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语文版 .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语文版 .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语文版 .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1、了解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了解写作背景: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3、了解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二学习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2、范读课文。3、要求学生理解这篇文章运用了那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4、解释下列词语。 念:想到 遂:于是 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5、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堂上练习“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中是本文的作者是_,其弟_、其父_。苏轼、苏辙、苏洵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念无与为乐者念:_遂至承天寺 遂:_怀民亦未寝 寝:_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考虑,想到就睡觉共同,一起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_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4. 阅读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答:_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三、加深对苏轼的认识和理解四、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五、悟一悟1、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吧!用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磨难,把挫折当作攀登人生高峰的垫脚石,拥抱一个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