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公司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 社会问题社会责任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产生并获得不断发展的 虽然该理论目前尚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立法和司法的 承认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和趋势我国 2 0 0 6年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将其明 确写入其中就是最好的例证但该制度在我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中有些 部分仍有待完善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站在倡导公司社会责任的立场上以 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制度为目的在分析我国推行公司社会责任面临 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好的做法从制度 层面提出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的建议本文的结论是我国推行 公司社会责任会带来公司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双赢的结果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系统考察等分析方法在逻辑结 构上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公司社会责任的历史渊源概念及特征对公司社会 责任进行简要的概述 第二章是对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与立法实践的比较法考察本章以比较研 究的方法对美国英国德国等几个主要国家的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立法 实践进行实证考察 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通过对我国 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完善奠定理 论基础结合我国目前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 立法不足本部分为论述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公司法立法完善奠定了基 础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就如何在公司法律制度中保障公司社会责任的实 现提出了完善主张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完善我国公司法总则 中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第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推进公司社会责任实现 第三完善公司违反社会责任的法律责任及权利救济制度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基础存在问题立法对策 ii research legal issue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bstract company system is a double-edged sword,to create wealth for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about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of the practice of it is in this background and growing. although the theory are still many disputes, but by a growing number of countries recognized by the legislature and the judiciary is an undisputed fact and the trend begin in 2006 our country the new company law to write clearly is one of the most good example, but the system did not really set up our country, some of which have yet to be perfect part. for these reasons, this article advocates stand in the posi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our country for the purpose of the legal system, i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asic questions facing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draw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t the well practice, the system of level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improve our country the legal system.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is that push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will bring double winning,benefiting for both corporate(shareholders)profit and social interest.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thods of study such as system analysis methods, on the logical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section introduces the companys history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onduct a brief overview. the second section introduc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parative law legislative investig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is chapter to the method of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some maj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legislation. the third section focuses on the exercis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t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he legisl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corporate social iii responsibility for our country to improve the legislation to lay a theoretical basis. combin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our country is currently the legislative status quo, pointing out tha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our country inadequate legislation, the department is divided in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our country the company law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legislation. the fourth section are focused on how the legal system in the company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otection of a sou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al include the following main aspects: first, to improve our country the company law in general the provis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rticle two,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and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rd, improv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a breach of duty and the right to legal relief system. key 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heoretical foundationexisting problemslegislation countermeasures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1 引 言 公司社会责任( c o r p o r a t e s o c i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是 2 0世纪以来兴起 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从 1 9 3 0年为美国学者 提出至今对其研究未有间断虽然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仍有不同看法 但大体而言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公司并不仅仅以营利为目标公司在追 求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公共利益 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出现之后如何处理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关系的 问题就进入学者的视野新的公司法出台在法条中明确规定公司应承担社 会责任但还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尚未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条款缺乏 对公司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侵害的公司利益相关群体的合法权 益进行保护于是乎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取公司社会责任作为研究的 课题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从制度上予以强化无疑具有深 远意义 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最初出现是在美国美国的学术界对于这个课题已 经取得许多的研究成果二十世纪 3 0年代两位著名的美国学者伯利教授和 多德教授就对有关公司应该对谁负责的问题展开辩论这场学术讨论成为了 公司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个源头自那以后更多的美国学者对公司社会责任 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上随着 2 0世纪 8 0年代并购浪潮的 出现美国学者更是提出了其他利益相关者条款为公司社会责任提供立法 依据围绕着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在 2 0世纪 6 0年代早期7 0年代中期以及 8 0年代末又几度达到高潮目前公司社会责任是美国公司法研究的一个固 定课题在欧洲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侧重于从公司经营管理机制入手主 要通过引入职工参与制来促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纵观国外的这些立法和 司法实践我们可以看出: 尽管各国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的重心上各 有不同但是承认公司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了一种全球趋势 我国学术界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关注也在不断增长但相关研究应该说 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法学界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中主要成果如下 1 9 9 5年台湾地区的刘连煌出版了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一书 该书对现行台湾地区公司法所采用的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指 导思想表示异议认为这一传统设计已经渐渐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主 张现代公司除追求经济利益外也应善尽对社会的责任 1 1 刘连煜 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 0 0 1 年版第 6 7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2 而内地学者中刘俊海于 1 9 9 9年出版了论公司的社会责任一书该 书进一步就公司对消费者和劳动者的责任加以分析在考察西方国家公司社 会责任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新定位公司目标建立各种机制切实落实公司社会 责任等建设性意见 西南政法大学的卢代富博士的专著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 2则站在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立场 以展示主流理论观点为分析的逻辑起点 发现既往理论之争的焦点和研究缺陷经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正当性的探究 寻求与企业社会责任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安排 为了更好的保证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等分析方法从完善公司法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角度出 发试图从公司社会责任的缘起开始通过对各国公司社会责任实践作比较 分析进而探讨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现状及不足最终提 出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完善对策 2 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 2 0 0 2 年版第 3 4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3 第一章 公司社会责任的概述 在研讨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之前有必要对现有公司社会责任的缘起作一 梳理以为后文界定公司的社会责任内涵以及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对策 作一理论铺垫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历史渊源 公司的社会责任这一理论产生的历史并不久远真正进入理论和实践的 视野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3从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缘起来看 这种 挑战以股东为中心之传统理念的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社会条 件所推动的结果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契约自由私有权神圣一直被奉为 资本主义社会的灵魂当时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市场是支完美的上帝之手 这支看不见的手会把一切都调整的恰到好处一切来自外界的干预都是多余 的不必要的并且被视为是对神圣自由的一种侵犯比如在美国盛行政府 的主要角色就是守夜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只需为社会维 护好交易秩序即可 公司最初被认为是解决企业从事生产活动中面临的资本问题的手段公 司的目标就是实现作为公司投资人的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公司的这一定位将 股东摆到了绝对中心的地位不可否认最初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在鼓励投 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股东利益最大 化理念的诞生和延续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连政府都无法左右 的强有力的影响力公司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目标从而带来了一系列不 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现象诸如劳工问题资源浪费污染环境 销售有瑕疵的商品滥用法人人格逃避债务用工上的性别歧视恶意收购 恶性事故频繁发生等等加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向人们昭示着公司 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日益严峻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公 司因此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很多人提出应对公司与社会公认价值相悖 的行为进行约束公司这种以营利性为价值目标以股东利益为中心地位的 整套理念也因为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动摇于是从美国开始一些西方国 家纷纷修改其公司法加强对公司行为的限制那种漠视雇用者消费者 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作法逐渐受到一些大公司经营者和立法者的抛弃 普遍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最早起源于美国和德国 3 刘俊海 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 2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4 完整意义上的公司社会责任观念发端于 2 0世纪初的美国是在美国经济 萧条公司大型化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经济民主运动日趋高涨的时代 背景下产生的而美国则主要是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对之加以展开讨论早 在 1 9 2 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 ( o l i v e r s h e l d o n ) 就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 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类人员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含 有道德因素在内 德国也被认为是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发祥地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德 国就有人提出了企业自主思想认为应将企业从其法律根基的社员中分离 出来将其把握为独立的存在在 5 0年代初就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职工参与 制并在有关立法中确认了股东代表在特定场合下等额参与公司监事会的制 度 在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公司社会责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公司社 会责任是在批评主流的传统公司理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公司社 会责任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实践的深入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将 会得到更多国家和学者的认同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及特征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 公司的社会责任一语起源于美国而且在美国商业界和公司法学界 使 用 频 率 很 高只 要 你 进 入 国 际 互 联 网键 入c o r p o r a t e s o c i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一词就会找到许多相关内容的文件就会发现不少各国 公司号称自己十分赞同承担公司社会责任公司的社会责任是 2 0世纪以来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学界特别法学界和经济学界讨论较多并且引起了很大争议的 一个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对它进行了阐述它构成了对传统公司法 理念公司是为股东的利益而存在的营利性组织的挑战究竟什么是公司的 社会责任各种学说众说纷坛没能达成共识 早在 1 9 2 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 l i v e r s h e l d o n 就把公司的社会责任 与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 含有道德因素在内这种思想主张公司经营战略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有利于 增进社区利益社区利益作为一项衡量尺度远远高于公司的盈利 4从美 国学者谢尔顿提出这一说法起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不同学者有着不 同的阐述美国学者伯文在 1 9 5 3年曾把公司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按社会的 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 4 o l i v e r s h e l d o n t h e p h i l o s o p h y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1 9 2 4 ) 第 7 4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5 美国学者通常对公司社会责任所确定的定义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 董事作为公司各类利害关系人的信托受托人而积极实施利他主义的行为 以履行公司在社会中的应有角色该定义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利他主义原则 与信托原则所谓利他主义原则是指公司在履行其社会服务角色时为社 会公众解决了某些社会问题但自己并不直接从中获取经济上的好处信托 原则是指董事所扮演的角色是公司股东债权人职工消费者和广大公众 的受托人其中公司股东债权人对公司的请求权主要具有财产内容也 容易被量化而职工消费者和广大社会公众对公司的请求权则内容丰富 很难用金钱去衡量 5自本世纪 8 0年代以来 公司社会责任则被普遍理解为 公司对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的责任 我国学者刘俊海认为所谓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 度的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 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包括雇员( 职工) 利益消 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 弱者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既包括自然人的人权尤其是经济 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规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可以简称为社会 权) 也包括自然人之外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权利和利益 6 台湾学者刘连 煜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指公司经营的某一事项符合社会多数人之希望为满足 与实现该期望而放弃经营该事项的营利之意图 7林安生在 公司的社会责 任中认为公司作为法律上承认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这样的人是以营 利为目的的为了公司自身的利益和公司出资者的利益它必须追求经济利 益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公司作为一个社会上的人它占有和处置了社 会上大部分的资源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环境保护社会经济 稳定等方面责任 8 而朱慈蕴教授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指公司对股东这一利益 群体以外的与公司发生各种联系的其他利益群体和政府代表的公共利益负 有的一定责任主要是指对公司债权人雇员供应商用户消费者当 地住民以及政府代表的税收利益等 9 分析上述各种观点虽然各个学者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作出了不同的 文字表述有详尽的也有概括的但是这些定义均未能完整系统地阐明公 司社会责任的含义只是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下了定义综上所 述为了从总体上更好的把握公司社会责任笔者建议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概 5 s a l e e m s h e i k h c o r p o r a t e s o c i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 l a w a n d p r a c t i c e c a v e n d i s h p u b l i s h i n g l i m i t e d ( 1 9 9 6 ) 第 1 5 页 6 刘俊海 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 7 页 7 刘连煜 公司的社会责任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 0 0 4 年第 3 期 8 林安生 公司的社会责任载新华文摘2 0 0 3 年第 1 1 期 9 朱慈蕴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 1 9 9 8 年版第 2 9 9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6 念作出如下界定 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公司利润合理化的同时应承担维护和增 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它具体包括公司对自身雇员消费者债权人社区 环境乃至对政府等应承担的对社会利益有利的义务公司利润合理化和公司 承担维护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是公司存在和发展的二元化价值目标二者 不可偏废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特征 1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种积极责任 在法律术语中责任一词主要有两层涵义其一为一方主体基于与他 方主体的某种关系而负有的责任这种责任实际上就是义务其二是违反法 律规定的义务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我国法学界将义务视为积极责任 将不履行义务所产生的否定性后果看作消极责任公司社会责任中的责任 是指前者这种积极的责任实质上是一种义务并且是一种积极的义务这 在学界和实务界都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定论, 10因而也有学者将公司社会责 任称为公司的社会义务 2 公司社会责任是对传统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 传统的观念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盈利和实现股东利益 最大化以个人股东本位为出发点其目标是一元的而公司社会责任 则以社会本位为着眼点认为公司的目标应是二元的除实现股东利润最大 化外还应尽可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如果承担太 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可能因为承受不了而破产企业如果不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将承受不了人们无法生存所以两个目标都很重要只有二者在相 互制约的条件下实现其各自的最大化才能使公司目标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显然公司社会责任是对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在不 否定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前提下在公司目标中添加了社会因素以公司 的二元目标代替一元目标从而使公司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关系这既是对 传统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也成为公司社会责任的出发点和归 宿 3 公司社会责任以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公司义务的相对方 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是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构成部分指在股东以外 受公司决策与行为现实的和潜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的一切人具体包 括公司的雇员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公司债权人受其经济和社会发 10 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 2 0 0 2 年版第 9 7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7 展规划资源与环境影响的人其所提供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受益 者等等因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在公司中存在利害关系故公司对他们 的利益负有维护和保障之责此种责任即公司的社会责任而公司社会责任 以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公司义务的相对方 4 公司社会责任是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统一体 法律义务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法定化的且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其履行的现 实和潜在的保证的义务如果不履行这种义务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或者受到法 律的制裁因此它实际上是对义务人的硬约束 道德责任是未经法定 化的由公司自愿履行并且以国家强制力以外的其他手段作为其履行保障的 责任它是对公司的软约束 公司社会责任作为公司对社会负有的一种 义务并非单纯的法律义务或道德义务而是这两者的统一体例如环境 保护是公司的一项具体的社会责任公司按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标准预防和 治理环境污染是公司的法律义务公司比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实现排污 达标治理环境污染这又是公司的道德义务这表明了公司的环境保护 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统一于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之中共同构成公司的环境 保护责任这一具体的公司社会责任形式 5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与时俱进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司社会责任诞生了公司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的地位不断提升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但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满 足了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高服务好价格低的要求同时对于公司经济实 力的增强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公司尤其是现代大型 股份有限公司也随着社会的前进而成为社会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公司社会 责任理论的提出及不断发展完善依循的是一条与时代同行的线性轨迹 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 此外公司社会责任并非一个封闭僵化的体系其内涵也不是一层不 变的而处于开放与变动之中任何符合其根本价值目标的责任形态只要 不影响股东的合法利益公司大可以承担其他一些可能的社会责任以实现公 司的某些合法目的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8 第二章 国外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立法实践 一美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立法实践 一美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 1 9 2 9年纽约股市崩盘美国陷入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萧条时期一时间 企业纷纷破产工人失业率急剧上升政府税收锐减社会问题空前恶化 著名的多德和伯尔的论战就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1 9 3 1年至 1 9 3 2年哈 佛大学法学院的伯尔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多德教授以董事对谁承 担义务为主题展开了论战多德教授在撰文中提出董事作为信托人他 不是为股东而是为他们的公司承担义务而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恰恰 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可能不仅商业活动要对社区承担责任而且我 们那些控制上市活动的公司经营者应当自觉地按照这种方式经营以履行其责 任而不应坐等法律的强制所以多德教授认为商事公司是既有社会服务 功能也有营利功能的经济组织 11对于多德教授的提法 伯利教授持反对 意见他认为在你还不能提供一套清晰而且能够予以合理落实对他人负责 的方案以前你就不能抛弃对如下观点的强调即商事公司存在的唯一目 的是为其股东们赚钱否则现在以公司形式动员和聚集的经济力量就会轻 易地低效率地转移到现在的管理者之手他们虔诚地希望会有好事从此而 来 12 此场论争引发了众多学者关注公司社会责任的问题伯尔在 1 9 5 4年坦言 认输承认多德教授的观点优胜认为公司的权力是为了整个社区的利益而 予以信托的美国西北法学院的鲁德教授为了把上述两教授的观点调和起来 于是在 1 9 6 5年撰文中说仰赖传统的营利最大化的理论并不能导致对于当 今公司社会责任的提法的否定在经营判断原则的框架之内存在着许多可 以将公司的资金用于有价值的公共福利措施的机会唯一的限制是公司政策 必须与公司的长远利益有着合理的联系 13 到了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学界和商界发动了一场世界范围的关于公司治 理结构的大讨论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议也再度引起广泛关注这次争论 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谁拥有公司公司应该为谁的利益服务一派坚持股东本 位主义另一派则对这种股东主权模式持批评态度股东本位主义派认为最 11 刘俊海 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 4 3 页 12 刘俊海 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 4 3 4 4 页 13 崔欣 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的探讨当代法学 2 0 0 3 年第 2 期第 4 3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9 大化公司利益能有效地增加经济效率对于经理等经营管理者雇员无竞 争力的供应商以及无能的政府之所以要求公司关注利益最大化以外的问题 只能说是因为他们想逃脱市场的约束将公司所有者的资源用于其个人目的 所谓让公司经理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负责其实质是让他们对谁都不负责 或是公司经理追求自己利益的借口多重目标将会使得政府所追求的目标和 所关心的问题与公司所追求目标和所关心的问题混淆起来使公司承担本来 应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能也会使得经理们为完不成公司的目标或追求自己的 利益找到借口因此让经理们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以外的其他目标会引起 灾难性的道德风险 14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长期为了利润之外的其他目标 而经营将会导致公司竞争力下降萎缩当公司的利润不断下降时这个公 司最后也有可能被逐出竞争市场甚至破产倒闭另外公司社会责任的成 本会在很大程度上以提高产品价格的形式由消费者来承担往往公司履行 社会责任会降低股东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相反公司利益最大化可以 增加股东的财富股东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对政治资助慈善捐赠等形 式对社会作出贡献基于此不应该为公司缺乏社会责任积极性而感到伤 心 15而另一部分人 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消费者供应商 以及其他利害相关者则主张其对于法人企业都享有一种利害关系并且 有权使其利益在公司决策中受到应有的考虑他们认为由于公司是一种社 会组织它的存在经营和发展必然会对各种社会力量产生影响并且会受 到这些力量的制约因而在治理结构中必须考虑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的利益和要求由此可见公司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公司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美国学者近年来用于支持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的主要依据 2 0世纪 9 0年代美国总统竞选和公司购并导致的工人失业使得公司社 会责任问题的提法再次挤进北美报纸的头版1 9 9 6年 5月克林顿总统主持了 公司居民会议实际上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对公司提出的要求包括五个 方面1 通过灵活的工作时间表和儿童照料做到对工人的家庭友好一些 2 提供更加优厚的健康与养老福利3 提供更佳的教育与培训4 为对付 利润与生产能力的波动而与职工结成伙伴5 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商事公司的性质功能的质疑和 反思毋庸置疑争论仍将继续反对和抵制公司社会责任观点的在理论界 不乏其支持者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支持者们则仍在继续努力期望越来 14 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 2 0 0 2 年版第 4 5 页 15 美 理查德 a 波斯纳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1 9 9 7 年版第 5 4 6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10 越多的人能接受公司社会责任的观念并真正实现公司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 最大化的协调与兼顾 二美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实践 在理论界的推动下美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的实践 美国公司社会责任运动主要表现为两大进程在 2 0世纪 8 0年代末期之前 主要是实现对公司权力的外部约束针对公司法相关领域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如到 2 0世纪 7 0年代美国就已经有 4 8个州通过了法案明确地支持注册公 司可以不通过特别的章程条款来资助慈善事业 16 2 0世纪 8 0年代末期开 始实现了公司法制度革命性的突破将法律的外部约束与内部控制有机结 合2 0世纪 8 0年代之前公司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关系如公司与雇员公 司与社会公司与政府等基本上由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消费者 权益法税法等领域的法律调整公司对他们的顾客供应厂商债权人 雇员以及对环境全体公众和为数众多的政府实体等都负有契约的普通的 和成文法的义务1 9 8 4年美国法学会通过了公司治理原则分析与建议 向社会推出建议性蓝本其中第 2条第 1款将公司社会责任规定为商业 公司从事商业行为应以提升公司利润与股东利益为目标但如具有以下情 形之一者则不问公司利润与股东利益是否因此提升1 与自然人在同一程 度内受法律的约束而为的行为2 得考虑一般认为是适当的伦理因素以 从事负责任的营业行为3 可以把合理数量的资财用于公共福利人道主义 教育和慈善的目的 17该条文的意义在于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问题已不再 是单纯的学理讨论而是在公司法领域内朝着文化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为减少恶意收购浪潮对公司相关者的侵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首开公司 法变革之先河于 1 9 8 9年修正其公司法其中对传统最具有挑战意味的修正 条款是要求公司的经营者不仅仅是对股东一方利益负责也应该对公司的利 益相关者负责到 2 0世纪 9 0年代末美国己有 2 9个州制订了类似法律 美国这些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主要可划分为许可型立法强制型立法 有效推定型立法三种类型 许可型立法为美国绝大多数州所采用其特点是授权但不强制要求公 司的董事在考虑公司的最佳利益时顾及股东之外的其他人通常称为利害 关系持有人的利益需要强调的是此种立法例仅是赋予董事一项权利 而未要求董事在决策时必须考虑非股东的利益即未给董事创设此项义 务授权型立法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对董事的非强制性授权不能在实践中对 16 h e r m a n e d w a r d s c o r p o r a t e c o n t r o l c o r p o r a t e p o w e r c a m b r i d g e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 8 1 ) 第 1 7 4 页 17 刘连煌 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 0 0 1 年版第 6 8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11 非股东利益集团的合法权益给以绝对的保障 强制型立法此种立法体例为数极少目前仅被康涅狄格州采用该州 普通公司法第 3 3 3 1 3 e 条要求董事会既要考虑公司及其股东的长期 和近期利益又要考虑公司员工顾客债权人供应商及社区的利益包 括这些利益通过公司的持续性独立而获得的最佳实现的可能性 18这种立法 在保障公司非股东利益集团的合法权益落实公司社会责任方面较前一类型 的实施力度更大 有效推定型立法其主要特点是除非在经过合理的调查之后能证实董 事会决定的作出并非出于善意否则董事会作出的考虑非股东其他利害关系 人的决定应被推定有效 19印第安那州 宾夕法尼亚州和依阿华州的立法均 属此例 截止到 1 9 9 8年3 0个州的公司法对公司的社会责任作出肯定性规定 1 9 9 0年美国政府编制的美国工商界的伦理政策与规程中制订了一些与决 策伦理密切相关的检测项目1 9 9 1年美国颁布的联邦判决指南允 许法官按照企业所采取的社会责任方面的道德措施状况酌情减少对其经理 人员的罚款和监禁时间本世纪初安然等公司丑闻事件后美国政府又颁 布了一系列严肃公司道德准则的法案加大了对忽视社会责任侵害相关者 利益的企业的处罚力度 二欧洲国家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立法实践 一英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立法实践 虽然同为普通法系但英国商界学界和社会民众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关 注远不如美国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的影响下英国才开始明确 关注公司的社会责任1 9 7 3年英国贸易与产业部发表了题为公司法改革 的白皮书强调公司对利害关系人利益的责任并要求公司把社会责任视为 公司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0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英国公司立法的重 心还是在于理清股东与董事之间的相互关系除了承认股东的法律地位外 对于公司其他利害关系人并不予以承认公司社会责任并未得到立法的支持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衰退和大规模的失业一些实力派人物 纷纷主张强化公司社会责任原英国产业联合会总干事班汉姆爵士指出公 司经营者的首要责任是确保公司成为良好的法人市民不仅要照料好那些与 18 刘俊海 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 6 3 页 19 刘俊海 挑战股东利益最大化美国近年非股东利害关系人立法研究国际贸易 2 0 0 2 年第 7 期第 7 4 页 20 刘俊海 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 4 9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12 公司具有直接利益关系的股东职工客户和供应商而且要照料好最广泛 意义上的社会公众和环境 21实践中 英国承担社会责任的形式包括现金 捐献活动创造就业活动和赞助活动等英国学者舍克认为这些活动不是 公司社会责任的本质部分他认为公司社会责任的本质部分在于利他主义的 理念有必要明确公司董事对方方面面的公司利害关系人负有信托义务但 是这一时期英国没有制定出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公司社会责 任运动的方向不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在英国受到广泛的关注1 9 9 5年 由英国皇家人文出版社出版了题为明天的公司的报告报告称那些在 未来竞争中能保持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不唯一关心财务指标的公司它们 将不再将精力唯一地集中在股东利益身上而是综合考虑公司的所有利害关 系人 虽然英国没有美国那样丰富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成果但是在英国通过 的成文法规定中也不难发现该国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一些规范反映了对 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视例如1 9 8 5年英国公司法第 3 5条规定公司享 有实施附属于或者有助于其任何贸易或营业开展的所有行为的权力第 3 0 9 条规定董事会考虑的问题应包括公司全体职工的权益以及其他成员的权 益此外城市法典总则关于收购与兼并事项的第 9条规定在董事向 股东提供建议时董事应考虑股东的整体利益和公司雇员以及债权人的利 益 同年英国法律规定退休信托基金的管理机构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告 诉投资者当他们的基金在进行投资时对于社会责任的考量程度如何该 规定从 2 0 0 0年 7月开始实行后到了 1 0月已经有约 6 0 的退休信托基金 把社会责任投资的原则放在他们整个投资决策的重要一环社会责任投资 运动随之在西方国家发起它投资考察公司社会责任的状况通过在金融市 场上影响公司的融资环境来修正公司的行为社会责任投资基金主要有两 种形式一种是以改善劳工状况为主要诉求的所谓道德投资 另一个是 所谓环境投资 其主要形式是设立社会责任投资基金专门支持履行 社会责任的公司的融资对于激励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2 21 刘俊海 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 5 0 页 22 陈永正 贾星客李极光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形成条件及表现形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5 年第 5 期 第 3 7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13 二德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立法实践 尽管德国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资源比较薄弱但较早地在其立法中 贯彻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理念 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 1 9 1 9年魏玛宪法第 1 5 3条中规定所有 权包含义务于其行使应同时顾及公共利益 23这使得公司的出资者必 须顾及公共利益这正好与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的核心内容相吻合此外第 1 5 6条又明确规定1 工人和职员有权平等地与企业家共同决定工资和劳 动条件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劳资双方组织及其协定2 工人和职员在企业工人委员会在按地区划分的区工人委员会以及在国家工 人委员会中应拥有法定代表并通过他们了解自身的社会经济利益3 为了 完成总的经济任务和共同贯彻国有化法区工人委员会和国家工人委员会同 企业家代表及其他各界代表一起参加区经济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 24 这些是公司社会责任理念更直接的立法反映尽管在实践中有些法律规定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但上述这些规定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社会 责任的实现提供了早期法律上的支持 在魏玛宪法的指导下1 9 3 7年的股份公司法又明确规定董 事必须追求股东的利益公司雇员的利益和公共利益1 9 6 5年的公司法虽 然删去了这一规定但在德国尊重雇员的利益和公共福利仍被认为是不言 而喻的 25在德国 由于德国对民族特性的立法取向和化解利益冲突的决心 加之由于德国工会的力量向来比较强大使得德国乐意把利益相互冲突的劳 资双方融入制度化的有机体并在立法中详细规定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6因此德国公司社会责任法律运动影响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努力是职工参与 制度的构建为了体现劳资双方的公平待遇德国形成了市场经济国家惟一 规定劳资双方等额或接近等额参与公司机关的立法体例依照德国公司法 的规定公司实行双层制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股东大会下设监事会监事 会下设董事会监事会可以任免董事会成员对于这两种公司机关职工与 股东原则上都有平等的参与权 为了贯彻这一精神德国先后制定了煤钢共同决定法( 1 9 5 1年)企 业宪法( 1 9 5 2年)共同决定法( 1 9 7 6年) 等法律规定煤炭钢铁或者 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其监事会应由资方代表劳方代表和中立的成员 组成公司的董事会中须有一名工人委员即劳方董事至于其他企业 23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 6 3 页 24 刘俊海 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 2 2 5 页 25 张开平 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1 9 9 8 年版第 1 6 5 页 26 张开平 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1 9 9 8 年版第 1 6 6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14 则应按照接近等额的原则选任公司机关中的劳资双方代表 27德国这种以劳 资平等的思想构造公司机关的做法体现了对人力资本和作为公司非股东利 益相关者的劳动者的尊重虽然还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社会责任理念丰富的内 涵与要求但是其与公司社会责任的要求是相符的 27 德 罗伯特 霍恩等楚建译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9 9 6 年版第 3 0 5 3 0 6 页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保洁公司保洁用品及清洁剂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资料审核与承包服务合同
- 2025版货车租车及驾驶员职业规划与晋升服务合同
- 2025版旅游产业人民币担保书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园区品牌推广与宣传服务合同
- 2025版楼梯口拆除改造与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合同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子商务支付安全协议及信用保障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服饰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早期股骨头坏死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彩票店管理制度
- 门球场管理制度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含答案)
-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
- 加油站股制合同标准文本
- 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T-HAS 141-2024 合成超硬材料用叶蜡石
- DB33-T 1354.2-2024 产业数据仓 第2部分:数据资源编目规范
- 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CNAS-CL36-2012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
- JJG 184-2024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