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2人教版化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2人教版化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2人教版化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2人教版化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2人教版化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1,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课件编辑说明,2,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本章总结提升,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目录,3,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4,第一节元素周期表,5,第一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3)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4)知道核素的含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6,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3)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4)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一节三维目标,7,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第一节三维目标,8,第一节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9,第一节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要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探究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2)学生在必修1阶段已经学习金属钠和氯气的相关知识,对于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联系金属,10,钠和氯气的相关知识,结合原子结构的变化,探究同主族性质的变化规律;(3)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要把握深浅度,要区分必修2和选修3有关元素周期表内容要求的差别,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第一节教学建议,11,第一节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导入一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12,导入二展示元素周期表提问引导这幅表格包括了人类发现的所有元素。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元素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吗?(学生思考)新课引入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看这幅表格里面藏有什么样的秘密。新课教学过程,第一节新课导入,13,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14,第1课时新课感知,新课感知,1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则其质子数为_,核外电子数为_。2氧和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氧原子有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_个;镁原子有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_个。,6,6,6,2,6,3,2,15,第1课时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一、元素周期表的产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_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他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_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随着科学的发展,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_。,门捷列夫,化学性质相似,核电荷数,16,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_质子数_。2编排原则,第1课时自主探究,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17,3结构(1)周期概念:具有相同的_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横行,叫作一个周期。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周期的序数_。分类及概况:,第1课时自主探究,电子层数,电子层数,18,第1课时自主探究,19,(2)族概念:把不同横行中_相同的元素,按_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族的序数_。分类,第1课时自主探究,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8,2,8、9、10,20,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A族(H除外):_元素;第A族:_元素;0族:_元素。,第1课时自主探究,碱金属,卤族,稀有气体,21,第1课时典例类析,典例类析,22,答案D,第1课时典例类析,23,解析A项中2号元素应该位于周期表的最后一列,错误;B项中2号、3号、4号不应该在同一周期,错误;C项中6号、12号和24号元素不应在同一主族,错误;D项符合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则,正确。点评本题要求记住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各列元素的元素序数:A、A、B、B、B、B、B、(第8、9、10列)、B、B、A、A、A、A、A、0族。,第1课时典例类析,24,类型二由元素的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原子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2求差值定族数:(1)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A族或A族;(2)若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AA族;(3)若差其他数,则由相应差数找出相应的族。,第1课时典例类析,25,第1课时典例类析,答案C,26,解析根据与该元素原子序数最接近的0族元素的位置来确定。与51号元素最邻近的0族元素为54号元素氙,51号元素比氙的原子序数小3,那么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是氙左移3个格,即第五周期A族。,第1课时典例类析,27,第1课时典例类析,答案C,28,第1课时典例类析,29,类型三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推断一般地,若为第A族或第A族元素,则上下相邻两种元素原子序数差为上面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若为第A族第A族元素,则上下相邻两种元素原子序数差为下面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如:,第1课时典例类析,30,例3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如图111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1)写出A的氢化物的化学式_。(2)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周期,第_族。(3)写出C的氢化物的化学式_,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_。,第1课时典例类析,31,答案(1)NH3(2)3A(3)HFHNO3解析设A、C之间元素为R,其原子序数为x,则A、B、C原子序数分别为x1,x8,x1。则有(x1)(x1)x8解得x8(R为氧)则A为氮(N);B为硫(S);C为氟(F)。点评本题要求熟练掌握相邻元素间的序数关系。,第1课时典例类析,32,答案B解析满足题目要求只有H、Be、Al三种元素,氢是非金属元素。,第1课时典例类析,33,类型四同周期相邻元素、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问题第二、三周期中,A族和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1;第四、五周期中,A族和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11;第六、七周期中,A族和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为25。,第1课时典例类析,34,例4已知R为A族元素,L为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R、L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Anm1Bnm10Cnm11Dnm25,第1课时典例类析,35,答案B解析若为第二、三周期,原子序数之差为1;若为第四、五周期,原子序数之差为11;若为第六、七周期,原子序数之差为25,故A、C、D均正确,只有B选项不会出现。点评本题考查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要注意第A第A族之间相隔副族元素或镧系、锕系元素。,第1课时典例类析,36,第1课时正误立判,10族、A族、族中既有短周期元素,又有长周期元素()答案解析族中只有长周期元素。2某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2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第A族元素()答案解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2个电子,可能为氦元素或第二主族的金属元素。,正误立判,37,3元素周期表的16个族中,B族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答案4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答案,第1课时正误立判,38,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第2课时,39,第2课时新课感知,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_个横行,_个纵行,分别为_个周期,_个族。2Li、Na、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同主族Rb、Cs的原子序数为_、_。3F、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同主族的Br、I的原子序数为_、_。,新课感知,七,十八,七,十六,37,55,35,55,40,第2课时自主探究,一、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规律碱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_,随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_。,自主探究,1,增多,41,4,第2课时自主探究,白,2,淡黄,固,2Li2O,42,第2课时自主探究,(2)与水反应的差异性实验探究,43,第2课时自主探究,(续表),44,Cs,第2课时自主探究,银白,较软,较小,增大,金色光泽,降低,45,第2课时自主探究,(4)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强,越强,46,第2课时自主探究,(续表),越强,越强,强,47,第2课时自主探究,(5)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_,原子半径逐渐_,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元素金属性逐渐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_。二、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_;不同点:_。,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随原子序数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增多,增大,减弱,增强,增强,48,第2课时自主探究,黄绿,深红棕,紫黑,液,固,升高,49,第2课时自主探究,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化合,暗处,光照,难,减弱,50,第2课时自主探究,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橙色,分层,橙色,棕色,分层,紫色,51,第2课时自主探究,棕色,分层,紫色,52,第2课时自主探究,5.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越强,越强,紫色,53,第2课时自主探究,(续表),越强,强,54,第2课时自主探究,6.卤族元素性质递变(1)元素非金属性按F、Cl、Br、I的顺序逐渐_;(2)氢化物稳定性按HF、HCl、HBr、HI的顺序逐渐_;(3)氢化物还原性按HF、HCl、HBr、HI的顺序逐渐_;(4)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按HClO4、HBrO4、HIO4的顺序逐渐_,F无正价,故无含氧酸。,减弱,减弱,增强,减弱,55,第2课时典例类析,类型一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易失去电子,且从上到下(Li、Na、K、Rb、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典例类析,56,例1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碱金属单质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2O2(M表示碱金属)B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碱金属元素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D碱金属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原因是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该电子,答案A,第2课时典例类析,57,解析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显较强的还原性。如都能置换水中的氢,生成对应的碱,这也正是“碱金属”名称的来源,B、D选项正确;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即还原性依次增强,这不仅表现在与酸或水反应越来越激烈上,还表现在其对应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越来越复杂上,故A项错误;一般来说金属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的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故C项正确。点评本题考查碱金属元素性质的一般性和递变性。要特别注意一般性和规律性的区别。,第2课时典例类析,58,第2课时典例类析,59,答案A解析按Li、Na、K、Rb、Cs顺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形成的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则逐渐减弱;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减弱。,第2课时典例类析,60,类型二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卤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失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减弱。例2下列有关卤素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稳定性:HFHClHBrHIB还原性:FClBrIC酸性:HClO4HBrO4HIO4D密度:I2Br2Cl2F2,第2课时典例类析,61,答案B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而阴离子还原性增强,故B项应为IBrClF。点评本题考查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要求熟练掌握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第2课时典例类析,62,变式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砹化氢(HAt)很稳定B单质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C砹的原子半径比碘的原子半径大D单质砹是有色固体答案A,第2课时典例类析,63,第2课时典例类析,64,第2课时典例类析,65,答案A,第2课时典例类析,66,变式某溶液中Cl、Br、I三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123,通入一定量Cl2充分反应后,该比值为321,则通入Cl2和原溶液中I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A11B12C13D14答案C,第2课时典例类析,67,第2课时典例类析,68,第2课时典例类析,类型四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比较1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2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方法:与氢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以及单质间的置换反应等。,69,例4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ACl2与H2反应生成HCl,而S与H2反应生成H2SB向H2S的水溶液中通入Cl2可得到淡黄色的固体SCCl2能与水反应而S不与水反应DCl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而S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答案B,第2课时典例类析,70,点评本题要求熟练掌握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方法:即与氢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以及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第2课时典例类析,71,变式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C氧化性:KBa2NaD碱性:KOHBa(OH)2NaOH,答案D,第2课时典例类析,72,解析由于钡的活动性比钠强,所以钡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A错误;钡的活动性不如钾且先与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置换出钾,B错误;由于金属性:KBaNa,故氧化性:NaBa2K,C错误;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KOHBa(OH)2NaOH,D正确。,第2课时典例类析,73,第2课时正误立判,1化合物中碱金属元素化合价都是1价()答案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答案3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答案解析失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误立判,74,4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卤素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答案解析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卤素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5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和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答案解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第2课时正误立判,75,第3课时核素,第3课时核素,76,第3课时新课感知,1原子由原子核和_构成,原子核又由_和_构成。2元素是具有相同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3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叫这种原子的_。,新课感知,核外电子,质子,中子,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77,第3课时自主探究,一、同位素、质量数、核素的概念1质量数:如果忽略_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_和_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自主探究,电子,质子,中子,78,第3课时自主探究,中子,质子,质子数,中子数,79,第3课时自主探究,1,0,1,1,1,2,80,第3课时自主探究,81,4化学微粒的符号表示,第3课时自主探究,82,第3课时自主探究,83,第3课时自主探究,84,第3课时自主探究,2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区别,85,第3课时典例类析,类型一同位素、核素等概念的理解1核素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只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才能确定核素。2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3大多数元素都具有同位素,因此原子的种类多于元素的种类。,典例类析,86,例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图114形象地表示: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互为同位素B互为同素异形体C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具有相同的质量数答案A,第3课时典例类析,87,解析由图中看出三种原子内分别不含有中子、含有1个中子、含有2个中子,都只含有一个质子。故三个原子互为同位素。点拨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一定互为同位素,因为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即“同位”。,第3课时典例类析,88,第3课时典例类析,答案D,89,第3课时典例类析,解析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而不是单质和化合物,故A、B项错误;C项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一元素,错误。,90,第3课时典例类析,91,第3课时典例类析,92,第3课时典例类析,93,第3课时典例类析,答案D,94,第3课时典例类析,95,第3课时典例类析,96,第3课时典例类析,97,第3课时正误立判,正误立判,98,3某二价阳离子含24个电子,质量数为59,则该离子核内中子数是35()答案解析二价阳离子对应的中性原子含有26个质子,故中子数为592633。4H2、D2的性质完全相同()答案解析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5自然界中同位素间原子个数比是固定不变的()答案,第3课时正误立判,99,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00,第二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3)知道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4)知道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对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101,第二节三维目标,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成功。(2)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102,第二节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难点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103,第二节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不能作为已知进行教学,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表格中提供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进行分析、推断和归纳;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限于对118号元素,特别是不要拓展到副族元素。(2)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时,一要回顾第一节中关于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理论依据;二要做好教材中两组对比试验,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104,第二节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导入一前几节课,我们通过研究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发现元素周期表除了能够给我们提供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数据外,元素的排列方式还可以展现出元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同一主族元素结构、性质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而导致性质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除此之外,元素周期表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呢?,105,导入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60多种。人们自然会想到,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第二节新课导入,106,这种想法激励着时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的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素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第二节新课导入,107,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他剪了很多张卡片,并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门捷列夫把它们装进筐里,分成几类,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地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第二节新课导入,108,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天,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列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关系。”门捷列夫兴奋地在室内踱着步子,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1869年2月底,门捷列夫终于在化学元素符号的排列中,发现了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第二节新课导入,109,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10,第1课时新课感知,新课感知,正,负,0,2.1,1,7,1,111,一、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_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_,也称作电子层。通常用n1、2、3、4、5、6、7或_、_、_、_、_、_、_来表示从_到_的电子层。,能量不同,壳层,自主探究,第1课时自主探究,K,L,M,N,O,P,Q,内,外,112,2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_,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_。从K层到Q层,电子层的能量由_到_。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_的电子层上,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_的电子层上。即:先排K层,排满后再排L层,L层排满了还有电子时才排M层。,第1课时自主探究,较低,较高,低,高,能量最低,能量最高,113,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_个电子。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_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个);次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能超过_个;倒数第3层最多不能超过_个。三、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是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2n2,第1课时自主探究,3.8,2,18,32,114,例如,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第1课时自主探究,115,2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结构示意图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例如:即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其差值均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第1课时自主探究,116,第1课时典型类析,类型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的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典例类析,117,第1课时典型类析,118,答案B解析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8,则(n1)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n1)层应为L层。当n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10,则次外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说明(n1)层不是K层,而是L层,则n为M层。点评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弄清电子层作为最外层、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第1课时典型类析,119,变式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A某原子K层上只有1个电子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都为K层的4倍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答案B解析C选项中酒精与水互溶,所以不能作为萃取溴的萃取剂。,第1课时典型类析,120,解析K、L、M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A项正确。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上一定排满了电子,即已排了8个电子,而M层上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B项错误。K层上最多只排2个电子,248,即M层和L层都为8个电子的离子是可能存在的,如K、Ca2,C项正确。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或8,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均为2,这种情况只能是He原子;另一种情况均为8,核电荷数为8的元素是氧,氧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D项正确。,第1课时典型类析,121,第1课时典型类析,122,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X可以是H、Li、Na三种元素中的一种,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故Y是磷,Z的L层有6个电子,该元素为氧,再分析各化合物化学式计算Y的化合价,其化合价分别为6价、5价、5价、5价,而磷元素无6价,故A项不可能。,第1课时典型类析,123,变式A、B两原子,A原子L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分别是()A硅和钠B硼和氮C碳和氯D碳和铝答案C解析设A原子L层电子数为x,则B原子L层和M层电子数分别为2x和x3,由2x8,则x4,所以,A、B两原子电子数分别为6和17,分别是碳和氯。,第1课时典型类析,124,类型二结构示意图的考查1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3倍、4倍的原子分别是C、O、Ne。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第1课时典型类析,125,第1课时典型类析,126,第1课时典型类析,127,第1课时典型类析,128,第1课时典型类析,129,答案(1)Ar(2)S2(3)K(4)Cl,第1课时典型类析,130,第1课时正误立判,1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远()答案解析能量越低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答案,正误立判,131,3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原子必定是金属原子()答案解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原子有氢原子等非金属原子。4元素1价的阳离子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则它的原子序数是11()答案5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都排有8个电子()答案解析氦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第1课时正误立判,132,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133,第2课时新课感知,1在元素周期表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_,金属性逐渐_;卤素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_,非金属性逐渐_。2画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新课感知,增大,增强,增大,减弱,134,第2课时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18,2或8,18,8,18,135,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注意: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其原子半径的测定与相邻的非金属元素的依据不同,因此通常不将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半径与其他元素原子半径进行比较。,第2课时自主探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减小,136,第2课时自主探究,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5,17,410,17,410,137,第2课时自主探究,大量无色气体,变红,无明显现象,有大量气泡出现,变红,铝遇水均无明显的现象,138,第2课时自主探究,剧烈得多,放出大量的热,强,两性氢氧化物,减弱,减弱,139,2.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完成下表并比较第三周期元素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难,第2课时自主探究,易,SiH4,PH3,H2S,HCl,增强,减弱,140,SiO2,第2课时自主探究,P2O5,SO3,Cl2O7,酸,H2SiO3,弱,增强,H3PO4,H2SO4,HClO4,增强,141,3.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对于第三周期的元素,各元素的原子_虽然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_,失电子能力逐渐_,得电子能力逐渐_,因此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非金属性逐渐_。即:对其他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也可得出类似结论。即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电子层,第2课时自主探究,减小,减弱,增强,减弱,增强,减弱,增强,142,第2课时典例类析,类型一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及实质1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实质:元素的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由于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这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典例类析,143,第2课时典例类析,144,答案D,第2课时典例类析,145,变式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C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第2课时典例类析,146,答案B,第2课时典例类析,解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第一周期从1到2,而不是从1到8,A项错误;负价一般是从4到1,而不是7到1,C项错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内容,D项错误。,147,变式2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B非金属性:XYZ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H3H2YHXD原子序数:ZYX,第2课时典例类析,148,答案B,第2课时典例类析,解析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可知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XYZ,则这3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为。则原子序数:ZYX;根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YX,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XH2YZH3。,149,第2课时典例类析,150,第2课时典例类析,151,第2课时典例类析,152,第2课时典例类析,153,答案A,第2课时典例类析,154,第2课时典例类析,155,第2课时典例类析,156,变式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填元素符号,下同);(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大于_(化学式)。,第2课时典例类析,157,答案(1)7K2O、K2O2(KO2也可以)(2)He、Ne、Ar(3)C、H(4)Na(5)NH3SiH4,第2课时典例类析,解析前20号元素中,(1)属于金属元素的共有7种,其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钾,钾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K2O、K2O2、KO2;(2)属于稀有气体的有He、Ne、Ar;(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C、H;(4)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5)非金属性:NPSi,故NH3的稳定性大于SiH4的稳定性。,158,第2课时正误立判,1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答案解析如果不同周期,原子半径可能出现反常。2C、N、O、F的最高正价依次增大()答案解析O没有最高正价,F没有正价。,正误立判,159,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答案4HF、NH3、SiH4的稳定性依次增强()答案解析HF是所有氢化物中最稳定的。5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答案,第2课时正误立判,160,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61,第3课时新课感知,新课感知,减弱,增强,增强,减弱,2、3,大于,162,第3课时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1下面方框内画出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并在分界线两侧标出了有关元素符号,请在括号内注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63,第3课时自主探究,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164,想一想如何记住这些递变规律?,答案可记住两个点:周期表左下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CsOH,酸性最强的是HClO4。,第3课时自主探究,165,2同一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而电子层数相同,故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_,则失电子能力逐渐_,得电子能力逐渐_,因此元素金属性逐渐_,非金属性逐渐_。如第三周期中,Na、Mg、Al的_逐渐减弱;Si、P、S、Cl的_逐渐增强。,第3课时自主探究,增强,减弱,增强,减弱,增强,金属性,非金属性,166,3同一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从上到下,核电荷数依次增多,电子层数也依次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_,则失电子能力逐渐_,得电子能力逐渐_,因此元素金属性逐渐_,非金属性逐渐_。如第A族的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_逐渐增强;第A族的卤族元素,从上到下,_逐渐减弱。,第3课时自主探究,减弱,增强,减弱,增强,金属性,非金属性,减弱,167,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和应用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_,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_和_。依据元素周期律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_和_,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因此,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第3课时自主探究,具体表现形式,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性质,168,2科学家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之下,对元素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_和_提供了线索。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也有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在周期表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被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周期表中_,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半导体器件的研制正是开始于_,后来发展到研制与它同族的_。又如,农药由含砷的有机物发展成为对人畜毒性较低的含磷有机物等,通常制造的农药,所含有的氟、氯、硫、磷等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3课时自主探究,原子结构,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锗,硅,性质,169,近,在一定的区域内。人们还在_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第3课时自主探究,过渡元素,170,第3课时典例类析,类型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比较方法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典例类析,171,第3课时典例类析,172,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第3课时自主探究,173,(续表),第3课时自主探究,174,例1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HCl比H2S稳定HClO氧化性比H2SO4强HClO4酸性比H2SO4强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ABCD,第3课时典例类析,175,答案A解析含氧酸的氧化性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最外层电子数多,元素的非金属性不一定强,如非金属性:OCl,但最外层电子数:OCl。,第3课时典例类析,176,第3课时典例类析,177,第3课时典例类析,178,第3课时典例类析,179,第3课时典例类析,180,第3课时典例类析,181,第3课时典例类析,182,第3课时典例类析,183,第3课时典例类析,184,点评在元素周期表中存在纵、横两种递变规律,可进行六比较: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比较气态氢化物生成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比较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比较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比较原子序数大小。,第3课时典例类析,185,第3课时典例类析,186,第3课时典例类析,187,第3课时典例类析,188,第3课时正误立判,1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做半导体的元素。()答案2高氯酸(HClO4)是已知最强的无机含氧酸,所以氯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答案解析氟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只不过无正价,不能形成含氧酸。,正误立判,189,3含有相同质子数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