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家用冰箱新型循环的理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家用冰箱新型循环的理论研究 摘要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寻求有效 解决的方法将是2 1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心任务。由于些使用 中的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的消耗和增加温室效应,与人们日常牛 活密切相关的制冷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如何减少制 冷系统的能耗也是当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前沿课题。 本文在对s t t d i n g 循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定温吸热、 放热的优点,同时采用相交工质作为制冷剂,利用其在低温下气 化吸热制冷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大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双相双 组份工作介质的新型家用冰箱的制冷循环。该循环与现在冰箱中 所采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相比较,在条件相同的情况f 具有 较高的性能系数。且所采用的工质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 新型循环的提出为冰箱制冷行业开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c f c 。 长久替代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文对新型循环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工质的选取及 工质热物性的计算、新型循环的热力计算作了洋尽的说明。 关键词:s t i f l i n g 循环、性能系数、双相双组份工质、节约能源、 环境保护。 i l 太原理工人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u d yo nn e w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c y c l e i nh o u s e - h o l d r e f r i g e r a t o r a b s t r a c t a tp r e s e n t ,p e o p l eh a v ec o n f r o n t e dt w om a j o rp r o b l e m s ,t h e s h o r t a g eo fe n e r g ya n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 i tw i l lb et h e c e n t r a lt a s k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d e v e l o p m e n ti n2 1 s tc e n t u r yt o f i n da l le f f i c i e n ts o l u t i o nt ot h e m r e f r i g e r a t i n gi n d u s t r y ,w h i c hi s 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o u rd a i l yl i f e ,i sf a c i n gs e v e r ec h a l l e n g eb e c a u s e s o m er e f r i g e r a t i n gf l u i d su s e dc o n s u m eo z o n el a y e ra n di n c r e a s e g r e e n - h o u s ee f f e c t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h o wt o r e d u c et h eq u a n t i t y c o n s u m e db yt h es y s t e mo f r e f r i g e r a t i n gi sa l s oaf o r w a r dq u e s t i o nf o r s t u d yi nt h e r m a l p h y s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a tt h eb a s i so fa n a l y z i n gt h o r o u g h l yt h es t i f l i n g c y c l e ,t h et h e s i s p u t sf o r w a r dan e wr e f r i g e r a t i n gc y c l ei nh o u s e - h o l dr e f r i g e r a t o r , w h i c ha d o p t st h et w o s t a t e ,t w o c o m p o n e n tw o r k i n gf l u i d c o m p a r i n g t h i sc y c l e 、v i t l lt h ee v a p o r a t i o nc o m p r e s s i o nr e f r i g e r a t i n gc y c l e t h e n e w c y c l e h a s m o r e h i 曲c o e f f i c i e n to f p e r f o r m a n c e ( c o p ) u n d e r t h e s a r l l ec o n d i t i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t h ew o r k i n gf l u i de m p l o y e dd o e s n t d e s 廿o yt h eo z o n el a y e r t h en e wr e f i i g e r a t i n gc y c l e g i v e san e w t h i n k i n g f o r r e f r i g e r a t i n gi n d u s t r y a n dc o n t r i b u t et ot h e c f c s a l t e r r m t i v e s 1 1 1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t h ep a p e r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o r o u g h l yh o w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m o d e lo f p h y s i c sa n dm a t h 、h o wt oc h o s et h ew o r k i n gf l u i da n dc a l c u l a t ei t s t h e r m a l - p h y s i c a lq u a l i t ye t c k e y w o r d s :s t i r l i n gc y c l e 、c o e f f i c i e n to f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w o - s t a t e , t w o c o m p o n e n tf l u i d 、s a v e e n e r g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 1 v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1 i 1 c f c ;对环境的危害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工业文明建设和 努力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人类赖以乍存的环境却日 益遭受破坏。地球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趋势将划人类本身造 成严莺的威胁。氟氯烃化合物( c h l o r o f l u o r o c a r b o n s 简称c f c 。) 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商业化以来,以其优良的化学性能( 如稳定、 无毒、不燃、无味等) 、物理性能和良好的热力学性能,使其很快 在制冷、空调、发泡、气雾剂和灭火剂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推动了其工业的发展。然而在1 9 7 4 年,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 c f c 。中的氯原子破坏臭氧层的理论。其原因是大量使用的氟氯烃 ( c f c 。) 被释放后最终会上升到大气的平流层,经阳光中紫外线 的强烈照射,产生分解,释放出氯原子,它与臭氧层中的臭氧发 生链式反应。如以c f c l 2 ( r 1 2 ) 为例说明当c f c 。受强烈紫外线 的照射后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 c f 2 c l 2 型譬c f 2 c l + c l c l + 0 3 + c l o + 0 2 c l 0 + o + c l + 0 2 所以,总的结果为: 。0 3 + o + 2 0 2 从卜- 可以看m ,一个c f c 、分- 分解的氟原了可以连续消耗 数万个臭氧分予,形成紫外线光可直接透射到地球的臭氧层空洞。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而c f c 。在大气中具有几十年至上百年的生存寿命,它对大气臭 氧层的破坏作用就更具有累积性和持续性。臭氧层像一把保护伞, 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阳光中有害紫外线照射。臭氧层被破坏后, 过量的紫外线直射地球。根据测算,臭氧减少1 ,紫外线辐射 量将增加2 。紫外线辐射量的增加,将使人类、动物、植物受 到严重威胁,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某些传染病,如疱疹,痢疾等 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并可损伤眼睛,引起白内障,使皮肤癌发病 率增高。 鉴于c f c 。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作用,及给人类生存造成的危害, 1 9 8 7 年9 月发达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国际会议,签定了关 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确定了受限制的物质及其 时间进程表。在1 9 8 9 年4 月2 6 日召开了赫尔辛基会议上,通过 了保护大气臭氧层赫尔辛基宣言,宣布2 0 0 0 年完全禁止c f c 。 的生产和使用。然而更新的报告表明臭氧层的破坏不断扩展,远 比人类想象的严重。这又促进1 9 9 0 年6 月召开了伦敦会议,对蒙 特利尔议定书进行了全面的修改,扩大了受控物质的范围,提前 了限制时间。1 9 9 2 年1 1 月又通过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哥本哈 根修正案明确规定发达国家19 9 5 年底c f c 。物质全部禁止生产 和使用,同时h c f c 。物质生产与使用也受到控制。提倡世界各国 电冰箱生产企业,在电冰箱生产中使用另外的化学物质替代c f c ; 作为制冷剂和发泡剂。自此以来,一个保护臭氧层,淘汰消耗臭 氧层物质、减少温室效应的全球行动正在t j = 界各国按照蒙特利 尔议定书约定的时间表进行。我国也于1 9 9 1 年6 月成为蒙约的 签约国,履行蒙约规定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我国各有关行业 己开始积极进行替代工作,随着我国政府规定的全面停止生产和 ,2 太原理工丈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使崩c f c 。类物质的最后期限2 0 0 5 年的1 1 益i 近,【q 内的电冰箱 企、渺也纷纷研制、引进和生产 了替代c f c 。的电冰箱产品,以 适应环保要求和市场需求。 同时,人类地面活动的显著增加导致_ _ 厂地球的变暖,造成“温 室效应”的气体,除常见的c 0 2 外,还有c 1 4 4 ( 甲烷) 、n 2 0 ( 氧化二氮) ,c f c 。类物质不仅破坏大气臭氧层,而且它能稳定地 吸收太阳热,导致大气温度l 升,即有很高的“温室效应”。一个 c f c l l 分子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与一万个c o :分子相当。“温室 效应”的加刷,使世界平均气温上升,海、 面增i i ,沙漠化加速, 危害地球上的许多生物,破坏牛态平衡。 1 1 2 家用冰箱能耗情况 生活节奏的加快,集中购买食品等消费习惯的形成,使人们对 电冰箱更加依赖。我们除用冰箱保存冷冻食品、f 岛蛋白食品外, 还口 - 以保存药品、胶卷以及蔬菜瓜果。冰箱还能使我们在炎热的 夏季喝到凉爽的冰镇饮料电冰箱为我们的生活带来:r 许多山 便,和家里的其它生活用箭i - 样,已是现代家庭必0 i 呵少的必需 品r 。 家电中,电冰箱属一年四季都需要,日2 4 小时连续使用的电 产品,是家电中耗电较大的电器。般三口之家,每月用电6 0 - - 1 5 0 千瓦叫( 度) ,其巾的4 0 6 0 下瓦时( 度) 朋j 冰箱,夫约l l 到 家庭川电的二分之 硅至更多。统计数搬农叫我幽川l t 家庭川l u 占总电力消耗的1 2 。到1 9 9 9 年底我国电冰箱的社会拥有量已 达一亿多台,如果平均每台冰箱每年剐电5 0 0 千瓦时( 度) ,一年 个社会冰牵f 的t _ i l i 上地将足5 0 0 多亿r 卜j ( 艘) ,十“1j 。i 多个l l i 型发电,的年发电量。如果电冰箱的平均效率提高1 ,每年将 1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节约电量2 0 0 万千瓦时( 度) ,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 3 6 0 吨。 可见节能冰箱的研制从节约能源到环境保护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全世界使用能源的三分之一来自煤,在我国这个比率更高。除 了煤,火力发电的燃料还有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均属石化燃料, 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人类一年所消耗的石化燃料需要地球大约 百万年时间来再造。而如今我们消耗石化燃料的速度越来越快。 此外,燃烧石化燃料已给地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光化学烟雾、 空气污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及水污染都与石化燃料的过度使 用有关。资料表明,大气中3 0 的二氧化碳来自火力发电。有人 做过这样的计算:每发l 度电,要向大气排放6 8 0 克的:二氧化碳, 而它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物圈造成破坏的元凶之一。现 已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大,地球的“温室效应”越明 显,全球气候变暖已越来越影响人类的生活。因此,减少二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从家用冰 箱的角度来看,寻求理想的c f c ,替代工质及低能耗的制冷循环 已刻不容缓。本课题从这两个角度考虑采用s t i r l i n g 循环替代蒸气 压缩式制冷循环以提高制冷系数,同时选用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 的制冷工质。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前研制和设计的斯特林制冷机主要追求质量轻、体积小以及 高效率,即动力消耗小。此外,由于斯特林制冷机的冷头与具有 曲柄连杆的曲轴箱部连为一体,振动大。它的寿命短,振动大等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丈 缺点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甚至有些地方无法使用。为了消除 上述限制,科技工作者对提高制冷机的寿命和减小其振动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连续可靠运行两万小时以上的斯特林制冷 机是可能的,并设法尽量减少振动。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考虑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斯特林循 环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国际上对斯特林制冷机的研究主 要有以f 几个方面: ( 1 ) 回热器是斯特林制冷机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制冷机的 制冷系数极大地依赖于回热器的效率、死容积、热交换损失以及 压降。理想的回热器应该提供最高的效率,同时它的死容积、热 交换损失以及压降都应最小,此项:j 二作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开展。 ( 2 ) 对制冷机的工质的研究是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研究的又一 方向,由于斯特林制冷机常用于低温制冷,所以它的工质【2 5 1 常为 单相的低温气体,而实际有意义的工质大约有三种:空气、氢气 、 和氦气。由于氢和氦的热力学性质能允许达列足够高的热传递速 率和流动速率,并且气体动力损失相对较小,所以它们是最重要 的低温制冷工质。文献”1 打破了斯特林制冷机只能以气体( 单相) 介质工作的这一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在斯特林制冷机中采用双 相工作介质的理论,即选择两种不同组份的混合物作为系统的工 作介质,其中一种组份工质在制冷机运行循环整个过程中始终保 持气体状态,而另一种组份工质在室温附近时处于气态,待接近 膨胀腔温度时就冷凝成液体发生相变,使得在制冷机整个系 统的内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气液两相的工作介质。分析表明与单 相工作介质系统相比,采用双相工作介质的系统其制冷系数有所 提高。主要因为工作过程中有一组份发生相变,将使热传递过程 e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得到改善,减少熟损失,并且冷腔中液体的存在还将构成稳定因 素和减少死隙容积。这样电功率消耗将减少,机器效率便可大大 提高。所以采用双相双组份工质的制冷系统的性能必将比采用气 体单相工质的制冷系统要优越得多,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为进一 步发展斯特林制冷机开辟广阔的前景。 ( 3 ) 斯特林制冷机的优化设计是斯特林制冷机研究的又一热 点,即利用不同的模型、不同的方法如有限元时间热力学方法, 分析斯特林制冷机的性能,推导出最佳制冷率与制冷系数之间的 关系,同时研究制冷机中存在的一些不可逆损失如热阻、热漏和 回热损失对斯特林制冷机的性能影响,导出制冷机的基本优化关 系。这些研究都趋于向数字仿真即计算机模拟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论文的主要工作 本论文完成的工作,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冷循环的选择为了节约能源提高家用冰箱的制冷系 数,本文提出将s t i f l i n g 循环应用家用冰箱中的创新点,s t i f l i n g 循环多用于低温制冷,但由于其优异的性能s t i r l i n g 循环与同温限 间的卡诺循环有相同的制冷系数,理论上将其用于普冷技术是行 得通的。同时由于目前家用冰箱中所采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实际上与理论的逆向卡诺循环偏差较大,制冷系数远低于同温限 间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冈此采用s t i r l i n g 循环替代家用冰箱 中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2 、制冷工质的选择制冷循环巾一。个影响制冷系数的嚣要 因索是制冷工赝的性质,因此为了提高制冷系数必须选择通当的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工质。制冷工质的选择要依照无公害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 原则及工质性能优异等诸多原则,本文力图丰j 破s t i r l i n g 循环只能 采用单相工质的局限,采用双相双组份的混合1 质,并将其应用 于普冷领域。与制冷装置设计方法更新一样被人们所重视的又 热点问题是c f c ,替代问题。尽管这是一一个涉及面较广,需要很 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但其中采用新的制冷剂后系统 的匹配问题则必然由我们制冷 作者来解决。 个匹配良好的制 冷系统换用新的制冷剂后一般都会产生效率下降的问题,需要重 新匹配。如果沿用传统粗略计算,依靠大量实验调整的方法,不 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也会消费很多时问,影响工作进程,因此 本文采用数字仿真,对于解决工质替换后的匹配问题也是方便有 效的。预测在令后的发展中数字仿真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 、建立热力学模型及循环分析 根据s t i r l i n g 循环运行的 特点及家用冰箱的性能,将s t i r l i n g 循环用于家用冰箱中,建立系 统的热力学模型和物理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对所建立的系统进 行热力学分析,分析新型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及各种性能指标, 从而得出对制冷工程具有价值的结论。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循环分析 第节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2 1 1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及其不足 从工程热力学的角度逆向卡诺循环是最完善的理想制冷循环, 它的制冷系数e 。被认为是理论的极限值。实现逆向卡诺循环,关 键是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一定 的压力下,液体的汽化和蒸气的冷凝都是在等压下进行的等温过 程,而且可以由压缩机和膨胀机来进行绝热压缩和绝热膨胀。所 以在湿蒸气区域内,理论上可以实现逆向卡诺循环。图1 示出在 湿蒸气区域内进行的逆向卡诺循环a t 但是,实际上在湿蒸气区域内,很难实 现的逆向卡诺循环,其困难在于: ( 1 ) 无温差的传热过程很难实现, 因为理论上要求蒸发器和冷凝器具有无 限大的传热面积。实际卜在冷凝器和蒸 发器中,都存在传热温差,即在冷凝器 s 图1 在湿蒸气区域内逆向譬诺 中制冷剂凝结时的温度高于高温热源的温度, 剂汽化时的温度低于低温热源的温度。 循环 在蒸发器中,制冷 ( 2 ) 图1 中进入膨胀机的是液体制冷剂,与蒸气相比其比容 很小在3 - , 4 膨胀过程中,所能获得的膨胀功非常有限,有时尚不 足以克服机器本身的摩擦阻力,而且液体膨胀机尺寸很小,设计 制造都很困难。 ( 3 ) 压缩机吸入的是湿蒸气,在压缩机中有部分液体要被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压缩,这种压缩过程称为湿压缩。湿压缩被吸入气缸后,气缸肇 与制冷剂之间进行强烈的热交换,湿蒸气中的液滴迅速汽化,占 据气缸容积,使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量减少,制冷量降低,而目 液滴进入气缸后很难全部汽化,容易发生压缩液体的“液击”现 象,使气缸遭受到损坏。 由于以上原因,目前蒸气压缩制冷机均不是按逆向卡诺循环工 作的。图2 示出了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它由两个等压过 程,一一个绝热压缩过程及个绝热节流过程所组成。与在两相区 的理想制冷循环相比,除了两个传热过程为等压过程和有传热温 差外尚有下述两个区别: t t t a ) 工作原理图b ) 循环的t - s 图 图2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 1 ) 用节流闽代替膨胀机 在理想制冷循环中,采用膨胀 机是为了充分利用制冷剂由高压液体变成低压状态的膨胀功。以 次减少循环所消耗的净功。这样循环所消耗的单位净功为 ew 。、v c w c 。 在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中,用书流阀代替膨胀机,这样 9 一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首先会损失膨胀机的膨胀功。因此l k g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所消 耗的净功量,就是压缩机的耗功量,即z w = w 。,比理想制冷循环 多消耗功量w e ,在循环的温熵( t - s ) 图上,w e 可用面积0 3 4 0 表示。 在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阀的节流过程中,由于有摩擦损失和涡 流损失,而这部分机械损失又转变为热量来加热制冷剂,使一部 分制冷剂液体汽化。如图2 b 示,节流后制冷剂的状态4 ,比绝热 膨胀后的状态4 的干度有所增加,比熵也有增加。这样降低了有 效制冷量。l k g 制冷剂在汽化过程中所能吸收的热量( 单位质量 制冷量) 减少i :r a q o ,可以用面积4 4 0 b 4 表示。由于节流前后制 冷剂的比焓不变,即h 3 = 1 1 4 ,所以面积0 3 4 0 等于面积4 4 b b 4 。也 就是说,采用节流阀以后,所损失的功量都变成了热量,被制冷 剂吸收,因而减少了有效制冷量。 显然,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有所降低, 其降低的程度称为节流损失。节流损失的大小随着节流前后温差 的增加而加大,其次也与制冷剂的物理性质有关。由温熵图可见, 饱和液体线越平缓( 液体制冷剂的比热越大) ,以及制冷剂的比潜 热越小,或者冷凝压力p k 越接近其临界压力p 节流损失越大。 这是因为,对理想制冷循环来说,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一定时, 制冷系数为定值,即比值“z w 为定值。如果液体制冷剂的比热 越大,损失的制冷量a q 。和膨胀功w e 均比较大;而制冷剂的比满 热较小,或者冷凝压力接近于临界压力,则制冷量q 。越小。这样, 尽管循环所耗功量z w 也会相应减小,但是以节流阀代替膨胀机 的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将减小。即 太原理i i 。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二l 一纽一一虬二垒啦,旦l _ w + w 。一w 。、w ( 2 ) 用。 j 压缩代替湿压缩在陶l 所示的澎蒸气区域内,蒸 气压缩式制冷的理想循环,f ,为r 实现两个等温过程,压缩机吸 入的是湿蒸气,压缩过程为湿压缩。而如前所述,湿压缩过程实 际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在实际运行中, ,“禁发生湿胜缩,要求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为干饱和蒸气或过热 蒸气。 为r 实现卜压缩,通常如幽2 a 所示,可在蒸发器出口( 或附 设在蒸发器i :) 增设一个液体分离器。米白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 先进入液体分离器,使其中的液体再返叫蒸发器,分离器上部的 f 饱和蒸气则被压缩机吸走,以保证干捱缩。这样,进入压缩机 的制冷剂状态点位于饱和蒸气线 :,如图2 ht f l 的1 点。制冷剂的 绝热压缩过程枉过热煞气【基进行,i = 1 j 从状态1 ) i 始,直垒与冷凝 压力p 。线相交为止,压缩终r 状态点2 是过热蒸气。因此,制冷 剂在冷凝器中并: 等温凝结过程,而是等压过程。采用节流阀的 干压缩制冷循环如图2 b 中的1 2 3 4 l ,l k g 制冷剂的制冷量为面积 c 1 14 h m 撕m :一i 所消耗的净功即为m 位爪缩助为m i | 1 2 2 3 0 4 i ,此 州制冷系数t := 秘 l i4 b a l ij 干j51 2 2 3 0 4 l 。采川1 i i 缩后,时j 二 大多数制冷剂来说,制冷系数会订所减小,其降低的秤艘为过热 损_ 穴。, 讨,家j | j 冰箱采j j 的魁蒸。叫i 缩式制冷循环,此循环由于其 自身的热力学不完善性,蛐f :分析的节流损失、过热损失等使循 环的制冷系数4 i 会很高。为了提高制冷系数、节约能源,本课题 从制冷系统角度_ 芎虑,提出累片jsl l r l i n g 循环替代家用冰箱中的 1 1 a 麒础卜人学硕卜彤f 宄牛学住沦义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第:节 s t i r l i n g 循环 2 2 1 经典的s t i r l i n g 循环与其简要历史 经典的s t i f l i n g 循环是由苏格兰人斯特林( r s t i r l i n g ) - :1816 年提出来的,它是由两个定容过程和两个定温过程所组成的闭式 回热循环。如图3 所示,经典的s t l r l i n g 循环为图中l 234 一l , 此时t c 0 叫 t 4 = t w = 定值 “1 6m , 0 州,蛐jd m 0 时 r a v + 妄v a 。一r t = o 当d m 0 时 d 寸= ! 匝 r t + m a ! :竺二圭二竺 p ( 4 7 ) 凡j 电j _ | i l1 人峥i l 啊中y f 一呛乜 2 p 警卜 d v :旦 r t + i t l r t d m 一:v d p p ( a j = = v l i 等s i n ( o r ;妊k 煮4 - 尚s i n 卜 十 一中。)t 1 丫,c 【j i 将式( a ) ,( b ) 积分,积分区间为:a = 一三+ 审。呻a = 三+ 十。 使用式( a ) ;a = 号+ 。d = 等+ 十。,使_ l _ | 式( b ) ”边界条件: = 一三+ 十。,m = 。,1 i = 。;a := 三+ 十。时,式( a ) 和( b ) 求得的。 应相等。式( b ) 可采用分离变量法求积分,式( a ) 要采用近似 积分h - 法,如本文采用四阶龙格一靡塔方法对其积分求解,积分后 可求得无因次容积的变化。 活塞来回一次的功量: w = f p d v g f 入无因次功宙,它的定义为: w = 高w = 赢肚f 熹半s v ( 4 8 ) 对上式积分即得无因次功量。 4 2 2整机热力工况 查堕堡王查兰堡圭型塞生兰垡堡苎一 整机的约束条件有:瞬时压力各处相同,整机工质的总质量保 持不变。故 p e p c p p m ( 1 + yps i nc 0 m = r f l i ,+ m l i n x = 定仇 ( 4 9 ) 而m 。= m 。d + s i n ( c t m 。,) 】 1 1 1 ( 、= m a c + s i n ( t t 一令m r ) 1 m 。= 鬻1 p t v s ei g s c + 告 式中:下标e 表示膨胀腔,c 表示压缩腔,s 表示死容积。 v s 。,v s c 和v s 。以及1 ,t 0 。和t 。分别表示蒸发器( 或加热器) , 水冷却器和回热器的死容积及相应的温度。引入无因次死容积 皖,并定义为: 、j :d = 杀毒+ v v 。s _ s 。_ c + 瓷+ 瓦v s 8i t w o 于是,式( 4 - 1 0 ) 成为 m s 昙鼍,吨 再引入卜- 列符号: y 。= 监 质髓圳耐氓 v :。、= i 击。v c 眶编腔无因次辑积振幅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温度比 m 吨e 1 1 + s 啦创饥舢s i n 洲+ 掣娑吨 = m ”v 。d + s 抽qm 。) 】+ d + s i l l q) 】砜p s i n ( z ) 吨l 因为m 为定值由嚣划椰u t m c o s ( a 一+ m e ) + c o s ( 旺一十m c ) + 7 。v a c v dc o s g = 0 展开上式,可以得到两个独立的方程: 丫m ac o s 巾m e + c o s 中m c + y 。v a cv r dc o s g = 0 y m as i n + m e 十s i n + m c = 0 在上述两个方程中共有五个变量:y 。、可i ) 、ym a 、ym h 、o m 。 所以允许侄取其中三个作为独立变最。 第三节计算制冷剂热力性质的 基本方程与方法 4 3 1计算制冷工质热力性质的基本方程 对于采用双相双组分混合工质的新型循环来说,工质由相变工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空 质和载体工质组成。对于载体工质,在循环整个过程中始终为保 持气态且可认为是理想气体,所以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均 适用于载体工质。对于相变工质,其热力计算的基本方程由气相 区的状态方程、饱和蒸气压方程、饱和液体密度方程和理想气体 状态下的定容比热容方程组成。对于所选的氟里昂类相变工质, 采用下列公式: ( i ) 气相区的状态方程:由其压缩凶予给定,即 z 小鲁- 厶3b i j ,) p 1ca-11j=0 , z _ 1 + 厶i 厶r j ) 1 ( 4 - ) i = l 式中:t 对比温度,t t c ; t c 临界温度( k ) ; p 密度( g ,锄3 ) : b 。常数,见表4 1 。 ( i i ) 饱和蒸气压方程 p := p ce x p r 。h a t , + ( r 一4 + p 。c l ) 】 ( 4 1 2 ) 中:姬) = 。p 一必 + s ( t ,) - 5 , 3 1 n t r m , s ( t r ) = ( t f 一1 蜘2 ( t f + 1 ) 2 + o 5 j ( 4 1 2 b ) p c 一临界压力( 1 0 5 p a ) ;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p s 饱和压力( 1 0 5 p a ) r 。,巳准则数。 表4 - 1常数b 。 不同j 时的b 。值 l 01 2 3 10 18 7 6 4 o 一0 4 7 5 8 p 。,0 0 0 5 0 p 。 2 0 0 0 7 1 9 2 pc j0 0 5 3 6 3 p 岔0一0 0 0 9 3 8 pc o z 3oo0 0 o 0 0 3 6 pc 0 3 )pc o = p c ( 1 0 r t c ) 在推算p 。时,需首先确定准则数r 和r 。,准则数r 可按下式 推算: r i = 0 0 1 3 1 6 - m p c + “一咒巾( t r b ) ) 1 3 ) 扑k 2 丢 如果有可靠的p c ,t c ,t b 和一个饱和蒸汽压数据( 例如温度t 。时的 饱和蒸汽压p s 。) 此时,准则数r 可按f 式计算 2 9 ( 4 1 4 ) 坠k 一 装啪石 一l 面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式中:f = 0 0 1 3 1 6 - 1 np c 圳矩t r 。+ + ( t r 。) 】 g = + 咣k + m ) j ; k = ; l “:常沸点( k ) ; = 残 p s d 韫度t d 时的饱和蒸汽压。 ( i i i ) 饱和液体密度方程 p :p ce x p i l 。( 1 一t r 卢+ a :s ( t r ) j ( 4 - 1 5 ) 式中:s ( t t ) 见上式 p 饱和液体密度( g c m 3 ) a 。,a :物质常数。 式中a 和a :需按下列各式推算 a 。= 4 + 。s h i o r t c ) + 。,r ,一。z 圪+ l 。 a 2 = o 6 8 0 0 7 r i 0 5 p + l 。 - 3 0 -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修止量l 。取为零,若已知t 。时的饱和液体密度p :则 l 。可按下式确定 l 。: 1 n ( c 3 i 8 1 ( 1 一- r n ) ,a2 s c 【1 “先二二j ,+ 。匝l ,i 式中: k = ( i v ) 理想气体状态下的定容比热容方程 c v 0 = d 。f 式中:d i 物质常数 ( 4 1 6 ) c v 0 理想气体状态卜的定存比热窖i v j ( k g k ) 4 3 2制冷工质热力性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对于采用混合工质的新型循环来说,应用l 面列出的4 个基本 方程来计算相变工质各种状态下的热力性质,同时载体工质作为 邶:i ! l j 7c 体处耻。j 挑食l 、质的新j 弘撕环系统5 牛对心,曲种、【: 质的循环如图6 所示。 由图6 ( a ) 可知,状态点1 、状态点2 和状态点4 处于气相区; 状态点2 处于饱和液体区;状态点3 处j 二湿蒸汽区。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t t t j l 斟i t 。 t a ) 丰h 燹工质的t - s 幽b ) 载体【质的t - s 圈 图6制冷工质的t - s 图 气相区的热力性质采用公式( 4 - 1 1 ) 和( 4 1 6 ) 进行计算。由 热力学般关系式,压力p ( 1 0 5 p a ) 、焓h ( k j k g k ) 可分别按 下列各式计算: p = 1 0 r t c t ,p z = 1 0 r t c t , p ( 1 + 1 1 ) ( 4 - 1 7 ) 一 - ( 刳,一p 卜+ 沁n 。 = r t c ( 1 + l l + l ,) + u o + h c 式中: u 。= i c v , d t = t c 委4 d , t ,i + i s = 一叫1 ) p ) p :d p + s o + s c = r ( 1 3 - 1 2 - i n p ) + s 。+ s c c 。_ , 式中: s 。= - 争d t = d o i n t 十善4 : ( 4 1 8 ) 式和( 4 1 9 ) 式中的u 。和s 。分别是理想气体状态的比内 3 2 -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牛学位论艾 能和定容比熵。l l c 和s c 是分别根据基准状态确定的焓值和熵值 的常数。 上述各式中的中间变量1 。的表达是rz j 统写成 l q :厶3 。日( q ) v i t - ,( 4 - 2 0 ) i = tj = 0 式中:r 9 1 的表达式随值的不同而异,r i i l 一r 的表达式列于表 ( 4 2 ) 中。 表4 - 2 r ;l 的表达式 q r l1 2 3 ( 4 1 7 ) 式中自变量是密度p 和对比温度,但是实际应用时通 常是已知压力p 和对比温度t r ,而密度p 则是未知量。因此,需 要1 1 迭代法先求i t ip 。这i t j j 叮将( 4 17 ) 改1 ;成 p 2 o r t ct r z ) 在用上式作迭代计算时,p 的初值可按理想气体( 即取z = 1 ) 汁 算。若迭代计算的第n + 1 次值p 。+ 1 与第n 次值p 。满足以下收敛条 件 卜呻+ 卜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则计算即可结束,并取p = p 。e 的值根据汁算精度选定一般可取 e = 1 0 5 一1 0 一。 因为点i 和点2 处于同一条等温线上,同时s 。= s - ,所以点l 可由t 2 、s 4 确定。又过程4 - 1 是不可逆绝热压缩过程,所以点l 的熵可根据压缩机的绝热效率确定,即h 1 ,= h 4 + ( h i h 4 ) q 。,。对于 点1 承i 点n 首先应根据已知条件迭代求啦p ,然后再r h 式( 4 1 7 ) 、 ( 4 1 8 ) 或( 4 1 9 ) 求出压力p 、焙h 或熵s 的值。 对于饱和蒸汽状态,若对比温度t f 己知,则相应的饱和压力p 可由( 4 1 2 ) 式求出。然后依据p 和t r 值,求得饱和蒸汽的密度 及焓和熵的值。 饱和液体的梆度川j l j ( 4 1 5 ) 式汁算,根删兜扎姒隆一兜劳修 斯方程,饱和液体的焓和熵的计算式可写成: h “一去一k 爿器 2 , s :s “一上f 。1 一三1 里( 4 - 2 2 ) 一卜而守一了j 吾 式中: h s “分别为饱和蒸汽的焓和熵: p 。,p 分别为饱和蒸汽的饱和液体的密度; 6 乡磊饱和蒸汽压力对湿度的阶导数。 由( 4 1 2 ) 可得 太原弹r :_ 人学硕i l 研毙,1 - 仲论文 鲁= 鲁+ 限一。+ k 毒一荨+ o :n 州2 + o 。c t ,+ ,n 叫+ o s 毒 f 4 - 2 3 、 湿蒸汽的焓和熵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h 。= x h ”+ ( 1 一x ) h 1 s 。= x s ”+ ( 1 一x ) s 。 式中: x 一湿蒸汽的干度。 对于图6 - a 中的点3 ,可根据点2 和,l3 的焓值相等的条件, 先由h 。求出x ,再由s 。计算熵的值。相变1 质各点状态参数的计 算流程图如图7 。 第p q 节新型制冷衙环的热力计算 如图6 所示,制冷剂在系统内按1 - 2 3 4 一l 的顺序循环工作,其中 1 2 2 的过程为混合t 质共同进行定温压缩、定压放热的过程。图 中t c 平t f 分别表示冷凝温度和蒸发潞皮;t o 和t r 分别表示环境 温度和冷室温度。制冷循环热力计算的具体内容和公式列于表 4 3 。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己知t e i 按饱彝1 燕4 e i 方f t 求n 仉= p 4 i 根据t ,。t e ,r c 及p 4 由子程序迭代计算pt i 按气相区焓、熵的公式求1 1 4 、s 4 i a ) 4 点参数流程图 2 点同4 点,求得p 2 、h 2 、8 2 、p2 i 根据饱和液体密度方程求得pz i 求饱和液体的焓h ”熵s ? i b ) 2 点参数流程图 3 6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已知t c i s t = 乱 迭代计算p ,取初值= 0 t 由子程序求得l :、1 , ipo = po + ap 按气相区熵公式计算s i 7 “ 。 f i ( s ) s i e n ! :二 ty p2po i 由气相区状态方程求农 压缩冽f - z ; 按压力和焓的公式求得p 。、h , c ) 1 点参数流程劁 3 7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d ) l 点参数流程图 3 8 -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豳k 、w h 3 = h 2 i 与2 点同理求褂h s 3 一、p3 - i 按公式h 3 - - x h 4 + ( 1 - x ) h 3 一求得x i 按公式$ 3 - - 一a s 4 + ( 1 - x ) s 3 求得s 3 按公式p3 = xp 4 + ( 1 - x ) p3 - 求得p3 e ) 3l l 参数溉程i 蚓 图7 相变工质符状态点参数的流程图 - 3 9 - 甲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付论丈 表4 3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计算内容代号计算公式单位 a 的制冷量 q o l h 4 - h 3 k j k g 混合工质等温压缩过程放热量 q l 。2 t c ( s 1 2 a + s 1 2 b ) k j b 的制冷齄 q 0 2 t l i ( s 4 一s 3 ) k j k g 制冷量 q oi l l a - q o l + m b q 0 2 k j 混合r 质等压过程放热量 q 2 2 h 2 2 t a + h 2 2 t b k j bj :质叫热器i i 的吸热量 q 4 l h 1 一h 4 k j 循环功量w 0 q 1 2 十q 2 2 一q ( ) 一q 4 1k j k g 制冷系数 c o p q o l w o a 表示相变工质,b 表示载体工质。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五章新型循环热力计算程序 第一节程序概述 新型制冷循环巾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及其应用的计算程序 不论是分析一个现有系统还是设计一个新系统,往往需要进行 实验研究。实验、分析、计算和决策是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组安全管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广东云浮市郁南县林业局招聘生态管护人员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聘21人(第一批)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春季国家电投广东公司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江苏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机关车队公益性岗位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甘肃省嘉峪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0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湖南邵阳市洞口县黄桥镇中心卫生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合同制影像(医师)技师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嘉峪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昆明市官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中心招聘辅助人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岳麓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湘江实验小学跟岗实习教师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招聘75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专升本政治试题真题及答案
- 金属热处理工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食品安全宣传培训会课件
- GB/T 21415-2025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建立校准品、正确度控制物质和人体样品赋值的计量溯源性要求
- 患者走失应急演练脚本(2篇)
- 全网营销培训课件下载
- 农村财务报账员培训课件
- (2025秋新版)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GB/T 45870.1-2025弹簧测量和试验参数第1部分:冷成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 数据备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