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也叫票据法上的权利,是指与票据有关的由票据法直接规 定,而非由于票据行为所产生的权利。1 与票据权利相比,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不 是基于票据本身,与票据行为亦没有直接关系,亦不以票据的合法有效存在为前提, 而是基于票据法的明确规定,往往是票据权利人在无法行使票据权利时而产生的一种 输助性权利,同时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又与票据基础关系到中的民事权利不同,它 产生于票据流转过程中我国票据法在制定时,对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大都没有明 确规定,只是暗含于票据法的部分条文中,只是后来因票据纠纷案件的增多,最高人 民法院为了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在其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若干 规定 ( 以下简称票据法司法解释) 中,对此类权利的内容有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但在票据法理论界,对于票据法的上非票据权利一直缺乏较为深入的论述与研究。 全方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概述;第二部分是票据法上 的非票据权利的种类,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各类权利 的介绍,使读者能够对该类权利的基本内容有个概括的了解。由于该类权利内容繁多, 每一项内容如果展开都可以独立成篇,而其中部分权利类型如利益偿还请求权国内外 票开都可以独立成篇,而其中部分权利类型如利益偿还请求权国内外票据法论著中已 多有论述,因此作者在此部分避轻就重,择其要者重点论述,对于理论界论述已较为 详尽或没有争议的内容不再做过多的赘述,仅对其中争议较大的内容阐明作者自己的 观点。其中持票人在丧失票据后的救济权利作者将作重点介绍,原因有二:第一,该部 分权利内容在我国票据理论界研究尚不深入:第二,在于这部分内容与司法实践紧密 联系,而相关的法律规定相对欠缺,操作性不强,在司法实践中易引起诸多问题。在 结构上,该部分内容分别作为全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文章的第四部分为其他票据法 上的非票据权利;第五部分为票据法上非票据权利的行使;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结语。 斑讯瓢删刊嘤撤秕槛髓谳枧失硝俨 徐学鹿主编;票据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 o 版第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 b m p a r e dw i t hf i 咖s 嚣s o c i a t c dw i 血l h en e 9 0 t i a _ b l ei l l s t m m e r l t s ,t l i er i g b t si nt l l el a w o f 9 0 t i a b l ei n s t r u m e t sa 托删b e db yt h en e 9 0 t i a b ki n s 咖m e n tl a w 血删y 1 聊 d on o te ) 【i 髓蚰t h cp r 烈加d i t i 咄o fak g a in e g o t i a b l ei i l s t m m e n t ,a n dh a v en od i n 咖t i 诵t hi n s t r u 叩嗍1 乜a 洳u s i l a l i yt h e ya 坞l 【i l 订so f 躐i s t a 】n tr i g h 扭t a i ( 钮b y 地9 0 t i a 蜘ci n :m 哪c mo b l i g e 铭i nc a 辩o ft h e r ig :h 忸a s s i 砒e d 、j v i t ht h e g o t ia :b l e i n :咖l 瑚觚n o tb c i 呜矗b l e t ob e 麟蹦砖e d b y m 鼬n 蛐a l 辑加碡t h e f i g i n t h e 蛔o f n 删a b l e 细删黜a l 砌f 细矗姗t h c 娴r i g h 协i n t e f m so f r 0 0 6 i l gi nt h e 琢智口吐a b l ei n 曲m m tc i 枷蜥魄t h cn e 9 0 i t i ;出i e i n 蛐m e mr i g h t sa n o tp i i b e d q h c i n yw h e n t h cn e 酬曲l e 蛐帆船e n tl 删w 鹪k g i s l a t e d ,b m j l l s tc o n l a i 删i r n p l i c i n y j ns 咄枷c l 鹤o f t h e l a wl a 土e r 雠h i g h e s t p p l c c o u r t o f p r c i t c | n i z e d 也。辩r i g h 协i n i t si n i 埘p r 魄m o ft h en e g 砸a b l ch s t r 呲饥tl 丑w b mi nt h et h 删f i e l do f n e g ( 岖a b l ei n s t m m 础l a 啊p m f o l l n di m 懈m g a l i a n dd i 螂i o f t h er i g l l t si nt b el a wo f 撕唱。鼬l ei n 蚰m m 衄曲眦a 雠 耻l h 幽i s 啪p f i s c do f 呶p 触t h e 触p a r t i s 锄妇d u c t 0 1 h er i 如i n 位蛔o f 鹋酬曲l e i n s i 咖l 眦m 啪o n d p r o b c s 恤c a l c 蛐o f t h e 蛐i n t h c h w o f 删e i n s t r u m e n t s 柚dw o m b en l c 舭吣o f t h c t h c s i s w i n l l h i sp a r t 恤嘲i d e f c o u l dh 蜀1 w a 群n 耐i d o f 讪丑t t h er ig :i l 协i n t 量l e l 删o f n e g o t i a b i e i n 蚰鼬a 坞a s t h e 蜘;o 洒o ft h o r i g h t sa n 啪啪璐 a n de a c ho fl h 锄l l l db e 懿删t o 孤 垃m = p t m d 肌tt h e s 趣h e b y ,i j 瑚te x p i o t h cm 勾o fp o i n 臼,a n dm a k c d c 协i l e dd i 嘲i o n o fw h 砒h a v eb 唧悯删mf h l l y 盯a 舯e d 蛐倒岫b e f o 蛾t h er i g h lo f 心m e d y 衙l o 鹞o f i n 舳m m 部晒i sd i 辩i l 龉e d 既叩蛔蛀l l yf 研t h ef o l l o 谢n g 撑懿o :疽f i t h 勰肿t b 啪f m l y d i 辩璐s e d k i f o 他;砌l h i sk i n d o f r i g h t b 鹪c l o 咖砖c d o n 谢t h t h c j l l d i c i a r yp 珊c t i 豫1 kr i g h t so fc l a i m 蠡) r 托i n s i t i i i i i n i 黜e s ta n dd 锄e d y 矗ml o 鲻o f i n s 咖赋啦僦l i 咖t b c t h i r d a 耐f o u r n l p a r t so f 恤懒i s 懈蛳l y t h e e x 硎o f t h e 蚓1 忸i n 也c l 删o f 唧t i 捌e i n s 愀i sd i 删i n t h e 6 f u lp a r t a n d t h e 蛐i s l h c 印i l o g i 埠 2 坐茎查兰堡主兰竺堡苎 yw o r d s :融g h t sa s s i 稚= d 喇l ht h e 鹏9 0 血m ei n s 椭强c n b ;r j g h 协i nt h eh wo f 嘲p 渊e i n s 舢;魁g h t o f c l a i m f o r l e i l 戚t 咖嗽硒g h t o f 舢嘶f o r l 懈o f 沙 叭r、,吖 歌砧r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n 独立 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 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狃 日期:群红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二翌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在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票据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甚至在 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货币成为社会的主要结算工具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真正的 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为基础的。而是以票据流通为基础的。”回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以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了无论是在立法形式还是内容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类似的金 融法律体系,但是一些基本的金融理念及实践与我国的现实生活仍然相去甚远,这其 中又以票据制度为甚我国票据市场从2 0 世纪8 0 年代恢复发展至今,市场规模迅速 扩大,但也仅仅限于特定商业领域,还没有深入到平民大众的生活中,即使在票据法 理论界,对于票据的论述也多宥于表面化,对于票据有关内容的研究尚处在初浅阶段, 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如在国内外学者票据法论著中,对于票据持有人 所享有的票据权利内容、性质、行使、保全等多有论述,但对于票据权利的孪生兄弟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则鲜有论及,究其原因,一是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是票据 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在社会生活流通过程中,为解决票据纠纷而所产生的一种权利,因 此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与票据活动的实践密切相关。而相较于其他市场经济制度, 票据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仍然属于一个新鲜物,没有像在其他发 达国家那样。在社会上成为与货币一样普遍流通的代币物,可以说,票据活动的实践 不足影响了学者与立法界对非票据权利的思考其次,我国票据法) 在制定时缺乏 经验,对于票据在流通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估计不足,因此对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 没有明确的规定与细化作者在结合我国目前票据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及国内外票据 法司法实践。参阅了大量有关票据法方面的学术著作的基础上,在文中对票据法上的 非票据权利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使读者对此类权利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o 马克思t 资本论 ,人民出舨杜2 4 年版。第晒o 1 5 l 页 山东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一、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概述 ( 一)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概念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又称为票据法的上权利,是指基于票据法的规定产生的 但不是由票据行为直接产生的权利,是票据价款以外的债权关系回在票据法所调整 的票据权利义务关系中,有一些权利是依附于票据,基于票据法律关系当事人的票据 行为而产生。这就是票据法理论中所称的票据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 以下简称票据法) 第四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要求票据 债务人支付票面金额的权利,包括票据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而有一些权利并不是 依附于票据,也不是因票据行为而产生,而是票据权利人在行使票据权利时,或票据 法律关系当事人利益受损时,基于票据法的明确规定而产生的一种权利,我们称之为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又称为票据法上的权利。对于该类权利,我国票据法 在 制定时,大都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暗含于票据法的部分条文中,如“譬如票据交付请 求权( 票据法第5 5 条) 、票据返还请求权( 票据法第1 0 条、第1 2 条) 、票据损害赔 偿请求权( 票据法第1 0 5 条至第1 0 7 条)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 票据法第1 8 条) 和 汇票回单签发请求权( 票据法第4 l 条) ”o 。虽然有台湾学者将上述两种权利分别规 定为票据上的权利和票据法上的权利,而将两者统称为票据权利。,但国内票据法理 论界习惯上仍分为票据权利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票据法司法解释第一条: “因行使票据权利或者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而引起的纠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 理。”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使用了。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概念。 ( 二)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特征 由于票据权利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都是基于票据法的规定,是票据活动当事 人在票据流通过程中所享有的两种基本权利,两者紧密联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票 据法上的菲票据权利往往是在票据权利无法实现时所享有的一种救济权,与普通民事 权利相比,两者都是基于特别法规定的特殊民事债权。但两者毕竟为两种不同性质的 权利,两相比较,就可以对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t 1 守哗,壬小眈、汪治平t ( 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千向置的规定 理解与适用 载于祝铭山主编票据纠 纷 ,人民法院出敝社2 0 年版第3 3 0 页 同上 曾世簟曾陈明宛如l 票据法论 ,中田人民大学出版社2 2 年版,第7 5 页 2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1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权利人并不仅限于票据持有人 由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不依附于票据而是基于票据法的直接规定,所以。与 票据权利必由持票人所享有不同,票据法上的权利人不限于票据的持票人,票据法律 关系中非票据持有者亦可以成为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权利人。如票据法司法解 释 第2 条规定:。出票人在票据未转让时,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 求持票人返还票据。”此时,这种要求返还票据的权利就是一种票据法的上的非票据 权利,权利人是出票人而不是票据的持有人 2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不依赖于票据而存在 与票据权利严格依附于票据相比,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 依附于票据而是基于票据法的直接规定。票据权利具有严格的文义性和要式性,其权 利内容严格依照票据的内容而定,权利人不得超过票据文义记载而主张权利,票据权 利的实现亦必须以占有票据为前提,离开对票据的占有,则无法主张票据权利。而票 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则不同。权利人可以根据自身权益在票据流转过程中的实际受侵 害情况而主张不同的请求,不受制于票据的文义记载。 3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内容并不限于金钱给付的请求 票据法上的权利相对比较繁杂,不如票据上的权利那样简单。票据权利是请求特 定人支付特定票据金额的权利,具有请求权的性质,而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既有此 类性质的权利,如利益返还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等,还有形成权性质的权利,如 空白票据授权权 4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具有辅助性,是一种从权利 在票据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中,票据法律关系是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其中的票据 权利更是票据法的核心,票据行为的基本内容都是围绕着票据权利人如何实现票据权 利而展开的。而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则是在票据权利无法实现时,为保障权利人实 现票据权利而产生的,如果票据权利人的票据权利能够顺利实现,则一般无从产生票 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因此,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具有明显的辅助性和从属性。 5 、票据权利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可以并存,并非水火不窖 可以说,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存在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为了保障票据权利的实 现,但并非意味着只有票据权利丧失后,票据法上的的非票据权利才会出现。在特定 情况,持票人既可以享有票据权利,也可以享有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如我国票 据法 第1 0 5 条第二款规定:。票据的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给持票人造成损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时,持票人既可向付款人主张票据权利中的付款 请求权,亦可向付款人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 ( 三)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种类 关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种类,我国票据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以及票据法理 论界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归纳,只是散见于一些法律规定及票据理论著作中。 对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有些是基于票据法的明确规定,在票据流通中对于保护 票据权利人的权益有着重要意义,如利益偿还请求权以及票据丧失后法律赋予失票人 的救济权利,而有些则只是在票据流通中一些附带性权利,不具有上述权利的强制性。 非基于票据法的明确规定,而是当事人在票据法律关系中必然要存在的非票据权利, 如付款人支付票据金额后有请求票据权利人交还票据的权利,票据当事人有委托其代 理入在票据上签章的委托权,被追索人在清偿票据债务后有请求交还所有有关文书的 权利等因此,笔者在本文中论述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时,只是依据我国票据法) 、 票据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以及票据理论界的共识,就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种 类择其要者予以论述。 。参见徐学鹿主编票据法教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 0 年版,第7 0 页i 孙应征主蝙票据法理论与 实证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 0 年版第页l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目题的意见 譬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二、利益偿还请求权 ( 一) 利益偿还请求权概述 票据法上的利益偿还请求权又称为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指“票据权利因消灭时效 完成而归于消灭,或者因怠于为权利保全而归于消灭时,持票人得向因此而实质受益 的发票人、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的限度内,请求偿还该利益的权利。”o 我国票据 法 第1 8 条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 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 当的利益”虽然票据法) 第1 8 条使用了。民事权利”而没有明确使用。利益偿还 请求权”的概念,但理论界普遍认为该条所规定的即为票据法上所称的利益偿还请求 权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第2 2 条第四项亦有类似规定:“票据上之债权,虽依本法因 时效或手续之欠缺而消灭,执票人对于发票人或承兑人,于其所受利益之限度,得请 求偿还。” 法律之所以在票据权利以外,另设利益返还请求权以保护持票人的利益,一方面 在于票据法律关系与票据原因法律关系的相互独立,。票据如已具备法定要件,其权 利即行成立,至其法律行为发生之原因如何,在所不问,故票据为无因证券。”。因此, 票据法律关系与票据的原因关系是相互独立的,票据权利只是存在于票据法律关系中 的一种特殊权利,与票据原因关系没有任何联系。而票据究其实质,毕竟只是为实现 票据原因法律关系的一种支付手段,当存在于票据法律关系中的票据权利因各种原因 而消灭,或作为一种支付手段而失效时,并不意味着票据原因法律关系的消灭,如此 一来,持票人在原因法律关系中的民事权利就没有消灭,持票人当然有权通过一定的 方式请求返还自己受损的利益。另一方面,为保证票据的及时流通,充分发挥票据的 功能,票据法对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规定了较为严格的程序及时问限制,票据权利行 使的期限远远短于其他民事权利,o 持票人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丧失票据权利。法律 是以公正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平等地保护一切正当利益为价值目标的,票据法鉴于 票据的流通,贵乎神速,为谋求相互间利益的均衡,补救当事人的损失,遂规定了利 。赵新华;票据法 ,吉林人民出版社l 4 年版,第9 l 页 。粱宇贤:票据法新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4 年版,第2 l 页 o 根据票据法第十七条规定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有2 年、6 个月和3 个月不等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益偿还请求权制度”o 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主要存在于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而英美法系国 家将票据视为一种可执行的单方允诺合同,o 对于票据权利之行使与保全,没有像大 陆法系国家那样规定如此严格的行使条件。持票人一旦因某种原因而无法行使权利 时,即可持票据向出票人要求付款,因此,没有规定利益偿还请求权这种票据权利的 保障措施。 ( 二) 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性质 关于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性质,历来争议较大,主要有票据权利残存说、损害赔偿 请求权说、不当得利请求权说、票据法上特别请求权说四种学说。由于票据权利是严 格依附于票据权利而存在的,而利益偿还请求权恰恰是在正当持票人因票据权利失效 和保全手续欠缺无法行使票据权利时所享用的一种救济权利,因此不可能为票据权 利;利益偿还请求权亦不可能为一种损害赔偿请求权,因为损害赔偿请求权存在损害 行为与损害后果之因果关系,而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法律关系中,持票人受损非由于出 票人与承兑人的侵害行为,而是由于自己怠于行使权利或不当行使权利所致,因此。 亦不可能为一种损害赔偿请求权。由于上述两种学说不能自圆其说,漏洞百出,已为 票据法理论界所抛弃。现在学者对于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性质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是不当 得利请求权还是一种票据法上的特别请求权 现行的德国票据法将利益偿还请求权规定于不当得利一节中o ,将利益偿还 请求权的性质规定为一种不当得利请求权,其消灭时效为3 年。我国部分学者亦认为 利益偿还请求权为一种不当得利请求权,其理由主要是“票据的发票人或承兑人在持 票人因票据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时尽管实际上占有了利益,但此项利 益并无法律上的依据,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持票人的损失即可导致发票人或承兑人受 益。”固“如果法规的立法宗旨在于从法律形式上将该利益归属于某人。而实际上并不 在于使其受益,则可构成不当得利。票据法规定消灭时效制度,目的不在于使出票人 或承兑人终局性的取得占有时效利益,所以对出票人与承兑人而言,所得利益自然没 有法律上的依据。” 但我国台湾地区及国内大部分学者都反对把利益偿还请求权认为 。赵新华主编t 票据法问题研究 ,法律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0 页 。 美 r i c h a r des p e c i a l ,s t e v ei ln i c k e l s 票据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7 页 德国票据法) 第盼条规定t 。一、( i ) 如出票人或承兑人的票据债务由于时效而消灭或因特綦入怠于进行为 维护票据权利所必不少的处理而免除劓只要其可有能从持票人的损失中获得利益,仍然对票据的持票人负有义 务;( 2 ) 索网不当得利的请求权在票据债务消灭的3 年后失效二、此项请求权不适用己免除票据债务的背书人 o 赵威:票据权利研究 法律出版牡l 孵7 年版第2 4 7 页 。于永芹,李运桢t 利益返还请求救若干目题探析 烟台大学学报 第1 5 卷第3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一种不当得利请求权,而是一种特别请求权。4 l 、受款人或者其他执票人向发票 人请求偿还利益制度,所失与所得之间其因果关系可为直接因果关系亦可为间接因果 关系,其与不当得利须具有直接因果关系者不同;2 、利益偿还之情形,其发票人承 兑人取得利益,系因时效消灭或手续欠缺基于票据法之规定而然,易言之,即得利具 有法律上之原因,其与不当得利之得利,系法律上之原因不同。” 在国内学者中,较 早提出此种观点的是谢怀拭先生在其所著的票据法概论中圆。随后的票据法学者 对此亦多有论述,但大都局限于从。受益方( 出票人、承兑人) 受益是否有法律原因一 及“受益方受益与受损方( 持票人) 受损之间的因果关系”两个方面来阐述论证,一 直缺少较深层次的阐述及研究,各类论著的论证观点亦大同小异。相反,到是坚持不 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学者近年对其观点论述较为详尽。本文作者认为利益偿还请求权 与不当得利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除学者论述的上述两点理由外o ,最为重要的是不 当得利请求权与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立法意图及两者存在的法律价值的不同, 同时,学者关于利益偿还请求权为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论证亦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从法律规定消灭时效的法律效果及利益偿还请求权产生的逻辑原因来看。 。消灭时效者,指因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利,致其请求权消灭的法律事实。”国而消灭时 效的客体依通说为请求权,我国票据法所规定之票据权利是持票人请求票据债务 人支付票据金额的特定权利,虽然是基于票据法的规定,但其本质仍为一种民事债权, 其内容为请求票据债务人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因此,法律关于消灭时效规定的法律 效力当然适用于票据权利,即当票据权利人因时效而丧失票据权利时,票据债务人基 于法律规定而取得拒绝给付的抗辩权。由于票据法律关系中以金钱给付为内容的权利 义务的确定性,此时,票据权利人因票据权利消灭而丧失利益时,该利益即为票据债 务人所享有,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票据债务人由于权利人丧失票据权利而取得 利益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存在法律上的依据。这一点,已为最高院于2 0 0 0 年1 1 月 2 1 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所认可o 如前 所述,票据权利的行使又有其特殊性,权利人稍有疏忽就容易丧失,因此,法律为了 均衡票据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利益,维护实质上的公平正义,在票据权利人丧失利益 。曾世雄,曾陈明、曾宛如:票据法论 ,中胃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7 5 页 曩谢怀拭:票据法概论 ,人民法院出版社1 9 年版,第8 4 页 。对此学者已多有论述,笔者就此不再赘述 9 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1 年版,第5 1 6 页。 。根据该规定第1 6 条:票据债务人依照票据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对持票人欠缺法定必要记载事项或者不符合法定 格式超过票据权利时效而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再另行赋予其利益偿还请求权,要求出票入或承兑人返还相当的利益,以弥补票 据权利人的损失法律将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利益予以剥夺,然后再予以补救,是基于 不同的法律意图及立法目的,两者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不能因为利益偿还请求权的 弥补性及后来性而否定票据权利灭失的法律后果。支持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学者认为, 。在持票人因时效届满等特别原因而丧失票据权利之后,出票人或承兑人如果继续占 有该票据利益,则失去了法律上的依据,即法律没有规定持票人因丧失票据权利所受 的损失由出票人或承兑人受益。神该观点明显地混淆了票据权利与利益偿还请求权之 间的逻辑关系。 其次,从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利益偿还请求权的内容来看,两者亦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利益偿还请求权的内容,大陆法系部分国家和地区大都有相似规定:如台湾票 据法第2 2 条规定:“执票人对于发票人或承兑人,于其所受利益之限度,得请求偿 还。”日本汇票本票法第8 5 条:。汇票、本票的权利虽因时效或手续欠缺而消灭时, 持票人仍可请求发票人或背书人在其所受利益限度内予以返还。”而我国票据法 第1 8 条却规定,利益偿还权请求权的权利人可以要求票据的出票人或承兑人返还其 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笔者认为,相比较而言,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 的规定更加准确和科学。因为,票据金额为票据所必须记载且不能更改的内容之一, 票据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就以票据所载的金额价值流转于票据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 当票据权利人的票据权利不能实现时,其所受损失只能通过票据所载金额来确定,而 不能以票据债务人实际获益为限,因为此实际获益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较难认定,如果 以此为标准,实难保证票据权利人的利益。而在不当得利请求权中,权利人不仅可以 要求义务人返还本金及原物,还可以要求义务人返还本金及原物所生孳息及行使权利 的费用。不当得利受领人应返还的客体,为所受利益及本于该利益更有所取得,不 能原物遮还时、应偿还其价额。”圆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第1 3 1 条规定:“返还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 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从该规定内容来看,不当得利具有明显的惩戒性,究其原因,在于“不当得利制度的 功能在于使受益人返还其没有法律上原因而取得的利益,而非填补损害”回同时,不 当得利请求权中,法律对受领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因受领人为善意抑或恶意而设 。于永芹:票据法前沿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页 王泽鉴:债法原理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l 版第2 1 5 页 。王利明、扬立新:民法学 ,法律出舨社2 5 年版,第5 0 3 页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同的规定,并因此影响第三人的返还义务。o 如果利益偿还请求权为不当得利请求 权,则两者行使时的内容应当相同或基本相同,而从各国法律的实际规定情况来看,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内容要远远丰富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内容,两者相差甚远。 再次,从立法者本意来看,规定利益偿还请求权的立法意图和法律价值,只是基 于公平理念,均衡票据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益,为在特殊情况下丧失票据权利的持 票人提供最后的补救机会。其立法目的在于纠正“不当失而失”的财产转移现象而 传统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规定,明显具有一定的惩罚性,是对无法律和合同依 据不当取得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一种否定,其本意在于矫正“不当得而得”,。无论是在 矫正欠缺法律关系的财货变动或保护财货的归属,不当得利的规范目的乃在去吧除受 益人无法律上原因而受的利益,而非在于赔偿受损人所受的损害。”啊者的立法意图 及法律价值明显不同,正是基于此,利益偿还请求权不宜认定为一种不当得利请求权 现大陆法系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票据法理论与实务界普遍将利益偿请求权认定 为一种票据法的特别请求权o “质言之,利益偿还请求权系基于衡平观念,为票据 法所特别规定之请求权。”o ( 三) 利益偿还请求权成立的条件 1 、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权利人必须曾有效存在票据权利。 利益偿还请求权存在的价值在于是对票据权利人票据权利丧失时,对其票据利益 予以补偿的一种补救措旌,所以如果权利人没有先存的票据权利,也就无法行使利益 偿还请求权,对于其所受损失,可以根据票据基础法律关系来主张权利。 2 、利益偿还请求权中的请求权人须为持票人 “请求权人须为持票人,即票据权利消灭时的正当持票人,他不以最后的被背书 人为限。被迫索的背书人在清偿了票据债务之后取得票据,也可在一定条件下行使利 益偿还请求权;清偿了票据债务的保证人在取得票据后也可以行使利益偿还请求权。” o 3 、利益偿还请求权中的义务人必须为出票人或承兑人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 8 条规定,利益偿还请求权的义务人只有出票人或承兑 。王泽鉴:债法原理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1 年版,第2 1 5 页 o 同上 参见谢杯拭票据法概论 ,法律出版社1 9 年版,第8 3 页;粱宇贤票据法新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l 页;王小能中国票据制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l 硼e 年版,第鹪页。 ”施文森:票据法新论 ,三民书局2 0 0 2 年版,第2 4 3 页 。刘定华:论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 ,载h t t p :- n p r i v a t e l 盯c o c n n 明2 0 0 t s h t - l 2 枷2 7 - 2 1 4 3 0 7 h t 中国私法网。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对于票据法该条的规定,我国学者大都无异议,但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出票人或 承兑人的保证人在保证时取得对价,则可以认定为其在持票人丧失票据权利后受有利 益,而应当成为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义务人。回对于此种观点,本文作者认为是很值得 商榷的,原因在于,第一,根据我国票据法第4 9 条的规定;“保证人对合法取得 汇票的持票人所享有的汇票权利,承担保证责任。但是,被保证人的债务因汇票记载 事项欠缺而无效的除外。”从此条规定不难看出其本意,票据法律关系中的保证人只 对票据责任承担保证责任,其前提条件是保证权利人必须享有票据权利,而在存在利 益偿还请求权的情况下,权利人所行使的不是票据权利,而是一种票据法上的特殊请 求权,此时的保证人因为被保证人的票据责任被免除而免除了保证责任。其次,票据 法律关系中的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在签订保证合同时,保证人是否受有利益,此为另一 法律关系,在票据法律关系中无从体现,所以,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权利人对其主张权 利,无法律与事实上的依据。 同时,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票据中的背书人亦可成为利益偿还请求权的义务人圆。 其主要理由在于,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背书人可能在票据流通过程中成为实质无偿受 益者,即背书人在没有支付一定的对价情况下,可能无偿受益,如背书人因变造票据 而获益,将一张票据金额为伍万元的变造为十五万元后再行背书转让的,但此类情况 较为特殊,而且在此情形下,只有变造第一人承担责任,而其在票据法律关系中的地 位实质上类似于票据的出票人。 4 、利益偿还请求权产生的原因是票据权利因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而丧失 虽然我国票据法第1 8 条规定,利益偿还请求权的产生的原因在于票据权利 超过时效或者票据记载事项欠缺丽丧失票据权利。对于“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能否成 为利益偿还请求权的产生的原因,学者有不同的主张,理论界普遍认为,票据记载事 项欠缺导致结果的是票据无效,从而根本不会产生票据权利,而利益偿还请求权存在 的前提是票据权利的曾有效存在,因此,在票据记载事项欠缺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利 益偿还请求权。但亦有学者认为,。票据法将票据记载事项欠缺”列为利益偿还请 求权的要件之一是合理的”,“利益偿还请求权人应理解为实质对票据享有权利的人, 尽管持票人所持票据因记载事项欠缺而无效但不能否决其为实质票据权利人,因此仍 可行使利益偿还请求权。橱本文作者认为,由于票据权利是严格依附于票据而存在的, 。赵威:票据权利研究 法律出版社t 钾7 年版,第2 弱页 。于永芹:票据法前沿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页 。于永芹:票据法前沿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2 l o 页 i o 山东大学颈士学位论文 没有票据即没有权利,所以对于票据权利人而言,没有什么实质和形式的票据权利人 之分如果票据欠缺记载事项而无效,亦就不会产生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亦无从谈 起所以我国票据理论界普遍认为,票据法) 第墙条应作相应的修改,将利益偿还 请求权的产生原因改为票据权利因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而丧失。o 5 、出票人或承兑人因持票人票据权利丧失而获益 在票据法律关系中,出票人出票的原因是因债权债务关系或交易行为将票据作为 一种支付手段而出票。在持票人因法定事由而致使票据权利消灭的情况下,出票人或 承兑人因出票而获得对价,却因持票人票据权利的消灭不必支付票据金额,因此取得 了与其未支付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对于出票人或承兑人所获利益的内容,我国票据 法一直有争论,部分学者认为,此处的剩益仅限于积极利益,即出票人履行利益偿还 义务必须以获得对价为条件,否则有权拒绝利益偿还请求权人的主张。但本文作者认 为,利益偿还请求权中债务人所获利益应当还包括消极利益在内,否则,在因税收、 遗嘱、赠与而出票或承兑的情形下,由于出票人或承兑人未获利益,则利益偿还请求 权人的请求权则无从实现,这与现实生活中的票据活动是不相符的。举例而言,甲出 票给乙,系为赠与,而乙又将该票据因交易关系背书给丙,后丙之票据权利因时效原 因而丧失,如果根据票据债务人所获利益必须为积极利益之说,则由于甲出票时未获 利益,而丙不能主张利益偿还请求权,显然与理相悖。 o 参见赵新华票据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 2 年版;王小能票据法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年版; 董患江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研究 ,载中国法学 2 0 0 1 年第2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失票救济权 ( 一) 失票救济权概述 如前所述,持票人的票据权利是严格依附于票据而存在的,与票据密不可分,权 利的产生以做成票据为必要,权利的转移以交付票据为必要,权利的行使以提示票据 为必要。o 票据权利人在行使完权利后,还应缴回票据。因此,票据的存在对于持票 人具有决定性意义,直接决定着票据权利人能否正常行使票据权利。但是,在现实生 活中,持票人因为各种原因丧失票据的现象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由于此种情况下票据 丧失非出于持票人的本意,法律为了保证实体的正义,对于权利非正常丧失的情形都 应给予一定的补救措施,这一点在票据法上也不例外。因此,如何保护失票人的在票 据丧失后的权益和维护票据交易安全,就是各国票据法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票据丧失后,赋予失票人以救济措施是各个国家通行的做法。大陆法系国家和地 区一般都规定了公示催告的方法,如台湾、日本、德国。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则规定 了普通诉讼的救济方法。o 。两大法系国家对失票人失票救济权规定的不同,根本原 因在于对于失票人丧失票据后票据权利的不同态度和救济理论基础的不同认识”o 。英美法系是在有权认定论的基础上构建票据丧失救济体系,而大陆法系则以无权认 定论作为向失票人提供救济的出发点。”哳笔者认为,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 大法系对于票据性质的认识存在重大差异,在英美法系国家,票据被认为是出票人签 发的用于支付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单方允诺付款行为,票据的制作也没有像大陆法系 国家要求的那样严格,因此,在票据丧失后,为了保护失票人的实体权益,失票人被 假定并不因此而失去票据权利,失票人在提供相应担保,对出票人的权益予以充分保 护,以对抗在稍后出现第三人持票对票据请求付款的情况下,即可以行使票据权利, 要求出票人付款。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3 3 1 2 条( b ) 规定:“请求人可以和承担 王小能肖爱华: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香港特区票据丧失补救制度比较研究 ,载法制与社会发展 2 0 年第6 期。 口如英国票据 第7 0 条规定。在就汇票进行诉讼或控告时,如已向法庭或法官提供其认为满意之赔偿保证, 以应付任何人对丧失票据提出之权利主张法庭或法官得下令,票据之丧失不应成为抗辩之理由;美国票据法 第3 - 8 0 4 条规定,不论由于销毁。被盗或其他原弱而丧失票据的所有人。得以自己名义起诉。提供所有权证明及 不能提出该票据及票据条款的事实,向任何债务人进行追索法院得要求起诉人提供担保品。借以保障被告凶对 该票据另有权利主张i f i j 蒙受的损失 章青山:关于票据丧失救济的思考,载万鄂湘主编民商法理论与审判实务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 4 年 版,第9 2 l 页 ”同上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义务的银行进行通信,以合理的确定性来描述支票并要求对支票金款的付款来主张对 支票上的金额的权利,只要( 1 ) 请求人是保付支票的出票人或收款人,或是银行本 票或出纳人支票的汇款人或收款人,( 2 ) 通信包括了或附随有请求人对支票的丧失声 明,( 3 ) 收到通信的时间和方式给予了银行以合理的时间在支票得到付款前对之采取 行动,( 4 ) 在承担义务的银行要求时,请求人提供了合理的证明。交付声明构成对声 明中做出的陈述的真实性的担保。”而在大陆法系国家,票据及票据行为具有较强的 独立性或无因性,票据权利严格依附于票据本身,失去票据就意味着失去票据权利, 权利人不能在未持票据的情况下行使票据权利,只有通过申请公示催告的方法,在无 人就所失票据主张票据权利时,法院才能作出除权判决,使失票人据此重获票据权利。 o 依我国票据法) 第1 5 条的规定:。票据丧失,失票人可以及时通知票据的付款 人挂失止付,但是,未记载付款人或者无法确定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的除外。收到 挂失止付通知的付款人,应当暂停止付。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三日内,也可 以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该条规定, 只是规定了失票人在丧失票据后可以通过哪些措施对自己的权利予以补救,而对失票 人在丧失票据后可能享有的权利,以及行使这些权利应当具备什么条件都没有明确的 规定。因此,作者将对失票人丧失票据后的救济权作详细论述。 票据丧失是指持票人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而丧失对票据的占有圆。而丢失票据的 持票人,一般情况下是拥有票据权利的人,但又不限于此,还应包括丧失票据的其他 人,如出票入和付款人。在票据法上称之为失票人。美国统一商法典第3 3 1 2 条又称票据丧失为占有的丧失,。占有的丧失并不是宣布者进行转让的结果或是合法 取得的结果,并且因为支票被毁损、无法决定它的下落或它为不知名的人占有或无法 找到的人占有或为无义务送达传票的人占有,所以,宣布者不能合理地获得对支票的 占有”。对于票据丧失的情形,具体又可分为票据的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前者是指 票据物质上的消灭。后者是指票据由于权利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丢失,虽然持票人丧 。但笔者对除权判决认定失票人重获票据权利的理论持怀疑态度,因为根据大陆法系国家的票据理论,票据权利 应当严格依附于票据本身失去票据,就丧失了票据权利,除权判决只是赋予了失票人一种法律上的请求权 。参见王小能票据法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l 鹎4 年版,第l 页;姜建初票据原理与票据法比较研究,法 律出版社l 4 年版第1 4 l 页 。参见赵威票据权利研究) 法律出版杜l 7 年版,第2 以页;王小能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l 北京大学出 版社1 9 年版第1 4 3 页;刘家琛主编票据法原理与法律适用 ,人民法院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l 页 ” 美】 l i ( 美国法学会) 、 l o c u s l ( 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 :美国 及其正式评述 ,李吴等译,中 嗣人民大学出版社2 5 年版第7 6 7 7 页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失了对票据的占有,但票据本身并没有灭失,而是发生了占有的转移,如票据因被盗, 遗失而丧失。在第一种情形下,由于票据已消灭,所以不存在票据权利被非权利人行 使的可能性,权利人可以通过要求出票人补发票据的方式来获得救济;在第二种情形 下,由于持票人丧失了对票据的占有,因此就存在票据权利被第三人行使的可能性 因此,本文作者对失票救济权的论述主要针对第二种情形,即对票据在相对丧失情形 下的失票救济权展开论述。 持票人非因自己本意而丧失票据,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怀孕员工协议书
- 公会线上签合同协议
- 专利交互协议书范本
- 交通意外私了协议书
- 解除雇佣承揽合同范本
-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实施方案
- 智能交通信号灯调控方案
- 钢结构安装测量与定位优化方案
- 充电桩智能设备与云平台接入方案
- 住院分娩预约协议书
- 2026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公司外事接待标准培训
- 2019养老护理员试题及答案
- 天津公务员考试试题答案2025年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九年级(上)期中英语试卷
-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 贵州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考题及答案
- (2024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全套课件
- 2025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5年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巡查工作流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