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论文)基于综合敏感性设计方法的城市道路设计关键技术研究.pdf_第1页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论文)基于综合敏感性设计方法的城市道路设计关键技术研究.pdf_第2页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论文)基于综合敏感性设计方法的城市道路设计关键技术研究.pdf_第3页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论文)基于综合敏感性设计方法的城市道路设计关键技术研究.pdf_第4页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论文)基于综合敏感性设计方法的城市道路设计关键技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亟遥 e t期:业勿,。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 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 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 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 i 亟遮导师签名:筵野期: 摘要 摘要 近些年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并大力提倡的综合敏感性设计方法( c o n t e x ts e n s i t i v e d e s i g n s o l u t i o n ,简称c s d c s s ) 是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主要是想取得交通功能、安全环保、保障公众 利j ;i i 和审美艺术的综合最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交通和建设迅速增长,对道路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取得 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主要集中在考虑道路的安全| 生和通畅性,而对想获得上述各方面的综合最优尚未有多 少研究,冈此,将c s d c s s 先进设计理念引入我国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城市道路讨论基于c s d c s s 理念的 道路设计相关技术研究。 结合综合敏感性方法设计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综 合敏感性方法设计的城市道路设计的三个方面:基于综合敏感性方法设计的城市道路设计的框架 研究、关键内容和技术,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综合敏感性方法设计的城市道路设计内容框架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考虑。一 是成功获得c s d c s s 项目包括哪几个方面,二是对于我国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针对各类各级城 市道路的特点,选择各自适应的c s d c s s 项目的内容,以此构建基于c s d c s s 的我国城市道路设计 框架。 基于c s d c s s 的城市道路设计的关键内容和技术,本文研究了以下几点:项目规划:城市道 路建设过程中尤其是项目规划阶段如何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和公众参与将社区价值等融入城市道路 设计中;环境考虑:城市道路设计中环境考虑的必要性,定义和措施以及如何评价:灵活性设 计:对现有城市道路设计和规划相关规范中的部分内容讨论可行的灵活性设计方法:交通平静化: 包括交通平静化的发展历史,政策和要素,以及需注意的问题;行人和非机动车:首先探讨非机 动交通的优点,对非机动交通包括非机动车交通和行人交通在相关的标准、管理和设计方面寻求鼓 励非机动交通发展的方法;公共交通:在大力发展公交的形势下,针对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所占比 例越来越多的特点,提出在公共交通方面,如何在公交设施,如公交专用车道、公交车站、b r t ( 快 速公交) 等在各规划和设计阶段融入合理的综合敏感设计的考虑。除此之外,在以上关键技术的考 虑之后,对保障c s d c s s 的顺利成功开展需有相关制度的保障,故还需考虑制度建设的因素:制 度建设:论文主要对c s d c s s 项目组织的要素,影响其执行的因素和必要的保障制度做出探讨。 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过程与结论两个方面构建了c s d c s s 质 量评价体系的框架并探讨了具体内容,并给出了各个角度和层面的评价细节和评价样表。 文章通过借鉴大量实例,对比国内外城市道路中c s d c s s 相关理论和具体实践,结合我国城市 道路设计的相关规范,从多方位探讨基于综合敏感性方法设计的城市道路设计各关键技术和相关环 节,提出了符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公众利益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道路;综合敏感性设计方法;关键技术:环境考虑;灵活性;交通平静化 m m m u n i t yv a l u ea n de s t h e t i cc o n e e m s i nc h i n a , r e s e a r c h e so nr o a d ss t i l lm a i n l yf o c u so nt h e i rs a f e t ya n d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u si n t r o d u c i n gc s d c s si n t oc h i n a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t h ep r i n c i p l et e c h n o l o g yr e s e a r c hf o rt h e c i t ys t r e e td e s i g nb a s e do nc s d c s si ss t u d i e di nt h ep a p e r a f t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r o b l e m so fc s d c s sa r ei n t r o d u c e d , 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 c s d c s s i nc i t ys t r e e td e s i g na r es t u d i e di nt h ep a p e r :1 1 1 e ya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c s d c s sf r a m e , p r i n c i p l et e c h n o l o g y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m e 嗣l s u r e sf o rc s d c s s c s d c s st l a m ei sc o n s t r u c t e df r o mt w od i m e n s i o n a l i t i e s :m a i na s p e c t so fs u c c e s s f u lc s d c s sp r o j e c t sa n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o fs t r e e t si nc h i n a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e a c hc l a s sa n dg r a d eo fs t r e e ta n dt h e c o n t e n tt h a ti ti ss u i t a b l et o ,c i t ys t r e e td e s i g nf l a m eo f c h i n ab a s e do nc s d c s si sc o n s t r u c t e d t h ep r i n c i p l et e c h n o l o g i e sf o rt h ec i t ys t r e e td e s i g nb a s e do nc s d c s si ss t u d i e d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 ( _ i ) p r o j e c tp l a n n i n g , 硫l u d i n gm e l t i n gc o m m u n i t yv a l u e si n t oc i t ys l r e e td e s i g nt h r o u g hm u l t i - d i s c i p l i n et e a m sa n d p u b l i ci n v o l v e m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 i n c l u d i n gi t sn e c e s s i t y , d e f i n i t i o na n dm e a s u r e s ;f l e x i b i l i t y d e s i g n , m a i n l yf o c u s e do nf l e x i b i l i t yd e s i g ni ne x i t i n gs t r e e td e s i g ns t a n d a r d s ;( 蓟a a t t i cc a l m i n g , i n c l u d i n gi t s h i s t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s ; p e d e s t r i a na n db i c y c l et r a f f i c ,a i m i n ga te n c o u r a g en o n m o b i l et r a f f i c ;( 查) p u b l i ct r a f f i c , a l s oe n c o t r a g i n g p u b l i ct r a 伍c ,a n d ( 芏)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n e e d sa l e s t u d i e di nt h ep a p e r p e r f o r m a n c em e a s u r e sf o rc s d c s sa r es t u d i e db yc o n s l r u c t i n gi t sf r a m ef r o mm a c r oa n dm i c r ol e v e l ,a n d f r o mp r o c e s sa n do u t c o m e sl e v e l s c r e a t i n ga n di m p l e m e n t i n gm e a s u r e s , 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a n ds o m 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o re v a l u a t i n gt o o l sa r ea l s og i v e ni nt h ep a p e r t h ep r i n c i p l et e c h n o l o g ya n dr e l a t e dd e t a i l so fc s d c s si sr e s e a r c h e db ys t u d y i n ga n dc o n t r a c t i n gl o t so f t h e o r i e sa n dp r a c t i c a le x a m p l e so f 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c o u n l r i e s ,a n dc o m b i n i n gs t r e e td e s i g ns t a n d a r d so f c h i n a m a n ys a f e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n g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m e a s u r e s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a l ep r o p o s e di nt h ea r t i c l e , w h i c h a l s of o c u so np u b l i cv a l u e sa n de s t h e t i c sd e m a n d s k e yw o r d s :c i t ys t r e e t ;c o n t e x ts e n s i t i v ed e s i g n s o l u t i o n ( c s d c s s ) ;p r i n c i p l et e c h n o l o g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f l e x i b i l i t y ;t r a f f i cc a l m i n g 目录 目录 1 i l i i l l 1 l l 2 1 2 3 存在的问题3 1 3 研究的主要内容3 1 3 1 基于综合敏感性方法设计的城市道路设计内容框架的研究3 1 3 2 城市道路c s o c s s 研究的部分关键内容和技术3 1 3 3 城市道路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研究3 第二章框架研究4 2 1 框架的构建4 2 1 1 c s d c s s 项目的主要方面4 2 1 2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5 2 1 3 框架的构建一6 2 2 框架的内容6 2 2 1 c s d c s s 包含的内容6 2 2 2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考虑。7 2 2 3 城市道路设计中适用c s s c s d 理念的内容7 2 2 4 基于c s d c s s 的城市道路设计框架8 第三章c s d c s s 关键内容和技术9 3 1 研究的关键内容和技术9 3 2 技术分析9 3 2 1 项目规划9 3 2 2 环境考虑l2 3 2 3 灵活性设计1 7 3 2 4 交通平静化2 7 3 2 5 行人和非机动车3 3 3 2 6 公共交通3 8 3 2 7 制度建设_ 4 2 第四章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4 4 4 1 建立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4 4 4 2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4 4 4 3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及内容4 5 4 3 1 微观评价4 5 4 3 2 宏观评价4 7 4 4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小结4 9 4 5c s d c s s 质量评价方法示例5 0 i i i i v 第一章引言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和相关体制的逐渐完善, 人民的各方面素质得剑普遍提高,人们对与自身相关的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其中与人们日常1 = 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酋路的建设发展的速度之迅猛也是前所未有的,对道路建 设的要求也逐渐发展剑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仅从道路的交通功能上去考虑道路的通畅性和安全性,而且 开始进一步关注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对环境的保护、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体现以及对审美和艺术的表达和 追求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需求一种新的设计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鉴于上述情况,以美国为代表 的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1 9 9 1 年,美国通过综合地面运输效率法案( i s t f a ) ,核心内容包括了综合协调交通运输功能、 环境生态保护、社区价值的理念,强调对道路设计中的多因素、综合因素的考虑。 1 9 9 7 年,美国联邦公路局( f h w a ) 在公路设计的灵活性( f l e x i b i l i t yi nh i g h w a yd e s i g n ) 一 书中,指出了道路建设中对道路风光、审美、历史、环境和自然资源等综合冈素考虑的重要性,并推动多 学科团队和公众一起参与设计。 1 9 9 8 年,f l e a 、a a s h t o 和马里兰州运输部联合举办“t h i n k i n gb e y o n dt h ep a v e m e n t ”研讨会,鼓 励采用最好的方法将道路与所在的礼区和环境相融合,同时确保其机动性和灵活性。 2 0 0 0 年后,上述思想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综合敏感性设计方法( c o n t e x ts e n s i t i v ed e s i g n s o l u t i o n , 简称c s d c s s ,也称为综合最优化设计方法) 。c s d c s s 是近年在发达国家大力提倡的道路设计理念,主 要是想取得交通功能、安全环保、公利保障和审美艺术的综合最优,代表了一种寻求“在保护和加强对环 境、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及社会资源建设的同时,为公众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的理念。随后, 因为其众多优越性,c s d c s s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l 。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对交通建设的大力发展的需求日益提高,对道路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取得 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仍主要集中在考虑道路的安全性和通畅性,而对想获得上述各方面的综合最优尚未 有多少研究,这已经开始与人们对出行提出更高要求的现状不相适应,针对上述综合敏感性道路设计与方 法,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标准,到具体的设计要求,技术方法等,均有差距。并且由于国情和现实的 差异,要将c s d c s s 引入我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安全优先、尊重弱势方,与我国通行能力优 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权益重视不够等认识上的差异:决策时信息收集的广泛性、强调对公众权益的保障 以及较长决策周期,与我国基础建设领导意志强、抢抓速度等在建设机制上的差异:设计灵活性与我国设 计规范欠灵活性的差异等等。这都需要结合我国国情,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开展适应我国国情 的城市道路综合敏感性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社会效益和实用价值。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i 国外研究现状 在1 9 9 8 年马里兰州召开的“t h i n k i n gb e y o n dt h ep a v e m e n t ”研讨会上,c s d c s s 的研究者们 开始总结c s d c s s 的核心内容。研究者们分别从工程特性方面和建设程序方面对c s d c s s 的核心内 容给予了总结,并得出c s w c s s 有4 个关键因素:合理的决策和实施:公众利益的反映与保障;环 境资源的保护;安全和经济可行。研讨会上还确定了许多c s d 中的障碍,包括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 第一章引言 的责任分f :,未能充分考虑各个设计方案涉及剑的完整范围以及各利益相关方和交通部| j 缺乏开放 的沟通。这些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在c s d c s s 的研究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1 9 9 8 年) l h ,美国新成立了一个国家培训指导委员会( n a t i o n a lt r a i n i n g s t e e r i n gc o m m i t t e e ) 作为监督机构,在以卜五个州的交通运输部率先试点制度化综合敏感性设计原则:康捍狄格州、肯 塔基州、马里兰州、明尼苏达州和犹他州。此试点l :作允许这五个州都可以根据各自的制度需求继 续政策推广和发展相关培训项目,而这五个州也将从这些率先试点1 :作的设计和发展的频繁信息交 换中获益,并且所有美国五十个州都将从学习这五个州的试点经验而获益。 上述项目作为美国国家研究院( t h e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i e s ) 下属的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 t r b ) 的国家合作公路研究项目( n c h r p ) 之一,n c h r p 于2 0 0 2 年发表该项目相关研究报告综合敏感性 方法最佳操作指南j ( ag u i d et ob e s tp r a c t i c e sf o ra c h i e v i n gc o n t e x ts e n s i t i v es o l u t i o n s ) , 报告详尽阐述了综合项目进展过程和与综合敏感性设计相关的各问题要点,并提供了具体综合敏感 性方法实际项目中的重要背景资料,比如评价标准、公众参与规划、美学设计指导方针和设计方案 的生动实例。 美国新泽西州运输部( n j d o t ) 的r u t g e r s 运输政策协会于2 0 0 1 年建立了行人及自行车资源研究 项目,其研究成果文件a c c o m m o d a t i n gp e d e s t r i a n s t m 提出了对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需求的重视,并 提出了与机动车交通需求相协调的发展前景及政策,其中涉及到诸多例如交通平静化和公众参与等 c s s 的理论。 美国在此之后至今的几年发展中,c s d c s s 已经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并因其众多优越性得 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各州的许多道路包括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中,c s d c s s 应用也获得了不少 成功实例,这些尤其在t r b 的会议论文集中有很多相关描述。 除美国之外,在欧洲也于近年来开始c s d c s s 的研究和实践,将综合敏感性设计融入道路的通 畅、安全和社区价值考虑中。作为美国运输部( u s d o t ) 和联邦公路局( f h w a ) 的国际技术交流项目, 2 0 0 1 年七月发表的欧洲道路儿何设计实践( g e o m e t r i cd e s i g np r a c t i c e sf o re u r o p e a nr o a d s ) 总结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欧洲道路几何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如项目规划、环境考虑、车速、设 计灵活性、乡村道路、交通平静化、环形交叉口、自行车和行人以及政策的执行等都做了相关叙述, 这些环节对综合敏感设计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项目对瑞典、丹麦、荷兰、英国和德国等欧洲 国家的相关实践都加以总结阐述1 4 j 。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c s d c s s 的研究与以上欧美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对还比较少。 在道路安全、道路畅通性、道路景观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但与综合敏感性设计相关的上述各方面 的研究还有待发展。在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公众参与理论的研究也正在兴起,但道路建设领域中的多 学科和公众参与还相对较少。灵活性设计应用在道路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发展,东南大学、华南理工 大学和一些设计院都已开始研究和应用,灵活性设计理念已经在川九公路等新建道路的建设中得到 应用。目前国内关于道路综合敏感性设计和方法有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 公司、同济大学方守恩教授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教学和科研单位开始研究,并已将其加入到 宁常高速公路等最新项目的具体实践应用中,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已有研究中,把公 路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多,而把城市道路作为研究对象的很少。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c s s c s d 的研 究迫切需要得到发展,这样才能够及时为迅速进步的我国经济建设配套设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 依据和技术支撑。 2 第一章引言 1 2 3 存在的问题 c s d c s s 研究和应】h j 中存在的问题有: c s d c s s 中存在许多的障碍,包括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的责任分 :,未能充分考虑设计方案涉 及剑的完整范闱以及各利益相关方和交通部j 缺乏开放的沟通,对这些障碍的解决还朱有比较完备 的研究成果;多学科合作和公众参与如何实施,公众参与提出的建议方案如何能对道路建设起剑实 际的作用,而非形同虚设;我国城市道路设计相关规范与c s d c s s 存在哪些差异,对相关规范提出 哪些改进措簏,这些问题仍待解决;关于行人交通,现有美国n j d o t 对导致缺乏对行人交通重视的 主要问题的原冈分析,尚并没有详细分析,而只是提剑原因可能存在于基于a a s h t o 方法理论的现有 公路分类分级体系,此原冈的定位和分析,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关于c s s c s d 专门针对城市道路体系的研究尚未成型。 1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3 1 基于综合敏感性方法设计的城市道路设计内容框架的研究 基于综合敏感性方法设计的城市道路设计内容框架如何构建,框架中包含哪些主要方面和内容。 结合现有城市道路相关设计规范和实际工程的内容框架,提出c s d c s s 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道路设 计内容框架。 在此过程中,对城市道路进行分级分类,对城市中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分别提出各具 针对性、侧重点不同的设计内容框架。 1 3 2 城市道路c s d c s s 研究的部分关键内容和技术 在c s d c s s 研究的众多技术中,本文结合城市道路的特点,选取以下内容和关键技术作为研究 对象,具体包括: ,项目规划; 环境考虑; 灵活性设计; 交通平静化; 行人和非机动车; 公共交通; 制度建设。 1 3 3 城市道路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根据上述研究城市道路综合敏感设计关键技术,建立可操作的关键技术相关质量评价体系,为 c s d c s s 应用于具体工程实践提供可参考的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建立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 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c s d c s s 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和内容。 3 第二章框架研究 2 1 框架的构建 第二章框架研究 基于综合敏感性方法设计的城市道路设计内容框架的构建,主要从以f 两个维度进行考虑。一 是成功获得c s d c s s 项目包括哪几个方面,二是对于我国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针对各类各级城 市道路,选择各自适应的c s d c s s 项目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c s d c s s 的我国城市道路设计 框架。 2 1 1c s d c s s 项目的主要方面 从美国等国家早期开展c s d c s s 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可知,获得成功的c s d c s s 项目包括以下 四个基本方面: ( 1 ) 有效的项目决策和实施; ( 2 )公众利益的反映与保障; ( 3 )环境资源的保护; ( 4 )安全和经济可行的项目解决方案。 为了获得这几个方面的成功实现,c s s 团队或组织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采用特别的过程和方法。 这四个方面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可以分别定义并考虑六个关键步骤: ( 1 ) 管理结构,包括机构组织和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 ( 2 ) 定义问题,定义交通问题的性质、范同,以及重要性,这是项目进程的早期的一个关键步 骤。由图2 1 看出,来源于问题或需求的项目提案来自于多种资源( 外部需求,安全性要求,或需 求研究和长期项目规划) 。 图2 - 1 项目进行过程 解决方案的过程包括在项目规划和研究阶段的一系列关键步骤。 ( 3 ) 项目发展框架。 ( 4 ) 项目方案设计。 4 第二:章框架研究 ( 5 ) 方案筛态、评估和选择。 以上三个步骤是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的关键步骤,项目各相关利益方的积极参与,开放的讨论, 项目创新和对可选方案的权衡比较都在这里完成。 ( 6 ) 项目实施。最终选定方案的实施将艰苦的规划l :作转变成建设完成的项目,这项目将真正 综合各种优点。这个阶段同样包括建设完成之后,相关部l j 的后续j :作,包括维护、运营,以及项 目最终方案性能的监测。 2 1 2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 j j3 7 - - 9 0 ) 分类分级法 我国1 9 9 1 年颁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 j j3 7 - 9 0 ) 中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道路 分类与分级规定如表2 1 1 5 】: 表2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 j j3 7 - 9 0 ) 关于道路分类与分级的规定( 部分) 条款编号规范内容 2 1 1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 为四类: 一、快速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 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 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二、主干路 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 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三、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四、支路 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2 1 2 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占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 、i i 、i 级。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 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 i 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 级 标准。 2 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意见征求稿) 分类分级法 由城镇道路t 程技术标准编制组2 0 0 7 年9 月编制的城镇道路t 程技术标准( 意见征求稿) 中,为了使目前各类道路的设计、建设有一定的标准和参照依据,适当扩大该标准的涵盖面,提高 标准的适应性,并增加设计的灵活性,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均分为3 个等级,以利于 与公路系统和村镇道路的协调衔接,另外也可作为开发区、居住区等内部道路的参考,同时考虑满 足山区城镇建设的需求,该意见征求稿中第3 章一般规定第一节道路分类与分级则规定如 表2 - 2 6 】: 表2 - 22 0 0 7 版城镇道路t 程技术标准( 意见征求稿) 关丁道路分类与分级的规定( 部分) 条款编号 规范内容 3 1 1 根据城镇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镇道 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种类型。 3 1 2根据城镇道路功能、设计交通量、地形条件等,将各类道路均分为3 个等级。 5 第一:幸框架五玎究 3 1 3 快速路为交通性干道,主要根据没计交通鼙和地形条件进行分级选择,设计交通量较 大且位于平原区应采用i 级,低山、丘陵区宜采用i i 级,山区城市可采用i i i 级,并应 结合车道数的计算满足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 3 1 4 其它等级的道路根据其功能和地形条件进行分级选择,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平原区采川i 级,以服务功能为主的低山、斤陵区和山区城市宜采用i i i 级,其它可采川i i 级。 3 1 5 特殊凼雉情况下,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采用较低一级的等级标准;有特殊功能需要的 城市道路亦可提高道路等级。需变更道路等级性质时,应经规划审批部i j 批准后采用。 3 两种分类分级法比较及选择 根据以上两种道路分类分级法,两种方法分类的总依据和类别相同,前一种分类法中各类城市 道路分类方法对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的服务功能等说明更详细明确,但快速路未分级,且另外三 类主要按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和地形等分三级;后一种分类分级法道路分类说明比较简单,只说 明总的分类依据和四个分类类别,并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均分为3 个等级,而且各类 道路根据道路功能、设计交通量和地形条件分级,更适应现在的城市道路实际和发展情况,涵盖面 更广,标准适应性更高,应用于设计更加灵活。故本文首先按两个版本共同的分类方法将城市道路 分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种类型;而各类道路根据道路功能、设计交通量、 地形条件等,按照0 7 版规范意见征求稿,将各类道路均分为i 级、i i 级、i 级三个等级。 2 1 3 框架的构建 基于综合敏感性方法设计的城市道路设计内容框架的构建,按照以上两个维度进行,首先考虑 c s d c s s 项目各主要方面中各包括那些内容,另一个方面根据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法,考虑各类各 级城市道路适用c s d c s s 项目中哪些具体内容。 2 2 框架的内容 基于c s d c s s 的城市道路设计框架的构建考虑以上讨论的c s d c s s 的内容和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两个维度: 2 2 1c s d c s s 包含的内容 在以上c s d c s s 项目的主要四大方面中,结合城市道路的特点,设计框架考虑以下具体内容: ( 1 ) 项目规划。具体包括多学科团队合作、公众参与、融入社区价值等。这项工作贯穿在项目 决策实施以及公众利益的反应和保障两部分内容中。 ( 2 ) 环境考虑。即环境资源保护这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 以下几项具体内容包含在成功c s d c s s 项目第四大主要方面安全和经济可行的项目解决方案 中: ( 3 ) 灵活性设计。城市道路设计中关于线形设计等规范中可以灵活使用的作法。 ( 4 ) 交通平静化。包括安全岛的设立、环形交叉口、缩小车道宽度和路面铺砌等技术作法和作 用。 ( 5 ) 行人和非机动车。城市道路中不可忽视的交通主体,考虑人行道、过街人行横道、非机动 车道等。 ( 6 ) 公共交通。城市道路中重要的交通方式,考虑公交专用车道、公交车站和快速公交等。 6 第一:章框架研究 2 2 2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考虑 根据2 1 2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关丁各种城市道路依据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 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的分类,以及根据城市道路功能、设计交通量、地形条件等的分级标准,适用 c s d c s s 设计的内容如下。 ( 1 ) 项目规划。这项j :作贯穿在所有类别和等级的城市道路的项目决策实施以及公众利益的反 应和保障两部分内容中,区别只是在丁高等级城市道路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影响面广等 冈素,对多学科团队和公众参与的要求更高。也有相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关注项目建设带来的影响 并进行相关调杏和汇总意见并提出应对方案的工作。 ( 2 ) 环境考虑。道路建设对环境资源保护的影响和要求在现今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中i 是在任 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必须考虑的。 ( 3 ) 灵活性设计。对于各类道路都可以考虑灵活性设计的内容,区别在于高等级的道路处于对 速度、安全、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对规范的执行更严格,故相对低等级的道路可以将灵活性设 计发挥的更充分。 ( 4 ) 交通平静化。通过相关设施来降低车速,控制交通量等的交通平静化作法,在中低级以及 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中更加具有可行性。 ( 5 ) 行人和非机动车。根据9 0 版规范中关于道路分类的说明,快速路和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 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且快速路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故行 人和非机动车适当考虑。而次干路和支路以集散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主,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多,故偏 重考虑。 ( 6 ) 公共交通。与上一条原冈类似,在服务功能为主,公交车流较多的主干路和次干路上着 重考虑。其中快速公交( b r t ) 的主线及其支线线路主要在平原区交通功能为主的快速路和平原区交 通功能为主的主干路以及部分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次干路上运行,所以主要在这几类道路上考虑b r t 。 2 2 3 城市道路设计中适用c s s c s d 理念的内容 列: 综合以上两维度的讨论结果,城市道路设计中适用c s s c s d 理念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如表2 3 所 表2 3城市道路设计中适用c s s c s d 理念的内容表 c s d c s s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内容 ii ih iii iii i i ii ii 主要方面 相关内容包含内容 有效的项项目规划多学科团队 - 目决策和 合作、公众参 实施 与、融入社区 公众利益 价值等 - 的保障 环境资源环境考虑 的保护 安全和经 灵活设计 -_ 济可行的交通平静 环形道、缩小 - 项目解决化 车道宽度和 方案 路面铺砌等 非机动车人行道、过街 - 和行人人行横道、非 7 第_ = 章框架研究 机动1 i 道等 公共交通公交专崩车 0 道、公交车 b rb rb rb r 站、b r t 等 tttt 注:表中“”表示需要考虑;“”表示着重考虑;b r t 表示该类别和顶级的道路可能通行b r t 。 2 2 4 基于c s d c s s 的城市道路设计框架 根据以上关于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和c s d c s s 内容的讨论,基于c s d c s s 的城市道路设计框架构 建如图2 2 : 完善设计 图2 2 基于c s d c s s 的城市道路设计框架 8 第_ 三章c s d c s s 天键内容和技术 第三章c s d c s s 关键内容和技术 3 1 研究的关键内容和技术 本文研究以下城市道路c s d c s s 的部分关键内容和技术: 项目规划:讨论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尤其是项目规划阶段如何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和公众参 与将社区价值等融入城市道路设计中,如何开展并能使其具有真正意义: 环境考虑:讨论不同的环境冈素,包括视觉和景观的保护,城市中的林区或绿地、城市中的 河流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文化、古迹和历史资源的保护,空气质量,噪音,振动,以及可回收材料 的利用等方面的考虑; 灵活性设计:对现有城市道路设计和规划相关规范讨论可行的灵活性设计方法; 交通平静化:包括交通平静化的发展历史,政策和要素,如安全岛的设立、环形交叉口、缩 小车道宽度和路面铺砌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行人和非机动车:包括人行道、过街人行横道、非机动车道等方面,对国内忽视行人和非机 动车交通安全和权利的现状提出人性化的设计方法; 公共交通:在大力发展公交的形势下,针对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所占比例越来越多的特点,提 出在公共交通方面,如何在公交设施,如公交专用车道、公交车站、b r t ( 快速公交) 等以及公交体 系其他相关方面融入合理的综合敏感性设计的考虑。 除此之外,在以上关键技术的考虑之后,对保障c s d c s s 的顺利成功开展需有相关制度的保障, 故还需考虑制度建设的冈素: 制度建设:综合敏感性设计的以上诸多方面因素以及各利益方如何获得平衡,如何保障城市 道路设计中的c s d c s s 成功实施和保持,建立相应的制度是必要的保障,这方面论文主要对综合敏 感性理念相关制度的建立、实施、保障和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3 2 技术分析 3 2 1 项目规划 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尤其是项目规划阶段,可以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和公众参与将社区价值等 融入道路设计中。 综合敏感性设计理念在项目规划阶段的体现,需要花费比常规项目更多的时间,这些时间用于 项目具体规划以及对比本段道路更长的整体路线的综合考虑。这个步骤有很多部门很多学科组成团 队来考虑和参与,因为这为整个建设项目更为系统的总体规划,以及定义项目需求和不足提供了机 会。在城市道路中,更强调将社区价值融入工程项目,这点通过项目的各相关部门在建设中突出公 众参与来加强和协助管理并适度或者尽最大可能的凸显项目对文化、历史、环境和艺术等方面的要 求。 3 2 1 1 多学科团队合作 c s d c s s 理念要求从工程项目前期开始,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开放坦诚的沟通,并在整个建设 过程中保持这种交流。首先需要对当地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生物、生态、气候条件和文化、历史、 古迹等资源进行调研,这要求在项目前期筹建一个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处理对= 程本 身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以及公众提出的特殊要求。在建设开始前,与交通部门和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对 9 第三章c s d i c s s 关键内容和技术 j :稃的目标要求进行明确。在处理j ;体问题时,考虑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比选,以最人限度地满足 公众需要,切实履行对交通部i 、j 和公众的承诺等。多学科团队的组成除了与项目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