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词四首教案一、 文章资讯渔家傲范伸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孤贫,能刻苦自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仁宗宝元三年(1040),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掌管边防军事的副长官),对巩固边防颇有贡献。康定元年(1043)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推行政治革新,因保守势力反抗而失败,被贬为地方官。后死于赴颍州途中。谥“文正”。范仲淹诗、文、词都有成就,语言简练,风格豪迈。诗歌创作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给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开了先河,有范文正公集。浣溪沙晏殊,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州(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为官清廉,秉直从政。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晏殊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晏殊经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间总伴随着歌声、乐声,因此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于是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此诗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旷达。诉衷情陆游 描绘了当年踌躇满志戍守边关,于今却鬓发早已斑白,胡敌未灭,自己只能在山阴闲居境况。倾诉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向难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抒发对不能收复中原的遗憾,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和对闲居为民的无奈郁愤情怀。二、课文学习渔家傲回顾有关范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 1、 背诵岳阳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江苏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比赛交流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 学习渔家傲: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1、 自读欣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2、 小组赏析讨论,理解词中意境: 3、 讨论: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 4、 创造性的赏析上阕:可进行口头描述或书面描写,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互相补充 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 视觉上悲凉 “塞上燕脂凝夜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听觉上的震撼 “角声满天秋色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 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浣溪沙 1、指名朗读 2、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嘉佑进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3、浣溪沙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4、下阙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6、齐读并背诵这首词。水调歌头教学目的:诵读课文,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他在词中所描绘的景致、抒发的情感。品味这首词富含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词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结合背景诵读感悟,想象品味这首词深刻的意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教学设想:预习要求:读准字音,通读全文;收集苏轼有关资料及咏月诗词教学教法:通过学生自由品读、互相评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词的节奏美、音律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用具:投影片、录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激发情感,导入新课“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你搜集了哪些咏月的诗词?(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展示课前收集)过渡“今天,我们将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一个诗人所在的八月十五的月夜,感受一下他在皎洁的月色下所思所感。他就是(苏轼)”学生介绍苏轼简介词的有关知识(教师简单介绍)第二板块、走进课文,朗读品味 指名读学生评议并再读全词(提示学生从语音、语调、语速、自己体会的情感等方面来评、读)。教师范读(音乐范读,渲染情境)学生齐读师生简短点评,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第三板块、探究问题,深入品味教师引导:在读这首诗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不解之处呢?(学生提问题,并在相应地方作记号)明确讨论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反馈第四板块、听音乐、想象画面听水调歌头歌曲录音 展开想象,描绘水调歌头所展示的画面学生反馈(读自己写下的画面)可以针对学生的反馈适时引导学生用原文的词句为这幅画题名。 第五板块、观中秋,书写情怀过渡“八月十五的月儿,在许多文人墨客的心中激起过层层涟漪,面对那美好的月色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情怀学生写情怀诉衷情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说明: 词人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所产生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应该对现在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震撼力。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教师在教学前先要对词人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比较完整地把握,在具体教学词的过程中,不宜对词的字面意义做面面俱到的解释,而应着眼于词句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景和情,在课堂中着重于启发和点拨,通过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品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反复地诵读、细细地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在琅琅的书声中、在不同的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感受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词悲壮沉郁的意境。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说明: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教学重点的设计为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读词的方法,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诗词品读能力之后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强化培养。教学难点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这首词的主旨确立的,是针对学生在诗词的整体感知上比较薄弱这种现状而设定。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旧知引新营造氛围 1、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可以说,透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词人的脉搏。七年级你们学过哪些词,能背诵其中的几句名句吗?2、的确,这些名句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味无穷,别有一种感染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词人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背诵七年级中学到的或自己积累的宋词名句。 从学生学过的熟悉的宋词名句入手,首先让学生通过背诵感受宋词的意境美,唤醒学生对宋词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新词的兴趣。 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也可以交流一下他的诗词作品)。2、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词人的图片和简洁扼要的介绍,请一个同学大声地朗读一遍。 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这个环节既是预习情况的反馈,可以指导学生梳理材料的能力,也由于作者的经历和所处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距离遥远,使学生在理解词中所描述的景和情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对作者及历史背景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词人所抒发的情感,体味全词的意境。 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先把词轻声地读一遍、再大声读一遍,最后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自由散读及互评)2、同学点评,初步渗透朗读指导,并把容易读错的字词和节奏标注在书上。3、同学再齐读,希望同学能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着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诵读词作,同桌之间可互相纠正字词的读音。请一个同学朗读,2-3个同学点评,纠正字音和节奏错误:戍sh 貂裘dio qi 鬓bn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诵读是理解词句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地步入词的意境。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正确地把握词句的朗读节奏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读读品品理解词句 引导学生品读词句,理解当时艰难的现实中浸透着词人爱国深情的悲愤之情:1、播放词的录音朗读,圈划出直接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交流听后的感受。2、同学散读并思考:这种浓郁的情感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1)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关键字词的意思。)(2)这些场景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带着情感读一读,说一说其中的情感。(可根据学生的感知程度,教师提醒学生可联系当时社会的背景,以及书后的注释,尤其是典故的理解,来更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3、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现,叫他如何不悲愤!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体会大家先前圈划的词句“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含义,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吗?4、配上悲壮的乐曲,请同学们带着情感一起来朗读整首词,再次体会爱国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深切悲愤。A同学们听词后圈划出“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在交流中初步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可以是悲伤、郁闷、无奈等等,不强求统一)B再次阅读词,品读词句,交流感悟。(1)概括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敌寇依旧,自己却已年老体衰,悲愤不已。(或可以细化为三个场景,但对三个场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关的字词,要注意):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2)“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断”“暗”中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C整体理解全词的情感: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这三个短句正是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在同学自我朗读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基础上再听录音,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营造思考的氛围。词往往是用字简练、含义深远,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关键字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意会,根据词人的思路展开想像。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内容,更要能品味词的佳句,在思维上多加引导和训练。这一环节的设计宜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主动探究,畅所欲言,训练并培养他们对词句一定的分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以恰当的乐曲作为朗读的背景音乐(因为词、曲不分家),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投入到词人情感之中,品味词的意境。 联想迁移拓展思维1、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的诗词呢?或者从你已学过的古诗词中,你能说出和这首词的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吗?2、结合词的内容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来展开联想,试用简短的几句话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陆游:示儿“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红炸鸡连锁店区域代理合作协议-品牌授权与区域保护
- 网络视频游戏平台用户数据安全保密及游戏平衡性协议
-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协议
- 癌症药物治疗技术发展与应用
- 大班音乐活动:大狮子教案设计
- 遗产继承证据确认合同(2篇)
- 临终心理护理实施要点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下能力提升九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3
- 学校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指南
-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 AQ/T 1119-2023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 用技术条件(正式版)
- 家庭护理服务劳务合同范本
- 幼儿园班级幼儿图书目录清单(大中小班)
- 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借用舞台布置设备协议
- 社区智慧养老方案含内容课件
- 2024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试卷(适用云南、河南、新疆、山西地区 真题+答案)
- 新建年产6000吨胶基糖果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CJJ94-2009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国际贸易学课件:关税
- 检验科事故报告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