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 research on wild animal resource protection law system in china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by liu xiao supervisor: ass. prof. zhang caiqin major: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law college of law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0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的地位日显重要,虽然现行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体系基 本上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之上,但一些较为先进的价值观,如物种平等、 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中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体现,不足的是在人 与野生动物之间为生存发展而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物种平 等和生态中心主义是指生态共同体内各成员间的相互平等、共生以及协调等关系, 在体现自然固有的内在价值的同时,并不排斥人类的利益。相反,人类处理好自身 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则能进一步促进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领域 出现了大量的具体问题,有部分法律规定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这样一种背景 下,笔者对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健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 索和研究。 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野生动物概念入手,简略介绍了野生动物资源 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第二章集中阐述了作为野生动物 资源保护主要理论基础的环境伦理、自然公平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三章概 括介绍了国际和国外一些国家(美国、日本等)的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第 四章对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行主要的法律规定进行 了详实的分析,指出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笔者 从立法理念入手,建议摒弃原有落后的立法理念,引入物种平等和生态优先的立 法理念。随后,针对现行法律制度的主要缺陷,在管理体制、野生动物资源权属 制度、生境保护制度、分层次分级别管理制度、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行政赔偿制度、 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禁食野生动物制度几个方面提出 了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源,法律制度,完善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wild animal resource protection position gradually appears important. environment resource legal system build on anthropocentric values basically now ,but a few comparatively advanced outlooks on values is embody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in varying degrees, for example, outlooks on species equality and organisms habits centre doctrine values. whats insufficient is that the interdependent colacobisis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wild animal was not be aroused more attention. go ahead in legislation idea, the author proposes species equality and organisms habits centre doctrine. thats to say , the relation in organism community inner is equality, mutual and in harmony. it does not discriminate against human beings benefit while advocating natural inherent inherent institute value. contrary, if human can harmoni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himself and environment, is to be able to promote self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he author does not advocate again building-up set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legal system, and repatching on original system is conscientiously feasible.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wild anim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domain which did not exist in the beginning and regulation which is behind development of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on such one kind of background ,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ut tri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our country wildlife conservation legal system. this paper is allotted altogether for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starts with wild animal concept, and introduce the main value of wild animal resource, including organisms habits value , economic value , aesthetic values and science value. the second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the main rationale of wild animal conservation. the third chapter summarizes the legal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and abroad(the u.s.a and japan) wildlife conservation. simple summary on 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historical origins and main legal system currently in effect of our country is the main content in the fourth chapter.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chapter four is the defects existing in current legal system .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talks about the legislation idea firstly. then, suggest to get rid of original the legislation idea which is falling behind and introduce species equality and preferential organisms habits legislation idea. in the following parts, arming at main defect for current law system, author bring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paration methods, including management system, wild animal resource ownership system , the habitat protects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system,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the damages caused by wild animal, wild animal resource corporal punishment protects system , the public participates in system , fasting wild animal system. key words : wild animal resource, legal system, consummate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iv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 引引 言言 . 1 1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概述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概述 . 2 1.1 野生动物概念野生动物概念 . 2 1.2 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 . 2 1.2.1 生态价值 . 3 1.2.2 经济价值 . 3 1.2.3 美学价值 . 4 1.2.4 科学价值 . 4 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 . 5 2.1 环境伦理环境伦理 . 5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 6 3 国际及国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考察国际及国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考察 . 9 3.1 世界野生动物资源种群生存现状世界野生动物资源种群生存现状 . 9 3.2 国国际及国外野生动物资源的法律保护际及国外野生动物资源的法律保护 . 9 3.2.1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国际条约及国际保护组织. 9 3.2.2 各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 . 10 4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 . 12 4.1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危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危机 . 12 4.1.1 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 . 12 4.1.2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危机的原因 . 12 4.2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法律保护沿革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法律保护沿革 . 13 4.3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 . 14 4.4 我国现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 . 15 4.4.1 野生动物资源权属制度 . 15 4.4.2 生境保护制度 . 16 4.4.3 分层次分级别管理制度 . 16 4.4.4 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行政赔偿制度 . 17 4.4.5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 . 17 4.5 现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现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 . 1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v 4.5.1 立法理念深受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影响 . 18 4.5.2 管理体制分散,管理水平和执法效率不高 . 18 4.5.3 野生动物资源权属制度不完善 . 19 4.5.4 未建立科学的生境保护制度 . 20 4.5.5 分层次分级别管理制度的不足 . 20 4.5.6 野生动物致损的行政赔偿制度未健全 . 21 4.5.7 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制度有待加强 . 22 5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 23 5.1 野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立法的完善动物资源保护立法的完善 . 23 5.2 完善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制完善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制 . 24 5.3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 25 5.3.1 健全野生动物资源权属制度 . 25 5.3.2 确立科学的生境保护制度 . 26 5.3.3 扩大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范围 . 27 5.3.4 野生动物致损的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 . 28 5.3.5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 . 30 5.3.6 规定公众参与制度 . 32 5.3.7 建立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 . 32 6 结结 语语 . 34 致致 谢谢 . 3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6 附附 录录 . 3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 言 1 引 言 野生动物是自然环境的杰出创造,是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最好产物,生物遵 循进化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今天的生态环境,人类无疑是适者生存过程中的优胜者, 与人类一同取得生存权利的还有我们周围的野生动物。目前,人类在生物圈的绝 对优势地位影响了很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与人 类的活动有直接的联系,这种现象不是遵循进化规律的结果,往往是人类单方面 的需求决定了其他生物的命运。生物进化不会停止,但是一个现存物种灭绝就意 味着永远无法再生。人与野生动物之间为生存发展而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得到更 多的关注。人类只有处理好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才能进一步促进自身的生存 与发展。因此,人类应该重新界定野生动物的固有价值,把人类利益置于生物圈 共同的生态利益的要求下来考虑,为了生物共同的生存环境,为了人类自身未来 的命运,积极保护野生动物,与它们友好相处、互利共生。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概述 2 1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概述 1.1 野生动物概念 辞海中关于动物的定义是这样的:“生物之一,与植物相对。其异于植物有四 点:(1)有知觉;(2)能自由行动;(3)摄取有机物以为生活;(4)其营养于液体气体外, 兼取固体” 辞海通过与植物相比较定义此概念,对动物与植物加以区别。从 动物的内涵上来分析,根据动物的身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划分,动物可分为高等动 物和低等动物。一般将身体构造比较复杂、组织及器官分化明显并具有脊椎的动 物称为高等动物,而身体构造比较简单、组织及器官分化不明显、无脊椎的动物 称为低等动物。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的合集构成了动物的内涵。 本文涉及的动物不包括人类。虽然从生物学来讲同属动物,但是人类的进化 速度惊人,已经取得了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甚至可以说是永远无法超越的优势,这 种巨大的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优势得以将人类和动物区分开来。在本文中,动物 特指不包括人类在内的具有感觉能力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脊椎动物。动物可 以作如下的分类: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 物。农场动物指的是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基本生活需要的动物产品的动物;实验动 物指的是为人类从事科学试验研究目的而存在的动物;伴侣动物指的是与人类共 同生活,陪伴人类且与人类有深厚感情的动物,通常指宠物;工作动物指的是为 人类劳作的动物;娱乐动物指的是为人类提供娱乐的动物,通常指的是动物园和 马戏团里的动物。 198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 2 条规定:“本法规定保 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 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该法中的野生动物特指的是珍贵、濒危的陆生、 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笔者认 为野生动物是一个与家养动物相对的概念,界定野生动物与家养动物是保护野生 动物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的基础。按字义理解,野生动物是指“生活于野外的非家 养动物”。由此,野生动物可以界定为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来源于天然自由状 态的虽然己经短期驯养但还未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 1.2 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 从哲学上讲,价值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脑把世界万物分成有用和有 害两大类后,从这两大类具体事物中思维抽象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是 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3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概述 3 世界万物普遍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是每个具体事物都具有 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简单而言,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野生动物 资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1.2.1 生态价值 野生动物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 和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和生态功能,其生态服务的价值大大超 过其经济价值。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野生动物物种处在食物链的不同营养级,它们通过形 成不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平衡。当生态系统的某些物种 灭绝时,食物链会出现断裂,食物网也将发生难以弥补的破损,从而导致生态系 统的失调,给地球生物圈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进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野生动物是重要的物种资源。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规定,“生物多样 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 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 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微生物种及其拥有的基因,各物种之间及其 与生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有三个水平 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2.2 经济价值 自人类有史以来,野生动物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不仅为 人类提供了基本的食物、衣服而且提供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畜禽种源。目前,在我 国,与野生动物资源紧密相关的产业就有野生动物养殖业、传统医药、特种皮革、 民族乐器、工艺品制造、观光旅游等。野生动物的经济价值可分为消耗性价值和 生产使用价值。根据功用的不同,可以分为食用性资源(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 、 药用性资源(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 、工业用资源(为人类提供工业原料) 、种质 资源(为人类培育新品种提供原材料)等。2005 年我国野生动植物培育利用和进 出口总产值约 1570 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 351 亿元;规模化资源培育利用单 位由 2003 年的 233 家增加到 2005 年的 377 家,其总产值和从业人数由 2003 年的 244.5 亿元、11.7 万人增加到 2005 年的 387 亿元、14.3 万人。同时,以动植物园 参观活动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的经济、社会效益快速增加。到 2005 年, 我国野生动物园、 动物园实现总产值 17. 44 亿元, 比 2003 年增长 51. 5; 饲养野生动物总头数由 2003 年的约 27. 6 万头增加到 2005 年约 66. 3 万头,增幅 达 140. 20。 陈茂云马骧聪生态法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概述 4 1.2.3 美学价值 野生动物是自然美中最富于生机和活力的部分,也是自然美学王冠上闪烁的 明珠。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审美意识由来已久,我们的祖先怀着崇敬的心情,创造 了很多美好的神话。女娲就是“人面蛇身”的女神,古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的神 话也往往突出了对某种动物的信仰, 原始人的“图腾崇拜”更是有力的证明。 我们的 祖先还塑造了“龙”这一自然界中莫须有的“美好神圣的动物”, 并将其喻为中华民族 的化身,此外还塑造了“凤”这一百鸟之王美丽、高洁的完美形象。古今中外文学艺 术家们从野生动物那里得到了创作题材和创作灵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和艺 术形象,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对野生动物审美的另一个表现是对野生动 物的驯养和改造。人类培育各种各样供观赏的动物,例如狗、猫、家鸽、画眉、 八哥,百灵鸟等。作为娱乐活动的赛马、斗牛,斗鸡,斗蟋蟀等,乃至近代的动 物园,自然保护区这些都表明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美好情谊,人类从中获得 到了很多审美享受。 1.2.4 科学价值 通过对古代动物化石的研究,人们得以了解生物漫长的进化历程,探索自然 界的进化规律。现代的医学、生物学、遗传学、仿生学等也离不开对野生动物的 研究,野生动物是人类医学研究的实验对象,很多新的药物和手术方法都是先进 行野生动物试验,再推广应用于人类。野生动物动物也是传统中药三大来源(植 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之一,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就一直利用动物药与疾病 作斗争,很多野生动物全身或其分泌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人类许多疾病的治 疗,如麝香、鹿茸、熊胆是早已被人们利用的良药。动物的运动姿态也启发了人 类的运动思维,提高了人类的运动水平。人们利用在食物链顶端的野生动物特别 易受环境污染的特性,进行环境监测,研究食虫鸟类、食虫兽类来测定杀虫、杀 鼠剂的作用与浓度,以明确用药量减少环境污染,动物的科学价值还有很多,在 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 5 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 2.1 环境伦理 韦氏字典(weber dictionary)对伦理(ethics)的解释,有两种含意:其一是基于正 确和错误之认知所诱发的动机;其二是对道德价值和规范之哲理研习。以中文字 意解释,“伦”是人际之间的关系;“理”是事物之条理,所以伦理之意为“人际间所 应遵循的理法及行为的规范”。可以这么说,环境伦理就是从道德的高度阐发人与 自然的相互关系。 环境伦理是伴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而影响日益显 著的一种伦理思潮,是伦理思想史上一次革命。环境伦理学,在学术界又称为“环 境哲学”、“生态伦理学”,它主张把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人与社会领域扩大 到人与自然之间,人类需要将善良、正义、义务等观点应用到处理自然、生态关 系中去,是关于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道德学说。在此之前,道德调整的只是人与 人的关系,现在要把人类伦理行为扩大到自然环境,赋予它们以价值,承认自然 生命的生存权利,并制定新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它对近代以来“人为 自然立法”的主体性伦理学表示了根本的怀疑和否定,进而要求把涉及人和社会有 限伦理扩展到关于自然一切存在物的无限伦理。环境伦理对工业化过程中导致的 全球性生态危机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要求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确立新的价 值理念;它突破了以人为中心的狭隘的功利观念,进而要求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 出对人与自然共同利益的关心。传统伦理强调人对社会的一种依赖关系,而环境 伦理进一步揭示了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环境伦理的历史沿革表明,每一次环境 运动都是对旧价值观的扬弃和对新的价值观的肯定和倡导,作为其成果的表现, 是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这种伦理变革为立法提供了伦理基础, 并最终反映到法律制度中(法律反映价值观念),引发法律生态化的趋势。 环境伦理的功能突出表现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调整上。在传统的伦理当中, 伦理关系总是伴随着情感的色彩和血缘的关系,而环境伦理不是基于血缘,而是 基于事实、基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它最大限度地使人类适应地球,并且以道德 的方式去适应。”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伦理学超越了传统的伦理学,“它既是激进 的也是革命的。” 正如生态伦理学的创始人施韦泽所说“只涉及人对人关系的伦理 学是不完整的,从而也不可能具有充分的伦理功能”,“实际上,伦理与人对所有存 在于他周围之内的生命的行为有关。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 美霍尔姆斯 罗尔斯顿著 杨通进译 环境伦理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 6 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传统的伦理强调人对社会的一种依赖关系,而环境伦理进一步揭示了人对自 然的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如何从法学的视角加以体会,或者说如何被吸纳入 法律调整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环境伦理的效用和未来走向。因为在一个 利益原则支配的世界中,伦理往往是乏力的。“持环境伦理观念的人应努力造就一 种社会力量,使之通过制度得以体现在当代和未来世界中,借助一定的社会 结构,对既有的环境道德产生抵消作用,进而推动人类发展行为的根本转变。” “道德在逻辑上优先于法律。 ”这是因为,法不能没有其可实证性的躯体即实 在法,但更不能没有其作为灵魂的法的理念。法的理念赋予法本身以价值属性, 并使全部实在法具有灵性。而法规本身的合理性根据又只能从道德中寻找。环境 法律与环境伦理的关系亦是如此。从环境的立法原则中,可以演绎出一个重要的基 础,这个基础就是环境伦理学依据生态规律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人类 离不开自然,人类生命乃是一种自然性的存在,它是从自然中产生的,又要依赖 于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保护自然环境,并使这样一种行为具有法律化的意义,才 合乎人的内在本质的要求。因为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来揭示人 的内在本质的要求并确定其规范的,而法律本身也必须根据人的内在本质的要求 来规定限制,法律不但不能违反人性,而恰恰是代表着人性的要求。这样,环境 伦理学必然成为环境立法的依据和价值灵魂。考察西方环境立法及其目的的演变 过程,从中我们确实体会到“道德在逻辑上优先于法律”的道理。 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毫无疑问也涵盖在环境伦理的范畴之中,只有上升到环 境伦理的层面进行思考,把野生动物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重视其存在 的内在价值和内在因素,才有可能实现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有效保护。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972年,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有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境会议” 预示着人类环境时代的开始。此次会议最重大的意义是产生了与可持续发展概念 相近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是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发展和 对人类过去行为的反思而得出的结论。它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于人类发展 观研究成果的一种综合性的阐述。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以“可 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完成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同年 2 月,世界 英施韦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9 王耀先陈剑澜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j.徐高龄主编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 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66 高兆明伦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 7 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东京会议通过了该报告,联合国第 42 届大会审议并郑重通过 了这个报告,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成熟。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的发展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 要的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 先的地位来考虑; “限制”的概念, 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 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性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人类需求和欲望的 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所谓满足人类的需求,首要地是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大 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即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在此基础上,可持续发展还 要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因为一个充满贫困和不平等的世界势必导致生态危机 和其他危机,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从两方面满 足人民需要,一是提高生产潜力,二是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 要求那些还没有满足基本需求的地方实现经济增长。但这里所指的增长是符 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的增长,即一方面要改变增长的内涵、降低原料和能源的 密集程度,另一方面要更公平地分配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发 展的成果,获得发展的机会。这种社会公正不仅仅包括每一代人内部的公正,还 特别地包括各代人之间的公正。 “只有人口数量和增长率与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 的生产潜力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人口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既影响到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到社会资源和发展 成果的公平分配,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人口的适度增长。 “可持续发展要求, 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的速率应尽可能少地妨碍将来的选择。” 当代人的过量使用不 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这些资源的储存量,减少人类后代的选择空间。但这并不是说 不能利用这些资源,关键的是要采取措施,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 资源不会枯竭。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所固有的特征,它集中解决环境问 题的根源而不是症状。” 1992 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 共同发展的战略,得到了与会各国政府的赞同。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 里约宣言和21 世纪议程 ,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我国于 1992 年 8 月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应采取的 10 大对 策,明确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994 年 3 月,我国发布的中国 21 世纪议程 一一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 发,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1996 年 3 月,第八届全国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6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49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 8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 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 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杜会发展过程中得以实施。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依赖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 每个国家和每个部门的决策者在制订政策时,必须将经济和生态结合起来考虑, 确保经济增长绝对建立在它的生态基础上,确保这些基础受到保护和发展,以便 使它可以支持长期的增长。这就需要在实现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 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把对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人类有权利用 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必须以不改变 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同时,人类有义务尊重自然,维护自然规律的稳定性, 人类对大自然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人类应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经济增长会增加生态环境破坏的危险性,因为经济增长必然会造成环境资源压力 的增加,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依赖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可持续发展思想 作为指导的政策,要求决策者必须在制定政策时,确保经济的增长建立在生态和 谐的基础上,确保生态基础受到保护和发展,以使它能够支持长期的增长。可持 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 境。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 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 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 须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就是指达到一个利用和保护的良性循环 时期。野生动物的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