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1973 年日本德岛地方法院对“森永奶粉中毒案件”判决后,日本学者正式提出了监 督过失理论,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重大公害类犯罪中负有监督责任的行为人刑事责任问 题。从此,监督过失逐渐进入刑法理论研究的视野。理论上一般从狭义的监督过失与管 理过失两个方面来论述监督过失,狭义的监督过失是指对被监督者(直接行为者)的过 失行为或者其他非犯罪行为负有监督义务的监督者应当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发生, 由于疏 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未采 取措施,最终导致该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管理过失是指对各种物的设备、机 构、安全体制等的不完备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责任的情形。 第一部分介绍了监督过失理论如何在日本理论界缘起、 大陆法系以及英美法系对这 一理论目前的研究现状,在综合参考了各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监督过失的概念进行 了重新定义。另外,在介绍、分析了旧过失论、新过失论、超新过失论三种过失理论后, 认定超新过失论是监督过失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以犯罪论的角度为出发点,从监督过失的犯罪主体、主观要件、客观要件 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准确地认定监督过失犯罪提供完整的构成要件标准。对于监督过 失犯罪主体的认定,提出应当以是否具有监督关系、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法律法规的明 文规定、组织体内部规章制度和行业习惯为出发点,认定行为人(监督者)能否成为监 督过失犯罪主体。在监督过失犯罪的主观要件方面,行为人(监督者)在意志因素上都 是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但意识上的差别将其分为疏忽大意的监督过失与过于自信的 监督过失。前者是指行为人(监督者)负有预见义务并具有预见能力的情况下,因疏忽 大意没有预见到被监督者行为危害性的情形;后者是指行为人(监督者)虽已预见到被 监督者行为的危害性,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最终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形。在监督过 失犯罪的客观要件方面,首先概括了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四个特征,进而指出监督过失 的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间接性、 监督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危险性弱于一般过失 犯罪。 第三部分结合我国刑法的规定, 从业务上的监督过失和公务管理上的监督过失两个 角度总结了刑法典 17 种有可能成立监督过失的典型罪名,辨析了监督过失责任与领导 责任、监督义务与作为义务的区别,阐述了监督者承担过失责任的本质认定问题。 iv 结论部分本文提出应当在刑法犯罪论体系中确立监督过失合理的体系位置而不宜 写入刑法典的观点。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以案例为基础,参考中外 关于监督过失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监督过失的入罪标准。 关键词:监督过失 构成要件 司法认定 v abstract after the district court decision for morinaga powdered milk poisoning case in tokushima, japan, in 1973, the japanese scholars proposed theory of negligence of the monitoring, and aim to dissolv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perpetrators of the major public nuisance crimes with supervisory responsibilities. since then, supervision was gradually into the criminal negligence theory perspective. in theory generally from a narrow negligence and negligence management, the negligence of supervision was discussed, negligent supervision narrowly refers to the supervised (direct actors) of the negligent acts or other non-criminal acts of supervisors have supervisory duties that they should foresee the occurrence of harmful results, but due to negligence so that they did not foresee, or have foreseen the likelihood of harmful results, but credulity to avoid, which failed to take measures leading to the results to a subjective state of mind. management negligence refers to the situation that the case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loaded due to the harm caused by the negligence of the equipment of various objects, institutions, security system and so on.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d how the theory of negligent supervision generated in japan, he status of the current study of this theory in civil law and common law, and negligence on the monitor was re-define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various academic view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egligence on the monitor was re-defined. in addition, super-new theory of negligence is the theory basis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ld negligence of the new negligence theory, super-new theory of negligence. the part two discussed the subject of crime, the subjective element and the objective elements of supervision negligence, the subjective element, and objective elements on the view of crime and a complete standard was provided accurately for elements of supervision neglige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supervision negligence crime based on the relation of supervision, full criminal capacity,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subjective element of supervision negligence crime, the perpetrators did not hope the harm result in the will but the will be divided into negligent supervision and negligent supervision of over-confidence. the former refers that the perpetrator has a foreseeable obligations and has the ability to vi foresee, but did not foresee the dangers of the situation due to negligence; the latter refers that the perpetrator had foreseen harmful behavior, but ultimately lead to harmful results due to the gullible to avoid, in the objective elements of supervision negligence crime,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negligent acts were outlined and it is point that the indirection between acts of the supervision negligence and the acts of supervision negligence crime generally are weaker than the risk of criminal negligence. the third part outlined 17 kinds crimes that became the typical crime name in the criminal code with the criminal law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operational supervision of neglige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negligence supervision and leadership and the obligations and duties, of supervision and described the essence of supervisors who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gligence. the last part pointed that some criminal law criminal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a reasonable system of supervision negligence not to be written in the penal code. in this paper, the standards of supervision negligence conviction was proposed on comparative studies, case study, theory with practice approach to case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of negligent supervision theory. key words: supervision negligence elements judicial determination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监督过失成立犯罪研究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引 言 (一) 选题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机械化、自动化、 电气化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在生产领域,各种厂矿 企业开始大量采购重型机械设备;农业领域,各种联合作业机械广泛应用;医疗卫生领 域,各种现代化机器设备逐渐被临床医学所采用;管理领域,采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也 成为趋势。另外,交通、服务、娱乐、餐饮等行业也都充满着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 正是在这种前提下,社会生活当中的各类致险源大量增加。人们在享受各种机械设备为 物质文明所带来的福音的同时,很可能因为一个不小心的错误操作,误摁了一个按钮, 误发了一条指令就造成重大事故。此外,正是因为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的广泛应用, 工作中各种异常复杂的情况大大增多,使得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员必须集中精神、专心操 作,给生理及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压力,从而使得过失操作继而引起过失犯罪的可能性增 加。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后,为了避免悲惨事故的再次发生,开始逐渐研究制定各 个领域里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试图用规范的操作方法、完善的管理制度来遏制现代文 明发展所附带产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这是合理的, 也是可行的, 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效果。然而,虽然制定了科学、完整的操作规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极少数人却心 存侥幸心理,忽视甚至有时是漠视其存在,以致在生产、生活很多领域当中造成各种灾 害事故,并呈现出一种快速增长的态势。如 1999 年重庆綦江虹桥垮塌事件,2000 年河 南焦作特大火灾事件, 2003 年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湖南衡阳特大火灾事故及安徽阜阳劣 质奶粉事件,2005 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7 年山西洪洞矿难事故、湖南凤凰桥坍塌 事件,2008 年三鹿奶粉事件、胶济铁路特大事故及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2009 年 山西屯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等。这些事故在当年都是震惊全国的,造成的直接及间接损 失都是无法估量的,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很多人都说故意犯罪 要比过失犯罪严重,那只是在主观恶性的层面上来讲的。但是上述所举案例,无论是从 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上,还是从影响广度、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大多数的故意犯罪。 我们在哀悼逝者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 进而讨论其背后的刑事责 任问题,用刑法的威慑力来抑制同样事故的再次发生。在我国刑法典当中,放火罪、爆 炸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工具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消防责任罪、传染病菌种、 2 毒种扩散罪、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滥用职权罪及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罪等的规定都 可以起到惩处责任人,预防再犯的作用。这些罪名司法界大多是针对各类事故当中的直 接责任人员而使用的, 有意识地对直接责任人员的上级监督者与管理者追究刑事责任的 较少。然而,纵观各类事故当中的用工关系,造成事故的各种直接责任人员一般是企事 业单位中最基层的、对工作直接的操作者。这些直接责任人员无论是在学识上、管理经 验上还是对各类操作规程、安全制度的掌握程度上,都与其上级的监督者与管理者有着 相当的差距。比如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直接责任人员就是直接的施工人员。在具体的 建设过程中,这些施工人员仅仅是在服从管理人员的指令、指挥而已,其对于桥梁钢架 结构的受力问题、对于混凝土各种原料的配比问题均不能与专业的管理人员相比。由于 施工人员施工不当而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追究具体执行者、操作者、施 工者的责任,更应该考虑这些直接责任人员的监督者、管理者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 信而没有尽到应尽之责,存在监督、管理失误时,是否也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监督过失 理论就是这样的背景下首先在日本被明确提出来的。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关于研究的主要内容,将首先介绍监督过失的理论渊源及域外的研究现状,在综合 参考各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监督过失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尔后在分析过失犯罪理 论基础后,着重论述监督过失犯罪的理论基础。第二,研究监督过失成立犯罪的构成要 件问题,主要从监督过失的犯罪主体、主观要件、客观要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司法 实践中准确地认定监督过失犯罪提供完整的构成要件标准。 第三, 结合我国刑法的规定, 从业务上的监督过失和公务管理上的监督过失两个角度总结刑法典中有可能成立监督 过失的典型罪名,找到监督过失理论的法律依据。最后在结论部分本文拟提出“应当在 刑法犯罪论体系中确立监督过失合理的体系位置而不宜将此理论写入刑法典”的观点。 关于研究方法,本文拟采用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理论联系实践等方法,立足 国情、借鉴中外,提出笔者对于监督过失理论的见解。 比较研究法: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说: “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 比较。 ”本文将首先比较、借鉴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于监督过失理论的研究成果,然 后,比较、分析国内相关学者对此一问题的观点、成果,在这基础上展开自己的研究。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对于法学理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日本森永奶粉案件、英 国 p&o 公司过失杀人案件、福特汽车案件、安徽阜阳奶粉案件等,都对监督过失理论的 3 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文将在研究这些案例的基础上, 总结监督过失理论的基本问题, 并且运用各种案例来证明本文观点的合理性。 最终着眼点在于如何将监督过失理论运用 于日后的实际案例。 理论联系实践法:理论终究要回归实践,在实践中实现理性升华。本文对监督过失 的理论渊源、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构成要件的研究都是在为指导司法实践做准备。文 章最后一部分还将结合我国刑法典,以监督过失理论为指导,总结典型罪名,为司法实 践提供理论经验。 (三) 研究流程 第一阶段: (2009 年 5 月-9 月)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监督过失理论的研究现状, 掌握监督过失理论的基本知识并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09 年 10 月-12 月) ,对阅读文献过程中的问题与启示进行系统梳理并 按照开题报告中既定提纲完成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10 年 1 月-2 月) ,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 第四阶段(2010 年 3 月-4 月) ,进一步修改论文并定稿。 4 一、 监督过失理论概述 (一) 监督过失理论的缘起 据有关学者考证,1973 年 11 月 25 日日本德岛地方法院对“森永奶粉中毒案件”的 判决是监督过失理论的缘起。具体案情是:日本著名乳制品企业森永公司从享有盛誉的 某药材商处采购了一种能够提高奶粉溶解度的添加剂, 但该乳品添加剂当中含有大量的 砒素,该工厂在生产奶粉前,未对此添加剂进行检验便掺入到了奶粉当中,致使其所生 产的奶粉中含有大量的砒霜成分, 从而导致日本西部一带食用该奶粉的婴幼儿出现不明 原因的病症。在追究责任阶段,该厂厂长和制造科科长被以业务过失致死罪起诉。法院 最终判定,该厂制造科科长对乳制品具体的生产加工具有决定权,为了防止不合格产品 的产生,其应该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亦包括对肇事添加剂的化学检验。其 由于业务上的疏忽,怠于履行注意义务,没有要求相关人员对购进的添加剂进行必要的 化学检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因而负有监督上的过失责任。日本学者前田 雅英关于监督过失理论的缘起有过如下论述: “监督者的刑事责任问题本来在社会生活 中当监督及被监督的关系者牵涉过失犯罪时经常发生,应是自始以来便被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监督及被监督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并非在昭和四十年代才急遽增加的,事实上,在 判例中,例如医师因护士的过失而被究以监督者的过失责任,自始以来不乏其例。但这 些判例几乎没有在意识上以监督过失从正面加以议论过,援用监督过失概念的 契机乃始于激起学界对过失构造论激烈争论的森永奶粉中毒事件的判决,特别 是发回更审后的第一审判决,其判决现场的制造科科长有罪,但却认为厂长并没有违反 监督者的注意义务而判决无罪。因此,上级管理者的监督责任问题渐趋形成。大约在同 一时期, 千日百货公司火灾、大洋百货店火灾等事件相继发生,追究监督者的刑事 责任的必要性更加突显出来。 ” 1森永奶粉案件判决后, 监督过失理论便开始成为理论界 与实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但是, 从日本学者前田雅英的阐述中我们应该得到启示, 对监督者追究刑事责任实际上早就存在,只不过没有有意识地用“监督过失”的概念来 正面论述。比如 2003 年发生的安徽阜阳奶粉事件中,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杨树新 不依法履行职责,在群众多次举报,媒体多次报道相关问题后,未采取任何的市场整治 措施。并且,在市政府做出对奶粉市场进行专项整治的决定后,公平交易局局长杨树新 仍不落实各项决定,致使造成重大后果。法院判决杨树新犯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 5 三年。在这个案件中,公平交易局局长负有监管奶粉市场的责任,应对市场上出现的有 害奶粉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采取相应措施。但是由于其怠于履行职责,并且在市政 府做出整顿奶粉市场的相关决定后仍然不履行职责,间接造成众多婴儿受害。虽不能说 其故意造成这么巨大的危害,但起码应认定由于其没有履行相应监督、管理义务,间接 造成了危害结果。此案虽没有使用“监督过失”这一概念,但是此案的理论构造与监督 过失理论如出一辙。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设备 不断被采用,人类广泛涉足到生产、生活的各种领域,致使社会致险源不断增多。为了 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人们逐渐开始让负有监督、管理义务的责任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促使其勤勉履行职责,减少灾害事故。监督过失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我国 虽然在个别案例中运用了监督过失理论的研究成果,但理论界对其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具有代表的论文比较少,司法实务界还没有明确地使用“监督过失”这一概念。可以说 对于此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 监督过失理论的研究现状 由于监督过失理论起步较晚, 除了日本以外, 各国对此理论的研究还不充分。 所以, 关于监督过失理论研究现状的研究, 本文将仅就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国 家进行阐述,其中包括日本、德国、英国和美国。 在上面地阐述中我们已经知道, 监督过失理论大约于 20 世纪 70 年代在日本被正式 提出。之后,日本刑法理论界对监督过失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如“1986 年 7 月日本 刑法学会关西分会以刑法中的管理、监督过失责任为题召开专门会议,1992 年 5 月日本刑法学会第 69 次会议特设定了火灾死伤事故与管理、监督者的过失责任的 议题, 1993 年 5 月日本刑法学会第 70 次大会第一天的研究议题就是 监督过失 问题。 ” 2正是由于有这样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使得日本对于监督过失理论的研究领先于其他世 界各国。德国对于监督过失的研究是在不作为犯罪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并且不像日本那 样以企业事故为中心,而是以医疗事故、对危险物的管理为中心而展开研究。在英国、 美国等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其为判例法国家,对监督过失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以案例为 中心而展开的。下文将分别综述各国对该理论的研究现状。 1 大陆法系的监督过失理论 (1) 日本 1 大陆法系的监督过失理论 (1) 日本 6 如前所述,日本关于监督过失理论的研究始于 1973 年 “森永奶粉事件”的判决, 判决书中第一次认定监督者应当承担监督过失刑事责任。 该判决作出后引起了日本刑法 学界高度重视,并开始了对监督过失理论地全面研究。 “经过 35 年的研究,对监督管理 过失犯罪与一般过失犯罪的区别、监督管理过失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主体的范围和认 定、预见可能性、监督管理过失的行为特征、因果关系以及认定方法、信赖原则能否适 用于监督管理领域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目前日本关于监督管理过失理论 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化。 ” 3日本在刑事执法过程中对监督过失范围的界定较为严格, 在日 本刑法学界对监督过失一致的观点认为:监督过失是一定业务活动中的过失犯罪,在业 务活动关系以外不存在监督过失。 这就是说日本刑法理论不承认职务活动中存在监督过 失。原因是日本刑法只规定了“业务上致死致伤罪”而没有规定公务员职务上的过失犯 罪。但是到了 2002 年,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判决厚生省生物制剂科科长应对“药害艾滋 病事件”负业务过失致死罪责任以后,日本学者开始了对于政府行政人员因监督管理过 失不作为而承担刑事责任的广泛讨论。自此,在日本不仅研究企业组织体内部有关监督 过失犯罪的问题,而且也将政府公务员职务上的监管失职纳入了研究视野。 (2) 德国 (2) 德国 德国对于监督过失的研究是在不作为犯罪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 并且不像日本那样 以企业事故为中心,而是以医疗事故、对危险物的管理责任为中心来展开研究的。 在德国的刑法理论中,行为人原则上仅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对于他人的违法犯 罪行为不负责任,但在例外的情况下,行为人也会对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承担责任。对 他人负有特定监督管理义务就是这种例外情况之一。在此种情况下,监督管理者必须对 被监督管理者具有指挥、命令的权力,对其具有实际的支配力。基于这种支配关系而使 监督管理者承担责任的情况在德国被称为“基于权威关系、指挥关系的监督管理责任” 。 这种监督管理责任便是我们所探讨的监督过失理论问题。在德国,这种监督管理责任有 两种形态:第一,企业组织体中的监督管理责任。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纵向的 监督责任,如厂长对科长的监督,科长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再者就是企业组织体之间由 于分包、联合等形式而形成的横向监督责任。第二,公务员职务上的监督管理责任。公 务员在相关岗位职责的要求下,有义务监督、管理所辖范围内的相关事务,若由于其不 当履行监督管理义务而造成严重后果时,就可能构成犯罪。 德国的监督过失责任不仅存在于业务活动和公务活动中,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也可 能存在。有学者指出, “建立在不真正不作为犯罪理论基础上,将监督管理者的监督管 7 理义务看作是特定作为义务。只要具有监督管理者这种特殊身份,并且违反特定作为义 务,就可能构成不作为犯。这也可以称之为德国监督过失理论的特色。 ” 4 德国刑法典中对监督过失亦有一定的体现。第 357 条第 1 款规定: “领导者引诱或 者从事引诱其属员实施职务中的违法行为或者让其属员的这种违法行为发生的, 处以针 对该种违法行为所规定的刑罚。 ”第 2 款规定: “在被监督或者被控制的公务员实施的违 法行为属于其监督或者控制的活动的范围内, 对监督或者控制其他公务员的职务活动的 公务员适用前款规定。 ” 5在第 2 款当中,比较明显的肯定了监督过失的刑事责任问题, 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上的依据。另外,在其他非刑事法律中也有类似关于监督过失 责任的规定。比如在违反秩序法中就有因企业主不作为违反监督管理义务处以罚款 的规定。 虽然该条的规定与刑事处罚不同,但是其对监督过失理论的发展还是有一定 的启发意义的。 2 英美法系的监督过失理论 (1) 英国 2 英美法系的监督过失理论 (1) 英国 英国作为一个判例法国家,其监督过失理论与大陆法系有很大的不同,也可以说其 没有大陆法系那样纯粹意义上的监督过失理论,仅仅是在判例的基础上,能够总结出监 督过失理论的踪迹。 在英国,起初对于企业事故的处理是依照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法律,或者依照普通法 以过失杀人罪来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的,并没有涉及到监督者的责任。在后来,英 国将企业法人自身作为监督管理者,以法人犯罪来追究责任。这是英国关于监督过失理 论的特点。典型的案例是对英国 p&o 公司的过失杀人罪的诉讼。该公司所属的某艘滚装 船由于在离港时没有关闭船首舱门, 船舱进水而致倾覆, 造成 192 人丧生。 后调查证实,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主管人员的疏忽所致。在这艘船上,助理水手长负责关闭这些舱门, 但是在需要关闭舱门的时刻他却在船舱内睡着了,没有能够及时关闭舱门。此外,没有 人注意到助理水手长没能坚守工作岗位, 也没有一项安全制度来保证在船员失职的情况 下, 也能够使舱门安全关闭, 并且该公司的船开着舱门离港已不是第一次了。 乍看上去, 事故原因在于助理水手长的失职造成的,但经过英国船务部门的全面调查,结论是:导 致这一事故的根源在于公司管理者的管理失误,其责任应由全体管理人员分担。虽然法 德国违反秩序法第 130 条的内容如下: (一)企业主或者工厂主故意或者过失地忽视采取必要的监督措施,以 防止违反厂主承担的、由刑事或者罚款处罚保护的职责的,只要本来通过适当的监督就可以防止这种违反职责的情 况的,该行为视为违反秩序的行为。对监督者的任命、严格选拔、监视也属必要的监督措施; 8 院根据“同一原理” 认为该事故不能认定公司高级主管对舱门未关闭负有责任而最终 判决该法人无罪,但该案推动了人们对法人刑事责任的思考。在该案后,法人过失杀人 罪正式成为英国法的一个罪名,该罪的处罚根据就在于法人存在监督管理过失,即“法 人行为的管理和组织方式缺乏安全保障” 。 6但是它所谓的监督过失责任是指的在企业事 故中,由法人来承担的监督过失的责任,并非大陆法系国家所认为的应有上级监督者来 负责,这是英国监督过失理论的独特之处。2007 年 6 月 26 日英国通过了法人过失杀 人法案 ,从而在法律上肯定了法人承担监督过失责任的做法。 (2) 美国 (2) 美国 起初, 美国在处理企业事故方面都只追究法人的责任而不追究企业主管人员的个人 责任。而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产品质量事故、建筑工程事 故等频频发生,如果只追究法人的责任而放纵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的话,就会使法人成 了相关监督管理人员的替罪羊。因此,社会各界要求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企业上层监督 管理人员承担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典型的案例是“福特汽车事件” 。1978 年 8 月,在 美国印第安纳州北部公路上一辆正在行驶的福特牌汽车突然发生事故并起火, 致使三名 少女死亡。经有关部门调查后发现,事故原因在于福特汽车的相关零部件在设计上存在 缺陷。在该事故发生以前,已有类似事故发生,有关技术人员也已明确指出该型号汽车 在设计上存有致命缺陷, 福特汽车也承认该汽车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并同意召回所有存在 问题的车辆。由于相关部门没有执行该召回决定,致使惨案最终发生。法院最后认定, 福特公司负责召回该型汽车的部门主管人员承担不作为的刑事责任。在这之后,美国追 究企业和企业上层监督管理人员刑事责任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 监督过失理论仅限于在企业主管人员负有监督管理义务时发生, 政府公务员职务上的失 职行为并不在此列。 (三) 监督过失的概念及特征 从上文所阐述的有关域外监督过失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 只有日本将监督过失 理论作为刑法中相对独立的理论来进行研究,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将 监督过失理论作为独立的刑法理论放到刑法体系当中来研究, 在司法实务界也还没有正 式使用“监督过失”这一概念。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地迅猛发展,矿难事故、火灾事故、 爆炸事故、工程建设事故、食品药品事故等各种安全责任事故急剧增加。在这些事故处 英国同一原理是指法人内的一定管理职员的意图和行为在法律上是和法人自身的意图和行为是同一的。只有法人 的高级管理人员有罪过时,才能认定法人承担责任。 9 理过程中,应不应该追究事故的相关监管者的刑事责任以及如何追究的问题,已引起了 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刑法学者也开始探讨监督过失理论问题。在继续深入 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本文将在这里把监督过失的概念界定清楚。 1 监督过失的概念 1 监督过失的概念 对于监督过失,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监督过失、监督管理过失、管理监督过失等。 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在称谓上多了“管理”二字,强调此理论不仅研究负有监督义务的 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也研究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的相关责任。但是,国内通说在使用 “监督过失”一词时,基本上都已包含了监督过失与管理过失两种情况,并且国内具有 权威性的著作与论文也是使用“监督过失”这一概念,并且其外延上均包含监督过失与 管理过失两种情况,故本文也使用“监督过失”这一概念。文中少数位置出现的“监督 管理过失”称谓与“监督过失”在同一意义上使用。 前文已经阐述过,将监督过失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在刑法理论中提出来的,只有日 本。其许多学者对监督过失理论的注意义务、主体范围及认定、预见可能性、行为特点、 因果关系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此过程中也形成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监督过失 的概念。然而正如西方法谚所言: “法律中每一个定义都是危险的,一个例外就可以推 翻它。 ”每一位学者都在为了避免例外而努力勾勒着自己的完美定义,结果却是始终没 有一个公认的答案。前田雅英教授认为: “监督过失是指对因过失而直接导致法益侵害 结果发生的人(直接行为者)负有监督义务的人的过失责任。 ” 7此观点认为,监督者仅 对直接行为者的过失行为承担监督过失的刑事责任, 直接行为者的故意犯罪行为及非犯 罪行为不在此列。而且,此概念不区分监督过失与管理过失,只要存在监督与被监督关 系的双方之间均可能产生监督过失责任。 可以说此概念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来界定监督 过失的。佐久间修认为: “所谓管理监督过失,是指不仅要追究在现场直接引起侵害结 果发生的基层作业人员的责任, 而且要追究对危险状态置之不管的上层管理者或者监督 者间接引起结果发生的过失责任的法理。 ” 8此定义原则上界定了监督过失责任的两类主 体,即监督者与管理者,并且要求其对已存在的危险状态置之不管,也就是说犯罪主体 须在已经预见危险结果发生的前提下才承担责任, 也即中国刑法理论中的过于自信的过 失。 但该概念没有明确直接引起结果发生的基层作业人员所承担的责任是刑事责任还是 民事、行政责任。野村稔教授认为: “所谓监督过失,是指监督者,亦即自己并不亲自 从事危险事务但是对于担当者负有监督责任者, 在担当者的过失行为引起结果时应当负 的过失责任。监督者对担当者在从事危险事务时违反了结果防止义务而引起的结果,没 10 有直接的过失。但是,为防止担当者的过失行为,在一般的制度上应当采取的措施,以 及在防止具体担当者履行事务时发生过失行为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这种行为义务, 构成 监督过失的内容。 ” 9此概念的优点在于明确指出了承担监督过失责任的监督者必须负有 结果防止义务,其他内容上与上述定义基本一致。学者在对火灾事故研究过程中认为, 负有消防责任的管理人的行为与消防事故之间在很多情况下没有介入中间从业人员的 过失行为, 与监督过失理论所要求的监督者承担责任的前提必须是有直接行为人的过失 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有所不同。故而学者又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如石塚章夫教授认 为: “监督过失是指负有监督管理义务的人,因没有确立或没有完全确立防止危害结果 发生的安全体制 ,因而未能防止结果发生的行为。例如,企业单位没有设置防火设 备、没有设立防火机构、没有建立防火体制等。 ” 10有的学者为了把此种违反“安全体 制”的过失责任与监督过失区别开来,将这种过失责任称为管理过失。 从以上学者的定义当中可以看到, 监督过失刑事责任成立的前提是在监督者的过失 行为与最终的危害结果之间介入了被监督者(直接行为者)的行为,由被监督者的行为 直接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前田雅英教授的定义是在监督过失理论研究早期所给出的, 所以其只是原则上规定负有监督义务的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过失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 果承担责任。佐久间修的定义中明确指出,承担监督过失责任的另一个前提还必须是有 主观上的罪过,即监督者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发生,而对此种危险状态置之不理,也 就是我国刑法理论当中的过于自信的过失。 野村稔教授所作定义的特点在于其明确指出 承担监督过失责任的两类主体,即监督者与管理者,并且提出监督者承担责任的前提是 其负有危害结果的防止义务。 以上三种观点实际上都可以划归到我国刑法学者对监督过 失分类中的狭义的监督过失当中去, 其本质上要求监督过失犯罪成立的前提是必须有监 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存在监督、指挥、命令等实际的支配关系,即必须要有监督过失责 任者与直接行为者同时存在, 但对于直接行为者的行为是犯罪行为还是非犯罪行为以及 监督过失者的主观罪过形式的问题则各有主张。 比较有新意的就是石塚章夫教授对监督 过失的定义, 该定义本质上属于我国刑法学者对监督过失分类中的广义监督过失里有关 管理过失的内容。其特点在于管理者与危害结果之间没有直接行为者的过失行为,危害 结果的发生是由于所管理的设备、机构、安全体制等不完善,因而与其他危害因素结合 后所造成的。日本山中敬一教授在对监督过失进行分类时,也将管理过失作为其中的一 种,认为: “管理过失,是指违反有关对危险的设备、动物等危险源的管理的过失。 ” 11 我国学者对监督过失的研究总的来说没有日本研究的充分, 对于监督过失概念的界 11 定也没有能够提出突破性的意见。下文就我国具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介绍一下。 第一,张明楷教授认为: “这里的监督,是从广义上来说的,与管理这一概念基本 上是同义语,具体是指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行为,在事前要进行教育、指导、指示、指 挥、命令,在事中要进行监督,在事后要进行检查;对自己所管理的事项,要确定安全 的管理体制。进行这些监督与管理,是监督者的义务或职责,如果监督者不履行或不正 确履行自己的监督义务,导致被监督者产生过失行为,引起了危害结果发生,或者由于 没有确立安全管理体制,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时,监督者主观上对该危害结果就具有监 督过失。 简单地说, 监督过失就是监督者违反监督与管理义务的一种过失心理状态。 ” 12 张教授把监督过失界定为一种主观上过失心理状态, 他所做定义中明确指出监督者承担 责任的前提是其具有监督义务,并且指出了监督义务的具体内容包括事前的指挥、事中 的监督、事后的检查以及在确定安全管理体制方面的义务。根据这样的法理,张教授将 监督过失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指监督者没有履行对被监督者的监督义务而产生 监督过失责任的情形。 此一类型要求必须有被监督者的过失行为直接造成危害结果的发 生,而该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监督者没有履行对被监督者的监督义务而造成的。张教 授所说的第二种类型的监督过失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过失的情况, 其一般是指监 督管理者对物的管理失误而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形。 具体是指监督者负有确立某种安全体 制的义务而没有履行,也没有指示别人去履行这种义务从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在这 种情况下也有可能有第三者行为与自然因素的介入, 但是第三者的介入行为必须是非犯 罪行为。我国著名学者马克昌教授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对监督过失进行界定的,只不过 其明确的将监督过失划分为广义与狭义的监督过失。他指出: “所谓狭义的监督过失, 指与实施直接使结果发生的过失(直接过失)的行为人(直接行为人)相应,处于指挥、 监督直接行为人的立场的人(监督人)怠于应当防止该过失的义务的情况。所谓广义的 监督过失,指狭义的监督过失之外的包含管理过失的过失。所谓管理过失,指由于管理 人等的物的设备、 机构、 人的体制等的不完备本身与结果发生有直接联系的直接的过失。 例如旅馆经营人,因为怠于像设置自动火灾报警设备、保持正常运作状态那样的管理义 务,由于火灾造成多数死伤者的场合属之。 ” “狭义的监督过失,对人的指挥、监督等的 不适当构成过失;与此相反,管理过失,因为不介入从业人员等的行为这一中间项,所 以,由于管理人等的物的设备、机构、人的体制等的不完备,其本身构成过失。 ” 13 第二种观点将监督过失分为狭义监督过失、广义监督过失和最广义监督过失。 “狭 义的监督过失,是指对结果发生而言,监督者仅仅没有履行监督者的作为义务,使处于 12 监督者监督支配之下的被监督者的行为直接引起结果的发生。广义的监督过失,是指监 督者本人的行为与结果发生有直接关系, 监督者的行为与处于其支配之下被监督者行为 都是结果发生的原因。最广义的监督过失包括狭义、广义和管理过失。 ” 14这种观点的 特别之处在于其对广义监督过失的界定, 认为监督者的行为也有可能直接影响结果的发 生,这与通说所认为的监督者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间接性有所不同。 第三种观点认为, “监督过失是指负有监督责任而不履行监督义务的人,本应认识 且能认识到不履行监督义务有可能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 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认识 到,或者虽已认识到但轻信能够避免,终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过失。 ” 15该观点将监督过 失与我国的刑法过失理论相结合,从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两个方面来界 定,认为监督过失是这两种过失的特殊情况,并且指出在监督过失犯罪中,危害结果毕 竟是由被监督者的过失行为直接造成的,所以监督过失责任应该比较一般过失责任轻。 这是值得肯定的探讨,但是该观点却没有对管理过失的情况进行研究。与此观点相类似 的还有孙国祥教授与台湾学者廖正豪先生,他们分别认为: “所谓监督过失,是指生产 经营者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者,由于管理或监督不力而对被监督者的不适当行为负过失 的刑事责任。 ” 16“所谓监督过失,系指二人以上有从属关系之人,即监督者与被监督 者之间, 由于被监督者所实施之故意或过失之行为, 而追究监督者之刑事责任之谓。 ” 17 有所不同的是,台湾学者廖正豪先生在这里认为被监督者的行为不限于过失行为,可以 为故意犯罪行为。 比较以上观点,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监督过失中直接行为者 的行为是否包括故意行为及其他非犯罪行为;二是监督过失是否包含广义上的管理过 失;三是是否应当在概念中明确监督者需负有相应的监督义务。笔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病历保密协议书范文
- 2025初级商业人像摄影师牙齿美白自然度控制考核试卷
- 商铺股份协议书
- 装修押金转移协议书
- 2025年环保清洁行业环保科技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房地产行业住房租赁市场租赁住房智慧社区建设水平考核试卷
- 2025年房地产企业境外投资备案流程考核试卷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电机)供应链可视化能力考核试卷
- 人机协作模式下数控车床编程操作考核试卷
- 2025年金融产品适当性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风险告知考核试卷
- 机械电子工程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
- 采购合同英文
- 培训班授课教师课时费用领取表
- GB/T 3477-2023船用风雨密单扇钢质门
-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税收咨询报告模板
- 中国建筑史-绘图题
- 上海市住宅修缮施工资料及表式
- (6)-1.2药物递送系统药剂学
- 金平福源矿业有限公司田房锡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第1章大气科学概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概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