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沈阳市环城水系滨河游园环境行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八 , 沈阳市环城水系滨河游园环境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人们室外休闲活动的增多,为休闲活动提供场所的城市开放空间的建设也 日益变得重要,如何在开放空间设计中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也成为设计师面临的 重要课题。 本文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选取沈阳市城市开放空间之一的环城水系滨 河游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现场实地调查、访谈和问卷,在对使 用者行为的研究的基础上,对设计、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 滨河游园环境的设计、建设提出改进建议,最后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滨河游园的场所 特性。 关键词:沈阳市环城水系滨河游园城市开放空间环境行为研究 e n v i r o n m e n t b e h a v i o rr e s e a r c ho nt h e r i v e r g a d e r n s o f s h e n y a n gc i r c u m - c i t y w a t e r s y s t e m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i n go fp e o p l e so u t d o o rl e i s u r e a c t i v i t i e s ,i ti sm o r e a n dm o r e i m p o r t a n t t oc o n s t r u c t m a n yk i n d s o f c i t yo p e ns p a c e s t h a t p r o v i d e s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 p e o p l e sl e i s u r e a c t i v i t y i n t h i s c a s e , a r c h i t e c t sf a c ea ni m p o r t a n ts u b je c to nh o wt oa d a p tu s e r s n e e de x t e m l yi n t h eo p e ns p a c ed e s i g n i n g i nt h i s t h e s i s ,t h e a u t h o ru s e st h et h e o r i e sa n dm e t h o d s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s y c h o l o g y , s e l e c t s r i v e r g a d e r n s o f s h e n y a n g c i r c u m c i t y w a t e r s y s t e m ,o n e o fs h e n y a n gc i t y o p e ns p a c e s a st h e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t h r o u g hm a s s a n dp e r t i n e n t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i n t e r v i e w , a n d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u s e r s a c t i v i t yr e s e a r c h ,p a r t i c u l a r l ya n a l y z e sa n d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d e s i g n i n g s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sa n du s e so f r i v e r g a d e r n s i nt h e e n d ,b r i n g sf o r w a r di m p r o v e m e n tp r o p o s a lc o m b i n i n gw i t ht h ed e s i g n i n g s 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o f r i v e r g a d e r n s k e y w o r d s :s h e n y a n gc i r c u m c i t y w a t e rs y s t e m ,r i v e r g a d e r n s ,c i t yo p e ns p a c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 b e h a v i o rr e s e a r c h 堑逗杏堂亟圭堂丝途蛮选田直至垃盔丕送适进国巫蕉红友班盔 前言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城市的建设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 济、文化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城市市民的生 活水准已从早期的温饱型,转入小康型或富裕型,尤其是双休日制度的实行,使市民 的闲暇时间普遍增多,人们对于公共交往和娱乐空间等的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在这种 情况下,目前国内的城市建设已经开始注意市民性公共开放空间的问题,在八十年代 后,许多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兴建了城市广场、步行街、公园等各种形 式的城市开放空间,既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景观,又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活 动场所。 然而,在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中,尤其是在观察市民在开放空间中的具体使用行 为时,经常会发现许多与设计师的设计事与愿违的情况:一块完整的草坪被e - t 往的人 踩出一条条的“捷径”;设计好的室外座椅无人使用,人们却自带板凳选择其他的地 方休息、谈话;设计的活动空间不是因为过分拥挤适应不了大规模组群活动的需要, 就是由于过度开敞使小范围活动人群望而却步。排除了使用者们创造性利用环境的行 为和个别使用者不太高的素质外,我们发现匕述现象的出现大多数都是设计师在设计 时对环境的载体一“人”的行为缺乏足够的研究,在设计时过多地考虑了功能、技 术、经济和审美因素,而对人在使用中的行为、心理、社会和文化需求的考虑不够周 全。 其实,并不是设计师主观上没有良好的愿望,现代建筑运动使公众成为设计师的 主要服务对象,现代社会、经济的复杂化使政府机构和经济部门介入了城市建设以至 设计的过程中,专业分工的系统化使得设计师距离服务对象越来越远。库珀的模型就 清楚地说明了这个过程( 图0 - 1 ) 。另外,即使专业设计人员与使用者直接接触,也 会产生一些问题,两者的价值观不尽相同,设计师的专业训练使他对环境的知觉、认 识和思考方式与众不同。设计师主要关心的常常是构思( d e a ) 、美学形式和风格, 而大多数使用者则把适用放在首位。 于是,在使用者的需要与为使用者服务的机构和专业设计人员之间出现了一道屏 障。这就使设计师面临选择:如何对待使用者的需要? 如何了解使用者的需要? 如何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环境创造出来,最终要为人所使用,人类对环境空间的占有和支配,是人类对生 命的本能和渴望。空间应该是人类所使用的空间,环境更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环境。 逝錾太堂亟堂盈蛰塞沈田直孤撼丕丕迭冱迸国巫撞堑鲞班嚣 在城市室外开放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如何去了解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真正 能够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富有生命力的城市室外环境呢? 这个问题是需要城市规划 师、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等专业人士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 在。 渊豳嚣 量甘越只_ 一方飞羞矽 剞址主l 肋鼍甘 薰t 量 2 茹+ 嘉# 一 t * n t i 、s 、,、一7 、e 削牲主用p 羹 研蕾n 3 嚣煞一。一o ;l 焉乙苫b o 苫 0 b 重螽善蚕; 。| 1 掣萨f o 锶 围0 1 不同历史时期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一2 一 然 堑坚套坐亟土堂丝盐毫边田童经越垄丕速塑进国噩筮征蕴堡窒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背景 笔者在工作期间,参加了省级科研课题沈阳市开放空间设计规划使用后环境行 为心理评价研究,该课题试图从人的行为心理入手,分析沈阳市城市开放空间中人 的使用行为,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对设计使用后的沈阳城市开放空间进行评价。 由于城市开放空间的种类不同,提供的使用功能不同,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心理也不尽 相同,由此课题也衍生出相对应的专题研究,这包括城市广场、城市游园、商业步行 街等不同方面的研究子课题。 本文作为该课题的一个子课题,选取沈阳市环城水系滨河游园为对象,从使用者 的使用行为研究中,寻求环境行为的对应关系,通过对设计、建设和使用情况进 行细致的调研、分析和总结,以使用者的行为及心理作为设计的评价要素,试图对滨 河游园创造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得失进行总结,为课题下一步的进行即评价体系的 确立奠定基础,为今后的环境设计、环境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的依据。 1 2 研究范围及调查对象的确立 1 2 1 研究范围 在现在的城市里,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去公园绿地进行休闲活动已成为现代城市生 活的一部分。本研究选取的范围并不包括沿河的市级大型公园,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 说,封闭管理的城市公园并不属于开放空间的范畴。美国的城市规划学家研究就表明, 城市大公园虽然十分重要,而且规模大、活动内容丰富,但是只有离家不超过三分钟 距离的人才会经常使用它,人们由于受到可达性的限制,不可能每天花一个多小时的 时间去大公园游玩,而多选择周末举家前往,使得大公园的使用行为有着不确定性和 偶发性的因素。而那些离家近、景色优美的城市小游园是与人们平常的生活环境最息 息相关、使用频率较高的活动空间,其中的使用行为也多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便于研 究的进行;另外,沈阳作为典型的北方内陆型城市,水在城市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 滨水空间所拥有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情态特征也给人们带来了多样的情趣和 感受,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确定为环城水系滨河游园。 逝堑叁堂堡堂焦迨窑些圉重堑撼盔圣基迥蓬国堑拉堑垄鲤窒 1 2 2 调查对象 沈阳市环城水系整体游园环境由三条人工河( 南运河、新开河和卫工明渠) 及沿 线分布的公园、游园、绿化带等共同组成。由于三条河形成于不同的时期,其设计思 路及设计风格也不尽相同。在三条河中,依据研究的内容,按照分布情况从每条河中 选取4 5 个游园作为调查对象,具体如下 南运河春晓园恰静园 皂角园振兴园秋锦园 新开河和睦游园枫露游园 将军游园新乐游园塔南游园 卫工明榘长青园红枫园玫瑰园锦绣园 1 3 论文思路和研究框架 1 3 1 论文思路 研究、探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逐步完善设计过程,使成果得以应用,社会学 家季赛尔( z i e s e l ) 提出的设计过程模型中可以充分显示研究成果对设计过程的影响 ( 图1 1 ) 。本文的研究过程就是模型中对上一次设计的使用后评价研究,通过这样 一个必要的过程,最终完成整个设计循环。 论文的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对象及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环境心理学及其基本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论述,包括学科发展历程及 与本文有关的相关理论等,作为进一步论述的基础; 第三章为沈阳市环城水滨河游园环境的调查结果,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环境调查 结果和环境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第四章在理论论述及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者对环城水系滨河游园环 境评价的折射和对使用者行为规律的研究,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五章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场所性质进行理论总结,并尝试结合滨河游园环境的设 计、建设提出了改进建议。 4 图i - 1 设计循环过程中的环境一行为研究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2 0 0 0 p 2 2 6 5 门 堑玺盔堂亟主堂位i 盆毫选田直丕撞盔丕遗趣遂国墅缝红酋堡宜 1 3 2 论文框架 图1 2 研究框架示意图 一6 一 逝錾丕堂堡堂丝坠窑选田直丕蕉盔蚤法鲤遗圄堑箕红鱼堡盔 1 4 研究方法 研究环境与人的需要之间的一致性,可采用的方法很多,由于需要是人的行为的 准备的前提和基础,行为又是满足需要的必要条件,需要与行为之间有密切的相互联 系,因而可以通过研究环境中人的行为、反映来判断环境是否并如何符合人的需要。 这方面,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 4 1 问卷调查法: 这是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调查方法之一,问卷法有便于统计和范围广泛的特点, 通过事先编排的问卷,让受试者作答,从而了解使用者对环境的反映。考虑到使用者 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问卷尽可能避免专业术语并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更直接地获 得使用者的客观感受。问卷分为场景问卷和非场景问卷。场景问卷由专业人员选取调 查对象在现场完成,虽然问卷的数量相对减少,但回收比例高,问卷质量好。非场景 问卷随机选择不同年龄的普通沈阳市民回答,主要了解他们使用滨河游园的情况和评 价。同时本文问卷与访谈相互结合进行,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1 4 2 行为场所观察法 观察法是运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科学方法。在环境行为调查中运用的观 察法是指对某种特定的环境场所和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进行直接的观察、记录、分析 和解释,以期理解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并获得某些指导环境设计的准则和依据。 观察法在实际运用中有叙事型和检验表型。叙事观察法是指按照行为活动的初始原发 状态和秩序来再现行为活动的模式,其强调的是记录和再现观察者所看到的处在发展 变化中的事态,对某特定的环境场所中人的行为进行实录记载。检验表观察法按照时 间取样,运用相对孤立的分类观察模式,任何可能的活动将被记录于规定的分类中, 定时进行记录。 场所物质环境往往与一定的行为相联系而成为模式即形成行为场所,进行行为场 所观察的意图是了解:( 1 ) 是否存在行为场所;( 2 ) 游人对场地的利用;( 3 ) 不同年 龄人群之间的关系;( 4 ) 空间形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行为场所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因为不同的时间在同个场所可能由不同的活动 发生。行为场所观察应与记录相结合,记录方法采用摄影、图录或文字记录并伴以数 据统计。 1 4 3 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就是利用通过调查手段搜集来的数据资料,根据统计的原理,分析环 一7 一 逝錾本堂亟土主位论塞边田直噩越盔丞涯趣迸国堑撞在垄堑基 境场所和人的行为心理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对于定量化的评价过 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有用的结论。它能把各 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成千上万个因素做综合定量分析,把握其发展的总体运动,以及 各要素问的内在联系。 本文使用s t a t i s t i c a 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因素差异性进行t 检验,这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这里只说明一下最后的计算结果p 值的含 义。p 值反映的是差异显著性水平,反映了这种差异有多大机率( 百分比) 是由于取 样误差造成的。如p = 0 0 5 说明这种差异有5 的可能性是由于取样误差造成的,心理 学的统计中一般采用p 0 0 5 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只有p 0 0 5 才表明差异十分显 著2 。 1 5 论文的写作意义 1 5 1 对沈阳环城水系滨河游园设计和建设的现状加以总结,为沈阳市乃至全 国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崭新的思路。 1 5 2 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城市规划及环境设计问题,在规划领域具 有独创性,为规划学科与其他交叉学科的融合、渗透起到推动作用。 1 5 3 通过环境心理学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推动环境心理学理论体系和应用体 系的完善。 2 柯惠新黄京华沈浩编著: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 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p 7 2 8 一 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理论概述 2 1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环境心理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 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在我国国内,有多种学科名 称,如:建筑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行为建筑学等等,它们与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和研究内容大同小异,从近年来的研究方向看,环境行为研究似乎更为贴切的反映 了这一领域的多学科实质,为了和人们的思维保持一致,本章仍按照传统习惯沿用环 境心理学这一名称。 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 0 世纪6 0 年代末在北美兴起,此后,先在英语区,继而在全 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 e t ha 1 1 ) 、 心理学家巴克( r b a r k e r ) ,伊特尔森( w h i t t e l s o n ) 城市规划师林奇( k l i n c h ) 等。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是在上世纪6 0 年代末期。 1 9 6 8 年6 月,在北美成立了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协会( e p r a ) ”,并于1 9 6 9 举行了第一次年会,并创刊环境与行为杂志,该组织第一批成员2 7 人,仅由建 筑师和心理学家组成,到1 9 8 4 年,成员增加到9 0 0 人,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建筑师 3 0 ,心理学家3 0 ,其他环境学科( 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 2 5 , 其他社会科学家( 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人类及社会生态学家) 1 5 ,成 为世界上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和应用的学术团体。 欧洲在2 0 实际5 0 年代末和6 0 年代初也形成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潮流,1 9 7 0 年在 英国心理学家戴维坎特( d c a n t e r ) 等人的倡导下,成立“国际建筑心理学会” ( i a p c ) 【后为欧洲的国际人间环境交流协会”0 a p s ) 替代】。同年,在坎特和乾正雄合 编的什么是环境心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环境心理学这一名词,至此可以认为环境 心理学已经创立起来,建筑师、规划师与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及行为学家们对环境心 理学的基本命题有了共同的、趋于统一的认识。1 9 7 9 年,欧洲环境心理学杂志 创刊,它与环境与行为杂志成为迄今这一领域最有影响的两种定期刊物。 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6 0 年代,处于领先地 位,并在7 0 年代迅速发展。1 9 8 0 年,日本与美国在东京联合举行了以环境行为为 主题的学术讨论会,这是在日本举行的该领域的第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会后日本成 一9 一 堑鋈太堂亟堂鱼淦銮沉田直至基垄丕基西避国至撞堑垫班豇 立了“人间环境协会( m e r a ) ”。1 9 9 7 年1 1 月,由日本m e r a 主办,欧洲i a p s 、美 国e d r a 和澳洲“人与自然环境研究( p a p e r ) ”三大组织协办的“面向2 1 世纪的 环境行为研究国际会议”在东京召开,就十余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反映出了这 一领域的蓬勃发展势头。 2 2 我国的学科发展历程 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 0 世纪8 0 年代初才从欧美和 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最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相关的研究。 1 9 9 3 年7 月,在吉林市举办的“建筑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这是我国这一领 域的第一次民间性质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推动我国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发 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钱学森老先生在看了相关报道以后,很有感触地说:十分 高兴,建筑晃终于有人研究这些几十年都无人问津的问题了( 大意) 。1 9 9 6 年,在大 连召开的第二次学术会议上成立了中国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协会王见改名为中国环境 行为研究协会( c a b e r ) 1 ,并于1 9 9 8 年的青岛和2 0 0 0 年的南京又分别举办了两 次学术研讨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由陌生到熟悉、从理论 到实践、从单一的建筑学学科扩展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等相关领域,不 断地走向成熟。尤其是近两次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范围扩大到国外,日本m e r a 、 欧洲i a p s 和澳洲的p a p e r 组织都派人参加,促进了我国这一领域与国际间的横向 交流,使国内理论界对国际上的研究动向、研究成果也有所了解。目前,环境心理学 与相关学科领域如城市规划、建筑学的结合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非心理学学专业人 员包括建筑、规划设计人员涉足这一领域,可以预见,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和交叉会更 快地促进环境心理学学科向着深度和广度发展。 2 3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环境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 学。它从心理学的实验室研究中脱离出来而独立发展,主张利用科学手段,在复杂的 环境系统中,从不同的水准,不同的方向,探讨解决存在于物质与精神之间问题的方 法,向更广阔的范围冲击,从而形成跨学科的领域。环境心理学是以建筑学、心理学、 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 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睁i ) 理需求体现在环境设计之中。我们今天所探讨的环境 心理学所涉及的是人类生存的全面空间环境,它的任务是将大量的定性内容,通过各 种现代化手段做到定量化分析。这种理想是把环境( 建筑) 的价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 上,由于科学的相对客观性,建筑就因而从主观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10 堑堑六堂亟主堂位丝窑 边田直丕擅盔丕迭鲤迸国墅撞堑趁堡窒 环境心理学并不追究人能够适应何种环境的问题,而是要研究环境如何适应人的 需求。过去,人们在创造环境时,几乎不考虑生活在那里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倾向。 与此相反,环境心理学却是将它作为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并使它与选择环境,创造环 境相结合而成为- - f - 科学分支。它的研究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研究人如何 感觉和认知环境;其次要了解人的一般行为特征,如行为习性,流动特性、空间分布 特性等等;同时,要研究个体,及个体之间利用和使用空间的社会心理需要和行为, 这就是空间关系学理论;除此之外,还要研究空间中人群在危机( 灾害、动乱、犯罪) 情况下的行为和心理,并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研究,如各年龄人群行为心理特性及环 境设计的问题;再有,环境心理学还要研究人的行为与物质场所的关系,这就是场所 理论。这一专题的深入,又带来了对不同的场所,如生活、居住、工作、社交、购物、 休憩场所等行为模式的研究。 2 4 与本文有关的内容 2 4 1 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1 环境知觉是运用知觉心理学来探讨环境问题。心理学对知觉研究原来一直局限于 实验室,环境心理学把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扩大到了真实的环境中,因而也增加了研究 的复杂性。环境知觉研究更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仅看到了环境对人的刺激, 还强调个人特点、文化、经验和需求对知觉的影响,同时认为人对环境的感知是一个 信息过滤的过程。伊特尔逊( w i t t e l s o n , 1 9 7 4 ) 等人专门研究了环境信息的七个特点: 环境信息在时空方面没有固定的范围限制:环境通过所有的感官向人提供信息;环境 能提供的信息要比人能处理的信息多得多;接受何种信息,主要是感知觉的过滤功能: 环境所提供的住处虽行为发生的基础;环境具有象征意义;环境具有美学性质。 研究表明,人通过所有的感觉器官感知环境,虽然视觉占支配地位,但听觉、嗅 觉、触觉、味觉、运动觉、温度觉都参与对环境感知。不同的感觉相互起着加强或削 弱的作用,如果不同的感觉提供了同一的信息,感知就会更加深刻。环境知觉和认 知既随人的发展阶段不同,也因个体之间的生理、心理、文化差异而迥异,还会与人 的欲望有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感觉属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七十年代前后,对建筑设计理论影响最大的是有关复杂性的研究。寻求复杂性变 化是人的天性。单调的环境会造成人的心理上的不快,降低工作效率。但是环境刺激 过多,也会导致感觉过载和混乱。结论是人偏爱中等复杂程度的刺激。对复杂性的研 【丹麦】杨盖尔著,何可人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9 2p 18 - 3 5 11 一, 堑互蠢堂亟耋丝丝毫选臼重墅丝垄丕速鲤建国巫撞堑垫堡窒 究,对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挑战,今天,为了城市区域有生命力,一般已 不再追求严格的分区,规划师们正在不断地探索,使城市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 认知是理解和获得知识的过程,环境认知就是研究人们识别和理解环境的方式。 最早对环境认知研究做出贡献的规划师林奇( k e v i n l y n c h ) ,把心理学家托尔曼 ( e d w a r dc t o l m a n , 1 9 3 0 ) 的认知地图的概念引入到城市环境的研究中,以了解人们怎 样在头脑中形成对城市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怎样影响了人的行为。从人识别环境和 认知环境的特点及行为出发进行设计和规划,也许是建筑师和规划师理解使用者的一 个途径。林奇发现组成城市表象的基本要素有五个,它们是道路、边界、区、中心和 标志物。通过对认知地图的研究,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意象清晰的城市,人们生活更 加自在,很少受到方向混乱的压力。这一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城市环境设计和建筑内部 空间的组织。在空间模式清晰的环境中生活,会加强对环境的控制感和归属感。 在城市表象研究的启发下,城市规划师们创造了城市的易识别性( l e g i b i l i t y ) 这 一术语,用来表示观察者从城市任一观察点下对城市基本结构模式的识别。易识别性 可广泛地运用于不同尺度的行为场所。一个易识别的环境应该使人很容易地理解它的 空间模式和组织,因而能够很容易地知道自身所处的位置,找到要去的目的地。心理 学家认为,判断自身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物性需要之一,因此一个 易识别的环境使人在情绪上感到安全和安定。近年来对意象的研究集中于城市总意 象、道路意象和建筑空间意象等,并对扩展距离的认知研究。人们头脑意象中对距离 的感知与实际的距离之间,有时相差很大,称为“弹性里程”现象。设计师充分考虑 到人的这些心理特征,巧妙运用人的注意规律组织环境,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形成城市 表象五要素的作用,都对改善环境的易识别性起到良好的作用。 2 4 2 领域性、私密性与个人空间2 了解人占据环境的生理、心理需求规律对设计者把握环境设计空间尺度至关重 要,对此问题的关注最早的是心理学家萨默( r s o m m e r , 1 9 5 9 ) 和人类学家霍尔 正h a l l ,1 9 5 9 ) 。他们的观察和研究形成了空间关系学( p r o x e m i c s ) 的理论。空间关系学 研究的是人与人互相交往中使用空间的方式,领域性、个人空间、私密性是其中研究 的三个基本现象。 塑域世 领域的概念最早来自个体生态学,是指其组成成员的受保护区域。心理学家和社 会学家指出,领域空间是个人或一部分人所专用控制、使用或管理的空间范围。当领 2 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19 9 9 p 2 8 2 - 2 8 6 12 堑踅太堂堡土遨丝窑边臼直巫垃盔丕区;i 豆迸国丕擅焦盘堡窒 域空间被侵犯时,拥有者将会作出相应的防卫反应。人的领域感也是一种本能反应, 它受到人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城市室外休闲空间中,特定的领域往往具有特定 的功能,人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进行休闲活动,往往会感到亲切、自然、有安全感。 仝厶窒闷 与领域性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个人空间。心理学家萨默认为,每个人身体 的周围都存在有一个既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他还发现人们往往采取两种方式 保持个人空间:希望尽可能少受干扰的人常选择长凳端头的座位,采取“守势”;不 愿别人来占座的人则选择中间座位,采取“攻势”。当个人空间受到侵犯时,人们常 会感到烦躁不安,会作出各种反应动作,以期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概括来说,个人 图2 1 私密性、个人空间、领域性与拥挤感的关系 空间是围绕个人而存 在的有限的空间,有 限则指适当的距离, 不适当的距离会引起 不舒服、缺乏保护、 激动、紧张、刺激过 度、焦虑、评价不当、 失掉平衡、交流受限 和自由受限等感觉。 人类学家霍尔认为个 人空间是一种交流渠道,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他将人际距离分为亲密距离、个人 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根据人在不同场合对空间的心理需求进行空间设计,对 建筑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塑蜜世 所谓私密性,是个人或人群有控制自身与他人接近并决定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 在什么程度上与他人交换信息的需要。可以说,私密性是一项动态的界限调节程序, 它通过一些包括言辞或利用身体的非言辞行为,以及个人空间和领域等环境取向的行 为,来达到目的。私密性是人类一项基本的需要,这一点,已被人们看作是培养人的 个性,积极地维护自我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私密性、领域性行为和个人空间是紧密相关的,像个人空间就是用调节与他人的 交互作用来获得私密性的一种技巧。i 奥托曼( i r v 向a l l m a n ,1 9 7 5 ) 提出了一个相 关模式( 图2 - 1 ) 。他认为,个人空间和领域性是获得私密性的主要手段。私密性具 有动态的特点,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因活动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程度的私密性。 一l3 。 堑堑蠢堂亟堂垃论塞逵田直珏越盔丕迭扭迸国巫撞堑垄班窒 私密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独处的状况,而是一种“控制交往、有所选择以及达到 预期目的交往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强调个体或群体在相互交往中,控制视觉、 听觉和触觉的能力。 按照不同的目的,可以将私密性分成不同的种类,1 9 7 0 年,维斯汀( w e s t i n ) 将其 分为四种类型:孤独( s o l i t u d e ) 、亲密( i n t i m a c y ) 、匿名( a n o n y m i t y ) 和保留( r e s e r v e ) 。 孤独和亲密分别指个体独处和几个人亲密相处时不愿受他人干扰的状态;匿名反映了 个人在群众中隐姓埋名,不愿出头露面的倾向,保留则表示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瞒 或有所保留的倾向。维斯汀同时指出,私密性具有四种基本作用:第一,使人具有个 人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支配自己的环境;第二,在他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充分 表达自己的感情:第三,使人得以自我评价;第四,私密性具有隔绝外界干扰的作用, 而同时仍能使人在需要的时候保持与他人的接触。 满足人们私密性的要求,并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四周围合、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空 间。私密性的主要含义是:个人希望有控制、选择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自由,即有选择 独处还是共处的自由。同时,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心理需求还有其社会性的一方面, 也就是公共性的需求。公共性指的是人们渴望社会交流的需要。 与私密性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个概念是关干拥挤的理论。对拥挤理论的研究中,比 较重要是米尔格拉姆( s m i l g r a m ) 的“感觉超负荷理论”和弗里德曼( a s f e l d m a n ) 的“密度强度理论”。米尔格拉姆认为,过大的人口密度及其它刺激因素,会引起人 婚i ) 理负担过重,当拥挤造成心理负荷过大时,人们会感到紧张、不安。弗里德曼认 为,在特定的情境中,其他人的存在就是一种刺激,而且增长着的密度也提高了这种 刺激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对于靠近我们的其他人有什么反应,增长着的密 度总会加剧这种反应。如果喜欢他们,密度的增加就会使我们更加喜欢;如果讨厌他 们,密度的增加就会使我们更加厌恶。 2 4 3 场所理论与空间行为模式 生态心理学家巴克( b b a r k e r ) 1 9 4 7 年在美国的一个小镇,对自然定居点的居民 行为、生态状况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提出了“人的日常行为定位”研究。他把人 与环境自然形式、人与社会的日常形式都有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生态模式解释大纲里, 称自己的理论观点是“生态心理学”。在他的模式中,研究的对象是“行为场所”。在 行为场所( 如体育场) 中,不断重复该场所固定的行为模式( 如体育比赛和锻炼身体) 。 行为之所发能够重复是因为建筑物构成的环境( 宽阔的场地和看台) 与人的需要( 健 康、娱乐、自我实现) 的吻合,以及其它物质环境( 如训练比赛的器械等) 的支持。 14 逝遥太堂亟堂盈j 盒玄边田直丕擅盔丕速四逛国墅蕉丝垫堡塞 巴克的理论包括对场所的结构和分类的详尽的分析。 美国另一个环境心理学家斯托科尔斯( d s t o k o l s ) 列出了场所的一些特征:空间 特征包括地点的使用意义、动机意义和评价意义的统一;空间的方向性是面向个人使 用、团体使用,还是群众使用;还把人与环境的联系解释成为独特的“环境依存性”。 英国心理学家坎特( d c a n t e r ) 则认为活动与地点的关系更有内容,用活动来代替场 所中的行为,用地点来代替场所中所说的环境。他的观点有一定意义,但并未得到美 国学者的认同。 以尺度划分,场所可以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以场所功能性质划分,又 可分为工作场所、生活场所、娱乐场所、学习场所等。原来环境心理学家对住宅区的 研究超过所有其他场所的研究。但近些年来,人们开始重视城市开放空间的行为场所 的设计问题。按生态心理学家的观点,环境提供了什么样的物质条件,行为就会在此 反复发生。一个空间成为一个场所,必然是由于空间中的物质特性适宜某种行为的发 生,使人产生了场所感。场所感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暗示,如桌椅和书籍,安静的气 氛、柔和的灯光使人产生的场所感,会诱导人的学习行为。当然行为场所的行为不仅 是生理的反映,还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继承社会的行为规范。 行为场所的环境与在此环境中反复发生的行为之间的高度适合性是最重要的,这 对于一个人稳定的生活十分重要。设计师创造的环境如果能给使用者更大的灵活控制 余地( 又称驾驭能力) 那么由环境引起的行为变化比例愈少,人生活得越主动,相反 则是被动地受环境的控制。如老年人由于感觉退化,行为迟缓,他们对环境的控制能 力就相对减弱,就需要设计师通过设计给予他们的感受知能力一定的补偿,使之加强 对环境的使用和控制。行为场所概念把人的行为与环境看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看待, 反映了环境心理学最基本的观点。 2 4 4 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特性3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不同的行为习性。但是,由于社会法制、教育、习 惯等条件的影响下,会形成一些特定的行为特性。 抄近路 人们处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往往会有意无意中选择近路。这种情况,往往是人 们急需赶时间或省力的情况下,而对于象散步、逛街等一些休闲的来说则不一定需要 抄近路。 靠查( 左) 倒通在 3 马铁丁著:环境行为学与行为环境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9 7 15 泣婆盘堂亟堂鱼j 金塞沈田直丕缝盔丕速迎避圄还擅焦垄班壅 当人们对某一区域不太熟悉时,会先沿边界依靠符号或其他标志前进。道路上既 然有车辆和人流来回,就存在靠哪一侧通行的问题。对此,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 在中国,靠右侧通行沿用已久;而在日本和香港,却靠左侧通行。明确这一习性并尽 量减少车流和人流的交叉,对于外部空间的安全疏散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识途性 识途性是大部分动物所具有的本能,对于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人们回去的路线往 往会选择来时的路线,以确保自身的安全,防止迷路以及时间上的浪费等。 丛金虽蛙 从众,就是一些社会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 为。我们平时所说的“随大流”就是一种从众行为。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是由于实 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的社会压力,使人们产生了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和信念,不仅 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而且在信念上改变了原来的观点。 “厶置厶”习性 美国景观建筑师约翰莱尔( j o h n 1 y l e ) 在对洛杉矶公园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大多 数人在闲暇小憩时都选择面对人们活动的方向。这些活动或是球赛,或是游戏,或仅 是人流途径而过。莱尔的调研报告告诉我们:人看人,其乐无穷。波特曼仃p o r t m a n ) 在旅馆设计中有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创造了一个人与人可以相互观看的环境。通过上下 空间可以互相渗透的中庭,使人们坐在椭圆形的平台上休息时,不但可以观看别人, 也可以被别人观看。 2 4 5 各年龄人群行为心理特性4 人的行为活动往往与个人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以及 社会地位、社会文化等条件有关。其中年龄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便于 对活动人群进行研究,我们将人群分为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 五类。 l 童塑( 坚兰查2 的i i 盏盈生查堑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j p i a g e t ) 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非常有 限的,儿童知识的获得往往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游戏是儿童休闲活动的主要内容, 通过在游戏中认知环境,儿童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发展活动能力。由于儿童的独立 性比较差,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所以游戏的地点往往是离住地不远的公园、街道、 儿童游戏场等。这些场所往往需要一定的安全性和日照条件。处于不同年龄的儿童, 4 侯文栈:大众休闲行为与城市室外休闲空问研究,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p 1 7 - 2 1 16 堑匹盔堂亟主堂位逾塞些里直巫缝壅丕迭趣迸国墨撞堑盏堑墼 其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对于幼j b ( o 一3 岁) 而言,其活动的内容为:学习走步、 由家长怀抱或推车散步、以及一些非常简单的个体游戏。而对于4 - 6 岁的儿童而言, 活动的主要内容则为:拍球、骑车、玩沙子以及游戏场上的滑梯、蹦床等小集体活 动。这个时期的儿童,活动时往往表现出一种不注意周围环境的“自我中心性”,因 此,安全对这个时期的儿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性别的差异在这个时期的儿童身上 也表现出来,这也往往表现在游戏的内容上。 尘玺塑( ! = 】查) 曲i i 盏壁挂延 少年期,被皮亚杰称之为具体的演运期。这个时期,少年们能对一些自然现象给 予正确的解释,能综合多方面情况进行判断,也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个时 期,由于入学,他们已进入有规律的社会生活。根据成长时期的不同,这一时期又可 分为小学期和中学期。对于小学期的少年,游戏仍然是他们的主要休闲活动。他们除 了在离家较近的开放场地活动外,也往往在离家较远的居住小区公园、游戏场等地活 动。活动内容男孩子主要表现为玩球、探险、追逐打闹等,女孩子则为跳橡皮筋、演 一些节目等。而对于中学期的少年,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逻辑思维能 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得到增强,室外休闲活动也由早期简单游戏转变为具有一定目的性 的游戏。比如说,为了健身而参加体育活动,为了社交而参加集体活动,喜欢表现自 己,活动的场所也逐渐向更远的居住区中心等场地进行。少年时期的休闲活动,主要 集中在下午放学以后和节假日里,有着明显的时间性和季节性。 壹堡塑( 】生兰g 查2 数i i 蕴壁挂堡 青年期是人类的黄金期。这一时期,智力迅速发展,并达到相对成熟,知识逐步积 累,对自身、人生及社会的态度基本形成,生活逐渐稳定,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经 常聚会和往来。对青年而言,其休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娱乐、社交、体育锻炼、逛 街等等。青年的休闲活动往往具有综合性和随机性。一天之中,可以进行多种活动, 同时,休闲活动也不具有固定的模式。对青年人而言,休闲活动主要是为了娱乐,为 了自我的实现和发展。活动的场所则在商业街、娱乐场所、公园等或静或闹的场所。 为了娱乐,则在热闹的场所:为了恋爱等交往,幽静的私密性的场所是必须的。活动 的场所离居住地较远。除节假日外,青年的休息活动也多发生在下午下班或放学以后。 盛生期( 2 生= 生q 查2 的i 王为丛挂堑 成年期是指结婚成家到退休这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拥有 成就和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肩负责任,承担着工作和家庭中巨大压力的时期。成年 期又可细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刚刚结婚成家,孩子处于儿童时期。工作之余, 孩子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内容。下班后,带着小孩游玩或散步、锻炼和同邻居交谈, 一17 逝鋈盘堂堡堂毽论奎沈田直珏越盔丕迭飙遗国丕撞在洫班嚣 成了他们的休闲方式。活动的场地也因小孩原因主要集中在离居住地较近的地方。活 动时间在节假日和下班后较多。第二个时期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中年期。这一时期,他 们的子女都逐渐成年并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孩子不再是他们生活的中心。但是这个时 期,他们已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家庭事务多,工作非常繁重。他们已经 注意到身体机能的衰退,空余时间他们往往也会参加一些健身活动、结伴散步或一些 娱乐活动。活动时间多集中在节假日。活动场所也多集中在居住区公园等开敝地带。 圭生塑( q 查丛:邕的i i 蕴区挂延 我们这里所指的老年期是指退休以后的时期。在我国,男性是6 0 岁,女性则是5 5 岁。这一时期,老年们离开了工作岗位,使得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来享受生活。虽然 由于职业、文化程度等的不同,老年人休闲活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但为了健康长寿,大部分老年人每天都会锻炼身体,象太极拳、慢跑等活动都是老 年人所钟爱的,这些活动往往会发生在离居住地较近的小区空地或树林中。而在白天, 老年人则往往根据兴趣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群体,或喝茶聊天,或打牌下棋,或吹拉弹 唱,或闭目养神等。这些现象,我们常常在公园或街道旁的绿地里看得见。当不是节 假日的时候,这些场所聚集的更多的是老年人。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同青年人、成年人 比较起来有着明显的不同,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往往具有某种固定的模式,每天几乎都 是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内容以及固定的伙伴。 一18 第三章沈阳市环城水系滨河游园环境行为调查结果 3 1 沈阳市环城水系滨河游园环境概况 3 1 1沈阳市城市自然环境 沈阳市位于我国东北,辽宁省中部,东经1 2 2 。25 至1 2 3 。4 87 ,北纬4 l o 1 27 至4 2 。1 7 ,行政范围辖九区、一市和三县市域面积1 2 9 8 0 千方公里,人口6 7 4 万人。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素有“一朝发祥地, 两代帝王城”的美誉。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 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繁衍,公元前2 0 0 年左右,城市已初具规模,明末满族努 尔哈亦部兴起,建后金,于1 6 2 5 年迁都于此,1 6 3 4 年称盛京,后称奉天,辛亥革命 后1 9 2 3 年改称沈阳。 沈阳市位于辽河冲积平原中部,浑河斜贯,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市区处 于中部平厚区,地面平坦,平均海拔4 0 4 5 米左右,平均坡降在1 1 0 0 0 左右。 沈阻市地处北温带,属季风型大陆l 生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季漫长( 1 9 2 天) ,多北风,寒冷而干燥。春季较短( 6 1 天) ,日照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混凝土雨篷板施工方案
- 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铜仁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
- 2025年黄骅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
- 凉亭仿古修缮方案范本
- 我的世界刷怪塔施工方案
- 2025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合同 标准版模板大全
- 2025购车合同遗失后如何处理
- 2025年电大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 地操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企面试题型及答案
- 【道法】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 5年(2021-2025)高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及功能关系(广东专用)(解析版)
- 2025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必考】附答案详解
- 2024年齐齐哈尔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4.2《让家更美好》 课件 2025-2026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 第四版(2025)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
- 三年级下册劳动《整 理书桌》课件
- 关于农民工工资催付告知函
- GB/T 6426-1999铁电陶瓷材料电滞回线的准静态测试方法
- 广西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