请权,如果对初次鉴定形成了合理质疑,要启动重新鉴定时,对重新鉴 定的裁量标准要统一规范。 关键词:司法鉴定;司法鉴定中立性;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 n r 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i nm o d e ms o c i e t y ,f o r e n s i ca c t i v i t i e st oa c h i e v en e u t r a l i t yi s an e e d o f d e m o c r a c y , s c i e n t i f i c ,f a i r , o b je c t i v e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w h i c h i st oe n s u r et h a t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sa r eo b j e c t i v e ,r e l i a b l e ,l e g i t i m a t e 。t h en e u t r a l i t yo ff o r e n s i cm a i n l ym e a n s t h a tf o r e n s i ci n s t i t u t i o n s ,e x p e r t sa n dp r o c e e d i n g sa c h i e v en e u t r a l i t y ,w h i c ha s k s f o r e n s i c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n de x p e r t st oa c h i e v en e u t r a l i t y , a n dt h ep r o c e e d i n g st or e f l e c t t h ee q u a l i t yo fa n t a g o n i s t i c f o r e n s i cs y s t e ma n dt h ei d e a sa r es e r i o u s l yl a g g i n gb e h i n dt h ep a c eo fb u i l d i n g t h es o c i a l i s tl e g a ls y s t e ma n dl e g a ls y s t e mr e f o r mp r o c e s s t h el a c ko f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t h ev a l u e so fn e u t r a l i t y ,t h ee x p e r tc a l ln o tc o n s c i o u s l ym a i n t a i ni t sn e u t r a ls t a n c e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f o r e n s i c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n de x p e l si sd i s o r d e r e d ,a n dl a c k sau n i f i e d l e g a ln o r m sa n ds c i e n t i f i cc r i t e r i a ,w h i c hl e dt ol o n gl i t i g a t i o n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r e p e a tt h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h a p p e n sf r e q u e n t l y ;t h ep r o c e e d i n g sh a d b e e nt a k e nb yt h ep o w e ro fm o d e l ,t h er i g h to ft h ed e c i s i o ni se n t i r e l yi nc o n t r o lo f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p r o s e c u t i o na n dj u d i c i a l t h ep a r t yh a so n l yl i m i t e da d d i t i o n a lr i g h tt o a p p l yf o rr e -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w h i c hi sn o tm a t c ht h es p i r i to f t h em o d e ma d v e r s a r i a lt r i a l f o rt h er e a s o nt h a t ,i no r d e rt oi m p r o v eo u rf o r e n s i cs y s t e ma n da c h i e v et h e n e u t r a l i t yo ft h ef o r e n s i c ,w em u s td r a wo nt h eu s e f u le x p e r i e n c e si n f o r e n s i co f c o m m o nl a wa n dc i v i ll a w a tt h es a m et i m e ,w em u s tc o m b i n ew i t ho u rt r a d i t i o n a l t h e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a r ea sf o l l o w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f o r e n s i c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c h i e v e s t h es t a t u so fn e u t r a l i t y ;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f o r e n s i ca c t i v i t i e si sr e g u l a t e da n d m o n i t o r e dt op r o t e c tt h en e u t r a l i t yo fe x p e r t ,a n di m p r o v ea n di m p l e m e n ta v o i d a n c e s y s t e m ;b o t hp r o s e c u t i o na n dt h ed e f e n s eh a v eg i v e ne q u a lr i g h tt oa p p l yf o r e n s i c i f t h ed o u b to ft h ei n i t i a lf o r e n s i ci sr e a s o n a b l e ,t h er e - a p p r a i s a lo fs t a n d a r ds h o u l db e u n if i e da n ds t a n d a r d iz e d k e yw o r d s :f o r e n s i c ;t h en e u t r a l i t yo ff o r e n s i c ;f o r e n s i ci n s t i t u t i o n ;e x p e r t i i i 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 目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 摘要i 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目录i v 第1 章绪论l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1 1 1 1 选题背景1 1 1 2 选题意义2 1 2 文献综述3 1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6 1 3 1 研究内容6 1 3 2 研究方法6 第2 章刑事司法鉴定中立性的基本理论7 2 1 司法鉴定中立性的概述7 2 1 1 司法鉴定中立性的含义7 2 1 2 司法鉴定中立性的表现9 2 2 司法鉴定实现中立性的诉讼价值1 0 2 2 1 实现司法公正1 0 2 2 2 提高诉讼效率1 1 2 3 司法鉴定中立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1 2 第3 章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中立性的现状分析1 4 3 1 司法鉴定中立性理念的缺失1 4 3 2 司法鉴定机构的地位缺乏独立性1 5 3 3 司法鉴定人的管理混乱1 7 3 4 司法鉴定的启动职权主义色彩浓厚1 8 第4 章刑事司法鉴定中立性的域外考察2 0 4 1 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的考察2 0 4 1 1 英美法系国家鉴定机构的设置2 0 4 1 2 专家证人的法律地位2 l 4 1 3 司法鉴定的启动2 2 4 2 大陆法系鉴定人制度的考察2 3 4 2 1 大陆法系国家司法鉴定部门的设置2 3 i v 硕士学位论文 4 2 2 鉴定人的法律地位2 4 4 2 3 司法鉴定的启动2 5 4 3 两大法系司法鉴定的比较评价2 6 4 3 1 司法鉴定机构的地位比较2 7 4 3 2 鉴定人的地位比较2 7 4 3 3 司法鉴定的启动比较2 8 第5 章中立性在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中的实现3 0 5 1 司法鉴定机构实现中立性3 0 5 1 1 司法鉴定机构中立的必要性3 0 5 1 2 司法鉴定机构中立性的实现3 0 5 2 司法鉴定人实现中立性3 1 5 2 1 鉴定人的地位独立3 1 5 2 2 对鉴定人实施鉴定进行规范和监督3 2 5 2 3 完善和落实鉴定人回避制度3 3 5 3 司法鉴定的启动实现中立性3 4 5 3 1 司法鉴定启动权实现合理分配3 4 5 3 2 完善重新鉴定的裁量标准3 6 结论3 9 参考文献4 1 致j 射4 5 v 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 1 选题背景 司法鉴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 系。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专业分工的细化,社会生活 在现代化、科技化和专业化的立体交叉和相互交融中显得更加纷繁复杂和扑朔迷 离,以一般人的普通经验和能力对一些专门性问题或事实真相的认定难以完成, 甚至越来越多对诉讼程序非常重要的事实现在只能通过高科技手段查明。科学技 术或专门知识已成为人们认识事物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随着我国诉讼理念的 变迁和诉讼模式的转型,建立在原来模式上的司法鉴定制度和鉴定理念的弊端不 断地暴露,其功效也越来越捉襟见肘,这不仅制约了现代化诉讼机制的有机运行, 而且也影响、危及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改革原有司法鉴定制度和转变司法鉴 定理念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司法鉴定的中立性对于证据的运用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大陆法系国家, 法官将鉴定人视为自己的助手,过分信赖鉴定人,使其成为实际上的事实裁判者, 这种做法肯定会影响案件客观真实的发现。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将专家证人视 为当事人雇佣的帮手,并允许双方当事人对专家证据进行激烈的辩论,这种做法 也有很大的弊端:一是受到当事人雇佣的专家很难保持中立性,二是激烈的诉讼 对抗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与金钱。 我国目前的鉴定理念的落后和鉴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司法鉴定中立性的缺 失。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传统的司法鉴定制度与诉讼制度和司法公正的 要求不相适应,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机制、鉴定人的准入制度、程序的保 障、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司法机关日益增长的诉讼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司 法鉴定启动权的配置不尽合理,造成了鉴定资源和鉴定权力的高度垄断和封闭, 导致当事人依法通过司法鉴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不够通畅;另一方面,司 法鉴定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布局不合理,部分司法鉴定机构层次不高、服务能力 不强,鉴定人整体素质不高,导致重复鉴定、多头鉴定问题普遍存在。这不仅严 重损害了司法鉴定行业“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社会形象,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 司法审判顺利进行。因此,如果辅助司法审判实现司法公正的司法鉴定活动难以 做到客观、中立,而无法成为诉讼活动中有效解决司法证据问题的有效手段,那 么司法公正的实现将更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 1 1 2 选题意义 首先,司法鉴定实现中立可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 和生命线。诉讼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就是公正,在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司 法作为维护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体现社会正义的窗口。公正的裁判是建立在 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真相的证据之上的,证据的真伪对裁判公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同证人证言、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物证、书证等其他证据形式相比,司法 鉴定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司法鉴定在价值取向上是中立的,不偏不倚。 司法鉴定实现中立的目的就在于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鉴定制度,科学地、 客观地反映待证事实的真实面目,为正确适用法律提供前提条件,防止因鉴定而 产生司法腐败,从而促进公正裁判,维护司法公正。 司法鉴定价值中立要求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中立的。鉴定主体所进行的鉴定 活动不受外界干扰,只对鉴定结论的客观真实性负责,而不能具有偏向性,不受 其他职权的干扰和控制,要求它中立于当事人双方,中立于裁判机关,不存在附 属或依赖,它的存在不能依附于任何组织和个人,鉴定工作也不能参杂任何当事 人的意志,不能考虑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它所考虑的只能是事实,它所尊重 的只能是科学。这是由司法鉴定的科学本质决定的。没有中立的社会地位和中立 的价值观念,处处受主管者的干预,时时受上司、领导的左右,要想实现司法公 正将是一句空话。我国目前情况下,出于经济利益等原因的考虑,各部门都愿意 在自己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甚至排斥其他部门的鉴定结论。这样导致自侦自鉴、 自检自鉴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样不仅使鉴定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受到质疑,而且侦 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公正形象也受到损害。因此,司法鉴定机构实现 中立,不仅会提高鉴定结论的公信力,还可以维护公检法机关的公正形象。 其次,司法鉴定实现中立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鉴定人能够独立地进行证据 准备而不受当事人的干涉,避免了与当事人一起对证据进行筛选,以迎合当事人 的诉讼需求,也不需要“算计”对方鉴定人将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和论据,对方律 师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什么样的攻击等;在鉴定结论开示方面,鉴定人可以由法 庭规定证据开示的时间并在法庭的监督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统一的证据开示,既 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证据开示的质量;还有,中立的司法鉴定的效率优势还可 以体现在法庭证据调查阶段。由于鉴定人是由法庭选定、并通知双方当事人的, 因此双方当事人的律师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质疑对方鉴定人的资格或学术 声望以降低其证言在事实裁判者心中的份量,因而提高了诉讼效率。另外,司法 鉴定机构实现统一管理之后,各鉴定机构就会积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获取最大 的收益。这样就不会造成设备的低水平重复,从而节约诉讼资源。 总之,中立的司法鉴定理念与科学完善的司法鉴定制度,使侦查机关、检察 机关和审判机关能够依法充分发挥服务和保障功能,通过严格中立的监管以及严 2 硕士学位论文 肃淘汰,有效地保证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诉讼当事人得到高质量的 鉴定服务,提升司法鉴定行业的服务能力,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以及业务的规范 运行,从而充分保障人民法院正确、高效地审查、认定证据,独立、公正地行使 法定职权,进一步树立司法权威。完善鉴定启动程序、质证和认证机制,可以使 宪法和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畅通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 的合法权益的渠道,提高当事人对诉讼的可预期性,便于法官居中发现客观事实, 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 1 2 文献综述 在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中,国内有关涉及司法鉴定中立性研究公开发表的著作 有2 1 部,期刊论文有2 5 篇,硕士学位论文有1 5 篇。 主要著作有: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研究( 孙业群著,法律出版社2 0 0 2 版) 、 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研究( 邹明理主编,法律出版社2 0 0 1 版) 、侦查与 鉴定热点问题研究( 邹明理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0 4 版) 、 司法鉴定制度改 革探索( 徐景和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0 6 版) 、专家证人研究( 徐继军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版) 、英美专家证人制度研究( 周湘雄著,中国检 察出版社2 0 0 6 版)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 张军、霍宪丹,中 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4 月) 、司法鉴定导论( 何家弘著,北京:法律出 版,2 0 0 0 版) 、 :司法鉴定立法研究( 司法部法规教育司编,法律出版社2 0 0 2 版)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陈瑞华著,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 等等。 主要期刊论文有:司法鉴定人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张玉镶、蒋丽 华,载于中国司法鉴定2 0 0 2 年第4 期) 、比较与借鉴:鉴定人制度研究 ( 沈健,载于比较法研究2 0 0 4 年第7 期) 、美国专家证人制度的评价及启 示( 刘伟、张时春,载于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2 0 0 3 年第8 期) 、英 美国家的专家证据制度与我国专家证据制度的建立( 涂书田、程春华,载于南 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 0 0 2 年第3 期) 、英美法系意见证据制度机理与建 立我国专家证据制度之构想( 刘敢生、覃兆平,载于法官论坛2 0 0 3 年第2 期) 、鉴定人制度比较研究( 宫万路,载于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l 卷,中国检察山版社2 0 0 0 年1 0 月版) ,等等。 主要学位论文有:司法鉴定制度研究( 谢恩华,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 0 0 8 年6 月) 、司法鉴定制度研究( 胡家根,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年1 0 月) 、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张涛,山东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 0 0 7 年9 月) 、司法鉴定人选任制度研究( 桂勇,安徽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 0 0 7 年1 0 月) 、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启动问题研究( 潘洁,华东政法学院硕士毕业 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冗 论文,2 0 0 6 年4 月) 、刑事鉴定启动程序的比较研究( 田亚靖,南京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 0 0 8 年) 、司法鉴定人制度比较研究兼谈我国司法鉴定人制度的 完善( 张芾,海南大学硕士论文2 0 0 6 年) ,等等。 还有一些专著和论文也提出了改革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及转变我国司法鉴定理 念的一些独创性的建议。笔者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论文的写作要求, 拟对现有涉及司法鉴定中立性的相关著作和论文进行梳理和归纳: 1 司法鉴定概念及基本属性 关于司法鉴定中立性的基本理论,学者们主要是从司法鉴定中立性的界定、 司法鉴定的概念及属性、中立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司法鉴定实现中立性的诉讼 价值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主要有: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研究( 邹明理 主编,法律出版社2 0 0 1 版)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探索( 徐景和著,中国检察 出版社2 0 0 6 版)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 张军、霍宪丹,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4 月)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研究( 杜志淳、霍宪丹合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年4 月) 、司法鉴定学基本概念研究( 张玉镶, 中国司法鉴定2 0 0 2 年第1 2 期)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刍议( 施卫忠、许 硕士学位论文 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 张军、霍宪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4 月) 、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研究( 孙业群著,法律出版社2 0 0 2 版) 、外国法 庭科学鉴定制度初探( 何家弘,载于法学家1 9 9 9 年第6 期) 、 司法鉴定 人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张玉镶、蒋丽华,载于 中国司法鉴定2 0 0 2 年 第4 期) 、 比较与借鉴:鉴定人制度研究( 沈健,载于: 比较法研究2 0 0 4 年第7 期) 、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弊端评析( 徐继军、谢文哲,载于北 京科技人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3 期) 等等。 4 从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来论述 司法鉴定机构实现中立是司法鉴定中立的一个重要体现,学者们在借鉴国外 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主要有:司法鉴定 的诉讼化( 李玉华、杨军生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1 月版) 、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研究( 杜志淳、霍宪丹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版) 、 比较与借鉴:鉴定人制度研究( 沈健,载于:比较法研究2 0 0 4 年第7 期) 、 鉴定人制度比较研究( 宫万路,载于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1 卷,中 国检察山版社2 0 0 0 版) 、论我国鉴定制度的模式选择来自英、美中立专家 的启示( 周湘雄, 社会科学2 0 0 7 年第3 期) 、司法鉴定之中立性问题研 究( 江雁飞,郭志远,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1 2 月第4 期) 、司法鉴定机构的准入制度( 施敏,华东政法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 0 0 7 年4 月) 、论刑事鉴定人制度( 田庆生,苏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 0 0 8 年1 0 月) 、 司法鉴定人选任制度研究( 桂勇,安徽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 0 0 7 年1 0 月) , 等等。 5 从司法鉴定的启动角度论述 司法鉴定程序是整个司法鉴定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鉴定程序中权利( 力) 之间如何让分配才能体现一种平等的对抗性,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涉 及到程序公正的问题。主要有:论我国司法鉴定程序的现状及重构( 王屏,华 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年) 、刑事鉴定启动程序的比较研究( 田亚靖,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8 年) 、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启动问题研究( 潘 洁,华东政法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 0 0 6 年4 月) 、论我国司法鉴定程序存在的问 题与完善( 舍旺,载前沿2 0 0 9 年第2 期) 、论刑事诉讼的”中立”理念兼谈 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陈光中,汪海燕,中国法学2 0 0 2 年第2 期) 、论刑事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完善( 冯玉厅,中国司法鉴定2 0 0 9 年第2 期) ,等等。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归纳整理,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从诉讼的中立的角度研究。由于司法鉴定存在于诉讼过程中,诉讼的 中立性就应当体现在司法鉴定活动中。这是实现案件公正的基础。司法过程是一 个冷静客观的非个人化的过程。最基本的社会利益之一就是法律应当统一并且无 5 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 偏私。在鉴定活动中一定不能有偏见或偏好。 第二,从司法鉴定启动的中立性的角度研究。强调的是司法鉴定启动权应该 在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和当事人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要体现对抗式庭审的基 本精神和理念。 第三,从司法鉴定机构与司法鉴定人、委托人之间的中立性角度研究。中立 性实质上就是指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在进行鉴定活动时不偏不倚向任何一方,忠实 于科学和事实,作出客观公正的鉴定结论。 1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3 1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5 个部分。第1 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并 且综述了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明确了研究思路及所将采用的研究方法。第2 章至第5 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其中,第2 章主要阐述刑事司法鉴定中立性的基 本理论。第3 章对我国司刑事法鉴定中立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第4 章从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大法系的典型代表国家的司法鉴定和中立性的理念进行了 比较、评述。在此基础上,第5 章以中立性理念为价值标杆,从司法鉴定机构的 设置、鉴定人的立场、鉴定程序几个方面来构建我国刑事司法鉴定的中立性价值 理念。 1 3 2 研究方法 本文将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放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用客观、全面、发展 的眼光去探寻其发展的规律,采用了综合、比较、分析和归纳等研究方法。首先, 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及其理念的现状;其次,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来 研究事物间的异同,收集了大量国外司法鉴定中立性的资料,并通过对中国现状 的具体分析,就国外几个主要国家的司法鉴定体现的中立性情况相互比较,从中 找出差异,并探究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第三,在对综合的内容与比较 的结果进行分析时,既注重理论探讨,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联系实际。第四, 对现有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理清其中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具体 研究,在回答“是什么”的基础上,提出“应该怎样”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完善我国 司法鉴定作出一些贡献。 6 硕上学位论文 第2 章司法刑事鉴定中立性的基本理论 2 1 刑事司法鉴定中立性的概述 2 1 1 司法鉴定中立性的含义 1 司法鉴定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鉴定 是指: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或优劣。这是 最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适用的领域很多。比如:考古学家对 文物的年代和等级进行的鉴定;专家对珠宝品质的鉴定;工商机关在查处假冒伪 劣产品时对产品进行的质量检验;技术监督部门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鉴定;税务 机关在进行税务检查过程中对企业账目真伪的认定;等等。 我们所说的“司法鉴定 仅仅是鉴定中的一部分,是司法活动中的一个专门 概念。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司法鉴定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认识:( 1 ) 侧重从司 法鉴定的应用范围、决定机关、任务目的和鉴定主体等方面下定下:“司法鉴定 是指在诉讼中由法定司法鉴定权的机关和部门,依其职权,或自己决定,或应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请求,或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委派具有专门知识、技能 或特别经验的人,对案件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的活动一n 1 。( 2 ) 从司法鉴定是司法活动的一个专门概念下定义:“司法鉴定是在司法活动中,对 于案件的某些专门性问题,按诉讼法的规定,经当事人申请,司法机关决定,或 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 专门性问题作出判断结论的一种核实证据的活动打乜1 。( 3 ) 认为司法鉴定是指人民 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对案件立案前调查或诉讼、 执行中的专门问题,由本部门鉴定机构中有专门知识的人或委托社会专业鉴定组 织中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检验、评断的活动。( 4 ) 认为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 程中,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依法对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并 作出结论的活动。( 5 ) 认为司法鉴定是指,司法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仲裁机构 或当事人的委托,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诉讼、仲 裁等活动中所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定的活动n 1 。 对上述定义进行比较可得知,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鉴定权的范围、鉴定适用 范围、鉴定主客体范围和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这些方面;主要共同点在于都反映 了司法鉴定的基本性质和本质属性。基于司法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价值取向,司法 实践和法治建设的客观需要和现行法律法规的精神与立法宗旨,以及三大诉讼法 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功能,我们认为,司法鉴定是指:在争议解决过程中,经司法 机关、仲裁机关指定或当事人委托,由司法鉴定机构或其他专门机构的司法鉴定 7 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 人,对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运用专门知识、技能和科学技术手段依法作出判断、 鉴别的科学实证活动。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司法鉴定的内涵还将继续 给扩展、调整。现代社会纠纷解决的渠道、机制和手段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使得 司法鉴定的运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今后在解决大量非诉性、非裁性的民间纠纷、 社会矛盾和在行政执法、行政管理中所产生的争议时,都可以借助司法鉴定,客 观、公正、有效地解决问题h 1 。 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主要是指法律性、中立性和客观性,它们决定了司法鉴 定的发展方向、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1 。法律性,主要是指司法鉴定机 构、鉴定人员和鉴定活动具有的法律特征和合法性要求。中立性,主要是指司法 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员的地位和立场应具有相对的中立性,在司法鉴定过程中 的一种理念。客观性,这是客观规律、客观事实和科学定理对司法鉴定工作提出 的又一基本要求。需要强调的是,司法鉴定也具有主观性的一面。这是由客体的 多样性和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主体认识水平的不同而决定的,比如采用的设 备和技术标准不统一,检测对象的多样化,鉴定人员认识水平和方法不同等因素1 。 2 司法鉴定中立性的含义 中立,简单说就是不偏向任何一方,坚持自己的立场,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这是最平常的理解。就诉讼而言,中立是指有关事项的裁断者或处理者对与该事 项具有利害或直接关系的诉讼主体应当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或对另一方持有偏见或歧视。在诉讼中,对有关问题有处理权的裁断者或处理者 只有保持中立、无私的地位,与诉讼主体没有利害关系或不持有偏见,案件才有 可能得到公正处理。 中立是实现案件实体公正的基础。“司法过程是一个冷静客观的非个人化的 过程。 “最基本的社会利益之一就是法律应当统一并且无偏私。在法院活动中, 一定不能有偏见或偏好,一定不能有专断性或间歇不定。 h 1 毋庸置疑,如果问题 的处理者同案件的结果有牵连,受趋利避害本能的驱使,往往很难根据证据或知 识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中立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或道德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 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规则或程序的保障。我国刑诉法就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有权要求侦查、检察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回避的权利。在日本,禁止检察 官在起诉书中添附证据材料或引述相关内容,以防止法官产生预断而影响对案件 事实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在德国,甚至在民事诉讼中也要求鉴定人必须保持中 立,而不能代表一方当事人,其责任是向法院澄清须专业知识才能明了的事实隅1 。 司法鉴定的中立性,是司法鉴定的一种本质属性,它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和鉴 定人员的地位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不直接隶属于或依附于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部门 ( 如侦查机关、起诉机关、审判机关以及其他相关部门) ,也不受当事人的诱惑, 尽可能的能够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专门性问题独立的作出鉴别和判断。具体 8 硕士学位论文 来讲,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使鉴定过程和鉴定结论更加公平、公正、客观,参与 诉讼的司法机关及其其他部门不能指定与自己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鉴定机构为自 己进行鉴定,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证。在整个诉讼中,鉴定人也要本着客 观公正的价值中立理念,不偏不倚的完成鉴定活动。 在我国司法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们已经树立了初步的中立观,一些制 度、原则也体现了对中立的追求口】。但是,与中立性在诉讼中的应有地位相比,诉 讼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司法鉴定实现中立性在诉讼中的重要 价值,理论上的研究也相当薄弱,而现有制度对司法鉴定中立性的保障或体现也 有所不足,影响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实现。从观念上考察,学者们不仅对司 法鉴定中立性关注与其应有的诉讼价值不相符,而且对它的内涵在理解上也过于 狭窄。首先,学者们通常只是将中立性与审判阶段、特别是法官在诉讼中的地位 相联系,这可以说只是狭义上的理解。实际上,我们应树立广义的诉讼程序上的 中立理念,即应认识到在其它的诉讼阶段或其它的诉讼主体也应当树立中立观或 设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其中立行事。其次,认为中立只能通过消极的方式实现,积 极的作为只能使得中立者偏离不偏不倚的立场的见解也有片面性n 们。实现中立有 两种方式:消极方式和积极方式。以消极方式实现中立,如自然正义中第一条“任 何人不得在涉及自己的案件中担任法官一,以积极的方式实现中立,如自然正义 的第二条“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戈尔丁主张的“对各方当事人的意见 均应给予公平的关注 、“纠纷的解决者应当听取双方的论据和证据,以及 给予双方当事人平等参与程序的机会等。从我国现行诉讼制度看,保障司法鉴定 中立性的实现的规则或程序亟待设立或完善。在此种背景下,厘清司法鉴定中立 性的含义,深入研究中立对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意义尤为必要。 2 1 2 刑事司法鉴定中立性的表现 中立性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要贯穿于整个司法鉴定制度之中。理念毕竟是一 种无形的精神架构,要使其得到贯彻实施,必须表现在制度和规则的设计当中,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指引作用,并成为我们头脑中固定不变的观念得以保存和传 承。因此,司法鉴定中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司法鉴定机构地位的独立性。司法鉴定机构是从事司法鉴定的专业机 构,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在英美法系国家,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鉴定机构 已经完全脱离了司法机关,转而走向社会化,在管理关系上脱离了传统的行政管 理色彩。因此,鉴定机构在接受委托或聘请的意志上是自由的,不会受到司法机 关的控制和干预,最终的法律后果也由鉴定机构承担。 第二,司法鉴定人保持中立立场。鉴定人是实施司法鉴定的主体,具体的鉴 定工作是由鉴定人来完成的。鉴定人的中立观念在司法鉴定中显得尤为重要。在 鉴定开始至最后鉴定人出庭作证整个过程中,鉴定人不能受所属的鉴定机构的控 9 司法鉴定的中立性研究 制,不能成为法官的附庸而完全站在法官这一边来从事鉴定工作,也不能成为当 事人的帮手,仅仅从“雇主的利益来作鉴定结论。总之,鉴定人从接手鉴定工 作开始,就要本着科学、客观、中立的原则来发现和认识证据,揭示案件的本来 面目。 第三,司法鉴定启动的对抗性。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是整个司法鉴定程序的核 心。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中各方权利( 力) 配置将对侦查机关追诉犯罪的能力、被 害人的诉权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以及法官对审判程序的控制产生深 远影响。因此,对司法鉴定的决定权的行使者要进行有效的制约,同时又要赋予 辩护方和控诉方平等的鉴定申请权,从而不至于让司法机关将司法鉴定权进行垄 断。 第四,鉴定结论折射出中立性。作出鉴定结论是司法鉴定最终的结果,因而 整个司法鉴定过程所体现的中立性最终都要通过鉴定结论折射出来。鉴定结论作 为法定证据之一,虽然是专家通过科学方法和经验得出的,但也有一定的主观性。 因此,对鉴定结论的质证内容中,包括对鉴定人的资格、所使用的鉴定方法和原 理的质证等等,还要求鉴定人对专门性问题出庭作出解释。可以说,对鉴定结论 的质证也可以保证鉴定人的中立。 2 2 刑事司法鉴定实现中立性的诉讼价值 2 2 1 实现司法公正 公正,又称公平、正义,是贯穿于宗教、道德、法律、政治、经济等学说的 核心概念之一。它与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概念密切相关,甚至有人将其作 为这些概念的统称。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 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修正或拒 绝;同样,不管法律和制度如何有效率和条理,只要它们不公正,就必须加以改 造或废除n 幻。诉讼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就是公正,在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司法作为维护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体现社会正义的窗口。由于司法公正是司 法的灵魂和生命线,人类社会设计了各种制度、规则或程序对其孜孜以求。在保 证公正得以实现的各种理念和制度中,“中立 处于显要的地位。 就司法鉴定中立促进司法公正的角度而言,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立法 上,有关的司法鉴定的法律制度包括实体和程序的法律制度,要体现权利与义务 相一致,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原则,遵循公开、公正、透明和责任制原则。以程 序的公开、公正促进鉴定结论的客观公正。同时司法鉴定法律制度应是合理的和 审慎的,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的。二是在鉴定实施中,鉴定人以忠实 于客观真实为最高准则,鉴定人追求的价值目标只是一个,就是客观真实。三是 在司法上,裁判机关在认定鉴定结论上,应以忠于客观事实为取舍标准,认定事 1 0 硕士学位论文 实和适用法律是准确的、客观的而有理性的。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目的就在于建立 套科学、规范、高效的鉴定制度,科学地、客观地反映待证事实的真实面目, 为正确适用法律提供前提条件,防止因鉴定而产生司法腐败,从而促进公正裁判, 维护司法公正。四是在监督和救济制度上,首先应有一套监督机制,对发生在鉴 定启动、实施、质证和认证过程中的不公正、不客观、不真实的情况能够及时补 救,从而矫正这些不公正的现象。 公正的裁判是建立在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真相的证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